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摸摸節是那裡的風俗
農歷七月半 體驗彝家「摸摸節」 隋朝年間,雲南一些地方的彝族為抵禦專外族侵略,長年征戰,許多不諳屬世事的未成年男人也參加戰斗,最後戰死沙場。民間相傳每到農歷七月十四日至七月十六日這三天晚上,這些死於戰場的未成年和沒有接觸過女人的男人們的鬼魂都會結伴回到家鄉。 為了不讓鬼魂糾纏,家鄉的老人們就在這幾天晚上讓自己家的成年女人身穿白色衣服出去,與活著的男人交往,衣服能被摸得越臟越好,以此讓飢渴的男鬼知道,這些女人已經有心儀的男人,讓鬼魂不再接近她們。 這個風俗慢慢就演化為哀牢山一帶的「摸摸節」。這是女人們為驅散邪惡、迴避鬼魂祈求吉祥平安的節日。 迴避鬼魂騷擾,創造了人與人溝通的機遇,為此「摸摸節」客觀上成了情人節。農歷七月半彝族情人節,給了大家一個相互活動、相互認識、相互交流的活動空間,也讓我們感受狂歡的激情,既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又能搞假面銳舞狂歡派對活動。
『貳』 做米酒能和羊肉一起發酵嗎
羊肉湯里能放糯米酒,兩者不相剋,糯米酒還能去除羊肉的膻味
羊肉相剋食物內如容下
羊肉與西瓜相剋,食則傷元氣。解救:甘草煎水服。
羊肉與梅子相剋,食則中毒。解救:甘草水煎服。
羊肉與鯰魚相剋,食則中毒。
羊肉與醋相剋,食則傷心臟。
羊肉與豆醬相剋,二者功能相反,不宜同食。
羊肉與乳酪相剋,二者功能相反,不宜同食。
羊肉與醋相剋,醋宜與寒性食物相配,而羊肉大熱,不宜配醋。
『叄』 關於苗族的演講稿子
苗族現在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人口739. 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瑫語族苗語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後,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飛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苗族「跳花節」。「跳花節」
是以吹蘆笙伴歌舞為主要特色
的文化盛會,同時也是苗族服飾精彩展示的大好時機。
苗族過去盛行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較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鬥牛(牛鬥牛)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鬥牛活動。
苗族的禮儀有: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有的地方還要在寨前擺酒迎接。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裡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絢麗多姿的苗族服飾
苗族自治地區
建國後,先後成立有: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2年7月1日)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1952年11月26日)
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1954年11月11日)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縣(1956年11月30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
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63年9月11日)
貴州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1966年2月11日)
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81年12月31日)
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3年11月7日)
四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3年11月11日)
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
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1984年11月10日)
