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端午節灑雄黃酒的寓意
端午節灑雄黃酒就是把一些蚊蟲不好的都遠離身邊
⑵ 端午節時灑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民間認為雄黃酒來可以驅妖避邪,自形成端午節端午節時灑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
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歷史淵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根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老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
⑶ 為什麼端午節要喝尋黃酒,有什麼依據和說法。
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喝雄黃酒可避毒蟲。
⑷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
雄黃原為道家方士所服用,為純陽之物,可辟陰邪,後來融入端午民俗中,用來驅陰濕蟲蛇。
《本草綱目·石部》卷九記載:「雌黃、雄黃同產,但以山陽山陰受氣不同分別。故服食家重雄黃,取其得純陽之精也;雌黃則兼有陰氣故爾。」因為雄黃生於山之陽,故為純陽之物,可辟陰邪。雄黃原為道家方士所服用,後來才融入端午民俗中,用來驅陰濕蟲蛇。
⑸ 五月端午喝雄黃酒的來歷是什麼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回粽子、鹹蛋拋答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雄黃酒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⑹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寓意
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專所以要十分小心,屬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⑺ 端午節啥時辰塗塗黃酒
早晨天剛明的時候最佳,塗黃酒避邪氣,早晨塗能管一天的。
⑻ 為什麼端午節要喝雄黃酒,有什麼依據和說法。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內拋入江中。一位容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⑼ 古人流行端午日塗飲雄黃酒的意義是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 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 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 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
⑽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塗飲雄黃酒是為了什麼
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所以在端午節,人們喜歡吃粽子、掛菖蒲、艾草、吃鹹蛋、喝雄黃酒等,這些習俗由來已久,其中飲雄黃,在小兒的臉上抹雄黃是有原因的,古人因為敬佩屈原,所以怕屈原的屍體沉入汨羅江後被蛇和蟲吃掉,所以,大家將雄黃酒灑向江里,據說雄黃酒可以葯暈蛟龍和蟲蠍,這樣就可以保護屈原的屍體。所以至今,很多地方還是流傳著端午喝雄黃的習俗。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端午節還需要吃鹹蛋、佩香囊、佩戴五彩繩,取一個辟邪驅鬼、開運討彩的意思。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地區在端午節當天會舉辦隆重的水上賽龍舟等大型活動,這些傳統的端午習俗,已經經歷了上百年時間的考驗,也能代表大眾對於端午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