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国文化有哪些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义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贰』 法国有哪些著名的大学
法国的艺术学院分为:高等国立艺术艺术学校,高等应用艺术学校,国立、区立与市立学校。申请法国艺术留学的艺术生,在申请之前可以了解一下法国的艺术学院介绍。
『叁』 法国美食风情
书名 法国文化之品味法兰西美食情怀
作者 魏震 Wei Zhen
原版名称 Ressentir la Passion de la Gastronomie Française
ISBN 978-7-5190-1336-3
页数 页
定价 58元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曾今的好味道:寻找法国饮食根源
Le Bon goût - l'origine de la cuisine française
“Il faut manger pour vivre et non pas vivre pour manger” - Socrate
“ 吃是为了活着,活着绝不只是吃“- 苏格拉底
寻 根求源,法国烹饪如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很大程度上受古罗马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建立在古罗马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但一方面我们对当时高卢食物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从配料、烹制方法和一些菜谱上似乎又没有太多与罗马食物相似之处。可是我们必须承认罗马人的涌入带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毫无疑问在饮食上也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
据4世纪末古罗马出现的«阿比叙烹饪艺术»中记载,存在于当今法国烹饪中的面团、烤串、肉肠、猪血肠、扁平小灌肠、葡萄叶肉馅、榅桲面、鸡蛋牛奶饼和烤饼、黑松露和鹅肝、芥末、公鸡肉糊、火腿馅饼和乳化汁酱等都是从古罗马饮食中继承而来[2]。
当然高卢人的饮食也有自身的特色, 当时高卢境内畜牧业非常发达,拥有大量的牲畜,所以在烹饪食物时常用黄油和猪油,而非植物油。另外他们习惯喝牛羊奶并使其发酵,甚至食用动物血。这些饮食习惯一直传承到了今天,黄油加工的越来越精致细滑,奶酪做出了三四百种,动物的血从血肠到几百年后延伸出的血鸭, 在西餐中都深得人们的喜爱。高卢人的大麦啤酒是欧洲啤酒的祖先。这都是在黑暗世纪从罗马饮食中悄悄走出的高卢特色,后来在繁荣的法兰西社会里逐步形成其丰富的美食文化。
从中世纪开始,法国美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1]
2.法兰西美食情:食物也可以有灵魂
La Pssion de la gsatronomie française - L'âme de la cuisine
"Le dînertuela moitiédeParis et le soupertuel'autre" - Montesquieu“午餐谋杀了一半的巴黎人,晚餐谋杀了另一半”- 孟德斯鸠
无 论是什么年纪,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种族,无论什么时候,吃都是自然界中最幸福的一件事,人们只有在吃东西的时候能够忘记一切烦恼,因为吃的那一刻带给我们的只有快乐。法兰西人对吃的情怀从上到下,从古至今从未改变,他们对美食有一种永恒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
3.法国顶级厨师:三星之最的保持者
Les grands chef cuisiners-Parmi les plus célèbres monde
全 世界所有以烹饪为职业的人都羡慕法国厨师。在法国,米其林星级厨师在社会中享有电影明星般的荣耀。他们认为,食物绝不仅是果腹之物,而是一项需要坚决捍卫的文化传统。数百年来,法国奉烹饪为“生活的宗教”和“生活的艺术”,佳肴无数,高手如云。在如今众多高手中,有两位可称得上高手中的高手,高高手。
一位是世界拥有米其林三星最多的厨师,也是获得米其林星星最多的厨师。
另一位则是历史上现存拥有米其林三星最长的厨师,一个活着的传奇。
4.揭开神秘面纱:传奇的«米其林指南»
Dévoiler le mystère - La saga guide Michelin
"La découverte d'un mets nouveaufait plus pour le genre humain quela découverte d'une étoile"
- Anthelme Brillat-Savarin
“发现一款新菜,比发现一颗星星对人类的贡献还大”
20 世纪初的欧洲,在战争的风暴到来之前,有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法兰西帝国倒台后的共和国已经逐渐走向成熟,这段时间美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家已注意到美食从华丽的大餐向小单元艺术食物迈进。如同人类社会正在酝酿新世界秩序一样,美食界也默默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之后的几十年,逐渐的征服了整个欧洲,百年后又跨过大洋来到北美和亚洲。
谁有掌握了制定这套体系的权利,谁就统治了世界美食。如同强权的美国所制定的军政体系称霸世界一样,相对温和的法国人用文化软实力«米其林指南» 统治着世界高端美食业。
5.巴黎三星:城市的另一个标签
Restaurant Michelin de Paris - une Distinction de la ville
来 到巴黎,你可以仰望高耸的凯旋门,可以徘徊在香榭丽舍大道游历在那些眼花缭乱的奢侈品中,可以登上艾菲铁塔眺望巴黎全景,可以在华丽的凡尔赛宫殿回顾历史的辉煌,可以漫步在塞纳河畔呼吸艺术的气息,可以在圣母院内净化自己的心灵。还有别忘了可以品尝一下巴黎的美食,闻一闻香醇葡萄酒,她同样组成了法兰西文化的灵魂,并能够直接融入到人们的血液中,且让之沸腾起来。
巴黎是一个时尚和艺术的交汇地,美食与时装、歌剧、音乐一样,充满创意,变化无穷,又如同历史文学和文化古迹让人回味无穷。
舌尖上的法兰西,走进巴黎米其林三星餐厅。一起用思绪去品味巴黎,感受他的美食风情。
来到巴黎当我们一拿起美食地图就已经兴奋不已了。
6.7号公路:美食地图上的神秘
Nationale 7- Une route mythique sur la géographique gastronomique
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原有的火车旅行逐渐被汽车所取代,对于那些古老的中途驿站和乡间旅社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的礼物。大家汇聚在7号公路,点点的美食接力站被串了起来,如同一条长长的珍珠项链。有钱人的度假汽车和骑着摩托车的马路客来往穿梭在这条公路上。
1900年米其林出版的«公路指南»只想为当时还不到3000个司机提供方便免费的道路信息。可没想到,到了1923年市场上竟然有超过100万辆的汽车,米其林也跟着拓宽服务项目,增加了舒适住宿和美味食物的推荐来满足旅客们的需求。7号公路这条必经之路自然成«公路指南»上的重要内容。“毕班道姆”(Bibenm)是奥伽罗(O’Galop)在1898年为米其林轮胎设计的吉祥物,这个著名胖子的诞生暗示了汽车和美食注定将要联姻。
从巴黎到里昂,再从里昂到阿尔卑斯省忙通(Menton),穿过勃艮第、跨越罗纳河谷、横渡鄂斯特雷高地(massif de l’Esterel) 和沿着蓝色海岸(Côte d’Azur),幸福的7号公路被形象地称为“蓝色公路”。随着美景的变换各式美食也闯入人们的眼眶,沿着公路金字塔(La Pyramide)、布拉泽大妈家(La Mère Brazier)、 保罗·博古斯(Paul Bocuse)、碧克之家(La Maison Pic)、三胖之家(La Maison Troisgros),甚至走到尽头还有阿兰杜卡斯在摩纳哥的路易十五餐厅(Louis XV),无不让人大饱口福。
这条公路确确实实也是条“假日公里”,就算从交错在里昂的6号公路画一个圈再回到巴黎,也别错过金色海岸餐厅(La Côte d’or)。
公路的建设孕育了美食的发展,除了东部靠近德国的阿尔萨斯地区,红酒之路上的Auberge d’Ill 餐厅,和东南部在勃艮第、罗纳和阿尔萨斯交汇的乔治·布朗餐厅(Goerge Blanc),离7号公路有一点距离外,神秘的7号公里孕育了法国的百年米其林三星。
这条公路与美食的暧昧,深深的印在法国人的心中,1955年法国国民歌王查理斯德内(Charles Trenet)忍不住写了一首名叫«7号公路»(Nationale 7)的歌曲,来抒发人们对公路的感情,竟然成了他著名的代表作。
……
这是一条成功的路
假日公路
她穿过了勃艮第和普罗旺斯
她让巴黎变成瓦朗斯
和旺斯圣保罗的郊市
……
我们歌唱我们庆祝
蓝色的橄榄树我的小丽赛兔
在此的欢乐爱情让人笑容流露
我们在幸福的7号公路
…
C'est une route qui fait recette
Route des vacances
Qui traverse la Bourgogne et la Provence
Qui fait d' Paris un p'tit faubourg d'Valence
Et la banlieue d'Saint-Paul-de-Vence
…
On chante, on fête
Les oliviers sont bleus ma p'tit' Lisette
L'amour joyeux est là qui fait risette
On est heureux Nationale 7
百年,100年是什么概念。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百年前鞋子还不分左右脚,对于一个国家总统都换了至少12个。那么对于一个家庭,要经历4代。
百年人事知几变。
在法国的那些百年餐厅,无论社会如何动荡他们始终屹立不倒,让人钦佩。难能可贵的是其中的一些家族餐厅,不但家族始终后继有人,而且要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一些家族中每一代都能出现米其林三星厨师,才是难上加难。
在第一节中首先介绍法国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三位最杰出的大师级人物,他们为后半个世纪法国烹饪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通过自己打造出的餐厅,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厨师,影响了整个世纪,造就了现代法式烹饪。
可贵的是百年家族餐厅,他们一代又一代忠贞不渝地服务于这个行业。他们是法国烹饪界的常青树。他们的血液中浸着对烹饪的热爱和执着,不断地追求让他们成为一个城市的徽章,不仅缔造了家族传奇,也勾画了如今的法国美食地图。
在众多传奇餐厅中也不乏一些女中豪杰,那个几乎是男人的年代,要得到如同男人一样的认可,背后的努力要多很多。一位是从有米其林星星开始到如今的三星,她是米其林史上名字被书写次数最多的餐厅,另一位是获得最多的三星女厨师。虽然她们餐厅的命运不同,但没人能抹去她们留在时间中的记忆。
最后再回到美食天堂的巴黎,除了五花八门色彩缤纷高档餐厅以外,还有一类,无法替代。 就像一瓶精美的葡萄酒,又如同一个成熟的女人,随着岁月她愈加香醇,更有韵味。几百年来他们随着历史的河流流淌至今,时而喧嚣时而寂静,起起伏伏,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她们注视着巴黎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只有身临其境品尝过后才能真正的体会。
7.分子美食:一种前卫创新科技
Gastronomie moléculaire -La science d’avant-garde créative
神奇的分子美食-甜品(2张)
La Cuisine Moléculaire,la cuisine-chimie,l’avenir cuisinier?
