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红酒百科 > 法国哥伦布古堡红酒

法国哥伦布古堡红酒

发布时间:2021-02-14 12:41:28

Ⅰ 哥伦布船长干红葡萄酒750ml

这款酒是智利进口的原酒,国内灌装,3750ml价格是499元,属于很低端的酒,750ml,价格在100元左右,但实际也就值20-40元一瓶。

红酒的新世界和旧世界的区别

1、历史的来区别

旧世界历史悠源久,其生产酒庄有的甚至可以达到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新世界比较短,最长也就二三百年。

2、方式的区别

旧世界亩产限量比较严格;新世界较为宽松。而且在方式上,旧世界讲究精耕细作,注重人工;新世界以机械化为主。在这一点上可以看看劳斯莱斯,纯手工生产,但价值却高的很。

3、工艺的区别

旧世界以人工为主,讲究小产区、穗选甚至粒选,产品档次差距大,比较讲究年份;新世界以工业化生产为主,产品之间品质差距不大。

4、法规的区别

旧世界有严格的等级标准,以法国就为例,每一瓶葡萄酒的正标上都标注等级,一目了然。新世界也有相关法规,但不如旧世界严格。

5、包装的区别

旧世界沿袭传统,一般很少有华丽或怪异的包装;

Ⅲ 为什么说哥伦布改变了世界葡萄酒的分布格局

哥伦布欧洲种着葡萄酒的技术带到了世界各地,特别是发信新大陆嗯。

Ⅳ 2013哥伦布船长干红葡萄酒价格多少

这款酒是智利进口的原酒,国内灌装,3750ml价格是499元,属于很低端的酒,750ml,价格在100元左右,但实际也就值20-40元一瓶。

Ⅳ 法皇世家哥伦布古堡2004干红多少钱

这个酒标价很高,但实际不值钱,因为是国内罐装的酒,用了法国最低端的原酒,到国内包装成高端,这种酒在欧洲一瓶的价值不超过2欧元。国内合理价格也就20-35一瓶,坑人的产品。

Ⅵ 法国红酒是史上最早的吗

史上最早的红酒 是在尼罗河流域 埃及 希腊 这些地方 因为波斯是最早种植葡萄专的地方属 距今已有7000多年了 至于法国的酿酒技术还是由意大利传入法国的距今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意大利才是最早让葡萄酒贫民化的国家 而之前的葡萄酒全部都是贵族和皇室们专属的 也是 很高的一种荣誉

Ⅶ 请用最简捷明了的话概况红酒的发展史。。。。。

红酒是红葡萄酒,是葡萄酒的一种。

不过中国一般用“红酒”代称葡萄酒,是一种习惯的称谓叫法。所以很多情况下“红酒”就是“葡萄酒”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古籍记载各不相同。大概是在一万年前诞生,已远至历史无法记载。葡萄酒是自然发酵的产物,在葡萄果粒成熟后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渗出的果汁与空气中的酵母菌接触后不久,最早的葡萄酒就产生了。我们的远祖尝到这自然的产物,从而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酿酒过程。因此,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酒的起源是经历了一个从自然酒过渡到人工造酒的过程。

圣经中创世纪第八、九章说道诺亚醉酒的故事:诺亚是亚当与夏娃无数子孙中的一个男人,十分虔诚地信奉上帝,他也就成了后来人的始祖。当上帝发现世上出现了邪恶和贪婪后,决定在地球上发一场大洪水,来清除所有罪恶的生灵。诺亚遵循主的旨意,挑选地球上所有的植物(他挑选的植物就是葡萄)、动物种各一对雌雄,带着自己的3个儿子(西姆Sem、可汗 Coham和迦费特Japhet),登上了自制的木船,即著名的诺亚方舟。经过150天的洪水淹没后,在第七个月零17天,方舟被搁在了阿拉拉特山上(土耳其东部,亚美尼亚共和国与伊朗交界的边境地区)。此后,诺亚开始耕作土地,并种下了第一株葡萄植株,后来又着手酿酒。一天,他一人在帐篷里独自开怀豪饮,烂醉如泥。他的儿子可汗发现诺亚赤身裸体的醉躺在地上后,叫来了西姆和迦费特,后两人拿着长袍,倒退着进帐篷背着面给父亲盖上,没有看父亲裸露的身体。诺亚酒醒后,就诅咒可汗,要神让可汗的儿子迦南一族做迦费特家族的奴隶。自己酒后失礼,却迁怒于儿子,更有甚者,还要罚自己的孙子为奴。“酒后无德”,看来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虽然圣经上并没有提到诺亚是否有带葡萄酒上船,但从他一下船就先栽培葡萄以便酿造葡萄酒看来,似乎可以推断他心目中除了感谢上帝以外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种葡萄酿酒。当然,诺亚酿酒是希伯莱人的神话故事,而绝非事实。

