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紹興黃酒文化
水火相容 紹興黃酒與紹興人
時間:-06-10 05:36:14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
談起紹興黃酒,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是紹興黃酒的文化。「如果說中國文化能以一種物質的形態來表現的話,那麼黃酒可以說是最能展現其內涵的物質之一。幾千年以來,儒家文化始終占據著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而黃酒的品性,恰恰與儒家文化的『中庸』思想有諸多共通之處。」說起紹興黃酒文化,傅建偉語氣里滿是莊重。「紹興黃酒有六味:甜、酸、苦、辛、澀、鮮。如果認真品鑒,這六種味道都能在黃酒中體現出來。而且它能跟各種菜餚搭配、協調。」在傅建偉看來,紹興黃酒的豐滿、和諧、協調與儒家中庸思想的「調和、兼容」是互通的,懂得了紹興黃酒的文化積淀,那麼喝黃酒便是身與心的雙重享受。
傅建偉認為,紹興酒其實更是紹興人個性的體現:「黃酒具有水的外形、火的性格,它陰柔而又不失陽剛,外表溫和,卻後勁十足。大概是受紹興黃酒影響,紹興人的性格也是這樣,紹興人性格溫和內斂不張揚,但溫和的背後也有其剛烈的一面。從教學興國的蔡元培,到骨頭最硬的魯迅,再到巾幗英雄秋瑾,無不是這樣。」
其實,傅建偉這個土生土長的紹興人,又何嘗不是一個擁有火與水性格的人呢?這一點僅從他對企業的管理上就看得出來。自傅建偉入主以來,紹興黃酒集團從當年的不足5億元,躍升到幾十億;他支持技術創新,拿出大量的費用進行黃酒的基礎性研究;2004年,古越龍山率先在央視黃金時段投入6000萬廣告,打響央視黃酒廣告第一炮,震撼了中國黃酒界……然而在魄力與果斷的背後,傅建偉又有著一副柔腸。他主張對員工實行人性化管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員工建綠色蔬菜基地,連續七年十一次提高了職工工資收入,為200多名職工家屬、子女解決了就業問題,通過工會補助、職工互助互濟基金等形式,定期為80多名困難職工和家屬遺孀提供必要的生活補助……
「在我的人生中,父親和師傅對我影響很大,他們都是責任感極強、有擔當的人。他們讓我知道男人不僅要為自己活著,更要為周圍的人活著。我始終認為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是政治,也就是說他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
古越龍山、紹興黃酒、中國黃酒……這些,大概都是能讓傅建偉踏實下來的責任吧。
② 紹興黃酒的文化
黃酒作為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酒種,經過歷代炎黃子孫幾千年的養育和呵護,已經與中華民族文化相融相隨、密不可分,同時,黃酒又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禮儀、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習俗。
(一)禮儀規范——黃酒之本
黃酒是作用於精神的東西,可使人為善,也可使人為惡。酒雖有利弊,但適度把握,裨益頗多,酒功能有三:一可解除疲勞,恢復體力;二可葯用治病,滋補健身;三可成禮。中國儒家主張的禮治與黃酒的溫文而雅可謂是一脈相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中國古代,祭祀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禮治的示範,它體現出來的是上下尊卑的等級名分,直到今天,酒宴席位的尊卑有別,仍然是以禮為核心的。經過千百年的洗禮、沉澱,酒禮約定俗成,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各個階層人士的一種行為規范,滲透到倫理道德、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紮根形成了古樸厚重、生生不息的酒禮文化。
(二)膽劍精神——黃酒之魂
正如俄羅斯人與伏特加,法國人與白蘭地,黃酒也正是中國民族精神的寫照。儒家主張人們應該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為努力方向,要有為社會大眾貢獻才智的人生價值取向和不怕艱險、百折不撓的膽劍精神。從古到今,儒家思想的探求者努力進取、一往無前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從黃酒得以見證,借黃酒得以升華。
