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国的红酒好还是德国的红酒~
呵呵,看个人,我喝都是法国的,最近喝的是法国的摩宁诺葡萄酒,比较喜欢他们的小魔系列,特别适合女人喝。
㈡ 去德国买红酒怎么带
飞机能托运,只要不超过托运重量就没问题
留好发票
到国内算税
不知道你货值多少
超出免税金额的话需要缴纳关税
百分之四十多
㈢ 同样是红酒,为什么进口和国产这么大差别
进口红酒,特别是旧世界国家的红酒与国产红酒在产业链不同,造成很多差距。旧世界国家(法国、意大利、德国)他们葡萄酒的产业链大都是统一的,从葡萄树的种植、管理、采摘、酿造都是在同一的酒庄完成,追求的利益是“品质”。国产红酒的产业链是分开的,农民种葡萄,红酒厂家收购葡萄酒酿酒,他们追求的利益是分开的,不统一。果农追求产量,厂家追求“质量”。
进口红酒和国产红酒的区别如下:
法律不同
以法国为首的旧世界国家葡萄酒生产过程执行的是法律标准,国产红酒执行的是行业标准。
世界上各知名红酒生产国早已有严格而详尽的有关红酒的法律条文,从葡萄品种的选择、种植的方式、采摘到酿造方式以及陈酿方式等过程中都有严格法律约束。例如法国在1935年通过了大量关于葡萄酒质量控制的法律。这些法律建立了一个原产地控制命名系统,并由一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原产地命名控制管理局)来管理。因此法国拥有了一个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命名系统,以及最严格的关于葡萄酒制作和生产的法律。
我国现在在葡萄酒管理机制上还十分的不足,2004年中国出台了《中国葡萄酒技术规范》,规定本身就与国外有很大差距,而且一直没有落实到企业执行,企业基本上是处于无序化生产状态。在2008年1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的强制性葡萄酒新国家标准,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国际化之路依然漫长。
葡萄原料不同
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酿制红酒的葡萄原料决定着红酒的质量,好的葡萄是酿造好的红酒的基本前提。国产红酒与进口红酒在原料上的差异,是导致其内在品质差距的直接原因,其中的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葡萄园的环境不同
我国的葡萄种植起步晚,而且在葡萄种植地区的选择上没有其它国家那么讲究。葡萄的种植除了我们平时注意的光照时间和降水量,还有一个对葡萄酒质量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地质环境。没有丰富的矿物质,或者说在地下2-3 米以后没有充足的钙,及一些其它的对葡萄树有益的矿物质来滋养葡萄树,即使国内葡萄树的年龄逐渐起来了,但是质量还是难以提高。国外的老葡萄树之所以酿出来的酒好,是因为老的葡萄树树根扎的深,而且有丰富的矿物质的地区产出的酒往往等级很高,质量很好。国内这方面的管理和检测基本是空白。
(2)葡萄园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我国,由于土地国有政策,土地大都分散在农民手中,酿制葡萄酒所需的大量葡萄原料只能够由果农分散种植,在收获的季节由各酿酒公司负责收购。由于果农的分散种植,难以实现真正的统一管理,果农们总会按照各自的方式管理,不断地浇水,葡萄根会横向发展,吸水较多,而吸取的养分较少,化肥、农药无限定,采摘时间也与品质无关。这必然导致葡萄原料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绝大多数果农的栽培管理经验都很有限,部分人还有抗拒西方酿酒葡萄的栽培方式的心理,这样葡萄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在进口红酒的生产国家中,虽然新旧世界的管理方式会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他们的大片葡萄园都能够统一管理,几十公顷或几百公顷的葡萄园可以由酿酒师确定何时采收。酿酒葡萄的种植在欧洲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新世界国家也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新世界国家最初的葡萄栽培种植均是从旧世界的欧洲引进的,所以进口红酒的葡萄原料的生产者们至少都有基本的酿酒葡萄的栽培观念。除大灾时国家允许使用规定的农**种外(当年不产正牌酒),基本不使用化肥及农药。
