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產葡萄酒的主要產地在哪裡
國產葡萄酒的主要產地有:東北產地、渤海灣產地、黃河三角洲產地、清徐產地、銀川產地等。
1、東北產地
包括北緯45℃以南的長白山麓和東北平原。這里冬季嚴寒,溫度在-30℃~40℃,年活動積溫為2567~2779℃,降水量635~679mm,土壤為黑鈣土,較肥沃。在冬季寒冷的氣候條件下,歐洲種葡萄不能生存,而野生的山葡萄因抗寒力極強,已成為這里栽培的主要品種。
2、渤海灣產地
包括華北北半部的昌黎、薊縣丘陵山地、天津濱海區、山東半島北部丘陵和大澤山。這里由於近渤海灣,受海洋的影響,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年活動積溫為3756~4174℃,年降水量有560~670mm,土壤類型復雜,有砂壤、海濱鹽鹼土和棕壤。
3、黃河三角洲產地
主要指運城盆地——鳴條崗產區,位於北緯35度,東經111度,處於運城盆地中心地帶,是華夏農業發源地之一。
產區緊鄰中國死海—運城鹽湖,因為其獨有的地貌特徵,形成了炎熱、乾燥、多風、溫差大的氣候特徵,土質條件屬優質的壤土結構,土質結構疏鬆多孔,土層中營養物質豐富、礦物質元素含量高,出產的葡萄以含糖量高,有機物成份多,果香濃郁為主要特徵。
4、清徐產地
包括山西的汾陽、榆次和清徐的西北山區,這里氣候溫涼,光照充足,年活動積溫3000~3500℃,降水量445mm,土壤為壤土、砂壤土、含礫石。葡萄栽培在山區,著色極深。清徐的龍眼是當地的特產,近年的赤霞珠、梅洛也開始用於釀酒。
5、銀川產地
包括賀蘭山東麓廣闊的沖積平原,這里氣候乾旱,晝夜溫差大,年活動積溫3298~3351℃,年降水量為180~200mm,土壤為砂壤土、含礫石,土層有30~100mm。這里是西北地區新開發的最大的釀酒葡萄基地,主栽世界釀酒品種赤霞珠、梅洛。
❷ 中國葡萄酒的主要產區是在哪裡
中國葡萄酒十大產區(一)通化產區這里由於天氣寒冷,主要種植抗寒性強的山葡萄(V.amurensis),其中有些年份採摘到的長白山野生山葡萄僅有350-450噸。主要品牌:通化酒廠,長白山酒廠(二)渤海灣產區這里受海洋的影響,氣候變化穩定,熱量豐富,雨量適中,土壤適宜,自然條件優越,是我國優秀的釀酒葡萄產地。主要品種有霞多麗、貴人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美樂、佳麗釀和白玉霓等,釀成的干型葡萄酒風格突出、口味協調、品質高雅。渤海灣產區的葡萄酒佔到中國葡萄酒產量的2/3。主要品牌:華東酒庄、君頂酒庄、朗格斯酒庄、張裕卡斯特,王朝,華夏長城,長城金色庄園(煙台)(三)懷涿盆地產區這里氣溫適中,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雨量偏少,十分適宜龍眼、牛奶葡萄的生長。近十年推廣赤霞珠、梅鹿輒等世界優良釀酒品種已獲成功。主要品牌:中法庄園、紅葉酒庄、容辰酒庄、德尚酒庄、張裕愛斐堡,沙城長城庄園(四)清徐產地大都分布在山坡梯田上,海拔多為800-900米,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多礫石,十分適宜葡萄的生長。幾年前新建的怡園酒庄種植了霞多麗、赤霞珠、梅鹿輒等國際名種,葡萄成熟時,糖度都超過20%,酸度達到0.6%,葡萄酒質量極佳。主要品牌:怡園酒庄(五)銀川產區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土壤含礫石,未開墾,土質原始,適宜葡萄的生長,是目前西北較大的釀酒葡萄產區,現已新建了王泉營、廣夏、民化、御馬4家大規模的葡萄酒企業。(六)甘肅武威產區近年來梅鹿輒、黑皮諾、霞多麗等國際名種已大面積推廣。根據專家品評,這個產區的葡萄酒顏色紅艷,果香濃郁,酒體完美,是我國西北葡萄酒的佼佼者。主要品牌:莫高、祁連、國風、皇台、蘇武山(七)新疆吐魯番產區這里歷來是我國無核白葡萄生產和制葡萄乾基地。現在這里成功地試種了赤霞珠、梅鹿輒、品麗珠、歌海娜、西拉等釀酒葡萄,葡萄糖度較高,酸度相對較低,適於釀制具有西域特色的高檔甜型葡萄酒,品質極佳。