据史料记载,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区,即现在的安纳托利亚(Aratolia)(古称小亚细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都发现了积存的大量的葡萄种子,说明当时葡萄不仅仅用于吃,更主要的是用来榨汁酿酒。多数史学家认为,葡萄酒的酿造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对于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约是在7000年前始于前苏联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后来随着古代战争、移民传到其它地区。初至埃及,后到希腊。但是,有真正可寻的资料中还是从埃及古墓中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图1)陪葬物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特别是浮雕中(图2),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酿制步骤和饮用葡萄酒的情景,这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此外,埃及古王国时代所出品的酒壶上,也刻有伊尔普(埃及语,即葡萄酒的意思)一词。西方学者认为,这才是人类葡萄与葡萄酒业的开始。以葡萄酒为主题的著名作家休?约翰逊(Hugh Johnson)曾描写到:“古埃及有十分出色的品酒专家,他们就像二十世纪的雪利酒(Sherry)产销商或波尔多酒经纪的酒样,可以自信并专业地鉴定酒的品质。”

对于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国家,一些航海家从尼罗河三角洲带回葡萄和酿酒的技术。葡萄酒不仅是他们璀璨文化的基石,同时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希腊荷马的史诗(Iliad和Odyssey)中就有很多关于葡萄酒的描述,《伊利亚特》中葡萄酒常被描绘成为黑色。而他对人生实质的理解也表现为一个布满黑葡萄的田园风情的葡萄园。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酿制的葡萄酒被装在一种特殊形状的陶罐里(图3),用于储存和贸易运输,这些地中海沿岸发掘的大量容器足以说明当时的葡萄酒贸易规模和路线,显示出葡萄酒是当时重要的贸易货品之一。在美锡人(Mycenaens)时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经很兴盛,葡萄酒的贸易范围到达埃及、叙利亚、黑海地区、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葡萄酒不仅是贸易的货物,也是希腊宗教仪式的一部份,公元700年前,希腊人就会举行葡萄酒庆典以表现对神话中酒神的崇拜。对葡萄酒和醉酒有关的狄俄尼索斯(Dionysos)神的崇拜礼仪以及葡萄栽培,盛行整个希腊。狄俄尼索斯神是希腊的葡萄酒神,也是希腊最重要、最复杂的神之一。花瓶上的狄俄尼索斯和跟随他的疯狂女人(由画家Amasis创作)他是宙斯神(Zeus)与西姆莱女神(Semele)在离奇的情况下所生的儿子。狄俄尼索斯神在希腊意味着快乐的生活、游戏与盛大的节日,因为他喜欢端着酒置身于女祭司们的喧闹之中。希腊人认为他是出自于某种盛典节日之时的保护神。一个出自于公元一世纪的新雅典风格的波黑斯(Borghese)陶瓶上,雕刻有狄俄尼索斯神醉酒的场面:由一个森林之神撒提亚斯(Satyrs)搀扶着烂醉如泥的酒神,酒神手中的杯子掉在地上。而巴克斯(Bacchus)则是罗马的葡萄酒神,他是罗马象征葡萄与葡萄酒、荒淫与放荡之神。他就好似希腊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但在罗马的教义中作用不大,荒淫、放荡的巴克斯和他的追随者(由Cornelis De Vos创作)而是特别受到少数入教的信徒的崇拜。在充满神秘气氛的酒神节中,教徒们跳起狂欢的酒神之节舞,以至于罗马元老院不得不出面干涉,以平息混乱。有关巴克斯神的出生,在梵蒂冈(Vatican)博物馆的一块古代浅浮雕上记录了这一场景:从西姆莱女神腹中取出巴克斯后,朱庇特主神(Jupiter)将小巴克斯置于大腿中3个月。小巴克斯足月后从父神的腿中降临出来。此时,站在一旁的畜牧神海尔梅斯(Hermes)手捧衣衫,准备为幼神接生。其后掌握生、死、命运的三位帕尔卡(Parques)女神为这位新生神婴祷告。十七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Canavaggio,1573-1610)以他“无情的真实”表现手法,创作了多副巴克斯形象。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把葡萄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但在当时,高卢的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并不重要。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葡萄酒,很快就传到了罗马,并经由罗马人之手传遍了全欧洲。在公元一世纪时葡萄树遍布整个罗纳河谷(Rhne Valley);二世纪时葡萄树遍布整个勃艮第(Burgundy)和波尔多(Bordeaux);三世纪时已括抵卢瓦尔河谷(Loire Valley);最后在四世纪时出现在香槟区(Champagne)和摩泽尔河谷(Moselle Valley),原本非常喜爱大麦啤酒(cervoise)和蜂蜜酒(hydromel)的高卢人很快地爱上葡萄酒并且成为杰出的葡萄果农。由于他们所产生的葡萄酒在罗马大受欢迎,使得罗马皇帝杜密逊(Domitian)下令拔除高卢一半的葡萄树以保证罗马本地的葡萄果农。

