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般紅酒的價格是多少
以國際不含抄稅均價舉例(現在襲很多網上活動價已經接近這個數)
100以內---各國餐酒和法國大區AOC,其他各國入門 乏善可陳,不是說裡面沒有好酒,而是坑爹貨遠遠超過驚喜。通常佐餐還是不錯的,幾乎沒有品鑒價值。但是需要宴請或者豪飲的時候,這個價位卻是相當合適,價格便宜量足
100-150上下檔次的模糊區間
150-300 以法國酒舉例,可以買到中級庄和絕大多數聖埃美隆GC。頂格300可以買到超中級庄和某些垃圾1855GCC列庄。這個價位初步具備品鑒價值。就這個檔次的普通水平來說,由於經過橡木陳桶,所以體現或強烈或濃厚的的煙熏,巧克力等風味,這也是和第一梯隊拉開差距的第一個個體現。但是由於工藝,風土等等影響,這個檔次的酒大多缺乏深度和變化。
300-3000 為什麼這個跨度一下變大?因為葡萄酒的價格和品質是一個曲線圖,1-300,隨著價錢的上升品質上升也非常快,但是過300以後,價格上升還是很快,但是品質提升卻相對不那麼明顯。這個價位比上一個檔次,通常多的是變化和層次。這個價位最頂甚至包括了很多勃根地的特級田,還有梅多可差年份某些一級庄。
㈡ 葡萄酒禮儀:如何開一瓶葡萄酒
葡萄酒禮儀有8個:
1、開瓶 開瓶是極其講究的,不是想喝了就開,如果這樣的話,一瓶好酒也會失去它原有的美味。通常,為了能讓這瓶酒內的香味更加香醇,可以再飲用前先將酒打開,讓酒透透空氣,尤其是存年酒,甚至是更久遠以前封瓶,酒體還活在那個年代,讓它與現在的空氣交融一會兒,對酒體本身品質的凸顯和提升將有大的幫助,年代久遠的酒,一般還有一種陳舊的氣體,讓其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對酒體的還原有很大的好處。
2、選杯 杯子最好選用無色透明的,以便欣賞酒的顏色。杯子的形狀最好是鬱金香型,杯口往內縮一點,這樣酒香便能凝聚。杯子還必須要有杯腳,這樣不僅方便搖動酒杯,更可避免手的溫度對酒的影響。香檳酒宜採用長型的高腳杯,以便欣賞酒的顏色和氣泡。
3、倒酒 這是個非常簡單的動作,不過千萬別把酒滿上,最多將酒倒至杯中的三分之一處,即約在杯身直徑最大處就足矣。因為,要留有足夠的空間,在搖晃酒杯時才不至使酒溢至外面;同時,留有足夠的杯內空間,可挽留從酒中逸出的香氣。 但氣泡酒不受「三分之一規則」的限制。原則上,氣泡酒一直倒到氣泡冒到杯口,類似於倒啤酒。如我們是順著杯壁慢慢倒酒,則頂部氣泡就會較少,這時斟酒的原則是三分之二。
4、檢驗 如在餐廳用酒,侍者開瓶後會向主人的杯中倒入一點點酒,在得到主人認可後才會換瓶或向其他人倒酒。試這口酒的目的是檢驗酒是否存在質量問題,而不是確認酒的口味是否對胃口。
5、舉杯 從方便角度講,手握杯身是最自然,也是最穩健的。許多人也是這樣拿杯的。但正確的姿勢是手指捏著杯身下的杯桿,甚至用拇指和食指捏著杯底也是正確的,之所以這種既不自然、又不平衡的姿勢才是正確的,是因為這一方面避免將人體溫度傳導給葡萄酒,另一方面也是避免手指印留在杯身,影響對酒的觀賞。或許在有些人的記憶中有一種將杯桿夾在中指和無名指間,用手掌托住杯身的握杯姿勢。那是飲用白蘭地時優雅而又浪漫的握杯姿勢,但飲用葡萄酒時最好不要採用。如果自認為酒溫太低,則也可以用這種姿勢來對葡萄酒加溫,而不必機械地、教條地按上面所說的方式舉杯。