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4年11月13日)
雲南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1985年)
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85年)
兩位苗族婦女正在製作彩色皮紙。貴州省
丹寨縣石橋堡的白皮紙製作工藝已有1000
多年歷史。1000多年來,當地苗族群眾借
鑒漢族的造紙技術,以當地豐富的樹皮、
杉根來製作白皮紙,其造紙工藝與明代宋
應星著的《天工開物》記載的造紙法大體
相似,保持了中國古代生產皮紙的傳統。
日常食俗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多先把稻穀曬干(或炕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現舂現吃,每次舂3—5斤。現在不少地方已用電力、水力碾米了。苗族做飯常把淘過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半熟後社潷去米湯,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也有將包穀、小麥、小米摻入一起煮、蒸的。包穀和蕎麥則用石磨推成麵粉或粒狀食用。多把麵粉用水和勻後,倒入水甑,蒸熟作為主食,廣西、雲貴交界處的苗族稱之為「面面飯」。四川省境內的苗族,把用小麥、蕎麥或玉米面做成的面條與其他主食搭配食用。貴州一些地區的苗族有把燕麥蒸熟,就原鍋文火焙乾、脆,然後磨成粉,炒熟作為日常主食。苗族民間以糯米為貴,將糯米飯作為豐收和吉祥的象徵。食用糯米時,有時也先將糯米蒸熟,然後趁熱倒入木槽內,用錘捶打成泥,再用手扯成小圓團,以木板壓平,待完全冷卻後用山泉水浸泡,隨時換水,可存放4—5個月,吃時燒、烤、炸均可。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黃豆浸泡後,打成漿狀,再把打好的稠漿舀入鐵皮製成的模具內放入滾油中炸,呈金黃色即可。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苗族傳統服飾
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狗肉性熱,有暖腹健胃,強食滋補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例如用黃豆漿不濾渣,煮成「連渣湯」;將豆漿與嫩白菜同煮,然後點石膏水做成「菜豆腐」,都是下飯的日常菜。住在高寒山區的苗族,仍喜歡用白水將蔬菜煮成淡菜,蘸各種「蘸水」吃。四川的苗族還把豆漿做成豆花,用以待客。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伏天時還要加入一些魚香菜、木姜,開胃爽口,幫助消化。夏天在黔東南,客人進門,主人總先送上酸湯,喝罷頓覺酸涼解渴。廣西的苗族在冬春時節喜用辣椒骨做的酸辣湯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湖南的苗族把這腌制食品的方法稱為「鮓」。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腌制豬肉前,先將鮮肉切成大塊,然後一層肉、一層鹽,層層相壓。三天後生鹽溶化浸入肉內,再燒些糯米飯同甜糟酒混後,和肉塊一起擦搓,最後放一些辣椒粉及其他配料,把壇口密封,隨吃隨取。用此法腌制的肉類,一般可保存1—2年。酸壇還可腌制酸魚、酸菜。此外,苗族也用熏臘肉方法保存各種家畜、家禽肉。川南苗族常在冬天宰殺年豬,把豬肉用鹽浸後吊於火爐上,用楊樹枝或其他柴草燒煙熏烤。熏干水分,便取下儲藏。這種煙熏臘的眾風味獨特,常用於待客,並能儲藏2—3年不變質。
苗族婦女錦雞造型的銀頭飾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對、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咂酒別具一格,飲時用竹管插入瓮內,飲者沿酒瓮圍成一圈,由長者先飲,然後再由左而右,依次輪轉。酒汁吸完後可再沖入飲用水,直至淡而無味時止。咂酒一經開壇,剩酒無論濃淡,均不復再用。逢年過節,家家還都做糯米甜酒。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製作時,先將油、鹽、姜、茗茶入鍋同炒,待油冒煙後加清水煮沸,然後濾渣,再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花生、米花或糯米的碗里,適當地加些蔥花、蒜葉、胡椒粉和山胡椒後,即可飲用。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又稱百果茶)。除茶外,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苗族同胞舉行苗家火龍
