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国大仲马的主要事迹
大仲马 (亚历山大·杜马 Alexandre Dumas) 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东北部埃纳省的专维埃-科特莱,祖母是属来自拉美的黑奴,父亲是共和派的一名将军。 大仲马20岁时来到巴黎并开始文学生涯,1829年创作的剧本《享利三世及其宫廷》使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在他一生中,大仲马共写下了300多部著作,其中最为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的是《三个火枪手》(1844年)和《基督山伯爵》(1844年至1845年)。 1870年12月5日,大仲马在法国西北部上诺曼底的迪埃普附近乡间与世长辞,享年68岁。1872年,大仲马的灵柩被移往故土安葬。 2002年11月30日,他的遗骸由他的家乡运抵巴黎,移放在名人身后殿堂 —巴黎先贤祠,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拉法兰等人士出席了仪式。希拉克在致词中说,共和国向大仲马如同巨河般的业绩致敬,他以其著作展开了“一个永恒、多虑、战斗、英勇与优雅的法兰西的画卷”。大仲马是第70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
2. 《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及其生平简介
《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生平简介见下:
【早期经历】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与母亲相依为命。
大仲马在10岁以前便通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费纳龙宣讲人情世故的小说《泰雷马克》、作家德姆斯吉埃写的有关神话的著作《给艾米莉的信》。
15岁时,大仲马被送进莫奈松律师的公证事务所当一名办事员,专门把各种公证文件送到周围的村子里请当事人签字。
18岁时,大仲马跟拉朋斯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他们一起翻译18-19世纪之交的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可波·奥尔蒂的最后几封书信》。
【早期创作】
1823年,出于对戏剧事业的向往,21岁的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先在奥尔良公爵秘书处做了一名文书抄写员,得以解决自己的栖身之所和温饱问题。大仲马从小酷爱戏剧写作,在公爵舒适宽大的写字间里忙里偷闲,动笔撰写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文思敏捷的大仲马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
1824年7月27日,与卡特琳娜·拉贝生下一个男孩。同父亲一样,儿子也起名叫亚历山大(即小仲马)。
1825年,大仲马参加了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行列。
1828年,五幕诗体正剧《克里斯蒂娜》完成了。
1829年,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问世,法兰西剧坛为大仲马的处女作喝彩。不久,巴黎大剧院便上演了这部剧作。雨果和众多的浪漫派作家前往剧场观赏,并认为这是浪漫派的一个不小的胜利。剧本描写了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国王和反动贵族之间的争斗、欺骗、阴谋。法国文学评论家认为《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剧是大仲马一生中最优秀的剧作。
1830年,剧本《克里斯蒂娜》问世,在1830年3月30日举行首场演出。《克里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马紧接着就投入了另一个剧本《安东尼》的写作。同年7月脱稿。
【军旅生涯】
1830年大仲马参加了“七月革命”,他反对复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广开言路。
同年7月29日下午,起义者向复辟王朝的最后一个堡垒——士伊勒里宫发起攻击。大仲马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是最先冲进宫内的战士之一。仲马在人群熙来攘往的市政厅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起义军缺乏弹药,仲马向拉法耶特将军毛遂自荐:苏瓦松和拉费尔这两个地方储存有大量弹药,他可以去弄一些来。仲马终于说服了拉法耶特将军。最终去苏瓦松弄来的3500公斤弹药送到了巴黎市政厅。
七月革命胜利以后,仲马本想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但路易·菲利普的态度使他十分扫兴。仲马发现自己不是路易·菲利普所需要的那种人。回到家里,他起草了辞呈。
仲马辞去图书馆馆员的职务后,随即加入了国民自卫军的炮兵部队。仲马当选为第四炮兵连副连长。他还指挥过全连的军事训练。不久一位上尉辞职,经一致推选,仲马补了这个上尉的空缺。
路易·菲力普对共和主义者的步步进逼,使仲马心头的愤懑有增无减。由于路易·菲力普对他的第一份辞呈毫无反应,他又写了第二份辞呈,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1831年,大仲马在法国炮兵部队任副连长,他经常在士兵中散布憎恨王朝复辟的政治观点。由于他激进的共和观点,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当局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上。逃出国门之后,大仲马到处飘泊,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中期创作】
1831年5月3日《安东尼》面世。
1832年2月《泰莱萨》问世。