主要品牌:鄉都(八)新疆石河子產區1997年在這里創建的新天葡萄酒公司,是中國西北最大的葡萄酒企業,葡萄園面積達15萬畝,這里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土壤富含礦物質、葡萄品質極好、無污染,是中國釀制優質葡萄酒的綠色食品基地。主要品種有龍眼、牛奶、赤霞珠、梅鹿輒、霞多麗、黑皮諾等,一些抗病性差的優良白色釀酒品種如索味濃、雷司令等及早中熟紅色釀酒品種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前途。主要品牌:新天(九)雲南彌勒產區這是我國最具特色的新興的葡萄酒產區,它是我國緯度最低(北緯25o)、海拔最高(1500m),氣候最多樣化、土壤最紅、酸度最高、紅葡萄顏色最深、歐美雜種釀酒葡萄(玫瑰蜜)種植最多的一個特殊產區。主要品種:玫瑰蜜及赤霞珠、梅鹿輒主要品牌:雲南紅、香格里拉(14.34,-0.38,-2.58%)(十)黃河故道產區近年來幾家葡萄酒廠新開發的葡萄基地,通過引進赤霞珠等晚熟品種和改進栽培技術,基本控制了病害的流行,提高了葡萄的品質,葡萄酒的風味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中國屬於新世界紅酒
❸ 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庄是那裡
紅酒之鄉法國有八大葡萄酒庄赫赫有名,它們分別是拉斐庄,拉圖庄,奧比昂庄,瑪高庄,木桐庄,白馬庄,奧松庄和柏圖斯庄,法國最頂級的紅酒都產自其中
❹ 葡萄酒城是哪個城市
葡萄酒城是武威。
武威,甘肅省轄地級市,被命名為「中國葡萄酒城」,簡稱「雍涼」、「涼」、「雍」,古稱涼州,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
地勢呈西高東低,局部地形復雜,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寒夏暑;轄1個區、2個縣、1個自治縣,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82.53萬人。
2017年,武威市實現生產總值439.5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2.76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127.93億元、下降17.3%;第三產業增加值198.89億元、增長5.4%。
(4)你那什麼地方是紅酒之鄉擴展閱讀
武威風景名勝:
1,蓮花山
又名姑臧山,是姑臧城城名字的起源。始建於西漢,有河西最大規模的宗教古建築群遺址,諸寺之巔有塔直插雲霄,此塔喚作涼州姑臧故塔(甘肅),觀涼州全城景色必去之地。
2,百塔寺
又名白塔寺,藏語稱戛珠巴第寺,意即東部幻化寺。與金塔寺、蓮花寺、海藏寺同稱「藏傳佛教涼州四部寺」。據史料記載,百塔寺東西長420米,南北440米,面積18萬多平方米,四周有圍牆,築有八座峰墩,內有上百座佛塔,因此得名「百塔寺」。
❺ 紅酒之鄉法國八大酒庄有
八大名庄是拉菲、拉圖、奧比昂、瑪高、木桐、白馬、奧松、柏圖斯
具體的可以網路搜索下資料。
❻ 世界上生產紅酒最純正的地域是哪裡
法國不但是全世界釀造最多種葡萄酒 的國家,也是生產了無數聞名於世的高級葡萄酒的國家,其口味種類極富變化, 故其被美譽為『葡萄王國』,法國生產的紅酒有六大生產地包括∶波爾多(Bordea ux)、布跟(Burgundy)、香檳(Champagne)以及阿爾薩斯(Alsace)、羅瓦河河谷( Loire Valley) 、隆河谷地(Cotes Phone)等其中又以氣候溫和土壤富含鐵質 的波爾多產地最具代表。
法國波爾多市外圍又細分幾個產區全都分布於紀隆德河(Estuaire de la Gironde)流域,不但產量大且生產許多品質優良的紅酒,被喻為『世界的葡萄酒寶庫』,其中有最出名的五大產區不可不知,這些產區約有九千多家酒庄,其中 又以最有名的五大酒庄聞名於世。
法國五大葡萄酒產區