2500年前的越王句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投醪勞師,一舉滅吳,報仇血恥。在稱霸中原後,句踐置酒文台,舉酒慶功。「鑒湖女俠」秋瑾把酒拔劍,「吾輩愛自由,勉勵一杯酒」,與黑暗勢力決斗,不愧為一代女豪傑。徐渭才華橫溢,倔強不馴,不畏權貴,杯不離手,醉中作畫,留下不朽之作。與徐渭一樣,當時紹興一大批文人進入官府當官,他們作為儒生這樣一個特定的知識群體,「學而優則仕」,抱負「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他們有智有謀,剛柔並濟,如同黃酒之秉性,不會輕易為五斗米折腰,道不同不相為謀,和則用,不和則去。正如清代袁枚《隨圓食單》中贊美:「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袁老夫子把黃酒比作廉吏,不僅是對黃酒的由衷贊嘆,更是對黃酒之魂的精闢提煉。
(三)文學藝術——黃酒之韻
濃濃的黃酒中滲透著無數名人趣事美談,黃酒史其實是一部人文史,具有強大的文化張力。
在紹興,飲酒者並不都是文人,但文人大多都嗜酒,紹興黃酒的美味陶醉了諸多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等千古風流的人物,演繹了無數人文佳話。最令人稱道的當屬「曲水流觴」這一千古風雅酒會。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和當時名士謝安、孫綽、許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會稽(今紹興)蘭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詩歌會,曲水流觴,即興賦詩。王羲之更是乘著酒興寫下名震千古之《蘭亭集序》,傳說王羲之後來多次書寫都不能達到原來的境界,不僅表明藝術珍品需在天人合一的環境下造就,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酒的神力。唐宋大詩人大詞人對酒也情有獨鍾,經常借酒作詩抒情。賀知章晚年從長安回到故鄉,寓居「鑒湖一曲」,飲酒自娛。李白《重憶》中「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表達了他對賀知章的深深懷念之情。陸游曾自稱「放翁爛醉尋常事」,他在《醉中書懷》一詩中寫到:「平生百事懶,惟酒不待勸」,表達了他對酒的喜愛之情。然而說到文人,不能不提近代的大文豪魯迅,2012年凡來紹興的遊客,都要光顧他筆下的咸亨酒店,學一學孔乙己摸樣,買一碗紹興黃酒、一碟茴香豆,慢慢體會一下其中的意境。酒以城而名,城以酒而揚,紹興黃酒已經成為紹興一張金燦燦的名片。
③ 紹興5大黃酒品牌是哪幾個紹興黃酒集團擁有幾個
紹興黃酒4大巨頭企業:「古越龍山」、「塔牌」、「會稽山」版、「女兒紅」
紹興黃酒集團旗權下的品牌主要有3個:「古越龍山」、「沈永和」和「鑒湖」
「古越龍山」、「沈永和」、「鑒湖」牌紹興酒是國家優質產品,多次榮獲國際國內金獎,是中國首批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古越龍山」是黃酒行業第一家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具有300多年歷史的「沈永和」老字型大小和「鑒湖」是浙江省著名商標,產品暢銷全國各大城市,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享有「東方名酒之冠」美譽。目前,北京釣魚台賓館,外交部及駐外200多個大使館,領事館設宴用的黃酒全部由公司獨家提供。
④ 紹興黃酒哪個牌子好求推薦
塔牌、唐宋、越品、古越龍山、東方紹興。以上五個品牌的黃酒質地醇厚,口感好,值得推薦。
5、東方紹興:它的歷史要從明代說起,當時它只是紹興縣里的一家小酒坊,後來逐漸的擴大變為了一家大酒廠,並且延續到今天。酒廠因占據著優異的地理位置,所以是以水質清冽的鑒湖水做原料,製造的黃酒有著清甜甘醇的口感。
(4)浙江紹興黃酒廣告畫擴展閱讀
1、在飲用時,品質好的黃酒具有滋潤、豐滿、濃厚的口感,有甜味和稠粘的感覺。而我們聽到的所謂酒的「老」、「嫩」則是指其酸味的含量多少,它是對酒的滋味起著很重要的緩沖作用的。
2、如果是釀造的黃酒的話,一般具有比較明顯、濃郁的原料香味,而若是勾兌過的黃酒,不僅沒有原料的香味,而且還有一種刺鼻的酒精味道。
⑤ 浙江黃酒
浙江黃酒以紹興的女兒紅最為出名。黃酒是中華漢民族獨有的一類酒版品,其他國家都權沒有黃酒。黃秋以稻米為原料發酵而成。浙江的黃酒是黃酒中最出名的一類,尤其又以紹興黃酒最出名。到紹興,一定要去咸亨酒店喝黃酒,像孔乙己一樣。
⑥ 浙江紹興黃酒的製作方法
紹興酒的主要原料是大米。!
