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科學的喝紅酒
紅酒好喝,喝多也傷抄身,以科學的方法喝紅酒才能起到養生作用。
第一、要根據自身酒量喝,不超量。男性飲用量每人每天300-400ml,女性每人每天200-300ml最適合。
第二、最佳飲用時間是晚上7點至9點半,這段時間人體肝臟中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升高,精酒容易代謝,9點半後,肝臟解酒能力逐漸降低。
第三,不要空腹喝酒,可以配小點心,比如用芝士搭配一小片蘇打餅干來吃,這也是品酒會上經常用的小點心。喝酒前,也可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吃些甜食和蛋白質食物或喝些牛奶保護胃粘膜,能緩解酒精對人體的傷害。
Ⅱ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喝葡萄酒的
對於中國而言,葡萄酒是一種舶來品。盡管在地中海沿岸包括埃及、西亞和南歐等地區,葡萄酒早在數千年前就已大量生產了,但是中國人喝到葡萄酒則是比較晚的事情了。
有學者認為,在秦漢時期中國境內已經釀造葡萄酒了。不過它還局限於西北邊疆地區,並沒有傳播到中原一帶。《漢武帝內傳》記述,武帝招待西王母時,曾「列玉門之棗,酌葡萄之醴」。說的雖是神話,卻也是現實的反映。這說明,盡管不能肯定中原地區也已學會了釀造葡萄酒的技術,但是中原社會上層確實喝到了葡萄酒了。此後數百年之間中國史籍沒有提及葡萄酒的釀造技術。雖然不時有葡萄酒出現,但是它只是作為成品出現,而且局限於宮廷之中和社會上層。到東漢的時候,葡萄酒還非常的珍貴。《後漢書·宦者列傳》注中引《三輔決錄》說孟佗「以蒲陶酒一斗遺讓,讓即拜佗為涼州刺史」。可見當時葡萄酒的價值之高。魏晉南北朝時期,葡萄酒仍然屬於難得之物,《北齊書·李元忠傳》載李元忠「曾貢世宗蒲桃酒一盤,世宗報以百練縑」。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唐代。《唐會要》卷100《雜錄》記載:「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貢獻。及破髙昌,收馬乳葡萄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自損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既頒賜群臣,京中始識其味。」可見,在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破高昌之後,葡萄酒的釀造技術正式傳入中原。此後二百多年內,葡萄酒的釀造和在社會上的傳播都得到了很大發展。史料反映,在唐代,中國人自己釀造的葡萄酒至少出現了兩大名牌。最好的是涼州葡萄酒,產於今天的武威一帶。據載當年李白寫出《清平調》三首之時,楊貴妃就用涼州葡萄酒給予賞賜。另一種河東「乾和葡萄酒」,產於今天的山西一帶,為好酒者所贊賞。這時候,詠嘆葡萄酒的詩句也在唐人詩集里層出不窮地涌現。王翰《涼州詞》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為美味的葡萄酒千古留名;而李白、王維、白居易、劉禹錫、岑參和王績等人的吟詠更使中國的各色葡萄酒璀璨斑斕。由此看,至少從唐代開始,葡萄酒在中國境內廣泛釀制,終於成為中原官吏文人也能嘗到的美酒了
Ⅲ 葡萄酒怎麼喝才正確
紅酒的錯誤喝法
1.紅酒兌雪碧
很多人喝紅酒時不習慣那種酸澀的口感,於是回就往酒中加入甜味答較重的雪碧,以此來中和紅酒酸澀的口味。但這樣會使酒中糖度過高,不僅影響紅酒原本醇香的口味,還會破壞酒中的營養物質,從而達不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2.紅酒與濃烈咖啡同飲
咖啡含有咖啡因,適量飲用可以帶來提神醒腦的功效,但如果與葡萄酒等酒類同飲,則會加速血液循環,刺激心血管和大腦,對心臟、大腦帶來較大傷害,因此 「美酒加咖啡」並不科學。
紅酒知識:紅酒的錯誤喝法有哪些?
