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非的葡萄酒好嗎
南非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新世界(即歐洲以外的葡萄酒產酒國)葡萄版酒產酒國,而新世界的葡萄權酒,特別是南半球的如智利、阿根廷、澳洲、南非等出產的葡萄酒,通常性價比要比法國波爾多的要高(因為波爾多太有名,而波爾多酒的價錢中,產區名氣占的比重太高),也就是說,相同價位的新世界葡萄酒和波爾多葡萄酒相比,通常酒質是新世界的要高一些。
南非的葡萄酒中,比較著名的有:獵豹庄、樂夢迪、羅伯-樂富奇(有法國拉菲庄參股)等,價位上,從接近百元的,到千元左右的都有。
Ⅱ 開普敦葡萄酒產業的詳細介紹~~
你自己選擇你需要的。南非葡萄酒產業概況
影響南非葡萄酒產業的地理、歷史概況
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介於南緯22至35度、東經17至33度之間。北鄰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史瓦濟蘭。東、南、西三面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抱,海岸線全長3000公里,由北至南海拔多在600至1000米,全境大部分為高原、沿海為帶狀平原,奧蘭治河流貫穿全境,屬亞熱帶氣候。
(2)主要地形地貌
德拉肯斯山脈綿亘東南,卡斯金峰高達3660米,為全國最高點;西北部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為高原;沿海是窄狹平原。奧蘭治河和林波波河為兩大主要河流。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東部沿海為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沿海為地中海式氣候。高低不平的地勢以及山谷坡地的多樣性,再加上兩大洋交匯,尤其是大西洋上來自南極洲水域寒冷的班格拉洋流向北流經西海岸,減緩了夏季的暑熱。白天,有海上吹來涼風習習,晚間則有富含濕氣的微風和霧氣。適度的光照也發揮了很大作用。這樣,地形差異和區域性氣候條件創造了葡萄品種和品質的多樣性。
歷史概況
1652年,Jan van Riebeeck在好望角(Cape ofGood Hope)建立荷蘭東印度公司燃油站。不久,他發現如果飲用葡萄酒的話,航海員將較少患壞血病。於是,他將葡萄枝條從歐洲發過來。l659年2月2日:他在日記中寫到:「今天是值得上帝稱道的日子,第一次用Cape(南非地名)的葡萄壓榨葡萄酒」。這是南非葡萄與葡萄酒工業的開始。
在英國佔領初期(始予1806年),南非的葡萄酒工業繁榮發展。1861年,英法之間的葡萄酒稅被切斷,南非替代了傳統上法國向英國提供葡萄酒的作用。但之後的半個世紀,由於根瘤蚜危害(1886年)、重新種植、缺乏市場而產生的過量生產及英國與布爾人之間的戰爭(1899-1903)等多種原因,南非的葡萄酒工業遭受混沌和無序的打擊。直到1918正Ko—oper0tiowo Wynbouwers Vereniging(KWV)的創立,這種情況才有所緩和 具有政府背景的K.WV通過行政和法律手段,減少產量(通過限額系統),生產市場需要的產品等方式,重新刺激了需求。在南非混亂時期,KWV保持著葡萄酒工業的活躍。但不可避免的,分離產生的惰性使南非很難跟上世界的發展趨勢,尤其在葡萄品種方面。例如,嚴格的檢疫法律使霞多麗被隔離數十年。現在,KwV的作用正在改變,對於葡萄酒工業,它仍然扮演著行政管理者的角色,同時又獨立於政府,它不再通過配額來控制生產,而允許種植者自主建立葡萄園、種植品種與自由市場競爭。同時 KWV作為一個葡萄酒公司,也管理葡萄園、釀造和銷售葡萄酒,但主要是面向國際市場。今天,南非的釀酒師和葡萄種植者正緊跟世界潮流和國際葡萄酒技術。在過去的數十年裡,葡萄酒釀造已經發生了戲劇性變化。
1957年,Cape的釀酒師引進了冷發酵技術,以便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釀造新鮮、芳香型葡萄酒。有質量意識的生產者正在採用法國橡木桶進行葡萄酒成熟試驗。採收標准、酒窖處理和生產衛生條件也已得到改善。許多釀酒師通過廣泛參觀、實踐以獲得經驗,一些人在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或紐西蘭獲得了葡萄釀酒學位。同時,大家認識到商業的重要性,即必須釀造消費者喜愛的葡萄酒。許多酒廠正在開發酒店,在那裡,消費者能夠欣賞當地好的食品與葡萄酒。葡萄酒生產已經成為旅遊工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南非葡萄種植概況
2.1、葡萄品種
2.1.1、白葡萄品種以及栽培面積
南非進行葡萄栽培的葡萄園面積接近117000公頃,佔世界葡萄栽植總面積的1.5%。