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仲马独自或与人合作写成的大量剧本中,值得一提的有:爱情题材的《卡特琳娜·霍华德》(1833)、以刚去世的英国著名话剧演员基恩为主人公的《基恩》又名《放荡与天才》(1836)、描写古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故事的《卡里古拉》(1837)、与瑞尔拉·德·奈瓦尔合写的爱情题材的正剧《炼金术士》(1838),以及1839年至1843年间写的喜剧《贝尔·伊尔小姐》、《路易十五时代的一桩婚事》、《圣西尔的小姐们》等。
1838年5月3日到6月23日,《世纪报》连载了他的中篇小说《保尔船长》。
1839年8月31日至9月3日发表的短篇小说《残酷的皮埃尔》。
1840年后,归国的大仲马开始和别人合作,为报刊撰写连载小说。
1842年,发表以18世纪奥尔良公爵菲力普摄政时期为背景的《阿芒得骑士》。
1844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
1845年,发表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玛尔戈王后》,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续篇《二十年后》。
1846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罗夫人》。
1847年8月,仲马又在以18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的话剧《红屋骑士》中,以旧的波旁王朝隐喻七月王朝,发出了武装推翻七月王朝的呼吁。1847-1848年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四十五卫士》。
【流亡之路】
1848年革命时期,大仲马身着戎装,带兵进攻巴黎。每当清晨来临之际,他把自己编辑印刷的报纸分发给市民们,宣传自己的共和思想。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后,大仲马持反对态度,只好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60年,他前往意大利参加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
【后期创作】
1848-1850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
陈列在巴黎西部基督山庄园的大仲马塑像
曲之一的《布拉热洛纳子爵》。期间还发表了以18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兆为背景的总题为《一个医生的回忆》的一组小说《约瑟夫·巴尔萨莫》(或译《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大野心家》,1849年),《王后的项链》(1849-1850年)。
1851年,发表《昂热·皮都》。
1852-1855年,发表以路易十五亲政时期为背景的《克莱弗的奥兰普》(1852年)、以复辟王朝为背景的《巴黎的莫希坎人》(1854-1855年)及《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年)。
1857年,发表《耶户一帮子》(或译《双雄记》、《杀手与侠盗》)。
1858年,发表以七月王朝为背景的《马什库尔的母狼》。
1867-1868年,发表以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动乱为背景的《白党与蓝党》。
【逝世安葬】
1868年从勒阿弗尔归来以后,他经常头晕目眩,只能偶尔读读自己的旧作。
1869年,他遵照医嘱去布列塔尼的一个僻静角落休息,同时为出版商勒麦特尔编写一本《烹饪词典》。不过他已筋疲力竭,未能完成这项工作。
1870年春天,大仲马又去法国南方疗养。7月回到巴黎,普法战争--他在《普鲁士恐怖》中预言的那场战争爆发了。小仲马赶在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之前把他带到自己在诺曼底省第埃普城附近的海滨别墅。人们向他隐瞒着法军在战场上惨败的真相。他已经严重失去记忆。
1870年12月,大仲马卧床不起,他嘱咐家人去请一位教士。但是,12月5日当昂德里约神父到来时,他已经失去知觉。当晚10时,他死在女儿玛丽的怀中,享年68岁。12月8日,大仲马的遗体临时葬在离第埃普一公里的涅维尔小教堂的墓地里。第埃普市政委员会的代表团和一些作家、艺术家出席了葬礼仪式。在第埃普避难的巴黎日姆纳兹剧院经理蒙蒂尼代表逝者的生前好友发表了演说。
1872年4月16日,在巴黎附近大仲马的故乡维莱尔--科特莱,举行了正式安葬仪式。
2002年11月30日,他的遗骸由他的家乡运抵巴黎,移放在名人身后殿堂--巴黎先贤祠,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拉法兰等人士出席了仪式。大仲马是第72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
3. 尼古拉·萨科齐的政治历程
在法国,萨科齐被戏称是希拉克的“政治女婿”(前总理阿兰·朱佩被戏称为其“政治儿子”)。他与希拉克有过近20年的师生情。上世纪70年代,时任总理的希拉克将只有20岁出头的萨科齐拉入自己的队伍。而萨科齐也很争气,22岁成为市议员,28岁就当上了市长。但是,好景不长。1995年,法国举行总统大选,萨科齐倒戈支持希拉克的竞争对手,于是,萨科齐被踢出了“元首继承人”队伍,前进道路上不断冒出绊脚石。然而,他神奇地一路“逢凶化吉”,节节高升。在此期间,他曾担任过一段时间保卫共和联盟的总书记和代理主席的职务。
在2002年的法国总统竞选中,萨科齐回到希拉克身边,为“岳父”竞选连任东奔西走。他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试图得到总理位子。但是,希拉克连任成功后,将总理宝座送给了连法国人都不太熟悉的拉法兰。但希拉克还是给了他一根内政部长的权杖。他决定将内政部变成为自己而战的阵地。他全力打击犯罪活动,牢牢抓住了媒体的注意力。法国媒体曾用“安心睡吧,他在守护着你”的溢美之词,来为萨科齐唱赞歌。2005年5月,希拉克因全民公决《欧盟宪法条约》失败而更换内阁总理,萨科齐的地位未变、继续担任政府国务部长并兼任内政部长,他在当年年底发生的“巴黎骚乱”中采取铁腕政策,很快平息了席卷全国的动乱,显示了其治理国家的魄力和才能。2002年由保卫共和联盟以及其他右翼和中右翼党派组建的右翼统一大党——总统多数派联盟(后更名为人民运动联盟),在立法选举中获胜,占据了国民议会中多数席位,萨科齐参与其中,2004年11月他当选这个执政党的主席。2007年1月,人民运动联盟以98%的选票支持萨科齐作为执政党唯一候选人参加本次总统竞选。3月希拉克宣布引退并且明确表示了对萨科齐的支持。萨科齐在竞选中提出“同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的竞选口号深得人心,使得他在4月22日的大选第一轮投票中胜出进入决赛。他的得票率超过30%、达到31?18%,这是右翼候选人在历次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从来没有取得过的支持率。
