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之前去紹興玩,看到很多人喝塔牌黃酒,說是手工釀造的,那跟不是手工釀造的酒有什麼區別呢
機械化黃酒和手工黃酒最大的差別就是手釀是多菌種發酵,機黃是單菌種發酵。多菌種發酵產生的風味物質多,氨基酸種類多。
B. 紹興花雕酒,2008年,手工冬釀原酒,凈垕9公斤一壇,要多少錢
要看什麼品牌了 大品牌比較貨真價實一點 像古越龍山、會稽山的08年手工冬釀一般也就300左右吧
C. 我們問的是黃酒的做法
黃酒製作技術是從祖輩幾代傳下來的。自幾加工製作成的黃酒質量好、香甜可口、直接喝,泡葯酒,做香料實用實在。
在製作上對溫度還是有要求的,一般情況下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製作老酒最為合適。氣溫高酒做出來容易酸。如溫度太低接近0度容易凍缸,出來的酒接近酒釀。最合適的溫度在零上10至20度左右。在北方冬天供暖的情況下我覺的非常適合釀酒。最南方的廣東在冬天也適合製做。
平時我是按這個方乘10做的,酒越釀大缸出的酒成品囗感會更佳。這次寫了個小方供大家參考。用料
糯米5000克(10斤)酒麴650克水(燒開涼後備用)7500克(15斤)
自釀黃酒(古法釀造)的做法
購買黃酒,紅酒曲。
提前一天將糯米用清水浸泡1天一夜左右。
選一個干凈的酒壇,(裝過油,醬油,的壇子就是洗干凈也不能用)。酒壇中倒入燒開涼後的水。再加入酒麴略攪拌一下,使曲事先充分浸入水中。
接著開始蒸糥米飯,將已浸透的糯米撈起瀝干備用。蒸鍋多下些水避免燒干。蒸屜上鋪入紗布,將糯米松軟的倒入。上氣後大概蒸50分鍾左右,嘗一下是否蒸透蒸熟。
將已經蒸熟的糯飯從蒸鍋里倒入大的器具中,等到大氣散 盡(涼至用手摸感覺溫熱的即可)。
將糯飯鏟入事先准備好已經放入曲的酒缸中,倒入後攪拌使其飯與酒麴混合均勻。
混合好後的糯米酒曲飯經過一夜的發酵後,缸中開始有氣泡冒上來,並發出「噗噗」的響聲,這說明已經沸了。便可開始用酒打(可用刮刀代替酒打)進行打酒(用壓拌的手法攪拌4至5次), (第二天隔90分鍾攪拌一次共三次,每次4至5次)之後一天一次攪動就可以了。攪動時會有氣泡出來,這時酒缸中的飯(米粒)已經被咬空,已經產生酒了,如此進行7至8天左右時間的壓拌。
大概8至9天後再不產生氣泡了,(因溫度有差別發酵時間不一樣)。可將酒缸口蓋上保鮮袋,再蓋上紙,用繩子綁好。我們叫這封缸,封缸時間越長,產生出來的酒越香。(最好能封3個月以上再開始抽酒)
如急著想喝酒一個月後就可以抽酒了。
將事先准備好的酒抽放進酒缸,然後准備一塊干凈的略重的石頭放入酒抽中壓著酒抽。(如按方中的量做可用粉篩瀝出酒)。這時酒從酒抽的縫里慢慢滲入酒抽里,再用杯子將酒舀出來,倒入事先准備好的酒壇中,(酒瓶)。
將瀝干酒的酒糟取出來,裝入密封的容器中。用來製作酒糟大腸或酒糟黃魚,等等。是很不錯的調味品。
D. 黃酒的品牌的排名
10、咸亨
紹興咸亨酒業有限公司始建於1980年,公司以唐高宗年號及魯迅先生筆下的「咸亨」為企業名稱和注冊商標。「咸亨」牌系列黃酒產品以精白糯米、優質小麥和鑒湖源頭水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工藝與現代新工藝釀制「咸亨」酒。
9、西塘老酒
西塘老酒創業於1618年,其黃酒在業界享有盛名,從事黃酒/白酒等系列產品的研發/釀造/銷售的大型飲料酒企業,至今已有近400多年的釀酒史。
8、和酒
和酒始於1992年,上海市著名商標,上海名牌,黃酒十大品牌,上市公司,致力於傳統黃酒工業化生產釀造和銷售運營的綜合型企業。
7、會稽山
黃酒知名品牌,始於1743年,中華老字型大小,上市公司,專注於以精白糯米、麥曲、鑒湖水為主要原料精心釀制的低度營養酒,其產品酒度適中、酒色橙黃清亮。
6、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源於1949年,新華錦集團旗下,以其微苦焦香的風味深受消費者喜愛,享有"黃酒北宗"的美譽,即墨老酒以其微苦焦香的風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5、沙洲優黃
