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一些中葯要泡酒
一些
行氣活血
舒筋通絡
的中葯
需要高度白酒來
提出有效成分
提高療效
所以要求51度以上高度白酒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② 中葯製取工藝中酒制是什麼意思,製取後酒是否提取走
酒制定義:酒炙、酒燉、酒蒸等的統稱。
(酒是否提取走就看酒對於這種葯對應病症有沒影響,沒影響就不用提取走啊)
嚴格的來說釀制葯酒也算酒制,那葯酒就不需要把酒提取走。
(不過我也不確定,你自己斟酌,只是說說自己的理解)
③ 酒葯是怎樣製成的
你好,以下就是酒葯的做法:
大麴酒和小曲酒生產中,分別要以大麴和小曲作為糖化發酵劑。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現在分別以汾酒麴和葯小曲為例作一簡單介紹。
一、汾酒麴
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麥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勻粉碎,要求通過20孔篩的細粉佔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勻,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為36~38%,要求踩的平整,飽滿。
3.入房排列:曲室溫度預先調節在15~20℃,地面鋪上稻皮,把曲坯運入房中排列成行,間隔2~3厘米,每層上放置蘆葦稈,再在上面放置一層曲塊,共放三層。
4.長霉:將曲室封閉,溫度會逐漸上升,一天後曲坯表面出現黴菌斑點,經36~37小時,品溫升到38~39℃,應控制升溫緩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溫升至38~39℃,打開門窗,揭去保溫層,排潮降溫,並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開間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長,使曲坯表面乾燥,固定成形,稱為晾霉。晾霉時,不應在室內產生對流風,防止曲皮乾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層分別由三層增到四層和五層。
6.起潮火:晾霉後,再封閉門窗進入潮火,品溫上至36~38℃,進行翻曲,曲層由五層增到六層,並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晝夜門窗兩封兩啟,品溫兩起兩落,經4~5天曲坯38℃逐漸升到45~46℃,進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層。
7.大火(高溫)期:這時微生物菌絲由表面向里生長,水分和熱量由里向外散失,可開啟門窗調節品溫,保持44~46%的高溫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結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後火期:曲坯逐漸乾燥,品溫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後火期3~5天。
9.養曲:後火期後,為使曲坯繼續蒸發水分,品溫控制在28~30℃進行養曲。
10.出房:把曲塊出房,堆成間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葯小曲又名酒葯或酒麴丸。它是以生米粉為原料,添加中草葯粉和種曲母製成的。
製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時備用。
2.粉碎:浸泡後的大米粉碎成米粉,並用180目的細篩進行過篩。
3.配料接種:以3/4的米粉用於做坯,餘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葯草粉用量為酒坯粉量的3%,陳曲粉為2%,水為60%,相混拌勻。
4.制坯:拌勻後製成酒餅,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狀,並用竹篩篩圓成酒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滾上一層細米粉,並控制酒坯含水量為46%。
6.培曲:室溫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養20小時後,黴菌菌絲生長旺盛,品溫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過37℃,24小時後,為了促使曲壞中酵母繁殖,室溫應控制在28~30℃,品溫在35℃以下,保持24小時。入房共48小時後,品溫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後在烘房乾燥或曬干,貯藏備用。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謝謝!!