在南非廣泛種植的白葡萄品種主要有:白富美(Sauvignon blanc,又名長相思)、白詩南(Chenin blanc)、哥倫巴(Colombard)、蘇坦娜(Sultana)、霞多麗(Chardonnay)、賽美容(Semillon)、亞歷山大玫瑰(Hanepoot,英文義為非洲白葡萄)、南非雷司令(Crouchen blanc)。 2.1.2、紅葡萄品種以及栽培面積
在南非廣泛種植的紅葡萄品種主要有:品麗珠(Cabernet Franc)、黑比諾(Pinot Noir)、瑪爾貝克(Malbec)、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施赫(Shiraz,又名穗樂仙)、梅鹿輒(Merlot)、黑神索(Cinsaut Noir)以及南非的地道品種比諾塔吉(Pinotage)。
2.2、影響葡萄種植的因素
2.2.1、土壤因素
在南非沿海地區,多是砂質岩和被侵蝕的花崗岩,在地勢較低處則被頁岩層層包圍。相反, 靠內陸的區域則以頁岩母質土和河流沉積土為主。土壤類型主要有以下三種:
(1) 花崗岩育成土
通常為紅色至黃色,呈酸性,分布於山麓坡地及山區。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保水性,分布地區有:Oakleaf, Tukulu, Hutton, Clovelly。
(2) 塔爾布山砂岩育成土
為相對貧瘠的沙土,較好的保水性。分布地區:Fernwood, Longlands, Westleigh, Dundee。(3)頁岩育成土
通常為褐色,結構堅固,部分為已分解的母岩。富含養分,具良好的保水性。分布地區:Glenrosa, Swartland, Klapmuts, Estcourt。
2.2.2、氣候因素
南非大部分地區氣候溫和、水源充足、沖積土壤肥沃、乾旱為周期性的災害、地下水源豐富,全年平均每天日照時數為7.5~9.5小時,尤以4、5月間日照時間最長,全境氣候分為春夏秋冬4季。12月-2月為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2─38℃;6-8月是冬季,最低氣溫為—10至—12℃。全年降水量由東部的1000毫米逐漸減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南非,葡萄栽培主要集中在南緯34度的地中海式氣候區域,該區域內西部氣候涼爽,有著理想的大規模種植優良葡萄品種的條件,形成了從海邊向內陸不超過50公里沿海的葡萄酒種植和釀酒區域。
2.3、南非主要葡萄種植區
南非有15個主要的葡萄栽植區域,其中最重要的是:康斯坦提亞、帕爾、斯泰倫布希、羅貝爾森、沃克灣、黑地(詳細介紹「3.3、南非各大葡萄酒生產區概況")
南非葡萄酒生產概況
3.1、主要葡萄酒酒種
南非的葡萄酒種類繁多,各式紅酒、白酒包括世界上有名的Riesling,Grand Cru,Sauvignon Blanc,Chardonnay,Semillon,Pinot Noir,Rose,Merlot,Shiraz,Pinotage,Cabernet Sauvignon等,此外還有甜酒、香檳和Sherry。
3.2、南非葡萄酒生產量的變化
3.3、南非各大葡萄酒生產區概況
3.3.1、奧勒芬茲河(OLIFANTS RIVER) 是沿奧勒芬茲河寬闊山谷的一片帶狀區域。與其他的開普產酒區相比,這里也較為溫暖,降水也少。而細致的葉幕管理技術,保障了葡萄能借葉片遮擋陽光。同時,結合現代化的釀酒技術,奧勒芬茲河地區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優質、高價值葡萄酒的基地。該區內包含有較涼爽的、高海拔的塞德堡和皮克涅庫夫區。
Olifants River產區位於西岸航線西開普省。 Olifants河沿岸地區一直被認為是南非生產精品葡萄酒的最理想地區。 葡萄園與酒庄分布於河的兩岸,為遊人提供了休閑的好場所。 大多數農場准備有美酒品嘗與銷售活動.。這條路線也以其美麗風景、美食、西開普海岸酒店為典型。 南非最大的葡萄酒廠Vredendal就是在這個產區蓬勃發展起來的。奧勒芬茲河(OLIFANTS RIVER)(見上圖)
3.3.2、伍斯特(WORCESTER)
從開普敦到伍斯特的Winelands僅一小時車程,該產區包括Wolseley、HexSlanghoek和下游流域的VilliersdorpNuy。伍斯特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和最重要的一個釀酒地區,該地區的酒產量佔南非的葡萄酒和烈酒總量的25%.。該地區也是南非最重要的白蘭地產區。據國際在線消息稱該產區還生產專門為盲人提供的印有布萊葉盲文的瓶裝葡萄酒。
以下是位於伍斯特產區的一些主要的酒窖:
Slanghoek酒窖
Slanghoek酒窖位於Slanghoek山谷,這里有著名Goudini溫泉,是發展葡萄酒旅遊的極佳場所。酒窖各式酒齊備,如栽培的Chardonnay,Cabernet,Sauvignon,Pinotage和HanepootJeripigo是最受歡迎的。
Nuy酒窖
這里有人氣十足的各種酒場。 提供有干白、干紅、半甜以及其他類型的酒,同時還有遊人的葡萄汁可供享受。
SIDE酒窖