產區介紹(根據 1855 年上好波爾多葡萄酒分等系統)
梅鐸 (Médoc) 32,110英畝 (只生產紅酒)
龐馬魯 (Pomerol) 1,803英畝 (只生產紅酒)
聖達美莉安 (St-émilion) 12,676英畝 (只生產紅酒)
格拉夫 (Graves) 5,992英畝 (生產紅酒和不甜白酒)
蘇玳 (Sauternes) 3,499英畝 (只生產甜白酒)
法國五大名酒庄
Chateau Margaux (位於梅鐸區)
Chateau Latour (位於梅鐸區)
Chateau Mouton-Rothschild (位於梅鐸產區)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 (位於梅鐸產區)
Chateau Haut-Brion (位於格拉夫產區)
梅鐸(Médoc)
梅鐸克是波爾多紅酒代表產地,生產全世界最高級葡萄酒,上梅鐸(Haut-Méd
oc)位梅鐸南部紅酒產區;包含幾個非常著名的鄉社(commune)產區如聖達士蒂(St
-Estéphe),寶雅克村(Pauillac),瑪歌(Margaux)等,不少世界聞名的酒庄就位
於這些鄉社內,特別是寶雅克村及瑪歌村,酒價曾高達數千美元,此區內大約有
七十個村莊,另較有名的村莊有聖朱利安村(St-Julien)及聖達士蒂村(Saint-Est
éphe),此區內的特級酒庄有六十一個,其中有四個被排名於五大酒庄內。
❼ 葡萄之鄉是哪裡 如題 謝謝了
葡萄之鄉——吐魯番 -------------------------------------------------------------------------------- 吐魯番總是和葡萄連在一起。 吐魯番的葡萄,最負盛名,譽甲天下。 吐魯番的葡萄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吐魯番的葡萄質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吐魯番被國家確定為西北地區惟一的葡萄商品生產基地,是我國葡萄主產區。吐魯番的葡萄也是世界上主要的高產水果之一。 溯源 吐魯番盆地種植葡萄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了。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時,就發現這里種植葡萄。早在十六國北涼時,吐魯番就開始有了栽培葡萄的記載,阿斯塔那墓葬中出土了這一時期任命管理澆葡萄地官吏的文書。 《北史·高昌傳》和《梁書·高昌傳》,都有吐魯番「多五果」、「多葡萄」的記載,到南北朝時,吐魯番已成為重要的葡萄種植基地。 吐魯番出土的麴氏高昌王朝時的《高昌勘合高長史等葡萄園畝數賬》和《高昌延長六年(566)呂阿子求買桑葡萄園辭》,就是有關葡萄園租種賬籍和買賣葡萄園的契約,這兩件文書說明,當時種植葡萄已很普遍。唐代吐魯番的葡萄栽種技術已廣泛傳人中原地區。至明代,甘甜無比的無核白葡萄在吐魯番地區廣泛種植。正如《農政全書》所說:「西番之綠葡萄,名兔睹,味勝刺蜜。無核,則異品也。」 清代對吐魯番葡萄的記載更屢見史料,詩人也紛紛吟詩贊嘆。著名詩人肖雄在《果瓜》詩中寫道: 蒼藤蔓架覆檐前,滿綴明珠絡索圓。 賽過荔枝三百顆,大宛風味漢家煙。 詩中的「絡索」即指葡萄串。 肖雄在詩注中解釋說:「有數種,一為白葡萄,即漢時所進之綠葡萄也……其甜足倍於蜜,無核而多肉。」故有「大宛風味漢家煙」之句。 詩注中還提到吐魯番盛產的馬乳葡萄、瑣瑣葡萄等品種,但堪稱上品者仍是無核白葡萄。 肖雄還在文中記載說無核白葡萄「大逾蠶豆,滴溜珠圓,色在碧白綠之間,寶光晶瑩,與玉無辨,因干後色白,故名。」 吐魯番葡萄品種很多,至今已發展到500個優良品種。著名的是無核白葡萄,另有碩大的馬乳葡萄、以葯用為主的瑣瑣葡萄,還有紅葡萄、喀什哈爾、黑葡萄,以及從國外引進的艾麥納、無核紫、無核紅、玫瑰香……堪稱「葡萄博覽園」。 吐魯番葡萄的生長壽命很長,成片古老葡萄園隨處可見。數十年、上百年的葡萄藤,結果仍很旺盛。 如今吐魯番市區內外,大街小巷,居民的房前屋後,到處是葡萄園,葡萄架,葡萄串串,噴香溢甜,成為名副其實的葡萄城了。