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做葡萄酒
要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颗粒完整、成熟的新鲜葡萄,然后将葡萄清洗干净,放于通风处晾干,再选择玻璃或陶瓷质地的器具,将葡萄和白糖以4:1的比例放于器具中,并将葡萄捏碎,然后进行搅拌,使葡萄和白糖尽快融合,然后瓶口盖上纱布,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即可出酒,再进行过滤装瓶。
1、选葡萄
葡萄必须是完全成熟、色深、没有烂果的。
2、洗葡萄
葡萄可以一颗颗地洗,洗干净,不要留下脏物。洗完以后把它们放在竹匾上晾干,葡萄皮上的水分一点也不能留。
3、捏碎葡萄
自制葡萄酒的容器,玻璃的、陶瓷的、塑料的……你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容器进行发酵,比如腌咸菜的坛子,但尽量不要用铁或铝制的容器。
把晾干了的葡萄放进容器里,再倒入白糖(一般,葡萄和白糖的比例是四比一,如果想葡萄酒口味甜一点,也可把比例调成三比一),搅和在一起。为了让葡萄尽快地和白糖接触,在搅拌时,用手把葡萄捏碎。
要注意的是,葡萄装到容器的三分之二处就可以了。容器不需要完全密封,接着,在容器上盖上纱布,再盖上木板就可以了。
4、装酒
通常一个星期后,容器里就开始出酒了。这个时候,葡萄皮和葡萄籽已经和酒液脱离了,葡萄皮会浮在上面,用干净的纱布过滤即可。
用来装酒的容器也要洗干净,不要留有水分。葡萄酒装到三分之二处就可以了,这是因为葡萄酒还会在瓶子里继续发酵,要留出一些空间,避免发生容器爆炸。
自制的葡萄酒放得越久酒味越浓,喜欢什么味道的葡萄酒都在自己掌握之中,这样就不怕不合自己口味啦。
B. 葡萄酒怎么做(在自己家做)
做葡萄酒方法:
选料
俗话说,七分葡萄,三分酿。可见葡萄质量对于葡萄酒的作用了。通常,自酿爱好者用来酿酒的葡萄都是普通的葡萄,还有一些选用山葡萄。下面介绍主要葡萄品种特点:
山葡萄——客观的说,山葡萄颜色深红、多酚物质丰富等优点,但是由于酸度过高,因此不适合酿酒。如果能在完全成熟后采摘,也是不错的酿酒的选择。
普通的葡萄——就是我们平常吃到的葡萄。由于酿酒葡萄要求糖度高,酸度低。还有就是便宜,成了首选!
葡萄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品种,也取决于成熟度,所以要在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购买!
清洗晾干
原料买来后,首先去除有病害、干瘪、发霉的果粒以及青果、烂果。至于是否需要清洗,因人而异。葡萄清洗,或不洗都是各有利弊的。清洗葡萄,可以去除或减少葡萄表面的沙尘、霉菌、虫子、农药等,但是也会带来葡萄吸收水分糖分下降,由于不能完全晾干导致葡萄汁进入部分水。不洗葡萄,则避免了上述风险。笔者认为,质量较好的葡萄完全可以不用水洗,局部葡萄沾染了霉菌等或泥土较多的,需要局部进行清洗。可用自来水淋冲,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以免破坏掉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皮上的白霜)。但是清洗后一定要晾干,可以用剪刀分解为小串,摊开在干净物品上,放到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为加快晾干速度,可用风扇。忌阳光下暴晒。
除梗破碎
除梗、破碎:用手将葡萄挤破,去除果梗,容器为塑料盆或不锈钢,不能用铁制容器。
清洗晾干后,就可以进行除梗破碎工作了。从现在开始所有接触到葡萄或葡萄汁液的容器和双手都需要干净,容器要求无水无油,双手要洗净。不放心的可以使用医用消毒的一次性手套或者橡胶手套。容器可以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用开水烫涮。如果是玻璃等一些怕高温容器,可以用凉开水洗涮,或者使用高度白酒进行消毒。一切就绪后先摘粒去梗,然后用双手开始破碎,做到果肉和果皮分离即可,很碎的话会使酒液更加浑浊。
装罐
葡萄破碎后,就可以进行装罐,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在主发酵灌里进行破碎工作。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破碎后的葡萄溶液不能把容器装满,最好装到容器的3分之2处,因为后期的发酵过程产生大量气体,会使液面升高,如果装的很满会出现溢出现象。
