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葯酒的古代葯酒的製作方法
葯酒製作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聖人作湯液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葯酒治病的較早記載。東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採取的煮服方法,則類似於現代的熱浸法。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葯酒的製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葯,以絹袋盛葯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製作即用蒸餾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燒酒,和曲釀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此外,還對冷浸法加葯釀制及傳統熱浸法等製作葯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根據歷代的醫葯文獻記載,古人的葯酒與現代葯酒具有不同的特點,一是古代葯酒多以釀制酒的葯酒為主,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多以黃酒為主,而黃酒性較白酒緩和。現代葯酒,則多以白酒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數品種仍用黃酒製作,含酒精量在30%—50%,製作方法為浸提法,很少有用釀造的。
相傳另外一種葯酒製作方法——窯制磁化工藝
眾所周知,葯酒配伍物料較多且各物料無論組織結構還是化學成分均有不同,直接納入配方會使各物料之間功能療效產生排異現象。易使產品療效降低,甚至使配方產生化學變化,轉化成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而威脅健康。窯制磁化工藝是將中國傳統的窯制釀酒工藝與現代高科技磁化技術、納米微波技術相結合,利用「三位一體」的融合性原則對配伍各成分進行有機整合,在維護各成分性質不變的前提下促其相互作用,將活性成分、營養成分完整保留並將功效發揮到極致。天師開山鼻祖—張道陵所創 「萬法自然,陰陽相生」的嫡傳佳釀——妙沁葯酒便用此法釀出,治療效果更迅速持久顯著。
一般來說,現代葯酒的製作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據是:因為酒精濃度太低不利於中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濃度過高,有時反而使葯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葯材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對於不善於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採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質酒,但浸出時間要適當延長,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以保證葯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
製作葯酒時,通常是將中葯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B. 中醫葯物泡紅酒其中的紅酒是什麼酒
紅曲酒!一種以糯米發酵的酒類(僅供參考)
C. 中國傳統釀酒有那些方法
1、半固態法白酒
半固態法白酒是半固態發酵白酒的簡寫,又稱半液態法、半液態半固態發酵法白酒。這些稱謂均准確表達了釀酒過程中的發酵形態。這類酒除保留了用小曲、以根霉為主導糖化菌和培菌糖化三大特徵外。
還具有以大米為料,清植法,入缸(罐)糖化等工藝特徵,產品屬米(蜜)香型、豉香型。產區主要分布在兩廣,其次是兩湖、江西。
2、液態法白酒
液態法白酒是以糧谷、薯類、糖蜜等原料,經液態發酵、蒸餾成食用酒精的工藝路線、再經串香、勾兌、調配而成的白酒。
3、固態法白酒是指在蒸煮、糖化、發酵、蒸餾等主要過程中採用固態基質形態生產的白酒。
(3)中醫葯酒釀造擴展閱讀:
釀酒加曲,是因為酒麴上生長有大量的微生物,還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澱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將穀物中的澱粉、蛋白質等轉變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櫱也含有許多這樣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將櫱本身中的澱粉轉變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轉變成乙醇。同時,酒麴本身含有澱粉和蛋白質等,也是釀酒原料。