分子美食,化学烹饪,是厨师的未来吗?
分 子美食(法语La gastronomie moléculaire, 英语 Molecular Gastronomy)也叫量子美食,被称为未来食物,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改变分子的结构和食物的性质。
起源
起初是英籍物理学家尼古拉斯·库尔(Nicholas Kurti 1908 – 1998)和法国的化学家艾维·塞斯(Hervé This 1955 - )于1988年最先提出的一个新科学流派[1],因此他们被认为是 “分子美食之父”。
Kurtis 比This要年长些,是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受到本国反犹太组织驱赶,来法国避难,在巴黎索邦大学完成硕士。随后又去了德国,在柏林获得低温物理学博士。余下的大半生在英国度过,并成了牛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Kurtis非常热爱烹饪,1969年在皇家科学院就提出 “物理学家在厨房”的论题[2]。1985年和他的年轻学生, 才华横溢的This一起提出“分子食物”这一概念。
This沉迷于化学和烹饪,1995年在Kurtis和另外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评审下获得巴黎第七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就是分子食物。1998年开始, This在巴黎的Pierre Gaganaire分子餐厅工作。在随后的20多年间,这位热衷美食的物理学和化学家从科学的视角去探索烹饪,并出版大量书籍来诠释分子美食。2004年开始在法国高中及互联网向大众免费传授分子美食课程,同年创办高级鉴赏学院[3]。如今和莱恩大学以及法国蓝带学院合作建立食品科学文化基金会,来培养前卫的分子美食传人。
『肆』 谁有法国的资料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国庆日: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法国欢度国庆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自然地理: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140万(2003年1月),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15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区人口217万。
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旺。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国家的诞生
法国的历史是长期以来人民的点滴劳动汇集而成的。法兰西众多的独特之处正是其文化的体现。二千年来各个朝代和他们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证,最后才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法国。
史前时期
大约一百万年前,从欧亚大陆迁移来的人类一直来到最后的边界——大西洋边。从此定居下来。萨比安人则最早在公元前四万年到八千年开始出现在这里。许多考古遗迹证明了在法国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类文明存在。
高卢时期
约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凯尔特人离开他们在西里西亚的家乡,向莱茵河和大西洋之间的这一地区开始入侵。这块土地当时居住着90个不同的部落,被称作高卢人。高卢人在农业和十分发达的手工业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文明。他们发明了收割机、木桶、四轮马车和铁剑。
很快罗马帝国也注意到了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叶斯·凯撒大帝来到这里,征服了这一地区。高卢-罗马文明定都于里昂,统治了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今日法国的最初蓝图。正是这一时期法语开始形成,许多大城市已经有了雏形,道路网也从此初现端倪。
法兰克王国
从五世纪起,来自东方的汉斯、汪达尔、阿拉曼斯、维斯高特、奥斯特洛
高特和法兰克人先后入侵该地区,高卢-罗马人为了抵御入侵而和法兰克部落联合了起来。他们的基地设在巴黎附近地区,也就是令天被称作法兰西岛的地方,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国。
法兰克王朝的梅罗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统治从五世纪延续到十世纪。这一时期,高卢一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渐融合。
法兰西王国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他建立了许多学校,促进文化繁荣并召集了许多学者在身边。他的工国划分为郡,郡长(世俗政权)和主教(宗教权威)共同管辖。米斯统领则负责执行帝国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兰西岛领主,加冕成为国王,而法兰克人的土地(被称作法兰斯)成为法兰西王国。新建立的法兰西王朝想把宗主权施及整个统治领域内。
从11世纪至15世纪,先后有18任国王不断地向封建领主们施加权威,王国得以扩大(吞并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并夺取了一些英国的领土,例如阿基坦和诺曼底。这几个世纪中突出的特点是宗教热情高涨,文化、经济和城市也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资产者,他们形成了社会中一个新的阶级。城市也变成了行政单位。
从1226年到1270年间统治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视司法,曾经亲自在万森的一棵橡树下主持审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许多医院和教堂,参加了两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君王中的典范。他后来被尊称为圣路易。
从16世纪到18世纪,十位国王致力于加强国家的权力以及其行政。在抵御东方和南方的敌人入侵的战斗中,他们逐渐建立了国家的自然边界。这其间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结束了国内的天主教与清教徒的宗教战争,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国境。这样,他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此外他还曾试图改善贫苦的法国农民的不幸处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领导法国抵抗住了奥地利的军事干涉,通过削弱贵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强了主权。他还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学并促成了法兰西学院的建立。
-科尔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尝试统一全国的法制,以及通过建立大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公司来促进革新。他曾寄希望于法国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几次历史变迁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国民会议变成了宪政会议。封建权力被废除、公布了人权宣言,建立了议会君主制。
1792年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废除,第一共和国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革命者们同时与国外(普鲁士、奥地利、英国、西班牙)和国内(旺代)的反革命势力作着斗争。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们采纳了孟德斯鸠和卢梭提出的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从1799年至1804年,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领导着法国政府,他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集权制资产阶级国家、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还建立了高中教育体制并改革了大学教育。
拿破仑帝国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统治期间力图建立一个庞大的欧洲帝国。10年间,法国军队在整个欧洲大陆不断与一些强大的联盟较量。曾有一个时期法国疆域急剧扩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边界才回到1789年的状态。
俄罗斯战役中法国军队的惨重伤亡导致了拿破仑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后来曾再次统治法国,但仅一百天后,他就因为滑铁卢战役失败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复辟
1815至1830年间的两任国王都想要在复辟的旧君主制下维持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期间的一些进步措施。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帝国在北非继续扩张。
法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号“法国人之王”。1830至1848年间出现了贸易商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社会主义和联邦主义运动也开始兴起。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最终将法国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最后崩溃。
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
普选制、新闻自由和对劳动者阶层起义的恐惧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一个机会当上了法国总统。在经过一段独裁式的总统统治时期后,路易拿破仑通过公民投票和政变方式当上了皇帝,号称拿破仑三世。他的政府倡导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于重建国家资本的重要经济计划。第二帝国以工业扩张为其特征。就在政府向议会制政体变化之时,法德战争爆发了(1870年)。法国在苏丹的失败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覆灭。
第三共和国
1871年成立了共和国并建立了国防政府。法国战败,在与德国签订的和约中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同年发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义,但起义被血腥地镇压了。
共和国的议会制政体在1871年至1914年间建立了有关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证明了其本身的价值。儒勒法里总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确立发挥了重大影响,他对非教会的免费义务小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贡献。
法国在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继续扩张,但与此同时社会动荡和宗教与学校之间的纷争(政教分离)动摇着社会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使法国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劳动力。1917年12月是战争的转折点,乔治·克雷孟梭带领法国及协约国一起取得了胜利,德国战败。阿尔萨斯和洛林重归法国。
在战后重建不久,法国就象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被1929年大危机严重打击。广泛的罢工和左翼联盟给法国带来了1936年的人民阵线政府,这届政府在国家计划中设定了建立基本社会法律的义务。
在法国的四周,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以及西班牙内战都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来临。
随着著名的所谓“奇怪战争”的结束,1940年法国宣布了休战,法国成为德军占领区。法国经济处于不稳定中。整个国家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与占领国合作的维希政府,另一方是以伦敦为基地的“自由法国”流亡政府及抵抗运动。经过五年的战争,法国在1944年被盟军解放。
第四共和国
1940年6月18日夏尔·戴高乐发表了广播讲话后,被公认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他在1944年至1946年间任政府首脑,建立了法国社会保障体系并给予妇女选举权。可是,由于议会制政体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导致了政府改组,第四共和国被动摇了。1945年至1958年的这段时期法国一直忙于重建国家发展经济。不断尖锐化的非殖民化问题(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意味着虚弱行政权的结束。
第五共和国
1958年,夏尔·戴高乐将军重登历史舞台。他设计并建立了加强行政权的第五共和国体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选总统制。法国从此走向一个现代化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时期。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和社会骚乱反映了年轻一代的不安情绪、社会的缺乏秩序以及国家的过度集权,戴高乐将军因此被迫辞职。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着政权。乔治·蓬皮杜任总统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继任者瓦雷里·吉斯卡尔·德斯坦任满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国第一位左翼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击败。密特朗1988年竞选连任成功。不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法国政坛的特点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轮流执政。
统一的欧洲市场开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欧洲联盟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础上诞生。
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997年4月21日国民议会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进行提前选举。地方选举则在3月已经进行。这一选举的结果产生了左翼和右翼的“并存”。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三十年里,法国建立了一套稳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乐将军任总统期间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是统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会主义共和制国家。其公民不论出身,种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现代法国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留下的遗产。其原则以1791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为基础,今天已经成为宪法的引言部分。
法国的铭言是“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国旗是三色竖条组成的三色旗:蓝、白、红。
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法国国庆是7月14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
国家制度
行政权
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以普选制选举产生,任期七年。总统颁布法律并有权提出议案要求国家公民投票表决。他还有权在与总理,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谈话后宣布解散国民议会。
