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来红酒的发展趋势
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的!红酒毕竟相比白酒有太多的优势了!而且市场的普及远远不够!
Ⅱ 中国红酒市场前景如何
中国红酒市场前景广阔
2008年全国瓶装酒进口葡萄酒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64亿美元,与专2007年相比增长了43.48%。据IWSR预测,属中国在2012年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市场,消费量将达到12亿瓶。我国酒类年消费总量1.5%的葡萄酒在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消费量将增长65.2%,比全球总增长速度快6.5倍。业内人士称,5年前只有5%的顶级葡萄酒出口亚洲,现时此数字已上升至20%,此增长很大程度由中国带动。
2006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占全亚洲62.7%,而亚洲又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7%,可以说是全球红酒饮用量增长的火车头。目前,中国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面对全球葡萄酒目前近2700万千升的年产量,而目前中国葡萄酒总产量不超过70万千升。
虽然现在中国葡萄酒人均年消费量仅0.4升,但这也意味着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挖掘潜力与消费基础!
Ⅲ 今年进口红酒的市场怎么样这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吗
我也想卖 没市场 现在天猫那么多正规红酒 真假当然都有
做水货不认识人 很难啊
Ⅳ 中国红酒市场前景如何
1、量与抄价:如按人均3-4 升未来袭量的空间很大。但价格才是核心,100 元左右的葡萄酒仍然是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本土葡萄酒市场的主流价位。中国葡萄酒的量会大幅上升,但是价格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中产消费的特点。
2、竞争格局:近年来进口酒增速快于国产,进口酒的上升趋势很难阻止,但是进口酒品牌的打造,迫在眉睫。国产酒可用品质去对抗进口无品牌。10 年之后,国产优秀葡萄酒企业和进口品牌比翼齐飞,各有市场。
3、行业格局:国产葡萄酒行业相对集中度会降低,绝对集中度可能会比较高。比如前十家可能会比较大,前四家集中度不会太高。判断未来张裕会放缓,威龙加快增长,长城会流转局面,王朝会更加困难。地方葡萄酒企业,如莫高,中葡,也会发展,但速度不会很高,因为品牌还不能全国化;进口葡萄酒行业中卡斯特在相对长时间内仍然居于领先地位。我们众多人口,决定了我国的产业模式,营销模式,品牌模式是大众模式,而不是小众模式。
Ⅳ 红酒的市场前景如何
垄断
Ⅵ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优劣势是怎样的
对于进口葡萄酒而言,近一两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快。
优势:
1、国人对国产葡萄酒信任度下降。(但并不影响国产一线品牌)
2、国人消费的“进口产品”习惯。
3、进口酒质量占优。(同国产酒同价情况下质量的确较好)
4、国外葡萄酒生产企业的酒文化基础好,相关企业历史和管理规范增加产品附加值。
5、品牌或产品在国内可塑造空间较大,利润空间可控。
劣势:
1、太多个人或团体开始运营进口葡萄酒,真是八仙过海啊,市场无序现象开始出现。
2、保税区、保税仓的出现使得进口葡萄酒市场表现价大幅下降,利润空间正在被压缩。
3、较规模操作进口葡萄酒营销时成本压力大,包括起量、宣传费用,即便是密闭渠道,也需要一段时间培养。
4、名庄酒的炒作及相关报道使得国人对进口酒的所谓高档感到名不副实,大呼“被当暴发户好多年”(吼吼~~),总体形象逐渐下降。
5、无论是媒体还是商家,宣传进口葡萄酒时都将“辨别真伪”作为内容,使得此举成为“恶意”表述进口酒鱼龙混杂、真假不测的潜台词,这样自爆的“行业规则”,让消费者好生怕怕。
不过,我说的这些都是我这个小圈子感受到的,至于更细致的,你就的问你自己了解这些的目的了,你要综合你所在的区域、行业特点,以及自身的人脉状况、资金实力、操作模式等等统一考虑了。
Ⅶ 法国的红酒在中国的现状和趋势怎么样
目前中国消费者比较认可法国葡萄酒,市场中法国葡萄酒销量应该最大。中国目前人均葡萄酒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法国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不可限量。
Ⅷ 中国红酒市场的发展前景以及优劣势
中国红酒以后人喝的会越来越多,目前虽然以白酒、啤酒为主。但未来前景是比较远大的。另外虽然国家对国外进口酒有限制,但根据长远来看,还是比较不错的。卡di娜红葡萄酒经过数据调研分析
Ⅸ 进口红酒在国内前景怎么样
白酒消费是聚饮文化,“无酒不成席”、“酒桌上好办事”,但白酒的自饮比例较低。随着老百姓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健康饮酒观念的深入,有健康价值的葡萄酒在自饮领域将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加上关税下降的刺激,进口葡萄酒加速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促进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和消费者培育。有业内人士预计,若按照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未来五年葡萄酒行业收入规模可达到842亿元。
葡萄酒的产区代表着酒的出身和品味。有研究报告透露,全球葡萄酒的产区主要划分为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为代表的旧世界葡萄酒产区和以美国、智利、澳大利亚、南非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产区。
波尔多葡萄酒以其优良的品质和合理的价格受到了世界各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波尔多的葡萄酒之所以有如此的盛名,是因为其特有的优良土地和许多世界级杰出优秀的酿酒师,再加上世界上最严格的管理和生产过程,以及波尔多人特有的简单,纯朴,憨厚,不视金钱为唯一目的,而把信用和快乐生活视为第一追求的环境下,酿造出来的质优价廉的世界级美酒。
波尔多的葡萄酒一直实行“五酒杯”的分级制度,只有94-100 分的酒品才可以获得五个杯子的标注,成为“五杯酒”标志葡萄酒,同时,一个酒庄中,拥有两款以上五酒杯标志葡萄酒才可以成为五星级酒庄。
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葡萄酒专家和行业权威人士认为,同等级和同价格的波尔多酒,一定要比其它产地的同等级和同价格的葡萄酒的质量要高出许多。综合多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葡萄酒加盟行业在国内发展空间巨大,是创业的首选。比如加盟高菲酒业
Ⅹ 谁有 红酒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加上政府促进内需政策的实施,促使国民未来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得到提振,有效刺激我国居民对葡萄酒的消费需求。