6、敬酒 西方敬酒時將杯子高舉齊眼,並注視對方,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
7、打轉 葡萄酒入杯後不要即刻飲下,入口前還有個晃杯的動作。晃杯的目的是釋放酒的香氣,同時也是給酒留有更充足的氧化時間,使酒有柔和的過程。這也是酒不能倒太多的原因之一。晃杯使酒液自下而上,並順著杯轉動的方向打轉。好的晃杯動作會使杯中之酒形成較大的凹面,從而加速香氣的釋放和氧化;同時又有優美的螺旋狀運動軌跡。晃杯時,千萬不可將酒晃到外面。晃杯動作可通過在杯中放些水來練習。但水與酒是不一樣的,一杯水可能已練到了打轉自如,酒可能在杯中還是不聽使喚地晃來晃去,有被晃出的危險。當然也可以偷懶,將酒杯放在桌上,然後用手指按著杯底在桌面上「劃圈」似地移動,以起到晃杯的作用。
8、酒溫 飲用葡萄酒時,如果溫度太低,酒的香味便會被封閉在酒中而揮發不出來,但如果溫度太高,酒中的酒精體便會發酵而導致這款酒有可能產生香味化合物,極大地影響酒的品質。能夠掌握飲用時的溫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認定飲用白葡萄酒的溫度以16℃為限,而紅葡萄酒不能超過20℃。葡萄酒禮儀如今已成為商務人士的必備知識,掌握葡萄酒禮儀無疑會使你在人群中高出一籌,學會葡萄酒禮儀,會讓你更輕松自在地和西方人士洽談交流
㈢ 紅酒禮儀都有什麼
紅酒的相關禮儀:
1、一般在酒桌上喝啤酒或白酒時,都會禮貌地先給客人倒酒。但葡萄酒恰恰相反,侍酒師通常會先給請客的人倒。目的是為了讓請客的人先確定酒是好還是差,然後再給賓客飲用。
2、酒桌前懂得正確拿酒杯:正確拿杯手勢是手拎杯腳或杯底,因為手有溫度,若把手放在杯肚,手溫會影響酒味。一般餐酒適宜在室溫約17-18度飲用。從方便角度講,手握酒杯杯身是最自然,也最穩健。但正確姿勢是手指捏杯身下的杯桿,用拇指和食指捏著杯底也是正確的,之所以這種既不自然、又不平衡的姿勢才是正確的,是因為這樣一方面避免將人體溫度傳導給葡萄酒,另一方面也避免手指印留在杯身,影響對酒的觀賞。
3、何時品酒最好:每天下午兩點以後飲酒較安全。因為上午幾個小時中,胃中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脫氫酶濃度低,飲用等量的酒時,上午較下午更易吸收,使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升高,對肝、腦等器官造成較大傷害。此外,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緒激動時也不宜飲酒,尤其是白酒,以免心血管受損害。
4、與酒杯的搭配:葡萄酒行業中流行這樣一句話:「好酒配好器」。如果你有一款好的法國葡萄酒,卻將其裝在普通的鋼化玻璃杯里,那簡直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只有用合適的酒杯盛裝這些美酒,才能讓葡萄酒展現出完美的品質。
5、與場合的搭配:葡萄酒有許多不同類別,什麼場合喝哪種葡萄酒當然依個人喜好作不同的選擇。以下舉例參考:
(1)飯前開胃酒:香檳或甜白酒;
(2)飯後搭配甜點:波特酒或甜白酒;
(3)用餐搭配主菜:紅、白酒;
(4)宴會,舞會:白酒或香檳;
(5)野外烤肉宴會:紅酒或香檳;
(6)海鮮宴會:白酒和汽酒。