加糖
加糖——可以在破碎葡萄后一次性加入,也可以在发酵启动后分1-2次分期加入。加糖量主要由葡萄品种决定,由于我们是家庭酿造没有专业工具可以按一定比例加入,如果是巨峰等一些含糖较低的葡萄品种可以按10:1.2 ---10:2之间。如果是一些含糖较高的酿酒葡萄建议加糖量在10:1-----10:1.5之间。可以加白砂糖,冰糖等等,但是需要用葡萄汁化开才能被酵母菌分解。糖不要放多,否则会影响发酵时间和酒液澄清度。想喝甜葡萄酒的建议饮用时加糖。
主发酵阶段
装罐后一般24~48小时后开始进入发酵阶段,发酵后会有大量气泡上浮,并且葡萄皮渣也上浮,形成一个比较硬的皮渣帽。由于发酵过程也需要微量氧气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所以不要密封,要留有透气孔,以不落入灰尘和小虫子为标准就可以了。
温度——主发酵期间桶温控制在15-30度之间,桶温以皮渣帽底部温度为准;温度低发酵时间延长,出来的酒颜色较淡,但是口感和品质较好。温度高则时间缩短,酒色较好,但是口感和品质不如低温发酵。
压帽频次——压帽,即将上浮的皮渣形成的厚厚的一层较硬的皮帽层压入葡萄酒中,一是可以防止皮渣冒上滋生细菌,二是可以加强果皮浸润,一般每天2-4次;
发酵时间——主发酵一般持续7-10天,具体时间由葡萄品种,加糖量和发酵温度决定。来确定分离时间。分离过滤的标准是:经过一次发酵旺盛期(大量的气泡产生)后气泡量大幅减少或消失,能闻到很浓的酒味且尝尝甜味消失时就可以过滤了。最好不要长期不过滤,因为时间过长会使葡萄皮中的单宁和其他一些影响口感的物质增加,使葡萄酒涩感增加。
酒液分离——主发酵结束后,就需要进行酒液过滤分离了,分离前最好12个小时内停止搅拌或压帽,以便酒液不那么浑浊,分离最好使用虹吸管采用虹吸法进行,这样可以防止酒液浑浊和接触空气过多造成氧化或醋酸菌感染而变质。酒液分离后的皮渣可以用3-5层纱布或者尼龙袜之类的进行过滤,用手轻轻挤压,出来的压榨酒也可以倒入虹吸出的酒液里一起进行二次发酵,如果感觉压榨酒太浑浊的话,可以单独放到一个容器里,待过一段澄清后就可饮用了。
分装陈酿
经过澄清后的酒,已经接近成品酒了,口感可以了。但是想要更佳,更香醇的话,那就需要陈酿了。陈酿时建议小容量容器,因为陈酿时的酒打开后最好是短期喝完。容器可以选用可乐瓶,另外也可以用旧红酒瓶等等。陈酿时间最好是过了冬天。因为冬季的低温可以把葡萄酒里的酒石酸结晶析出,酒的酸度有所降低。另外就是这么长时间的陈酿,杂醇类物质基本已经得到分解,果香会有所增加。所以陈酿的酒品质肯定更好 更香醇。陈酿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满瓶,密封;低温(8-10度最好);避光储藏。可以采用黑塑料袋遮盖以达到避光目的。另外值的一提的是陈酿装瓶前,一定要确定所有发酵都完全终止。一般家庭自酿的葡萄酒因为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如果按照程序严格操作,且酒精度稍高的也只能存放1-2年左右,所以最好在这期间饮用完毕,以免发生变质。
C. 葡萄酒怎么做,过程
一、 摘葡萄
葡萄是制作葡萄酒的关键,好的葡萄是酿好葡萄酒的基础,酿红葡萄酒的葡萄有赤霞珠、品丽珠、美乐、西拉子、黑比诺等,最好不用食用葡萄酿酒。
北京地区摘葡萄一般在九月下旬到十月中旬,太早了葡萄成熟度不够,酿出葡萄酒质量较差。
河北的怀来地区、秦皇岛的昌黎地区、烟台的蓬莱地区都是我国酿酒葡萄主产区。
摘葡萄时最好带上工作手套、果木剪子、钩刀和扁宽的盛放容器,太深的容器不太好,容易将葡萄压瘪了。因为在进行压榨前,要进行适当的挑拣,将坏腐葡萄拣出。如果压烂的葡萄太多,会对挑拣带来麻烦。摘酿酒白葡萄最好用食品塑料袋包好扎口以防氧化。
二、第一阶段发酵((浸渍发酵)
新摘的葡萄要尽快破碎。但在这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如果想做出地道的葡萄酒,那就要认真地严格按葡萄酒工艺去做,该加的辅料就要加,因为这些工艺都是前人(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经过上百年摸索研究出来的。如果不严格按照工艺去做就不能保证制作质量。
1. 要准备的辅料:
a. 葡萄酒用酵母 —— 葡萄酒酵母种类很多。不同品质的酵母酿出酒的味道是不同的。葡萄的品种不同,酵母用量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100斤葡萄加干酵母8~10克。