黃酒根據生產工藝不同分為四種:加飯、攤販、香雪、善釀。
以加飯酒為例:
1、 選擇有品質優良、香味純正、無霉變、風味獨特的黃酒葯。糖化率高,能夠增加酒的香味,保證後期發酵正常。
2、 生麥曲質量要求上就是麥曲表面菌絲分布均勻,糖化率達到1000—1200,折斷整齊,用手觸摸,堅硬融手而疏鬆,無生麥氣味。
麥曲在黃酒發酵中不斷起到糖化作用、增香作用,而且還是增色和調味劑,所以人們把麥曲稱之為酒中之骨。
3、 加飯酒米的選擇和蒸煮。
(1) 米要過篩和有一定量的精白度,米粒要飽滿,各品種原料用米要有光澤,顆粒均勻,無霉爛變質,無霉米氣味。
(2) 浸米。目前釀造黃酒所用的原料大米,主要是以硬米、糯米為主,都是蒸汽常壓蒸煮的方法,原料澱粉顆粒組織緊密,為此,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便於常壓短時間就能糊化透徹,不至於飯粒出現白心現象。
(3) 浸米的容器罐要經過石灰水及沸水兩次消毒殺菌,然後再在容器罐中放半罐水,傾入過篩潔凈的糯米,黃酒生產浸米時間為硬米45小時;糯米為40小時。米浸好後用清水沖去米漿,待瀝干後進行蒸煮。
(4) 蒸飯。瀝干後的米傾入蒸飯機內,蒸飯的目的使水化後米的澱粉各大分子間的聯系解體而達到整個糯米澱粉顆粒糊化,淋水冷卻。
4、 落缸、拌葯、搭窩。
(1) 將淋冷後的米飯,瀝干余水,傾入缸中,米飯傾入缸中分批拌葯,加飯酒的前期發酵需要邊糖化邊發酵。
(2) 將酒葯充分拌均勻後,進行搭窩,窩搭成u字型,窩口成喇叭狀,便於接觸空氣,然後蓋上草蓋,保溫28—30℃,大約經過45—50小時,就能見到飯面上有白色的菌絲滋生,互相粘結在一起,此時飯溫在35℃左右,整個飯粒已軟化,再經過8—10小時飯溫開始回降,此時通過加水滲壓抑制酵母進行緩慢生長,放水數量應在每缸120公斤,大約經過10—15小時,再進行加飯,加飯的比例為總投料的35%,加飯前每缸投入10%的生麥曲。
5、 開耙。每隔24小時開耙一次,即攪拌。三到五天結束,將缸內的料分裝入小壇,荷葉封口,空氣中自然放置,一個月發酵結束。
6過濾壓榨:先把布口袋用冷水洗凈,把水擰干,然後把發酵好的料裝入袋中,放在壓榨機上擠壓去渣。擠壓時,要不斷地用木棍在料漿中攪戳以壓榨乾凈。有條件的可利用板框式壓濾機將黃酒液體和酒糟分離。然後將濾液在低溫下澄清2-3天,吸取上層清液,在70-75攝氏度保溫20分鍾,目的是殺滅酒液中的酵母和細菌,並使酒中沉澱物凝固而進一步澄清,也讓酒體成分得到固定。待黃酒澄清後,便可裝入瓶中或壇中封存,入庫陳釀1年。 (歡伯網)
⑦ 酒的最好解釋
中國的飲酒文化
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分布各地的眾多民族,醞釀了豐富多姿的民間酒俗。有的酒俗留傳至今。
一 傳統的飲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禮
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
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民從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並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
飲酒作為一種食的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有時這種禮節還非常繁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又因為飲酒過量,便不能自製,容易生亂,制定飲酒禮節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飲酒時不遵守酒禮,深感長輩有責任,於是從古代的書籍中採集了大量的資料,專門寫了一篇《觴政》。這雖然是為飲酒行令者寫的,但對於一般的飲酒者也有一定的意義。我國古代飲酒有以下一些禮節:
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然後坐入次席。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盡。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並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個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一般不飲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飲酒的。飲酒的習俗各民族都有獨特的風格。
二 原始宗教、祭祀、喪葬與酒
從遠古以來,酒是祭祀時的必備用品之一。
原始宗教起源於巫術,在中國古代,巫師利用所謂的「超自然力量」,進行各種活動,都要用酒。巫和醫在遠古時代是沒有區別的,酒作為葯,是巫醫的常備葯之一。在古代,統治者認為:「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動中,酒作為美好的東西,首先要奉獻給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戰爭決定一個部落或國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發之前,更要用酒來激勵鬥志。酒與國家大事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反映周王朝及戰國時代制度的《周禮》中,對祭祀用酒有明確的規定。如祭祀時,用「五齊」、「三酒」共八種酒。主持祭祀活動的人,在古代是權力很大的,原始社會是巫師,巫師的主要職責是奉祀天帝鬼神,並為人祈福禳災。後來又有了「祭酒」主持饗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動。