6、酒瓶保存小常識:葡萄酒瓶口的塑料封套是為防止蟲子咬軟木塞。有時封套上留有小孔是為了葡萄酒能與外界呼吸交換;瓶底有凹凸,是為了葡萄酒瓶直立時能酒渣沉澱。越需要長時間貯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所以,一般來講,好酒因需要長期保存,瓶底凹凸都比較深,但瓶底凹凸深的酒不一定是好酒。
7、最佳的溫度:白葡萄酒在8-12攝氏度、紅葡萄酒在14-18攝氏度之間喝口感最棒。夏天,喝酒時最好不要握住杯壁,這樣會使酒升溫後失去美味。正確的持杯姿勢應該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高腳杯杯柱。葡萄酒只須滿三分,好給葡萄酒的芳香留下迴旋、對流和集中的空間。
8、紅酒貯藏:貯藏紅酒需要合適的溫度,理論溫度12度左右,7-18度都可以;要求有避光的環境,紫外線會使酒早熟;紅酒水平放置,並能保持軟木塞濕潤,防空氣進入,葡萄酒氧化;環境避免過於潮濕,以防紅菌滋生。
9、鑒別酒齡:白葡萄酒會呈淡黃色,顏色加深變成金色,這個時候再不喝就衰老了,如變成琥珀色和土黃,這瓶酒基本走到生命終點。年青的紅葡萄酒,一般呈紫色或深紫色,顏色變成櫻桃紅或寶石紅的時候,說明這瓶酒已經開始成熟,喝起來最好。如果變成棕紅色或磚紅色,普通的紅葡萄酒就變老了。
10、鑒別進口酒與勾兌罐裝酒:條碼頭三位編碼,揭示產品的產地信息。如西班牙84開頭,美國加拿大00-09開頭,法國30-37,澳大利亞93等,690-692是中國製造。另外,橡木塞上和酒標上文字應該一致,都有酒庄名字和批號,國內罐裝很難做到。
㈣ 紅酒十大禮儀都是哪些
紅酒十大禮儀有:
1、手握葡萄酒杯柄
用手托著杯肚會使葡萄酒加熱,這對於品鑒葡萄酒是不利的。
2、白葡萄酒喝之前要先冰一下,紅葡萄酒要稍微低於室溫
通常人們認為紅葡萄酒要在室溫下(21ºC)飲用,但其實最適宜的溫度是14-18ºC。
6、飲酒順序:先白後紅,先干後甜,先輕後重,先新後老
這個就是傳統的侍酒順序。干型意味著不甜。一般先喝酒體輕淡的黑皮諾,然後才是豐滿的赤霞珠。最近年份的新酒也要先喝。
7、換杯可以,涮杯不要
品嘗不同的葡萄酒時,盡量更換不同的酒杯,以避免各種葡萄酒串味。用水涮杯也不可取,因為水會稀釋葡萄酒的味道和香氣。如果一定要涮杯,可以用將要喝的那款酒來涮。
8、沉澱物不好看,但是可以喝
陳年葡萄酒裡面會有一些深色的沉澱物,有的人會選擇用醒酒的方式過濾掉這些沉澱物,但是這些東西喝下去也是安全的。
9、並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適合陳年
有的人認為葡萄酒越老越好,其實不然。世界上90%的葡萄酒釀造出來之後最好在3-5年內被飲用掉。年份很重要,好年份的葡萄酒品質更好,但價格也更高。
10、脫口而出葡萄酒術語並不難
把葡萄酒想像成一個人。一款簡單的葡萄酒可以描述為果味濃郁,平易近人。一款大氣的酒可以描述為結構嚴謹,酒體飽滿,香氣復雜。綠色和黃色水果可以用來形容白葡萄酒的香味,紅色和黑色水果可以形容紅葡萄酒。
㈤ 在禮儀上給客人倒紅酒應該是倒多少量才是標准
紅酒應該是倒1/3
倒酒的時候酒杯肯定是放在桌上的嘛,用口布包著酒瓶,右回腳在答前左腳在後,右手抓在瓶子的下面1/3處,商標要沖向客人,左手拿塊口布,倒酒的時候左手背後,每倒完一次酒都要用左手的口布擦一下瓶口,防止酒滴到客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