沙洲優黃是黃酒十大品牌,老字型大小企業,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酒行業標准起草單位,全國黃酒協會副理事長單位,以黃酒、啤酒生產為主的企業。
4、石庫門
石庫門創建於1939年,金楓酒業旗下,上海市著名商標,上市公司,主要從事黃酒的研發、釀造、銷售的大型企業,石庫門」黃酒,以其東情西韻、華洋交融的氣質詮釋著上海文化的獨特魅力。
3、女兒紅
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創建於1919年,中華老字型大小,紹興東路酒的代表,專業從事系列黃酒的研發/釀造/銷售等於一體的大型企業。
2、塔牌
塔牌始於1956年,黃酒十大品牌,紹興酒中的精品,老字型大小企業,純手工工藝紹興黃酒釀造企業,塔牌紹興酒擁有本酒、出口原酒、手工冬釀酒、紹興花雕(加飯)、麗春酒、江南紅等多款系列產品。皆遵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的自然之道,手工工藝釀制。
1、古越龍山
古越龍山是黃酒十大品牌,中華老字型大小,享有東方名酒之冠的美譽,國內較大的專業從事黃酒系列產品的釀造、銷售的企業。主業黃酒年產量達17餘萬千升。旗下擁有古越龍山、沈永和、女兒紅、狀元紅、鑒湖等眾多黃酒知名品牌。
E. 煮黃酒釀制方法
黃酒這種酒的一種,其價格公道並且味道也非常不錯因此很受人歡迎,其主要原料是大米或者黍米。其不僅僅可以當成一種飲品來喝還可以當成一種中葯對於人體存在有許多的好處,比如滋陰補陽、活血化瘀、緩解痛經等等。因為黃酒非常的受人歡迎因此有許多人也希望在家裡製作,那麼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黃酒的釀造方法。
浸米--蒸飯--開耙--灌壇--壓榨--裝壇--成品酒
浸米大米一般要浸泡15天左右,浸米的目的是為了米質吸水膨脹,使澱粉顆粒之間逐漸疏鬆起來,並發酵產生一定的酸度,便於蒸煮糊化、糖化發酵和形成黃酒獨特風格
蒸飯蒸飯是為了使糯米中的澱粉加熱糊化,便於糖化發酵。蒸煮一定要達到熟而不糊、內無白心、透而不爛、成熟一致。投料落缸(投料落缸就是將水、飯、麥曲拌和,接入糖化菌和酵母菌,放入缸內進行糖化發酵)
開耙、前發酵開耙發酵是釀造紹興酒的關鍵技術,必須有經驗豐富的釀酒技工親自把關。開耙就是利用木耙在發酵缸中攪拌醪液的過程。通過開耙,可調節醪液上下品溫,使發酵成分上下均勻一致,而且排出二氧化碳補充氧氣,使糖化菌和酵母菌在適宜的條件下生長繁殖得更好,這樣能抑制雜菌侵入、繁殖,使發酵正常。
灌壇、後發酵灌壇目的是使半成品減少空氣的接觸面積,不使酒精過多揮發,控制雜菌侵入繁殖,有利於酵母菌在後發酵時期繼續生長繁殖,提高酒質。
壓榨、煎酒壓榨是使半成品帶糟中的酒液和酒糟分離,即過濾成為清酒,便於煎酒。煎酒主要目的:一是殺死微生物、破壞殘余酶活力,使酒中各種成分基本固定下來,以防止貯存期間酒液酸敗變質;二是促進酒的老熟,並使部分可溶性蛋白質凝固後沉澱,使酒的色澤變得更為清亮透明。
裝壇、包壇口、糊泥頭黃酒經煎酒滅菌後,灌入已殺菌的酒壇中,壇口立即用經過煮沸殺菌的荷葉、箬殼包上,並用細篾絲扎緊。紮好壇口後,經由一定的剪修,由工人糊好泥頭。
成品酒後期貯存泥頭乾燥後把黃酒搬入倉庫貯藏,黃酒的貯藏稱為陳化,指新釀制的成品酒在陶壇中貯存。通常新釀制出來的黃酒口味比較粗糙,聞香不足,較刺激,欠柔和,而通過陳化可以有效促進酒精分子之間,酒精分子與水分子的締合,促進醇與酸的酯化,使酒香味馥郁、口味甘順、柔和,回味悠長。
F. 有內涵的黃酒,釀出多少中國好段子
在漫長的歲月里,你所聽到的關於酒的段子,十有八九都是黃酒。
劉邦與項羽的「鴻門宴」,竹林七賢縱酒「澆心中塊壘」,王羲之上巳日「曲水流觴」,寫下《蘭亭序》,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中國人世代的桌席上,哪能少得了黃酒的出席?