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罗马帝国势力的慢慢扩张,葡萄和葡萄酒又迅速传遍法国东部、西班牙、英国南部、德国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东边等地区。在这段期间,有些国家曾实施禁止种植葡萄的禁令,不过,葡萄酒还是在欧陆上大大风行。其后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古罗马人喜欢葡萄酒,有历史学家将古罗马帝国的衰亡归咎于古罗马人饮酒过度而人种退化。

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当罗马帝国于公元五世纪灭亡以后,分裂出的西罗马帝国(法国、意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国地区)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详细记载了关于葡萄的收成和酿酒的过程。这些巨细靡遗的记录有助于培植出在特定农作区最适合栽种的葡萄品种。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 “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公元768年至814年统治西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其权势也影响了此后的葡萄酒发展。这位伟大的皇帝预见了法国南部到德国北边葡萄园遍布的远景,著名勃艮第产区的“可登-查理曼”顶级葡萄园(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经一度是他的产业。法国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可以说是法国传统葡萄酒的典范。但很少人知道,它的源头竟然是教会——西多会(Cistercians)。

西多会的修道士们可以说是中世纪的葡萄酒酿制专家,这故事源于1112年。当时,一个名叫伯纳?杜方丹(Bernard de Fontaine)的信奉禁欲主义的修道士带领304个信徒从克吕尼(Cluny)修道院叛逃到勃艮第的葡萄产区的科尔多省,位于博恩(Beaune)北部,西托(Citeaux)境内一个新建的小寺院,建立起西多会。西多会的戒律十分残酷,平均每个修道士的寿命为28岁,其戒律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修道士们在废弃的葡萄园里砸石头,用舌头尝土壤的滋味。在伯纳德死后,西多会的势力扩大到科尔多省的公区酿制葡萄酒,进而遍布欧洲各地的400多个修道院。

