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么挑选一瓶适合自己的葡萄酒
1、专注于你了解和喜爱的葡萄酒品种。例:长相思、黑皮诺等
2、对产区做个限定。内例:新西兰、法容国等
3、气候很重要。例:不同地区的同种类型的葡萄品种生产出来的葡萄酒的酸度也不同
4、酒精度数。例:10%vol、13%vol等
5、酒标。例:通读葡萄酒的正标和背标,可以了解到葡萄品种是Sauvigon Blanc(长相思)、储存条件等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② 怎么挑选一瓶好的正宗的葡萄酒
挑选红葡萄酒主要看5个方面,分别是酸度、酒体、单宁、香气和风味。酸度回:低酸度的葡萄酒喝起来会显答得柔弱无力,而过高酸度的葡萄酒又会显得尖酸刺激。酸会给味蕾带来很大的冲击。好的红葡萄酒的酸度应该与其甜度、单宁和风味物质达成平衡。
酒体:对于红葡萄酒来说,影响酒体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酒精度,其他因素还有风味物质、单宁、甘油和酸等。
单宁:单宁主要来源于葡萄籽、皮和梗,以及橡木桶,是组成葡萄酒结构的关键性成分。
气:香气可以告诉你关于一款葡萄酒的很多信息,只要简单地摇一下杯,你就可以闻到各种香气,包括果香、花香、泥土香和核果香等。如果你没法一一分辨出这些香气,那也无伤大局,只要能识别出香气是否健康,有没有受到污染就行。风味:风味是指由口腔后鼻咽上的嗅觉细胞来感知到的香气特征,跟单宁由鼻腔感受的香气有些许差别。葡萄酒在口腔里面时,由于温度升高,会释放出更多更浓的风味。风味是否复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葡萄酒的质量水平。
③ 如何挑选性价比较高,且适合家庭日常饮用的葡萄酒
超市中售卖的葡萄酒往往价位不会太高,比较符合大众的接受程度。但最保险的购买地点还是葡萄酒庄。在葡萄酒庄购买葡萄酒,专业的销售人员会根据你有限的成本,尽可能地帮助你分析、选择性价比高的葡萄酒。
从营养来说,葡萄的多种营养成分都在葡萄皮中,所以红葡萄酒较白葡萄更为营养。葡萄皮中富含的白藜芦醇、单宁和花青素,是果肉中所没有的。再加上价格、糖分的考虑,干红应该是最适合大众的葡萄酒了。
④ 如何选好的红酒哪一年生产的比较好啊
我们在此总结出选购葡萄酒时最容易走入的误区,只要保持冷静,辩证地看待它们,就能在选酒的时候妙手频出。
六大误区
1.品牌误区
葡萄酒本是非常驳杂的一类商品,人们在选择葡萄酒的时候,就会更加依赖脑子里少数能记住的几个不太拗口的名牌了。很多消费者只要看到酒标上有Lafite,Beychevelle等字样或者Latour的小城堡Logo,就会安全感大增,买之而后快。总体上,名牌酒可信度确实更高,但如果过分迷信,不加分析的话,名牌同样会“撞你的腰”。比如,花同样的价钱是买一瓶Lafite的副牌酒还是买一瓶波尔多四级酒庄的酒,就变成一个依靠你个人口味和消费用途等因素来综合判断的见仁见智的问题了,而不是单纯以牌子的大小来取舍的。
2.年份误区
1969,1975,1982,1997,2000,2005......下一个传奇年份何时出现?所谓好年份,主要就是当年的天气适合葡萄的生长和收成,从而为酿造完美的葡萄酒打下基础,年份对于葡萄酒来说至关重要。可是,世界如此之大,任何两个产区的气候怎么能一样?比如1985年,法国炎热的气候使得葡萄成熟度非常高,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年份,而同年的加州,收获时节的大雨彻底浇灭了酒厂的雄心壮志,但也有预见性的酒厂,如Kendall Jackson将收成时间提前,同样收获了一个好年份,所以1985年算不算是好年份呢?可见,单凭年份选酒是很有风险的,最好是找到好年份的酒后,再考量一下当年酒厂的收成情况,特别是买高价酒的时候。
3.评分误区