1.哪裡有黃酒,哪裡就有段子手
《金瓶梅》里西門大官人的妻妾們聚在一起吃螃蟹,潘金蓮要喝金華酒;《紅樓夢》里蟹宴時,賈府上上下下都少不了紹興酒和惠泉酒。
旗人老舍與王統照、吳伯蕭、台靜農等人聚在青島的小酒館「茂榮豐」,一邊拆海蟹,一邊飲燙燙的苦老酒——即墨老酒,時不時,老舍還要唱上幾段京劇助興。
金華酒、紹興酒、惠泉酒、即墨老酒,這些酒雖然名稱、產地不同,但都屬於黃酒。
黃酒溫柔,總會令人聯想到江南風物,就著一碟茴香豆、一碟鹽煮筍、十隻油豆腐的紹興女兒紅,回味里,時間都變了顏色;《海上花》里,梁朝偉演的王蓮生等一幹人,在上海長三公寓里,劃拳、聽曲兒,嚷嚷著「吃老酒,吃老酒」,吳語呢噥,婉轉嫵媚。
王安憶也說,黃酒的水土習性比白酒更加尖銳和突出,它和地理、歷史、生活習俗,甚至宗教信仰都有關系。
「江南一帶人,特別受用黃酒,與這水土之酒性合得很,真是醉不了的……而在江南,黃酒卻是婦孺皆宜,滋養性質的。」
所以,很多人把黃酒歸為南酒,也就有了「南黃北白」的說法。但其實,黃酒才是與葡萄酒、啤酒並稱的世界三大古酒。有酒以來,直至民國時期,無論南北,上流社會宴請都要開一壇好黃酒。
到底什麼是黃酒呢?按照國家的標准說法,黃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小米、小麥等為主要原料,以酒葯、麥曲為糖化發酵劑進行的雙邊發酵。釀制過程包括蒸煮、加曲、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等。
2.黃酒,驕傲的登場
黃酒的歷史源遠流長,隨便一追溯,便穿越到了幾千年前。
傳說,釀酒術是新石器時代末期,由一位出身「貴族」的狄女士發明的。考古發現更為驚人,距今7000年的磁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時期,人們就用穀物釀酒了;殷商時期,人們還會用穀物製作曲葯。
《詩經》里說:「瑟彼玉瓚,黃流在中。」黃流,是一種用黑黍和鬱金香草釀造的酒,大概就是黃酒的源頭。不過,這種酒與今天的黃酒估計是兩種味道。
從漢朝開始,黃酒的釀造術便有如神助一般飛速發展。宋朝,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黃酒家族企業,成為皇室趙家的重要納稅人。有人記錄了一百多種黃酒的名字,香泉、天醇、瑤池、杭州竹葉青、碧香、蘇州木蘭堂、白雲泉、果州香桂、銀液、廣州十八仙、登州朝霞……甚是迷人。
明清時期,紹興黃酒異軍突起,成為黃酒界的「阿里巴巴」,鑒湖沿岸遍布大小酒作坊。這得益於釀酒的原料,南方糯米製成的黃酒味道優於北方的黍米所制。
早在漢代,皇家就按照原料不同把酒分為三等,其中稻米為上,稷米與粟米則是下等。漸漸地,黃酒的釀造中心挪至南方,北方人意識到釀造黃酒上原材料的不足,從而專攻高粱燒酒。
目前,黃酒產地集中在江浙滬,包括浙派的紹興黃酒、寧波阿拉老酒,蘇派的蘇州桃源黃酒、無錫惠泉黃酒,海派的和酒、石庫門等。
此外,還有閩派的福建老酒、龍岩沉缸酒——代表南方的紅曲稻米黃酒;味道偏甜的江蘇派丹陽封缸酒、九江封缸酒;最為獨特的是北派黃酒——山東即墨老酒,在一眾南派黃酒中別有風味。
即墨現今隸屬青島,就在嶗山邊上,即墨人用黍米、陳伏麥曲、嶗山礦泉水釀造的即墨老酒,幾乎成為北派黃酒的「唯一」代表。清末民初,即墨城內老酒作坊已有五百多家,直到上世紀70年代,祖母一輩還有「每天一盅熱老酒」的習慣,據說極為滋補。
即墨老酒的獨到之處,除了黍米為原料,還有 「煪糜」這道工序——將大黃米煮透後,邊加溫邊用鍋鏟攪拌,糜焦而不糊,「煪」到大黃米呈棕紅色時出鍋。所以,即墨老酒即使不加焦糖色,也能色澤深沉掛壁,並且帶一股天然焦香,入口後似有苦味,又瞬間消失,因此又被稱作「苦露」或者「苦老酒」。著名作家台靜農去台灣之後,最懷念的便是這口濃黑的老苦酒。
3.紹興人都喝不到紹興黃酒?!
黃酒中的佼佼者便是紹興黃酒。
清代老饕袁枚把紹興酒比作「名士」:「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賈寶玉過生日時,在怡紅院開夜宴,特地托平兒抬來一壇紹興好酒。
而紹興黃酒中最有名的又是女兒紅,傳說是當地人家女兒出生,將釀酒儲藏在花雕酒壇里,埋入地下,直到十八年後女兒出嫁才打開宴客。雖然周作人回憶說這種風俗早已消失。但是,當地人的確會預備家釀。
有趣的是, 據珍妃、瑾妃的堂侄孫、清末世家子弟唐魯孫斷言:
「在紹興一帶,倒不一定能喝到好紹興酒,這就是所謂出處不如聚處啦。」
據唐魯孫分析,紹酒在產地做酒胚子的時候,就分成京庄和廣庄,京庄銷北平,廣庄銷廣州,兩處一富一貴,卻又路途遙遠,因此選的紹興酒都是精工特製,不容易變質的酒中極品。他還回憶,早年的仕宦人家,只要是嗜好杯中物,家裡都會存著幾壇子佳釀,家裡來了知己酒友才捨得開壇,一頓喝凈。