④ 怎麼釀中葯酒
這種酒通常要泡,而不是釀。找干凈的廣口的玻璃瓶將葯材放入其中,然後買二鍋內頭之類的容白酒倒入。通常泡一個月就可以喝了,但是時間長些葯效更好。首先注意,這種酒的酒精含量還是很高的,不要喝醉。其次,何首烏一定要是制首烏,否則有毒性。
⑤ 中葯的酒制,醋制
酒黃芩、酒大黃、酒蓯蓉
醋柴胡、醋鱉甲、醋龜板
⑥ 中國歷史上葯酒起源於何時,那個朝代
戰國時就有記載。《黃帝內經》有「湯液醪醴論篇」,專門討論用葯之道。所謂「 湯液」即今之湯煎劑,而「 醪醴」者即葯酒也。顯然在戰國時代對葯酒的醫療作用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按照中醫傳統的習慣,煎煮中葯一般選用砂鍋,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一些金屬如鐵、銅、錫之類的器皿,煎煮葯物時容易發生沉澱,降低溶解度,甚至器皿本身和葯物及酒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葯性的正常發揮。
所以配製葯酒要用一些非金屬的容器,諸如砂鍋、瓦壇、瓷瓮、玻璃器皿等。當然,一些葯酒的製作有其特殊要求,那就另當別論了。
補益葯酒不僅廣泛應用於各種慢性虛損疾病的防治,還能抗衰老、延年益壽。近代研究證明,我國傳統中葯中有許多補益葯物具有抗早衰、延年益壽的功效。例如:枸杞子,能降低血糖、膽固醇;何首烏,可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
杜仲,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當歸,可抗貧血,能防止肝糖原減少,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地黃,能利水, 降血壓; 黃芪,有抗癌的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勞,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降低血壓;
人參,能促進蛋白質合成,降低血糖,增強造血功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勞能力,抑制高膽固血症的發生。選用這些葯物製成的補益葯酒,經常適量飲服,有抗衰老而延年益壽的效果。
⑦ 葯酒有什麼淵源
本書所講的葯酒在中葯方劑學上又稱之為酒劑。所謂葯酒一般是把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和動物的全體或內臟以及某些礦物質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濃度食用酒精、白酒、黃酒或葡萄酒中,使葯物的有效成分溶解於酒中,經過一定時間後去除渣滓而製成的,也有一些葯酒是通過發酵等方法製得的。因為酒有通血脈、行葯勢、溫腸胃、御風寒等作用,所以酒和葯配伍可以增強葯力,既能防治疾病,又可用於病後的輔助治療。
古時醫字從酉(酒),可見酒與葯的關系密切,而葯酒的產生更是我國醫葯發展史上的重要創舉。葯酒的起源與酒的產生是分不開的,我國現存的最早的葯酒方見於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雖多已不完整,但仍可辨認出葯酒配方、釀制工藝等記述,由此可見,我國的葯酒在先秦時期就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先秦時期的醫學代表作《黃帝內經》也對酒在醫學上的貢獻作了專門論述,其中,《素問·湯液醪醴篇》論述了醪醴與防病治病的關系,在其他篇中還提及了治膨脹的「雞矢醪」,治經絡不通、病生不仁的「醪葯」等,這些均是較早的葯酒記載。
至漢代,隨著中葯方劑的發展,葯酒逐漸成為中葯方劑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針對性和療效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有「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的記載,表明了扁鵲認為可用酒醪治療腸胃疾病的看法。這篇著作中還收載了西漢名醫淳於意的25個醫案。東漢·張仲景的《傷寒病雜論》中記載:「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該書還收載了許多以酒煎葯或服葯的方例。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對葯酒的釀造方法,特別是對浸葯專用酒的製作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記載了海藻酒、桃仁酒、金牙酒、豬胰酒等葯酒的治病方法。梁-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提出「酒可行葯勢」,尤其是對葯酒的浸制方法論述較詳,並指出有71種葯物不宜浸酒。