同时,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葡萄酒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推动我国葡萄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专项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指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葡萄酒产量达到138.16万千升,平均每五年翻一番,近十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6.98%,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5.75%;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47.68亿元升至438.46亿元,增长了8.19
倍。2013年,由于消费市场的改变以及进口葡萄酒持续冲击的影响,我国葡萄酒行业景气度下滑,产量降至117.8万千升,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降至408.17亿元。2014年,行业发展状况稍有回暖,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20.57亿元,较上年上升3.04%,产量下降了1.44%至116.1万千升。到2014年底,全国规模以上葡萄酒生产企业达到217家。
我国葡萄酒需求快速增长的利好发展势头吸引外国葡萄酒不断进入中国,给国内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带来较大冲击。2008年以来,我国葡萄酒进口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以年均24%和31%的增长率逐年增长至2012年4.26亿升和25.73亿美元的水平。2013年的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4.06亿升,同比下降4.65%,进口葡萄酒总额为
23.98亿美元,较2012年下降6.83%。2014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数量基本持平,全年进口葡萄酒4.09亿升,同比增长0.87%,进口葡萄酒总额为22.13亿美元,同比下降7.69%,进口葡萄酒对柜内市场仍有一定冲击。
2006年以来,国内葡萄酒行业的利润率总体保持上升态势,主要原因为在葡萄酒市场需求旺盛的态势下,葡萄酒产品销售价稳步上升,基本抵消了包装成本及其他费用上升带来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行业的利润率出现了短期波动,但2011年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2012年,我国葡萄酒行业利润率出现下滑,主要是由于进口葡萄酒的不断增加给国内葡萄酒企业带来较大冲击:至2013年,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出现变化,高档葡萄酒销售下滑较大,加之进口葡萄酒对国产葡萄酒市场的持续性冲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利润率水平。2014年的行业数据显示,葡萄酒行业在消费结构和进口酒的冲击下利润率进一步下滑。
一、未来三到五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会出现高速增长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没有哪个时代离开过酒,“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欢”,这虽然更多说的是白酒,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饮酒习惯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这种变化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那些还在酒桌上拼杀白酒的几乎都是60、70一代人,40、50一代身体已经不能再允许太多折腾了,而80、90后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饮酒习惯明显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了: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添一添,那种被动的饮酒方式在他们身上已经不易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生活化、更自由地饮酒了。
未来3到5年,80后一代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这一代人对葡萄酒的喜爱将远超过白酒,因为80、90年一代的消费习惯变化,未来白酒市场将有一大部分会被葡萄酒所取代。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外葡萄酒企业,还是葡萄酒知识传播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地推广葡萄酒知识。几年前这些还都是少数精英阶层才可涉及的,葡萄酒也被认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可也就是几年时间我们再看,很多葡萄酒培训已经深入到二线城市,而且葡萄酒市场推广更是已经深入到三线城市,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已经到乡镇一级市场。葡萄酒知识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葡萄酒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已不再那么神秘和高不可攀,在未来3到5年内相信葡萄酒知识在中国会越来越普及。
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这几年在中国迅猛发展,她们所带来的影响力中国老百姓已经切身体会到,新媒体不但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推动了传统商业模式的变革。新媒体是新时尚,葡萄酒是时尚品,所以当葡萄酒遇上新媒体,必将掀起行业波澜。也买酒、酒美网等新媒体与葡萄酒的结合,已经彻底终结了葡萄酒行业的暴利时代;微信等的快捷分享让无数菜鸟都变成小半个专家。这些新媒体毫无疑问未来几年仍将会高速发展,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推波助澜。
行业内统计,中国葡萄酒目前仅300亿左右的市场总量,相对于白酒数千亿市场来说目前还只是“小兄弟”,但是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加之葡萄酒知识的普及以及新媒体的推波助澜,我们相信未来3到5年中国葡萄酒必将会高速增长,甚至会出现暴发性增长。
二、国产葡萄酒行业的三大难关
中国葡萄酒市场简单来看可分为国产酒与进口酒,未来到底谁更有机会搭上中国葡萄酒市场高速增长的“动车”呢?