我國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喪葬時用酒舉行一些儀式的習俗。
人死後,親朋好友都要來弔祭死者,漢族的習俗是「吃齋飯」,也有的地方稱為吃「豆腐飯」,這就是葬禮期間的舉辦的酒席。雖然都是吃素,但酒還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數民族則在吊喪時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聽到喪信後,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贈送喪家幾斤酒及其大米,香燭等物,親戚送的酒物則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來斤白酒,一頭豬。喪家則要設酒宴招待吊者。雲南怒江地區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戶帶酒前來吊喪,巫師灌酒於死者嘴內,眾人各飲一杯酒,稱此為 「離別酒」。死者入葬後,古代的習俗還有在墓穴內放入酒,為的是死者在陰間也能享受到人間飲酒的樂趣。漢族人在清明節為死者上墳,必帶酒肉。
在一些重要的節日,舉行家宴時,都要為死去的祖先留著上席,一家之主這時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為祖先置放酒菜,並示意讓祖先先飲過酒或進過食後,一家人才能開始飲酒進食。在祖先的靈象前,還要插上蠟燭,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達對死者的衰思和敬意。
三 重大節日的飲酒習俗
中國人一年中的幾個重大節日,都有相應的飲酒活動,如端午節飲「菖蒲酒」 ,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間,春季插完禾苗後,要歡聚飲酒,慶賀豐收時更要飲酒,酒席散盡之時,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歸」。
過年,也叫除夕,是中國人最為注重的節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年夜飯是一年中最為豐盛的酒席,即使窮,平時不怎麼喝酒,年夜飯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飯,有的人還有飲酒守夜的習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們一般是不出門的,從正月初二開始,才開始串門,有客人上門,主人將早已准備好的精美的下酒菜餚擺上桌子,斟上酒,共賀新春。
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飲屠蘇酒的習俗,飲酒時,從小至大依次飲用。據說飲此酒可以避瘟氣。
朝鮮族的「歲酒」:這種酒多在過「歲首節」前釀造。歲首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歲酒」以大米為主料,配以桔梗、防風、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葯材,類似於漢族的「屠蘇酒」,但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於春節期間自飲和待客,民間認為飲用此酒可避邪,長壽。
哈尼族的「新谷酒」: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雲南元江一帶的哈尼族,按照傳統習俗,都要舉行一次豐盛的「喝新谷酒」的儀式,以歡慶五穀豐登,人畜平安。所謂「新谷酒」,是各家從田裡割回一把即將成熟的谷把,倒掛在堂屋右後方山牆上部的一塊小篾笆沿邊,意求家神保護莊稼,然後勒下穀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內泡酒。喝「新谷酒」選定在一個吉祥的日子,家家戶戶置辦豐盛的飯菜,全家老少都無一例外地喝上幾口「新谷酒」。這頓飯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飯飽。
「菊花酒」由來已久,《西京雜記》曾記載:「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四 婚姻飲酒習俗
南方的「女兒酒」,最早記載為晉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說南方人生下女兒才數歲,便開始釀酒,釀成酒後,埋藏於池塘底部,待女兒出嫁之時才取出供賓客飲用。這種酒在紹興得到繼承,發展成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質與一般的紹興酒並無顯著差別,主要是裝酒的壇子獨特,這種酒壇還在土壞時,就雕上各種花卉圖案,人物鳥獸,山水亭榭,等到女兒出嫁時,取出酒壇,請畫匠用油彩畫出「百戲」,如「八仙過海」,「龍鳳呈祥」,「嫦娥奔月」等,並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圓的「彩頭」
「喜酒」,往往是婚禮的代名詞,置辦喜酒即辦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參加婚禮。
滿族人結婚時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燭齊亮,新郎給新娘揭下頭蓋後要坐在新娘左邊,娶親太太捧著酒杯,先請新郎抿一口;送親太太捧著酒杯,先請新娘抿一口;然後兩位太太將酒杯交換,請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