最终,他在2007年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成为希拉克之后的法国总统。 在2012年4月22日举行的第一轮投票中,奥朗德和萨科齐分别获得28.63%和27.18%的有效选票,进入了第二轮角逐。
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于2012年5月6日上午8时全面展开,现任总统、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和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奥朗德为下一届总统职位展开最后角逐。
法国内政部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微弱优势战胜尼古拉·萨科齐,当选法国新一任总统。
法国内政部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奥朗德和萨科齐分别获得51.24%和48.76%的有效选票。
萨科齐早些时候在巴黎举行的一个支持者集会上承认,他在总统选举投票第二轮投票中败给了奥朗德,他本人将为选举失败承担全部责任。他当晚已和奥朗德通过电话,祝贺他当选。但奥朗德将面临严峻考验,他为此祝愿新总统好运。
现任总统任期定于5月15日结束。按照惯例,由当选总统与卸任总统协商决定就职仪式的时间。 据法国媒体报道,5月7号萨科齐在爱丽舍宫接见了包括总理菲永、人民运动联盟总书记科贝在内的竞选团队成员20余人,会见中萨科齐表示他将永远告别政坛,不会参加下个月的议会选举,也不会参加之后的任何选举。
尽管连任失利,但《费加罗报》形容萨科齐奋斗抗争到最后一刻,虽败犹荣,他过去5年政绩的功与过,将由历史去判断。 自2012年5月竞选连任总统失败后,萨科齐丧失了总统刑事豁免权,受到司法部门的多项调查。2013年3月,法国西南部城市波尔多地方检察院证实,3名波尔多法官因萨科齐涉嫌“利用弱点谋利”而对其提出指控,并展开正式调查。但司法机关决定对萨科齐不予起诉。
2014年6月30日,萨科齐的律师赫尔佐格和两名高级法官被位于巴黎西郊楠泰尔的司法警察部门反腐败办公室拘留。2014年7月1日上午,萨科齐因涉嫌贪腐,在位于巴黎西部楠泰尔的司法警察部门反腐败办公室被传唤, 这是法国历史上首次有前总统因涉嫌腐败遭警方羁押。司法部门反腐败调查人员可以在未来24小时内控制萨科齐的自由,对其进行问话。如有必要,期限可延长至48小时。
此次被传唤的理由是司法部门怀疑萨科齐试图收买地方法官,获得有关其2007年竞选非法筹集资金调查的内幕信息,作为交换,萨科齐承诺给予对方一个高级职位。调查人员还认为,萨科齐可能已经得知司法人员对他的手机进行了监听,从而影响相关案件的调查。 2014年9月19日,尼古拉·萨科齐正式宣布竞选法国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如果竞选成功,他将有望参加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
萨科齐称,他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现在复出。他希望“彻底改造”人民运动联盟,在3个月内创造出跨越“传统界线”“面向所有法国人”的“广泛联盟”的状态。
在萨科齐宣布复出前不久,法国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现任总统奥朗德的民意支持率只有13%。
法国“CSA”民调所“ATLANTICO”网站18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法国人认为,如果萨科齐或前总理阿兰·朱佩今天是法国总统,他们会做得比奥朗德好。
4. 法语和英语谁的地位更高
国际奥委会与法语:
国际奥委会成立于1894年,总部最早设在法国巴黎,1915年迁往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按照《奥林匹克宪章》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它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设有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和专门委员会等机构。1981年,国际奥委会得到瑞士联邦议会的承认,确认其为无限期存在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际机构。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白无误地谈到了法语的地位。其中第24条规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两种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又补充规定“如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因此,自现代奥林匹克之始,其创始人就将这两种主要国际语言置于平等地位上。这一决定对于奥林匹克的作用有着重大意义,它推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开放与对话,并确保了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
英语、法语和中文