总统任命总理,并任命由总理提名的政府成员。
政府应答复国民议会的质询。
立法权
议会由两院组成:国民议会,由五年一次普选产生;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议会投票表决决定法律的通过与否,批准国际条约以及行使由共和国总统授以宪法修改权。
司法权
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
473个初审法院和186个大审法院负责执行法律。上诉法院有35个。终审法院负责判断法律是否被正确地执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院审理。
在行政司法领域有行政法院和国家最高行政法院。审计法院负责审核公共开支情况。
宪法规定的其他组织
-宪法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共和国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和参议院议长分别任命。宪法委员会的职能是监督选举和审查法律的合宪性。
-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其成员是各种不同社会阶层(工会、商人、各种协会)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资格者。在议案、法令或有关计划具有经济和社会性质时,要咨询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意见。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权威。政府在起草议案和实施法令前必须征询其意见。
-最高司法官委员会:由司法官和特定资格者组成。委员会由共和国总统和司法部长分别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对高级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时也负责司法官的纪律处分。
-共和国司法法院:以前被称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组成,他们或是议会成员(12名是国民议会议员),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负责审理政府成员所做的、被认为是有刑事犯罪性质的职务行为。任何个人一旦认为自己被政府成员的犯罪或违法行为所损害,就可以向一个专门申诉委员会起诉。
行政管理
大区
法国被分成21个大区以及科西嘉岛。大区由地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省
法国大陆有96个省,此外还有四个海外省:瓜特罗普岛、马堤尼克岛、留尼旺岛和南美的法属圭亚那,海外领地还有玻利尼西亚、新卡勒陀利亚、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和马可隆、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特尔·阿特里、科格伦群岛,克罗塞和圣保罗岛。
省由总委员会管理,其主席和成员通过普选产生。省长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为区(包括海外省在内共339个),小区(3,995个)和市(36,560个)。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长在市政委员会协助下负责,市政委员会成员通过普选产生。
竞争性的经济体制
1945—1961
尽管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她在战争结束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人口只有四千万(与1900年相同),工业生产总值只有战前的一半。原材料极度缺乏,通货空前膨胀。
首要的三个经济计划是重建基础工业,促进生产和准备国际经济竞争。
1962-1975
这段时期,在国家的督促下经济得到了惊人的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计计划。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空前记录(年增长率达5-6%),带来了充分就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长和工资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来的经济计划把重点转向了地区经济发展,投资政策和社会组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来
三次连续的石油危机(197、1979、1980)和持续的世界经济动荡使法国这二十年来一直强调经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从而导致了高失业率(20年来减少了三百万以上的工作机会)。
政府开支紧缩以及强调减少能耗,发展竞争力强的工业、研究和职业培训赋予法国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欧洲一体化和下个年的来临。
高度多样化的经济体制
法国经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农业(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大出口国),工业(世界第四、欧洲第二),渔业(欧洲捕捞量第四)。
法国出口贸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国公司跻身世界百强。
农业
法国农业是一个现代机械化,高生产率的生产部门。法国的农业生产面积占欧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农产品占欧盟产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产品(肉、奶、奶酪),其余的是谷物、糖和加工业。
工业
法国工业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组和自动化的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冶金、机械、汽车和纺织工业),也包括一些新的发展中技术工业(食品加工、精密化学、航空航天工业和新型材料)。
法国工业生产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赖于进口,只有电力是个例外。25%的电力来自于本国的核电厂。
服务业
服务部门(对集体和个人消费者)正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务部门,如交通、电子通讯、邮政、电力和水在本领域都配备了先进技术(微型电话、高速列车和地铁系统更是享有国际声誉)。法国的旅游业名列欧洲第一,对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有重大意义。事实上,法国在这个“无形出口工业”中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法国如何看待自己
从大小、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法国都算不上是个“超级大国“。但法国依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蓬勃发展,她是世界重要经济强国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否决权,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任国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位于巴黎。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法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拉丁国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拉丁人后裔)。
-法语国家之一。法语人口在全球共有一亿零五百万。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区,法语已经被使用了几百年。
-欧洲国家之一。法国和中欧及东欧的许多国家有着良好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苏联的政治变化后这些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更重要的是,法国的未来与西欧联盟的其他十五个成员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由于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普选产生)的建立,法国人民积极地参与到欧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录1:法国经济数据
GDP:78Y,610亿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亿法郎
工业企业:196,600家
农业/食品企业:72,000家
GDP增长率:2.3%(到1996年)
1996年总增长值:农业5.5%;工业和能源25.2%;服务业56.4%
现有就业人口:25,590,000
附录2:法国的特点
尽管法国在地理上和种族上都是多样化的,国家仍有强烈的凝聚力和浓厚的文化个性。法国人民对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个性有强烈认同感。
现代法国的基本理念是保卫人权和自由、民主、统一。这些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附录3:法国的外国人
外国移民在过去四十年中对法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繁荣作出很大贡献。但由于现前的经济危机,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现在法国有大约不到四百万的外国人(自1995年来占人口总数的6.5%)。自1990年来外国人所占比例大致未变。
参考资料:http://www.elitefrance.com/french%20culture/history/french%20culture%20history_1.htm
『伍』 巴黎的文化
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随之诞生,“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名叫巴比松的小村庄,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他们被称为“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就是现在巴黎的卫星城之一的枫丹白露镇。“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早在1469年,法国第一家印刷场在拉丁区诞生,至今巴黎的新闻出版业仍雄踞首位。世界最大的通讯社之一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设在交易所广场,150家分社遍布全球。巴黎出版的《世界报》(Le Monde)和《费加罗报》(Le Figaro) 享有国际声誉。拉丁区也是法国高等教育的摇篮,古老的巴黎大学现已分为13所独立的大学,共有30多万学生,其中5所分布在郊区。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2013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34位。
巴黎拥有50个剧场,200个电影院,15个音乐厅。巴黎歌剧院位于市中心的奥斯曼大街,占地11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兼有哥特式和罗马式的风格。法国国家音乐学院和舞蹈学校也设在这里。
巴黎的“街头艺术”十分活跃,城市西北部的泰尔特尔艺术广场是世界闻名的露天画廊,每天都有不少画家在这里即席作画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莱广场和圣·日耳曼德佩广场等地,青年学生和市民经常自带乐器举行音乐会,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卢浮宫、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乔治·蓬皮杜全国文化艺术中心等,是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美丽的塞纳河两岸,公园、绿地星罗棋布,32座大桥横跨河上,使河上风光更加妩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岛是巴黎的摇篮和发源地。塞纳河畔圣米歇尔林荫大道有绵延数公里的旧书市场,每天都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游客来这里选购心爱的古籍,形成塞纳河畔古老的文化区——拉丁区的一大特色。
巴黎活在细节之中。巴黎人无论什么年龄,都像孩子一样,某一两天对一样新东西很着迷。虽不富足,却不乏安逸。这让我有兴趣跟随美国作家埃德蒙·怀特一起,走进了《巴黎,一个闲逛者的回忆》。
文化人是巴黎社会生活灵魂。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普鲁斯特、波德莱尔、兰波、乔治·桑、肖邦、王尔德、科莱特、热奈;20世纪毕加索、本雅明、纪德、萨特、波夫娃、加缪、罗兰·巴特、福科这一些文化名人,组成巴黎社会文化人群落。他们曾经生活在巴黎这个空气中都充满虚无的地方,可他们精神的创造力却丰盈自由法国精神,并取得世界文化史上的最高成就。在利普咖啡馆、花神咖啡馆、双叟咖啡馆,整个巴黎文化心脏,仿佛就在那里跳跃;在洛赞旅馆大麻俱乐部,那些天才人物为追求疯狂与刺激,整夜都在吸食“绿色果酱”,作家巴尔扎克拒绝吸食,却没有忘记采访吸食者体验与幻觉;那是一个自由与兴奋时代,探索着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如何打破。
法国处在正中间,他们将时髦的艺术和保守的文化、国家统一的福利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心明眼亮的现实主义和生机勃勃的浪漫主义进行了特殊的融合,而这些方面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无可争议,也非常微妙。 巴黎是教育事业的中心。法国著名的法兰西学院、巴黎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高等师范学校、国立统计与经济管理学校、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学校、国立桥路学校、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以及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均设在巴黎。巴黎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创建于1253年。巴黎还有许多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
在巴黎大学(Université de Paris)于12世纪成立之前,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高等教育中心。卡佩王朝国王腓力二世 (法兰西)在1200年创造了“大学”(universitas)一词,认为大学是一个聚集教师与学生的团体,而且有权利独立运作,不受国王法律与税法干扰的组织。
到了13世纪时,已经相当著名的巴黎大学吸引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巴黎左岸的经院哲学中心(后来被称为拉丁区)重新聚集在1257年成立的索邦大学周围。19世纪的巴黎大学已经拥有六种学科组织:法律、科学、药学、医学、文学与神学。
1968年春天的五月风暴让巴黎大学的组织型态持续改革,并逐渐分散其集中化的学术主体。巴黎大学后来在1971年拆分成13所大学,分散在市区与郊区各地。每一所新的大学(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二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巴黎第四大学、巴黎第五大学、巴黎第六大学、巴黎第七大学、巴黎第八大学、巴黎第九大学、巴黎第十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第十二大学与巴黎第十三大学)都只保有旧巴黎大学的一小部分。
1991年,四所新大学成立于巴黎郊区,于是法兰西岛大区总共有17所大学。这四所新设立的大学分别是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Cergy-Pontoise University)、埃夫利-瓦尔岱索纳大学(University of Évry Val d'Essonne)、马恩河谷大学(University of Marne-la-Vallée)与圣康丁昂伊夫利纳-凡尔赛大学。
每年7月14日国庆节,在凯旋门前举行的阅兵式上,排在最前面方阵的青年军官,就是该校的学员。理工学院创办于1794年。不久拿破仑看中了这所学校,将其划归军事建制,还将一面写着“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Pour la patrie,les Scineces,la Gloire)的锦旗授与该校。
1814年,俄普奥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院的学生要求参战,但面临灭顶之灾的拿破仑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而杀掉我的老母鸡!”