該酒窖於1946年4月15日成立,是南非現存最古老的酒窖之一。 該酒窖生產有半甜白葡萄酒、干紅葡萄酒以及相當有特色的MuscadelHanepoot葡萄酒。 此外該產區還有Overhex酒窖、Brandvlei酒窖、 Bergsig酒窖 、Waboomsrivier酒窖 、Dasbosch酒窖、Eiland 酒窖 、Toitskloof酒窖等。 3.3.3、 克林卡魯 (小卡魯)(LITTLE KAROO) 克林Karoo是介於壯觀的山脈與土壤肥沃的沖積河之間。 這個狹長的區域從蒙地桂一直到奧茨霍恩,氣候稍嫌極端――夏日較暖而降水較少。葡萄種植往往是在灌溉水充沛的河谷區。克林卡魯生產南非最負聲名的幾種加強型葡萄酒,如Calitzdorp(卡利茲卓布區)因出產高品質的波特酒而聞名。Kango有名的是白蘭地酒廠。Montagu則充分利用了當地的溫泉資源使葡萄酒旅遊業迅速發展。
3.3.4、帕爾(PAARL)
帕爾是離開普敦50公里的一個風景優美的小鎮。座落在由三塊巨大的形如圓屋頂的花崗岩形成的岩層下部,岩石中最大的一塊被稱為帕爾峰。很多品種的葡萄都在這里有種植,如赤霞珠、西拉、皮諾塔吉、白詩南、霞多麗、白索味濃等。
帕爾區內被譽為開普地區「烹飪之都」的佛蘭夏克,這里還保持著法國胡格諾教派特徵,也反映在所產的葡萄酒中。這個區還包括惠靈頓,一個發展中的葡萄酒產區,生產一些有潛力的葡萄酒,以及最新的西蒙堡-帕爾。
帕爾其名是由它附近的三塊具有5億年歷史的形如圓屋頂的花崗岩而得來的,據說在雨後它們會像珍珠那樣閃光。著名的南非酒商聯合大酒窖就位於帕爾的中心地帶。這個強大的酒商不但是開普地區釀酒業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釀造廠。
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帕爾地區有18家葡萄酒生產商。 3.3.5、斯泰倫布希(STELLENBOSCH)
有著大學城和和研究機構的美麗城鎮斯泰倫布希,以自己的傳統釀酒歷史可追溯到17世紀後葉而倍感自豪。在其迅速增長的酒庄和釀造商數量(超過130個)中,也包括一些在開普很出名的名字。這個地區,有悠遠歷史的酒庄,也有當代的釀造廠,擁有幾乎所有尊貴的葡萄品種。而且,還因其出產多品種調配紅葡萄酒而聞名。這里的集中種植區被分為幾個小的品種栽培區,包括Simonsberg-Stellenbosch, Jonkershoek, Bottelary, Devon Valley, Helderberg, Papegaaiberg, Koelenhof 和 Vlottenburg。
3.3.6、康斯坦提亞(Constantia)
歷史上著名的康斯坦提亞山谷是康斯坦提亞甜葡萄酒的發源地,這種酒在十八和十九世紀聞名於世。在這條葡萄酒之路上,分布著為數不多的酒窖,他們保留著釀造卓越品質葡萄酒的傳統。葡萄園毗鄰塔爾布山的延伸部分康斯坦提亞堡,山下便是開普敦城及其延伸而出的郊區。這里種植的葡萄也得益於5到10公里以外的佛斯灣吹來的涼爽海風。3.3.8、得班山谷( Durbonville)
像康斯坦提亞一樣,得班山谷的乾地葡萄園非常靠近開普敦。這里有四個酒庄和三個葡萄酒釀造廠,主要位於靠海的起伏坡地上。不同的地貌和海拔,孕育了以紅葡萄為重點的多種葡萄酒。該地區生產的索味濃干白和美樂被世人所熟知。
3.3.9、歐文堡(Overberg,有些地方翻譯為山那邊)
新興的葡萄栽培區如波特河,愛堅和沃克灣分布在較涼爽的南部地區。沃克灣區靠近海濱城市赫爾曼紐斯,是目前南非最好的霞多麗、黑皮諾和白索味濃的產地。這些葡萄園中有一部分靠海,能受益於涼爽的海風,土壤是風化的頁岩土,非常適合喜歡涼爽氣候的品種。3.3.10、羅貝爾森(ROBERTSON)
靠布利德河灌溉的羅貝爾森地區被譽為「美酒、玫瑰谷」。這里的炭岩土使它很適於放養賽馬。當然,也一樣適於優質葡萄酒的生產。雖然夏季的氣溫比較高,但是,有涼爽的帶著濕氣的東南風吹拂山谷。這是傳統的白葡萄酒產區,以霞多麗而馳名。羅貝爾森也是開普地區最令人矚目的幾種西拉產區。另外,還有出產加強型甜葡萄酒。 3.3.11、圖爾巴(TULBAGH)
被Winterhoek山三面環繞的圖爾巴產區同時種植著果園和麥田。雖然山地的復雜性造就了多種多樣區域性小氣候,但夏季氣候仍然比較暖和。憑借現今高技術含量的葡萄園灌溉管理和先進的栽培實踐,這一地區的潛力正在逐步顯現。目前,在這個隱蔽的產區里,有兩個協作組織和一些葡萄酒釀造廠,其中一些屬於新移民。 3.3.12、 黑地( Swartland)
黑地產區位於開普敦西北,屬沿海區。它向北與皮克特堡接壤。在翻滾的金色麥浪與碧綠的葡萄園彼此掩映下的黑地產區,是濃郁醇厚的紅葡萄及高品質加強型葡萄酒的傳統產區。近年來,多種紅、白葡萄酒令人振奮地獲了大獎。這個產區還生產頂級的波特酒。3.3.13、其他產區簡介
(1) 北開普(NORTHERN CAPE)
是開普最北部的種植區,也是第四大產區。它一直沿奧蘭治河延伸,是最溫暖的地區,面積超過15000公頃。是最重要的白葡萄酒產區,紅葡萄—尤其是美樂、皮諾塔吉以及西拉種植越來越多
(2) 達嶺(Darling)