西多会的修士,沉迷于对葡萄品种的研究与改良。二十世纪杰出的勃艮第生产商拉鲁列洛华(Lalou Bize-Leroy)相信西多会修士会用尝土壤的方法来辨别土质,事实上正是这些修道士先提出“土生”(cru)的概念,即相同的土质可以培育出味道和款式一样的葡萄。也就是他们培育了欧洲最好的葡萄品种。在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上,西多会的修士正是欧洲传统酿酒灵性的源泉。大约十三世纪,随着西多会的兴旺,遍及欧洲各地的西多会修道院的葡萄酒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十四世纪阿维翁(Avignon)的主教们就特别偏爱勃艮第酒,豪爽的勃艮第菲利普公爵就是他的葡萄酒的名公关:1360年在布鲁日(Bruges)的天主教会议上,与会者能喝多少酒,他就提供多少,当然博恩的稀有的葡萄酒,就仅仅能够提供他们尝一点的量了。

“饮少些,但要好”(Drink less but letter)是葡萄酒的一句不朽的谚语。不过从那时起至今,上等的红勃艮第的确从来没有大规模发展过;它的历史不如说是科尔多省地优良土壤长出的黑品诺得以尽善尽美地表现出其品质。用小桶小批量地生产,是他们的游戏特色。尤其是1789年法国革命后,由于修道院的解散和旧制度的贵族庄园被清算,勃艮第地区的葡萄园也化整为零。

到十五、十六世纪,欧洲最好的葡萄酒被认为就出产在这些修道院中,16世纪挂毯描绘了葡萄酒酿制的过程而勃艮第地区出产的红酒,则被认为是最上等的佳酿。此期间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

等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传教士在十六世纪将欧洲的葡萄品种带到南美洲,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和亚利山那等地栽种。后来,英国人试图将葡萄栽培技术传入美洲大西洋沿岸,可惜的是,美洲东岸的气候不适合栽种葡萄,尽管作了多次努力,但由于根瘤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侵袭以及这一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使这里的葡萄载培失败了。到十九世纪中期,有人利用嫁接的技术将欧洲葡萄品种植在美洲葡萄植株上,利用美洲葡萄的免疫力来抵抗根瘤蚜的病虫害。至此美洲和美国的葡萄酒业才又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南北美洲都有葡萄酒生产,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有阿根廷、加利福尼亚与墨西哥等地。

在中古世纪后,葡萄酒被视为快乐的泉源,幸福的象征。并在文艺复兴时代,造就了许多名作。

十七、十八世纪前后,法国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始终是两大梁柱,代表了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绳。然而这两大产区,产量有限,并不能满足全世界所需。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兴旺起来。尤以美国、澳洲采用现代科技、市场开发技巧,开创了今天多彩多姿的葡萄酒世界潮流。以全球划分而言,基本上分为新世界及旧世界两种。新世界代表的是由欧洲向外开发后的酒,如:美国、澳洲、纽西兰、智利及阿根廷等葡萄酒新兴国家。而旧世界代表则是有百年以上酿酒历史的欧洲国家为主,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

相比之下,欧洲种植葡萄的传统更加悠久,绝大多数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都诞生在欧洲。除此之外,新、旧世界的根本差别在于:“新世界”的葡萄酒倾向于工业化生产,而“旧世界的葡萄酒更倾向于手工酿制。手工酿出来的酒,是一个手工艺人劳动的结晶,而工业产品是工艺流程的产物,是一个被大量复制的标准化产品。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说,起源于古埃及,或古希腊,抑或希腊克里特岛(ciete)。而据现有的葡萄酒档案资料来研究分析,确切地说,应是一万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酿造了葡萄酒,从而随着葡萄酒文化流传到今天。

据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是随着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从小亚细亚(AsiaMinon)和埃及,在到达希腊及其诸海岛之前,先流传到希腊的克里特岛,再经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北非的利比亚和意大利,从海上到达法国濒临地中海东南的瓦尔省(Var)境内靠海的普罗旺斯地区和西班牙沿海地区;与此同时,通过陆路,由欧洲的多瑙河河谷进入中欧诸国