这句名言一直激励着该校学生勤奋学习。200年来,这里为法国培养出大量人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联军统帅福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贝古勒耳、汽车工业家雪铁龙、法国总统德斯坦等。
如今该校已迁往西南郊的帕莱索(Palaiseau),占地150公顷,学生1200多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很有名,新生录取名单最后要由教育部长决定。化学与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文学家萨特、蓬皮杜总统等都是这里的毕业生。
巴黎著名体育运动队包括职业足球队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会、职业篮球队(Paris-Levallois Basket)与职业橄榄球队法兰西斯队(Stade Français)。法兰西体育场(Stade de France)位于法国巴黎市郊的圣丹尼,可容纳8万名观众。法兰西体育场是为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而兴建的,并曾作为1998年世界杯决赛举行场地。法兰西体育场也是一个多种用途的大型运动场地,也可以提供橄榄球与田径比赛来使用。法国国家橄榄球队、法国国家足球队与六国锦标赛都在这个运动场进行比赛。除了职业足球队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外,巴黎还拥有巴黎足球俱乐部、红星足球俱乐部、RCF 巴黎队与法兰西斯巴黎队(Stade Français Paris)等业余足球队。巴黎圣日耳曼在90年代中期曾经是一直强队,近年来有下滑的趋势。朗拿甸奴在加盟巴塞罗那队之前就效力于该队。2007年该队成绩达到低谷,甚至面临着历史上第一次降级的危险。
巴黎目前在职业橄榄球联盟Top 14拥有两支队伍,分别是法兰西斯队与Racing Métro 92。巴黎分别在1900年和1924年两度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在1938年与1998年两度成功举办世界杯足球赛,2007年世界杯橄榄球赛也在巴黎举行。2006年欧洲联赛冠军杯决赛也在巴黎法兰西体育场举行,冠军是西班牙足球劲旅巴塞罗那足球会。
环法自由车赛是公路自由车运动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自由车大赛,终点站也设置在巴黎。从1975年开始,环法自由车赛的终点都是在凯旋门。网球在巴黎与法国也相当盛行,法国公开赛是四大满贯赛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红土赛事。法国公开赛每年都在布洛涅森林附近的罗兰·加洛斯球场举行。 购物
在巴黎购物是享受。在香榭丽舍大街的时装店和化妆品店中,给人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店似乎并不是销售商品,而是在推展理念,在引导潮流。巴黎的商品比较贵,但大都不离谱,只要别瞎买,一般都会物有所值。要小心在那些密布在著名景点旁边的纪念品、工艺品店里,不同的店相同的货会相差很大价格,少的差上30%-50%,多的竟然差上一倍,而且有不少纪念品实际都是中国制造。
休闲
在巴黎,如果只是参观名胜古迹的话,只不过看到了这个城市的一半。歌剧与戏剧艺术已深深地植根于法国人民的生活中。想全面体验巴黎人的生活,要去看看巴黎的夜生活。世界超一流歌手及芭蕾舞明星们的演出在巴黎的许多剧院都能看到,可以电话预约或到售票口买票。看演出的男宾适宜穿套装,女士喜欢穿连衣裙。巴黎的著名剧院有:加尼埃歌剧院(原巴黎歌剧院)、巴士底歌剧院、喜剧剧院、持续上演莎士比亚古典作品新戏的Chaillot等。巴黎还有主要上演年轻作家的创作剧的小剧场。
巴黎的电影院里不仅放映法国、美国的影片,还放映南美洲、非洲、亚洲的电影。女性单身去观看很安全。每周一、三很多影院门票打折。巴黎的电影院各有特色,有的以拥有欧洲最大银幕著称,有的着力挖掘新导演和艺术电影,有的能够欣赏到世界上最流行的电影。
在巴黎,除了专门的剧场外,在其他地方也可以观看许多小节目表演。任何一出节目,其舞台布景、服饰、演出等都各具个性。演出时间一般为晚10点、12点两场,一定要提前预约。红风车、里德、野马等剧场各具特色。演出民歌、讽刺性歌曲的场所有法国民歌酒店,民歌艺人酒店表演幽默与魔术,在爵士、摇滚乐俱乐部里,即使不太懂爵士乐的人,来到这里也会觉得很有趣,可以随着节奏边听边舞。
迪斯科舞厅不仅是社交、约会的主要场所,而且还经常作为音乐演奏会场使用,机动灵活。欣赏拥挤人群的时髦打扮,也是一大乐事。
“Paris By night”(夜巴黎)是每个巴黎人都懂的英文词语。“夜巴黎”可以是去参观灯火通明的纪念建筑,可以去吃一顿豪华精致的晚餐,可以去看一场电影或在咖啡厅里品尝咖啡;不过,通常是指在俱乐部跳舞或观赏一场表演。下列是一些有名的场所,也是观光的好去处。
饮食文化
法国可能是唯一能和中国齐名的美食之国。法国菜以选材精细、制作考究闻名,松露、蜗牛、鹅肝酱是法国名菜,配以香醇的葡萄酒,确实是令人陶醉的美味,当然价格也非常昂贵。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世界闻名,富豪名流在那里一掷千金,还要遵守餐厅订下的种种规矩。但普通巴黎人更留恋无拘无束的露天咖啡馆、街角实惠又地道的小餐馆,更热爱一天也离不开的牛角面包、黑咖啡,也许这些更能代表巴黎的美食性格。
法国人的一日三餐
早餐:大约在7点和9点之间,包括牛角包或面包(也许二者兼备)、奶油、果酱,饮料通常是咖啡、茶或热巧克力。
午餐:在正午到14点之间,有人用简单的三明治解决,也有人把午餐当作比较重要的正餐,包括一道开胃菜、一道主菜以及饭后甜点,最后以一杯咖啡结束。
晚餐:是一天中最正式的正餐,就餐时间大概是晚上20点,很多上班族会在下班后先去咖啡馆小坐一会儿。对许多家庭来说,晚餐是全家人聚在一起交流和增进感情的机会。
咖啡:随时一杯咖啡是所有巴黎人的习惯,街边的露天咖啡馆对巴黎的意义相当于茶馆之于成都。
在餐馆进餐
法国是美食国度,也特别讲究餐桌礼仪,在高级餐厅里就餐有一种特别隆重的仪式感。而在街边的小饭店、咖啡馆里,气氛就要悠闲得多。
大部分餐馆在12点至15点和19点至23点两个时段营业。但在一些小食品店、三明治店里白天随时都能找到食物,火车站附近的餐馆有时会开到凌晨。
在餐馆用餐,一般会先送上一篮面包,这是免费的,相当于中国餐厅送的开胃小菜。所谓的“法国大餐”其实分量很少,胃口大的人就靠这些面包填饱肚子了。
正式的餐厅Restaurant:菜式精致,价格昂贵,环境奢华。最负盛名的当属“米其林三星”,由顶尖美食家选出的顶尖餐厅,吃一顿饭平均每人150欧元。
正式餐厅原则上要求客人着正装,但也不必过于隆重。男士穿西装、打领带就可以,女士的要求更为宽松。
高级餐厅的菜单往往非常简单,每一道菜有3-5种选择就算很多了。菜单上的价格(menu price)“**欧元/人”只包括五道菜,其他单品都是要另外付费的。如果拿不准主意,不妨向点餐员请教,一定能得到非常专业而周到的帮助。如果客人为一男一女,很可能递给女士的菜单上是没有标价的——不必诧异,入乡随俗吧。
初次在法国高级餐厅吃饭难免被面前无数的刀叉和杯子搞糊涂,其实分辨也很简单。刀叉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使用即可,每道菜吃完把用过的刀叉并排摆在餐盘内侍者就会收走。杯子有不同的用途,侍者会将客人点的酒水倒入正确的杯子,多余的也会收走。
按照常规,一般要付给侍者10-15%的小费。
家常菜小馆Bistrot:提供传统的家常菜,价格比较便宜,气氛也较为轻松舒适。
在以上两类餐厅进餐,即使明知没有多少顾客也最好提前预订。这既是对厨师的礼貌,也能享受到更周到的服务。特别是想点这家店的名菜或制作费时的菜,提前打个招呼让厨师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总是没错的。
自助餐厅Cafeteria:没有侍者上菜,自取菜肴,所以只需付菜价,不用付小费。
咖啡馆Cafe、下午茶馆Salon、小酒馆Bistrot au Vin、啤酒屋Brasserie:除了提供酒、咖啡以及饮料外,也供应一些简单的菜肴。
快餐:巴黎的快餐厅不多,价格和一般小饭店比也并不便宜。不过相信你不会到了巴黎还留恋流水线生产的快餐的。
体育运动
巴黎圣日耳曼队在90年代中期曾经是一只强队,虽然如今有下滑的趋势,但是罗纳尔迪尼奥在加盟巴塞罗那队之前就效力于该队。2007年该队成绩达到低谷,甚至面临着历史上第一次降级的危险。
巴黎分别在1900年和1924年成功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 巴黎市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尽管城市用地十分紧张,政府还是尽一切可能在城市社区中增加绿地、花园和树林,以提高城市社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巴黎是艺术之都,也是鲜花之都。无论是在房间里、阳台上、院子中,还是在商店里、橱窗前和路边上,到处都有盛开的鲜花,到处都有迷人的芳香。至于那五彩缤纷的花店和花团锦簇的公园,更是常常让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1981年,巴黎市内有285块公共绿地,总面积大约有355公顷,不算布洛涅和万塞那森林的1850公顷,也不算装饰性绿化小景、墓地和道路两旁绿化。
从1981年到1999年,市区两级政府经过极其艰难的努力,使公共绿地面积增加了140公顷,总面积升至496公顷,加上布洛涅和万塞那的森林面积,绿化面积为22.3%,人均绿地面积为13.94平方米。在增加绿地中有市级大公园、区级公园和社区公园和广场绿地,以及塞纳河、运河边的公园和绿地。巴黎的绿地如今还在以每年大约100公顷的速度继续增长。
巴黎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对城市的宝贵自然财产——树木进行有效保护的城市。“树木报告”记载了巴黎为保护树木所作出的决定和行动。例如,巴黎通过地方法规,鼓励保护公共绿地和私人绿地;与土地开发商签订协议,保护建筑工地的树木;为了便于管理,巴黎已经为城市的每一棵树木建立了档案和辨认卡片。同时,城市的园林技术专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综合性生物保护控制计划”,为的是提高植物的抗污染和病虫害的能力,提高生物的多样性,达到植物卫生的平衡。如今城市已经很少使用杀虫剂,而是通过投放瓢行生物防治;土壤透气性也是靠增加蚯蚓数量来提高。
