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红酒百科 > 法国红酒奥拉登

法国红酒奥拉登

发布时间:2021-02-17 15:37:47

⑴ 拉登犯下的所有罪过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父亲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阿瓦得·本·拉登。拉登的母亲据说是他父亲的第10房妻子,同时也是他父亲10个妻子中最不得宠的女人。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老拉登早在幼年时期,即率整个家庭从也门移居沙特从事建筑业,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属于本·拉登的约有3亿美元左右。 美国政府的通缉资料显示,拉登身高在193厘米到198厘米之间、体重约73公斤,身材修长,棕眼,走路时拄着拐杖。他一把长须,笑脸腼腆,不过打起仗来却是一副不怕死的样子。在西方记者眼里,拉登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恐怖分子,平时总爱穿一件白色的长袍,讲起话来轻言轻语,极有礼貌。 本·拉登所领导的恐怖组织,是全球最大的恐怖组织,被指控曾在世界各地策划了多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爆炸行动。 一、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离开舒适的家庭,参加了阿富汗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斗争,从此步入"圣战"的道路。据悉,从80年代初至1986年间,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便携式导弹等尖端武器。还有消息称,美国中心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的军费来武装和练习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包括防空导弹等,都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 据说,拉登的第一步便是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前往阿富汗参加圣战,并负责提供他们来阿富汗的路费。拉登还建设了一些供这些志愿人士练习的设施,阿富汗政府则提供了场地和资源。同时,拉登还把世界各地的游击战、破坏和隐匿专家聚集在一起。 二、1987年,拉登觉得,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场圣战的时间到了。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基地,参加者怀着各种目的,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也有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的。1988年,本·拉登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阿尔·伊达"的大本营,专门练习"圣战者"。因此,"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腐败无能"的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三、1989年前苏联撤军后,拉登带着他的"弟兄们"重返沙特。 海湾战争爆发后,由于拉登对沙特国王让美国人从沙特的土地上去打伊拉克心怀不满而再次移居阿富汗,后又转移到了苏丹,建立起合法的商业公司,以便为圣战筹集资金。他不仅靠出口物品赚钱,还建立了一个银行。同时,他开始将极端分子组织联合在一起,并开始练习自己的人员。沙特政府不能忍受他过分的要求,四、1994年4月,拉登的沙特国籍被取消。拉登便靠着他在建筑业中所积累下来的数十亿美元的家财,开始了他的恐怖袭击活动。 五、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在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后,拉登很快就让他庞大的国际网络投人工作。通过高科技手段,例如电传、卫星电话和互联网,他得以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素未谋面的追随者进行联系。由拉登亲自指挥的"阿尔·伊达"大本营,已被狂热的圣战者们视为反对西方势力的核心。 六、1998年恐怖分子大聚会中,拉登宣称:美国人是全世界最大的"贼寇",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华盛顿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 拉登与他那个小圈子里的人整天在琢磨着如何让美国人难受,美国大使馆、军事基地以及那些在国外旅游的美国人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他们运用现代装备,比如使用手机、卫星通信、电子信件等。每项行动都要事先周密安排,多则提前数年,少则也要提前几个月。 七、1996年,由于美国施压,苏丹不得不将拉登逐出。这虽然算得上是美国外交上的胜利,但拉登不久后便重返阿富汗,并在那里继续追求圣战目标。 八、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被炸。10多天后,美国导弹袭击了拉登在阿富汗的营地。美国还与各国情报机构合作,在20多个国家抓获了大约100多个嫌疑犯。但是,拉登的活动并没有停止。 九、2007年10月,美国军舰"库勒号"在也门被炸,据说同样与拉登有关。一位法国学者说,拉登最大的财富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圣战者,他们不再视他们的行动应该受到国家或区域的限制。"政治的规则不再能约束他们,拉登不会谈判。" 在过去5年里,拉登在全球织起了一张巨大的恐怖活动网。根据美国中情局的最新分析,设在阿富汗的基地共练习了5000多人,他们分别在50多个国家建立了基层组织。组织利用了从埃及到菲律宾,从乌兹别克斯坦到以色列的各国国内恐怖组织,使这些原本联系很少的组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联盟。美国情报机构最近搜集的情报表明,本·拉登一直在试图影响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同时还在加强同黎巴嫩真主党的接触。此外,活跃在以色列和被占领土境内的激进的巴勒斯坦组织"哈马斯"和其他圣战组织,也频频同本·拉登进行接触。 据美中心情报局把握的资料披露,本·拉登基地的组织结构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一个由高级领导人组成的协商会议,下设职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负责培训和武器采购;货币和商业委员会负责基地公司的经营治理。在拉登遍及阿富汗各地的军火库中,迫击炮、火箭、坦克甚至先进的"毒刺式"地对空导弹都一应俱全。本·拉登的军力足以与一个小国相媲美。 不久前,为了保证自己一旦被捕,圣战事业后继有人,拉登指定他的助手阿布杜拉兹·阿布·希塔为他的接班人。美国政府负责反恐怖的最高官员克拉克说:"我们当然非常想抓住拉登,但要彻底摧毁这张网还要做许多事情,逮捕拉登只是其中的一步。" 美国认定拉登是制造9·11恐怖事件的头号嫌疑犯,