滿族人在舉行婚禮前後的「謝親席」:將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於特製的禮盒中,由兩人抬著送到女家,以表示對親家養育了女兒給自家做媳女的感謝之情。另外,還要做一桌「謝媒席」,用圓籠裝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對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達斡爾族的「接風酒」和「出門酒」:送親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滿兩盅酒,向送親人敬「接風酒,這也叫」進門盅「,來賓要全部飲盡,以示已是一家人。爾後,男家要擺三道席宴請來賓。婚禮後,女方家遠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親人返程時,新郎父母都恭候門旁內側,向貴賓一一敬「出門酒」。
「會親酒」,訂婚儀式時,要擺的酒席,喝了「會親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約已經生效,此後男女雙方不得隨意退婚,賴婚。
「回門酒」,結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回門」,即回到娘家探望長輩,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稱「回門酒」。回門酒只設午餐一頓,酒後夫妻雙雙回家。
「交杯酒」:這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儀節,在古代又稱為「合巹」 (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禮記·昏義》有「合巹而醑」,孔穎達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這一名稱,到了宋代,在禮儀上,盛行用彩絲將兩只酒杯相聯,並綰成同心結之類的彩結,夫妻互飲一盞,或夫妻傳飲。這種風俗在我國非常普遍,如在紹興地區喝交杯酒時,由男方親屬中,兒女雙全,福氣好的中年婦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給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幾顆小湯圓,然後,斟上兩盅花雕酒,分別給新婚夫婦各飲一口,再把這兩盅酒混合,又分為兩盅,取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讓新郎新娘喝完後,並向門外撒大把的喜糖,讓外面圍觀的人群爭搶。
婚禮上的交擘酒:為表示夫妻相愛,在婚禮上夫妻各執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飲一口。
五 其它飲酒習俗
「滿月酒」或「百日酒」,中華各民族普遍的風俗之一,生了孩子,滿月時,擺上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共賀,親朋好友一般都要帶有禮物,也有的送上紅包。
「寄名酒」:舊時孩子出生後,如請人算出命中有剋星,多厄難,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廟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戶人家則要舉行隆重的寄名儀式,拜見法師之後,回到家中,就要大辦酒席,祭祀神祖,並邀請親朋好友,三親六眷,痛飲一番。
「壽酒」:中國人有給老人祝壽的習俗,一般在50、60、70歲等生日,稱為大壽,一般由兒女或者孫子,孫女出面舉辦,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酒宴。
「上樑酒」和「進屋酒」:在中國農村,蓋房是件大事,蓋房過程中,上樑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樑這天,要辦上樑酒,有的地方還流行用酒澆梁的習俗。房子造好,舉家遷入新居時,又要辦進屋酒,一是慶賀新屋落成,並志喬遷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開業酒」和「分紅酒」:這是店鋪作坊置辦的喜慶酒。店鋪開張,作坊開工之時,老闆要置辦酒席,以誌喜慶賀;店鋪或作坊年終按股份分配紅利時,要辦 「分紅酒」。
「壯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遠行,為其舉辦酒宴,表達惜別之情。在戰爭年代,勇士們上戰場執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險的任務時,指揮官們都會為他們斟上一杯酒,用酒為勇士們壯膽送行。
六 獨特的飲酒方式
飲咂酒:這是古代遺留下來的獨特的飲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許多地方流傳,在喜慶日子或招待賓客時,抬出一酒壇,人們圍坐在酒壇周圍,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蘆管,斜插入酒壇,從其中吸吮酒汁,人數可達五、六人甚至七八個人。飲酒時的氣氛熱烈。這種獨特的飲酒方式,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轉轉酒」:這是彝族人特有的飲酒習俗,所謂「轉轉酒」,就是飲酒時不分場合地點,也無賓客之分,大家皆席地而坐,圍成一個一個的圓圈,一杯酒從一個人手中依次傳到另一人手中,各飲一口。這個習俗,據說來自一個動人的傳說:在一座大山中,住著漢人、藏人和彝人三個結拜兄弟兄弟,有一年,三弟彝人請兩位兄長吃飯,吃剩的米飯在第二天變成了香味濃郁的米酒,三個兄弟你推我讓,都想將酒留給其他弟兄喝,於是從早轉到晚,酒也沒有喝完,後來神靈告知只要辛勤勞動,酒喝完後,還會有新的酒湧出來,於是三人就轉著喝開了,一直喝得酩酊大醉。
七 勸酒