b. 偏重亚硫酸钾 —— 大约含50%的SO2,葡萄酒制作过程中SO2要加两次,本阶段用量按SO2 30豪克/升,大约100斤葡萄3.0克左右。当然也可以用含6%SO2的亚硫酸(100斤葡萄大约需要25ml)。
c. 橡木片 —— 是提高葡萄酒品质与口感重要辅料。100斤葡萄加150克左右。
d. 果胶酶 —— 能提高葡萄酒的澄清度,有利于提取葡萄皮中的色素,提高出汁率。一般加了它就不用加澄清剂了。它的加量也是要根据葡萄品种不同用量不同,一般100斤葡萄用1.5~3克之间。
e. 磷酸氢二铵 —— 酵母营养剂,可以维持酵母的健康生长,让酵母充分、及时地将葡萄里的糖转为酒。它的用量应按150毫克/升,100斤带皮葡萄液计算用6~8克左右。
f. 蔗糖 —— 在国外做葡萄酒加糖被严格控制的,主要是会影响葡萄酒的口味。所以越少加越好,只要葡萄的甜度够就不加。加糖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葡萄酒的酒精度,因此是要先测葡萄汁的甜度,糖度达到制作12度葡萄酒的浓度值——230克/升,就不加糖,否则就要补齐糖度。葡萄汁的糖度值是要通过比重计测量后查表得出,然后再套用如下公式:
加糖量=葡萄汁重量X(B2-B1)/(100-B2)
(式中,B1为原始糖度;B2为期望糖度。糖度都用波利度Brix的值)
至于葡萄汁密度与糖度的换算关系,请查看附表。
2. 要准备的工具和容器:
a. 第一阶段容器 —— 首先是葡萄最初连皮发酵的容器,该容器的容积应该是,将你要制作某个品种葡萄全部装入还要再增加1/3的容积总和。该容器应尽量的大一点。因为这一阶段它不用搬动。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每天的搅拌(一天二、四次)。容器材料最好是带盖的304号不锈钢桶,桶盖与桶接触的部位,应有一圈无毒胶皮(或玻璃胶)。其次是食品级的带旋盖的白PVC塑料桶也可以。
b. 量筒、比重计、温度计、PH试纸、克秤等 —— 这些工具都是为了测葡萄汁的比重和测葡萄汁的温度用。量筒买250ml左右的,比重计买1.0~1.1、0.90~0.99两种。温度计 -10~100度的。PH试纸最好是2.5-4.5段。60ml和20ml的针管各一支。
3. 本阶段操作步骤:
做葡萄酒第一阶段最关键,首先将采回来葡萄(不用洗,如太脏可局部用水冲洗用风扇吹干)尽快去梗破皮后放入准备好的容器中,不要超过容器总容量的2/3。“去梗破皮”看起来轻松四个字,如果葡萄数量大的话可采用网上介绍的以下几种方法:
a. 如果容器大可用套上无味的大塑料袋脚踩后拣出梗枝;
b. 找一个尽量大的食品级带封口拉链的塑料袋,将葡萄放入脚踩破后拣出梗枝倒入桶内;
c. 买一个塑料搓衣板,将整串的葡萄在搓衣板上搓;
总之以上方法只要将葡萄破口即可不用搞得很烂。
葡萄破皮后首先要加偏重亚硫酸钾(或亚硫酸),将偏重亚硫酸钾加10倍的温开水化开,再加到葡萄汁中,搅拌均匀,而后可继续加果胶酶,将果胶酶加入几十倍的凉开水溶解搅拌,半小时以后加入葡萄汁中。这时最好将葡萄浆尽量处于12度左右低温状态。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向桶内加密封好的冰冻矿泉水瓶降温。同时尽量盖紧桶盖。
12-24小时后将桶回温,加酵母,将干酵母加入10倍37℃左右的温开水,再加入与酵母相同数量的白糖搅拌。待酵母开始再生,有大量的泡沫冒起来,约半小时后感觉酵母的温度与桶温基本一致后,将酵母液加入到葡萄浆中,盖盖子前,测量葡萄汁的温度和比重做为基础数据(最佳值:温度24度;比重1.095——达到此值不用加糖,小于此值应适当加糖)。
24小时看到发酵已经开始后,加橡木片、丹宁(100斤加2克~2.5克,也可不加)。每天搅拌两到三次,这时桶盖不用盖太紧。同时早中晚测量葡萄汁的温度和比重。液温超过27度,比重下降过快,就要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加冰冻矿泉水瓶放慢发酵速度。第一阶段最好控制在7-8天完成。
第三天加磷酸氢二铵酵母营养剂。营养剂的添加科学的方法是要测葡萄汁的含氮量,含量够就不用加。但家庭没此条件,就只能根据葡萄成熟度、发酵快慢综合考虑是否添加。一般较成熟的葡萄就不用添加或少添加。
发酵后期比重值降到1.00,能看到发酵结束的迹象(气泡减少或消失,皮渣有沉淀,桶温与环境温度差值减小)就要将桶盖盖紧,开始考虑倒桶以防酒体“还原”(比重降到0.992以下,酒体会出现异味)。
这时就可进入第二阶段发酵。