⑵ 本拉登其实是个富二代,他到底有多少钱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父亲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阿瓦得·本·拉登。他的父亲以建筑业聚积了50亿美元家财,拉登继承了3·5亿美元,并将之变成他资助恐怖活动的本钱。他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拉登的母亲据说是他父亲的第十房妻子,同时也是他父亲10个妻子中最不得宠的女人。
老拉登早在幼年时期,即率整个家庭从也门移居沙特阿拉伯从事建筑业,由于得到了沙特国王的信任,本·拉登家族的事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展神速,赢得了如今的万贯家财,拉登家族的大多数财富来自于建筑行业。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属于奥萨马·本·拉登名下的约有3亿美元。
拉登是这个大家庭的20个儿子之一,长大成人的拉登在兄弟中间无论是才学或是相貌都很一般,未受到父亲的器重,逐渐形成沉默寡言甚至带有几分腼腆的性格。拉登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进入在吉达的阿布都尔·阿济兹国王大学经济管理系学习,并获得学位。
拉登也曾年少轻狂,1973年念中学时经常走堂,在灯红酒绿的贝鲁特市流连酒吧舞场,为吧女或肚皮舞娘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他一共娶了三房妻子,据说有16到18个孩子。
他自己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及建筑业赚取了庞大的家产。本·拉登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几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传说还有贩毒、偷运核材料、化学武器和军火买卖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行当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其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⑶ 拉登的资金有无被查封

本·拉丹1996年被美国确认为国际恐怖主义资助者后,瑞士银行在一段时间里仍然没有关闭本·拉丹家族的一个账号,该账号的一个主要受益人正是“基地”组织头号人物奥萨马·本·拉丹。据《泰晤士报》报道,法国一家法庭9月28日宣布了这一消息。

拉丹哥哥“拉丹是账号受益人”

自2001年以来,法国法官雷诺·范伦贝克一直在调查本·拉丹家族是否参与洗钱活动。本·拉丹的同父异母哥哥伊斯兰·本拉丁27日在法庭听证会上交代说,本·拉丹家族的两个兄弟于1990年在瑞士银行开设了这个账号,用来收集和重新分配本·拉丹家族的资金,所有家族成员均有查账权和使用权。

此前有报道说,本·拉丹家族当时开设这个账户主要是因为担心萨达姆继占领科威特后会入侵沙特阿拉伯,并侵吞本家族的财产。

本拉丁指出,本·拉丹正是这个账号的主要受益人之一。本拉丁同时强调说,他已有20余年没有与本·拉丹进行接触了。

瑞士银行“账号曾有百万存款”