有些人喜欢大谈特谈哪瓶酒被帕克打了高分,甚至会在买酒时向售货员询问某瓶酒的分数几何,这些酒评家有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对酒的评价和打分对消费的指导意义不容忽视,但过分依赖就不可取了,酒评家不是精密的仪器,品酒打分时会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心情、个人偏好、身体状况等。难怪帕克都承认会出现打分偏高或偏低,再比如,帕克和著名女酒评家罗宾逊对2003年是否是好年份的争议也会让人对他们的评分无所适从。从另外的角度讲,这些酒评家就像给宫内秀女们画像的画师,他们既可以将一个资质平平的秀女描绘得脱胎换骨,成为人中之凤;同样也会将人间尤物贬得一无是处,难于翻身,不然也就没有“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了。
4.价格误区
“一分钱一份货”的传统观念也会影响着葡萄酒消费者。从品质上说,这些高价酒大多是极品,问题是你乐不乐意为其中的附加值买单。目前,高价酒已经成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了,一边喝着1996年的木桐,一边和朋友讲讲酒标的中国设计者古干,感觉确实不错。大部分高价酒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但这种酒之外的享受是需要你买单的。曾经有个简单的测试,把一瓶高价酒和其他普通酒放在一起让十几个一般消费者盲品,结果只有两人发现了高价酒的卓尔不群,可见对于普通自用消费者来说,性价比应该是比较理性的选择。
5.产地误区
曾几何时,法国就是葡萄酒的代名词,随着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意大利、西班牙也属于葡萄酒的传统产区,酿酒史和葡萄酒的品质可以和法国分庭抗礼,而美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后起之秀也能酿出高质量的葡萄酒,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况且,葡萄酒生产也有了全球化的趋势,一瓶葡萄酒,可能是用美国当地的黑品乐葡萄,酿酒师是从勃艮第请来的,而设备是德国造的。特别是一些大的葡萄酒生产商,像法国BPDR集团,在智利等很多国家都购买了酒庄实行本地化生产。
6.等级误区
法国的葡萄酒分级制度是最严谨的。最经典的1855年波尔多梅多克酒庄分级已经沿用一百多年了。但目前其准确性也逐步受到了挑战,如目前还身处第五级的Château Lych-Bages和第四级的Château Talbot已经公认为具备了二级庄的水准,毕竟一百年的时间对于提升酒庄的档次来说足够了。波尔多另一产区圣达米伦每十年会更新一次他们的分级,虽然操作过程中有不和谐音符,但对于促进酒庄发展,指导消费者选购是非常有意义的。另一个葡萄酒传统强国,意大利也在考虑调整其分级系统,严格按照DOCG、DOC、ITG和VDT的级别由高到低重新整合。
以下就是我们从这50款酒中总结出的共性,希望我们的抛砖引玉可以为消费者选择葡萄酒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六大要诀
1.名门望族更可靠
这50款酒几乎全部是来自于世界知名的大酒厂或是历史悠久的酿酒世家。名牌酒厂的产量高、产品线长,但因为有较强的财力支持,以及成熟有效的营销策略,所以能保持质量的长期稳定可靠,也能把产品分销到世界各地,如禾富、杰卡斯等。而如路易斯?拉图、安天尼等酿酒世家,依靠传承数代的酿酒技术,以及维护家族荣誉的需要,保证他们视葡萄酒的品质为生命,再加上开明的家族继承者能广纳贤才,长袖善舞,几百年的品牌底蕴就变成最有效的世界市场通行证。
2.葡萄品种有名堂