巴黎的社区有公园397个,总面积358万平方米,平均每个社区有将近20个公园,人均社区公园面积1.67平方米。第12区有公园最多,有24个;公园最少的是第2区,只有3个。最小的公园是Pihet—Beslay公园,也在第2区,只有92平方米;第19区的La Vilette公园最大,有3.5万平方米。不仅如此,在城市总长350公里的大街和林荫道两旁,共栽种树木10多万棵。
『陆』 法国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如果你喜欢艺术,那么来法国就对了。那里有着收藏了从古代文明、当代艺术、再到近现代各种艺术品的宫殿、博物馆,应有尽有,让你可以完全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
朗斯距离巴黎,坐火车大概30分钟。位于法国北部, 人口约三万五千, 这里最大的看点是卢浮宫朗斯分馆。收藏的展品中有拉斐尔、伦勃朗、托瓦尔森、巴里等大师的作品。巴黎街是朗斯的一条步行商业街,周边一带汇集了一些商铺。
朗斯的圣莱热教堂坐落在朗斯市中心,建于1924-1926年。它是朗斯市内的头号地标,从城里各处均可一眼看见它的钟楼。从火车站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
『柒』 法国的资料
国名: 法兰西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国庆日: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遗产日:9月的第三个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开始,最初的活动在9月的第三个周日举办,在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朗的推动下,诸多深宫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进而保护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最初名称为“国家文物开放日”,到1992年,开放时间延长为周六和周日两天。)>>>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法国国旗的来历有多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据说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国家元首:总统希拉克(Chirac),1995年5月当选,2002年5月连选连任;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Dominique de Villepin) ,2005年5月任职;国防部长阿利奥-马里(Michele Alliot-Marie ),2002年5月任职;国民议会议长让-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2年6月当选。
自然地理:面积为551602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290万 (2006年1月),包括400万外国侨民,其中15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移民人口为9.5万人。通用法语。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约400万穆斯林及少数新教、犹太教、佛教、东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区人口217万。 奥塞博物馆——欧洲最美的博物馆
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旺。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 (右图 )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
诺曼底登陆
政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2000年6月改为5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总统离职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2003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的参议院改革法案,自2004年起参议员任期由9年缩短至6年,2010年总席位由321人增至340人,每三年改选一半。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1995年7月3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这项法案使总统有权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法国总统在政府或参议院、国民议会的建议下,可将所有事关公共权力组织、法国经济或社会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决。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
巴 黎 歌 剧 院
经济: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钢铁、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法国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最具活力,几乎占全部商业活动的一半。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已近枯竭,预计于2005年关闭所有煤矿。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3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1.1%,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2%。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法国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法共有耕地面积5491.9万公顷,其中61%为农业用地、27%为林业用地、12%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96%为家庭所有。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机械化是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法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平均每年接待外国游客7000多万人次,超过本国人口。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尔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法国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法国也是世界贸易大国,其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口大于出口,造成贸易逆差,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法国葡萄酒享誉全球,酒类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国时装、法国大餐、法国香水都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另一是非产品化的技术出口增长较快,纯技术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要。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高于美、日等国,其中主要来自增值税,其它还有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法国旅游胜地——埃维昂>>> 世界最高的桥梁——米约大桥
文化: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历史悠久的法国咖啡文化
新闻出版:主要报纸有《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解放报》、《人道报》、《巴黎日报》。地方报纸主要有《西部法兰西报》,它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北方之声》。主要周刊有《快报》、《观点》、《新观察家》、《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杂志》等。法约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较大的有331家。通讯社有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创立。法国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75年,下设6个广播电台。此外,还有国家广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资的17个独立的地方台。为加强对外宣传,国家广播公司专设独立的法国国际台,对外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过法令,取消国家对电台的垄断,允许私人和团体设立电台。目前,全国私营电台近1300家,主要有卢森堡电台、蒙特卡洛电台、欧洲一台等。现有4家全国性国家电视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线电视台,另有许多可通过卫星接收的电视频道。
