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秋天做甜酒需要捂多少天
去商店買一小包葯曲差不多用5斤米左右就可以了,步驟如下:
一、先煮好足夠的開水,專然後把它曬屬涼
二、煮米,米煮的不要太爛要生一點,煮好後過大約5-10分鍾左右,再用先前已經曬涼的開水洗煮熟的米,接著晾乾米,感覺 差不多了就把葯曲和米混合均勻(這很重要)
三、發酵,把混合均勻的米放在一個容器中,在米堆的中間挖一個足夠深的坑,接著用你身邊可以有助於它發酵的方法促使它快速發酵,發酵到中間的坑有一些水了就可以放足夠的水進去了,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喝了(在這期間也要使溫度足夠)
四、儲藏,可以喝了把米酒放在一個可以密閉的容器中密封,這樣可以保存米酒的香醇可口。
以上是自家釀的方法,僅供參考。
至少3天以上
『貳』 米酒發酵多長時間可以完成
發酵米酒時抄間通常因人而異也是個人喜好,一般正常發酵時間為24-64小時。
下面來介紹下正常完成時間:
1、按要求加拌的酒麴或酵母粉,在溫度30的環境中根據個人對甜度的喜好,發酵時間在24-64小時。
2、達到要求的米酒需高溫加熱,徹底殺死酵母菌,放至常溫後加蓋至冰箱冷藏或食用。
3、也可以放至冰箱冷凍保存。不加熱或冷凍的米酒會繼續發酵的。
『叄』 秋天做米酒如何保溫
將盛米酒的器具用稻草20-30公分厚即可、裹嚴實,或用棉絮(被)包嚴實,上面同樣
『肆』 做米酒要發酵幾天
米酒夏季一般發酵24小時便可成。其次是醪糟酒精度數比米酒低,多為3-8°,而米酒版可12°以上,有的甚至高權達50°再之是營養成分的不同。米酒多含賴氨酸,醪糟多含醣化醇素。最後就是呈現狀態了。米酒含米量比醪糟少,因而較清。
1,米酒是液體發酵(釀造),無論過濾與否,原料的分解物都會混琺龔粹夾誄蝗達偉憚連在酒中。如糊精、多糖、單糖、肽、氨基酸等,其營養價值遠遠超過原料本身,而且特別容易被吸收利用。但是,如果原料、工藝不過關,有害物質也會帶入,而且「無法」去除。
『伍』 秋天節氣為主題的手抄報
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之間的一段時間,其中有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重要節氣。秋季的氣候特點是初秋濕熱較甚;白露後雨水減少,氣候乾燥,晝熱夜涼;寒露後天氣很快變冷
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過度季節。陰歷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陽歷為9至11月,天文為秋分到冬至這一段時間
立秋:8月8日
處暑:8月24日
白露:9曰8日
秋分:9月24日
寒露:10月9日
霜降:10月24日
立秋習俗:許多地方到了「立秋」的時候都有「貼秋膘」的習俗,什麼是「貼秋膘」呢?在夏季,人們什麼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處暑: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5]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5]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5]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
白露:
到了白露節氣,秋意漸濃。舊時南京人
白露茶
十分重視節氣的「來」和「去」,逐漸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節氣習俗。
說到白露,愛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後,有的茶客就託人買點白露茶。
米酒
白露米酒
寧、三都、蓼江一帶歷來有釀酒習俗。每年白露節一到,家家釀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程酒,古為貢酒,盛名入遠。《水經注》記載:「郴縣有淥水,出縣東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於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館醞於山下,名曰『程酒』,獻 同也。」 、淥酒均系傳世美酒。《晉書.武帝紀》:「薦 、淥於太廟」,可見程酒當與、淥媲美。 《九域志》亦雲:「程水在今郴州興寧縣,其源自程鄉來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與 酒別。」程鄉即今三都、蓼江一帶。資興從南宋到民國初年稱興寧,故有郴州興寧縣之說。 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氣頗有講究外,方法也相當獨特。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 裝壇待喝。如製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制) ,然後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 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於入口,清香撲鼻,且後勁極強。清光緒元年(1875)纂修的《興寧縣志》雲:「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 醉」。《水經注》還記載,南朝梁文學家任與友劉 杳閑談,「任謂劉杳曰:『酒有千里,當是虛言?』杳曰:『桂陽程鄉有千里酒,飲之至家而醒,亦其例也。』南朝梁時,興寧隸屬於桂陽郡。在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南京城裡酒店裡還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後來逐漸消失。
秋分: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准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的乾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好預報和防禦工作。
寒露:
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華南秋色迥然不同。
霜降: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對於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於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住在農村的人們到了這個時候,則會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摘幾個光鮮香甜的柿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