长期以来,瑞士银行一直否认本·拉丹是其客户。28日晚,瑞士银行承认奥萨马·本·拉丹是该账号的受益者,但同时重申,这位恐怖大亨从来都不是瑞士银行的客户。这个账号开设之初有数百万美元存款。

有消息称,本·拉丹家族成员随即提走了大约几千美元的少量存款,其他存款一直至1997年被查封时保持完整。

对此,法国私人侦探让·夏尔·布里萨尔指出:“美国政府早在1996年8月就已正式将本·拉丹列入国际恐怖主义资助者黑名单,然而瑞士银行直到1997年才关闭这个账号,令人难以理解。”布里萨尔曾参与了针对本拉丁商业网络的调查。

今年6月,瑞士警方发现本·拉丹和本拉丁同时拥有瑞士银行的一个账号,使用时间是1990-1997年。瑞士当局决定对本拉丁进行洗钱活动调查,并希望以此为突破口追查本·拉丹的资金库。目前整个审理过程正在法国进行。

⑷ 拉登是谁啊

1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 1957~) 生于:1957 出生背景: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德市,父亲是富可敌国、与沙国王室关系良好的营建业巨富。 身高:介于6呎四吋到6呎6吋 体重:约160磅 体型:清瘦 肤色:橄榄 发色:棕色 眼睛:棕色 特征:持拐杖 教育背景: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教育都在沙国西部港市吉达完成.1981年从阿布都尔阿济兹国王大学(King Abd ul-Aziz University),取得公共行政学位。 国籍:沙特阿拉伯 (目前已被撤销公民身份) 本拉登介绍: 奥萨马-本-拉登 1955年出生于沙特的吉达,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属于本-拉登的约有3亿美元。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斗争,从此步入“圣战”的道路。 一个人和他的全球恐怖网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一些穆斯林学者组织了全球性的援阿武装组织。本·拉登离开了舒适的家,奔赴前线。 据一位认识拉登的人称,拉登的名字当时就很响亮,因为他的家族是阿拉伯世界最大的建筑商,他在24个兄弟中最年轻。拉登来到了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的城市白沙瓦。他当时并不熟悉政治,也没有显示出什么组织能力,但他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积极分子。据接近他的人说,拉登吃得非常少,睡得也很少,人非常大方,常给别人衣服和钱。当时的一位领导人阿扎姆指着在地板上席地而睡的拉登说:“你瞧这个人,他在他的国家拥有一切,但他却与这些穷人们住在这里。” 1987年,拉登觉得,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一场伊斯兰圣战的时间到了。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基地,参加培训的穆斯林怀着各种目的,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也有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的。 根据美国中情局的最新分析,设在阿富汗的基地共训练了5000多人,他们分别在50多个国家建立了基层组织。情报官员说,这一组织目前正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包括使用化学武器,采取军事恐怖行动。他们尽管恪守伊斯兰教义,但行动方式却是现代化的,比如使用手机、卫星通信、电子信件等。每项行动都要事先周密安排,多则提前数年,少则也要提前几个月。拉登与他那个小圈子里的人整天在琢磨着如何让美国人难受,美国大使馆、军事基地以及那些在国外旅游的美国人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拉登对沙特国王让美国人从沙特的土地上去打伊拉克颇为不满,便移居阿富汗。但他在那里没呆多久,据说是因为害怕沙特雇佣巴基斯坦的杀手刺杀他。当年,他转移到了苏丹,建立起合法的商业公司,以便为圣战筹集资金。他不仅靠出口物品赚钱,还建立了一个新的伊斯兰银行。同时,他开始将阿拉伯国家的极端分子组织联合在一起,并开始训练自己的人员。 1992年至1993年,美军派兵到索马里,拉登认为这是美国试图在这一地区扩大影响,并推翻苏丹的伊斯兰政府。他随即发出了攻击美军士兵的命令。他们在肯尼亚建立了一个分部,以此作为在索马里采取行动的渠道。美国联邦检察机构说,至少有5个成员从这个渠道进入索马里,训练那里的人员,并参与组织了1993年10月3日对美国特种部队的袭击。在那次袭击中,18名美国人和数百名索马里人丧生。 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被炸,美国情报机构的最新发现表明,此案也与拉登有关。证据表明,这起爆炸案的嫌疑犯与纽约的布鲁克林难民中心有联系,而这个难民中心被查明是“服务办”的一个分支。警方还查出,爆炸的命令也发自拉登。 最近几年来,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国的警方也发现当地的极端主义分子与“服务办”保持着密切联系。1995年3月,比利时警方在一次搜查中发现了一张CD盘,起初他们没当回事,后来才发现这张盘里的材料是有关恐怖行动的指令和计划。 1996年,由于美国施压,苏丹不得不将拉登逐出。这虽然算得上是美国外交上的胜利,但拉登重返阿富汗,并在那里继续追求圣战目标。1998年,他建立了国际伊斯兰圣战前线组织,并发出命令,要杀死美国人及他们的同盟者。同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被炸。10多天后,美国导弹袭击了拉登在阿富汗的营地。美国还与各国情报机构合作,在20多个国家抓获了大约100多个嫌疑犯。但是,拉登的活动并没有停止。去年10月,美国军舰“库勒号”在也门被炸,据说同样与拉登有关。一位法国学者说,拉登最大的财富是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圣战者,他们不再视他们的行动应该受到国家或区域的限制。“政治的规则不再能约束他们,拉登不会谈判。”