奥运会开幕式礼仪方面的事项都必须用三种语言介绍,播报的顺序是英语、法语和主办国语言(如果其官方语言不是英语或者法语)。如果主办国的语言是英语,那么它就放在法语播放之后。所有礼仪方面的事项都必须翻译,不要求全部播报,但是没有播报的内容必须要以字幕的形式在大屏幕上展示。翻译的相关方案(例如哪些内容要播报,哪些内容要加字幕)必须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5. 奥运会开幕式三种语言解说,第一种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看现今世界上有多少法语国家,有多少法语人口。据统计,世界上有2亿人说法语,这个绝对数比起英语、汉语来说不算高。但是,看一个语言是否国际化,不仅要看有多少人口说这个语言,而且要看有多少国家和地区说这个语言。在世界上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有7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主要外语的也可以数出100个国家。法语共同体(Francophonie)有60多个成员和观察员,其总人口超过8亿,其中有两亿人说法语。换句话说,学会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而学中文只能在大中国区域通行或者与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打交道。在2亿法语人口中,只有6000万是法国人,其他则分布在五大洲。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法律上或者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全球学习法语的人数在2002年高达9070万人,与1994年相比增加了1540万人。由于说法语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非洲、美洲的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说法语的人口还会持续增加。与汉语人口对比一下,全球说中文(含普通话和各大方言)的人口高达14亿,但是99%集中在中国领土上(含台湾、香港、澳门),除此之外只有新加坡通行中文。在海外学习中文的人数根据最乐观的估计也只有4000万人左右,其中绝大部分又是中国移民的后代。除了有中国血统的移民以外,世界上学习中文的外国人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两个在历史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欧、美和非洲学汉语的人数还是凤毛麟角,远远低于学习法语的人数。以法国为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法国中学中学中文的学生只有2500人,现在超过20000,汉语已成为第5大外语,超过了阿拉伯语。但是,法国兴起的“中文热”也是相对的,其迅猛增长是相对于非常低的起点而言。目前中文不仅无法挑战英文的垄断地位,就是与欧洲国家语言也不能相提并论。比如学德语中学生有80万,比学中文的学生多40倍。
所以,在奥运会上说法语很有必要,不仅在比赛场馆内方便了说法语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记者,而且通过实况转播在世界上也有数量庞大的知音。从法律的角度上说,《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规定:国际奥委会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如果出现歧义,以法语为准。因此,国际奥委会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发展法语。在法国人顾拜旦倡导下建立的国际奥委会,成立初始所使用的语言就是法语。现任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是比利时人,也属于“法语人口”。
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法语国际秘书长、塞内加尔前总统迪乌夫在北京组织了“法语大家庭盛会”,加蓬、布隆迪、马达加斯加总统莅临,奥委会主席罗格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也参加了。在这次活动上,罗格欣慰地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到一天前的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首先播报的是法语,其次是英语和中文。虽然中国不是一个法语国家,但8日晚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上都给予了法语突出的地位。”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后,法语在奥运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为了维护法语的地位,2007年法语国际组织奥运推广监督人、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签订了《推广奥运会法语使用协议》,以落实《奥林匹克宪章》第24条的规定。在参加了奥运开幕式后,拉法兰也感到很欣慰,表示“北京实现了对法语的承诺”——中国为举办奥运向世界做了许多承诺,使用法语也是其中不大不小的一项。
6. 关于法国总统萨科齐的事迹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安道尔公国两大公之一。
2007年5月,法国进行总统选举,时任内政部长、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尼古拉-萨科齐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继希拉克之后当选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他也是二战后出生的首位法国总统。
围绕着法国的主要社会问题,这次法国总统竞选活动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改善经济增长、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移民政策几个方面。萨科齐的简要政策主张是:
在经济与就业方面,豁免对超时工作以及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税;减征4%的税收以及社会负担费用,该举措将使得法国国民增加680亿欧元的收入;设计一种新的单一劳动合同,雇员的权利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灵活性将会鼓励企业主雇请更多的工人;禁止对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黄金降落伞”(即: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或离任的政府官员在失去他们原来的工作后,在经济上给予其丰厚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安排政策,阻止将股买卖的特权仅限于公司的老板;继续将退休年龄维持在60岁,坚持每周35小时工作制,工人们有权拒绝超时工作;减少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公务人员的工资水平,降低政府的公共债务;萨科奇所在的人民联盟运动党曾公开承诺,萨科奇当选总统后,在五年时间之内将政府公共债务减少60%,将公共支出的增长水平增加到1.5%。
