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單位里今天開展了消防講座,最後開始推銷滅火器是不是騙局
消防講座,最後開始推銷滅火器屬於騙局。消防部門監督執法時會穿制式服裝,隨身攜帶相關證件,消防工作人員不允許為社會單位指定或變相指定購買消防產品,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也不會在檢查或培訓的時候推銷消防器材、書籍等,更不會在現場檢查時收取罰款。
(1)17日下午公安部回應鴻茅葯酒擴展閱讀:
利用消防培訓詐騙的的騙術:
騙術一:「緊急通知」征訂消防資料,組織消防培訓進而收取資料費、培訓費,進行詐騙。不法分子在「緊急通知」上強調如不參加或購買將被處以停業整頓並罰款,不明真相的企業單位則被蒙騙。
騙術二:假冒消防人員,兜售書籍。一些不法分子出版、盜版了各類消防書籍、圖冊和音像製品等,謊稱其是消防支隊的,將劣質產品高價賣給受害單位。
騙術三:山寨消防網站網上辦事廳實施詐騙,利用病毒竊取企業及個人資料。
騙術四:打著「消防安全」旗號收取押金,並聲稱只要在一定時段內不發生任何消防安全事故就能全額退還。
騙術五:假冒消防宣講師,打著免費進行消防培訓的名義,在培訓過程中兜售其經銷的滅火器、防煙面具、救生繩等消防器材。這些消防器材中有些器材屬於假冒偽劣產品。有時他們推銷的滅火器也是正規產品,但價格就是非同尋常了。
騙術六:不法分子假冒消防監督執法人員,來到社會單位假模假樣進行監督檢查後,指出單位存在的火災隱患,當場收取罰款,並草草地開出一張收據後逃之夭夭。
騙術七:消防「黃牛」利用辦事的群眾對消防法律及審批程序的不了解以及急於通過審批的心理,打著「包辦」的旗號四處招搖撞騙。
騙術八:冒充消防部門工作人員,採取電話或簡訊的形式,自稱消防有一批物品需要代購或有基建工程可以承包,以此要求承接單位先行墊付貨款或工程款、質保金,收款後便逃之夭夭。
『貳』 央視是怎麼評鴻茅葯酒事件的
央視評鴻茅葯酒事件: 防止荒唐執法,必須加一道監督「緊箍咒」。
從調查看,還不僅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問題,訴訟程序也有不少問題。行使偵查權的當地警方,為保護所在地特定企業介入處理,很容易被理解為「地方保護主義」。譚秦東醫生被涼城警方拘留,繼而被批准逮捕,對照《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這些強制措施似乎很難立得住腳。比如,批准逮捕的法定條件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此案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並沒有達到逮捕的基本條件。
權力是國家公器,行使必須慎之又慎,決不可任性而為。為防止權力的濫用,國家立法明確了執法的程序、標准、要求等,這些就是權力的邊界,也是不容逾越的紅線。在公眾輿論的監督下,上級檢察機關、公安部門積極回應、推動問題解決,體現了規范權力的鮮明態度,也為眾多執法者撞響了警鍾。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從具體案例抓起。抓住這個深化法治的契機,舉一反三,在深入調查、追責問責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法治意識、加強執法監督,為權力套上「緊箍咒」,才能真正避免類似的荒唐執法重演。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叄』 鴻茅葯酒為何跟警方跨省抓捕醫生
廣東醫生譚某在網上撰文吐槽鴻茅葯酒是「毒葯」,遭到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警方的跨省抓捕。該案經媒體曝光後,受到廣泛關注。