有詩曰:戈壁火洲吐魯番,葡萄萬架珍珠串。濃蔭一片蔽炎日,坎井千條水潺潺。 葡萄美酒夜光杯 葡萄酒的釀制及飲用葡萄酒的習慣,應與葡萄的種植業有不可分割的關系。 葡萄的種植及葡萄酒的釀造,由波斯、埃及經中亞傳人新疆,不會遲於西漢。張騫通西域,就向朝廷帶去了西域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信息。 《北史·高昌傳》最早記載了高昌「多蒲桃酒」。 《太平廣記》中又記載,南朝梁國大同年間(535~545),高昌國遣使邊金陵(今南京)貢獻葡萄酒。 高昌墓葬中曾發掘出這一時期的葡萄酒作坊遺址和酒壇、葡萄枝條、葡萄乾、葡萄種子等實物。 《冊府元龜》記載,唐初「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代或有貢獻,人皆不識。及破高昌,收馬乳葡萄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太宗自損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緹益,既頒賜群臣,京師始得其味。」說明唐以前新疆葡萄酒已進入皇宮,其後又由唐太宗親自倡導,學習吐魯番葡萄酒的釀制技法。可見唐代時吐魯番已向中原輸出馬奶子葡萄和葡萄酒釀造法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胡姬美如花,當壚笑春風」。「五陵少年金市東,銀勒白馬度春風。落花踏進游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 這些唐詩名句,說明唐朝長安非常盛行西域的葡萄酒。雖然長安已引種了吐魯番的葡萄和掌握了吐魯番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但當時的詩仙文魁們,還是要到西域「胡姬」開的酒肆中,飲用正宗的西域和吐魯番所產葡萄酒,陶醉於葡萄美酒「甘而不飴,酸而不酢」的芬芳之中。 清代著名詩人肖雄曾在吐魯番居民家中做客,看到當地 飲葡萄酒的盛況,他在《飲食》這一組詩中寫道: 新釀葡萄瓮始開,全家高會敬擎杯。 還看馬乳融成未,吩咐央歌再娶來。 肖雄在詩注中說,吐魯番「男女皆好飲而多量。酒有數種,最上之品莫如葡萄所釀,初釀成時,色綠味醇。若再蒸再釀,則色白而猛烈矣,性甚熱。飲之可除寒積之症」。 在新疆的水果中,被人們稱為「珍珠和瑪瑙」的就是葡萄。新疆葡萄甲天下,久負盛名。 無核白、無核黑、馬奶子、百家干、木納格,喀什哈爾、黑葡萄、和田紅、粉紅太妃……鮮艷似瑪瑙,晶瑩如珍珠,翠綠若翡翠……令人垂涎欲滴。 無核葡萄並非無核,只是種子發育不完全,吃起來不覺得有核,所以稱「無核」,它是用扦插和壓條方法繁殖的。 如魏文帝曹丕在一篇詔令中說:「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葡萄說。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娟,脆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孽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他方!之果,寧有匹之者……」 照曹丕看來,葡萄是比南方的龍眼荔枝,更好的果類。 《本草》上則說:「葡萄氣強志,令人肥健,耐飢忍風寒,薴食輕身延年。」葡萄不僅味美,而且營養價值也很高。無怪乎內地有人把葡萄當作一種補葯來服用。 普及《漢書》《西域傳》中說:「宛王蟬封與漢約,歲獻天馬二匹。漢使采葡萄、目宿種歸。天子以天馬多,又外國使來眾,益種蒲陶,目宿離宮館旁,極望焉。」 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除皇宮別苑種植葡萄外,一般出身於地主階級的士大夫,在他們的園林別墅中也種植葡萄。 晉《宮閣名》中提到:「華林園葡萄百七八十株」。鍾會的《葡萄賦》中說:「余植葡萄於堂前,嘉而賦之。」 楊街之的《洛陽伽藍記》提到寺院種植葡萄的情況嚴《白馬寺》浮圖前奈林、葡萄,異於余處。