達嶺遍布優質葡萄庄園,另外它和距開普敦只有一小時路程而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愈來愈大。該地區的Groenekloof小區借著最靠近涼爽的大西洋,而出產高品質的索味濃干白而聞名遐邇。
(3)新產區(NEW AREAS)
令人振奮的新區正在涌現,其中的一些還沒有分離出來。Elim,在非洲最南端,有著涼爽的海上葡萄園,是個獨立的小區域。而Langkloof位於半乾旱的克林卡魯區,但是距離海岸只有18公里,在氣候方面能夠獲益於海洋。當然,在冬季常降雪的史瓦特堡高山上也有葡萄園。 4、南非葡萄酒銷售概況
4.1、國內銷售情況(包括進口酒的銷售狀況)
4.2、國際銷售情況
4.2.1、南非葡萄酒出口數量變化表
從此表格(2003)看出南非葡萄酒出口面相當廣,世界各大洲均有南非葡萄酒的消費群體,而其中英國的消費群體最為龐大,消費量佔南非葡萄酒總出口量的49.01%;荷蘭(The Netherlands,又翻譯為Holland)的11.94%和澳大利亞的9.066%分別位列二、三位。德國(GERMANY)和瑞典(SWEDEN)同樣也是南非葡萄酒的消費大國,消費比重分別為 7.684% 和4.294%。此外,南非葡萄酒的其他消費國家還有比利時、丹麥、加拿大、美國、法國、芬蘭、瑞士、挪威、東歐、日本、遠東部分國家,甚至在中東地區、冰島地區都有南非葡萄酒銷售。這些充分說明了南非葡萄酒的品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各地葡萄酒愛好者的認可,葡萄酒文化宣傳也相當到位,確實是葡萄酒新世界的佼佼者。4.2.2、南非葡萄酒進口數量變化表
南非作為一個葡萄酒生產大國,擁有各式各樣的酒種;隨著世界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地葡萄酒愛好者消費結構的多樣化與層次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南非葡萄酒市場大門向外界打開,因此南非也免不了走上了葡萄酒進口道路。以下是南非葡萄酒進口情況表,5、小結
南非得天獨厚的地理與歷史條件為南非葡萄酒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長在這肥沃土地上的南非人則用勤勞的雙手和美麗的智慧讓這片土地飄逸著迷人的葡萄酒香。在南非,葡萄酒生產有3種主要類型的生產機構:庄園酒廠(82家)、合作社式酒窖(70個)、獨立酒窖(73個)。南非主要有5個生產銷售商:KWV、Bellingham、Distillers公司、Gilbey Vintners和StellenboschFarmer』Winery(SFW是世界第五大酒廠,是南非排在KWV之後的最大的酒廠)。這些公司用自己葡萄園的葡萄釀造葡萄酒,也購買葡萄與葡萄酒,與商標葡萄酒勾兌。
南非的葡萄酒產量位居世界第八,佔世界葡萄酒產量的3%,年人均消費葡萄酒9升。大多數葡萄酒通過國內銷售商銷售,但隨著國際認可,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總之,南非這一葡萄酒行業中的新星已經向全世界展示了她的光彩與奪目,她的未來必將更加燦爛!
Ⅲ 南非葡萄酒的基本概況
在南非,葡萄栽培主要集中在南緯34度的地中海式氣候區域,該區域內西部氣候涼爽,有著理想的大規模種植優良葡萄品種的條件,形成了從海邊向內陸不超過50公里沿海的葡萄酒種植和釀酒區域。
開普山脈從天幕一直綿延到這一世界上最美麗的葡萄酒產區。葡萄園主要集中在山谷兩側和山麓的丘陵地區,使得葡萄種植能夠獲益於多山地形和不同地質所帶來的多樣的區域性氣候。
高低不平的地勢以及山谷坡地的多樣性,再加上兩大洋交匯,尤其是大西洋上來自南極洲水域寒冷的班格拉洋流向北流經西海岸,減緩了夏季的暑熱。白天,有海上吹來涼風習習,晚間則有富含濕氣的微風和霧氣。適度的光照也發揮了很大作用。這樣,地形差異和區域性氣候條件創造了葡萄品種和品質的多樣性。 追溯葡萄栽培和釀造葡萄酒的歷史,我們會曲曲彎彎地伸展到7000多年以前的時空。
盡管有證據證明葡萄酒的釀制始於公元前6000年的波斯,然而關於早期釀酒方面的文字記載很少。後來,葡萄酒釀造傳到了埃及,那裡有公元前5000年關於葡萄酒的文字記載。
幾乎同時,腓尼基人也開始釀造葡萄酒。公元前2000 年,希臘人和克里特人開始釀酒。克里特人尤以出口優質葡萄酒而著名。
公元前1000年,西西里島、義大利以及北非的大部分開始了種植葡萄。500年後,葡萄酒釀造傳到西班牙、法國南部以及阿拉伯半島。大約在公元前100年,印度北部和中國也有了葡萄酒生產。巴爾干各國和北歐是在此之後的事情了。
隨後,葡萄酒的歷史遭遇了1000年的停滯,原因是羅馬帝國的衰敗和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禁錮了它的發展。16世紀的探險家們再次加快了葡萄酒的發展步伐,1530年,葡萄種植傳到了墨西哥和日本。30多年後,阿根廷引進了葡萄樹,隨後是秘魯。接下來的一個里程碑便是1655年在開普(即南非)種植葡萄,再後,1697年在加利弗尼亞,1813年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連接兩大洋的開普