4.酒的江湖|豪傑霸天下
紹興酒目前分為四種類型。
一種是元紅,即狀元紅,是紹興黃酒的大宗產品,因為酒壇外壁刷成朱紅色而得名。此酒發酵完全,糖分少,酒液橙黃透明,味爽微苦,屬於干型黃酒,最受嗜酒者的歡迎。
一種是加飯酒,原料配比中水減少,飯增加,醪液濃度大,色如琥珀,特別醇厚,俗稱「肉子厚」,是半干型黃酒。
相比下來,第三種善釀和第四種香雪這兩種新品種就比較小眾了。
善釀由清代沈永和釀坊首創,靈感來自釀制醬油,以元紅代水來釀酒,深黃色,口味甜美,酒精度反而低,是半甜型黃酒。
而香雪是1912年新創,用糟燒代替水,用淋飯法釀制而成,只用白色酒葯,所以色白如雪,芳香濃甜。
竹葉青,也是紹興黃酒的一種,以元紅或者加飯酒作酒基,配入高度糟燒浸泡當年採摘的嫩綠竹葉津出的酒液做色素,淺黃泛綠,鮮爽醇冽,別有風味。唐魯孫大贊杭州西湖碧梧軒的竹葉青,「入口醇郁」,如同酒仙李白「濯魄水壺」的感受。
此外,紹興人還釀出其他別致的黃酒,如鯽魚酒、桂花酒、福桔酒等,將物料放入壇中,沖入元紅,待到泥封後溶化在酒液中,便能逸出各種風味。
5.鑒湖水丨詩文深處釀佳酒
水是酒的「血液」,是釀酒中最重要的因素。好酒產地必臨好水,紹興黃酒之所以好,全依仗當地的鑒湖水。
鑒湖其實是東漢時期修築的一個人工湖,面積達206平方公里,分布在山陰、會稽兩縣,鑒湖南面便是會稽山,山上若耶、蘭亭等36條大小溪流注入,水清如鏡,在六朝時代,深受謝安、王羲之、王獻之等名士的寵愛。但是從明清以來,紹興鑒湖逐步被漁鄉分割,再不見廣闊湖面,直至今日,仍在萎縮中,幸好水質仍可信賴。
鑒湖水最宜釀酒。1981年到1983年,紹興市環境科學研究所等9個單位曾對鑒湖水做過一次深入調查,發現鑒湖水源地區的地質重金屬含量少,適量的礦物質讓水體硬度適中,清潔甘洌。湖區的泥煤層具有吸附污染物的強能力,因此鑒湖水自凈能力強,常新常清。
上海、蘇州、無錫等地曾設立紹興酒坊的分坊,選用優質糯米,沿用傳統古法,但釀出的味道始終有差。
傳統手工紹興黃酒的釀造最講究時令物候,依據自然流轉一步步展開,絲毫不差。
鑒湖水的最佳季節是10月至翌年5月之間,因此紹興黃酒的傳統釀造講究「一冬一釀」——立冬投料,開始浸米發酵,經過陶缸前發酵後,再存放到露天,讓黃酒在三個月漫長的冬天中,慢慢地完成後發酵,次年立春壓榨出酒。
進入夏天,釀酒師傅開始為下一釀季的冬釀做好准備——農歷七月培育酒葯,八月踏制麥曲,九月製作酒釀,然後又是一次冬釀春榨的輪回。
在三伏天的時候,採集本地的辣蓼草曬干,混合糙米粉,通過手工方法製造成酒葯;秋天桂花盛開時,用小麥製造出麥曲,又叫桂花曲;然後在冬天製造酒母。所以,這冬釀的手工紹興酒真是自然的魂魄。
黃酒要燙燙的喝,38攝氏度時風味最好,氣味中的揮發香脂緩緩逸出,芳香撲鼻。大姨媽來的日子裡,倒是可以加點姜絲、紅糖,也是古法;但不要加話梅,那可是台灣人的喝法。加飯酒配大閘蟹是最妥貼的,不過更講究的老饕會將元紅與陳年加飯搭配。
也可以繼承金聖嘆的遺志,就著炸花生米和五香豆腐乾下酒;或者像潘金蓮那樣,配上用鮮水紅菱、白白凈凈的荸薺、鮮藕。此外,糟蚶、醉蟹,炒螺獅甚至是松子、杏仁都是佐酒好物。
不過,我最想試試的,還是魯迅最愛的下酒菜——白米飯上的一條糟青魚干。
參考文獻:毛照顯《中國黃酒》,紹興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紹興酒文化》,楊國軍《紹興黃酒釀制技藝》,唐魯孫《中國吃》,王安憶著《酒徒》,(清)袁枚《隨園食單》,葛培嶺注譯評《詩經》,鍾叔河《周作人散文全集》,口述/周景良、整理/王愷《昔日的酒世界》。
G. 求名家寫的有關紹興的文章(最好是散文)
芬芳馥郁紹興酒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江南的青山綠水,不僅養育了許多的才子,也養育了鍾靈毓秀的女兒。
水鄉的柔風細雨,不僅造就了紹興女兒一個如花似玉的容顏,也造就了她們如水如歌的情感。她們纖細多情、她們婉約敏感、她們明眸皓齒、她們衣袂飄飛。一如這漫山遍野的茶樹,青蔥翠郁。也像這潔白、淡雅的梔子花,芳馨醉人。
在梅子細雨的時節,連綿數日的小雨,緊一陣、密一陣,把天上地下都淋得濕漉漉的。林蔭道邊的花牆濕漉漉的,小巷裡的青石板路也濕漉漉。這織一片相思,織一片戀情的細雨呀,把江南女兒的心也淋得濕漉漉的。