枝葉繁衍,子實甚大。奈林實重七斤,蒲萄實偉於棗,味美殊美,冠子中京(即洛陽)。帝至熟時,嘗詣取之,或復賜宮人,宮人得之,轉餉親戚,以為奇異。得者不敢輒食,乃歷數家。京師語曰:白馬甜榴,一實直(值)牛。」這個時期內地種植葡萄還不是普遍的。 唐代以後,新疆的葡萄繼續向內地輸入。 《唐書》上說:「太宗時,葉護獻馬乳蒲萄一房,長二丈余,子亦稍大,其色紫。」 而「長安,洛陽兩地出土之古鏡甚多,其中有一種上鐫海獸、海燕以及葡萄花紋者,最為精美。前人稱此種古鏡為海馬葡萄鏡,以至屬於漢鏡一類,近始知其為唐鏡。海馬葡萄花紋圖案,傳自西域,以至鑄鏡,唐代始盛,是亦唐代兩京盛行西域文明中之一小例也。」說明,在當時,葡萄逐漸地申稀見之物變為常見之物了。
❽ 紅酒起源什麼地方
葡萄酒的起源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起源於古埃及,或古專希臘,抑或希屬臘克里特島(ciete)。而據現有的葡萄酒檔案資料來研究分析,確切地說,應是一萬年前我們共同的祖先釀造了葡萄酒,從而隨著葡萄酒文化流傳到今天。 據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是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從小亞細亞(AsiaMinon)和埃及,在到達希臘及其諸海島之前,先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經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北非的利比亞和義大利,從海上到達法國瀕臨地中海東南的瓦爾省(Var)境內靠海的普羅旺斯地區和西班牙沿海地區;與此同時,通過陸路,由歐洲的多瑙河河谷進入中歐諸國。 不管說法如何,我們的祖先,在上述最早的發源地,在生活和勞動中,偶然發現了在大自然中早已生長著的野生葡萄,從而釀造出最原始的飲料,日後稱之為葡萄酒。
❾ 中國的葡萄酒之都是哪呀
現在的寧夏葡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將近57萬畝,酒庄更是達到了將近200家,葡萄酒的釀造可以說給這里的經濟發展助了不少力,並且這里將近幾十萬的果農也因為葡萄酒的釀造發家致富,而且當地政府對這里也是非常的重視,甚至還專門設置了葡萄酒產業發展局,為葡萄酒產業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說一件事情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對此怎麼看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❿ 世界葡萄酒之鄉在哪
葡萄酒之鄉——波爾圖葡萄酒之鄉——波爾圖爾多距首都巴黎569公里,乘高速火車(TGV)三個小時就可到達。當火車駛近波爾多郊區,人們可以發現窗外田野景色有明顯的變化。一望無際的農田被一片片葡萄園所取代。河谷階地、緩坡丘陵、田野上到處都可見到一行行整齊的葡萄架。在燦爛的陽光下,葡萄葉綠得耀眼,一串串葡萄紫得令人陶醉。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農業物何嘗不是如此呢?波爾多地區處於阿基坦盆地加龍下游。這里含砂礫的石灰質土壤肥沃疏鬆,滲水性良好,加上氣候溫和濕潤,日照充足,非常適宜葡萄生長。早在古羅馬時代。波爾多就已成為葡萄酒產地。 1154年,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成為英國王後,波爾多作為嫁妝也就成了英國屬地。此後300年,波爾多一直受英國管轄。英國不產葡萄,但葡萄酒的消費量卻很大,結果刺激了波爾多葡萄酒的生產。源源不斷銷往英國的波爾多酒非常之多,以致在英語中產生一個專指波爾多酒的名詞「Charet」。波爾多回歸法國後,葡萄種植和釀酒業依然長盛不衰,而且在質量上繼續提高,終於使此地產品成為馳名世界的高級優質酒。