三、 第二阶段发酵(苹果酸-乳酸发酵)
第二阶段是要严格单向阀密封的,虽然经过第一阶段半开放式发酵,大部分发酵产生的CO2气体都跑光了,但是不可能完全完成,因此还会有部分气体析出。另外第二阶段的发酵(苹乳酸发酵)也会有CO2析出,同时又不希望葡萄酒被氧化,所以这一阶段需要单向密封,让气体只出不进。这就对容器有一些要求(以下描述均以100斤葡萄出25升自流酒为例)。
1. 要准备的工具和容器:
a. 第二阶段的容器1 —— 泡菜坛子(有玻璃制、陶制等)
泡菜坛子的最大好处是坛口的水封完全能满足单向密封的要求,初学者愿意用透明玻璃坛子,这样好观察酒的发酵情况。玻璃泡菜坛子一般容量较小,15升算大的了,陶制泡菜坛子有50升的。
泡菜坛子使用时要注意及时向封口处加水,尤其在北方地区冬天较干燥,如果3、4天不给封口加水就会干掉,这样会影响密封效果,使葡萄酒品质变差,甚至制作失败。
有消息说新陶制的和玻璃制的坛子都会有含铅超标情况,所以最好买来后进行一些处理,如用水泡几天再将水倒掉晾干备用。玻璃坛子盛酒后应尽量避光。
b. 第二阶段的容器2 —— 试验(医)用龙口瓶
医用龙口瓶分广口瓶和细口瓶,最好用细口瓶,瓶口小好密封,同时还好观查、好搬动,分散风险。细口瓶的体积也没有太大的,通常最大的是20升,细口瓶由于是为试验(医)用,因此一般品质较好。细口瓶的瓶塞都是磨砂玻璃的,这种瓶塞要想达到单向密封效果不是很好,只能用于第三阶段贮藏阶段。因此要另行购买相应尺寸的橡皮瓶塞、L型玻璃管及相应尺寸的胶皮管(或带单向阀的玻璃管),橡皮瓶塞中间位置要打一个与玻璃管相匹配的眼,以便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将瓶内的气体导出,玻璃管的另一头接软胶皮管,胶皮管的另一头接到一个深底的容器中,容器加满水,就行成了一个单向密封结构。细口瓶及附件一般卖玻璃仪器商店都有购买。容器2的优点是,只要盛水的容器足够大,加水足够多就不会有漏气的问题;透明的容器可观看发酵情况(但在本阶段尽量让瓶子避光);换成磨砂玻璃瓶塞(或备一个不打眼的橡胶塞)也可作第三阶段贮藏容器。
c. 当然最好还是用316材质的不锈钢密封桶了。
d. 2.5-4.5段的PH试纸。
2. 要准备的辅料:
a. 葡萄酒用乳酸菌 —— 葡萄酒专用乳酸菌干粉,即不是做酸奶的乳酸菌,也不是治胃病的乳酸菌药片。葡萄酒添加乳酸菌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尖酸,使得果香、醇香加浓,口感柔协肥硕,经过苹乳酸发酵(又称后发酵)的葡萄酒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红葡萄酒。
至于用量,不同的乳酸菌品牌,启用量是不同的,只能参考使用说明书了。
b. 偏重亚硫酸钾 —— 大约含50%的SO2,本次用量大约25升葡萄汁按70毫克/升计算,3.5克左右。这样第一次加硫大部分挥发,残留部分加两次加硫,葡萄酒总含SO2量不会超过100毫克/升,远远小于国家标准250毫克/升。
c. 50-60目的尼龙滤布1平方米。
3 .本阶段操作步骤:
第一阶段发酵基本结束后,发酵容器中形成三部分,上部是皮渣,中间是酒体,底部是酒泥和部分沉底的皮渣。将中间部分酒体(又称自流酒)用导管抽出倒入准备好的第二阶段容器中,第一阶段容器中剩余的皮渣通过轻微压榨方式还可以出一部分酒也可加入其中,这部分大约100斤葡萄出25升酒左右。皮渣通过重压榨还可以出一部分酒大约2-3升左右应另装其它容器发酵(压榨酒的出酒质量稍差于自流酒,在此不论)。自流酒密封单向隔绝空气、避光,马上就可进行苹乳酸发酵。苹乳酸发酵分两种:自然发酵、人工发酵。
1 自然发酵 —— 自然发酵条件为,PH3.2以上,酒精度12度以下,温度18-22度之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所用葡萄存在活性乳酸菌种。以上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发酵就不会进行。因此成功与否是不确定的。
2 人工发酵 —— 向酒体中施加乳酸菌种,其发酵要求的工艺条件与苹果酸—乳酸自然发酵控制的条件一样。经过20-30天左右的发酵,盛酒容器中没有气泡析出了,第二阶段发酵过程已经结束,这时应立即往酒中添加SO2,控制乳酸细菌、酵母菌的活动,并倒桶一次,分离酒脚。当然最好能用专门的消毒过滤装置,把酒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分离掉。