在移民方面,减少非法移民数量,实行选择性的移民政策,以有利于那些具备一定资格的工人进入法国;
设立专门的移民和国民身份认证机构,使得国民身份认证不再被视为社会的禁忌。
在福利与社会政策方面,对交通以及能源部门的退休人员实行更加优厚的养老金政策,同时提高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的退休待遇;通过法案使得全体国民享有房屋居住权,对于任何没有住房的法国国民,将在两年内为他们提供居所。
在机构改革上,萨科齐主张总统只能连续担任两届;而总统有权直接在议会发表讲话;在议会上院实行比例代表制。
在外交政策上,萨科齐对美国态度友好,将与美国建立“深厚、真诚、坚定”的伙伴关系,“我想告诉美国朋友,他们可以依靠我们的友谊,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法国将永远站在他们身边,但法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同时认为美国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应该受到谴责,也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萨科齐呼吁美国不要阻止应对全球变暖现象的措施,他说:“相反,他们应当领导这一斗争,因为这事关人类的命运。”
2007年5月7日,经过几轮投票,终于当选为法国新任总统,成为法国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的总统。
全名:尼古拉•保罗•斯特凡纳•萨科齐•德纳吉-博乔(法语:Nicolas Paul Stéphane Sarközy de Nagy-Bocsa )
萨科奇1955年1月28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曾先后在巴黎第十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曾担任律师。他现任执政的人民运动联盟主席。
萨科奇很早就从政,经历丰富。他1983年出任讷伊市市长,1988年当选法国国民议会议员,1993年担任预算部长,2002年担任内政部长,2004年出任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长,2005年再次出任内政部长。
今年3月,萨科奇为参加总统选举辞去内政部长职务。希拉克总统宣布不再竞选连任之后,萨科齐不仅得到人民运动联盟的一致拥护,也得到希拉克的支持。在竞选中,萨科齐代表传统右翼,主张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和增加就业,同时主张改革现行社会福利和劳工制度、改善治安状况、加强对移民控制。在第一轮选举中,他的得票率为31.18%。
萨科奇经历了两次婚姻,共有三个子女。1996年,他与现任妻子塞西莉亚结婚,婚后生有一子。
在北京时间2007年5月7日凌晨2时左右公布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他以百分之五十三的优势战胜左派候选人罗亚尔,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六位总统。
萨科齐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匈牙利移民家庭,20岁时就踏进政坛,一直是法国青年中的领袖人物。1978年,他拿到律师证,曾与人合伙经营一家律师事务所。有阔绰的父母做后盾,年轻的萨科齐轻松地在政商两界施展才华。28岁时当选塞纳-那伊市市长,34岁时成为国会议员。2002年,他更是进入内阁,出任内政部长,瞬间成为法国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萨科齐个头不高(1.61m),有性感的眼睛,阳刚、有活力的形象和充满磁性的声音。
在法国,萨科齐被戏称是希拉克的“政治女婿”(前总理阿兰•朱佩被戏称为其“政治儿子”)。他与希拉克有过近20年的师生情。上世纪70年代,时任总理的希拉克将只有20岁出头的萨科齐拉入自己的队伍。而萨科齐也很争气,22岁成为市议员,28岁就当上了市长。但是,好景不长。1995年,法国举行总统大选,萨科齐倒戈支持希拉克的竞争对手,成为希拉克一辈子“既不能忘记也不能原谅的人”。于是,萨科齐被踢出了“元首继承人”队伍,前进道路上不断冒出绊脚石。然而,他神奇地一路“逢凶化吉”,节节高升。在此期间,他曾担任过一段时间保卫共和联盟的总书记和代理主席的职务。
在2002年的法国总统竞选中,萨科齐回到希拉克身边,为“岳父”竞选连任东奔西走。他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试图得到总理位子。但是,希拉克连任成功后,将总理宝座送给了连法国人都不太熟悉的拉法兰。但希拉克还是给了他一根内政部长的权杖。他决定将内政部变成为自己而战的阵地。他全力打击犯罪活动,牢牢抓住了媒体的注意力。法国媒体曾用“安心睡吧,他在守护着你”的溢美之词,来为萨科齐唱赞歌。2005年5月,希拉克因全民公决《欧盟宪法条约》失败而更换内阁总理,萨科齐的地位未变、继续担任政府国务部长并兼任内政部长,他在当年年底发生的“巴黎骚乱”中采取铁腕政策,很快平息了席卷全国的动乱,显示了其治理国家的魄力和才能。2002年由保卫共和联盟以及其他右翼和中右翼党派组建的右翼统一大党——总统多数派联盟(后更名为人民运动联盟),在立法选举中获胜,占据了国民议会中多数席位,萨科齐参与其中,2004年11月他当选这个执政党的主席。今年1月,人民运动联盟以98%的选票支持萨科齐作为执政党唯一候选人参加本次总统竞选。3月希拉克宣布引退并且明确表示了对萨科齐的支持。萨科齐在竞选中提出“同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的竞选口号深得人心,使得他在4月22日的大选第一轮投票中胜出进入决赛。他的得票率超过30%、达到31•18%,这是右翼候选人在历次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从来没有取得过的支持率。