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瀝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升華。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和有失面子。有人總結到,勸人飲酒有如下幾種方式:「文敬」、「武敬」、「罰敬」。這些做法有其淳樸民風遺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負作用。
「文敬」,是傳統酒德的一種體現,也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
酒席開始,主人往往在講上幾句話後,便開始了第一次敬酒。這時,賓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並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間,主人往往還分別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這是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尋找論據的同時,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華。
「代飲」:即不失風度,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會飲酒,或飲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達敬意,這時,就可請人代酒。代飲酒的人一般與他有特殊的關系。在婚禮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飲的首選人物,故酒量必須大。
為了勸酒,酒席上有許多趣話,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個夠」, 「感情淺,舔一舔。」
「罰酒」: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也不免帶點開玩笑的性質。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後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在喝酒時,藏族人民的約定風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馬上倒酒斟滿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後再斟滿。往後,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乾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藏民族敬酒時,對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
壯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飲。主人這時還會唱起敬酒歌:「錫壺裝酒白連連,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時,都是敬雙杯。主人不論客人多少,只拿出兩只酒杯,在場的主人輪番給客人敬雙杯。 八 酒令(觴令)
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開始時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監」。漢代有了「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執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在遠古時代就有了射禮,為宴飲而設的稱為「燕射」。即通過射箭,決定勝負。負者飲酒。古人還有一種被稱為投壺的飲酒習俗,源於西周時期的射禮。酒宴上設一壺,賓客依次將箭向壺內投去,以投入壺內多者為勝,負者受罰飲酒。《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吃了一鍾酒,笑著說 :「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 總的說來,酒令是用來罰酒。但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行令就象催化劑,頓使酒席上的氣氛就活躍起來。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對對聯、猜字或猜謎等,一般百姓則用一些既簡單,又不需作任何准備的行令方式。
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是「同數」,現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兩人出手後,相加後必等於某數,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則算贏家,輸者就得喝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