Aglianico和Moschofilero是什么?只有懂拉丁语和葡萄酒的人才知道这是葡萄品种。赤霞珠、美乐、黑品乐、霞多丽、长相思……是公认的最适合酿造葡萄酒的品种,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和酿造,众厂家也都投入财力和人力进行研发,工艺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口味也被世界各地的人所认同。而一些非常本土化的葡萄品种,如希腊的Xinomavro,匈牙利的KÃ&;kfrankos等,虽然也能酿造出高品质、有个性的葡萄酒,但毕竟生产范围太窄,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下,很难保证品质的长期稳定,再加上特殊的口味,如果不长期饮用,恐怕一般人也难以习惯。
3.他们就在你身边
因为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品牌,加上合理的价位和较高的品质,这些葡萄酒成了世界各地葡萄酒经销商必备的商品。无论是在法国、美国的超市;还是南非、阿根廷的餐厅;或是日本、中国的Wine Shop,你都可以找到这50瓶葡萄酒中的绝大部分。这种广泛的分布,证明了这些葡萄酒中庸、成熟的特点。在合理的价位下,调和了世界各地葡萄酒爱好者的口味,不会为某类特殊的人而改变风格。就像一个历经世事的中年男子,不再激情四射,但踏实可靠仍然别具魅力。
4.更易饮和更有果味
买一瓶酒放上20年再喝,这样有耐心的消费者恐怕越来越少。浓重的单宁、复杂的层次感和丰富的香气都是属于品酒师的,而有铁锈味、猫尿味的葡萄酒恐怕会吓着一般的消费者,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葡萄酒首先是一瓶酒,然后才是考验味觉和嗅觉的东西,才是艺术品和收藏品。这50瓶酒无论从葡萄品种的选用、配比,还是酿造过程中的工艺都侧重了酒本身的易饮性,更重视普通饮者容易识别的果味,简化葡萄酒的饮用过程,这也是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所带来的必然趋势。
5.玩的就是性价比
性价比对于葡萄酒消费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谁不愿意买着值、喝着过瘾?这些葡萄酒的品质完全高于300元以内的价位,他们之中又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老世界产区或是名牌酒厂的二线产品,如圣瓦伦双木林葡萄酒、奔富库努加山赤霞珠葡萄酒;另一类则是新世界产区用来开拓国际市场的主打产品,如禾富酒园黄牌雷司令葡萄酒、诺顿酒园珍藏马贝克葡萄酒等,毕竟新世界还没有足够的资本赚取高额的利润,目前阶段追求性价比才是现实的策略。
6.让餐酒搭配更简单些吧
近年来,餐酒搭配的实用观念在葡萄酒市场上大行其道,毕竟还是吃东西的场合喝葡萄酒更多,这也是近年来万金油似的桃红葡萄酒“山花烂漫”的原因。可是餐酒搭配的学问太深,就算是资深人士也难免乱点鸳鸯谱。那些整天研究市场的生产厂家自然会想消费者所想,这50瓶酒里面基本没有某种味道特别突出的,而是强调各种风味的平衡和协调,友善的单宁和适宜的酸度,这样使得饮者搭配起来更容易,受菜系的约束变小,避免了因为选酒的错误而糟蹋了美食或者惹来“行家”的嘲笑。这样体贴的葡萄酒也自然是值得信赖的。
⑤ 普通人怎样选购红酒
进口了这么多的红酒,对于我这样的小白,判断酒的标准就是直接去看发票上面的进口价格,既粗暴又直接还简单易懂。给我讲那么多的等级啊,酒庄啊,葡萄品种啊,采摘年份啊,产区啊,没过几天又还回去了,心里要记的事情太多,主要是要留着精力吼孩子,了解的这点皮毛也感觉好无力,毕竟进口红酒太多了,琳琅满目/良莠不齐。
下面是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的浅薄认识。