無論是上流社會的慶典禮儀,還是民間社交活動,波爾多葡萄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葡萄酒已成為波爾多城的象徵和代名詞。就連一種由硫銅與石灰乳混合而成,用於葡萄園除蟲的農葯也以「波爾多液」來命名。 今天,波爾多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高級葡萄酒產地,堪稱世界酒都。郊區形成一條南北105公里,東西130公里的葡萄種植帶,分布著3000多個葡萄園,佔地16.1萬公頃,葡萄農兩萬多,年產紅白葡萄酒6.5億公升,其中1.8億公升(摺合2 .4億瓶)銷往世界各國。波爾多酒按產區和品質有嚴格分類。聲譽最佳的美鐸(Médoc)、格拉芙(Graves)和聖愛美樂(St-émilion)。最高級的好酒在商標上都印著葡萄園(當地稱為堡,如著名的Chateau Haut-Brion)的名字。據說是昂貴的陳年佳釀一瓶子可賣到4000美元以上。 葡萄園 遊人來到酒都,少不了要作一次葡萄園之旅。市中心的葡萄酒家(Maison Vin)和旅遊服務中心(Office de Tourisme)都會提供詳細的信息。在美酒之城品嘗佳餚也是一件賞心悅事。細心的人會注意到:法國人飲酒很講究,酒的品種與菜餚有嚴格的搭配。如主菜為紅肉(指牛、羊、豬肉等);要飲紅葡萄酒;如主菜為白肉(指魚、雞懷其他家禽等),要飲白葡萄酒。這也是法國酒文化的一部分。 寬闊而寧靜的加龍河 波爾多位於加龍河入海前最後一個河曲的凹岸,距海98公里。加龍河在此拐了一道大彎,由於河流凹岸的侵蝕作用,水比較深,低潮時水深仍有八九米,高潮時吃水10米的大海輪也能駛入。這種深水條件自然被利用來建造港口,因而波爾多享有「加龍河之子」的稱號。 波爾多港歷史悠久。早在英國統治期間,就與英倫諸港貿易頻繁,每年都有幾百艘船隻載酒前往。18世紀通過的「三角貿易」將武器和葡萄酒銷往非洲,再把黑奴販往西印度群島,運回糖和咖啡,聚斂了大量財富。奴隸貿易廢除後,波爾多仍為與非洲貿易的大港。從法屬非洲運來的木材、花生、可可、香蕉以及礦產,大部分由波爾多港進口。所以波爾多歷史上一直是法國聯系非洲和拉美的門戶。這正是為什麼波爾多外籍移民以黑人為主,而不像馬賽那樣以北非阿拉伯人為主。波爾多大學來自黑非洲的大學生也特別多。歷史因素對城市今天的社會生活仍保留著傳統的影響。 隨著現代海運事業向海輪大型化和集裝箱化方向發展,波爾多港也同其他河口港一樣,逐漸向下遊河口段擴展轉移。目前,波爾多港由河港、海港和外港三部分組成。橫跨加龍河的老石橋上游為河港。它在歷史上有過輝煌的一頁,但現在已大大萎縮,主要用於內河運輸。石橋上游為海港,全長19公里,以右岸的巴桑(Bassens)港區最重要,裝卸木材、糧谷和礦砂,8萬噸級的散貨船可以碇泊。外港有波亞克(Pauillac,油港)、布萊耶(Blaye,以運輸糧谷和肥料為主)。 運去波爾多的工業以兩類為主:一是與波爾多港進口原料有關的工業,如煉油、化工、木材和熱帶產品加工等;二是與農業經濟有關,如釀酒業、食品加工和農業機器製造。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許多航空和軍工企業出於戰略安全考慮,疏散到這一帶。現在,這一高技術產業已有兩萬多人就業,生產幻影2000型戰斗機這樣的高精尖產品。近幾十年來,福特汽車公司和IBM等大企業也在這里投資廠。波爾多已成為法國一大新興的工業重鎮。 波爾多繼承了歷史上的文明傳統,現已發展為法國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之一。波爾多大學創辦於1441年,是老資格的名牌大學,1970年起該校分為三所大學,一大設理科和法學等,二大設醫學、社會科學和體育等,三大設文學、藝術、外語(包括中心)等科系,共有6萬學生。除二大仍留在市區舊校址外,其他幾部分全都集中在南郊的塔朗斯((Talence)新校園。校園范圍很大,面積達280公頃。內有大片樹林和草地,教學大樓、學生宿舍和體育運動場館,點綴其間,掩映在青翠林木之中,像一座公園式的大學城。在大學城范圍內,還設有不少研究機構,旨在促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位於市中心的大劇院(Grand Théatre),建於1773年到1780年之間,堪稱是一座新古典式的紀念堂,屬於法國最美的建築之列,被視為波爾多的標志。