最终,他在2007年的法国总统选举中以53%的支持率赢得大选,成为希拉克之后的法国总统。
7. Christine Lagarde 法国财政部部长的简介。 谢谢大家了,急急急!!!
法国财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
法国政治人物。1956年1月1日出生在巴黎。曾经是国际律师及女商人,后由德维尔潘政府邀请加入法国政府。从2005年2月至今先后担任法国外贸部长级代表;法国农渔业部长;法国经济,财政,就业部长;法国经济,工业,就业部长;法国经济,财政,工业部长【此为2010年11月13日菲永政府改组后的最新职称,国内媒体通称“法国财长”或“法国经济部长”】
《福布斯》杂志曾在2009年将其评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排名第17位】,《金融时报》同年将其评为欧元区最佳财长。
成长及教育经历:
拉加德于1956年1月1日出生在巴黎九区,有三个弟弟,父母均为大学教授。善于游泳的她曾加入过法国游泳队,并在15岁获得了法国游泳锦标赛铜牌。17岁时,父亲不幸过世。在参加完法国中学毕业会考后,拉加德得到一笔由AFS【美国战地服务团,现身为国际文化交流组织】提供的奖学金并由此开始了留学美国之路。之后,重回法国的拉加德在艾克斯普罗旺斯政治学院毕业,后在巴黎十三大获取了英语,商法及高级劳动法的硕士学位。
职业生涯:
律师之路
1981年,拉加德加入巴黎的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
1987年,成为巴黎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1991年,事务所主管
1995年,成为贝克·麦坚时芝加哥世界执行委员会委员
1999年,成为该委员会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
直至2004年,在她领导下的贝克·麦坚时 业绩增长了50%,营业收入达到122.8亿美元 2002年,其被《华尔街日报》欧洲版列入”欧洲商业女强人“,位居第五位。
其它
1995年起,拉加德进入华盛顿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曾与布热津斯基共事关于波兰自由化贸易以及参与其余国际问题。
2004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拉加德"法国骑士勋章"
2005年4月,拉加德进入荷兰国际集团【ING]监委会工作,这也是其加入政府后的最后一个职业。
政治生涯:
在被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发觉后,拉加德于05年回到法国并进入了德维尔潘政府,她曾表示这是她报效祖国的时刻到了。
一路先后担任法国外贸部长级代表;法国农渔业部长;法国经济,财政,就业部长;法国经济,工业,就业部长;法国经济,财政,工业部长【此为2010年11月13日菲永政府改组后的最新职称,国内媒体通称“法国财长”或“法国经济部长”】
补充 拉加德是法国首位女性经济部长,她在法国政界和民间都颇受好评。因为在美国长期工作的经历,她大概算是法国政府官员中在美国最有名的之一。互联网上有很多对其的英文采访,口才了得。自从担任经济部长以来,她已经多次到中国访问【担当国际律师期间也不免有很多事务往来】。据一个到她位于巴黎BERCY的办公室采访的中国记者说,拉加德在其一次随萨科奇总统访华的时候,胡锦涛主席曾称她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让她倍感荣幸。
8. “大仲马”是什么意思啊
是一位法国作家啊。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回作家。
大仲马自学答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他的儿子小仲马也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善于写戏剧,其中《茶花女》等为代表作。
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
9. 大仲马的简介
亚历山大·仲马(1802~1870年),又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
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
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靠近巴黎)与母亲相依为命。
大仲马
大仲马在10岁以前便通读了英国作家笛福的冒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费纳龙宣讲人情世故的小说《泰雷马克》、作家德姆斯吉埃写的有关神话的著作《给艾米莉的信》。
15岁时,大仲马被送进莫奈松律师的公证事务所当一名办事员,专门把各种公证文件送到周围的村子里请当事人签字。
18岁时,大仲马跟拉朋斯学习意大利语和德语。他们一起翻译18-19世纪之交的意大利作家乌戈·弗斯科洛的小说《雅可波·奥尔蒂的最后几封书信》。
早期创作
1823年,出于对戏剧事业的向往,21岁的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先在奥尔良公爵秘书处做了一名文书抄写员,得以解决自己的栖身之所和温饱问题。大仲马从小酷爱戏剧写作,在公爵舒适宽大的写字间里忙里偷闲,动笔撰写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文思敏捷的大仲马通宵达旦地伏案疾书。
1824年7月27日,与卡特琳娜·拉贝生下一个男孩。同父亲一样,儿子也起名叫亚历山大(即小仲马)。
1825年,大仲马参加了以雨果为首的浪漫派行列。
1828年,五幕诗体正剧《克里斯蒂娜》完成了。
1829年,剧本《亨利第三及其宫廷》问世,法兰西文坛为大仲马的处女作喝彩。不久,巴黎大剧院便上演了这部剧作。雨果和众多的浪漫派作家前往剧场观赏,并认为这是浪漫派的一个不小的胜利。剧本描写了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期间国王和反动贵族之间的争斗、欺骗、阴谋。法国文学评论家认为《亨利第三及其宫廷》一剧是大仲马一生中最优秀的剧作。
1830年,剧本《克里斯蒂娜》问世,在1830年3月30日举行首场演出。《克里斯蒂娜》上演成功,仲马紧接着就投入了另一个剧本《安东尼》的写作。同年7月脱稿。
军旅生涯
1830年大仲马参加了“七月革命”,他反对复辟王朝,要求改革政治,广开言路。
同年7月29日下午,起义者向复辟王朝的最后一个堡垒——士伊勒里宫发起攻击。大仲马参加了这场战斗,并且是最先冲进宫内的战士之一。仲马在人群熙来攘往的市政厅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起义军缺乏弹药,仲马向拉法耶特将军毛遂自荐:苏瓦松和拉费尔这两个地方储存有大量弹药,他可以去弄一些来。仲马终于说服了拉法耶特将军。最终去苏瓦松弄来的3500公斤弹药送到了巴黎市政厅。
七月革命胜利以后,仲马本想在政治舞台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但路易·菲利普的态度使他十分扫兴。仲马发现自己不是路易·菲利普所需要的那种人。回到家里,他起草了辞呈。
仲马辞去图书馆馆员的职务后,随即加入了国民自卫军的炮兵部队。仲马当选为第四炮兵连副连长。他还指挥过全连的军事训练。不久一位上尉辞职,经一致推选,仲马补了这个上尉的空缺。
路易·菲力普对共和主义者的步步进逼,使仲马心头的愤懑有增无减。由于路易·菲力普对他的第一份辞呈毫无反应,他又写了第二份辞呈,并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1831年,大仲马在法国炮兵部队任副连长,他经常在士兵中散布憎恨王朝复辟的政治观点。由于他激进的共和观点,他的名字已经载入当局准备逮捕的黑名单上。逃出国门之后,大仲马到处飘泊,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中期创作
1831年5月3日《安东尼》面世。
1832年2月《泰莱萨》问世。
到19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仲马独自或与人合作写成的大量剧本中,值得一提的有:爱情题材的《卡特琳娜·霍华德》(1833)、以刚去世的英国著名话剧演员基恩为主人公的《基恩》又名《放荡与天才》(1836)、描写古罗马皇帝卡里古拉故事的《卡里古拉》(1837)、与瑞尔拉·德·奈瓦尔合写的爱情题材的正剧《炼金术士》(1838),以及1839年至1843年间写的喜剧《贝尔·伊尔小姐》、《路易十五时代的一桩婚事》、《圣西尔的小姐们》等。
1838年5月3日到6月23日,《世纪报》连载了他的中篇小说《保尔船长》。
1839年8月31日至9月3日发表的短篇小说《残酷的皮埃尔》。
1840年后,归国的大仲马开始和别人合作,为报刊撰写连载小说。
1842年,发表以18世纪奥尔良公爵菲力普摄政时期为背景的《阿芒得骑士》。
1844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