在第二阶段中只要葡萄品质好,注意器具的消毒杀菌、隔氧,辅料施加得当,一般情况不需专门澄清过滤就能产生很清澈的葡萄酒了。
四、贮藏
葡萄酒的贮藏要求全密封容器,储藏酒时要将酒加满罐、避光,温度控制在10-20度无异味的房间内。
1. 要准备的工具和容器:
第三阶段的容器
a —— 第二阶段的容器都能作为第三阶段的容器,只要多增加一个作为中转用即可。用细口瓶是第一选择,但要决对做好瓶口的密封,密封操作不当辛苦2个月做的酒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倒瓶后只要将第二阶段的橡皮塞换上备用无眼的橡胶塞。
要准备的辅料:
b 200-300目的尼龙滤布1/2平方米。
2. 本阶段操作步骤:
葡萄酒经过两次发酵,再通过200目的中度过滤,就初步成为粗酒了。这时最好不要马上喝,因为粗酒容易醉人。
这时最好将酒倒到事先准备的容器中陈酿,这个阶段的容器不用太大,因为有可能屋里屋外搬进搬出。在北方地区晚上室外温度在零下-5度左右可以将酒拿到室外冷冻降酸处理。这阶段放置时间可根据当年的葡萄酸度来调节。当年葡萄较酸就放7-10天,否则3天左右即可。但如室外温度降到零下7度,一定要移回室内。否则会就会结冰影响质量。
经过冷冻的葡萄酒会在容器的底部结一层硬质的酒石酸晶体。在来年4月(或环境温度超过20度)天气转暖时要倒1次桶,将酒石酸去除。倒桶后可继续大桶(瓶)贮藏直至来年10月装瓶。
五、装瓶
本阶段要准备的工具和容器及辅料:
a. 第三阶段的容器2 —— 专门的储酒容器,如葡萄酒瓶、盒中袋等。
b. 酒瓶塞、热缩管 —— 用葡萄酒瓶盛酒,就要用到酒塞、热缩套管,酒塞种类很多,纯木塞有整木的、1+1的(碎木粘合两头再帖整木皮)、碎木粘合的。另外还有合成橡胶塞,高分子合成塞等等。要是想装瓶长期保存(超过半年),最好用整木的或1+1的或高分子合成塞。短期保存用什么都行。
c. 压塞器 —— 用途就是将瓶塞压入酒瓶内。一般买来的木塞直径都是22mm左右而瓶口内直径只有18mm左右,所以只有借助工具才能将瓶塞压进瓶内。
d. 维生素c —— 在装瓶前,在酒中加维C,用量100斤1~2克,起到保持酒质的作用。
有条件还可以配置过滤设备。
性急的酿友可以在来年的3~4月装一部分瓶,但最好还是在来年9月以后装瓶。因为陈酿是做好葡萄酒的一个重要环节,1年的陈酿期是必不可少的。
倒桶、装瓶的最主要原则就是要尽量避免酒体太多的接触空气,由于家庭条件所限,在倒桶、装瓶时不可能做到隔氧,因此尽量缩短倒桶、装瓶时间,减少酒体与空气的接触面。因此最好用管子抽,而且要从上部开始抽,逐渐下移管头,有条件可用微型清洁水泵加过滤设备抽酒。另一头要让酒顺瓶边流下去。要尽量装满。装瓶最好装好一瓶酒马上压瓶塞。
最后提醒一点的是消毒,所有与酒接触的容器和工具都要认真消毒,以尽量减少细菌的侵入。消毒手段主要有:开水烫、火烧加温、75%酒精擦拭、微波炉加温、亚硫酸清洗等。还可购置能产生富氧水的消毒机消毒。
D. 葡萄酒怎么做,过程
材料:紫葡萄
白糖
纱布
器皿两个(玻璃坛或土坛子)
1、首先把葡萄洗干净,内晾干(可以选择把容葡萄里面的仔去掉也可以不去,葡萄多少以瓶的容器定,才开始学做,做5斤最好)。
2、取大口瓶一个,将洗干净的葡萄放入瓶内,用手把葡萄捏碎,越碎越好,这样出酒率高。
3、按每斤二两的比例放入白糖或冰糖,并用手搅拌均匀。(爱卫生点哟,要带上一次性的手套)
4、盖紧瓶盖,最好用塑料布蒙口、扎紧放在避光的地方,让它自然发酵(发酵很关键)。
5、约二十天或三十天后,看见瓶内有很分明的液体和沉积的葡萄杂,就可用清洁纱布过滤,然后装入玻璃坛内。
6、就这么简单,红酒就成了,就可以慢慢的品了。
注意:发酵的时间是以温度的影响及瓶内酒色清浊浓度来决定的。
白糖的多少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多减少都可。
葡萄的出酒率大约为60%
保质期二年
E. 做葡萄酒怎么做啊
选料
俗话说,七分葡萄,三分酿。可见葡萄质量对于葡萄酒的作用了。通常,自酿爱好者用来酿酒的葡萄都是普通的葡萄,还有一些选用山葡萄。下面介绍主要葡萄品种特点:
山葡萄——客观的说,山葡萄颜色深红、多酚物质丰富等优点,但是由于酸度过高,因此不适合酿酒。如果能在完全成熟后采摘,也是不错的酿酒的选择。
普通的葡萄——就是我们平常吃到的葡萄。由于酿酒葡萄要求糖度高,酸度低。还有就是便宜,成了首选!
葡萄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品种,也取决于成熟度,所以要在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购买!