葡萄與葡萄酒的發展與文明的傳播緊密相連。 我們回首過去,看看早期的葡萄和葡萄酒,很明顯,使用各種方法和技術釀造出風味各異的葡萄酒時,其基礎原理沒有什麼變化。我們有趣地注意到,數千年前的葡萄種植者們就懂得選擇、培育葡萄品種。他們甚至會克隆技術,培育出優良品種並釀造出富有特色的優秀的葡萄酒。
古希臘人用來描述葡萄酒的形容詞不少於18個,羅馬人則有80多個。一些羅馬葡萄酒陳放了200多年看上去仍然可以飲用。羅馬人開創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的許多技術至今仍然在使用。
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開普建立驛站的初期,目的很簡單:為他們公司往返印度的商船補充食物。但是後來形勢的發展大大超出了初衷,驛站成了商埠,促成了葡萄酒業的繁榮,也促成了一個民族的誕生。
首任總督里貝克
開普首任總督里貝克於1655年種下了第一株葡萄,並於1659年2月2日親自用開普葡萄釀出第一批葡萄酒。 隨後,葡萄的種植在Roschheuvel (即Bishopscourt和 Wynberg)大面積展開。里貝克著力鼓勵農民種植葡萄,雖然大部分農民極不情願。
最初,許多葡萄園遭受挫折,主要原因是農民對葡萄栽培毫無經驗。1679年史戴爾繼任里貝克之後,情況有了好轉。他對葡萄栽培和釀酒不僅滿懷熱情,而且造詣很深。
(馮-德-史戴爾)
他在自己的農庄Constantia建立起葡萄園,首次釀造就出好酒。後來,這里的酒成為世界著名品牌。今天,只要談到世界名牌酒,都會提及Constantia 酒。
山腳下的葡萄園
荷蘭幾乎沒有葡萄酒傳統,南非葡萄酒業只是在1680至1690年大批法國胡格諾教徒逃亡開普以後才開始繁榮的。作為宗教難民,胡格諾教徒們幾乎身無分文,賴以謀生的只有他們的一技之長,他們將自己嫻熟的葡萄酒釀造技術與新的環境條件相結合。隨著歲月流逝,他們的文化和技能給南非葡萄酒業和開普的生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
18世紀是南非葡萄酒業的困難時期。由於其葡萄酒的質量還不如人意,所以,出口到歐洲和遠東市場很困難。橡木桶的匱乏,造成葡萄酒陳化不好。一些用於陳化葡萄酒的木桶甚至用來鹽漬過腌肉。同時,針對不同地區選育出各自最好的葡萄品種、使釀酒技術與當地各方面條件相適應,也是南非葡萄酒業那時面臨的難題。
舊時的橡木桶
19世紀前半葉給南非葡萄酒業帶來了一次繁榮。英國人佔領開普和隨後英法戰爭的爆發,為南非葡萄酒創造了新的市場機會(戰爭期間,法國封鎖了英吉利海峽,致使英國不得不從南非大量進口葡萄酒)。葡萄酒產量在45年期間得到極大的增長,由最初的五十萬升增長到四百五十萬升。
然而,在1861年災難降臨,英國最終解決了它與法國的沖突,南非葡萄酒的出口再次受挫。1886年在開普首次發現葡萄根瘤蚜病害,接踵而至的就是葡萄樹大量死去。
1899年英布戰爭開始,葡萄酒業陷入混亂。大量的新葡萄園造成葡萄產量過剩,接下來便是25年的蕭條時期。
英布戰爭
是查理-科勒扭轉了頹況,在他的努力下,1918年誕生了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WV)。它是葡萄種植戶和釀酒商的代言人、顧問、市場開拓者、利益保護者,它給南非葡萄酒業帶來了穩定、增長和繁榮。
1906首個合營葡萄酒廠Drostdy Ko-operatiewe Keller Beperkt成立。
1918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WV)成立,將南非葡萄酒業從災難中拯救了出來。
1925開普敦大學貝霍爾德教授(Abraham Izak Perold)成功地用黑品樂Pinot Noir與神索Cinsaut (又名Hermitage) 進行異花授粉培植出南非自己的葡萄品種Pinotage (Pinot + -tage)。她兼具黑品樂勃艮地式的經典細膩和神索的易栽培及高抗病品質。
貝霍爾德教授與Pinotage
1935斯坦倫堡農庄釀酒有限公司Stellenbosch Farmers' Winery (SFW) Limited 成立。
1936德國移民Johann Graue買下利德堡酒庄,他在50年代使用冷發酵法釀造出白葡萄酒。
1940葡萄酒烈酒控製法令(修正案)通過。 優質葡萄酒有了最低限價。
1945蒸餾酒公司(Distillers Corporation)成立。
1950以生產金酒著稱的Gilbeys 公司在南非成立分公司。
1955葡萄種植與釀酒研究學院(VORI) 成立。稱為「Nietvoorbij」
1959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 (KWV) 推出一款半甜型酒《Lieberstein》,它改變了南非人的飲酒習慣。
1961首款1959 年份Pinotage葡萄酒以《Lanzerac》為品名投放市場。
1964《Lieberstein》葡萄酒銷售三千一百萬升,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瓶裝酒。