1845年,发表以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玛尔戈王后》,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三个火枪手》续篇《二十年后》。
1846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蒙梭罗夫人》。
1847年8月,仲马又在以18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的话剧《红屋骑士》中,以旧的波旁王朝隐喻七月王朝,发出了武装推翻七月王朝的呼吁。1847-1848年间,发表16世纪宗教战争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四十五卫士》。
流亡之路
1848年革命时期,大仲马身着戎装,带兵进攻巴黎。每当清晨来临之际,他把自己编辑印刷的报纸分发给市民们,宣传自己的共和思想。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后,大仲马持反对态度,只好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60年,他前往意大利参加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
后期创作
1848-1850年,发表以17世纪国王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统治时期为背景的三部曲之一的《布拉热洛纳子爵》。期间还发表了以18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兆为背景的总题为《一个医生的回忆》的一组小说《约瑟夫·巴尔萨莫》(或译《风雨术士:巴尔萨莫男爵》、《大野心家》,1849年),《王后的项链》(1849-1850年)。
1851年,发表《昂热·皮都》。
1852-1855年,发表以路易十五亲政时期为背景的《克莱弗的奥兰普》(1852年)、以复辟王朝为背景的《巴黎的莫希坎人》(1854-1855年)及《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年)。
1857年,发表《耶户一帮子》(或译《双雄记》、《杀手与侠盗》)。
1858年,发表以七月王朝为背景的《马什库尔的母狼》。
1867-1868年,发表以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动乱为背景的《白党与蓝党》。
逝世安葬
1868年从勒阿弗尔归来以后,他经常头晕目眩,只能偶尔读读自己的旧作。
1869年,他遵照医嘱去布列塔尼的一个僻静角落休息,同时为出版商勒麦特尔编写一本《烹饪词典》。不过他已筋疲力竭,未能完成这项工作。
1870年春天,大仲马又去法国南方疗养。7月回到巴黎,普法战争--他在《普鲁士恐怖》中预言的那场战争爆发了。小仲马赶在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之前把他带到自己在诺曼底省第埃普城附近的海滨别墅。人们向他隐瞒着法军在战场上惨败的真相。他已经严重失去记忆。
1870年12月,大仲马卧床不起,他嘱咐家人去请一位教士。但是,12月5日当昂德里约神父到来时,他已经失去知觉。当晚10时,他死在女儿玛丽的怀中,享年68岁。12月8日,大仲马的遗体临时葬在离第埃普一公里的涅维尔小教堂的墓地里。第埃普市政委员会的代表团和一些作家、艺术家出席了葬礼仪式。在第埃普避难的巴黎日姆纳兹剧院经理蒙蒂尼代表逝者的生前好友发表了演说。
1872年4月16日,在巴黎附近大仲马的故乡维莱尔--科特莱,举行了正式安葬仪式。
2002年11月30日,他的遗骸由他的家乡运抵巴黎,移放在名人身后殿堂--巴黎先贤祠,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拉法兰等人士出席了仪式。大仲马是第72位进入先贤祠的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
10. 上海大学的办学实力
截止2014年11月,学校设有67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种硕士专业学位(其中工程硕士含19个工程领域);2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自主增设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3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
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机械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冶金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艺术学理论、 美术学、 设计学、 新闻传播学、 戏剧与影视学、 社会学、 力学、 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42个):数学 、物理学、化学、系统科学、统计学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 、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法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设计学、社会学、力学、音乐与舞蹈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号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史、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美术学
国家重点学科(4个):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
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钢铁冶金
上海市一流学科(11个):社会学、世界史、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1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学、电影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无线电物理、固体力学、材料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美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创作中心
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第五期)(8个):数学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化学 ,计算机高可信计算与智能信息处理 ,电路与系统,电影学,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史 ,传播学
上海市教委本科教育高地(20个):会展技术与艺术,知识产权法,中国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影视传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物理光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学,计算机,机电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档案学,社会学
“211工程”公共服务平台(3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
“十一五”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12个):应用基础研究学科群、高新技术与工程学科群、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艺术类学科群和经管类学科群等
学科排名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是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划分,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整体水平评估。
此次评估中,上大共有39个学科参评,排名全国前五的学科有2个,前十的学科有8个,前十五的有11个。排名上海第一的学科有4个,前二的学科有14个,近一半的参评学科稳居上海前三,具体评估结果如下 :