清洗晾干
原料买来后,首先去除有病害、干瘪、发霉的果粒以及青果、烂果。至于是否需要清洗,因人而异。葡萄清洗,或不洗都是各有利弊的。清洗葡萄,可以去除或减少葡萄表面的沙尘、霉菌、虫子、农药等,但是也会带来葡萄吸收水分糖分下降,由于不能完全晾干导致葡萄汁进入部分水。不洗葡萄,则避免了上述风险。笔者认为,质量较好的葡萄完全可以不用水洗,局部葡萄沾染了霉菌等或泥土较多的,需要局部进行清洗。可用自来水淋冲,不需要用任何消毒剂,以免破坏掉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皮上的白霜)。但是清洗后一定要晾干,可以用剪刀分解为小串,摊开在干净物品上,放到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为加快晾干速度,可用风扇。忌阳光下暴晒。
除梗破碎
除梗、破碎:用手将葡萄挤破,去除果梗,容器为塑料盆或不锈钢,不能用铁制容器。
清洗晾干后,就可以进行除梗破碎工作了。从现在开始所有接触到葡萄或葡萄汁液的容器和双手都需要干净,容器要求无水无油,双手要洗净。不放心的可以使用医用消毒的一次性手套或者橡胶手套。容器可以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用开水烫涮。如果是玻璃等一些怕高温容器,可以用凉开水洗涮,或者使用高度白酒进行消毒。一切就绪后先摘粒去梗,然后用双手开始破碎,做到果肉和果皮分离即可,很碎的话会使酒液更加浑浊。
装罐
葡萄破碎后,就可以进行装罐,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在主发酵灌里进行破碎工作。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破碎后的葡萄溶液不能把容器装满,最好装到容器的3分之2处,因为后期的发酵过程产生大量气体,会使液面升高,如果装的很满会出现溢出现象。
加糖
加糖——可以在破碎葡萄后一次性加入,也可以在发酵启动后分1-2次分期加入。加糖量主要由葡萄品种决定,由于我们是家庭酿造没有专业工具可以按一定比例加入,如果是巨峰等一些含糖较低的葡萄品种可以按10:1.2 ---10:2之间。如果是一些含糖较高的酿酒葡萄建议加糖量在10:1-----10:1.5之间。可以加白砂糖,冰糖等等,但是需要用葡萄汁化开才能被酵母菌分解。糖不要放多,否则会影响发酵时间和酒液澄清度。想喝甜葡萄酒的建议饮用时加糖。
主发酵阶段
装罐后一般24~48小时后开始进入发酵阶段,发酵后会有大量气泡上浮,并且葡萄皮渣也上浮,形成一个比较硬的皮渣帽。由于发酵过程也需要微量氧气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所以不要密封,要留有透气孔,以不落入灰尘和小虫子为标准就可以了。
温度——主发酵期间桶温控制在15-30度之间,桶温以皮渣帽底部温度为准;温度低发酵时间延长,出来的酒颜色较淡,但是口感和品质较好。温度高则时间缩短,酒色较好,但是口感和品质不如低温发酵。
压帽频次——压帽,即将上浮的皮渣形成的厚厚的一层较硬的皮帽层压入葡萄酒中,一是可以防止皮渣冒上滋生细菌,二是可以加强果皮浸润,一般每天2-4次;
发酵时间——主发酵一般持续7-10天,具体时间由葡萄品种,加糖量和发酵温度决定。来确定分离时间。分离过滤的标准是:经过一次发酵旺盛期(大量的气泡产生)后气泡量大幅减少或消失,能闻到很浓的酒味且尝尝甜味消失时就可以过滤了。最好不要长期不过滤,因为时间过长会使葡萄皮中的单宁和其他一些影响口感的物质增加,使葡萄酒涩感增加。
酒液分离——主发酵结束后,就需要进行酒液过滤分离了,分离前最好12个小时内停止搅拌或压帽,以便酒液不那么浑浊,分离最好使用虹吸管采用虹吸法进行,这样可以防止酒液浑浊和接触空气过多造成氧化或醋酸菌感染而变质。酒液分离后的皮渣可以用3-5层纱布或者尼龙袜之类的进行过滤,用手轻轻挤压,出来的压榨酒也可以倒入虹吸出的酒液里一起进行二次发酵,如果感觉压榨酒太浑浊的话,可以单独放到一个容器里,待过一段澄清后就可饮用了。
分装陈酿
经过澄清后的酒,已经接近成品酒了,口感可以了。但是想要更佳,更香醇的话,那就需要陈酿了。陈酿时建议小容量容器,因为陈酿时的酒打开后最好是短期喝完。容器可以选用可乐瓶,另外也可以用旧红酒瓶等等。陈酿时间最好是过了冬天。因为冬季的低温可以把葡萄酒里的酒石酸结晶析出,酒的酸度有所降低。另外就是这么长时间的陈酿,杂醇类物质基本已经得到分解,果香会有所增加。所以陈酿的酒品质肯定更好 更香醇。陈酿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满瓶,密封;低温(8-10度最好);避光储藏。可以采用黑塑料袋遮盖以达到避光目的。另外值的一提的是陈酿装瓶前,一定要确定所有发酵都完全终止。一般家庭自酿的葡萄酒因为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所以如果按照程序严格操作,且酒精度稍高的也只能存放1-2年左右,所以最好在这期间饮用完毕,以免发生变质。