(3)葡萄树不同
葡萄酒树一生中最优质的葡萄果实产自其30—50年的树龄段,而在我国的土地制度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如果过去有果农坚持在自己赖以活命的土地上载种30年的酿酒葡萄树的话,那简直是个奇迹(只有几十或数百棵树的小小园子不算在内,也不影响到果农的活命)。 葡萄的树龄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重要条件,而这一条正是我国酿酒葡萄的“软肋”。我国葡萄酒业的大发展只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可见我国的酿酒葡萄大部分是新生代,少有三十年以上树龄的。这与新世界葡萄园也无法相比。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或有改观,但现在差距明显。
酿造技术不同
我们国家的酿酒技术最初都是从先进的红酒生产国引进的,特别是近十年来才开始进入葡萄酒生产的企业,但是硬件设备引进比较容易,自己酿酒人员的软实力却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的。
大多数的进口葡萄酒生产者,由于受他们所处的葡萄酒文化环境的影响,在酿酒理念以及酿酒人才的实力方面要比国产葡萄酒生产者先进很多。尤其是在旧世界的庄园,或是新世界中比较尊重传统的酒园。
国产酒大都是用同样的工业化方式生产,很少的一部分高端酒会仿照旧世界国家的较传统的酿造方式,99%的酒不经橡木桶陈酿,更无窖藏,装瓶后立即上市。
由于国产葡萄含糖度在15~18度左右(不符合酿酒需要的25~30度规定),所以国内所有的原汁都采用加蔗糖发酵(失去天然性);同时国内为降低原酒成本,一般要加50%以上的食用葡萄汁混合发酵,所产原酒与国外有本质不同,完全失去了葡萄酒天然性及应有的功能。一些企业更是在原酒中人工加入酒精,这样就会在酒里留下杂醇,所以喝完以后容易上头。
又如进口的冰酒,所用的葡萄是自然冰冻的,整个酿造工艺都是控制在零下8度以下。而国产的冰酒所用的葡萄多是人工冰冻的。
文化底蕴不同
比较知名的生产葡萄酒的国家,都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可以记载史册,特别是旧世界国家。例如法国有连续一千多年的酿酒历史,意大利则更长一些。经过历史沉淀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已经深入了每个种植者、酿造者以及饮用者的思想底层。很多酿酒者把酿出的美酒得到人们的肯定作为他最大的荣耀,赚钱是其次。
国产葡萄酒差距的根源就在于此,酿酒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正如为了赚钱可以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这种精神的树立需要以葡萄酒文化广泛推广作为基础。
我国在历史上虽然也有葡萄酒的记载,且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但是没有能够传承至今,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我国近代的葡萄酒生产起于1892年张裕的创立,但普通人民大众开始对葡萄酒有所了解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近20多年。到现在,虽然葡萄酒的身影到处可见,但绝大多数的人们对葡萄酒的认识还很肤浅。
葡萄酒多样性
进口红酒的酿酒葡萄不仅有我们常见的品种,还包括美国的Zinfandel、西班牙的Tempranillo、阿根廷的Malbec等别具特色的品种,酿出的葡萄酒也地北天南风格各异。而国产红酒绝大多数都是以赤霞珠和梅洛为主要原料,葡萄酒的味道自然也就单一。
如果说品种的差异可以通过品种的引进来弥补,那么葡萄原产地的差异就是国产酒与进口酒无法相比的。以法国红酒为例。法国有十大产区,每个产区里又有若干个小产区,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等葡萄酒生产国也有自己各有特点的产区,如果再加上葡萄品种、年份、酒庄,甚至酿酒师上的差别,葡萄酒的多样性程度由此可见。
价格不同
