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端午節時灑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民間認為雄黃酒來可以驅妖避邪,自形成端午節端午節時灑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
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歷史淵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根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古老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
『貳』 端午節用流黃和大蒜泡酒有什麼用
您好,這種酒具有強力殺菌、防治腫瘤和癌症、排毒清腸、降低血糖、防治心腦血管疾病、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保護肝功能的功效。
『叄』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
雄黃原為道家方士所服用,為純陽之物,可辟陰邪,後來融入端午民俗中,用來驅陰濕蟲蛇。
《本草綱目·石部》卷九記載:「雌黃、雄黃同產,但以山陽山陰受氣不同分別。故服食家重雄黃,取其得純陽之精也;雌黃則兼有陰氣故爾。」因為雄黃生於山之陽,故為純陽之物,可辟陰邪。雄黃原為道家方士所服用,後來才融入端午民俗中,用來驅陰濕蟲蛇。
『肆』 泡了幾年的端午節雄黃酒,在沒個端午節還能用嗎
端午節的時候,大蒜和雄黃都是一個意思。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雄黃酒是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現代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大蒜?吳江農諺有雲:「端午不吃蒜,鬼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聽說可以避「五毒」,避邪驅瘟。豆腐燉大蒜,則是端午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按老南京規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里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說夏天可免腹疼。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而大蒜能殺菌驅鬼怪,掛在門口辟邪用的。所謂邪:用現代漢語表示就是,細菌,病毒的意思。
『伍』 為什麼端午節要喝雄黃酒,有什麼依據和說法。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內拋入江中。一位容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陸』 端午節里講的五毒,吃大蒜,喝雄黃酒,有誰知道啥意思
、吃「五黃」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柒』 端午節來臨,中國自古就有釀雄黃就的習俗。我想請教 雄黃酒是怎麼釀的
雄黃酒製作方法:
雄黃一小包 白酒半斤, 雄黃倒入碗里,倒專入白酒,屬稍微攪拌下,待雄黃沉澱後,飲用白酒,少量為適,別超過1兩。多餘的酒可灑在,房間 各處陰暗潮濕的角落。。
雄黃:可比砒霜,泡白酒後,少量飲用白酒,不可多服,不可直接內服雄黃,可外敷。
外用治療疥癬惡瘡、蛇蟲咬傷等,效果較好。內服微量,可治驚癇、瘡毒等症。由於毒性太大,極少用於直接內服。
『捌』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寓意
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專所以要十分小心,屬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
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玖』 端午節為什麼喝雄黃酒
端來午飲雄黃酒的習俗,自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華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拾』 端午節的時候大蒜和雄黃有什麼用
端午節的時候,大蒜和雄黃都是一個意思。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
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雄黃酒是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現代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大蒜?
吳江農諺有雲:「端午不吃蒜,鬼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聽說可以避「五毒」,避邪驅瘟。豆腐燉大蒜,則是端午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按老南京規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里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說夏天可免腹疼。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而大蒜能殺菌驅鬼怪,掛在門口辟邪用的。所謂邪:用現代漢語表示就是,細菌,病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