葡萄美酒虽好喝,但不要贪杯哦 每天饮用50ML最佳 。以后编写更高要求的葡萄酒酿造方法,会介绍一些添加剂的使用,和精密测量仪器用法。只有科学化,专业化,才能酿出更好品质的美酒出来。
F. 自制葡萄酒怎么做啊
几种自制葡萄酒的方法
--------------------------------------------------------------------------------
葡萄酒在现代生活中,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具有高贵的象征和保健功能广受人们的喜爱,消费量不断增大。葡萄酒是一种低度营养酒,清晰透明,醇香可口,其维生素含量丰富,并含有锰、锌、钼、硒等微量元素常饮能治疗贫血,防止动脉硬化低血压和脑血管等疾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上葡萄价格低廉,可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没有添加剂和防腐剂,是一种没有污染的纯绿色饮品。下面介绍一下家庭酿制葡萄酒的操作规程。
方法一:
第一步 :买葡萄
选购葡萄时,可以挑选一些熟透的葡萄,哪怕是一颗颗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紧。这些葡萄一是容易发酵,二是价位相对较低。常见的葡萄、提子、马奶子等,都可以用来制作葡萄酒。
第二步 :洗葡萄
由于葡萄表皮很可能残留农药,清洗葡萄的环节就相当重要,最好能够逐颗清洗,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同时剔除烂葡萄。
第三步 :晾干葡萄
把葡萄盛在能漏水的容器中,等葡萄表面没有水珠时就可以开始准备倒人酒坛了。
第四步 :选择容器
酒坛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是玻璃瓶,但不主张用塑料容器,因塑料很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有害人体健康。
第五步 :握好葡萄放进容器
双手洗净后,直接握葡萄,操作方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劲一握,然后放人酒坛中,再把糖放在葡萄上面,葡萄和糖的比例是 10:3,即 10公斤葡萄放 3公斤糖(不喜欢吃甜的朋友,可以放2公斤糖,但是不能不放糖,因为糖是葡萄发酵的重要因素)。
第六步 :加封保存
将酒坛子密封。如果是陶瓷罐,可以到卖黄酒的小店要点酒泥,加水后糊住封口。加封后,酒坛子需放在阴凉处保存,平时不要随意去翻动或打开盖子。
第七步 :启封
天热时,葡萄发酵时间需要 20天至一个月左右。启封后,捞出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就可以直接喝葡萄酒了。注意,如果喜欢酒劲足一点,只需延迟启封时间就行了。启封后,每一次舀出葡萄酒后,别忘盖好酒坛的盖子,以免酒味挥发。
方法二:
一、葡萄的选择、清洗与破碎。选择充分成熟的葡萄。用水反复冲洗葡萄,同时剔除烂葡萄并除梗,控净水分备用。注意不要使用洗涤剂等用品,因为葡萄表面有天然酵母。然后用手或木棒将葡萄挤破,去除果梗。容器为塑料盆或铝盆,不能用铁制容器。红葡萄破碎后可以直接进入发酵,白葡萄破碎后过滤取汁进行发酵。
二、调整葡萄汁。成熟的葡萄如果含糖量在 17%时,可产酒精度为 10度左右的葡萄酒。市场上买来的葡萄大多含糖量在 15~20%左右 ,如想葡萄酒度数增加 l度 ,可在 1升的葡萄汁中添加 17g糖;或直接在 10斤葡萄中加 2~3斤糖即可。具体操作为:先将糖溶解在少量的葡萄汁中,再倒入葡萄汁中。
三、初发酵。发酵缸可选择瓷缸、瓷坛、玻璃缸等。葡萄皮表面携带有天然酵母菌,所以自制葡萄酒在发酵时可以不另加酵母。将调整后的葡萄浆放入己消毒的发酵缸中,容积占 80%,以防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容器。发酵时,每天用木棍搅拌 4次(白天两次,晚上两次)。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CO2会把果皮等托起浮在液面形成酒帽,要把酒帽压下,这样做一方面防止葡萄皮生
霉,变酸,同时可将皮上的色素浸入汁中,且排出 CO2使酵母得到氧气,各部分发酵均匀。在 26-30~C的温度下,初发酵经过 7--10天就能基本完成。若温度过低,可能延长到15天左右。
四、过滤。当葡萄液中的气泡放出至微弱而接近平静时,酒精味很浓、糖分相对很少,汁液开始清晰,即为初发酵结束。用干净的管子把上层汁液虹吸,余下的进行过滤,过滤的方法是用洁净的布袋或纱布,进行挤压或扭压。