1965斯坦倫堡農庄釀酒有限公司(SFW)、Monis酒庄、利德堡酒庄三家合並。
1968蒸餾酒公司在斯坦倫堡的「Papegaaiberg」 山裡建造了《Bergkelder》酒廠,它的隧道式酒窖在南半球是首創,這個五十萬瓶儲量的大型地窖為紅葡萄酒提供了極好的自然陳化條件。
Bergkelder隧道式酒窖
1973葡萄酒原產地法規制定。
1975南非首次稀有葡萄酒拍賣會在利德堡舉行。
1979葡萄酒業的綜合教育機構--開普葡萄酒學院(CWA),10月在斯坦倫堡成立。
酒類企業由政府批准開始實施。
1980關於普通餐酒含糖量的規定得到修改,含糖量超過30克/升的葡萄酒首次投放市場。
1983獨立的團體《開普釀酒同業公會》The Cape Winemakers' Guild (CWG)成立。
1984風味葡萄酒進入市場。
1985《開普釀酒同業公會》(CWG)首次舉辦葡萄酒拍賣會。
1990葡萄酒原產地法規修訂。
南非葡萄酒烈酒出口協會(SAWSEA)成立。
1991首屆瓶裝酒博覽會開幕和首屆葡萄酒大獎《Veritas》獎評獎揭曉。
1992取消配額制度。
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WV)培訓課程與開普葡萄酒學院(CWA)合並。
《Méthode Cap Classique Association》成立。
1993波特酒生產者聯盟成立。
1995《Pinotage》酒聯盟成立。
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WV) 國際分會(KWV International)成立。
1996斯坦倫堡葡萄園有限公司(Stellenbosch Vineyards (Pty) Ltd)成立。
199712月1日,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WV)注冊為一家私營公司。
《ARC Infruitec-Nietvoorbij》成立。
1998議會批准新的酒法案(三級制度)。
開普葡萄酒學院(CWA)注冊為獨立托拉斯。
1999新的酒法案由於被控違憲而退回議會重新修訂。
南非葡萄酒工業托拉斯(The South African Wine Instry Trust)成立,此舉推動了葡萄酒工業的改造並促進了出口。
2000首屆專門展示南非葡萄酒的展會——《開普葡萄酒2000》舉辦。
南非葡萄酒烈酒出口協會(SAWSEA)更名為南非葡萄酒(WOSA),這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代表南非葡萄酒出口商的利益,旨在創立國際性的南非品牌。
《Chenin Blanc》酒聯盟成立。
斯坦倫堡農庄釀酒有限公司(SFW)和蒸餾酒公司合並為一個公司:《Distell》,後來成為南非葡萄酒大鱷。
2001《Muscadel》酒聯盟成立。
2002《開普葡萄酒2002》,展示南非葡萄酒業巨大成功的一個盛會。
澳大利亞BRL Hardy 公司和南非斯坦倫堡葡萄園(SV)宣布合資,這是首次地方工業與國外合資。
《Wine Instry Ethical Trading Association》(WIETA) 成立。
《Shiraz》酒聯盟成立。
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WV)一分為二:KWV有限公司,主營貿易; Wijngaard 合營公司,為葡萄酒生產廠商提供服務並保障他們的利益。
一些葡萄酒生產廠開始採用螺旋瓶蓋裝白葡萄酒。 分級制度
20世紀70年代起草的」Wine of Origins」產地分級制度(簡稱WO)劃分了南非酒標上所標注的產區。部分定級制度還借鑒了法國的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lée (AOC)系統,WO制度的出台主要是希望通過酒標來更精確的告訴顧客酒的產地和品質,因此除了產區上的制定參照了老世界的做法之外,像法定許可的葡萄品種,如何搭建葡萄格架,灌溉手法和採摘限量等等都沒有被制定到這次的制度當中。WO分級中的產區被分成四個等級:地理大區(像開普敦地區)、地域大區(像 Overberg)、接著才是地區(像Walker Bay),最後才是次區(像Elgin)。上述地理大區、地域大區、地區的劃分主要還是根據行政意義上的界限,而真正參照葡萄酒產業數據和風土劃分的區域則是最小的次區單位,平時我們談論和選購南非葡萄酒的時候主要還是以地域大區和地區作為依據。
大部分的南非酒酒標還是比較簡單易懂南非的酒標主要提供地理方面的出產信息,主要依據既有的WO分級系統進行標注。比較具有的南非特色的「單一葡萄園指定葡萄酒」,這些葡萄園被政府指派生產某種特殊的葡萄酒,在生產過程中所用到的葡萄必須是從指定酒園生長出產的葡萄。標注「Estate Wine」的葡萄酒意味著從葡萄的採摘,釀制以及裝瓶都是在同一個產業直屬的單位中進行。南非葡萄酒公告牌機構正在運作一個自願性質的項目,旨在可以通過在酒標上的認證來讓消費者更方便的區分葡萄酒的品質。在這個認證過程中,也有一些比較「硬性」的規定,比如那些適合久藏的高品質葡萄酒必須含有85%以上在酒標上所示年份採收的葡萄。如果在酒標上標注單一葡萄品種的話,這個品種的葡萄必須在葡萄酒的釀酒用葡萄中佔到85%的比例。混釀葡萄酒(通常是加本蘇維翁和黑比諾的混釀產品)必須標注參與混釀葡萄的釀造配比,但是如果一起搗碎並參與發酵的兩種葡萄則不能標注為混釀產品。2006年新出台的規定指出,35%的南非葡萄酒廠牌已經參與到這個規范化行動中去,比例應該更高。
