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瑤族怎麼來的是誰取名叫瑤的祖先是誰
瑤族祖先為盤古,居住地區多為亞熱帶,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間,村寨坐落周圍,竹木疊翠, 風景秀麗。因其生產方式、居住、服飾和經濟生活、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又有「盤瑤」、「山子瑤」、「頂板瑤」、「花籃瑤」、「過山瑤」、「白褲瑤」、「紅瑤」、「藍靛瑤」、「八排瑤」、「平地瑤」、「坳瑤」等稱謂之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關於瑤族的瑤字來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以歷史學家何光岳先生所著《南蠻源流史》中所理線索較為可信:瑤族先民在新石器時代擅長製作瓦器、陶罐,故最早的瑤族先民稱為「窯民」;後來陶罐坯料製作由手工發展為旋轉搖動制坯,窯民改稱「搖民」;瑤族先民中四大姓之一雷氏,來源於發明養蠶繅絲的黃帝之妃方雷氏(嫘祖),故瑤民善養蠶,又衍生出「繇民」一稱;後蚩尤率領三苗和搖民與炎黃大戰失敗,搖人歷經夏、商、周征伐,一部分被當成勞役奴隸,稱之為「徭役」或「傜役」,即「傜人」(周去非《嶺外代答》曰:徭人者,言其持徭役與中國也);此後歷代傜人不斷反抗封建統治壓迫,嘯聚山林、不繳賦稅,至宋代又有「莫徭」之稱,意即不繳稅賦、不賦勞役之人;到了元代,統治者認為這種不賦徭役、刀耕火種的人群是野人,故將徭人的徭字改為具有侮辱性的犬旁的猺字,謂之「猺民」。隨著歷史的發展,在湖南和湘桂粵邊界地區分布的瑤族下山定居,耕種或租種居地周邊的旱地和水田;或被招為瑤兵,屯田戍守;或遷徙而與漢族雜居,瑤族社會出現生產方式的變化,從山居游耕逐漸向定居定耕過渡;瑤族內部逐漸形成平地瑤、布努瑤、茶山瑤、盤瑤四大支系。新中國成立之後,採納了民主人士的提議,廣泛徵得本民族同意,將美玉旁的」瑤「字作為該名族統一名稱:瑤族。
2. 瑤族有個節日是瑤年節
1832年1月31日(道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a、焚兩河口 書寫告示,張帖村市。 b、回轉31年8、9月間 趙金龍、趙福才假借巫術跳神祭鬼,為謀反大造輿論。 