走進小巷深處的一家小酒店。店雖不大,但處處體現主人的精細,古香古色的桌椅,簡單、雅緻的小擺設,牆上掛著具有江南風格的紈扇。扇面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幾個小菜擺上後,老闆娘款款而來。端來了一瓶紹興的佳釀——「女兒紅」。很早便知道了女兒紅這種酒,味甘洌,色橙紅,入口甜爽滑潤,口感極好。開啟瓶子後,果然一股馥郁的米酒清香撲面而來。我們笑著問起了「女兒紅」名字的來由。老闆娘告訴我們,古越民俗中,誰家生了女兒,都要將幾壇當地釀造的醇酒封藏在牆壁內或地窖里,等到女兒十八歲出嫁時才掘出作為陪嫁之禮或開啟招待賓客。是啊,「女兒紅」,這埋藏了十八年的「女兒紅」,凝聚了多少的親情、多少的相思、多少的淚水呀。也許是因為把那麽多的情感釀在這酒中,才使得它馥郁、濃釅吧。如此動聽的故事真讓人感動,就是不會喝酒的我也會浮想聯翩,彷彿高朋滿座的婚宴之上,紅紅的酒倒入白色的瓷碗里,人們歡笑暢飲,而一旁靜坐的紅衣紅蓋頭的新娘,她美麗的雙頰也會透出這紅紅的酒色,更加嬌羞可愛……我深深地陶醉在這美麗、艾婉的故事裡。
與「女兒紅」齊名的「狀元紅」也是紹興最有名的傳統黃酒,它是家中生了男孩時儲藏的,待到男孩得以功名時再品嘗。這是傳統文化的產物,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可能造就。
「女兒紅」、「狀元紅」大小商店均有售,但彩繪精細,彷彿工藝品一般的,實在不敢問津。而普通的酒,從零沽到瓶裝壇裝的,我們都嘗了一點。有的清而淡雅;有的味甘而馥郁,即使不太正宗,飲後頰齒留香,也很有些回味。可見所謂正宗不正宗,那是比較著說的。
現在在紹興要找好酒,應該去鑒湖,這個在紹興西南的湖泊雖然不大,但它是紹興的主要水源,其水質比較醇厚,特別適合做黃酒,因此是紹興老酒的搖籃。最好的紹興黃酒釀造點都在鑒湖附近,在那裡可以買到真品,口味地道,只要是懂酒之人,怕是要千杯嫌少了。願鑒湖之水長流不息,紹興黃酒生機不竭。
黃酒是紹興特產。紹興以黃酒名聞天下。「中國黃酒數紹興,紹興十里飄酒香」。紹興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酒城」。紹興酒有著源遠流長的釀造歷史。千百年來,紹興一直浸潤在一片酒香醉芬的氛圍之中。
作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其餘兩種為葡萄酒和啤酒),黃酒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少康時代。春秋時期。其源於中國,且為中國獨有的酒種。黃酒的品種眾多,如山東的即墨老酒、福建老酒、廣東珍珠紅酒、無錫惠泉酒等,而為釀酒界所公認的,最能代表中國黃酒精髓的,就只有紹興黃酒。
紹興黃酒又名「老酒」,基本定型為狀元紅、加飯、善釀三種。早在二千多年前,越王勾踐以此佳釀獻給吳王,吳國軍士狂飲,積壇成山。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南朝時期,紹興黃酒已被列為貢品。唐代王績寫的《酒經》中已對紹興酒的特點和製作,有了比較詳細的記載。而膾炙人口的「越酒甲天下,遊人醉不歸」詩句則出自南宋詩人陸游之手。著名古典小說《紅樓夢》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就專門提到了紹興酒;《鏡花緣》第70回里還有關於紹興「女兒紅酒」的描寫。南宋高宗趙構於紹興建臨時陪都時欽定紹興黃酒為宮廷御酒,史稱「黃封貢酒」。有加飯酒、花雕、紅雕……
紹興老酒是一種不經蒸餾的發酵酒類。它採用精白糯米、優質小麥為主要原料,汲取得天獨厚的鑒湖之水釀制而成。鑒湖水經岩層與砂礫過濾凈化,水質清澄,甘冽可口,含有多種礦物質,是釀造紹興酒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此酒具有色澤橙黃清澈,香氣馥郁芬芳,滋味鮮甜醇的獨特風格和越陳越香、久藏不壞的優點,人們說它有「長者之風」。
因採用不同的配料和釀制方法,所以,紹興老酒分加飯、元紅、善釀、香雪、花雕等品種,各種酒具有其獨特的風味。加飯酒是在一定的水米比例中,再增加糯米飯釀成,因其用飯量比其他黃酒品種多。因此,質厚味甜,味道特別醇厚,故稱「加飯酒」,是紹興酒中的代表品種。善釀酒是以陳酒代水,用酒釀酒製作而成,其味特別醇厚。香雪海是以加飯酒糟做成燒酒代替水,再加工成酒,便為「香雪」。狀元紅酒是用紅曲釀成,色深而味濃。
來紹興,千萬不能忘了品嘗一下紹興的老酒。它醇香甘甜,醇厚可口,使人回味無窮。其中以善釀最佳,但最負盛名的卻是加飯,因為善釀呈甜味,有點膩口。紹興老酒酒度不高,酒性柔和,色香味別具一格,據說格外適合女子。而「女兒紅」、「狀元紅」則是其中的極品。它含有十幾種營養成分,對人體有滋補作用,是飲料酒中之佳品,又可作料酒,用作烹飪,還能避腥添味,用紹興老酒作調料煮飪菜餚能增添美味,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烹調佳品。紹興酒也是配服中成葯的理想葯引。紹興酒是日本人最喜歡的一種酒,目前年銷日本達2000噸。紹興酒出口近30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外銷量5000噸以上,占我國黃酒類外銷的首位。