它的外觀像一座庄嚴的希臘式神廟。一排12根科林斯式巨柱構成宏偉勻稱的門廊。門廊陽台上,並排豎立著12尊神態各異的雕像,都是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好似西洋的「金陵十二釵」。內部裝飾金碧輝煌,宮廷式的包廂和樓座有四層。巴黎歌劇院設計時就曾以波爾多大劇院為樣板。 大劇院以北的坎孔塞廣場(Esplande des Quinconces)呈長方形,面積12萬平方米,是歐洲最大的廣場之一。西端的吉倫特黨人紀念碑是為了悼念法國大革命中的吉倫特派而修建的。這個派別是溫和的共和派,很多人來自波爾多所在吉倫特省,因而得名。 波爾多最古老的遺跡該是高盧——羅馬時代的加里安宮(Palais Gallien)廢墟。這是一座建於公元3世紀的露天圓形劇場,可容納15000名觀眾,如今只剩下一些拱門殘牆。中世紀的古跡也不少,如大鍾塔(Grosse cloche)和卡約門(Porte Cail-Hau)。屹立於老城西部的聖安德烈大教堂(Cathédrale St-André)始建於11世紀,完工於15世紀,哥特式風格,規模與巴黎聖母院不相上下,只不過它地處外省,自然不如巴黎聖母院出名。大教堂西側古意盎然的市政廳(Hatel de Ville),原是大主教的宮邸。後花園南北廂,現已辟為美術館(Musée des Beaux-Arts)。 城南的米歇爾教堂(Basilique St-Michel)本屬平常,但旁邊單獨聳立著一座114米高的鍾塔特別引人注目。它是法國南部最高的古代建築。登上塔頂,可瞭望波爾多市容和加龍河風光。河上飛架著一座古石橋(Pont de pierre),同北京頤和園的那座石橋一樣,也是17孔。它全長501米,1813年由拿破崙下令建造,費時7年才完成,如今仍是交通動脈,整日車水馬龍。 當你漫步在坎孔賽廣場上,可以看到兩尊巨大的塑像。一尊是紀念法國思想家和作家蒙田,他曾作過波爾多市長。另一尊是紀念偉大的政治哲學家和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他的故居就是波爾多城南近20公里的拉布萊城堡(Chateau de La Brede)。 城堡是15世紀初建造的,1689年孟德斯鳩就是出生在這里,現為他的後代子孫所有,仍完全保留著當年的風貌。城堡外,自外而內分為三個環形層次:最外層是大森林;中間是大草地;里層是環繞城堡的壕溝,壕寬水深,像一個小湖。進入城堡需要經過3座吊橋。兩邊入口處,碉樓高聳,俯視四周。 踏入城堡,迎面是一間大廳,廳內的陳設都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有桌椅、卧塌、餐具櫥等。這里是舞廳兼宴會廳。再入內,是孟德斯鳩當年的卧室,牆上掛著孟德斯鳩本人及其家屬的畫像。牆角懸著他當年用過的金柄手仗。室內案幾、雕花木箱及桌椅,精緻古樸、井然有序。牆側有床並支著綢帳,鋪設和帳幔皆已陳舊不堪,亦為原物。床甚短,不足平卧。據說當時人們誤以為夜寢平卧,酣睡後舌頭會堵塞喉嚨至死,故皆半躺而眠,床毋需太長。樓上的一間大廳,是孟德斯鳩的圖書室。牆的兩邊排滿高大的書櫃,陳放著當年主人收藏的7000冊圖書。廳的天花板呈穹窿形,粟木樑椽,可免蟲蝕。壁爐上方牆上,有一幅再現古法語史詩《羅蘭之歌》的巨副壁畫,查理大帝的英姿躍然其上。大廳臨窗一側的玻璃櫃里,陳列著孟德斯鳩的巨著《波斯人信禮》、《羅馬盛衰原因論》和《論法的精神》(L』Esprit des lois,舊譯《法意》)等的原版。站在這間圖書室里,可以想像國外游歷歸來的孟德斯鳩在此奮筆疾書的情景。《論法的精神》出版後在18個月中就再版了22次。他的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和司法權分立並瓦相鉗制,形成權力制衡)和重視法律的思想至今在世界上仍有巨大的影響。美國憲法和法國人權宣言就曾受到這一學說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