鬧元宵活動。貴州省黔東
南台江縣舞火龍活動
已有數百年歷史。
節慶、禮儀、祭祀食俗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如:吃鴨節、吃新節、殺魚節、採茶節等。過節除備酒肉外,還要必備節令食品。如:吃鴨節時,家家都要宰鴨子,並用鴨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飯食用;在吃新節時,要用新米做飯,新米釀酒,就連菜和魚,都要剛摘、剛出塘;過殺魚節時多在江邊,由婦女帶上飯、臘肉、香腸等酒菜,等在河邊,只要捉到魚,即燃起篝火,架鍋煮魚直到盡興方歸。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個卯日,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互相饋贈。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吃「吃牯臟」,又稱「祭鼓節」。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飯是苗族節慶、社交活動中的必備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許多地區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湯圓,也作為節日期間的一種食品。無論婚喪嫁娶必須備有酒、酸肉、酸魚,否則視為失禮。迎接貴客時,苗族人民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婚禮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苗族的節日
開年節
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也稱作「客家年」。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按照風俗,苗族人民用對歌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貴州、湖南、重慶)邊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就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腳,用歌聲表達迎新的喜悅。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踩花山節
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貴、川等省苗族群眾在農歷正、二月間或四、五月間盛行踩山、跳場,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老農們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五穀豐登。居於山區的苗民在節日內還要進行鬥牛比賽。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辦跳獅子和爬花桿的比賽。
四月八
苗族傳統節日,傳說這個節日起於明代。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著盛裝群集於貴陽市噴水池邊,吹笙奏笛,對歌談心,以紀念、憑吊傳說中的古代英雄亞努。
此外,四月八還是布依族的節日,有稱它為「牛王節」的,也有叫「牧童節」或「開秧節」的。每逢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飯,並休息一日,表示對耕牛的慰勞。
龍船節
龍船節是流行於湘西和黔東南施洞、松桃一帶的苗族節日。大都在農歷五月初五進行。這天除了角逐龍舟外,還有跑馬、鬥牛、踩鼓等活動。
姐妹節
在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十八日為苗家「姐妹節」。節日里,苗家按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這種飯是用姑娘們在山上採集的野花和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節日里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遊方」活動。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鮓、搗魚(也吃酸湯魚)等。
『肆』 米酒蒸紅棗的做法
米酒蒸紅棗,
一般是熱做冷吃,是冷盤。其中米酒也可以用酒釀代替。
棗子的選擇,版可以打可以小,但是要均一權比較好。在華東地區,冷盤多用小容器盛裝,故在華東地區,棗子一般選小的干金絲蜜棗。