⑸ 50分,拉登的资料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父亲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阿瓦得·本·拉登。他的父亲以建筑业聚积了50亿美元家财,拉登继承了3·5亿美元,并将之变成他资助恐怖活动的本钱。他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拉登的母亲据说是他父亲的第十房妻子,同时也是他父亲10个妻子中最不得宠的女人。

老拉登早在幼年时期,即率整个家庭从也门移居沙特阿拉伯从事建筑业,由于得到了沙特国王的信任,本·拉登家族的事业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发展神速,赢得了如今的万贯家财,拉登家族的大多数财富来自于建筑行业。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属于奥萨马·本·拉登名下的约有3亿美元。

拉登是这个大家庭的20个儿子之一,长大成人的拉登在兄弟中间无论是才学或是相貌都很一般,未受到父亲的器重,逐渐形成沉默寡言甚至带有几分腼腆的性格。拉登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进入在吉达的阿布都尔·阿济兹国王大学经济管理系学习,并获得学位。

拉登也曾年少轻狂,1973年念中学时经常走堂,在灯红酒绿的贝鲁特市流连酒吧舞场,为吧女或肚皮舞娘争风吃醋,大打出手。他一共娶了三房妻子,据说有16到18个孩子。

他自己当过工程师,从石油及建筑业赚取了庞大的家产。本·拉登在沙特阿拉伯和西方国家拥有几家公司,涉及建筑、石油、制造和宝石等诸多行业,传说还有贩毒、偷运核材料、化学武器和军火买卖等。这些五花八门的行当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其个人财产估计达数十亿美元。

据另一种说法,上世纪70年代,本·拉登曾赴英国学习工程学,完成学业后他回国一度接手了家族的生意,并获得相当的成功。

弃商从戎小试牛刀恐怖魔头显露天才

拉登注意到,阿拉伯国家要么成为美苏争霸的一张牌,要么成为美国压制的目标。拉登对此极为反感,决定凭自己的巨额财产,讨回公道。他很推崇暴力恐怖手段,对此进行了精心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狂热的原教旨主义者。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年轻的拉登离开自己在沙特阿拉伯舒适的家庭,辗转进入兴都库什山脉,并聚众树旗,展开了反对前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斗争。

