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1年葡萄酒怎樣
葡萄酒不是按照年份說怎麼樣的,年份只能說明當年的葡萄的質量,像是2000年葡萄所釀造出來的拉菲酒比1998年等年份的酒貴。而口感主要取決於個人口味,像是我比較喜歡右岸的酒,果香味比較濃,單寧比較低。
⑵ 2013-2014年份的紅酒好不好
紅酒的品質,講究一點,不僅看年份,還要看是哪個產區的葡萄
比如這個年份很久,但是當年雨水比較多,也會影響葡萄的糖分的
產地也很重要的,有土質的影響的
還有酒庄的制酒工藝
⑶ 2014年紅酒行業市場前景怎麼樣
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 中國葡萄酒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在2006年、2007年和2010年,紅酒指數的年度收益率甚至超過了黃金的年度收益率。在行情一波又一波上漲的背後,吸引了眾多參與者的目光。姚明退役後,通過舉辦拍賣會高調宣布進入葡萄酒行業就是眼下熱潮中的一個縮影。
紅酒作為一種收藏品,近年逐漸受到市場人士關注。相對股票、房產的低迷,號稱5年可以升值150%的紅酒漸漸開始成為紅酒客們追逐的對象。今年上海紅酒交易中心的成立,拉開了國內紅酒投資的序幕,讓紅酒成為像股票一樣炒作的投機品。
紅酒被稱為「黃金液體」,引發不少手有餘錢的投機者轉向炒作紅酒。以拉斐為例,根據倫敦國際紅酒商交易協會的統計,1982年出產的法國紅酒拉斐,2006年至2007年價格為1.2萬至1.3萬元,此後一路攀升至4萬至5萬元,直到現在的8萬至9萬元。10年間的投資回報率高達857%。而同一時期,黃金的漲幅僅為4倍。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紅酒行業研究小組指出,目前國內的大多數投機者都還是以交易為主,只買不喝,且紅酒投資跟風者多,懂行的少,炒作的多,收藏的少。
在瘋狂上漲的背後,同樣面臨泡沫的風險。紅酒的收益是暫時的,一旦泡沫破滅,炒作紅酒者將嚴重受創。市面上所謂的期酒假貨較多,如果買到的年份不佳,極有可能賠本。現貨普通人雖然在市場高價可以買到,但是相應收益非常之低。
國外藏酒投資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目前在國內依舊方興未艾。目前在國內剛剛興起的投資市場中,所謂的運作鏈條並不十分完善,僅僅局限於銷售終端的買賣。在投機熱度持續高漲的同時,風險也在相應的逐步累加,泡沫已經出現。
⑷ 葡萄酒按年份排名是怎麼樣的
舊世界不同的產區,酒會因為每年的氣候不同產生差異,因此出現了優秀的年份或者平庸版的年份,指權的都是當年採摘的葡萄釀成酒後的表現。
但是年份是一個地域性很強的限定。法國十二個主要產區年份變化都不是相同的,可能這一年波爾多的酒很好,但是隆河谷的酒就很一般。
更重要的是,既是是波爾多一個地區內,不同子產區,比如左岸和右岸,年份好壞也是不同步的,左岸的好年份,右岸可能就很一般。奧比昂的好年份,拉菲就可能一般般,曾經有的時候,甚至相當差。
最後,葡萄酒是天,地,人三者合作的產物,有的時候,擁有悉心關照,在惡劣的年份也可以誕生出上等的好酒,我在北京就喝到了2007年波美侯的好酒,整整一年,那個莊主親自住在葡萄園里,將原本艱苦的氣候,化作了美酒里動人的紫羅蘭花香~
⑸ 葡萄酒怎麼樣
世界著名的葡萄酒評分系統
在專業的葡萄酒圈中,有世界影響力的評分系統有以下4個:
羅伯特•帕克《葡萄酒倡導家》,Wine Advocate,簡稱RP;
《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簡稱WS;
《葡萄酒愛好者》雜志,Wine Enthusiast,簡稱WE;
《品醇客》,簡稱DE;
這四者的影響巨大,是酒商經常引用的,被愛好者總稱為3W1D。
RP:羅伯特•帕克《葡萄酒倡導家》
如果當今葡萄酒的世界裡有神存在的話,那麼唯一的神就是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葡萄酒王國的皇帝,也被稱為味蕾的獨裁者,他的衷情可以把一個酒庄送上天堂,當然,他的咒語也能將之打下地獄。