1.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一般不去买超过300块的红酒。我喝60块钱的红酒跟200块的喝出来感觉差不多一个味道,而且不同品种的葡萄在我嘴里还是一个味道,偷笑。一般情况下,进口到中国来的基本是入门级红酒,价格在美金或者欧元0.90~2.50的比较多。法国波尔多AOC或者法国南部的酒大多价格在EXW 2.00~2.50欧一瓶,另外会稍微带一些EXW 5.00欧和EXW 10.00欧的酒,但都不是主力进口酒,所以量不会太大。可以粗略的算算,假设汇率设定为8元兑换1欧元,加上运费,加上进口税,加上清关仓储管理人工各种杂七杂八的成本,2欧的酒大概30来元的成本,这样的酒批发价格在55~65元,很多这样入门级的酒因为规模效应,经常零售也可以在这个价位上买到。我曾经在京东京造上面买到一款德国雷司令,价格68元,性价比相对来讲会高一些。
2. 欧洲的酒主要会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酒,反而西班牙会买的少一些。在进口到中国的主力酒里面绝大部分的低价灌装酒来自于西班牙,号称欧盟餐酒,级别VCE。我一直都很怀疑VCE这个餐酒级别,因为这种灌装酒都是收集那些酿造不好的葡萄汁,然后在西班牙几个大的灌装厂进行灌装,出口价格在0.80~0.90欧一瓶,也就是现在市面上售价30块钱左右的酒,这样的酒尤其怕夏天运输过来的,因为零售价格也便宜,为了节省成本,集装箱里面不会打冷,也绝对不会放什么隔热膜,于是顶着酷暑在海上漂一个多月,一个40柜子里塞上24个托盘,托盘能打多高就打多高,能塞多少算多少,这样的酒先经历酷暑,如果到港后散货的速度不够快,过不了多久就到了冬季,遇到严寒,这一冷一热的,所以它的生命周期可以从它的灌装日期开始算,1年就差不多到头了,别指望进口商会把这样的酒放到恒温库房,不可能。便宜的东西真的就只有便宜这一个优点。所以所谓的VCE的餐酒,个人真的认为即使便宜也别去购买,还不如再添30块,买瓶入门级的酒庄酒。法国的餐酒级别是VDF,最近也有很多西班牙灌装的VCE酒打着法国的餐酒卖的,但是法国酒庄的灌装号是F开头后面接着5个字母,所以看酒标很容易看出来。不过30块钱的酒还是别买别买别买。
3. 法国入门级的AOC,我还喝过好多得奖的,然而也没有觉得有多惊艳,毕竟价格在那里了,所以100块以内的酒应该也就是随便喝喝还好,那些评分93啊96啊还有奖标,感觉也没有特别大的意思,销售宣传用而已,而且我真的喝到过难喝得不行的得奖的AOC,还有很多OEM的AOC酒,其实酒体都是一样的,然后会贴不同的酒标,当成不同的酒来卖,写不同的酒评。我会时不时喝一些这样的酒,应景热闹且便宜,且喝的时候怀抱着一颗并不抱期待的心。另外就是尽量买酒庄灌装的酒,这个看酒标可以看出来,跟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 就是在酒庄装瓶的意思。目前200-300块能买到一些带自己酒庄风格的酒了。
4. 智利和澳大利亚的酒因为不征收进口税,所以成本会低一些,这样40~50块钱能买到一些入门级酒,这样的酒大概在出口价格在FOB1.00美金左右。也是应个景,喝个热闹。曾经喝过一款澳大利亚的西拉,口碑非常好的,酒精度14.5%vol,喝了一口下去觉得真的不一样,感觉自己喝的真的是酒了。
5. 需要认识一些葡萄品种对应的中英文。
白葡萄品种: 霞多丽/Chardonnay, 雷司令/Riesling,长相思/Sauvignon Blanc, 白诗南/Chenin Blanc,甲州/Koshu
红葡萄品种: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黑皮诺/Pinot Noir,西拉/Syrah,歌海娜/Grenache,马尔贝克/Malbec,丹魄/Tempranillo,佳美娜/Carmenere.
法国波尔多一般都是混酿,澳大利亚推荐它的特色是西拉,阿根廷是马尔贝克,智利是佳美娜,西班牙是丹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