c、江華、永州鎮壓未遂 林先梁:江華知縣 李銘坤:永州知府 王俊:永州鎮左營游擊 鮑友智:永州鎮總兵 d、地點:江華瑤軍駐長塘的夾沖 1833年2月4日(正月初三) 林先梁、王俊率兵250人到過錦田錦田兵敗 1833年2月6-7日(正月初五、六) 趙金龍殺奔 1833年2月11日(正月初十) 永州鎮總兵鮑友智、衡永道高翔麟到江華 1833年2月20日(正月十九日) 吳榮光等人從省城出發 鮑友智、李銘坤2000人進攻長塘 1833年2月21日(正月二十) 趙金龍撤出長塘 游擊李方玉火燒長塘 海陵阿從常德起程趕往永州 1833年2月22日(正月二十一) 趙金龍與清軍在黃竹寨激戰 1833年2月24日(正月二十三) 趙金龍攻打將軍坪 1833年2月25日(正月二十四) 趙文鳳回新田 1833年2月26日(正月二十五) 吳榮光到永州 1833年2月28日(正月二十七) 離開五水瑤,義軍進入寧遠黃河在魯觀洞大發展 1833年3月2日 道光皇帝下詔剿賊,命:海陵阿、馬韜 1833年3月12日(二月初十) 盧坤到長沙 1833年3月14日(2月12日) 海陵阿進入寧遠下灌 1833年3月15日(道光十二年二月十三) 從寧遠進攻藍山人馬:3000 1833年3月16日(二月十四) 海陵阿攻打祠堂圩 第二卷鏖戰三府城 1933年3月17日(二月十五) 慶功大會,然後兵分三路 第一路:趙金龍、唐三、唐八江華、廣東4000人 第二路:趙福才、趙福貴常寧、桂陽3000人 第三路:趙文鳳、趙福明新、藍、江、寧3000人 1833年3月18日 轉戰寧遠 1833年3月23日(二月二十一) 趙福才戰死野馬嶺 1833年3月25(二月二十三日) 攻入新田境內 1833年3月26日(二月二十四) 距縣城十餘里古牛干戰役 義軍商議破城 王鼎銘到新田先拜神,後拜官 智破殺人案 巧斷貧富締鴛鴦 王鼎銘求雨記 趙金龍寄信王鼎銘 王鼎銘誓死保衛新田城 1833年3月27日(二月二十五) 攻下新田縣城 1833年3月30日(二月二十八) 道光再次頒旨 命尚書:禧恩為:督剿集五省兵馬 1833年4月日(三月初五) 李鴻賓派劉榮慶視察楚粵交界處 (三月初十) 羅思舉到過永州 (三月初八——十四) 義軍與清軍在永桂城一帶激戰 (三月十八) 與鮑友智、王元鳳遭遇戰 七、4月中 永桂城之戰 趙福才戰死 桂陽:彌勒鋪、籇口、大坪 殘余並入趙文鳳部 第三卷喋血洋泉鎮 (三月十七) 兩湖8100清兵進入防區 (三月十八晚) 白水會議 (三月十九早) 與趙福才余部會師 (三月二十) 義軍內部發生分歧 中午,向洋泉鎮進發關鍵失策 (三月二十一) 被困洋泉 (三月二十二) 突圍失敗 (三月二十三——二十八) 又方僵持,清軍加緊調集兵馬合圍 (三月二十九) 羅思舉偷襲洋泉失敗 (四月初一) 貴州得督餘步雲到達洋泉 羅思舉合捕魚強攻洋泉 (四月初二) 僵持,羅思舉火攻洋泉 (四月初五) 義軍防務會議 (四月初六) 趙文鳳詐降 羅思舉識破 (四月初九) 羅思府再一次猛攻,攻破洋泉 (四月十一十二) 兩面三刀天大雨,雙方休整 (四月十三晚) 趙金龍率部突圍失敗,又退回洋泉 (四月十四——二十) 清軍蠶食義軍 (四月十四) 永州鎮總兵曾勝到洋泉 (四月十九) 盧坤親到洋泉 (四月二十一) 清軍全面進攻 (四月二十三) 戰斗結束,趙金龍血灑洋泉
3. 瑤族特色簡介,急求!!