帕克原是一位專業的律師,年輕的時候因追求女朋友而到法國,在法國住了6個星期,發現當地的紅酒跟可樂一樣便宜,於是天天品嘗,深深入迷,一發而不可收拾,決定將葡萄酒的品嘗與推介做為自己終生的事業,這是發生在1967年聖誕節期間的故事,故事中的女生後來也成了帕克的妻子,而從那以後,帕克每年組織葡萄酒愛好者到法國品嘗美酒,到了1977年,他向母親借了數千元,創辦了《葡萄酒倡導家》雜志(The
Wine
Advocate),公布自己品嘗的各種各樣葡萄酒的分數,開始的時候,法國莊主們還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但是隨著帕克分數的市場作用越來越大,帕克給予低分或者劣評的葡萄酒,市場銷量就會驟然下滑,整個法國不得不為帕克低頭,以致到後來,帕克沒有給出分數之前,酒庄都不知道應該給自己的產品如何定價,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帕克以安全理由拒絕前往波爾多品嘗新酒並打分,結果訂單大減,因為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都不知道當年的價格是否合適?
在帕克之前,歐洲人習慣用20分制來給葡萄酒評分,僅在專業的圈子中流行,但是,帕克參照美國的學校體制,創造性地改為100分制,使之成為一種大眾游戲,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深入民心,並成為葡萄酒世界的圭臬。
帕克的評分系統並不復雜,以50分為起評分,也就是說只要是葡萄酒,最低的分數已經就是50分了,剩下的50分由4個部分組成,分別為:
顏色和外觀(Color and appearance) 佔5分;
香氣(Aroma and bouquet)佔15分;
風味和收結(Flavor and finish) 佔20分;
總體素質及潛力(Overall quality level potential)佔10分。
於是最終根據分數,可以將葡萄酒列為6個檔次:
96-100分:頂級佳釀(Extraordinary)
90-95分:優秀(Outstanding)
80-89分:優良(Above average)
70-79分:普通(Average)
60-69分:次品(Below average)
50-59分:劣品(Unacceptable)
在許多專業的葡萄酒商店,尤其是香港的葡萄酒專賣店,如果該酒帕克有給分的話,一般都會在價格牌上同時註明,也就是大寫的「RP」後面跟著的數字。
《葡萄酒倡導家》為雙月刊,對於沒有訂閱該雜志的讀者,帕克的團隊還提供網路版,交費的讀者可以通過該網站查到所有帕克打過分數的葡萄酒及其評論。
中國的讀者要查分數其實也不難,通常只要是帕克給予90分以上的葡萄酒,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輸入酒名、年份及RP,基本上就可以查到相關的信息。
WS:《葡萄酒觀察家》雜志
美國的《葡萄酒觀察家》(Wine
Spectator)雜志是全球發行量最大的葡萄酒專業刊物,創於1976年,全球擁有超過2百萬的讀者,由聲名顯赫的專家團隊根據自己的特長,每年從全世界精選2萬餘款葡萄酒進行評分,除了每個月公布分數之外,每年還會進行一次總決賽,評出當年上市的100款最好的葡萄酒(Top
100)公之於眾,能入選百大的產品,次年的銷量及價格肯定會上漲不少。
在評分時,跟帕克最大的區別就是:帕克從不盲品,他堅持親自到酒庄,或者莊主將酒送到他在波爾多的辦公室,在了解所有資料的情況下,才會給出評價與分數,更難能可貴的是,帕克從來不涉及商業活動,從不為任何企業或者品牌作廣告;而《葡萄酒觀察家》雜志的專家團隊則會採取盲品的方式來打分,為了客觀與公平起見,他們會使用統一的酒具,在獨立的場所進行品評,品酒師只知道葡萄酒的大致風格和年份,而且不考慮酒的價格因素,當然,作為一份商業雜志,他們是可以為任何出得起錢的企業或者品牌做廣告的。
我本人每年都會受邀作為一些專業葡萄酒展的評委給葡萄酒打分,有時候一天給500款酒打分,是很正常的,這種情況下,就會產生兩個問題:一是長時間的品嘗帶來的疲勞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判斷力;二是沒有背景資料的盲品肯定無法准確地評判葡萄酒的真正價格。當然,作為《葡萄酒觀察家》雜志的專業品酒師,都是頂尖的高手,其水平之高,我們難以望其項背,但我個人始終認為,將100元的酒跟1000元的酒放在一起盲品,是不公正的,因為這樣雖然能夠體現酒的真實水平,卻無法體現酒的性價比,例如,拉菲肯定是絕世的好酒,不過價格炒作到現在的程度,性價比明顯就不高了。