理学类 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1 系统科学 6 24 统计学 45 52 数学 25 45 化学 48 53 物理学 32 5工学类 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1 冶金工程 5 19 环境科学与工程 26 42 核科学与技术 9 210 电子科学与技术 28 43 力学 14 2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33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26 212 食品科学与工程 39 55 电气工程 29 2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8 56 化学工程与技术 33 214 软件工程 52 57 机械工程 29 315 材料科学与工程 33 68 土木工程 37 316 生物医学工程 29 6人文社科类 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1 社会学 8 26 中国语言文学 32 42新闻传播学1027 哲学 37 53 马克思主义理论 17 28 外国语言文学 37 54 理论经济学 37 39 法学 44 55 世界史 26 410 应用经济学 36 6管理学类 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1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9 13 管理科学与工程 47 72 工商管理 50 6艺术类 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序号学科名称全国排名上海排名1 戏剧与影视学 4 14 设计学 13 32 美术学 9 15 音乐与舞蹈学 24 33 艺术学理论 13 2 截止2014年5月,学校建有4个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大学公共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学校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有32门,校级精品课程108门。 国家级精品课程档案学导论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社会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电路材料工程网络系列课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运动控制系统大学物理计算机文化和应用技术数学分析汽车营销实务通信原理高等数学影视美学基础会计学土力学艺术概论理论力学广播新闻学统计学文学导论网络营销数字信号处理人力资源管理鲁迅精读大学网球羽毛球精度设计、检测及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处理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的首批高校之一。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
截止2015年,上大学生先后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世界ROBOCUP机器人足球比赛、“JA中国大学生商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运动会男子排球获得一等奖或冠军,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获得佳绩。
2003年10月,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上海大学已被国家部委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成为首批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约的“211工程院校”之一。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2014年上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11%。 学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截止2016年,已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女王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法国技术大学集团、格勒诺布尔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瑞典查尔摩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176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和俄罗斯等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校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
与此同时,学校不间断地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考察和学术交流,每年有大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访问、交流,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等教授,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先后来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德国克·冯·克利钦,杨振宁,李政道教授先后被聘为名誉教授;此外,原法国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等外国政要先后访问过上海大学。
学校现有外国留学生3896人,其中学历生622人 , 2013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学校建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 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各类高校有两千余所,其中中央部属高校就有1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75所),上海大学在2010年度《中国大学评价》中国大学学科综合排名中列全国第38位,多年来一直位列上海地区各高校(包括中央部属高校10所)前6强、上海市属高校第1位,其中社会科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统称)即高考中的文科;自然科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统称)即高考中的理科均被列为A级;还被公认为近十年来中国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
2014年,由英国著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和韩国《朝鲜日报》共同评选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中,上海大学名列全亚洲高校第72位,在中国大陆高校中排名14位,上海地区前4强,(仅次于复旦、交大和同济),是大陆地区名次上升最快的高校。 排名名称 年度 大陆排名 备注 QS亚洲大学排名2015/1615上海地区第4QS世界大学排名2015/1618上海地区第4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2014/1544上海地区第6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 2013/14 56 上海地区第8 武汉大学(中国高校竞争力评价报告)2013/1448上海地区第52015年9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布2015/2016世界大学排名,在这份国际大学排名引用率最高的榜单中,上海大学排名418名,中国大陆第18位。 2016年3月,QS公布最新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大28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与华东师大并列上海地区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