名胜: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图集:法兰西的华美乐章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 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著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捌』 法国的基本资料有吗
全名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是位于西欧的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专义国家,西欧国土面积属最大的国家,现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法国在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是仅次于大英帝国的世界第二强国,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之一,虽在二战时期一度沦陷于纳粹德国,战后国力严重受损,不过法国仍是一个重要的强国,因而也与英,美,俄,中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法国是欧洲联盟和北约会员国,八国集团和《申根公约》成员国,法国是一个崇尚自由、个性张扬的国度;是一个以时装,红酒闻名于世的国家;更是一个有着优雅女人和浪漫情怀的国度。首都巴黎为世界时尚浪漫之都。
『玖』 巴黎晃遊者 THE FLANEUR—A STROLL THROUGH THE PARADOXES OF PARIS怎么样
转载声明:本书评系转载,作者傅铿,发表于读书杂志2009年8月号。 巴黎怀旧 傅铿五月初的一个早晨,顶着舒适的阳光漫步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下城,笔者走进了一家名为迷宫的书店。我喜欢这家书店是因为店主的选书比较偏重于知识人的趣味。一进门,我就翻到了美国作家爱德蒙。怀特在巴黎生活了十六年后写成的《逛街人 – 漫游巴黎悖谬之城》(The Flaneur – A Stroll Through the Paradoxes of Paris)一书。从书后的扉页上得悉,他从巴黎回美后住在纽约,就在书店街对面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写作。怀特以逛街的形式 写了各种巴黎的遗闻趣事,走过并讲叙了各种很少有人去的书店,古董店和专业博物馆。然而令我兴致昂然的是,怀特以讲叙遗闻趣事的方式极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巴黎人的肖像,乃至刻画了整个法国人的特有性格。 1. 引语 – 巴黎之谜 每一个巴黎访问者都会惊奇于巴黎恢宏的风景线:从贝聿民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到旁边的拿破仑所建群马拱门,再到香榭丽舍大道上的马尔利战马, 然后笔直一线通过协和广场直到凯旋门,连同远处隐约可见的大拱门(Grande Arche),这一景致似乎是出于同一个城市规划者在某一时刻的灵感。而实际上巴黎的这条風景线是经过几百年时间,无数代人的不断努力而形成的。其中拿破仑一世的建设,拿破仑三世通过豪斯曼伯爵在1853年的巴黎重建,以及1980年代密特朗总统的大规划,都是巴黎城市建设中的里程碑;而且其中每一个微小的改建都经过了专家无数的辩驳论证,然后由最高统治者拍板而定的。笔者只在巴黎住过三个晚上,然而在这蜻蜓点水式的三日游中,你不能不感受到巴黎市镇建设的气魄和辉煌。所以怀特劈头就说,“巴黎是一个大城市,就像伦敦和纽约是大城市一样;罗马则是一个乡村,洛杉矶是一组乡村;苏黎士可说是一个死水之城(Backwater)”.同笔者所去过的罗马和伦敦相比,巴黎要显得更加有气势,而且壮观而秀丽。 然而读完本书的前十页,读者就会感到巴黎恐怕是一个十分奇特,乃至充满悖论的社会。人人都知道,法国人从十八世纪起就把“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口号喊得响彻全世界;有趣的是,巴黎人一共造了三座留传至今的“自由女神像”,其中最宏伟的一座于1886年送给了美国,耸立在纽约赫德逊河口的自由岛上(连座基约有相当于44楼之高),成了美国自由的象征;另一座则耸立在巴黎塞纳河的一个小岛上,其形象和大小与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相比,可谓相形见绌了。还有一座复制品据说是坐落在塞纳河左岸的卢圣堡公园之中,离先贤祠不远。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巴黎人如此“热爱自由”,直到最近却还没有法制上对人身自由的最基本保障:即公民不可被拘留48小时以上而不受起诉(所谓“habeas corpus”)。如果一个法官认为嫌疑人所说的比他知道的少,无辜的公民可以被几个月乃至几年扣押在拘留所里。与此相反,1943年,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让。热奈(Jean Genet)因惯窃罪而受审,如被判有罪的话将终生监禁。可是另一位当时更有名的作家让。柯克托(Cocteau)到法庭作证说,“热奈是一个象兰波(Rimbaud)一样的天才”。热奈居然因此获释了。马维。戈兰说,法国法官“ 有自由拘押你直到你改变主意。如果你被证明是无辜的,你也无任何凭据对抗法律。尽管防卫性拘留使你失去了工作,你的家庭和睦以及名誉,你甚至不能为得到象征性的一法郎伤害赔赏而起诉。”(第5页)。 巴黎是以其自由知识份子而闻名世界的。当年(1898)作家左拉以一篇“我控诉”的譤文(致法国总统公开信)蔚然创导了一个现代独立知识份子的群体。以后纪德,福柯和萨特等巨人一直是世界自由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可是现在想来,这些世界巨人的土壤恰恰是他们所在社会的不公平或者说不正义。当然另一半因缘则是法国知识分子敢于挺身而起的维护正义的传统。早在十八世纪,伏尔泰就为一个被定了罪的犯人让。卡拉申冤,终于为他恢复了名誉,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声望。同样,1894年,陆军上尉,犹太人德雷弗斯因间谍罪而被判终生监禁,被关押到南美的魔鬼岛上。由于左拉等人的正义呼声,德雷弗斯一案重新收到了舆论的审判。然而,左拉最初却因此文而被控诽谤总参谋部, 并被法庭判有罪,不得不逃离法国。到1898年9月,总参谋部的一位主要证人上校约瑟夫。亨利坦白说他做了伪证,并自杀而死。总统只得下令重审。结果二审还是判有罪。此时已有更多的作家出来呼吁,其中包括普罗斯特,法兰斯(Anatole France)以及社会学家杜克海姆等名人。迫于舆论,1899年9月,总统最后只好下令特赦。直到1906年,最高上诉法院才还了德雷弗斯的清白。1930年,一位德国军官的笔记证明真正出卖情报的是总参谋部的另一位上校艾斯特哈,终于也还了左拉的清白。左拉“我控诉”一文发表一百周年的纪念日,1998年1月13日的晚上,一幅巨大的整版“我控诉”的头版新闻投影一字不漏地投射在国民大会大楼之前。无疑,这种为正义伸张的精神已经深深地沉淀于法国人的民族意识之中,成为其一种值得自豪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说明了作家在法国人心目中的至高地位。 2. 从文化圣地到文化死角? 巴黎至少从上世纪初开始,一直是世界的文化中心和圣地。当年一代美国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海明威等,都到巴黎去朝圣。直到二十世纪的50和60年代,年青的美国和英国的学生和作家, 包括本书的作者,还是到巴黎朝圣,访问圣日尔曼地,索邦大学,塞纳河左岸的咖啡馆和夜总会,如红玫瑰和白色莱茵河。巴黎人思想的敏捷和他们那种权威的口气很快就镇住了年青的外国人。美国人还常常会受到鄙视,因为法国人有百分之四十是支持共产党的。但是去巴黎的美国人则并没有看不起法国人,相反,从1824年到1978年,美国作家写了至少两百部关于巴黎的小说。到巴黎去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去聆听巴黎人的哲学。萨特,加缪,梅洛。庞蒂,以及后来的福柯,讲的都是同伦理学和形而上学有关的论题。英美实证哲学则把这些道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当作胡说,认为它们与真正的哲学无关。然而能够激动浪漫的年青人心灵的则恰恰是法国哲学:人的一切都是由他的选择造成的,因而个人应该对他的所有行为负责;对方便和沾沾自喜的一点点让步就可以轻易使人生活在谎言之中,并坠落到可怕的空虚之陷阱之中。 圣日尔曼地 (St.Germain)是巴黎著名的文人聚集地, 萨特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在那里的一个花神(FLORE)咖啡馆写作和会友。这位存在主义的教主写到他1940年的情形时说,他和波伏娃或多或少把花神咖啡馆当作了家: “我们从早晨9点一直工作到中午,然后我们出去吃午饭。2点回来后与我们的朋友谈话一直到4点。随后我们再下去工作到8点。吃过晚饭后,人们按约来见我们。所有这一切似乎有点奇怪,但花神对我们来说就像家一样:即便是 防空警报响起时,我们也会假装离开一下,然后又重新爬上来到一楼工作。”(第20-21页) 到战争结束之后,萨特因其《恶心》,《无路可逃》(no exit)和《苍蝇》等戏剧小说以及存在主义的讲演而成为世界红人。萨特的哲学成为咖啡馆里辩论的话题。这位身高只有1米55(5 尺 2 寸),而且在二战服役时失去了一只眼睛的文人,一夜之间成了传奇式的人物。据英国的一位保守派历史学家保尔。约翰逊说,在50年代后期,除了波伏娃之外,萨特还同时与四位女情人来往,其中年岁最小的才17岁。(《知识分子》1989年平装版,239页)保守的约翰逊在书中对萨特极尽丑化之能事,说他是男性沙文主义者首席代表,极端的自私和虚伪云云。事实上,萨特在30年代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最初遇到波伏娃这位高材生时,就同她有一个虽说离奇但是却相当公开的恋人约法三章,即他们双方都可以有其他的情人;应把其他情人向对方公开以保持透明度;他们两人永远是中心恋人,其他人都是边缘情人。