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岛啤酒北京市场前景分析及对啤酒行业前景分析
我国啤酒行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人均啤酒消费已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啤酒行业竞争的方式已经由过去主要依靠价格竞争转为主要在品牌、服务、渠道、战略、资本等方面的竞争。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啤酒吨价持续攀升,行业盈利能力增强。且从行业特性来说,啤酒行业与白酒、葡萄酒和黄酒相比,具备诸多显著的优势。
2009年至2012年,啤酒行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际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给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空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发展战略,为啤酒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中国啤酒行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
某公司目前的营销机制及销售渠道不符合业务和管理的要求,传统的营销方法很难打开局面,需要寻找新的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为此特意委托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设计一个全新的销售渠道和营销体制。
华经纵横首先需要理清每个部门和销售链条职责,通过职责说明书加以体现。根据客户需求和客户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销售考核体系。同时,在建立销售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对客户的营销体系提出建议,让客户对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的方案有一个系统的观点,使得考核的结果应用能够真正得以体现。其中只有内容如下:
一、啤酒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分析
二、啤酒市场推广策略研究
三、啤酒市场中间商、代理商参与机制
四、啤酒市场网络推广策略研究
五、啤酒市场广告宣传策略
六、啤酒市场推广与配套供货渠道建立
七、啤酒新产品推广常见问题
八、国外啤酒市场推广经验介绍
九、啤酒营销渠道建立策略
十、渠道经销管理问题
十一、啤酒市场客户群研究与渠道匹配分析
十二、重点企业市场推广策略与营销渠道规划案例
重要研究工具:
产业链模型分析法;
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模型;
针对行业竞争力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区域)潜在市场规模预测法;
绿色营销方法;
风险与效益相结合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法。
B. 青岛啤酒集团耗资约4亿元收购了全国各地的8家啤酒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两起:斥资1.5亿元收购上海嘉士伯7
1.B 2.A |
C. 为什么百威和嘉士伯会在中国大量地收购中国各地方的啤酒品牌
觊觎中国市场的啤酒巨头多了去,但是,喜力不温不火,朝日进展不畅,唯有百威英博和嘉士伯,顺利挤进前五,瞄准中国啤酒行业的“铁王座”。
至此,百威英博的“东部战线”初现雏形。合并之后,不仅并购的“弹药”更充足,而且,对中国地方品牌形成的“威慑力”更强悍。
在巨头看中的市场,地方品牌“要么投降、要么打死”,能选择的顶多是卖给A还是卖给B。
卖给雪花的,只能留下产能和渠道;卖给百威英博和嘉士伯,品牌能留下,但已然成为外资。
在这之后,百威英博在中国市场的并购从未停过,2011年河南维雪、大连大雪,2012年牡丹江啤酒,2013年河北唐山,2014年吉林金士百,2015年增持珠江啤酒……
D. 青岛啤酒广告策划书
中国3大啤酒商,青岛、燕京、雪花。现雪花销量排1位。对于现在的啤酒市场已专经出现了饱和状属态了,啤酒的生产成本也加大了许多,而出厂的价格没多大的变化,这就导致了市场不能集中消化。如果想要啤酒市场出现大的变化,大概只有点方法:
1,市场价格降低,但成本太高,不太可能。
2,打开市场的消费能力,但人们的收入没涨多少,物价太高,所以可能性也不大。
因此,综合分析,现啤酒市场不好弄啊!