本·拉登过去的一位盟友哈立德·福阿瓦兹说:“本·拉登带去了巨型推土机。由于害怕前苏军武装直升机的攻击而找不到驾驶员,他就亲自上阵,并因此而负了伤。后来,本·拉登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干脆亲自率领一支阿拉伯志愿军与前苏军作战,并且在1986年的一场关键性战役中取得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拉登显露了他的战略天才。他意识到,阿富汗既缺乏设备,又没有人力来应付这场持久的战争,于是他立即行动起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80年代上半叶,拉登与一名巴基斯坦兄弟会成员阿布达拉·阿扎姆共同创办了一个名为马克太布·阿尔—基达迈特的组织(或称服务办公室),为阿富汗抵抗组织提供兵源和资金。该组织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埃及、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等)建立了征兵中心,最终从约50个国家征募、输送了数万名战士参加抵抗前苏联的战争。该组织也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准军事训练营地。

组建新军事大本营集训三万恐怖分子

阿富汗战争结束后,本·拉登回到了老家。他认为任何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都是威胁。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沙特怕自己成为伊拉克的囊中之物,便邀请美国军队驻扎在这个王国。本·拉登闻讯后,请求与沙特阿拉伯国防部长会面,为保卫沙特的国家安全献计献策,表示可以不用美国人的帮助击败伊拉克。他在国防部长面前摊开地图,讲述如何不靠美国人帮助打败伊拉克的计划。当国防部长问他如何对付伊拉克的飞机、坦克和生化武器的时候,本·拉登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用信仰来打败他们。”沙特政府自然拒绝了他的极为荒唐的建议。拉登对此很是恼火,一气之下移居也门,在那里过了大约一年的流亡生活。

1988年,本·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阿尔·伊达”(意为“基地”)的军事大本营。“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腐败无能”的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最终废除国家的疆界。

据国际反恐怖专家估计,从80年代上半叶到1995年之间,在阿富汗拉登大本营接受过训练的人有3万之众。这些人分别来自埃及、沙特阿拉伯、黎巴嫩、也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苏丹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那些年间,每一个月就有80人到拉登的营地受训。在这些受训者中,有各式各样的危险人物,例如被埃及政府于1983年判处死刑的埃及极端组织头目穆罕默德·绍基等。这些“英雄豪杰”时常与拉登会面密谈。

事实上,“阿尔·伊达”已成为一些阿拉伯国家里那些鼓吹原教旨主义的极端组织的领导中心。

美国援助抗苏斗士拉登军队鸟枪换炮

阿富汗的战争并不只是种族的仇恨,它是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前苏联的长期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个部分。当时,美国人和本·拉登的游击队员怀着共同的目的:把前苏联军队从阿富汗赶出去。

因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盟友,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而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美国中央情报局人员那里学来的。

从80年代初至1985、1986年间,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便携式导弹等尖端武器。

在那时被吹捧为最成功的秘密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的军费来武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那些当时最有前途的领袖就是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看中并予以扶持的。

本·拉登的组织是当时7个主要游击队派别中的一派。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包括防空导弹等,都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现在大部分武器仍在那里。据估计,拉登的组织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获得的美国军事援助高达2·5亿美元之巨。

当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计划也是成功的。经过10年的残酷战争,游击队员战胜了前苏联军队。当初军容不整的游击队变成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军队,他们甚至打败了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这场战争使拉登成为阿富汗家喻户晓的人物。

狂人被逐流亡苏丹建基地集训雇佣军

1989年前苏联撤军后,阿富汗陷入派别之战。拉登似乎无意于这种权力之争,带着他的“弟兄们”重返沙特阿拉伯,从事建筑业务。

阿富汗战争后,拉登发表声明,对沙特王族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指出,沙特王族允许美国军队驻扎在沙特的基地,是一种犯罪行为。