我絲毫沒有貶低《葡萄酒觀察家》雜志的意思,實際上本人也訂閱該雜志多年,可之所以將它排在帕克之下,主要還是因為不同的品嘗方式,故此,在選擇需要將品牌價值考慮在內的名庄酒的時候,我會偏重參照帕克的評分;在選擇低價位的葡萄酒的時候,我會優先考慮《葡萄酒觀察家》的意見。
《葡萄酒觀察家》也採取100分制,起評分也是50分,共分為7個檔次:
95-100分: 經典且絕佳(Classic; a great wine);
90-94分: 優秀,極具個性與風格(Outstanding; a wine of superior character and style);
85-89分: 良好,且有特點(Very Good; a wine with special qualities);
80-84分: 做得不錯,放心享用(Good; a solid, well-make wine);
70-79分: 普通,有些微的缺點(Average; a drinkable wine that may have minor flaws);
60-69分: 次品,尚可飲,但不推薦(Below average; drinkable but not recommended);
50-59分: 劣品,不能喝,也不推薦(Poor, undrinkable; not recommended)。
登錄《葡萄酒觀察家》雜志的網路版,可以免費地查詢到專家評過的分數,尤其是喜歡盲品的愛好者,可以根據其分數來評測自己的品嘗水準,僅從這點來說,應該比帕克更客觀。
WE:《葡萄酒愛好者》雜志
同樣來自美國的《葡萄酒愛好者》雜志(Wine
Enthusiast)創刊於1979年,是涉及范圍最廣的專業葡萄酒電子刊物,內容幾乎包羅了葡萄酒世界的所有方面。
《葡萄酒愛好者》採取直接發郵件給讀者的方式,只要你在該網站注冊並留下自己的電子郵箱,那麼每天就可以免費地收到多條關於葡萄酒的信息,據該網站的官方數字,30年來共發布給讀者超過3億條信息,前面的兩個網站大部分內容是收費的,需要提供自己的信用卡才能正常地瀏覽,這對於中國大陸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但是《葡萄酒愛好者》卻是完全免費的,可以隨時查看葡萄酒的分數及大致的評論,而每天收到的郵件中推薦的葡萄酒還附有一段視頻,由品酒師現場開瓶、倒酒並醒酒,一邊品嘗,一邊解說(英文)。
《葡萄酒愛好者》也採用100分制,但是起評分是80分,共分6個檔次:
98-100分: 經典,絕品(Classic; The pinnacle of quality);
94-97分: 超好,傑作(Superb; A great achievement);
90-93分: 優秀,高度推薦(Excellent; Highly Recommended);
87-89分: 優良,品質不錯,可以推薦(Very Good; Often good value; well recommended);
83-86分: 好,日常餐酒,品質不錯(Good; Suitable for everyday consumption; often good
value);
80-82分: 可接受,偶爾喝喝也無妨(Acceptable; Can be employed in casual, less-critical
circumstances)。
除了以上分數之外,他們對特別喜歡並隆重推介給讀者的酒標注為「Editors' Choice」(編輯精選),有窖藏潛力的葡萄酒標注為「Cellar
Selections」(窖藏精選),低於12美元的高性價比的葡萄酒標注為「Best Buys」(最值購買)。
也許是免費的緣故,該雜志的盈利模式全靠廣告收入以及產品的直銷,所以除了家喻戶曉的名庄酒,他們不能隨意褒貶之外,我認為他們的分數標准難以用客觀及公正來評價,酒商及專業人士也很少引用他們評定的分數作為銷售或者選購的參考,坦率地說,以80分作為起評分,其商業意味就是:本雜志推薦的沒有差酒。
DE:《品醇客》
英國的《品醇客》(Decanter)創刊於1975年,是世界上覆蓋面最廣的專業葡萄酒雜志,在98個國家出版或銷售,也是在3W1D中唯一有中文版的(繁體),因此在華人世界,備受關注。