紹興的酒,醇香自不用說了,而慕名而飲,沖著紹興酒來的,卻多是受到魯迅的《孔乙己》、《風波》等小說的影響。在紹興魯迅路、曲尺形的櫃台、板卓板凳,仿古布置的咸亨酒店,再現了歷史的原貌。
如今這里每天顧客盈門,外地來的遊客總要到咸亨酒店小坐,淺斟薄醉一番。飲幾杯紹興酒,來一碟茴香豆,感悟昔日古鎮酒店風情。同樣,紹興的咸亨釀酒廠,也因魯迅的文章而名聲大振,馳名中外。
紹興黃酒至今依然延續著千百年來的傳統工藝。即便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今天,陶土罐、竹耙、竹筐,甚至荷葉、竹葉、黃泥,依然是黃酒釀造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
紹興黃酒的釀造要經過浸米、蒸飯、攤飯、落缸、發酵、開耙、灌壇、壓榨、煎酒這幾道工序。一般來說,1斤米可以做1。7或1。8斤黃酒。
酒廠從立冬開始做酒直到來年立春,稱為「冬釀」,整個一年裡,只有這段時間適合做黃酒。紹興東浦鎮是紹興釀酒的發祥地。鎮里幾乎人人都會做酒,且家家做酒、年年做酒。東浦酒廠生產紹興黃酒的全部四大系列,即:元紅(干型,糖分15以下)、花雕或加飯(半干型,糖分15—40)、香雪(甜型,糖分100以上)、善釀(半甜型。糖分40—100)。糯米用來做加飯酒,梗米做元紅(當地人稱之為「梗元紅」或「土紹」)。全部為手工釀制。發酵的程度就直接決定酒的好壞,發酵過頭酒太酸,發酵不夠酒又『嫩』了,沒有味道。
堆滿了廠里的那些看似粗陋的陶土壇子也是頗有講究的。至少到目前為止,陶土壇在整個黃酒釀造中的地位正如葡萄酒之與橡木桶,同樣是獨一無二的絕配。陶器特有的細微的透氣性對發酵的菌種「活」性相當重要。事實上,還沒有一種器皿可以代替這種古老的酒壇。而且,新的壇子還不能用來裝成品酒,只有那些裝過半成品酒的舊壇才行。因為新做的陶土壇難免有細小滲漏或難以發現的疵點,會導致成品酒氧化變質。
開耙是黃酒製作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酒味是酸還是甜都在這個環節決定。開耙師父在當地是很有地位的,被稱作「酒頭腦」,每個酒廠在開耙時都會請酒頭腦到場,由他們根據每缸酒的表面顏色、缸內的「嗞嗞」聲、手感觸的溫度來決定時否「開耙」。
開耙後,黃酒還要進行壓榨(濾去酒中雜質)、煎酒(用高溫煮沸殺菌)等工序,最後再進行灌壇分裝。如今,手工製作的紹興老酒仍延用宜興陶壇裝灌,用箬葉和黃泥封口。雖然古老的黃泥封口早已遠離了現代生活,但在釀坊看來,這仍是紹興手工黃酒風味的標志之一。
在數字化的今天,古老的紹興黃酒依然遵守著千百年來的規則不曾改變,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根本就無需改變。古越龍山、會稽山和女兒紅。是紹興黃酒的「三劍客」。悠悠鑒湖水,造就了紹興黃酒在歷史上深厚的民族文化內蘊,也造就了它的經久不衰的聲譽。我們的國宴酒為黃酒,生產企業便是中國紹興黃酒集團公司下屬的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其主要產品「古越龍山」,是黃酒行業唯一中國馳名商標,唯一國宴專用黃酒。1915年「會稽山」加飯酒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就為紹興、為中國酒贏得了最早的一枚國際金質獎。其廠家便是紹興東風酒廠,它地處紹興鑒湖水系中上游,水質清冽尤好,為釀制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質水源。如今,該廠是中國最大的黃酒生產基地之一,經濟效益和出口創匯均屬全國同行業之首。紹興女兒紅釀酒總公司獨家開發生產的「女兒紅」黃酒,色如琥珀,澄黃透明,味比瓊漿,醇厚甘鮮,酒體協調,滴滴入口,唇齒留香,並富含多種氨基酸。在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賽會和1925年的西湖博覽會上,紹興老酒都獲得了特等獎狀與金牌。建國後,紹興老酒是全國18大名酒之一,每屆全國評酒會均被授於質量金牌獎、1984中奪得全國金杯獎。1985年在西班牙馬德里國際酒類大獎賽中又榮獲金牌獎章。
一杯「女兒紅」下肚,酒力上來,立馬感到熱血沸騰,有一點飄飄然不知身在古今。此時,我立刻發現了紹興人咸、曬、霉等方法製作食物的好處來。紹興先賢有人曾經作過探索,魯迅便是其中之一。他說:「我將來很想查一查,究竟紹興遇到過多少次大的飢謹,竟這樣嚇怕了居民,專喜歡貯藏干物,有菜,就曬干,有魚,就曬干,有豆,又曬干……」魯迅的話是有道理的,卻不想他自己也進入了這樣的曬腌文化之中。