4月15日下午,與譚某的妻子劉某取得了聯系,她在電話中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今年1月,幾名自稱是涼城縣警方的便衣警察,將譚某在廣州的家中帶走。
警方:鴻茅葯酒公司報案,譚某今年1月被刑拘
據涼城縣警方4月15日午間通報的消息,2017年12月22日,內蒙古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到涼城縣公安局報案稱:互聯網上有人對「鴻茅葯酒」進行惡意抹黑,稱鴻茅葯酒是「毒葯」。網上的大量不實言論和虛假信息,致多家經銷商退貨退款,給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造成重大損失。
上述通報稱:涼城縣公安局於2018年1月2日立案偵查,經查《中國神酒,來自天堂的毒葯》系廣州譚某所寫,並在網上進行大量傳播,譚某的行為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涼城縣公安局於1月10日對嫌疑人譚某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1月25日經檢察機關批准對其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劉某還告訴,在譚某被抓走以後,她考慮到臨近春節,想先把人弄出來。她與代理律師曾向當地警方申請取保候審,警方表示需要先提供鴻茅葯酒方面的諒解書。
「但鴻茅葯酒方面不願意和我們溝通,我們最後也沒有拿到諒解書。」劉某稱,目前她還在等檢方的進一步通知。
據報道,譚某現年39歲,2010年中南大學麻醉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師資格證書和臨床執業證書,曾在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擔任麻醉醫師,擔任過制葯公司的醫學事務專員和顧問,2015年起自主創業開辦醫葯科技公司。
劉某告訴,譚某目前沒有從事臨床方面的工作,而是開了一家OTC葯品和化妝品的銷售公司。譚某此前與鴻茅葯酒方面並不認識,沒有任何生意上的往來。
『肆』 鴻茅葯酒事件,基層公安可以這樣抓人嗎
不可以的,嚴格來說跨省抓人,而且沒有任何通知是違法行為。
『伍』 吐槽鴻茅葯酒被抓的醫生走出看守所的感受是什麼
吐槽鴻茅葯酒被抓的醫生走出看守所:想哭,自由真好。
據報道,譚醫生妻子劉某說,在抓捕時,警察未能提供逮捕通知書等有效的證明文件。譚醫生被帶走後,她和律師前後三次前往涼城縣與警方溝通。直到到了當地,才了解譚某被捕的原因,「我們也是律師見到警察之後,才拿到了逮捕通知書。」4月17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譚秦東損害鴻茅葯酒商品聲譽案」的情況通報》。通報稱,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指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聽取了涼城縣人民檢察院案件承辦人的匯報,查閱了案卷材料。經研究認為,目前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同日,公安部刑偵局官方微博也發布消息稱,針對近期媒體高度關注的「鴻茅葯酒」事件,公安部高度重視,立即啟動相關執法監督程序,已責成內蒙古公安機關依法開展核查工作,加強執法監督,確保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依法辦理,相關工作正在抓緊依法推進中。
內容來源:澎湃新聞網
『陸』 如何看待鴻茅葯酒撤案撤訴
譚秦東道歉,鴻茅國葯接受道歉,並同時向公安撤回報案、向法院撤回起訴。站在法律專業角度,如何看待這一最新進展?