国产红酒的低端价位是50元或60元以下,低端红酒市场一直是国产红酒赖以生存的根基。200元到500元是国产红酒和进口红酒产品都密集的价区,进口红酒的价位从几十元到几千甚至几万元,跨度非常大。进口红酒的中档产品,大抵相当国产红酒的高端产品。进口红酒的高端几乎是国产红酒无法高攀的。再有,因为关税、长途运费以及保存等费用,进口红酒价格普遍偏高是不可避免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细节方面也顺便做个比较:
1.年份
进口葡萄酒:酒瓶上标有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收成的年份,每一年收成的葡萄是有限的,所以酿的酒也是有限的。如果这一年的葡萄酒都卖完了,那么就再也买不到这款酒了。
国产葡萄酒:很多国产葡萄酒上标有的年份已经和葡萄酒的名称成为一体的了,例如**1992,表示这瓶酒的名字就是**1992,而不是1992年采摘的葡萄,有的仅仅是葡萄酒营销的一个概念。
2.瓶塞不同
进口葡萄酒:一般用天然木塞,聚合塞在旧世界葡萄酒使用很少,即使使用一般也是超细橡木聚合塞,聚合塞在法国BOUJOULAIS产区更被法律禁止使用,在新世界葡萄酒中聚合塞的用量也很少,常用于一些速饮酒,其寿命不超过9个月。
国产葡萄酒:在国内葡萄酒聚合塞其使用量达到80%以上,而且基本是粗颗粒聚合塞,主要原因还是在成本低廉。但是这种酒塞对葡萄酒的破坏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3.国产红酒与进口红酒的条码不同:
你可以看酒瓶上的商品条形码,如果是69开头就是国产红酒,不是的就是进口红酒。
总之,进口红酒与国产红酒在产业链上的区别,造成它们之间有巨大的区别。
㈣ 德国 红酒文化,精髓
德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红酒,在中上阶层,红酒比啤酒更受欢迎。由于气候条件,南德地区,尤其是斯图加特地区是德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德国的红葡萄就丹宁味较轻于法国红葡萄酒,更易初尝者入口。个人认为德国红酒更适合中国菜肴,尤其是配川菜和鲁菜等味道浓厚的菜品。白葡萄酒的质量相当优秀,好的冰酒口味相当不俗。
很多德国知识份子和商业人士更喜欢在晚间小酌一杯红酒,我发现很多德国高阶人士更崇尚意大利式的风范。当然法国的香槟也是很受欢迎,不过不是每人每天都要喝的。
真的想对红酒有认识,是要下一定苦功的,而且投资不菲。看了几本书就能成为红酒行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通过实践,真身体验才行。
㈤ 德国葡萄酒的品牌
德国最出名的是高精尖的机械类产品,这与德国人的严谨作风是分不开的。他们白天一丝不苟地工作,到了晚上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德国啤酒和香肠因此闻名遐尔。而德国葡萄酒的优秀也是让世人无法忽视的,雷司令更是个中翘楚。 雷司令已经成为了德国葡萄种植业的一面旗帜,它对于德国葡萄酒的世界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非任何其它葡萄品种可比。不同性质的土壤确保了德国雷司令葡萄口味丰富,魅力诱人。全球65%的雷司令葡萄是在德国种植的,说德国是雷司令的故乡,自然是当之无愧的。
雷司令是个晚熟的白葡萄品种,漫长的成熟期造就了馥郁的香气,酿造的酒体柔和,带金银花、苹果和桃子的花香,雷司令独特的香气使无论葡萄酒资深玩家或是初次接触雷司令者都能印象深刻。
雷司令葡萄酿造的酒风格多样,从干酒到甜酒,从优质酒、贵腐型酒到顶级冰酒,各种级别都能酿造。
雷司令由于其得天独厚的酸甜平衡特性,使其在配菜方面也有广泛的适应性。适合和海鲜、猪肉类搭配,甚至与较难配酒的泰国菜和中餐也能表现卓越。年轻的、清香的雷司令葡萄酒,从干酒到甜酒,都相当适宜于在夏天饮用。干或者是半干的酒特别适宜于作为鱼、肉和亚洲菜肴的佐餐酒。晚摘的甜型酒或是颗粒精选的甜型酒最宜搭配甜点。 ?德国葡萄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年。那时罗马人占领了日耳曼领土的一部分,就是现代德国的西南部,罗马殖民者就在这块土地上开始酿造葡萄酒。酿酒经验丰富的罗马人别具慧眼地发现了摩泽尔河流域像匹兹伯特金葡萄园(Piesporter Goldtr?pfchen)那样种植葡萄树的风水宝地,并且在那里进行了葡萄栽培。考古学者在匹兹伯特发现了一个公元400年葡萄酒压榨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在阿尔卑斯山脉以北发现的最大的罗马人葡萄酒压榨遗址。