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坂口謹一郎教授認為這甚至可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相媲美,這顯然是從生物工程技術在當今科學技術的重要地位推斷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人民所創立的方法將日益顯示其重要的作用。
D. 男人酒 中醫泡製葯酒配方
醫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葯勢而達於臟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為百葯之長」的說法。葯酒在我國歷史上已處於重要地位,成為歷史悠久的傳統劑型之一,至今在保健事業中享有較高的聲譽。比較暢銷和話題最高的屬腰酸疼痛和滋陰補腎兩種葯酒為最。那麼接下來我們說一下補元氣,益腰腎的三大葯酒。
建議用量:每天早晚各服20 ~30毫升。陰虛火旺、骨蒸潮熱者不宜服。
風味特點:色澤淺黃,具有溫補下元、暖腎壯陽、益精髓的功效。
E. 中醫葯酒的中醫葯酒概述
酒,素有百葯之長復之稱,將強身健體制的中葯與酒溶於一體的葯酒,不僅配製方便、葯性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葯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葯借酒力、酒助葯勢而充分發揮其效力,提高療效。
中醫理論認為患病日久必將導致正氣虧虛、脈絡瘀阻。因此各種慢性虛損疾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血不暢、經脈滯澀的問題。葯酒中主要具有補血益氣、滋陰溫陽的滋補強身之品,同時酒本身又有辛散溫通的功效。
F. 有中醫釀酒法嗎無負作用
先將來中葯材加水煎熬,過濾去源渣後,濃縮成葯片,有些葯物也可直接壓榨取汁,再將糯米煮成飯,然後將葯汁,糯米飯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中,加蓋密封,置保溫處10天左右,應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且保持一定的溫度,發酵後濾渣即成。
G. 中醫葯文獻記載了哪些以酒為主料的葯膳配方
酒是一味療效確切的葯物,在中醫葯文獻中,記載著不少以酒為主料版的葯膳配方:
一、酒煮雞肉權:雞肉60克,生薑6克,米酒1碗。煮熱喝湯食肉,有溫行氣血、驅風散寒、增加營養的作用。
二、酒燉魚頭:大魚頭一個,生薑6克,米酒一碗。煮熱喝湯,能祛頭風,治頭目眩暈。
三、酒煮雞蛋:雞蛋2隻,生薑6克搗成茸與雞蛋混合,用少量食油置鐵鍋上煎至微焦,入米酒一碗煮沸服用,能健脾醒胃,治療虛寒性食慾不振。
四、黃酒紅糖飲:黃酒500克煮沸後加紅糖200克,繼續煮2到3分鍾,待涼頓服或分2次服,治療產後單純性腹瀉。
H. 如何釀制葯酒
自製葯酒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是釀造法、浸泡法、煮法、淋法、熱投法。現介紹如下。
一)釀造法:
釀造法是以糯米(或其他糧食)、葯物與曲按一定的程序釀造葯酒的方法。一般以糯米2500克,加曲100-150克為准,因地區、氣候、溫度不同,曲的用量可達到390克。
釀造過程有以下3法。
1、將需要葯物搗細碎成粗末;曲搗細碎成粗末,備用。將糯米(或其他糧食)置鍋中煮成粥狀,但不要太稀,待冷後,同曲並約相和拌勻,再置於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保溫的地方,如廚房,經5-7日,開口可見表面有泡狀,則葯酒熟,濾去渣,貯入凈瓶中。
2、將曲搗細碎成粗末。將糯米(或其他糧食)煮成粥狀,待冷後,同曲末拌勻,置於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近火口(如廚房),經7日後,視表面有泡狀,然後將所需葯物煮成汁(有些葯物不煮,宜生用,如木香,參見羊羔酒),候冷,連汁同葯倒入粥缸中相合,再經3日後,則葯酒成,濾去渣,貯入瓶中。
3、將葯物、曲碎為粗末。將糯米(或其他糧食)蒸熟,候冷,同曲並葯、水相和拌勻,置於缸中,密封口,經7-10日,葯酒則成,去渣貯瓶。水的用量參見各釀酒方的組成。
二)浸泡法:
浸泡法是先把葯物搗碎,置入紗布袋中,縫口,浸入酒中,數日後,過濾,支去渣裝瓶即成。也可先把葯物搗碎,水、酒各半煎煮40分鍾,連汁帶葯一起浸入酒中,數日後,過濾,去渣裝瓶備用。酒與葯物的比例,一般為葯物100克,用酒500毫升。具體情況請參見各葯酒製法。
三)其他葯酒製造法:
1、淋法:用酒將葯物淋浸,泡軟,然後用紗布包裹,去渣,貯瓶備用。葯物與酒的比例,一般以250克葯物用500毫升酒為佳。
2、煮法:把葯與酒裝入瓶中,瓶口封嚴,放入火上,重湯煮40分鍾左右,然後啟封,過濾,去渣備用。亦可把葯物與酒上火同煎,過濾,去渣,裝瓶備用。
3、熱投法:將葯物燒熱或炒熱,急投於酒中,候冷,過濾,支渣貯瓶備用。
I. 中醫葯酒的介紹
中醫葯酒是中醫中常用的葯品。一般有內服和外用兩種,外用可以讓肌肉酸痛和肌肉拉傷恢復加快,內用一般可以治較小傷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