国产葡萄酒目前主要是张裕、长城、王朝这三大品牌,也就是传统定位认为的行业第一阵营,第二阵营目前也就威龙、华东等,第三阵营主要是一此地方性品牌,如云南红、汉森、通天、皇轩、怡园莫高等。实际上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是比较畸形的,国产葡萄酒行业明显的三大现象是:一、第一阵营体制受限;二、第二阵营后劲不足;三、第三阵营难以突破。
深入分析三大现象背后是国产葡萄酒行业存在的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在未来3到5年仍将是制约国产葡萄酒发展的三大难关。
难关一:体制关。国内一线酒企,无论是白酒还是葡萄酒,大多还是国有体制或受国有体制的影响。国产葡萄酒企业最明显的就是王朝,应该来说,王朝真正是中国葡萄酒品牌的代表,但是因为体制受限,这些年来几乎没有发展,南部的改革刚见成效又被体制的框架活活拖死;再说说长城吧,中粮兼并后几经折腾仍然没有走出误区;发展相对好一些应属张裕了,改制给其带来了发展的澎湃动力,但第一阵营如果仅此一家发展仍然不变改变行业的大格局。
难关二:底蕴关。中国白酒文化历经几千年传承,源源不断,底蕴深厚,所以才能支撑其品牌的高附加值。而相对于白酒,现代意义上的葡萄酒在中国真正发展也才30余年,尽管这些年来业界有人在谈中国西部也有几千载的葡萄酒史,但那终归也只是在业界谈谈而已,历史的断档是无法去修复的。相比欧洲几千年葡萄酒发展史,我们的葡萄酒明显存在文化底蕴上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一重要原因影响了国产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这一点是中国葡萄酒最难以突破的一关。从当前国产葡萄酒行业现状来看,行业本身还难以形成合力(这部分内容另撰文研讨)来引导国民对于国产葡萄酒价值的进一步认知。实际上业内都知道2011年在北京举办的一场盲品比赛中,来自宁夏产区的葡萄酒击败了法国波尔多名庄酒,再现1976年那场经典的美法葡萄酒大赛之盛况,这足够说明了中国葡萄酒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发展,可这些信息也仅在行业内流传。笔者从事一线国产葡萄酒营销推广多年,常遇到消费者对于国产葡萄酒的不认同,初遇时十分懊恼,理性分析后也淡定多了。这一难关的突破需要国产酒品牌形成合力,特别是第一、二阵营的合力引导,可现实是只有张裕一家在极力呐喊,王朝、长城都还深陷在自身的泥潭中苦苦挣扎,而威龙却主打“有机”概念自立门户了。所以这一关将是未来3到5年内国产葡萄酒难以跨越的最大障碍。
难关三:价值意识关。国产食品这几年不断被曝光的阴暗面在葡萄酒行业也存在,2011年央视曝光了河北昌黎一带的假酒事件,2012年张裕的药残门事件沸沸扬扬,山东烟台一代至今仍然能大量提供所谓的“超低价原酒”。国内食品行业从业者的行业自律仍然令人担忧,这是从加工业方面来说的。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也导致渠道商一再压缩采购成本,迫使制造企业一再压低制造成本,乃至以次充好,造成恶性循环。这两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都是行业从业者的价值意识和道德意识缺失,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所以未来3到5年也将会成为影响国产葡萄酒发展的一大难关。
三、进口酒市场潜力巨大
我们分析了国产葡萄酒因为三大难关不易跨越,未来3到5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中国葡萄酒市场高速增长已是必然,所以进口酒巿场机会巨大,这种机会也源自于进口酒自身的几大优势:一是中国老百姓还是认为进口品牌文化底蕴相对深厚,特别是旧世界地区的品牌,葡萄酒行内有句话:老外是看酒喝酒,咱中国人更多是看人喝酒,意思说的是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喝进口酒比喝国产酒更有面子;二是相比国产酒,进口酒的品类更丰富,消费者可选择性更强,先不去说葡萄酒新、旧世界共有多少产区,每个产区又有多少种自己的特色产品,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在国产酒中几乎就没有优秀的起泡酒,而起泡酒却深受年轻一代喜爱,那咋办?于是乎世界各地琳琅满目的起泡酒纷纷抢滩登陆;三是相对于国产酒,进口酒市场价格不透明,更有利于保持渠道利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三方面归结到一点来看还是因为国产酒行业自身的发展受限,服装行业就是明显的例子,十到十五年前,中国市场的中高价位服装几乎都是洋品牌,可随着中国服装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我们身上几乎都是福建、广东等地产的民族品牌。国产葡萄酒行业如果能摆脱限制,高速发展,那未来巿场格局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