1. 瑶族怎么来的是谁取名叫瑶的祖先是谁
瑶族祖先为盘古,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 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关于瑶族的瑶字来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以历史学家何光岳先生所著《南蛮源流史》中所理线索较为可信:瑶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擅长制作瓦器、陶罐,故最早的瑶族先民称为“窑民”;后来陶罐坯料制作由手工发展为旋转摇动制坯,窑民改称“摇民”;瑶族先民中四大姓之一雷氏,来源于发明养蚕缫丝的黄帝之妃方雷氏(嫘祖),故瑶民善养蚕,又衍生出“繇民”一称;后蚩尤率领三苗和摇民与炎黄大战失败,摇人历经夏、商、周征伐,一部分被当成劳役奴隶,称之为“徭役”或“傜役”,即“傜人”(周去非《岭外代答》曰:徭人者,言其持徭役与中国也);此后历代傜人不断反抗封建统治压迫,啸聚山林、不缴赋税,至宋代又有“莫徭”之称,意即不缴税赋、不赋劳役之人;到了元代,统治者认为这种不赋徭役、刀耕火种的人群是野人,故将徭人的徭字改为具有侮辱性的犬旁的猺字,谓之“猺民”。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湖南和湘桂粤边界地区分布的瑶族下山定居,耕种或租种居地周边的旱地和水田;或被招为瑶兵,屯田戍守;或迁徙而与汉族杂居,瑶族社会出现生产方式的变化,从山居游耕逐渐向定居定耕过渡;瑶族内部逐渐形成平地瑶、布努瑶、茶山瑶、盘瑶四大支系。新中国成立之后,采纳了民主人士的提议,广泛征得本民族同意,将美玉旁的”瑶“字作为该名族统一名称:瑶族。
2. 瑶族有个节日是瑶年节
1832年1月31日(道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a、焚两河口 书写告示,张帖村市。 b、回转31年8、9月间 赵金龙、赵福才假借巫术跳神祭鬼,为谋反大造舆论。 c、江华、永州镇压未遂 林先梁:江华知县 李铭坤:永州知府 王俊:永州镇左营游击 鲍友智:永州镇总兵 d、地点:江华瑶军驻长塘的夹冲 1833年2月4日(正月初三) 林先梁、王俊率兵250人到过锦田锦田兵败 1833年2月6-7日(正月初五、六) 赵金龙杀奔 1833年2月11日(正月初十) 永州镇总兵鲍友智、衡永道高翔麟到江华 1833年2月20日(正月十九日) 吴荣光等人从省城出发 鲍友智、李铭坤2000人进攻长塘 1833年2月21日(正月二十) 赵金龙撤出长塘 游击李方玉火烧长塘 海陵阿从常德起程赶往永州 1833年2月22日(正月二十一) 赵金龙与清军在黄竹寨激战 1833年2月24日(正月二十三) 赵金龙攻打将军坪 1833年2月25日(正月二十四) 赵文凤回新田 1833年2月26日(正月二十五) 吴荣光到永州 1833年2月28日(正月二十七) 离开五水瑶,义军进入宁远黄河在鲁观洞大发展 1833年3月2日 道光皇帝下诏剿贼,命:海陵阿、马韬 1833年3月12日(二月初十) 卢坤到长沙 1833年3月14日(2月12日) 海陵阿进入宁远下灌 1833年3月15日(道光十二年二月十三) 从宁远进攻蓝山人马:3000 1833年3月16日(二月十四) 海陵阿攻打祠堂圩 第二卷鏖战三府城 1933年3月17日(二月十五) 庆功大会,然后兵分三路 第一路:赵金龙、唐三、唐八江华、广东4000人 第二路:赵福才、赵福贵常宁、桂阳3000人 第三路:赵文凤、赵福明新、蓝、江、宁3000人 1833年3月18日 转战宁远 1833年3月23日(二月二十一) 赵福才战死野马岭 1833年3月25(二月二十三日) 攻入新田境内 1833年3月26日(二月二十四) 距县城十余里古牛干战役 义军商议破城 王鼎铭到新田先拜神,后拜官 智破杀人案 巧断贫富缔鸳鸯 王鼎铭求雨记 赵金龙寄信王鼎铭 王鼎铭誓死保卫新田城 1833年3月27日(二月二十五) 攻下新田县城 1833年3月30日(二月二十八) 道光再次颁旨 命尚书:禧恩为:督剿集五省兵马 1833年4月日(三月初五) 李鸿宾派刘荣庆视察楚粤交界处 (三月初十) 罗思举到过永州 (三月初八——十四) 义军与清军在永桂城一带激战 (三月十八) 与鲍友智、王元凤遭遇战 七、4月中 永桂城之战 赵福才战死 桂阳:弥勒铺、籇口、大坪 残余并入赵文凤部 第三卷喋血洋泉镇 (三月十七) 两湖8100清兵进入防区 (三月十八晚) 白水会议 (三月十九早) 与赵福才余部会师 (三月二十) 义军内部发生分歧 中午,向洋泉镇进发关键失策 (三月二十一) 被困洋泉 (三月二十二) 突围失败 (三月二十三——二十八) 又方僵持,清军加紧调集兵马合围 (三月二十九) 罗思举偷袭洋泉失败 (四月初一) 贵州得督余步云到达洋泉 罗思举合捕鱼强攻洋泉 (四月初二) 僵持,罗思举火攻洋泉 (四月初五) 义军防务会议 (四月初六) 赵文凤诈降 罗思举识破 (四月初九) 罗思府再一次猛攻,攻破洋泉 (四月十一十二) 两面三刀天大雨,双方休整 (四月十三晚) 赵金龙率部突围失败,又退回洋泉 (四月十四——二十) 清军蚕食义军 (四月十四) 永州镇总兵曾胜到洋泉 (四月十九) 卢坤亲到洋泉 (四月二十一) 清军全面进攻 (四月二十三) 战斗结束,赵金龙血洒洋泉