这个约法远在萨特成名之前;比萨特高一个头,金黄之发的波伏娃之所以青睐于萨特,并终身离不开他,完全是出于萨特的才华。约翰逊说,波伏娃“这位杰出而意志坚强的女人几乎从他们第一次见面就成了萨特的奴隶,而且纵贯她的成年人生一直如此,直到他死。她成了他的情人,替代妻子,厨师和经理,女保镖和护士;而在他的整个一生中,她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任何法律和经济上的地位。“(同上书,第235页)。可是波伏娃一生都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的女权主义代表作《第二性》(1949)劈头就说“女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一个女人,而是成长为一个女人的。”显然对萨特的一切表现都是出自于波伏娃的自我选择。至于说萨特成名后有没有利用其名望和地位而在寻找其他情人时对波伏娃不公平(比如说他对其他年青的情人求过婚,或以求婚的形式哄她们,而对波伏娃则从来没有说过要与她结婚),那就是一个见智见仁的问题了。 今天的圣日尔曼地已经不那么有趣了,并且显得衰败,因为作为文化圣地的巴黎已是昨天的过眼云烟,怀特认为今天的巴黎已是文化上的死水之角(Backwater)了。自从福柯,巴尔特,尤其是德里达去世以后,巴黎已经没有哲学名星可以称雄 世界的了;今天同样也听不到一流作家去巴黎朝圣的了。难怪某些后现代评论家在上世纪末就提出了“知识分子死了”的论题,那是说象萨特这样全才的大知识分子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在艺术上也同样如此,据怀特说,今天(本书初版于2001年)住在法国享有国际名望的画家不会超过两到三位,即除了画家克利斯君。波坦斯基(Christian Poltanski)和年青的雕塑家约翰。奥瑟尼尔(Jean-Michel Othoniel)之外,再找不出其他人了。当然,在服装行业上,巴黎还是引导世界潮流的几个中心城市之一。不仅如此,随着后现代思想风尚的衰落,时尚行业开始逐渐蚕食圣日尔曼地的一些偶像化的店面:圣日尔曼地一家最有名的书店之一“长沙发”(Le Divan)已经换成了迪奥(Dior)香水店,一家深夜杂货饮食店(Le Drugstore)已被意大利时装店阿玛尼取代了,而时尚店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则在双猴咖啡馆隔壁开了一家雅致的店铺。 从另一个侧面看,圣日尔曼地的人文衰败未免不是件好事呢。如果说时势造英雄的话,那么这种衰败反而说明了巴黎人今天已经不需要那些大作家来做他们的正义代言人了。英雄的死亡反而显示了英雄的不朽;如烟的往事成了导游人永恒的谈资。 3. 逛街人波德莱尔。 逛街人与旅游人的区别在于后者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游览一个个景点,而前者是漫无目标,毫无目的地在各条大街上闲逛,全凭兴致漫游各个去处,被动而随机地卷入到无数的,令人惊奇的街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的创始诗人波德莱尔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巴黎逛街人。波德莱尔对逛街人作了精辟的阐述: “人群就是他的领域,就像天空是飞鸟的领域,海洋是鱼类的领域一样。他的激情和信条就是与人群融成一体。对一个完美的逛街人来说,就象对一个充满激情的旁观者来说一样,居住在群体之中,居住在所有沸腾,运动,不断变化和无穷无尽的事物之中,是一种巨大的快乐:尽管你不在自己家里,但你却感到随处都是家;你看到每个人,你处在每样东西的中心,然而你却隐身于所有人--- 这些只不过是那些独立的,充满激情而不偏不倚的人士的一小部分快乐罢了;对于这样的人士,用语言是难以界定的。旁观者是一个王子,他化装成平民,随处享乐无穷。”(第36-37页)。 随后波德莱尔把逛街人比作一个象人群一样大的镜子, ---- 或者说是一个有意识的万花筒,万花筒的任何震动都会复制出丰富多彩的人生千姿百态。一个当代的德国逛街人瓦特。本雅明曾写了专文来探讨波德莱尔的逛街人性格。逛街人志趣所在不是古迹名胜,也不是知识,而是对生活的原始,纯粹而无用的体验。一块饱经风霜的门槛和地上的石板都会引发逛街人的无穷兴趣。本雅明说,“正像沉思者的真实状态是等待,逛街人的状态似乎是怀疑。”(第48页) 塞纳河是一条神奇的河流,它在巴黎最繁华的中心留下了两个巨大的岛屿被河流团团围住:一个就是巴黎圣母院所坐落的城市岛,还有一个则是建了无数别墅的圣路易岛。这些别墅中有一座叫拉尊旅店(Hotel de Lauzun),现在是一个只对内开放的展览馆。 别墅由一个旅店主建于1640年,第二位主人拉尊伯爵因竟敢追求路易十四的堂妹而在监狱里度过了十年,后来终于如愿以偿地同这位国王堂妹结成夫妇,但不到三年就闹翻了。拉尊别墅的内部装潢极尽豪华别致。到了1840年代,它被新主人分割成一个个公寓而出租给有钱租它的人。 年青的诗人波德莱尔就租上了拉尊别墅中带有塞纳河景致的一套公寓。原来波德莱尔在其父去世后继承了一笔小小的遗产,然后他不但很快用完了这笔钱,而且还举了一大笔债来装饰他的公寓。不到两年工夫,他花完了44500金法郎。结果他母亲出来干涉了,把钱放到了一个监护人手中,只让波德莱尔每月领取一个小数目。这位信奉纨绔哲学(Dandyism)的诗人感到受不了了,于是用小刀自杀,并写道自杀是对“纨绔主义宗教的唯一神圣祭奠”。然而他的女友简妮。杜佛(Jeanne Duval)把他救了下来。后来波德莱尔只能跟他母亲住而度过余生。 拉尊公寓中度过的两年(1843-1844)成了波德莱尔主要的创作源泉。他的诗集《恶之花》绝大部分在此期间写成。波德莱尔的梦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做一个富有,闲散乃至玩腻人世的人;这种人除了遍地追逐幸福而没有其他职业,他成长于奢华之中。。。”然而在他1867年去世的时候,他二十几岁在拉尊公寓时所欠下的债还没还清呢。尽管如此,拉尊公寓的 两年也是波德莱尔最开心的时期。那里也是一个叫哈齐钦俱乐部(Club Des Hachichins)的艺术家团体的集会地。俱乐部成员包括作家巴尔扎克,戈蒂埃(Gautier),画家马奈,杜米埃(Honore Daumier)以及漫画家盖斯(Constantin Guys)和诗人波德莱尔。有一次他们聚会时不单请来了他们的女伴,有人还带来了一种从中东运来的呈青色果酱状的迷幻药。伴着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以及美酒,波德莱尔尝试了迷幻药,巴尔扎克则怕失去其铁一般的意志而拒绝品尝。不过波德莱尔过后还是说“酒能激扬意志,而迷幻药则抑制了它”,尽管它们都促进了人类诗性的极度发展。也是这段时期,波德莱尔同一个经常穿着男装的年青女友住在一起。 自从拉尊公寓之后,波德莱尔的坏运气就接踵而来:首先是在同他的继父关于财产控制的争议中败诉,同时与各个女友的关系也大失所望,接着他就出版《恶之花》之事同文字检查官的交涉也不顺利,最后就是经受梅毒的折磨---终于在四十几岁的壮年郁郁而死。 波德莱尔可说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者说是一个敢于践行自己的艺术信念之人。所以怀特说波德莱尔也许是历史上第一个行为艺术家(Performance artist)。“至少他是首批实践自己的美学之人。他的居家装潢,他的服饰,乃至他的步行方式,都是与他的诗歌一致的”。(第126页) 4. 王家之遗事和思古之忧郁 国王路易十六在1793年受审时,只因一票之差(361对360)而被送上了断头台,其中的一份贊同票來自於作為王家成員的奧爾良公爵;九个月之后,来自奥地利的王后玛丽。安东尼特也未能幸免于断头台之灾;而那位奧爾良公爵在雅各宾党人的革命恐怖之下自然也落得了同樣的下場。可以想见,民主制度有时可以像暴君一样不公正,一样残酷, 一样不受启蒙人士创导的理性的控制。在恐惧的氛围的笼罩之下,人都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1949年之后的中国,9.11之后以及麦卡锡时期的美国,乃至公元前404年后的雅典,莫不如此。公元前399年,希腊哲学鼻祖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组成的501人陪审团以简单多数判处死刑(饮鸠而死),罪名是以亵渎神灵的言论毒害青年,真正的原因则是斯巴达人刚战败了雅典人,并摧毁了雅典帝国,而苏格拉底有通敌的嫌疑,而且他本人来自于外省。 同伦敦的王家墓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相比,作为法国国王墓地的圣丹尼斯教堂似乎就显得偏远而寒酸了。这个王家墓地坐落在巴黎地铁最北面的第二站,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则靠近泰晤士河与市中心。路易十六于1793年1月21日早晨10点22分被处死于现在的协和广场(以前所叫的“路易十五广场”被改名为“革命广场”—这个叫法对我们来说已是太不言而喻的了)。玛丽王后也死于同一地方。可想而知,他们的尸首当初不会被葬到北面的王家墓地,而是随便抛到了附近的一个野草丛生的教堂墓地。这一墓地位于协和广场北面仅有六到七个街区的地方。后来拿破仑曾想在这一墓地上建一个“赎罪教堂”,因忙于打仗而未成。1815年拿破仑战败,路易十八登上了王位。 国王与王后的尸骨于次年的1月21日移送到了北面的王家墓地。在路易十六女儿安古丽公爵的劝说下,新国王在旧墓地上开始修建纪念性的“赎罪教堂”,十年后终于落成。普鲁斯特所住的圣拉扎尔车站公寓离此教堂仅一箭之地,每天在窗口上都可以看到它。怀特问道:“抬头就可看到这一教堂是否使得他尖锐地意识到世间的荣华富贵的转瞬即逝?”(第175页)这所教堂采用了希腊罗马式的棺墓,足以使逛街人引发思古的忧郁。教堂采用了罗马万神殿的圆顶,用一整块淡绿色的拱顶做成。教堂入门后两边是为国王牺牲的苏易士卫士的棺木。路易十六的塑像耸立在右边,由一个天使支掌着;塑像下面则是国王的最后证词镶刻在烫金的黑石板上。左边则是玛丽王后抱着她儿子的配套塑像,下面是王后写给她妹妹的最后一信,其中说她宽恕她的敌人,死时仍坚守着其信仰,并表白了她的无辜。 笔者难免想到,作为一个启蒙学者,伏尔泰的思想还是相当温和的。在1771年国会被解散后,整个法国都情绪激昂。伏尔泰则赞赏了国王,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里说,“国王通令废除卖官鬻爵,免除司法诉讼的费用,承担人民到巴黎上等法庭来的费用。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每一个法国人应该欢迎的有益之事。况且,难道国会也不是常常高高在上,令人气愤,乃至野蛮地行事吗?