E. 青岛啤酒为什么会选择大规模扩张的并购战略
因为是国有企业,是保护国有品牌的一种做法
F. 你认为青岛啤酒的并购对现代企业重组有哪些启示
【摘要】:中国啤酒行业已成为全球食品饮料市场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专一。伴随着市场的激烈竞属争,中国啤酒饮料行业的并购频繁发生,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本文以青岛啤酒公司为例,分析其并购式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动因,探讨公司并购的多种模式,总结了青啤公司规模扩张所实施的并购模式的适用性,试图为其他企业的并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并希望推动中国啤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G. 青岛啤酒集团都收购了哪些啤酒厂
1999年月受让取得安徽马鞍山啤酒厂破产财产设立青岛啤酒(马鞍山)有限公司。
2月以承债方式控股山东荣成东方啤酒厂,组建青岛啤酒(荣成)有限公司。
3月收购山东南极洲集团股份公司破产财产,设立青岛啤酒(薛城)有限公司。
6月以承债方式兼并湖北黄石啤酒厂,设立青岛啤酒(黄石)有限公司。
6月设立青岛啤酒(安丘)有限公司。
7月与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等三方合资建设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投产。
7月以托管方式取得对青岛崂山啤酒厂的管理权。
9月收购广东皇妹啤酒公司投产,合资设立青岛啤酒(珠海)有限公司。
9月设立青岛啤酒(应城)有限公司。
9月收购上海啤酒有限公司清算资产,设立青岛啤酒(上海)有限公司。
10月合资设立青岛啤酒(蓬莱)有限公司。
11月合资设立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
11月设立青岛啤酒(滕州)有限公司。
11月余沛孙国资公司共同设立青岛啤酒(徐州)有限公司,之后由徐州公司收购年产啤酒5万吨的徐州市金波啤酒厂全部资产。
12月承债兼并安徽芜湖大江啤酒厂,设立青岛啤酒(芜湖)有限公司。
12月设立青岛啤酒(潍坊)有限公司。
2000年5月收购廊坊啤酒厂破产财产,设立青岛啤酒(廊坊)有限公司。
7月设立合资青岛啤酒(鞍山)有限公司。
8月与嘉士伯香港有限公司合资设立青岛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
8月收购美国亚洲战略投资公司所持有的北京两家啤酒企业的股权。
9月在原青岛崂山啤酒厂的基础上设立青岛啤酒第五啤酒有限公司。
H. 运用公共关系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评点青岛啤酒这一案例
青岛啤酒的胜利 只靠品牌是不行的 但是也有很大的元素在里面 谢谢你的关注
I. 百威和嘉士伯还在大量地收购中国各地方的啤酒品牌,中国啤酒能否守住自己的阵地
当然还是有些品牌可以的。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之时,百威英博的手腕多少有点“奸雄”的意味。准备到哪个区域建新厂,先跟四五个城市谈判,签下框架协议,然后等着这几个城市互相竞价,政策最优惠者得。最终公布前,谁都不知道百威英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年百威英博准备布局河北,同时跟石家庄、张家口、廊坊、保定谈,最终把厂设在了保定清苑。在湖南、江西、云南等地区,套路都是这样。
合并之后,不仅并购的“弹药”更充足,而且,对中国地方品牌形成的“威慑力”更强悍。金士百,2015年增持珠江啤酒(002461.SZ)……2015年百威英博准备收购南非米勒时,甚至打起了华润雪花的主意。南非米勒持有华润雪花49%的股份,如果不是因为“反垄断”调查,百威英博是断然不会放弃中国啤酒“老大”的。目前,百威英博仅次于华润啤酒(00291.HK)和青岛啤酒(600600.SH),在中国啤酒市场排名第三。除了走高端路线的主品牌百威,全国性品牌哈啤、雪津和几十个地方品牌,主打中低端市场。也许你每天都在喝百威,只是,如果不仔细看,你根本发现不了。据说百威英博每4年搞一次大并购,不知道下一个“猎物”会是谁,又会对中国啤酒市场产生什影响。嘉士伯暗度陈仓很多人会好奇,最好的啤酒在欧洲,人均啤酒消费量最大的是欧洲,啤酒工业的发源地在欧洲,但是,最大啤酒企业却不在欧洲。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欧洲人会酿酒,会创新产品,会在营销上完美契合消费者痛点,但是,在资本运作层面,不如在商场久经征战的美国人或者巴西人。
J. 2005至2010年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案例, 越全越好,最佳答案追分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进行并购投资的模式很多,依据被跨国公司并购的企业是否上市,可以将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模式分为两大类,即跨国公司在华通过股票市场的并购模式与不通过股票市场的并购模式。
一、跨国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在华并购的主要模式
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方式持有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的方式主要有7种:
1.跨国公司协议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在我国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分割的情况下,外资协议收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是并购活动中最简单有效的方式。由于目前跨国公司尚不能直接从事A股交易,在主板市场难以占到一席之地;而在能够交易的B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发起人持有多数股份,而这部分又多以国有股、法人股形式存在,因此,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大量流通股份,并通过要约收购的可能性不大。《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发布,为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转让提供了政策保障,可以预见,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将大量地通过协议收购非流通股的方式完成。
2.跨国公司直接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股权,即跨国公司参股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达到间接持股上市公司的目的。如阿尔卡特(法国的世界著名电信跨国公司)通过从中方股东手中收购上海贝尔10%加1股的股份,同时买断比利时公司拥有的上海贝尔8.35%的股份,从而其对上海贝尔所持的股份增加到50%以上(50%的股权+1股)。由于上海贝尔是由中外合资企业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因而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上海贝岭25.64%股权,也转由合资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持有。通过这种方式,阿尔卡特不仅打破了电信领域外资不能控股的禁令,而且实现了持股上市公司的目的。这种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规避现有政策限制,因此,它将成为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一种主流模式。