五 、后发酵及陈酿 。用分离出来的汁液,借着分离时带入的氧气使酵母恢复活动,酒中残糖继续发酵以提高酒度,此阶段适温为20℃。后发酵期间必须将容器装满(我们称之为添缸),并且严格密闭。由于残糖低发酵速度缓慢,发酵期较长,约需在 1个月内完成。后发酵结束后立即倒缸去除沉淀。经过后发酵酒中的酸与酒精发生作用产生清香的酯,加强了酒的稳定性。在后发酵及陈酿期间要进行多次倒酒。一般在酿酒的第一个冬天进行第一次倒酒,翌年春、夏、秋、冬各倒1次。酿酒后第 1年的酒称为新酒,2~3年的酒称为陈酒。贮藏时间越长,味道越浓,稳定性也越强。
六、澄清。葡萄酒除应具有色、香、味等品质外,还必须澄清、透明。自然澄清需要很长时间,若想快速澄清可采用加鸡蛋 清的方法,具体方法为:每 100升酒加 2~3个蛋清,加蛋清前,要将蛋清打成沫状,加少量酒搅匀再加入酒中,充分搅拌均匀,静止 8~10天后即可 。
七、葡萄酒的调配。如饮用干酒葡萄无须调配即可饮用,也可根据个人口味不同,适当对葡萄酒进行调配,提高葡萄酒度、甜度或酸度,调制成适口的各类葡萄酒。
八、贮藏。家中贮藏葡萄酒,应注意保管,理论温度 l2 度左右,7~18度都可以。要求避光,因为紫外线会使酒早 熟 ;贮藏缸或坛要密封,防止空气进入,避免葡萄酒氧化;贮藏地过于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取用时可一次取够几天饮用的量,然后把盖子盖严,放进冰箱保存,随时饮用 。
方法三:
家酿葡萄酒的总体流程为原料选择一消毒一漂洗一去梗一破碎一主发酵一去皮渣(渣集中在一起加糖继续发酵至皮中营养耗尽,单独贮存饮用或烹饪用)一后发酵一陈酿贮藏。具体过程 :
1)器皿准备。家庭酿酒总量一般在 10-100 kg,可用陶瓷缸或坛子。①发酵用的缸或坛等容器要有合适的封口盖,能紧封缸(坛)的口。容器底边有排料口更佳。②家庭自酿葡萄酒常用 5 kg装的色拉油瓶或大可乐瓶等饮料瓶,容易收集、清洗。⑧搅拌用的棍、虹吸酒的塑胶管。50~100 ml的大注射器。所有容器和用具要依次用去污剂、清水、凉开水洗净,再用 75%的酒精或高度白酒洗涮消毒。
2)原料选择与处理。① 原料选择。葡萄要充分成熟,在含糖量达到最高、含酸量降低到最低时采收为宜。酿红葡萄酒的品种有佳里酿、巨峰、蛟龙珠、玫瑰香等,酿白葡萄酒的品种有龙眼、白羽、白雅等。家庭酿酒碰到合适的葡萄就可以了,不必追求专业品种。带果皮酿造,就选择果皮颜色深的。② 原料处理。将原料葡萄用清水冲洗干净 ,除去果梗、青粒、霉粒等,以避免酿造的酒有异味。器具尽量使用好的不锈钢用具,处理时葡萄籽不能压碎,破籽会使酒产生涩味。
3)果汁中加糖。每产生 1%酒精度需要1.7g砂糖,酿出的葡萄酒其酒精度要达12%以上,才能长期保存。优质葡萄采收后,含糖量可达 17%~19%,般市售葡萄含糖量在 8%~14%之间。为了使酒精度达到12%以上,需要向果汁中加糖。一般加糖量为每 10 酒汁加 1~2糖。
4)主发酵。发酵是将葡萄皮、汁中的糖分经酵母的作用产生酒和二氧化碳。红葡萄酒的主发酵过程皮汁是混在一起的,酵母在葡萄破碎时已接人汁中,因葡萄皮上的白霜存在有酵母,所以家庭自制葡萄在发酵时可以不另外加入酵母。主发酵的温度控制在 15~25℃最好,不应超过 35℃。一般在超过 32℃时就要降温。在 20~30℃条件下发酵 3-20 天。发酵开始有少量气泡产生,随着二氧化碳放出量增加,进入发酵高峰,泡沫上下翻滚并发出声响,汁液温度升高,糖分则下降。一般 2-3天后,就能分次加入白糖。主发酵需要空气,目的是促使酿酒酵母繁殖。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糖分下降到 1%左右,汁液开始清晰,胶体皮渣下沉,表示主发酵已接近完成,一般需 3~5天。此时,可采用虹吸法吸出清汁。之后,把皮渣放在一起加糖继续发酵,再吸出清汁,此过程叫新酒分离。主发酵时,原料只装瓶容积的 3/4。在主发酵开始 3~5天 ,每天搅拌或摇动 1~2次 ,使果皮充分接触汁液。
5)后发酵。新酒分离出来后,就要盛入密闭容器中(大的果汁或可乐瓶)。如果觉得酒度不够,可以再加糖,继续发酵,以提高酒度。后发酵3~5周后,虹吸出清汁,装满新桶并盖严。在15-18℃条件下需30天左右。
6)陈酿。在 8~12℃条件下需换桶 3~4次。第 1次在发酵后的 8~1O天;第 2次在头次换桶后5O天;第3次在第 2次换桶后 90天。每次换桶最好都采取虹吸法。换桶结束后盖严桶盖。贮存温度 10~25℃最适宜
7)澄清。在换桶过程中要及时澄清,方法是 30 L的原酒加入一个鸡蛋的蛋清。倒出少量原酒与蛋清搅匀后倒入酒中搅拌,至酒液清澈透明。酒量少时要相应减少蛋清量。家庭酿造出的是干酒,用它作基料人工调配,会有各种特色和风味。
G. 红酒怎么做啊
红酒制作方法:
1、从市场购买新鲜的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