1、春節期間,瑤族人民舉行唱堂歌、打銅鼓、賽陀螺、射弩、圍獵、拋綉球、斗畫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
2、盤王節又稱「做盤王」、「還盤王願」、「跳盤王」,是盤瑤紀念始祖「盤王」的盛大傳統節日,20世紀80年代前一般在秋後至春節前的農閑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1984年將全國瑤族過盤王節的日期統一定在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
3、祝著節是廣西布努瑤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節日,非常熱烈隆重。人們以農歷五月二十九日為正日,敲打銅鼓,歡慶三天。耍望節每三、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歷十月十六日前後舉行,是青年男女對歌求愛的日子。
(3)瑤族中瑤葯酒擴展閱讀: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分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
在瑤族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圖騰崇拜。盤瑤、山子瑤、坳瑤崇拜盤瓠圖騰,禁吃狗肉;廣西南丹大瑤寨瑤族「母猴媽媽」的故事流行了千百年,從中可以看出瑤族存在著圖騰崇拜。
盤瑤、山子瑤、坳瑤不僅相信盤瓠是他們的祖先,繁衍出十二姓瑤人,還認為在十二姓瑤人遷徙的渡海途中遭遇大風巨浪而得以倖免於難,是祖先盤瓠保佑的結果。
因此他們都要世代相繼地在一定時間進行「還願」——跳盤王,歌頌始祖的功跡,激勵人們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並祈求始祖保佑人丁興旺。
4. 瑤族的瑤四字詞
琪花瑤草、瑤環瑜珥、瑤林玉樹、瑤池女使、瑤池玉液、瑤台瓊室、瑤台銀闕
5. 瑤族的習俗
瑤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小節幾乎每月都有,各地過得也不盡相同。大節日有春節、清明、社節、盤王節、「祝著節」、「耍望節」等。
1、春節期間,瑤族人民舉行唱堂歌、打銅鼓、賽陀螺、射弩、圍獵、拋綉球、斗畫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
2、盤王節又稱「做盤王」、「還盤王願」、「跳盤王」,是盤瑤紀念始祖「盤王」的盛大傳統節日,20世紀80年代前一般在秋後至春節前的農閑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
3、祝著節是廣西布努瑤紀念始祖母密洛陀生日的節日,非常熱烈隆重。人們以農歷五月二十九日為正日,敲打銅鼓,歡慶三天。耍望節每三、五年舉行一次,一般在農歷十月十六日前後舉行,是青年男女對歌求愛的日子。
瑤族喪葬的習俗
大部分地區的瑤族實行土葬,廣西金秀縣六拉的茶山瑤盛行火葬,貴州荔波縣瑤麓鄉的青瑤實行岩洞葬,白褲瑤也實行過這種葬式。
廣東連南八排瑤人死後,將屍體綁於椅子上,出殯時,抬轎似地將屍體送到墓地,稱為「游屍葬」。
過去廣西金秀的茶山瑤、花籃瑤和坳瑤認為小孩來到人間,是一個管理生育的「花婆神」送來的,如果小孩在五、六歲之前死亡,就用破絮、破衣服、棕皮等物將屍體包裹起來。
裝入竹筐,掛在深山老林的樹上,實行掛葬,以便讓他的靈魂回到「花婆神」那裡,再次投胎轉世。這種小孩的葬式叫「掛葬」,現在已經很少見。
6. 壯族、侗族、瑤族的飲食習慣八大瑤系指哪些
壯族飲食習慣
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間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較簡單,一般吃稀飯,晚餐為正餐,多吃干飯,菜餚也較為豐富。大米、玉米是壯族地區盛產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瓜苗、瓜葉、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藍、蕹菜、蘿卜、苦麻菜,甚至豆葉、紅薯葉、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為菜。以水煮最為常見,也有腌菜的習慣,腌成酸菜、酸筍、咸蘿卜、大頭菜等。快出鍋時加入豬油、食鹽。
壯族對禽畜肉不禁吃,如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有些地區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區卻酷愛吃狗肉。豬肉是整塊先煮,後切成一手見方肉塊,回鍋加調料即成。壯族人習慣將新鮮的雞、鴨、魚和蔬菜製成七八成熟,菜在熱鍋中稍煸炒後即出鍋,可以保持菜的鮮味。
