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端午節為什麼喝雄黃酒
端來午飲雄黃酒的習俗,自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Ⅱ 古人流行端午日塗飲雄黃酒的意義是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 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 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 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
Ⅲ 為什麼在端午節要在孩子頭上用雄黃酒寫一個王字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Ⅳ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塗飲雄黃酒是為了什麼
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所以在端午節,人們喜歡吃粽子、掛菖蒲、艾草、吃鹹蛋、喝雄黃酒等,這些習俗由來已久,其中飲雄黃,在小兒的臉上抹雄黃是有原因的,古人因為敬佩屈原,所以怕屈原的屍體沉入汨羅江後被蛇和蟲吃掉,所以,大家將雄黃酒灑向江里,據說雄黃酒可以葯暈蛟龍和蟲蠍,這樣就可以保護屈原的屍體。所以至今,很多地方還是流傳著端午喝雄黃的習俗。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端午節還需要吃鹹蛋、佩香囊、佩戴五彩繩,取一個辟邪驅鬼、開運討彩的意思。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地區在端午節當天會舉辦隆重的水上賽龍舟等大型活動,這些傳統的端午習俗,已經經歷了上百年時間的考驗,也能代表大眾對於端午節的重視。
Ⅳ 端午節雄黃酒得製作方法
准備用抄料:糯米15kg、米酒10kg、酒餅丸六顆(或上海酒餅丸)
1、電飯鍋蒸糯米飯。
Ⅵ 端午節為什麼要點雄黃酒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 流傳民間之《白蛇傳》版故事,即是以雄權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
漢民族傳統節日習俗,一般在端午節飲用。雄黃酒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但中醫專家和民俗專家認為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應該鄙棄,因為雄黃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三氧化二的主要成分,而市面上部分雄黃里混雜著三氧化二。
雄黃酒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Ⅶ 古人端午節流行塗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雄黃酒屬於陽性的東西,古代人們端午節的時候在額頭塗抹雄黃酒是為了辟邪用的。
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7)端午節給小孩塗雄黃酒擴展閱讀:
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2、貼午時符
舊時廣東一些地方有貼「午時符」的習俗。午飯後,家家貼「午時符」。符用寬約一寸,長近一尺的黃紙條,上面用硃砂寫上「五月五日午時書,官非口舌疾病蛇蟲鼠蟻皆消除」等字樣。在大門上懸掛菖蒲、鳳尾、艾葉等,並紮上一束蒜頭,塗以硃砂避邪。
3、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Ⅷ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
雄黃原為道家方士所服用,為純陽之物,可辟陰邪,後來融入端午民俗中,用來驅陰濕蟲蛇。
《本草綱目·石部》卷九記載:「雌黃、雄黃同產,但以山陽山陰受氣不同分別。故服食家重雄黃,取其得純陽之精也;雌黃則兼有陰氣故爾。」因為雄黃生於山之陽,故為純陽之物,可辟陰邪。雄黃原為道家方士所服用,後來才融入端午民俗中,用來驅陰濕蟲蛇。
Ⅸ 端午節中佩戴辟邪物和塗雄黃酒的習俗反應了人們怎樣的生存狀態和人生態度
道教對端午習俗的影響也體現在飲用雄黃酒這一點上。從唐代以來,我國大部分版地區在端午節時都有權喝雄黃酒的習俗,《燕京歲時記》中說,每到五月,「自初一日起,取雄黃酒曬之,用塗小兒額及鼻耳間,以避毒物」,尤其是經過《白蛇傳》的傳播之後,雄黃酒更為人們所熟知。在《圖經衍義本草》中說雄黃列「玉石部中品」,具有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勝五兵的功效,對於雄黃酒,《道藏》之《神仙酒煉雄黃》說服用過之後能使「腹中三蟲伏屍皆去,心開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龍,入山辟虎狼,入軍辟五兵。」正是道教對雄黃酒功效的誇耀,使得民間十分看重其作用,並逐漸形成了端午飲用雄黃酒辟百毒的風俗。中醫認為,雄黃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如今,我國江南地區還有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此外,端午節時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也有避邪驅瘟的作用,關於端午賽舟的習俗,早期在民間認為是為了用龍船將「瘟病」趕快送走,也與驅瘟的目的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