酒標規定
由於南非有自成一派的農業學術體系,因此有時候在說明葡萄酒的品種時會在酒標上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歧義,但是由於出口總量的增加,這種情況比起前兩年,這種情況已經好許多了,但是為了不要讓一瓶貼著含有歧義標簽的南非酒在下次的某此購物中難倒你,以下的解釋也許會對你有用。首先需要消除歧義的就是在南非種植面積居首的Chennin Blanc,南非人更願意叫它Steen。其他容易產生誤會的葡萄品種還有Riesling雷司令(南非荷蘭語Weisser Reisling),Crouchen(南非荷蘭語Cape Riesling),Trebbiano(南非荷蘭語Ugni Blanc),Sémillon賽美蓉(南非荷蘭語Groendruif)以及Muscat of Alexandria亞歷山大玫瑰(Hanepoot)。好在後面的五種在種植面積上都排不進前十,因此其實只要記住Chennin Blanc在南非的特殊名詞就基本上能夠應付大多數的南非葡萄酒酒標。 恆溫
溫度是儲藏干賓利葡萄酒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樣重要的是保持溫度的穩定性。酒的成份會隨溫度的高低變化而受影響,軟木塞也會隨溫度的變化而熱脹冷縮,特別是年久的彈性較差的軟木塞。絕大多數酒櫃配備有提升內部溫度的加熱器或PTC,以至無論環境溫度如何變化,都可保持溫度穩定。櫃內空氣也由內置風扇的作用而確保酒櫃內不同位置溫度分布的均勻和一致性。
濕度
相對濕度在65%為長久儲藏之最佳環境。但是,相對濕度能保持在55%和80%之間也算很好。如濕度偏低,空氣就通過變乾的軟木塞進入酒瓶而氧化干賓利葡萄酒,酒水也會滲入軟木塞;如濕度偏高會產生異味,同時損壞標簽。
平直擺放
干賓利葡萄酒瓶應始終平直擺放儲藏,以便酒與軟木塞的接觸。這樣可以保持軟木塞的濕度,以及酒瓶良好的密封作用,避免空氣進入導致干賓利葡萄酒氧化、熟化。干賓利葡萄酒瓶豎直擺放儲藏時,酒和軟木塞之間易存在空隙。因此干賓利葡萄酒平直擺放最佳,擺放時酒的水平度至少需達到瓶頸部位.
振動
頻繁的振動會干擾干賓利葡萄酒沉澱物的穩定。沉澱物隨著干賓利葡萄酒的儲存時間而自然產生,但可能因受振動而重新變回到液態,受到抑制。另外振動也能破壞酒的結構成份。酒櫃箱體內的高科技靜音避震壓縮機製冷系統,配上防震橡膠墊圈,溫度控制更精確同時不產生凝露,精心呵護典藏名酒。 紫外光
紫外線
破壞有機化合物可使干賓利葡萄酒早熟或老化, 尤其丹寧酸,它主要影響著干賓利葡萄酒的芳香,味道以及結構,以致品嘗或聞起來猶如大蒜或濕羊毛的味道; 因此干賓利葡萄酒最好儲藏在沒有光線的地方,尤其是對名貴的酒,注意避免陽光,特別是照明燈光,因為這兩種光在400mm之下含有特殊的有害光波。然而,我們的白色LED燈不僅是照明設備,因不含紫外線光波成為眾多藏酒愛好者的最佳選擇,它的另一個好處還在於不傳導熱量影響酒的溫度.
空氣流通
在潮濕的環境中,空氣的流通主要是防止細菌成長。侵濕的軟木塞易產生有害氣味, 強烈的氣味穿透軟木塞改變干賓利葡萄酒原有的品質。箱內的風扇吸收新鮮空氣,均勻疏通。
Ⅳ 南非葡萄酒在中國的口碑怎麼樣
南非是世界 10 大著名葡萄酒產區之一,葡萄酒比較優質,口碑是不錯的。
但南非葡萄酒同法國或澳大利亞的葡萄酒生產商相比,在我國葡萄酒市場上,南非葡萄酒依然是小角色。
Ⅳ 南非 產的葡萄酒怎麼樣
好望角上不讓帶酒的呀
底下的那個 2ocean 餐廳 裡面的東西倒是不錯
Ⅵ 南非的KOOPMANSKLOOF葡萄酒怎麼樣
南非的酒價位都差不多,在香港賣100港幣左右,在國內賣200人民幣左右。至於好壞,看個人專口味。權威機構屬分年度拼分:2013 三顆星,2012 4顆星,2011 三顆星,2010三顆星,2009 四顆星。。。個人認為,南非的酒近年來進步不錯,尤其Pinotage雜交葡萄品種,口感獨特,是世界上唯一的。
Ⅶ 南非作為彩虹之國,那南非葡萄酒怎麼樣呢
南非葡萄酒自帶一股狂野的氣息,畢竟品樂塔吉這一釀酒品種是南非人民自己釀造的,很獨特很nice,品樂集就是從品樂塔吉中得到的靈感,所以也自帶一股狂野的勁兒~
Ⅷ 南非葡萄酒怎麼樣南非谷怎麼樣
南非目前是世界上6大有名的葡萄產區之一,它所產的葡萄酒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專3%。它的主要葡萄酒屬生產區分布在開普地區。開普地區處於非洲頂端地帶,它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南非有300多年的葡萄酒釀酒歷史,1652年,荷蘭人率先登陸這片土地,他們認為這里的氣候和土壤十分適合葡萄種植,因此創建了第一個葡萄園,開創了南非的葡萄酒釀造歷史。1688年,法國的胡戈諾派新教徒為逃避法國天主教的迫害來到南非,他們推動了南非葡萄酒釀造業的發展。