目前我们还不完全清楚雷司令葡萄树最初如何来到世界,她还保持着那层神秘的面纱,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她起源于德国。关于雷司令最早的历史记载是于1435年3月13日,莱茵黑森一个叫吕泽思海姆的地方,有个卡森伯根公爵从一个叫克莱菲舍的人那里购买了六株雷司令葡萄树。1463年,有文献记载位于特里尔的圣雅克布济贫院购买了1200株雷司令葡萄树。此后,1511年一个叫费德斯海姆的地方出现了“雷司令葡萄园”这样的称呼,这显示雷司令已经开始传播开来。
雷司令作为“德国的葡萄”开始繁荣的最重要的阶段是从莱茵高地区天主教本笃会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开始的。1716年,富尔达侯爵购买了这个已经破落的修道院,在随后的五年中,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那些之前完全被荒废的葡萄园又
被整修,重新开始种植雷司令。1720至1721年间,就有294,000株雷司令葡萄树被种植在该修道院内,这些雷司令是从吕德斯海姆、艾伯巴赫和佛勒斯海姆购买来的,这又一次证明了当时雷司令分布之广。当时人们都仿效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的做法,争相种植雷司令。有些地区还颁布法令,强调酒农只能种植雷司令一种葡萄树。比如1744年,在美因茨的红衣主教克里斯朵夫·冯·胡顿就坚持销毁埃尔布灵葡萄树,全部以雷司令取而代之。尤其是在1787年5月8日,特里尔地区的候选人温兹斯劳斯(Clemens Wenzeslaus)宣布所有下等的葡萄品种都要连根拔起,而代之以高贵的雷司令。摩泽尔地区还每年在这一天庆祝温兹斯劳斯所发布的这个著名的雷司令申明。
1845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赴莱茵高访问,她发现了德国雷司令后如获至宝,并把这种葡萄酒称为“豪客”(Hock)。至今在英国,人们人仍用“豪客”来称呼雷司令。这个词原指莱茵地区豪客海姆所种植的雷司令。
由于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和温兹斯劳斯对于雷司令的大力提倡,在莱茵高和摩泽尔地区掀起了雷司令繁荣兴旺的新篇章。用雷司令酿的酒很成功,致使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的修道士在18世纪末宣布在莱茵高不允许其他葡萄酿酒,只能用雷司令。在19世纪末,在莱茵高地区,雷司令占绝大多数,而且她还大量进入德国其他葡萄种植区。那时作出的关于种植雷司令的决定,对后来的德国葡萄酒业影响深远,还奠定了今日世界雷司令葡萄种植的格局。由于当时的许多修道院竭力推广雷司令的种植,拥有一批著名葡萄园,所以宗教寺院在德国的葡萄酒文化中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这里还有个关于雷司令贵腐类甜酒起源的逸事。事情与莱茵高的约翰内斯贝格修道院在1775年延误采摘有关。相传,富尔达侯爵所派遣的传达采摘命令的信使由于在路上被抢劫拘禁,耽误了行程,当他到达修道院葡萄园的时候,所有葡萄都烂在地里,并被感染了一种叫贵腐霉的霉菌,后来修道院就将这些葡萄丢弃不用,给了农民。农民们用这些看上去腐烂的、感染了贵腐霉的葡萄酿制他们自己的葡萄酒,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发现这些晚摘的烂葡萄含有很高的糖份,又保持了酸度,由于感染霉菌,具有极其特别的风味,由此雷司令餐后甜酒就诞生了。用雷司令酿造的贵腐类餐后甜酒一直盛行至今,她们按糖份含量的高低分别被称为精选、逐粒精选和贵腐精选雷司令葡萄酒。
令人悲哀的是在上世纪初,雷司令作为优势葡萄受推崇的地位遭到了逆转。由于德国酒农受所谓科学潮流的影响,人们企图用物理、化学测量来代替人的嗅觉和味觉,特地培养了很多早熟、高产、抗病力强的杂交品种。大部分原来种植雷司令的地段,开始试种其他葡萄“新品种”,比如西亚瓦纳(Silvaner)。至 1930年,莱茵高产区只有57%的葡萄树是雷司令。
之后雷司令又经历了一段挫折,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德国的葡萄酒的形象在海外受到严重损坏,原因是德国酒商无所顾忌地生产大量甜味的勾兑葡萄酒例如蓝仙姑(Blue Nun)和圣母之乳(Liebfraumilch)以供出口,可悲的是,这种糖水味的、平庸廉价的葡萄酒在国际间成为了德国葡萄酒的代名词。然而在德国国内,人们仍然酿造和品味高质量的葡萄酒。许多德国人跟本就从没听说过这两个牌子。虽然有时候这些酒的生产中会用些雷司令葡萄,但是这个类别的酒跟真正的雷司令葡萄酒毫无关系。