3.我国上市公司向跨国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定向增发,是国际上通行的借壳上市模式,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向收购方定向增发新股,以获得收购方的优质资产,而收购方在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同时,通过获得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票而获得控制权的收购方式。《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出台后,证监会又陆续发布一些与上市公司收购有关的配套文件,包括《上市公司以股份置换资产试点意见》(即定向发行),使以优换劣这样的非市场化的并购重组行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利益分配格局得以调整。笔者认为,定向增发的推出,将极大地改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重组的模式,消除我国上市公司重组中的一些体制性障碍。
4.我国上市公司向跨国公司定向增发可转换公司债券。这种模式在我国已有案例,如2003年1月23日青岛啤酒公司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了“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啤酒巨头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签署的《战略投资协议》”的议案和“批准及同意由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向青岛市国有管理资产办公室、安海斯-布希及与他们各自一致行动的人士授出豁免,容许该等人士毋须提出强制性收购建议、收购本公司所有已发行的股份”的议案。这标志着青岛啤酒公司向AB公司定向发行可转债所需的必备法律程序已基本完成,按照约定,2003年3月开始向AB公司发行可转债。
5.跨国公司先与我国上市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的资产。反向收购是指企业并购中收购方向被收购方出售资产,并利用被收购方所支付的现金来全部或部分支付收购价款的行为。反向收购中,收购方的最终意图是从控股股东单位购买足以从管理上主导被收购方的股份,而被收购方及其控股股东单位从战略和产业调整的角度考虑也愿意被收购。反向收购合并其实是一项交易,未上市公司买进并控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份后再进行合并,然后由未上市公司改组成新的董事会并控制该董事会。此项交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其结果是未上市公司变成了上市公司。例如,2001年4月,米其林集团投资2亿美元与上海轮胎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控股70%,之后,合资公司斥资3.2亿美元反向收购轮胎橡胶公司核心业务和资产。
6.我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或在海外的“窗口”企业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股份。华润集团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系列收购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华润集团是设立在香港的著名“窗口”企业。1999年6月,华润集团调整产权结构,中国华润总公司成为华润集团的全资控股公司,行使控股职能。2000年6月20日,中国华润总公司一次性收购万科8.1%股权,持股量增至10.8%,成为万科最大的股东。2000年6月30日,五丰行(中国华润总公司的子公司)属下的徐州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2001年9月,华润以中国华润总公司的名义斥资1.5亿元收购四川锦华51%的股份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在医药领域,华润集团已经与东北制药集团签订合资意向书,香港华润将控股东北制药集团,从而间接控股上市公司东北制药,目前正处于资产评估阶段。2002年12月初,华润集团以2亿元拍得8698万股ST吉发国有法人股股权,从而将取代吉发集团成为ST吉发新的控股股东。华润在内地跨行业的大规模收购已经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华润系”。
7.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境外流通股票(如B股、H股、N股等)的形式或者其他金融创新模式进行的并购活动,也将成为并购市场的一大亮点,并且这类创新模式将更具有想象空间。
二、跨国公司不通过股票市场在华并购的主要模式
跨国公司在华不通过股票市场而进行并购的模式主要有8种:
1.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直接整体并购。整体并购是指对资产和产权的整体转让。一般来说,整体并购在并购方实力十分雄厚,而被并购方实力差距较大时才有可能发生。由于跨国公司相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实力对比的差异无疑是非常大的,因此,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整体并购时有发生。这种模式最典型的就是“中策模式”。1992年4月,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简称中策公司,它是1991年12月12日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基础上易名而成的)收购了山西太原橡胶厂,从而开创了改革开放以后外资在华并购的先河。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中策公司在我国的并购活动屡屡有惊人之处。1992年5月中策公司收购了福建泉州37家国有企业;1992年9月中策公司收购了大连轻工局所属的全部企业,创办了合资企业102家;中策公司在杭州、宁波、无锡同样创办了数十家控股型合资企业。中策公司在华的并购投资累计达到30亿万元,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成为“中策现象”。
2.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直接部分并购或与我国企业新组建合资企业。部分并购是指对资产和产权的部分转让。一般来说,部分并购在并购方与被并购方的实力差距较小时经常发生。合资企业的组建也可以看作是部分并购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类型的并购是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3.中外合资企业中,外方收购合资企业的中方股份。胡峰(2003)建立的模型证明:合资双方不断相互了解与相互学习,是合资企业结构不稳定的根源。目前大量存在的中外合资企业普遍具有内生的结构不稳定,最终会走向终结,终结的最主要方式为合资企业的一方被另外一方收购了股份。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具有长期的战略目标,而中方合资者主要是针对短期效用函数进行博弈。合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具有强烈的学习倾向,且学习能力大大强于合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一旦外方的监督技术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合资企业的外方就会显示出收购合资企业的强烈偏好,取得合资企业的控制权。合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收购合资企业中的中方股权有两种主要方式。第一种是有增资时的收购;第二种是没有增资时的收购。应该看到,我国有相当多的合资企业是我国对跨国公司进入领域严格限制政策的产物,随着我国对人世承诺的逐步兑现,会进一步加快合资企业走向终结。目前外资在华的“独资化”倾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4.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对我国企业的收购。例如,2002年12月20日上海通用(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的合资企业)、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三家联手收购山东大宇整车部分(烟台车身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在重组后成立的新合资公司中,上海通用成为最大的股东,拥有50%的股份。