英國幾乎沒有生產葡萄酒,加上英國王室及貴族在歐洲的崇高地位,所以,普遍認為由英國的品酒師來評判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既公正,且有極高的水準。代表葡萄酒品嘗最高水平的國際品酒大師(Master
of Wine,簡稱MW)就是由英國的專業機構Wine & Spirit Ecation
Trust(簡稱WSET)評定並授銜的,要獲此殊榮,需要經過重重的考核,僅學習費用就要超過數百萬人民幣,1953年開始評級時,只接受英國本土的品酒師,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接受其他國家的品酒師參與,截至2010年7月,全世界擁有MW資格的僅有280人,由此可見英國在品酒屆的地位,也正是有這個緣故,《品醇客》在英語國家有著巨大無比的影響力,酒莊主也以獲《品醇客》的推薦為榮。
就雜志的專業性、客觀性及可讀性綜合而言,我認為《品醇客》最值得推薦,但是,由於它的評分體系太過簡單,故此對於葡萄酒的銷售及購買而言,影響力卻遠遠低於RP及WS。
《品醇客》採用酒店星級評比的方式分五個級別來評價葡萄酒:
★★★★★絕佳典範Outstanding quality, virtually perfect example;
★★★★ 高度推薦Highly recommended;
★★★ 推薦Recommended;
★★ 尚好 Quite Good;
★ 可接受 Acceptable.。
這種分檔方式明顯跟不上數字時代的步伐。
葡萄酒的品嘗是感官與精神相互激盪的游戲,本來是難以用數字來演繹的,但是帕克所創建的100分制評分體系,拋開晦澀的專業詞彙及繁瑣的評論,用直截了當的數字方式來表示葡萄酒的品質,讓人一目瞭然,「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普通的消費者也能輕易地選酒了。
⑹ 法國13年的紅酒好還是14年的紅酒好
法國13年的紅酒和14年的紅酒,我覺得都是挺好的,因為酒這個產品是不怕沉的內,越陳的酒越香,所以容如果你要是喜歡的話,還是買13年的紅酒。她沉的時間長了那麼久的香氣就更濃了,所以如果能夠買到的話就買13年的,如果買不到的話就買14年的這個看你自己的喜歡的口味,因為畢竟這兩種紅酒還是有一點區別的,根據你自己的口味去選擇,因為畢竟13年跟14年的差別不是很大。買到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
⑺ 紅酒喝多了會怎麼樣
紅酒中含有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三大營養素:維他命、糖及蛋白質。葡萄糖是人類維持生命、強身健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葡萄酒中還有24種氨基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葡萄酒中的有機酸成分也不少,如葡萄酸、檸檬酸、蘋果酸,大都來自葡萄原汁,能夠有效地調解神經中樞、舒筋活血,對腦力和體力勞動者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干紅葡萄酒中還含有Ve、Vb、VB2等多種維生素和鈣、鎂、鐵、鉀、鈉等多種礦物質,其中礦物質與多種微量元素集合起來,遠勝於最優質的礦泉水。
<P> 紅酒中的多酸含量相當多,因此它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極好的作用,有助於防動脈硬化和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還具有減少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和「駐顏」等重要功效。
在一般人的觀念里,生活上的享受似乎總是身體健康背道而馳的,葡萄酒向我們證明了,只要不過度,享受和健康原是可以兼得的。1992年,美加流行閏,病學家區艾-利森(C ELLISON)指出:在法國,人們經常食用富含脂肪類食品,法國人平均膽固醇含量也都不低於其它國家,但法國患心臟病死亡的比例,在各工業化國家中卻是最低的,它的發病率只為美國的60%,而且平均壽命比美國人長壽的秘方,就在於經常飲用葡萄酒,以及其它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協調。