由於拿破崙戰爭切斷了法國葡萄酒向英國的供應,使得開普的釀酒業在18世紀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然而戰爭後南非向英國出口的葡萄酒量大幅萎縮,加上1886年的病災毀滅了南非大片的葡萄園,從此南非葡萄酒業幾近陷入混亂。
隨著1918年南非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WV)的成立,南非的葡萄酒釀造業恢復了穩定,至今,南非葡萄酒業已經發展到擁有葡萄園面積10萬公頃,產量達到6億多升的規模,全國擁有560多個酒窖或葡萄酒廠,成為世界第九大葡萄酒出產國。
Ⅸ 南非產葡萄酒的歷史及品質是怎樣的
南非是一個具有多樣文化傳統的國家,它有著「彩虹國度」的稱號。其多樣性的文化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南非葡萄酒之路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景點。南非這個世界第8大葡萄酒生產國,出產著大量易飲的葡萄酒。西開普省大部分地方都是一幅片片葡萄園綿延的景象。
Ⅹ 南非產葡萄酒的歷史及品質是怎樣的
南非也屬於的新世界國家,歷史不長。1652年荷蘭人帶來第一株葡萄,之後是法國人帶動了釀酒葡萄的種植。目前南非已經是擁有11萬公頃葡萄園的葡萄酒出產國。南非氣候炎熱乾燥,只有西南部適合於葡萄種植,所以葡萄酒產區基本上集中在首都開普敦附近。南非的白葡萄酒所佔比例比紅酒高,主要品種以白詩南、西班牙品種巴羅米諾(Palomino)和麝香玫瑰(Muscat d』alexandrice)等為主,紅葡萄品種則以羅納(Hermitage)和品樂(Pinotage)為主,但現在南非也種植了世界流行品種赤霞珠和霞多麗。南非80%的黑人幾乎不喝酒,葡萄酒基本上外銷。
南非最重要也最具有潛力的葡萄酒產區,屬於地中海氣候,葡萄園位於山坡谷地,土壤復雜多樣,很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出產南非的優質葡萄酒,各類酒都有生產,包括一些酒精加強葡萄酒;出產國際流行的品種赤霞珠、梅樂、西拉以及一些白葡萄品種,霞多麗和黑比諾表現也很出色。
南非葡萄酒管制
南非學習歐洲的葡萄酒管制,並結合自己的情況,按地理名稱把葡萄酒分為五個等級:從由地區的葡萄栽培命名到地區、行政區、行政分區(葡萄園組)和最後的庄園(單獨的葡萄園)。
在取得的稱號范圍內釀造的葡萄酒,可以送交官方進行評價以取得證明。若通過官方評價和試驗。釀酒者即可申請葡萄酒與蒸餾酒管理局頒發的放到酒瓶頸上的官方標簽,這種標簽上有保證標號和授,並註明釀酒期、品種來源,以及酒是否為豪華型包裝瓶。
另外,如果葡萄酒達到一個特別高的感官評價是,就被允許在標簽上使用很少見的名稱――「優質」(Superior)。葡萄酒
南非葡萄酒產區:
南非目前是世界上6大有名的葡萄產區之一,它所產的葡萄酒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它的主要葡萄酒生產區分布在開普地區。開普地區處於非洲頂端地帶,它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
南非有300多年的葡萄酒釀酒歷史,1652年,荷蘭人率先登陸這片土地,他們認為這里的氣候和土壤十分適合葡萄種植,因此創建了第一個葡萄園,開創了南非的葡萄酒釀造歷史。
1688年,法國的胡戈諾派新教徒為逃避法國天主教的迫害來到南非,他們推動了南非葡萄酒釀造業的發展。
由於拿破崙戰爭切斷了法國葡萄酒向英國的供應,使得開普的釀酒業在18世紀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然而戰爭後南非向英國出口的葡萄酒量大幅萎縮,加上1886年的病災毀滅了南非大片的葡萄園,從此南非葡萄酒業幾近陷入混亂。
隨著1918年南非葡萄種植者合作協會(KWV)的成立,南非的葡萄酒釀造業恢復了穩定,至今,南非葡萄酒業已經發展到擁有葡萄園面積10萬公頃,產量達到6億多升的規模,全國擁有560多個酒窖或葡萄酒廠,成為世界第九大葡萄酒出產國。
風土概況
在南非,葡萄栽培主要集中在南緯34度的地中海式氣候區域,該區域內西部氣候涼爽,有著理想的大規模種植優良葡萄品種的條件,形成了從海邊向內陸不超過50公里沿海的葡萄酒種植和釀酒區域。
開普山脈從天幕一直綿延到這一世界上最美麗的葡萄酒產區。葡萄園主要集中在山谷兩側和山麓的丘陵地區,使得葡萄種植能夠獲益於多山地形和不同地質所帶來的多樣的區域性氣候。
??高低不平的地勢以及山谷坡地的多樣性,再加上兩大洋交匯,尤其是大西洋上來自南極洲水域寒冷的班格拉洋流向北流經西海岸,減緩了夏季的暑熱。白天,有海上吹來涼風習習,晚間則有富含濕氣的微風和霧氣。適度的光照也發揮了很大作用。這樣,地形差異和區域性氣候條件創造了葡萄品種和品質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