酒的餘力使我想起了朱安——魯迅先生的原配。魯迅對這樁包辦婚姻是知曉的,可為什麼魯迅偏要把朱安「貯藏」起來,讓歲月來風干朱安的青春呢?一開始便將一個女人放在那樣的被動地位我感到了心裡的不安。魯迅呼籲婦女解放,關注祥林嫂的命運,但對家裡的朱按卻一籌莫展——憐愛不得又拋棄不能。魯迅在母親面前彎曲了,他在朱安面前逃避了。「原來偉大者在強大者面前也無奈過,徘徊過;原來魯迅也曾年輕過,沒有高度過;原來魯迅也曾不魯迅過。」
看著我們著實不勝酒力,老闆娘用一個橙亮的黃銅壺濕了一壺香氣四溢的黃酒,然後加一點糖,最後加個雞蛋,其溫潤暖和的感覺可以滲入心底。老闆娘看出我的疑惑,便解釋起來:在我們當地,不會喝酒或年老不能多飲者,以雞蛋同黃酒蒸著吃,如吃燉蛋一般;女輩一般不善飲,則以黃酒、雞蛋、糯米、紅糖各四兩蒸食,有補腎之效……
最後的一道殘陽鋪在酒的波紋里,轉忽不見了。時間固有它自己的力量。光滑的石井欄裂碎了,高大的皂莢樹更加高大了,紫紅的桑葚還未成熟,短短的泥牆根一帶的何首烏開始茂密起來了……而朱安女士那隻曾被擱置的小船現在僅作了一個失敗的花朵標本。
繼續舉起一碗酒,和著一個女人的哀怨,和著一絲愧疚乾杯。當暮色忽然籠罩下來的時候,我輕輕地放下了被我喝乾了的兩個酒碗。我想,我肯定是醉了。
拜謁紹興
從念小學時候起,魯迅先生的作品就一直是我心目中最鍾愛的篇章。曾經遙想在那樣錚錚清越的文字里出現的故鄉一定是天底下最美的地方。後來知道那就是紹興,一個讓無數人藉以尋找鄉土情結和精神家園的江南水鄉。
還是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那陣子,一首《釵頭鳳》便在心中餘音繞梁揮之不去。曾經勾勒過那樣一個鐫刻著紅塵絕戀的園子,那定然讓世間多少園林亭榭相形見絀。後來知道那個傷別離的沈園就在紹興。一個出產了「紅酥手、黃藤酒」,留下了「錯錯錯」的千古嗟嘆的煽情古城。
僅憑這些,心中的紹興便值得前往拜謁一回。這樣的心思經由性情影友的一番慫恿促成,在五月的一個艷陽天里便如願以償了。於是背上相機和簡單的行囊,走,我們到紹興去。
烏蓬漿搖過橋來
同團出遊的萍是一家新聞單位的實習生。想像不出,天生玲瓏氣質的她還是一個執著的魯迅迷。一待落腳紹興,她便津津樂道地念起了魯迅作品中關於三味書屋和百草園、關於孔乙已和少年閏土、關於烏篷船和社戲的章節。於是在魯迅筆下被濃濃渲染的故鄉情結的引領下,文化遺存最豐厚的魯迅中路成了我們的首選。以至於當晚顧不上洗卻一路行車的勞頓,便急急找到咸亨酒店,在南腔北調人影憧憧中去曲尺櫃台前買一碗老酒,一碟茴香豆。而後,咂一口再咂一口,直到陳年老酒的醇香和強勁在不知覺中把自己惹出醉意來,才知趣地摸摸塑在門口的孔乙已謙躬的手,撤離。
次日一早踩著樹影婆娑的石板路開始了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的遊程。三味書屋臨水而築。它那牆邊伸向水面的石階,臨河的牆角濕濕的苔蘚,連同黑油的竹門、古色古香的門窗檐瓦依然如舊,風景未殊。而那書房當中的扁、扁下面有著梅花鹿和古樹的畫及長案、書桌等擺設亦如中學課本中的描述。清晨的陽光清幽幽地浮游在天井裡、過道上、竹樹林中,隱約讓人感到一股悠遠的翰墨書香在這個舊時私熟中飄逸開來。這樣的一方凈土足以與那牆外的繁華和喧囂相抗衡。出三味出屋百步之遠,便依次是魯迅祖居、魯迅故居和魯迅紀念館。最偏愛的是那個藏在魯迅故居後面的情趣盎然的百草園。這個由碧綠的菜地、高大的皂莢樹和矮矮的泥牆根、光滑的石井欄構成的童年樂園如今已難得聽到「叫天子」和油鈴蟲、蟋蟀的鳴叫聲了。即便如此,當我打量一個安靜的角落,打量那滿園子初夏的落英飄絮時,還是被那淳厚的童年氣息包圍著。魯迅已乘黃鶴去,但百草園留下來了,他的文字的靈氣留下來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趣世界留下來了。這樣的童趣世界,也許是誰都心馳神往的。怪不得萍在那塊鐫刻著「百草園」的紀念石上讓影友給她連著拍照時滿臉樂盈盈的貪婪,神情也極盡投入。魯迅後來離開紹興後便再也沒有回到故鄉,沒有回到百草園來領受那桑椹和覆盆子的味道。想必百草園里的味道一定是他風雨人生中心頭永遠的溫馨。
庭院深深
游完魯迅故里,那滿街飄來濃濃的油炸臭豆腐和霉乾菜的味道,才使我們意識到是餓了。於是在三味飯館美美地進了午餐。沿魯迅中路步行百米來到沈園。