壯族喜愛獵食烹調野味、昆蟲。壯族對三七的食療頗有研究,利用三七花、葉、根、須做菜很有特色。擅長烤、炸、燉、腌、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壯家燒鴨、鹽風肝、脆熘蜂兒、五香豆蟲、油炸沙蟲、皮肝糝、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雞、岜夯雞等。
侗族飲食習慣
四餐之中中間兩餐為正餐,以米飯為主食,一般在平壩地區的侗族吃魚米飯,山區的侗族鱟食糯米。糯米性粘,多用來做成粽子、糍粑、糯米飯團。既能抗餓,又便於攜帶,而且不易變餿,倍受侗族喜愛。侗族地區的糯米很多,有紅糯、黑糯、白糯、長須糯、禿殼糯、旱地糯和香米糯等7、8種,其中香米糯有糯米王之稱,有「一家蒸飯,全寨飄香」之譽。侗族日常蔬菜十分豐富,除鮮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黃瓜、酸蘿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餚以酸味為主。不僅有酸湯,還有用酸湯做成的各種酸菜、酸肉、酸魚、酸雞、酸鴨等。
瑤族飲食習慣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紅薯等為主。日常菜餚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餚。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薑、辣椒、食鹽調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瑤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牆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棟三間,中為廳堂,兩側房前部為爐灶或火塘,後部為卧室,屋前屋後,分設洗澡棚或豬牛欄。
瑤族支系按「支系——分支——小支」的規劃進行劃分,大致分為四大支系16個分支39個小支,瑤族四大支系:勉瑤、布努瑤、拉珈瑤、平地瑤。
7. 瑤族葯酒要用多少斤來泡
這要看你用什麼葯?醫什麼病痛?跌傷用的草葯二兩大概一斤米酒吧!葯多酒多。
8. 瑤族瑤王的職責是什麼什麼是瑤王
瑤王是瑤族的首領。
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王爵,而是封建社會漢族中央政府對瑤族首領的稱呼,是一種土官,相當於現在的民族自治。
主要職責是代替中央政府統治其管轄的區域。
9. 瑤族的禮儀禁忌
一、瑤族的禮儀
1、待客禮儀
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凡是進入瑤家的客人,都會受到尊重和熱情款待。饒有風趣的「掛袋子」與「瓜簞酒」,是瑤家待客的典型禮儀。客人到了瑤家,只要把隨身攜帶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掛鉤上一掛,就表示要在這家用餐。不用事先說明,主人自然會留客人在家裡就餐。
如果不懂這個規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邊,主人就認為客人還要到別處去,吃飯的事往往落空。瑤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禮。臘肉、山珍野味和土特產,是瑤家待客最常見的菜式。
2、用餐禮儀
用餐時,由家裡最年輕的姑娘斟酒盛飯,主人則頻頻向客人夾菜敬酒。此時,客人不必拘束過謙,應大大方方開懷暢飲。這樣,主人認為客人看得起瑤家,就會越發高興,備加親熱。如果拘謹見外,反而不受歡迎。
二、瑤族的禁忌
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傘」與「散」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死」之類不祥之語等等。
(9)瑤族中瑤葯酒擴展閱讀
瑤族的風俗民情:
1、頭飾:
瑤族男女,喜蓄長發。古籍中就有瑤人男女蓄發,盤結頭頂,名為「椎髻」的記載。但有相當一部分過山瑤婦女,過去則剃盡發蒂,戴上黃臘製成的角帽,用布帕遮蓋。
2、飲食:
瑤族以玉米、稻米為主食。嶺南四季溫暖,適宜蔬菜生長,園圃冬夏常青,人們終年都可以吃到鮮嫩的蔬菜有芥菜、白菜、蘿卜、辣椒、茄子等;瓜豆類有南瓜、黃瓜、冬瓜、豆角、黃豆、飯豆等。
3、建築:
瑤族是個山居民族,其村落大多位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大多建在山頂、半山腰和山腳溪畔。新中國成立之前,邊遠山區瑤族大部分住竹舍、木屋和茅屋,相當一部分還住「人字棚」,只有很少部分住磚瓦屋。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瑤族人民越來越多地建造磚瓦結構房屋,鋼筋水泥結構的現代樓房也不少。
10. 瑤族的瑤怎麼寫
漢字 瑤 (字典、組詞)
讀音 yáo
部首 王
筆畫數 14
筆畫
名稱 橫、橫、豎、提、撇、點、點、撇、撇、橫、橫、豎、豎折/豎彎、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