在古埃及,特别在尼罗河河谷地带,从发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发现: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大的盛液体的土罐陪葬物品;经考证,这是古埃及人用来装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希腊,在考古发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发现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纪的浮雕;阿波罗(Apollon)和胜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献葡萄的景观;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时期纳黑特(Nakht)古墓中,发掘出一幅壁画(fresco),上有一站着面略向左侧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装的贵夫人,从其左脚跟起,经头部向右脚跟,用一串葡萄蔓藤叶饰物围着,而在其两侧,左为一狼头人身,而右则为一美丽年轻的仕女,他们各擎一长圆形酒杯似向女主人从头上浇葡萄酒之状。

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传埃及神话中地狱神的奥西里斯(Osiris)被公认为葡萄树(Vines)和葡萄(wines)之神;在新石器时代,濒临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纳托利亚(Aratolia)(古称小亚细亚)、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已成为部落的群居区。这是由于当时这些地区,气候温和与土地肥沃,所以远离该地区的原始部族人,纷纷迁移至此定居。在绿树成荫的山丘地带种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区的广阔田野,从事农业生产。从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日渐向远方流传。

综观上述史话,葡萄酒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饮料,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于葡萄酒的起源说,已并不重要,让它留待史学家们继续去挖掘和研讨的学术问题;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饮葡萄酒,尤其是名贵的葡萄酒,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并为人类创造了一份不小的财富。

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在这些地区,葡萄栽培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采集野生葡萄果实阶段,野生葡萄的驯化阶毁,以及葡萄栽培随着旅行者和移民传人埃及等其它地区阶段。

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浮滩)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最著名的是 Phtah-Hotep墓址,据今已有6O00年的历史。西方学者认为,这是葡萄酒业的开始。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把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逐渐遍及希腊及其诸海岛。3OO0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己极为兴盛。

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人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

古罗马时代,葡萄种植已非常普遍,“罗马法”(十二木表法Twelve Tables颁布于公元前450年)规定:若行窃于葡萄园中,将施以严厉惩罚。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菌河流域地区,并形成很大的规模。直至今天,这些地区仍是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15至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人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

19世纪中叶,是美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大发展时期。1861年从欧洲引入葡萄苗木20万株,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葡萄园,但由于根瘤蚜的危害,几乎全部被摧毁。后来,用美洲原生葡萄作为砧木嫁接欧洲种葡萄,防治了根瘤蚜,萄萄酒生产才又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产。阿根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墨西哥均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区。

Ⅷ 请问:澳洲红酒,法国红酒,美国红酒它们的区别在哪呢

很多消费者都会问到,哪一国的葡萄酒比较好喝?美国?法国,还是意大利?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初次品酒的消费者。面对市场产品琳琅满目陈列,多半无从选择。

旧世界的传统 VS新世界的思维
著名英国葡萄酒作家,Mr. Huge Johnson 在最畅销的世界名著《World Atlas of Wine》中,首先将世界上所有的葡萄酒生产国家一分为二,那就是 旧世界葡萄酒 Old World 与新世界葡萄酒 New World。 旧世界葡萄酒源自于中亚高加索山脉,就是目前的乔治亚共和国所在地。经考古学家出土之葡萄酒瓮证明人类葡萄酿酒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后来传抵埃及、希腊与罗马等地,再随宗教传遍东西欧洲国家。葡萄酒是古代重要经济作物,先民经由观察葡萄于各种土地生长的情形,了解到唯有寻找到适合耕种葡萄的贫瘠田地,才能酿造出酒精度高、质量优异、易于保存且口味丰郁之葡萄酒。数千年来,位于旧世界各产区也因气候环境差异,逐渐发展培育出各地特性之葡萄品种,酿制出蕴含当地特有风味之葡萄酒。正如同台湾茶文化,各地因气候、品种、发酵与烘焙方式之不同,而各自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味与芳香。