干棗子選好後,一般有核的話要去核,在清水中浸泡至回軟,隨即用竹簽或牙簽去核,大棗子泡軟後用線在心裡旋一下,在去核非常好去。
棗子去核後,放盆中,投入米酒,白糖適量,少量食鹽等,米酒的量稍微沒過棗子的表面。
然後用保鮮膜封起來,上籠蒸製成熟即可。
如果只需要的是米酒的味道,其它的帶味的調味料盡量不要加,避免影響正味。
在江浙地方,有用酒釀來代替米酒,做法同上。
『伍』 關於苗族的資料
苗族有739萬多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雲南的苗族版有89.6萬餘人,主要權分布在文 山、紅河兩個自治州和昭通地區。大多數苗族是從明代以後從湖南、貴州遷入雲南的。
苗族的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帶,從事漁獵和農業生產。後經過歷 代不斷地遷徙進入西南地區。苗族自稱「蒙」,雲南的苗族有八個冠以「蒙」的自稱單位,解放後統一稱為苗 族。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獨角苗等。
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 「百褶裙」。衣裙上面綉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綉、蠟染、工藝十分精湛。
苗族歷來以能歌善舞聞名遐邇。苗族的歌曲調較多,如質朴莊重的古歌,豪邁奔 放的飛歌,纏綿動聽的情歌,還有酒歌,喪歌等,無不各具特色、韻味無窮。每年農 歷5月5日的「踩花山」是全省苗族最盛大的節日,屆時男女青年歡聚對歌,選擇佳侶, 並舉行吹蘆笙、跳蘆笙舞、踩鼓、爬花桿等活動。
『陸』 萬盛汽車站有沒有到彭水的汽車有的話票價多少一般多久能到
紅色革命游:渣滓洞、白公館、紅岩村、周公館、桂園、劉伯承元帥故居(重慶開縣)、聶榮臻元帥故居(重慶市江津區)、趙世炎故居(重慶酉陽縣)、酉陽南腰界。 歷史文物游:大足石刻、合川釣魚城、涪陵周易園、白鶴梁、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奉節白帝城、梁平雙桂堂。 名山名水游:長江三峽、巫山小三峽、北碚縉雲山、南川金佛山、江津四面山、武隆仙女山、天坑、芙蓉洞、芙蓉江、黔江小南海、阿蓬江、烏江畫廊、奉節天坑地縫、石柱黃水、萬州青龍瀑布、萬盛石林、黑山谷、永川茶山竹海、渝北張關溶洞、雪玉洞、北碚金刀峽、梁平東山、開縣雪包山、城口黃安壩、龍潭河、巫溪紅池壩、夏冰洞、涪陵石夾溝、武陵山。 都市風光游:朝天門兩江匯流、解放碑、人民大禮堂、三峽博物館、湖廣會館、洪崖洞、鵝嶺公園、南山、歌樂山、磁器口、巴國城、南濱路、游輪兩江夜遊。 巴渝古鎮游:磁器口古鎮、江津中山古鎮、合川淶灘古鎮、潼南雙江古鎮、巫山大昌古鎮、石柱西沱古鎮、酉陽龔灘古鎮、龍潭古鎮、秀山洪安古鎮、北碚偏岩古鎮。 橋都逍遙游:石板坡長江大橋、鵝公岩長江大橋、李家沱長江大橋、馬桑溪長江大橋、大佛寺長江大橋、朝天門長江大橋、菜園壩長江大橋、江津長江大橋、魚洞長江大橋、長壽長江大橋、涪陵長江大橋、豐都長江大橋、忠縣長江大橋、萬州長江大橋、雲陽長江大橋、奉節長江大橋、巫山長江大橋。黃花園嘉陵江大橋、牛角沱嘉陵江大橋、渝澳大橋、嘉華嘉陵江大橋、石門大橋、高家花園嘉陵江大橋、北碚嘉陵江大橋、合川嘉陵江大橋。 溫泉之都游:北碚北溫泉、巴南東泉、南溫泉、銅梁西泉、統景溫泉、天賜溫泉、海棠曉月溫泉、橋口壩溫泉、銅鑼峽溫泉。 湖泊休閑游:長壽湖、大足龍水湖、璧山白雲湖、青龍湖、巴南南湖、綦江丁山湖、永川衛星湖、北碚勝天湖。 刺激漂流游:萬盛銅鼓灘漂流、武隆芙蓉江漂流、黃柏渡漂流、彭水鬱江漂流、豐都龍河漂流、涪陵御泉河漂流、巫溪大寧河漂流。 地方特產:白市驛板鴨、涪陵榨菜、合川桃片、永川豆瓣、武隆羊角豆乾、江津米花糖、梁平柚子、奉節濟橙、永川松花皮蛋、長壽湖夏橙、石柱黃連、忠縣豆腐乳、彭水苕粉、黔江珍珠蘭茶、墊江沙柚、老四川牛肉乾、重慶怪味胡豆、重慶啤酒、江津白酒。華陶瓷品、北玻器皿、譚木匠梳子、銅梁龍燈、衛華竹編、榮昌摺扇、梁平竹簾畫、榮昌夏布、龍水刀剪、包孿竹席、城口生漆、秀山桐油、綦江竹梅。 特色小吃:擔擔面、山城小湯圓、德元大湯圓、九園包子、吳抄手、燈影牛肉、雞汁鍋貼、紅油水餃、牛肉鍋盔、榮昌鋪蓋面、南泉豌豆面、洞天牛肉麵、油錢陽春面、冰糖綠豆湯、葉兒耙、酸辣粉、珍珠圓子、糯米糍粑、豆腐腦、小龍湯包、棒棒雞、雙味豬兒耙、丘二館燉雞湯、倫敦糕、江北熊鴨子。 特色重慶菜 麻辣系列:泉水雞、芋兒雞、毛血旺、烏江魚、啤酒鴨、璧山兔、麻辣魚、燒雞公、水煮肉片。 辣子系列:辣子雞、辣子田螺、辣子肥腸、辣子蝦、香辣蟹、辣子腰花、香辣豬手。 酸菜系列:酸菜魚、酸菜泥鰍、酸菜田雞、酸菜肚條。 泡椒系列:泡椒牛蛙、泡椒童子雞、泡椒回鍋肉、福壽螺、六和魚。 其他品種:功夫腰片、香珠兔、霸王雞、北渡魚、羅非魚、郵亭鯽魚、土匪雞。 山城夜景 重慶市區三面臨江,一面靠山,倚山築城,建築層疊聳起,道路盤旋而上,城市風貌十分獨特,由此形成奇麗夜景。山城夜景特色之一得益於起伏的地勢和依山而上的重重樓房。每當夜色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為瑰麗;二得益於兩江環抱,雙橋相鄰。江中百柯爭流,流光溢彩。橋面千紅萬紫,宛如游龍,動靜有別,有似不夜之天。游覽夜景的方式有:登上南山的一棵樹觀景台、大金鷹,鵝嶺兩江亭、枇杷山紅星亭、平頂山、洪恩寺可鳥瞰。乘游輪夜遊兩江包攬山城夜色;乘坐高架輕軌穿越城市上空。