庆幸的是今天依靠德国广大酒农的努力,这种情况已经获得改变,雷司令正经历着一场复兴。像摩泽尔和莱茵高这样以酿造顶级雷司令而久负盛名的产区,由于在葡萄酒酿造历史和葡萄栽培方面的重要地位,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再次得到了广泛认同。自然这些产区和其他产区的酒农也再次意识到雷司令终究是德国最伟大、最重要的葡萄品种。德国雷司令葡萄酒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可以信赖和质量保证的代名词,又一次跻身世界最昂贵白葡萄酒行列。
来自德国葡萄酒学院的国外市场推广总监四史蒂芬·辛德勒先生发言说:“在过去几年中德国葡萄酒获得了极大的声誉。那些世界最知名、最具权威的酒评人都为顶级雷司令而振臂呐喊,从纽约到悉尼,许多高档餐厅则都隆重推荐德国雷司令。此外,世界60%的雷司令种植在德国,德国的酒农从这场雷司令的复兴中则理所当然地获益最多”。根据最新统计,2006年德国雷司令的出口创历史最高纪录,越来越多精美的雷司令佳酿通过各种渠道越过大西洋,重新夺回本来就属于她的美名。
㈥ 为什么进口到国内的德国葡萄酒这么少
我认识一个朋友做德国葡萄酒代理,感觉国内基本上对德国产葡萄酒很陌生,只认法国的。
㈦ 为什么红酒的价格相差甚远
同样的葡萄酒,为什么价格会相差那么远,从几十元到上万元、几十万元甚至无价?原因主要有五个。
一是葡萄酒品质的优劣与知名度;二是葡萄酒的酿制工艺,例如手工摘葡萄、使用橡木桶等会增加成本;三是葡萄酒原产地的特色风味,例如有些葡萄园很小,但品质出众,而且又独一无二,因此如果市场需求大,价格自然就会上涨;四是需要使用特殊的葡萄品种,例如Syrah的成本是Chardonnay的2倍;五是葡萄酒定价的最重要因素即供求情况,如果某个酿酒商的葡萄酒供不应求,则它的葡萄酒价格就会非常高。
另外,各国对红酒的等级区分也有着不同的制度,如法国的AOC,西班牙的DO,意大利的DOC和DOCG,德国则以葡萄的含糖量来决定等级。但相同的是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确保葡萄酒不会变为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化饮料。如法国:GRANDCRU(列级名庄/特级名庄)、IERCRU(一级名庄)、CRUBOURGEOIS(明星庄)、AOC(法定产区酒)、VDQS(准法定产区酒)、VDP(优良餐酒)、VDT(日常餐酒);意大利:DOCG(优质法定产区)、DOC(法定产区,相当于法国的AOC)、IGT(没有按法定产区规定所产的酒,但由于酿酒者的自由度较大,所以很多IGT品质相当优秀,不少是最高质的意大利极品,价格和质量直迫法国列级名庄)、VDT(普通等级酒,其中也有不少不俗的酒);德国:QMP(优质法定产区酒)、Qualitatswein(法定产区酒)、Landwein(乡土餐酒)、Tafelwein(日常餐酒);西班牙:DOC(优质法定产区)、DO(法定产区)、VDLT(优质餐酒,大约相当于法国的VDP)、VC和VDM(日常餐酒,大约相当于法国的VDT)。
㈧ 德国的红酒什么牌子的比较有名气
德国的红葡萄酒不是很有名气,但甜白葡萄酒、冰酒、贵腐霉葡萄酒都非常回有名,价格也不贵,一般答在一百至两百左右,非常超值
德国以出产白葡萄酒为主,占德国葡萄酒生产的81%,而德国的红葡萄酒以清淡型为特点。
丹菲红葡萄酒(Dornfelder-Rotwein)
具有深蓝色调,充满成熟樱桃与黑莓的浓郁气息。口感温和圆润,富有柔滑单宁的饱满酒体,清淡而迷人。
㈨ 德国的葡萄酒怎样啊
德国葡萄酒的特点首先来自于特有的产地和气侯条件。这里的葡萄大都种植在版河谷地权区,南起的康士坦丁湖沿着莱茵河及其支流,北抵波恩的米特莱茵,西从法国的接壤地区,至东部的易北河。全德国葡萄酒产地共分为十三个特定葡萄种植区,如摩泽-萨尔-卢文,莱茵高,莱茵黑森、乌尔藤堡,巴登,法尔兹等。
参考来源:永利酒品
㈩ 德国红酒品牌
你说的那个德国红酒的中文是译音,不太准确,所以你得把它的英文名称版打出来~权才好给你个满意的答案
国内著名品牌(比较知名):长城,王朝,张裕
世界著名品牌(比较知名):拉菲,拉图,玛歌
以上6个你只要说出去大家几乎都能知道的,还有很多,我就不给你一一
打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