3.紅酒搭配海鮮
品嘗海鮮時搭配紅酒這種現象很常見,尤其是陳釀過的紅酒,因丹寧含量較高,在與海鮮同食時,容易使海鮮肉質變老,造成海鮮中的鮮味流失。對有些腸胃功能較差的人來說,紅酒搭配海鮮食用,還可能造成腸胃不適甚至腹瀉。
4.紅酒里加冰塊
在炎熱的夏天,在紅酒中加入一些冰塊,是可以達到冰涼清爽的效果。不過這樣會因冰塊的加入而沖淡了紅酒的口感和香味,紅酒的風味也就變了,還可能引起胃痛、腹瀉等症狀,影響身體健康。
Ⅳ 漢朝時中國的王公貴族就可以喝到葡萄酒了,對嗎
對。《史記·大宛列傳》: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內宛左右以葡萄為容酒,富人藏酒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隨後,「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澆地……」可知西漢中期,中原地區的農民已得知葡萄可以釀酒,並將歐亞種葡萄引進中原了。他們在引進葡萄的同時,還招來了釀酒藝人,自西漢始,中國有了西方製法的葡萄酒人。
Ⅳ 西方人普遍喜歡喝的紅酒,在中國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葡萄酒在中國早已經存在,有2000年歷史,最早記載是漢魏時期。
中國是農業大國,以水稻為主,因此一直有種植葡萄,並釀造葡萄酒的地方不是很多。直到清末,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時,張弼士,這位非常重視實體經濟的企業家創立了葡萄酒企業,人們才又睜開眼看看葡萄酒。
葡萄酒是一個好的東西,值得推廣。這個企業花了300萬創立,葡萄引進了優良品種,用西方的橡木桶罐裝。當時釀造的白蘭地和紅葡萄在美國還獲得獎項。
Ⅵ 如何飲用葡萄酒才算是健康的
趕酒會收集幾點如何飲用葡萄酒才算是健康的建議供參考
一、吃紅肉版時搭配紅葡萄酒,吃白權肉或海鮮時配飲白葡萄酒,這樣的搭配法則具有一定的醫學意義。紅肉多是屬於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喝紅酒不但可以減少壞膽固醇,增加好膽固醇,同時還能夠降低血小板的黏性,減少動脈硬化等疾病的患病機率。
二、健康的時間
每天下午兩點以後飲用酒精飲品的安全系數較高,一天中最佳的飲酒時間是在晚上七點至九點半。但是到九點半以後,乙醇脫氫酶的活性就會下降,肝臟的解酒能力也會隨之逐漸降低。
三、健康的飲酒量
人體處理酒精的能力取決於年齡、體重和性別等,但是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肝臟大約每小時可以代謝掉10克左右的純酒精(一個較小的飲酒量)。建議葡萄酒的飲用量,男性每人每天300-400ml,女性每人每天200-300ml最為適宜。
四、健康的方式
在空腹的情況下飲用葡萄酒也是有損健康的。在喝酒之前,也可以先補充一些維生素C、維生素B,或者吃一些甜品或者高蛋白食物,喝些牛奶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食物都可以緩解酒精對人體的傷害。
Ⅶ 如何正確飲用葡萄酒
定量:醫生與釀酒師建議,葡萄酒的飲用量為男性每人每天300-400毫升,女性每人每天200-300毫升;專
正確飲用:不空腹,屬慢飲細品。只有慢慢品嘗才能體會葡萄酒的美妙,一方面,可以使一部分酒精從呼吸系統散發出去,從而減少直接進入體內的酒精量;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領略到佳釀在不同時間的迷人芬芳。
如果尚未掌握葡萄酒的配餐技藝,也可用芝士配酒。一般的葡萄酒和芝士搭配在一起都會揚長避短,變得更加迷人。品一杯晶瑩剔透的美酒,感受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富隆帶你雲游四海、異域尋芳。
利用現代科技對葡萄酒的組成成分進行科學研究後人們發現,定量、適時、正確地飲用葡萄酒能幫助人保持健康和長壽。為此,世界衛生組織將葡萄酒列為十大健康食品之一。
Ⅷ 趣歷史┃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喝葡萄酒的呢
《詩經》裡面就有關於葡萄酒的記載,《詩·豳風·七月》:「六月食郁及薁,七回月亨葵及菽。八答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反映了殷商時代人們就已經知道採集並食用各種野葡萄了,並認為葡萄為延年益壽的珍品。1980年在河南省發掘的一個商代後期的古墓中,發現了一個密閉的銅卣。經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銅卣中的酒為葡萄酒("保藏三千年的葡萄酒",
Ⅸ 漢朝時中國的王公貴族可以喝到葡萄酒嗎
你的問題,我查了一抄下資料。具體情況如下
司馬遷著名的《史記》中首次記載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大宛是古西域的一個國家,在中亞費爾干納盆地。這一例史料充分說明我國在西漢時期,已從鄰國學習並掌握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釀酒技術。西域自古以來一直是我國葡萄酒的主要產地。《吐魯番出土文書》(現代根據出土文書匯編而成的)中有不少史料記載了公元4-8世紀期間吐魯番地區葡萄園種植,經營,租讓及葡萄酒買賣的情況。從這此史料可以看出在那一歷史時期葡萄酒生產的規模是較大的。
東漢時,葡萄酒仍非常珍貴,據《太平御覽》卷972引《續漢書》雲:扶風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遺張讓,即以為涼州剌史。足以證明當時葡萄酒的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