『柒』 苗族介紹
苗族具體介紹如下:
1、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不僅款式種類繁多,樣式各異,而且是最能代表該民族特徵的物品。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苗族服飾式樣繁多,色彩艷麗。
2、節日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華夏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個未日為牛王節(華夏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一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羋姓屈氏),亦稱屈原節、歌師節。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華夏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制甜酒、米酒)。
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異,還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獨具特色的節日,諸如花山節等。
3、風俗習慣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還有酸菜。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
「牯藏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祀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7)彭水梅子糯米酒擴展閱讀
苗族自稱Hmub(諧音:牡)、Hmongb(諧音:蒙)、Hmaob(諧音:摸)、maob(諧音:毛),有的地區自稱ghab nus(諧音:嘎腦)、ghab Xongb(諧音:仡熊)、deb songb(諧音:帶叟)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國成立後統稱為苗族。
『捌』 高分懸賞!!! 用糯米份做小湯圓(無餡)的最快的最簡單的方法!
如果做得很多的話,下面這個方法很適用哦
把糯米粉和好,揪成小團回(不用太圓),然後把干答的糯米粉放在一個大一點的笸籮裡面,再把剛才的小團沾上少許水,倒在大笸籮裡面推搖,直至成形
以前我家是做湯圓的,都是這個樣子做,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熟練後效率更高哦!
『玖』 重慶彭水有好吃的嗎
1、彭水蕎面豆花的歷史年代久遠。今天的彭水縣,豆花面館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紅。特點:趁熱蘸食,鮮香嫩滑,食慾頓開。製法:1、「蕎面」選用優質蕎子磨成細面製作而成,不加其他成分,保持蕎子的原汁原味。成品面條比普通面條粗一些,稍長一些。2、「豆花」選用黃豆磨漿點酸水而成水豆腐,然後再用豆漿煮熟,其特點是細嫩軟綿。3、「佐料」有醬海椒、味精、鹽、花椒、姜沫、蒜水、蔥花、等佐料。4、食用時將煮熟的豆花盛裝在一碗內,蓋上煮熟的蕎面。用一小碟拌勻的佐料。用筷子將蕎面和豆花挑進小碟內,邊蘸佐料邊吃。
2、嘟卷子是彭水最為特殊的小吃之一,以前採用特殊的一種蕨類植物為原料,(現今改為紅薯)磨成細面,加水成糊狀,再放進熱鍋里烙成塊,然後捲成圓條,切成一卷一卷的,蒸熟,拌上調料於是就成為晶瑩剔透,軟糯滋潤,別具苗家風味的彭水名特小吃---嘟卷子!
3、心肺米粉乃彭水一大風味小吃,心肺米粉色澤美觀,顏色紅亮、質嫩鮮美、軟糯適口、麻辣鮮香、細嫩化渣。這種小吃風味濃厚,鮮滑爽口,營養豐富且價格低廉,是彭水的大眾早餐。
4、洋芋花是用特殊工具把洋芋加工成花一樣的形狀,油炸後,加上調料,味道獨特,是好吃的人最喜歡的風味小吃。
5、湯圓是用優質糯米粉製成,湯圓餡是各種香甜可口的食品混合而成,色滑潔白,皮粑綿糯,甜香可口,營養豐富。是彭水的特色小吃之一。
『拾』 梅子酒怎麼泡,請說詳細一點
准備材料:梅子720克,糯米酒1L,冰糖360克,鹽適量。
1、將買來的梅子鋪開內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