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雄黃酒有什麼功效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古時中國人會在端午節飲用,但至現代,由於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雄黃具有一定的毒性,此習俗已較罕見。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中文名
雄黃酒
又名
雞冠石
性質
一種中葯葯材
作用
解毒劑、殺蟲葯
古代人
克制蛇、蠍等百蟲
葯性
辛苦、溫,有大毒
雄黃簡介
雄黃,作為葯用,歷史悠久,其葯性辛苦、溫,有大毒;歸肝、胃、大腸經;主要是外用於殺蟲、解毒,治療癰腫疔瘡、濕疹疥癬、蛇蟲咬傷。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黃金石,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雄黃[1]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治療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雄黃少量飲用,可治驚癇、瘡毒,但由於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醫生指示,並遵古法泡製的雄黃酒才能喝。
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
飲酒來歷
屈原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杭諺說:「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於此日將蒲根切細、曬於,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亦有單獨用雄黃浸酒者,故名「雄黃酒」。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間還將吃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或貯藏起來,乎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有井人家,還以雄黃一塊,裹以絲綿,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我國民間有「 早端午,晚中秋」之說,古人以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雄黃酒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斗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香包能驅邪解毒,自有它的醫理。要說香包先說雄黃和雄黃酒。雄黃許多地方都盛產,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用雄黃釀成雄黃酒,《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黃。雄黃,橘紅色,可入葯解病毒。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舊時建寧幾乎家家釀雄黃酒,但多為男人飲,有些會喝酒的女人也飲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龐耳鼻手心足心塗沫一番。後來人們就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熏草等原料製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
香包以葯物之味,經口鼻吸入,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況雄黃、艾葉、熏草都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而蛇蟲聞之遠遁,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㈡ 什麼是雄黃酒
雄黃酒
【簡介】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
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黃金石,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雄黃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治療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雄黃少量飲用,可治驚癇、瘡毒,但由於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醫生指示,並遵古法炮製的雄黃酒才能喝。
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因此,服用雄黃極易使人中毒,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
中醫認為,雄黃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由於雄黃毒性太大,極少用於直接內服,一般內服多入丸、散劑。
【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我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古人以為晨屬龍,晨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斗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佩戴香包能驅邪解毒,自有它的醫理。要說香包先說雄黃和雄黃酒。雄黃許多地方都盛產,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用雄黃釀成雄黃酒,《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黃。雄黃,橘紅色,可入葯解病毒。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舊時建寧幾乎家家釀雄黃酒,但多為男人飲,有些會喝酒的女人也飲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龐耳鼻手心足心塗沫一番。後來人們就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熏草等原料製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
香包以葯物之味,經口鼻吸入,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況雄黃、艾葉、熏草都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而蛇蟲聞之遠遁,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㈢ 雄黃酒是什麼酒它真的能驅除蛇蟲鼠蟻嗎
雄黃是礦內中葯材,用它泡酒是雄黃酒,蛇最怕這個味道,驅除蛇管用,對蟲鼠蟻嗎,一般化.
㈣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簡介
中國的四大民間故事是指: 牛郎織女 孟姜女 白蛇傳 梁山伯與祝英台.
1,牛郎織女.七仙女下凡洗澡(?),董永偷了老七的羽衣(天衣無縫從此而來),老七被迫留下嫁給了董永.小日子過的還不錯,還生了兩個孩子(?).後來,王母娘娘把老七接回去了.董永追到天庭.王母娘娘在他倆中間劃了一道天河,不讓他倆見面.喜鵲看不下去了,就在每年七夕之夜搭成鵲橋讓他們見面.
2,孟姜女哭長城.(我先強調一下,孟姜女的正確翻譯是老薑家的大女兒)老薑家的大女婿被秦始皇(?)抓去修長城,很久很久都沒有回家.大姜就去找.沒找到.她就哭了.結果長城被她哭塌了一段,露出了她丈夫的屍體.
3,白蛇傳.這還用說么?!《新白娘子傳奇》沒看過么?不過結局是經過了再加工的。真正的應該是:白蛇修煉成精,化名媚娘(?)來找前世的救命恩人要以身相許。兩人那日子過的相當不錯,還生了一個兒子(人...妖?!)。後來來了一個和尚對許仙說你媳婦是妖精,喝雄黃酒(?)可顯原形。許仙害怕,就按和尚說的一試,結果發現媳婦果然是一條白蛇精。許仙就求法海和尚收了白蛇。許仙自己為了保命,也出家當了和尚,四處化緣,修了雷峰塔。
4,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同學,自由戀愛。梁山伯是個窮小子,祝英台家裡有點錢。所以祝英台家裡不同意,給祝英台訂了一個有錢人家的親。梁山伯知道後,心裡難過憋屈,然後生病就死了。祝英台知道後,在結婚當天,跳進梁山伯的墳里,自殺了。神奇的是,從墳里飛出兩只蝴蝶。(純中國的浪漫主義!)
呵呵,怎麼樣?短不?
㈤ 關於端午節的民間傳說 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㈥ 為什麼蛇怕喝雄黃酒
雄黃酒
【簡介】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
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說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黃金石,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雄黃性溫、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內服,主要用做解毒、殺蟲,外用治療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雄黃少量飲用,可治驚癇、瘡毒,但由於雄黃有腐蝕之力,所以一定要經醫生指示,並遵古法炮製的雄黃酒才能喝。
現代科學證明,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因此,服用雄黃極易使人中毒,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
中醫認為,雄黃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由於雄黃毒性太大,極少用於直接內服,一般內服多入丸、散劑。
㈦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屈原的傳說
端午節源於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7)飲雄黃酒的傳說的簡介擴展閱讀
端午節的習俗:
1、拴五色絲線:在端午節節這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驅邪。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2、端午食粽:端午食粽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
3、放紙鳶: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4、打午時水: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於井裡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古人把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日午時驅邪最佳,具有辟邪、凈身、除障的效果。
㈧ 雄黃酒里含了那些東西
雄黃的主要來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自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黃酒等於吃砒霜;雄黃含有較強的致癌物質,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雄黃具有腐蝕作用。因此,服用雄黃極易使人中毒,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甚至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重者則會致人死亡。
吃的時候要多注意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