擊鼓傳花:這是一種既熱鬧,又緊張的罰酒方式。在酒宴上賓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擊鼓,擊鼓的地方與傳花的地方是分開的,以示公正。開始擊鼓時,花束就開始依次傳遞,鼓聲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則該人就得罰酒。因此花束的傳遞很快,每個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擊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時緊,有時慢,造成一種捉摸不定的氣氛,更加劇了場上的緊張程度,一旦鼓聲停止,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時大家一哄而笑,緊張的氣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飲酒。如果花束正好在兩人手中,則兩人可通過猜拳或其它方式決定負者。擊鼓傳花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於女客。如《紅樓夢》中就曾生動描述這一場景。
酒之最
人類最先學會釀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國最早的麥芽釀成的酒精飲料:醴。
我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黃酒和白酒。
我國最早的機械化葡萄酒廠: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我國最早的啤酒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我國最早的酒精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我國第一個全機械化黃酒廠:無錫黃酒廠
記載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葯酒生產工藝記載: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
葡萄酒的最早記載: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
麥芽製造方法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現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後期(距今約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現存故宮博物院。
目前產量最大的飲料酒:啤酒。
目前國產價格最貴的酒:茅台酒。
傳說中的釀酒鼻祖:杜康、儀狄。
最早提出釀酒始於農耕的人:漢代劉安《淮南子》,「清盎之美, 始於耒耜」。
最早提出酒是天然發酵產物的人:晉代的江統《酒誥》。
現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釀酒器具: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
現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釀酒全過程的圖像:山東諸城涼台出土的《庖廚圖》畫像石。
已發現的最早的蒸餾器: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現藏上海博物館)。
最早的釀酒規章:周代,見《禮記·月令》。
古代學術水平最高的黃酒釀造專著:北宋朱肱的《北山酒經》。
最早記載加熱殺菌技術:北宋《北山酒經》。
古代記載酒名最多的書:宋代張能臣的《酒名記》
古代最著名的酒網路全書:宋代竇蘋的《酒譜》。
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誥》。
最早實行酒的專賣: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酒價的最早記載:漢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賣酒,每升四錢。
最早的賣酒廣告記載:戰國末期韓非子《宋人酤酒》:「宋人酤酒, 懸幟甚高」,幟:酒旗。
⑧ 紹興黃酒比較知名的品牌有那些
浙江大越紹興酒是十四家紹興酒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使用單位之一(前身 「紹興縣青甸湖釀酒廠」 ),於上世紀70年代誕生在「東方名酒」發祥地——紹興東浦鎮。四十多年的錘煉,四十多年的積淀,一度引領業界成為民營黃酒企業的標桿。公司於2013年10月喬遷至紹興市濱海新三江閘西,一流的設施、先進的設備、一流的傳統黃酒釀造技術,並集聚多名國家級黃酒評委、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年產優質黃酒5000噸和瓶裝酒6000噸。
公司產品榮膺首屆香港中國保健酒飲食產品博覽會「紫荊花特別金獎」、第六屆中國國際葡萄酒烈酒評酒會(布魯塞爾國際評酒會主辦)金獎。「大越」牌紹興酒先後獲得「紹興名牌」、「紹興市出口名牌」稱號,被評為「紹興市著名商標」。「大越」牌系列花雕酒2006年被選入國務院機關事業服務局精特產品配送中心。
公司產品以中高檔為主,主要產品有「大越」、「青甸湖」「東方冠」、「帝塔」、「元雕」、「大越貴」等品牌的加飯酒、花雕酒、香雪酒、善釀酒、元雕酒和紹興貴酒、大越貴酒等,「大越」牌系列黃酒暢銷國內外各大城市。公司是中國紹興酒出口生產基地之一,擁有紹興酒自營進出口權,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南非、馬來西亞、港澳等國家和地區,由全球聞名大企業——日本麒麟株式會社經銷的「紹興貴酒」、「大越貴酒」系列產品,在日本市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已具有較高知名度。
⑨ 紹興黃酒LOGO
會稽聽說在秦望山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