唐·孫思邈的《千金方》中共有葯酒方80餘首,涉及補益強身、內科、外科、婦科等方面,並對酒與葯酒的毒副作用已有一定認識,針對當時一些人因嗜酒縱欲所引起的種種病症,研製了一些相應的解酒方劑。《千金翼方》還對葯酒的服法提出了要求:「凡服葯酒,飲得使酒氣相接,無得斷絕,絕則不達葯力,多少皆以知為度,不可全醉及吐,則大損人也。」唐-王燾《外台秘要》卷三十一「古今諸家酒方」一節中共收載了葯酒11方。
宋元時期的葯酒有了很大發展,葯酒的種類和應用范圍均有明顯的擴展。僅《太平聖惠方》中就設有葯酒專節達6篇之多,加上《聖濟總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因方》、《本事方》、《濟生方》等書中的葯酒方,計有葯酒數百種。運用葯酒治病的范圍也已涉及到內、外、婦、五官等多科疾病,對於葯酒的主要功效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葯酒的製法上已開始採取隔水加熱的方法,這樣可以提高葯物有效成分的浸出率,增強葯酒的功效。這一時期葯酒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用於養生的葯酒漸多,有些葯酒不但具有治病養生的特點,而且口味純正,成了宮廷御酒。除了上述大型方書所記載的葯酒外,宋·陳直《養老奉親書》和元·忽思慧《飲膳正要》、《御葯院方》等書中也收載了許多適合老年人服用的養生保健葯酒。
明代的醫葯學家在整理繼承前人經驗的同時,又創制出許許多多新的葯酒方。在明代醫書中,如《普濟方》、方賢的《奇效良方》、陳夢雷的《醫學全錄》、王肯堂的《證治准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收載了大量的葯酒配方,既有前人的傳世經典之作,又有當代人的創新之舉。僅《本草綱目》就輯錄了各類葯酒配方200餘種,《普濟方》通卷收載的葯酒達300餘方。明代的民問作坊已有葯酒出售,如薏仁酒、羊羔酒等,而老百姓自飲自釀的酒中也有不少葯酒,如端午的菖蒲酒、中秋的桂花酒、重陽的菊花酒等。
清代的醫葯學家同樣也創制出許多新的葯酒方。這一時期的醫葯學著作中,如汪昂的《醫方集解》、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吳謙的《醫宗金鑒》、孫偉的《良朋匯集經驗神方》、項友清的《同壽錄》等,均收載了明清時期新創制的葯酒配方。清代的葯酒除了用於治病外,最大的特點就是養生保健葯酒較為盛行,尤其是宮廷補益葯酒空前興旺發達。例如,乾隆皇帝經常飲用的益壽葯酒「松齡太平春酒」對老年人諸虛百損、關節酸軟、納食少味、夜寐不實諸症均有治療作用。「夜合枝酒」也是清宮御制的一大葯酒,組方中除了夜合枝外,還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細曲等,可治中風攣縮之症。
民國時期,戰亂不斷,百業不興,葯酒也難逃厄運,沒有多少進展。
新中國成立後,中醫中葯事業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作為中葯方劑之一葯酒不僅繼承了傳統的製作經驗,而且採取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方法,嚴格衛生與質量標准,使葯酒的生產逐步走向標准化和工業化,葯酒質量也大大提高。醫葯學家還對許多傳統葯酒方的功效、配方進行了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為葯酒的應用和提高療效提供了寶貴依據。此外,葯酒規范已被收進我國的葯典,由此可見國家對葯酒的重視。
⑧ 葯酒的製成及功效是什麼
自古復以來,酒和醫葯有著極為密切制的關系。把中草葯材與酒混合製成葯酒用於治療疾病,這在殷周甲骨文中已有記載。
養生葯酒主要用白米酒或高粱酒浸泡有補益氣血、強身健體作用的中葯而製成,如蛇酒參桂酒、十全大補酒、人參酒、虎骨酒等。養生葯酒除葯物本身的效用外,酒也具有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血、行瘀止痛和健脾開胃的效用。
自製葯酒,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對於喜歡喝酒的人來說更是一舉兩得,既能增添生活情趣,又可滋補身體和防治疾病。
⑨ 保健酒一般都是由哪些葯材製造的
枸杞、杜仲、寄生、淫羊藿等等,一般是一些補肝腎、強筋骨的中葯,做成葯酒。
⑩ 為什麼有的中葯要酒制和不酒制到有什麼不一樣像五味子啊還有肉蓯蓉不酒制呢
首先酒性質是辛熱,有舒筋活絡、發散風寒等作用,用酒是因為酒可以用作葯引子,其作回用是引導其答它葯物的葯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向導」的作用。同時它還有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道等作用。
至於酒制不是酒制要看一張處方中葯的性質和病人的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