自最高檢責成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復查此案,並由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作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定性以來,譚秦東涉嫌的刑事案件的走向基本已經確定。如果公安機關拿不出新的有力證據,涼城縣檢察院這道關就邁不過去。而本案早已偵查終結,公安機關很難再提供新的有力證據。
案件怎麼辦?主動承認自己辦錯案、抓錯人?目前看來,有關部門似乎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於是乎,由譚秦東公開致歉,再由報案人鴻茅國葯主動撤回報案,最後由公安機關順勢撤銷案件,就成了一個可以保全有關方面顏面的做法。
從譚秦東在廣州被再次訊問後精神失常的情況來看,其本人和家屬內心的恐懼、壓力都可想而知。一次致歉換來從此平安,想必求之不得,自然會樂於接受。
只是,損害商品聲譽罪是刑事公訴案件,應當由公安機關偵查,檢察機關起訴,人民法院負責審判。偵查權和訴權並不掌握在報案人手上,撤回報案只是報案人單方面的意思表示。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報案人撤案並不代表公安機關會跟著撤案。公安機關必須根據證據、事實和法律規定,並依據法定程序自行決定是否撤銷案件。
具體來說,譚秦東案件的偵查權掌握在涼城縣公安局手中,訴權掌握在涼城縣檢察院手中,案件走向在理論上均非報案人鴻茅國葯所能左右或決定。不過,鑒於本案的特殊情況,雙方當事人的和解及鴻茅國葯主動撤回報案,將會在刑事和解的框架下,為公安機關撤銷案件提供論據和鋪墊。因此,鴻茅國葯的撤回報案與其說是在為自己解套,不如說是同時在為有關部門解套。
至於民事侵權訴訟,由於不涉及人身自由,法律強製程度較低,主要指向經濟利益,故媒體一開始關注度就不高。此次鴻茅國葯趁機一並向法院撤回民事侵權之訴,是其意思自治和訴權處分的體現,法院一般都會裁定準許。
至此,譚秦東因為一篇網帖引發的法律訴訟可望接近終結。如果涼城縣公安局果真撤銷了案件,由於已經被檢察機關批准逮捕,譚秦東有權向檢察機關申請國家賠償。根據最高檢公布的最新標准,每羈押一日,譚秦東有權獲得284.74元賠償。
根據刑訴法,公安機關有權對其懷疑涉嫌犯罪的人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並且拘留期限最長可達37天。不過,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即便最終撤銷案件,涼城縣公安局也不必為刑事拘留譚秦東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因為,法律賦予了公安機關充分的裁量權和試錯權。
對於這個結果,可能各方都會有不同的解讀。特別是站在法治的角度,這稱得上是法治的勝利嗎?元芳,你怎麼看呢?
『柒』 鴻茅葯酒有沒問題
因為在網上發帖稱「鴻茅葯酒是來自天堂的毒葯」,廣州醫生譚秦東遭鴻茅葯酒公司所在地的——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警方跨省抓捕。事件引爆了輿論的強力反彈。
去年12月,擁有麻醉醫學碩士學位的醫生譚秦東在「美篇」發表了《中國神酒「鴻毛葯酒」,來自天堂的毒葯》,文章從心肌的變化、血管老化、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想說明鴻茅葯酒對老年人會造成傷害。表述本身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但是標題卻使用了情緒化的「毒葯」一詞。今年1月,內蒙古涼城警方以「損害商品聲譽罪」抓捕了譚秦東醫生。
《刑法》第221條規定:捏造並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可以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犯罪的構成要件之一,就是必須滿足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損害商品聲譽罪」不能等同於普通名譽侵權,那是普通的民事糾紛,應該由當事人到法院提起訴訟,而不是動用刑事手段,啟動國家機器,直接限制一個公民的人身自由。
這是刑法應該有的謙抑精神,也是為避免警權介入不必要的民事糾紛當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刑案審判參考》在評述當年的「紙餡包子案」(訾北佳案)時明確:構成「侵害商品聲譽罪」必須主觀上出於故意損害商品聲譽的目的,而不是出於過失;從犯罪結果來說,必須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等後果。
鴻茅葯酒方面認為,譚醫生的這篇文章,誤導廣大讀者和患者,「致多家經銷商退貨退款,總金額達827712元」,達到了構成刑事犯罪的立案標准。但這篇文章的點擊率只有2000多次,這么小范圍的傳播與鴻茅葯酒所訴稱的80萬元的退貨的經濟損失是否構成因果關系?
要知道一個事實:在這篇文章之前,鴻茅葯酒已經在市場上飽受質疑。有媒體根據近十年的職能部門的公告文件做出不完全統計,鴻茅葯酒廣告曾被25個省市級食葯監部門通報違法,違法次數達2630次,被10省市18次採取暫停銷售的行政強制措施。鴻茅葯酒或多或少隱瞞自己「非處方用葯」的身份,而不是保健品,不提自己的禁忌人群,極易造成誤導,屢遭處理之後,仍然堅稱「所有人都能喝」。鴻茅葯酒中的附子、何首烏等成分,本身就被醫學界認定為具有致癌性。近期又有媒體曝出,葯酒成分中所含的豹骨為珍稀動物製品。
在這么一個四面楚歌的輿論環境之下,鴻茅葯酒遭遇的退貨和譚醫生的這篇小文章真的構成因果關系嗎?