拉登频频发出号召,使用暴力手段将美国军队赶出去,将沙特王室推翻。他领导的游击队也屡屡发起攻击政府和美军的活动。

拉登的极端主义倾向,引起了亲西方沙特王室的不满。沙特政府不能忍受他过分的要求,很快作出反应。1994年4月,拉登的沙特国籍因为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而被取消,沙特政府将拉登驱逐出境,并冻结了拉登在沙特的财产。

拉登先是流亡到也门,后来带着他的家人和一大帮的追随者,迁入了苏丹的喀土穆。据说,拉登与苏丹领导人过从甚密。拉登还安排了许多阿富汗退役兵迁入苏丹。

在那些阿富汗退役兵中,有些已经回到了他们的国家,并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回国后,则投入了原教旨主义活动。他们用自己在阿富汗战争中学到的知识,建立了游击队和恐怖基地。在埃及和阿尔及利亚,被称为“阿富汗退役兵”的人士帮助极端分子对付政府。

在阿富汗的大多数游击队员的训练营地仍在运作,它们为许多正在进行战争的国家提供雇佣军。阿富汗还和从前一样被看成是游击队员的心脏,从那里受过训练的战士被派至任何需要他们的地方。游击队员退役兵开始出现在如索马里、波斯尼亚、科索沃和车臣的战斗中。

大魔头隐居阿富汗借互联网发号施令

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寻求在那里“避难”。直到目前,拉登一直在阿富汗定居。在此期间,他依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与外界保持联系。

拉登在选择阿富汗为最后落脚点之前,常在阿拉伯国家来往。他娶了一个菲律宾女人,在菲律宾有3家大公司。迁入阿富汗后,身后留下了阿富汗退役兵的巨大网络和数家工厂及公司。

在阿富汗,本·拉登拥有一套房子,并由目前控制着整个阿富汗局势的塔利班士兵保护。他很快把自己隐入了靠近坎大哈市的山区。在那里,他受到了追随者的崇拜。

在阿富汗巩固了他的基地后,拉登很快就让他庞大的国际网络投入工作。通过高科技手段,例如电传、卫星电话和国际互联网,他得以同分布在阿拉伯世界、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素未谋面的追随者进行联系。

这期间,拉登曾经发布过3次命令,号召手下拿起武器对付美国人,包括1996年8月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的针对美国的“战争宣言”。本·拉登

本·拉登的贴身武器

AKS74U经常跟随他一起出现在“基地”组织公布的录像中,画面中这支枪靠在他的身后,还有容弹量为45发的RPK-74机枪弹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画面是有深刻含义的,因为这支枪是在阿富汗战争中缴获的,它来自与一个前超级大国的战斗中,因此具有“胜利”的象征意义,而45发的超大弹匣则暗示着战斗到底与杀死更多异教徒的决心。另外,这支枪的最初设计目的就是用作个人防卫,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本·拉登想要发动的“圣战”将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游击战争。这支AKS74U随着本·拉登精心制作的录像带一起传播到全世界,暗示并煽动着恐怖主义分子的情绪。

不管本·拉登是否愿意,他亲自选择的这支极具收藏价值的AKS74U将很可能成为一名幸运的美国特种部队大兵的战利品,像萨达姆的镀金枪一样向美国公众展出,届时有许多武器爱好者将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这支武器。

⑹ 高分翻译

拉登文化的物质出现了大面积,其中包括爱尔兰和英国(部分在格拉斯顿伯版里湖住宅,权英格兰,是一个拉登文化众所周知的例子),西班牙北部,勃艮第和奥地利。土葬也揭示了广泛的贸易网络。在的Vix,法国,一个公元前6世纪精英女性被安葬在希腊作出了青铜釜。从拉登文化等领域的产品出口到地中海的文化是基于对盐,锡,铜,琥珀,羊毛和皮革,毛皮和黄金。
虽然目前没有确切区域文化在其中拉登首次开发协议,是一个广泛的共识,该文化中心突出的哈尔施塔特文化的西北边缘,北阿尔卑斯山,在山谷之间的区域马恩河和摩泽尔在西方和现代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东部。在1994年的公元前5世纪初精英墓地出土的原型集成在Glauberg在黑森州,法兰克福,我在一个原先被认为是拉登外设领域的区域主,东北[3]。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⑺ 本`拉登是谁是哪个国家的