3. 瑶族特色简介,急求!!
1、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打铜鼓、赛陀螺、射弩、围猎、抛绣球、斗画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2、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盘瑶纪念始祖“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20世纪80年代前一般在秋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1984年将全国瑶族过盘王节的日期统一定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
3、祝著节是广西布努瑶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节日,非常热烈隆重。人们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正日,敲打铜鼓,欢庆三天。耍望节每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前后举行,是青年男女对歌求爱的日子。
(3)瑶族中瑶药酒扩展阅读:
瑶族,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分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在瑶族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图腾崇拜。盘瑶、山子瑶、坳瑶崇拜盘瓠图腾,禁吃狗肉;广西南丹大瑶寨瑶族“母猴妈妈”的故事流行了千百年,从中可以看出瑶族存在着图腾崇拜。
盘瑶、山子瑶、坳瑶不仅相信盘瓠是他们的祖先,繁衍出十二姓瑶人,还认为在十二姓瑶人迁徙的渡海途中遭遇大风巨浪而得以幸免于难,是祖先盘瓠保佑的结果。
因此他们都要世代相继地在一定时间进行“还愿”——跳盘王,歌颂始祖的功迹,激励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并祈求始祖保佑人丁兴旺。
4. 瑶族的瑶四字词
琪花瑶草、瑶环瑜珥、瑶林玉树、瑶池女使、瑶池玉液、瑶台琼室、瑶台银阙
5. 瑶族的习俗
瑶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小节几乎每月都有,各地过得也不尽相同。大节日有春节、清明、社节、盘王节、“祝著节”、“耍望节”等。
1、春节期间,瑶族人民举行唱堂歌、打铜鼓、赛陀螺、射弩、围猎、抛绣球、斗画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
2、盘王节又称“做盘王”、“还盘王愿”、“跳盘王”,是盘瑶纪念始祖“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20世纪80年代前一般在秋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
3、祝著节是广西布努瑶纪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节日,非常热烈隆重。人们以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正日,敲打铜鼓,欢庆三天。耍望节每三、五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十月十六日前后举行,是青年男女对歌求爱的日子。
瑶族丧葬的习俗
大部分地区的瑶族实行土葬,广西金秀县六拉的茶山瑶盛行火葬,贵州荔波县瑶麓乡的青瑶实行岩洞葬,白裤瑶也实行过这种葬式。