的確,譚醫生的表述有不妥的地方,特別是在網文的標題中使用了「毒葯」一詞。但是,表述不妥,與民事侵權和刑事犯罪的界限,應該判然有別。
警權動用應當謹慎,特別是當進入刑事程序,直接可以限制一個公民的人身自由,涉及到將來的定罪處罰時。原本可以通過網路平台申訴-刪帖解決的問題,一腳油門踩到死,直接動用國家機器跨省抓捕一名醫生,是否妥當?
這幾年,打擊網路謠言效果顯著,以雷霆萬鈞之力澄清網路輿論環境,但是,應該區分情緒化表達與名譽侵權,一般性言論失實與刑事犯罪的邊界。如果對所有失實的言論(甚至並不是失實,只是做了情緒化的表達)不問主觀動機,不問客觀危害後果,都要跨省抓捕,既違背了傳播規律,也可能造成寒蟬效應,搞得人人自危,無法正常表達。
鴻茅葯酒廣告違法2630次,卻安然無恙;譚醫生一篇2000多點擊的小文章,卻被千里跨省抓捕。這不是公眾期待的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
『捌』 鴻茅葯酒聲譽受損案現在是什麼情況
鴻茅葯酒聲譽受損案, 證據不足退回補充偵查。
據@涼城縣公安局4月17日消息,涼城縣公安局堅決貫徹公安部、自治區公安廳指示要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按照檢察機關意見,嚴格依法依規開展相關工作。
『玖』 鴻茅葯酒跨省抓人是真的嗎
是真的,不過公安部,檢察院已經干預,被抓的醫生已經回去
『拾』 鴻茅葯酒事件看出什麼問題
因為一篇名為《中國神酒「鴻毛葯酒」,來自天堂的毒葯》的網文,廣州醫生譚秦東被內蒙古涼城警方以涉嫌損害商品聲譽罪跨省抓捕,其後被刑拘、逮捕,並移交檢察院審查起訴,結果引發軒然大波。
而且,作為一個醫生,他的網上發帖,雖然存在用語等方面的違規嫌疑,但在公眾看來,總體是一個專業人士的質疑而已,屬於「科普及科普文章中一些不同的觀點」,從現有證據看,也不是所謂「競爭對手」指使,不存在明知自己捏造事實、散布虛假信息的行為必然會損害他人的商譽、卻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觀故意。也就是說,僅憑發帖行為還不能證明發帖者的主觀惡性到了需刑罰予以嚴懲的程度。即便是「毒葯」等用詞存在違規嫌疑,也不宜掄起刑責的大棒,來個千里大追擊。
從調查看,還不僅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問題,訴訟程序也有不少問題。行使偵查權的當地警方,為保護所在地特定企業介入處理,很容易被理解為「地方保護主義」。譚秦東醫生被涼城警方拘留,繼而被批准逮捕,對照《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這些強制措施似乎很難立得住腳。比如,批准逮捕的法定條件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此案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並沒有達到逮捕的基本條件。
權力是國家公器,行使必須慎之又慎,決不可任性而為。為防止權力的濫用,國家立法明確了執法的程序、標准、要求等,這些就是權力的邊界,也是不容逾越的紅線。在公眾輿論的監督下,上級檢察機關、公安部門積極回應、推動問題解決,體現了規范權力的鮮明態度,也為眾多執法者撞響了警鍾。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從具體案例抓起。抓住這個深化法治的契機,舉一反三,在深入調查、追責問責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法治意識、加強執法監督,為權力套上「緊箍咒」,才能真正避免類似的荒唐執法重演。內容來源於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