那沈園的靈氣,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在古箏淙淙流淌的背景音樂里,滿池瘋長的田田荷葉、傍水搭建的樓台亭閣、竹樹掩映中的石徑小橋彷彿把那800年前陸游和唐琬的邂逅從中文教材里導出,在南來北往客面前一說再說。但那邂逅卻是難咽的苦果,是長別離的前奏。君不聞滿眼柳色總是烘托別時無多之苦?愛而不能的人穿行在沈園風過影搖的柳蔭下,當是肝腸寸斷的。難怪陸游在《釵頭鳳》里寫出「滿城春色宮牆柳」便急轉直下成「東風惡,歡情薄」。而那痴情唐琬一顆柔弱的心更是擔不住一份無解的錯。聽任那塵俗的風雨將心中深深的情零落成塵輾成泥。在不勝悲慟中和得「世情薄、人情惡」的詞句,不久便在憂郁中如花凋逝。人到訣別處,不如不相遇。原來那遠古的愛情也長著一樣的愛愈深則傷愈切的面目。陸游和唐婉的悲情故事終歸成為昨日絕唱,但苦樂交纏的愛情依然在人世間千回百轉。於是乎,那鐫刻在烏黑碑壁上的盪氣回腸的兩首詞,則如深深的印痕,烙在從這里走出去的遊人心頭。而那「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沈園,則讓這個溫情脈脈的古城,還抹上一層深沉的悲涼。
游過魯迅故里,品過沈園,翻看手上的旅遊冊子,才驚悉,那歲月帶不走的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及其背後的故事,原來都在這個名士之鄉的街坊台門中、古跡勝地和名人故居中傳揚著。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鍥而不舍治水的大禹;筆墨鑄就經典作品《蘭亭集序》的王羲之;凜然正氣的鑒湖女俠秋瑾……但發燒影迷小繆早已抵禦不住水鄉古鎮自然景觀的誘惑,頻頻建議轉換視角了。於是擠用僅剩的不到半天時間去走街竄巷,去搭乘烏篷船,去領略一個鄉土紹興真實的心跳。
安昌古鎮據說是當年紹興最大的繁華集鎮。我們到來的時候遊人出奇的少。才在鎮口稍一定神品味這魯迅筆下的魯鎮依稀的影子時,河面上已經忽悠悠搖來一條細長的烏篷船。那戴著烏氈帽的船公很乾脆地報出5元錢的價格後便熱情地把我們扶上船去,一路上手足並用,搖槳劃櫓,並用那難以聽懂的方言和我們搭話。那溝壑縱橫的臉上透出的熱情和友善讓人心頭倍覺溫暖。就這樣的人在烏篷中、烏篷在水中。目之所及是枕河民居和台門建築的粉牆黛瓦、曲折的石板巷、斑駁古舊的跨河古橋以及村婦浣衣的身影,恍如時間的流水在這里打了個漩渦,把一些過往的東西沉澱下來又輕輕攪起。與老船公揮別後上了岸來,一切都是那樣慵懶得富有詩意。我們或者信步踩踏沿河的青石板老街,或者流連橋頭忙著擺拍,或者進到幽深的師爺府一探究竟。也時而展開手上的導游圖和村民比照問路,沒想這里連花白了頭的老太太們也是滿臉微笑從容大方。盡管沒能幸遇水上迎親和社戲,但安昌那撲面盈懷的水鄉氣息已讓我飄飄然不知身在何夕,一種夢游般親近江南的迷離況味已直透到內心深處了。
江南水巷
傍晚時分,搶著還有夕陽余輝,便匆匆回到市區,直奔念念不忘的倉橋直街地段而去。踩在這樣一條歷史悠久的街巷中,一樣的是人流如梭,南來北往。但聽著腳底下松動的石板不時發出咯噔咯噔的聲音,看老字型大小店門外豎起一面面古樸的招牌布幡,夕光打在瓦陳屋脊上像撫摸歲月的臉,你便忍不住想在這里流連再流連。而與街面隔屋平行的水弄堂里,流淌了千年的水依然不舍晝夜,生生不息;河面的每座石橋每塊石階,任由歲月的塵埃侵蝕,穿越歷史雲煙依然忠實刻錄著種種往事道道足痕,並把今日載入陳跡;那「小橋流水人家」的境界依然飄著蒙蒙的韻味,使過往看客在烏篷穿行中讓繁華和浮躁躑躕體外,還心靈恬淡如菊。紹興,你對於魯迅而言是故土,是心靈憩園,而對於外來人,對於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的過客而言,又何嘗不是?
即行至此,今夜的我當在這里駐足。我是真的希望自己就此迷失,不知歸路。
H. 上次去紹興,看到當地人都喝塔牌手工黃酒,這個牌子大家了解嗎
塔牌在紹興還算可以,在紹興流傳一句話:會稽山做紹興本地市場,古越龍山做外地,塔牌做出口.這三個品牌外加上虞的女兒紅是紹興黃酒的傑出代表.
I. 公司發了瓶塔牌手工黃酒,這酒怎麼樣啊
塔牌是紹興黃酒中中還不錯的一個品牌(紹興黃酒有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女兒紅內等著名品牌)容,其生產的公司是浙江省糧油食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大型釀酒企業,故塔牌酒以前主要是銷往國外的,號稱是中國黃酒行業出口量最大的黃酒企業。近幾年塔牌品牌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等稱號。所以總的來講是個值得信得過的酒,質量會有保證。至於口味,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很難說好或壞。我們這兒喜歡古越龍山、會稽山、塔牌的人都有。從感覺上講,現在手工酒顯得比機器酒有價值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