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省人。

奥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丹(1957年3月10日-2011年5月1日),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省人,是“基地”组织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本·拉丹笃信伊斯兰教逊尼派瓦哈比派。

本·拉登家族是与沙特皇室核心有亲密联系的富庶家族。奥萨马·本·拉登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之家(1998年接受采访时,给出的出生日期为1957年3月10日),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他在吉达接受了中小学教育,之后在KAU大学(King Ablaziz University)学习经济和工商管理(也有报告称他获得土木工程或行政管理学位)。

(7)法国红酒奥拉登扩展阅读: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一带,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指他早已死亡。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指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里被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突袭击毙。其尸体于次日海葬于北阿拉伯海。事后引来巴基斯坦的强烈不满。

2001年9月11日,美国指认本·拉登组织的恐怖分子劫持4架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造成2998人死亡,世贸中心双塔垮塌、五角大楼严重受损,其中一架飞机准备撞击美国国会大厦,被劫持后不久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

⑻ 本拉登简介

奥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省人,是“基地”组织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本·拉登笃信伊斯兰教逊尼派瓦哈比派。

本拉登被美国政府指控为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和2001年9.11事件的幕后主谋,名列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要犯。他的亡命生涯于是开始,本·拉登本人立刻强烈否认了这项指控。

“本·拉登之死”是指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郊外,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经被美国军方击毙。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1点36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

在华盛顿,拉登的死讯明显地令大家感到欢欣鼓舞。消息传来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人群聚集在白宫外,挥舞着旗帜并大唱国歌。

奥巴马总统也称“拉登死讯”是“目前我国在打击‘基地’组织的努力中最卓著的成就”。而对于大批的评论家、智库学者以及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追逐和捕捉拉丹动向的安全官员们来讲,这的确是个重要的时刻。

(8)法国红酒奥拉登扩展阅读:

本拉登轶事典故

贴身武器

AKS74U经常跟随他一起出现在“基地组织”公布的录像中,画面中这支枪靠在他的身后,还有容弹量为45发的RPK-74机枪弹匣。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画面是有深刻含义的,因为这支枪是在阿富汗战争中缴获的,它来自于一个前超级大国的战斗中。

因此具有“胜利”的象征意义,而45发超大弹匣则暗示着战斗到底与杀死更多异教徒的决心。另外,这支枪的最初设计目的就是用作个人防卫。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本·拉登想要发动的“圣战”将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游击战争。这支AKS74U随着本·拉登精心制作的录像带一起传播到全世界,暗示并煽动着恐怖主义分子的情绪。

阅读全文

与法国红酒奥拉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维斯红酒怎么样 浏览:743
白酒t20什么意思 浏览:544
白酒可以对什么喝 浏览:115
长城红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浏览:405
法国红酒臭吗 浏览:961
枫塔妮红葡萄酒价格 浏览:160
法国葡萄酒的关税 浏览:514
鹿头的红酒什么牌子 浏览:961
93年矛艺白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594
浓烈的雄黄酒 浏览:954
法国人热爱红酒 浏览:680
怎么就知道红酒好不好 浏览:344
五大连池原浆一号啤酒厂 浏览:646
一瓶葡萄酒10万什么牌子 浏览: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浏览:42
一顿白酒多少箱 浏览:553
哈尔滨啤酒与青岛啤酒多少度 浏览:25
雷欧庭红葡萄酒 浏览:812
后海啤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639
红酒忌讳什么药一起吃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