而新世界葡萄始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随欧洲新移民潮带到当地种植的欧洲葡萄品种,传抵至南美洲,开始致力于葡萄的耕种与酿造。早期发现欧洲种葡萄无法种植在美洲本土,经数年培育后及枯萎死亡,被当地原生之葡萄根瘤病芽虫啃噬根部;除了在少数气候特殊干燥的南美洲国家例如智利与阿根廷外,欧洲种葡萄在美国几乎无法生存。而美洲特有的美洲种葡萄 Vitis-Labrusca经发酵酿造后产生浓郁的狐臭味Foxy,为葡萄酒带来不甚悦人的风味,口感不佳无法用来酿造。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由嫁接的方式,将美洲种做为树根占木,葡萄能顺利躲过当地之根瘤病芽虫的吞噬,葡萄耕种这才正式于美洲落地生根。

美洲葡萄酒由于发展时间不是很长,像是种美国的葡萄树大多仰赖人工灌溉才得以存活,不若欧洲传统产区,除非严重旱灾,否则在欧盟会员国的法定产区级(VQPRD/AOC) 人工灌溉葡萄田是严格禁止。在欧洲的传统葡萄酒产区,无一不是经过数千年的实验种植,才能天然地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之葡萄品种,让葡萄树自然生长,让自然去酝酿酒的滋味与风华,这样的理念一直是欧洲高级葡萄酒的精神。其实就学理来说,贫瘠的土地刺激了葡萄树根部向下寻找水源,但是树根越往土地里钻,所带来的大量矿物质不但造就葡萄酒属于土地的特殊风味,葡萄本身也因根部吸取之水分稀少,使得糖份浓度相对提高,本身也因带有丰富矿物质而使葡萄酒有了属于土地的芬芳。

十六世纪以后这些品种传抵美洲后,部分环境适应力强的品种例如:Cabernet Sauvignon, Merlot 与Chardonnay等生长情形良好。但目前新世界葡萄酒酿造方式多以消费者喜好为目的,也就是说,新酒就必须充满果香,口感柔顺。即开即饮的消费方式。尤其刚开始接触葡萄酒的新进消费者多不愿意买一瓶酒,还必须小心地保存数年后才能尽尝其味。新世界葡萄酒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大酒展上锋芒尽出,原因不外酿造方式的改变,也就是说利用科学的方式例如:低温发酵(Low temperature fermentation)藉以延长葡萄酒发酵期,增长许多酯类物质,增加了果香香气,虽说使葡萄酒增加许多芳香,但这些在人工低温环境下生成的脂类物质原本不属于葡萄酒本身,这种人造的芳香分子很容易就随温度增加而散失,在瓶内保存的期也不长,但却能满足初学者或一般消费者即开即饮的需求。因此现代新世界酿造法可以说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取向,为了满足消费者,必须以各种现代科技方式达到这种要求,其中不乏以添加人工化合物的方式例如:橡木木削、橡木精或甘油等,省去繁杂琐碎的橡木桶培养时间,增益葡萄酒之口感。

目前世界上葡萄酒酿造业有两大思维:
第一种称为 <自然预防酿造法> Oenologie préventif
另一种则称为 <修正矫治酿造法> Oenologie correctif

自然预防酿制法最注重酿造前葡萄质量,让葡萄自己去展现其风华,除需事先测量葡萄之最佳成熟度以外,最重要的是葡萄出生地的土质、向阳度与气温。以上三者在法文里称之为 Terroir,这个无法直接翻译成其它语言的字,其内在意含正如创立于十一世纪的勃根地西妥教团Cistercian僧侣这样解释这个字:Le lien entre une parcelle de vigne avec son sol, sa situation, son exposition et les caractère qu’elle confère au vin de façon stable au long des années pour établir sa typicité. (一块葡萄田、其地质、地势、向阳度与葡萄酒质间的关连,随时间粹炼而保持恒久不变,孕育出这片土地特有风格。)这种葡萄酒的酿酒师,只是选择最佳的方式,让葡萄酒自己去诠释属于大自然的风味,而不是尝试着去改变其自然风格。举例来说,一瓶勃根地白葡萄酒产区,北起白酒村落Chablis 南至 Pouilly Fuissé ,若选择同年份的六个生产白葡萄酒的村庄例如: Chablis, Meursault, Chassagne, Pouligny , Montagny, Pouilly Fuissé,虽然都是同样的品种 Chardonnay,但是您会发现每一瓶酒都显现出相当不同的性格、风味与芳香,这就是 Terroir 所给予葡萄酒之间各自不同的性格,在口感上着显著差异。这就是来自大自然的葡萄酒 Le vin de terroir / the wine of Terroir。