一、葡萄酒的保健作用
1、增進食慾
葡萄酒鮮艷的顏色,清澈透明的體態,使人賞心悅目;倒入杯中,果香酒香年鼻;品嘗時酒中單寧微帶澀味,促進食慾。所有這些使人體處於舒適、欣快的狀態中,有利於身心健康。
2、滋補作用
葡萄酒中含有糖、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這些都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它可以不經過預先消化,直接被人體吸收。特別是對體弱者,經常飲用適量葡萄酒,對恢復-健康有利。葡萄酒中的酚類物質和奧立多元素(Oligoe Lement),具有搞氧化劑的功能,可以防止人體代謝過程中?生的反應性氧(Ros)對人體的傷害(如對細胞中的DNA和RNA的傷害),這些傷害是導致一些-退化性疾病,如白內障,心血管病、動脈硬化、老化的因素之一。 因此,經常飲用適量葡萄酒具有防衰老、益壽延年的效果。
3、助消化作用
蛋白質最優良佐餐飲料。葡萄酒能刺激胃酸分泌胃液,每60-100克葡萄酒能使胃液分泌增加120毫升。葡萄酒中單寧物質,可增加腸道肌肉系統中平滑肌肉纖維的收縮,調整結腸的功能。對結腸炎有一定療效。甜白葡萄酒含有山梨醇,有助消化,防止便秘。
4、減肥作用
葡萄酒有減輕體重的作用,每升干葡萄酒中含525卡熱量,這些熱量只相當人體每天平均需要熱量的1/15。飲酒後,葡萄酒能直接被人體吸收、消化,在4小時內全-部消耗掉而不會使體重增加。所以經常飲用干葡萄酒的人,不僅能補充人體需要的水分和多種營養素,而且有助於減肥。
5、利尿作用
一些白葡萄酒中, 酒石酸鉀、硫酸鉀、氧化鉀含量校高,具利尿作用,可防止水腫和維持體內酸鹼平衡。
6、殺菌作用
很早以前,人們就認識到葡萄酒的殺菌作用。例如:感冒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葡萄酒中的抗菌物質對流感病毒有抑製作用,傳統的方法是喝一杯熱葡萄酒或將一杯紅葡萄-酒加熱後,打入一個雞蛋,攪拌一下,即停止加熱,稍涼後飲用。研究表明:葡萄酒的殺菌作用是因為它含有抑菌、殺菌物質。
二、葡萄酒對某些疾病的輔助治療作用
1、葡萄酒與心血管病的防治
葡萄酒中的原花色素,能夠穩定構成各種膜的膠原纖維,能抑制組氨酸脫羧?,避免?生過多的組氨,降低血管壁的透性防止動脈硬化。另外,原花色素梗 塞死亡的危險。據美國醫學研究會統計資料表明:喜歡飲用低度葡萄酒的法國人、義大利人,心臟病死亡率最低,而喝烈性酒多,葡萄酒少的美國人、芬蘭人心臟病死亡率很高。
2、葡萄酒對腦血栓的防治作用
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蘆(Resveratrol),它是一種植物抗毒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葡萄酒中的的藜蘆存在於葡萄皮上,是一種到杉新?葡萄配糖體,在-紅葡萄酒中每升含1微克左右,而在白葡萄酒中只含0.2微克。實驗表明:即使將紅葡萄酒稀釋1000倍,對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仍然有效,抑制率達42%,可減少腦血栓的發生。
⑻ 西班牙紅酒怎麼樣啊!
個人口感 我是不怎麼喜歡
低端酒還不如法國的實在 高端還行吧
很多種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尤版其紅酒類。而且權新酒往往需要醒酒。
紅酒從開瓶倒酒,到在杯中一小時後,味道是會一直變化的。最開始的口感會澀口,這再正常不過了。樓主可以做個試驗,開一瓶酒,倒一些到紅酒杯里,每隔十分鍾喝一次,感受一下,差距其實挺明顯的。從一開始澀口,到最後果香滿溢而且順滑,很神奇的過程。
所以很多人喝紅酒喜歡搖一搖杯子,這有助於酒更多地接觸空氣,加速醒酒的過程。醒酒器也是同樣道理。
西班牙的紅酒我不太了解,只喝過幾次。但西班牙也屬於舊世界,也有好幾個不同的酒區,產上中下檔很多種酒。樓主如果覺得通通不好喝,大概不是西班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