5.我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公司或窗口企业在内地对非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比如华润集团的子公司华润创业啤酒有限公司从1994年收购沈阳啤酒厂开始,到2002年底时,华润在内地已经收购了20多家啤酒厂,特别是在2002年收购了武汉东湖啤酒厂以后,华润啤酒的生产规模已经处于我国啤酒市场的行业老大地位。
6.跨国公司重组其在华分支机构。联合利华在华子公司的重组无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证。联合利华于1986年与上海制皂厂、上海日化开发公司合资组建上海利华有限公司。由于受当时的中外合资企业法规所限,联合利华在我国的扩张中一直延续着上海利华的合资模式。到了1999年,联合利华在华合资企业的数量已激增至14家。为了对在华企业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联合利华当年掀起了一场颠覆式的大调整,将其在中国的业务切分为三大块。14家企业经过重组后,不但大都收编为联合利华的控股公司,而且开始归并到4个明确的法人主体名下。联合利华当时的重组效果异常显著,经营成本下降了20%,外籍人员从120多调整到不足30人。为了对在华企业进行更加有效的组织管理,联合利华2002年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大调整。
7.跨国公司母公司之间的并购活动间接导致它们在华子公司之间的并购。例如,2002年5月7日,惠普完成了对康柏的并购交易,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和打印机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第三大技术服务供应商。由于惠普和康柏在华都有各自的子公司,因此惠普和康柏合并以后,它们在华的子公司也进入了合并日程。
8.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向其他跨国公司出售资产。这种模式在我国也时有发生。
三、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创新模式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除了已有的模式外,还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模式。跨国公司可能在将来采用的创新模式主要有:
1.跨国公司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获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生效无疑为跨国公司直接进入我国A股市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以后会有跨国公司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入我国A股市场。
2.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拍卖和债权方式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我国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由于到期债务不能清偿而被提起诉讼,其所抵押的公司股权将通过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程序而被拍卖。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拍卖市场获得相应上市公司的股权。但需要注意的是,外资介入拍卖市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见《拍卖法》第33条的规定)。
3.跨国公司通过债权市场间接收购我国企业。跨国公司将有可能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债权而间接获得其股权,即“债权转股权”。这种并购模式广泛流行于国外的企业并购市场,很多投资公司都会低价收购目标公司的债权,然后通过使目标公司重组,将债权转化为股权,在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后再出卖股权,从而获得巨大收益。这种并购模式也受到国内法律体系的支持。例如,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开始将不良债权打包,向包括国外投资者在内的广大投资者出售,以期实现资产的盘活,因此外资介入这些不良债权,有助于直接获得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
4.跨国公司出面征集代理权而取得我国企业的控制权,但这种方式只能在短期内起到获取公司控制权的作用。过去,一般是国内机构征集代理权,在未来必将会出现由跨国公司征集代理权的案例,因为在征集代理权的法律方面对跨国公司并没有特别的限制。跨国公司可以先占有一部分股权,然后凭借股东地位发出征集委托权的要约,在成功以后,按自己的意愿改组董事会,贯彻自己的经营战略,并可以为今后实质性的收购奠定基础。对于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协议中限制外资所占份额的行业,此种代理权的争夺对跨国公司更有意义。
5.跨国公司在华上市子公司吸收合并我国企业的方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资企业开放,预计会有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上市的现象,因而可能出现一种新的并购模式,即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吸收合并其他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但由于外资企业上市的门槛较高(如持续三年盈利、需要整体上市,防止剥离上市和捆绑上市、需要一年的上市辅导期等),因此这种模式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出现。
6.我国上市公司委托跨国公司进行股票托管与期权方案相结合的模式。2001年4月,宁夏恒力面向境外投资者公开征集股权受让人,计划通过股权委托管理和签订《股权远期转让协议》的方式引进外资股东,后因政策原因叫停,但随着将来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放宽,这种模式仍有操作空间。
7.跨国公司要约收购我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股票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并购的目的。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股权结构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这给要约收购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随着2002年7月《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A股市场进一步开放,这种模式会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