坦率地说,我对那些无知之徒的行为极其震惊,他们同那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中产阶级站在一边。就个人而言,我坚信国王是对的。既然我们都必须要有一个主人,那还不如要一个纯种的狮子,而不要像我一样的两百个老鼠。”幸好伏尔泰在他声望顶峰之时1778年就过世了,不然他活到法国革命的话,恐怕也性命难保。学者孔多塞作为吉伦特党人就死于断头台。另一个不可多见的温和派法国同胞托克维尔则惊叹道,法国革命摧毁了众多与自由为敌的制度,观念和习惯,同时也废除了众多自由所不可或缺的制度。(《旧秩序与法国革命》,纽约双日出版社1955年版,第166-167页) 1993年1月21日,五千多个保王党人会集在协和广场,纪念国王受刑两百周年。美国驻法大使也出席了集会,并献了花圈,因为路易十六支持了美国革命。 也有少数当今的雅各宾党人拎着雏牛的头来起哄。 在巴黎北面的蒙马特高地, 巴黎市政府从1877开始还修建了一座更为壮观的白心教堂(Sacre Coeur)。怀特猜想,那教堂是否也是第三共和国对巴黎公社过分镇压的一种谢罪表示呢? 法国王族的王位头衔在上世纪传到了巴黎伯爵亨利王子,法国绝大多数的保王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亨利王子身上。然而最有趣的是,这位王子不单在二战之前就没有参加右派的“法兰西行动”,而且在1988年还投了社会主义左派密特朗的 票,因为他本人也是一个相信进步思想的社会主义者。更有意思的是,亨利王子是那位投票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的奥尔良公爵的后代;难道他转向社会主义也是在为他的先祖向法国人民忏悔和谢罪吗? 当亨利王子于1999年去世时,他在1940年继承的两亿美元的遗产只剩下了六块手帕传给他的后代;因为不喜欢他的儿子,他于1987年将爵位传给了他的孙子约翰。在1960年代,他曾希望戴高乐提名他为继承人,然而戴高乐仅仅生硬地反问道,那样的话,为什么不提名“吉普赛人的女王呢?” 5. 结语:逛街人怀特 怀特在书中还专门分章讲叙了黑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黎的专区(Quarters),因篇幅关系,本文就不细说了。 作为逛街人的怀特于八十年代到巴黎去朝圣的另一个原因恐怕缘于他是一个同性恋者。70到80年代的巴黎不仅以哲学,文学和艺术而闻名于世界,而且巴黎人对同性恋的宽容也是人人皆知的。法国鼎鼎有名的作家,普鲁斯特,纪德,让。热奈,让。柯克托和哲学家福柯都是同性恋者。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因同性恋而在英国入狱服刑三年,出狱后来到他所热爱的巴黎,三年后忧抑地客死他乡,在一堆荒冢上成了一个孤魂野鬼。再有属于社会主义党派的巴黎现任市长伯特兰。狄兰诺自从2001上任后,是世界上少数敢于公开自己同性恋身份的政治家。怀特在巴黎时期的男友赫伯特。锁林(Herbert Sorin)在死于艾滋病之前,同怀特一起写了一本《我们的巴黎—回忆中的素描》的书,出版于2002年。此外怀特还写过普鲁斯特和让。热奈的传纪,以及多种小说, 其中包括《梦幻旅店》,《结婚的男人》,《告别交响乐》和《法尼:一个男孩的自述》等。 当然,我们这里感兴趣的不是怀特的性爱倾向,而是他对巴黎生活的感受,以及对巴黎文化人的刻画。作为一个逛街人困于巴黎人生活中的悖谬之处, 怀特情不自禁地问道:巴黎人的生活如此精致,然而为什么逛街人的主要情怀又常常是充满了忧郁?如果说巴黎人对艺术和生活的品味是那么的细腻,敏锐而确定,可是为什么逛街人的世界又是那么的孤独而悲哀?甚至说,巴黎像“一个温和的地狱, 如此舒适,以致有点像天堂”。怀特没有细说巴黎圣母院,先贤祀和艾菲尔铁塔等游人常去的地方,那是因为它们不是逛街人的兴趣所在。然而令笔者惊奇的是,除了引述了波德莱尔关于葡萄酒和迷幻药的感受之外,怀特居然没有哪怕是提起巴黎人对酒(尤其是葡萄酒)的那种万分钟情--巴黎人在午餐时都会点一杯或是一瓶葡萄酒,晚餐则可以说是必点葡萄酒或是白兰地。笔者在花旗银行的一个同事曾说起,有一次他到法国阿尔贝斯山滑雪,看到法国人穿着滑雪装都在喝葡萄酒!不过巴黎人的爱酒,与爱尔兰人和美国人的酗酒,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巴黎人是酷爱品酒,不大会喝得烂醉如泥。难怪品酒家一词来自于法文(The Connoisseur), 难怪法国人的葡萄酒和白兰地从前是, 而且现在仍然是世界一流的! Edmund White: << The Flaneur – A Stroll Through the Paradoxes of Paris>> 纽约布鲁姆斯贝利出版社,2001年。 二零零九年五月于美国普林斯顿寓所
『拾』 法国有什么特点
法国风土人情
交际习俗
注重服饰的华丽和式样的更新。妇女视化妆和美容为生活之必需。时间观念强,工作计划性强,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则。习惯行握手礼,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施吻手礼。少女常施屈膝礼。男女之间,女子之间及男子之间,还有亲吻面颊的习惯。社交中不愿他人过问个人私事。反感向妇女赠送香水及初次见面就送礼。
信仰禁忌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黄色和墨绿色。忌孔雀和仙鹤。视菊花、杜鹃花与核桃等为不祥之物。喜爱艺术和娱乐活动。
饮食特点
法国人会吃,也讲究吃。法国菜风靡世界。法国人喜欢吃蜗牛和青蛙腿,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喜欢喝酒。法国菜的特点是鲜嫩。法国人也非常喜欢中国菜。
服饰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目前高级时装最有名的有:“吉莱热”、“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尔”、“狄奥尔”、“卡丹”和圣洛朗”。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样之多。款式之新,在别国很难见到。法国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于穿着的欧洲国家,法国人一般很注意服装方面的鉴赏力,也接受比较便宜的而不十分讲究的仿制品。
小动物
当今法国家庭,对小动物恩宠倍加,不惜耗费巨金收买哺养。有一半以上家庭饲养各种小动物,总头数在3000万只以上。1/3的家庭养狗,狗的数量已近4万条。各种狗医院、狗服装店屡见不鲜。动物不仅给法国人带来了乐趣,也造成一定灾难。法国每年发生狗伤人的事件50多万起。
礼仪
法国是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国家。对妇女谦恭礼貌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传统。法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握手。不过握手时一是握时间不应过长,二是没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
吻
法国是第一个公认以吻表示感情的国家。法国人的吻有严格的界限:他们在见到久别重逢的亲友、同事时,是贴贴脸或颊,长辈对小辈则是亲额头,只有在爱人和情侣之间,才亲嘴或接吻。
婚俗
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时邀请其他亲戚、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带有庄严神圣的色彩。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时之间。婚后大宴宾客。法国农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签订财产婚约并办理公证。婚约中要写明未婚夫妇的全部财产、未婚妻的嫁妆和未婚夫的产业。婚龄纪念在民间已成为一种喜庆的风俗。女子守寡300天后,或宣布与丈夫分居300天后可以再嫁,男子则无时间上的限制。
圣灵节
每年11月1日圣灵节,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法国人习惯上在这一天去墓地祭奠,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圣喀德琳娜节 巴黎“大龄女青年”的节日。每年11月25日这一天,年满25 岁而尚未婚配的姑娘们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献一束鲜花,再到大时装店跳舞,饮酒狂欢,最后选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为节日的王后。
用餐习惯
法国人把烹调看成是一门艺术,法国菜也确实风糜全球。在法国一日三餐通常是这样安排的。 早餐:面包、咖啡、热巧克力; 午餐:午餐是法国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点左右, 晚餐则在九点以后。法国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续两小时以上,开始先是开胃菜,然后是鱼或意大利面条,再才是主菜,主菜还附带许多生菜、沙拉、奶酪,水果,有时还有甜点心,餐后咖啡也必不可少。
1)社交礼仪
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 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 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 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2)服饰礼仪
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3)餐饮礼仪
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习俗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对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对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