广东连南八排瑶人死后,将尸体绑于椅子上,出殡时,抬轿似地将尸体送到墓地,称为“游尸葬”。
过去广西金秀的茶山瑶、花篮瑶和坳瑶认为小孩来到人间,是一个管理生育的“花婆神”送来的,如果小孩在五、六岁之前死亡,就用破絮、破衣服、棕皮等物将尸体包裹起来。
装入竹筐,挂在深山老林的树上,实行挂葬,以便让他的灵魂回到“花婆神”那里,再次投胎转世。这种小孩的葬式叫“挂葬”,现在已经很少见。
6. 壮族、侗族、瑶族的饮食习惯八大瑶系指哪些
壮族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壮族对禽畜肉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壮族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侗族饮食习惯
四餐之中中间两餐为正餐,以米饭为主食,一般在平坝地区的侗族吃鱼米饭,山区的侗族鲎食糯米。糯米性粘,多用来做成粽子、糍粑、糯米饭团。既能抗饿,又便于携带,而且不易变馊,倍受侗族喜爱。侗族地区的糯米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7、8种,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称,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誉。侗族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
瑶族饮食习惯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瑶族支系按“支系——分支——小支”的规划进行划分,大致分为四大支系16个分支39个小支,瑶族四大支系:勉瑶、布努瑶、拉珈瑶、平地瑶。
7. 瑶族药酒要用多少斤来泡
这要看你用什么药?医什么病痛?跌伤用的草药二两大概一斤米酒吧!药多酒多。
8. 瑶族瑶王的职责是什么什么是瑶王
瑶王是瑶族的首领。
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爵,而是封建社会汉族中央政府对瑶族首领的称呼,是一种土官,相当于现在的民族自治。
主要职责是代替中央政府统治其管辖的区域。
9. 瑶族的礼仪禁忌
一、瑶族的礼仪
1、待客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瑶家待客的典型礼仪。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
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客人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
2、用餐礼仪
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二、瑶族的禁忌
忌用脚踏火炉撑架;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忌坐门槛;穿草鞋不能上楼;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
(9)瑶族中瑶药酒扩展阅读
瑶族的风俗民情:
1、头饰:
瑶族男女,喜蓄长发。古籍中就有瑶人男女蓄发,盘结头顶,名为“椎髻”的记载。但有相当一部分过山瑶妇女,过去则剃尽发蒂,戴上黄腊制成的角帽,用布帕遮盖。
2、饮食:
瑶族以玉米、稻米为主食。岭南四季温暖,适宜蔬菜生长,园圃冬夏常青,人们终年都可以吃到鲜嫩的蔬菜有芥菜、白菜、萝卜、辣椒、茄子等;瓜豆类有南瓜、黄瓜、冬瓜、豆角、黄豆、饭豆等。
3、建筑:
瑶族是个山居民族,其村落大多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大多建在山顶、半山腰和山脚溪畔。新中国成立之前,边远山区瑶族大部分住竹舍、木屋和茅屋,相当一部分还住“人字棚”,只有很少部分住砖瓦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瑶族人民越来越多地建造砖瓦结构房屋,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楼房也不少。
10. 瑶族的瑶怎么写
汉字 瑶 (字典、组词)
读音 yáo
部首 王
笔画数 14
笔画
名称 横、横、竖、提、撇、点、点、撇、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