新世界的思维
近代酿造业技术不断创新,从原本单纯保护发酵过程顺利进行,到现今以科技提升葡萄酒质量。例如发酵菌种的筛选带给葡萄酒不同的芬芳、低温发酵可以增益葡萄酒的酯类芬芳、逆渗透浓缩法、冷冻粹取法等等。这些先进的酿造方式主要的用意都是在酿造出适合好喝的葡萄酒。

欧美酿造观念分歧

笔者曾于许多国际场合,亲眼见过欧美酿造业者对于葡萄酒定义的争执,最精彩的莫过于去年十月于德国举行的国际酒展,题目就是新世界与旧世界差异。首先发言的是一位来自纽西兰的酿酒师,他认为法国高级葡萄酒产地,例如波尔多,葡萄酒酒质过于浓郁,往往需要数年瓶内熟成才能饮用,不符合现代消费者所需之即开即饮的消费习性。请问会有谁买下一瓶葡萄酒,然后苦等十年才来饮用呢?所以新世界葡萄酒才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
此时,另一位法国勃根地酿造师则立即发言,他首先赞同这位纽西兰酿酒师的说法,并认为科技可以改变葡萄酒的风味,酿造出好喝易饮适合消费者的葡萄酒。但是他话锋一转:『没错,葡萄酒在新世界,就像是棒棒糖一样好吃,而且老少咸宜,一个小孩生下来一岁开始吃棒棒糖,两岁也喜欢吃棒棒糖,三岁也可以,到了二十岁,他吃的只有这种没有文化,不用大脑的食物。所以,新世界的葡萄酒就像是棒棒糖。如果一瓶葡萄酒只剩下品种的名称,这瓶酒已经失去大地赐与的生命,只剩下人工调制的风味而已。
美国酿造大师 M. Beringer 曾经说过:"It is easy to make good wines, just start with good grapes, and practice for a hundred years. 要酿造出一瓶好酒是相当容易的事情,先培育出好的葡萄,然后再练习个一百年就会成功。"这位大师告诉我们什么呢?笔者认为相当值得台湾酿酒业深思,因为到底我们要酿造的是什么样的酒,都操纵在我们的手中。要寻得适合的气候、土壤,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不只是好喝,还要具备深度与来自大地的滋味。这种浑然天成的葡萄,她的芳香在土地上已经开始孕育,在一年气候里成长,在阳光中茁壮,酿酒师的工作只是像个接生婆。一瓶真正来自然的葡萄酒,其风华是大自然所赋,酿酒师的角色只是选择最理想的方式,将葡萄装到瓶子里而已。

Ⅸ 哥伦布古堡干红葡萄酒子爵aoc多少钱

具体的你可以把酒标贴出来,或者私信问我

也可以用网络的手机端去查询,查询步骤如下图:

1

阅读全文

与法国哥伦布古堡红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洛维斯红酒怎么样 浏览:743
白酒t20什么意思 浏览:544
白酒可以对什么喝 浏览:115
长城红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浏览:405
法国红酒臭吗 浏览:961
枫塔妮红葡萄酒价格 浏览:160
法国葡萄酒的关税 浏览:514
鹿头的红酒什么牌子 浏览:961
93年矛艺白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594
浓烈的雄黄酒 浏览:954
法国人热爱红酒 浏览:680
怎么就知道红酒好不好 浏览:344
五大连池原浆一号啤酒厂 浏览:646
一瓶葡萄酒10万什么牌子 浏览: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浏览:42
一顿白酒多少箱 浏览:553
哈尔滨啤酒与青岛啤酒多少度 浏览:25
雷欧庭红葡萄酒 浏览:812
后海啤酒多少钱一瓶 浏览:639
红酒忌讳什么药一起吃 浏览: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