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真正的葡萄酒能摻假嗎
真正的葡萄葡萄酒也是可以參加的,但是所謂的參加,也就是餐一些劣質的葡萄而已。
B. 葡萄酒如何認識酒標
什麼是A.O.C ?
『法國葡萄酒依據葡萄酒法及其品質而分成以下幾種』
1. 法定產區葡萄酒 (AOC) 產量大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35%。
2. 優良地區餐酒 ( VDQS ) 2%。
3. 地區餐酒 (VDP) 15%
4. 日常餐酒 (VDT) 38%
法定產區葡萄酒,級別簡稱 AOC,是法國葡萄酒最高級別
——AOC在法文意思為「原產地控制命名」。
——原產地地區的葡萄品種、種植數量、釀造過程、酒精含量等都要得到專家認證。
——只能用原產地種植的葡萄釀制,絕對不可和別地葡萄汁勾兌。
——AOC產量大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35%。
——酒瓶標簽標示為 Appellation+產區名+Controlee。
優良地區餐酒,級別簡稱 VDQS
——是普通地區餐酒向AOC級別過渡所必須經歷的級別。如果在VDQS時期酒質表現良好,則會升級為AOC。
——產量只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2%。
——酒瓶標簽標示為 Appellation+產區名+Qualite Superieure。
地區餐酒 VIN DE PAYS (英文意思Wine of Country)
——日常餐酒中最好的酒被升級為地區餐酒
——地區餐酒的標簽上可以標明產區。
——可以用標明產區內的葡萄汁勾兌,但僅限於該產區內的葡萄。
——產量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15%。
——酒瓶標簽標示為 Vin de Pays + 產區名
——法國絕大部分的地區餐酒產自南部地中海沿岸。
日常餐酒 VIN DE TABLE (英文意思 Wine of the table)
——是最低檔的葡萄酒,作日常飲用。
——可以由不同地區的葡萄汁勾兌而成,如果葡萄汁限於法國各產區,可稱法國日常餐酒。
——不得用歐共體外國家的葡萄汁
——產量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38%。
——酒瓶標簽標示為 Vin de Table
葡萄酒的釀造:
A. 除梗:所謂除梗,是指為了避免葡萄酒中有多餘的苦澀味道,而將梗從果實上除去。
B. 破碎:將果皮搓破輕輕壓碎,稱之為破碎。
C. 發酵:在破碎的葡萄(連同果皮及種子)中加入酵母菌。因紅酒的顏色來自果皮,而澀味則是種子所釋放出來的味道。
D. 榨汁:以榨汁機榨出發酵後的葡萄酒。
E. 發酵:將榨出的葡萄酒與果皮、種子分開,接著僅使葡萄酒在發酵。本階段是決定葡萄酒味道的關鍵,完全發酵熟成者即為不甜口口味的葡萄酒。
F. 除渣:發酵完之後,溶解殘存的物質會自動沉澱,可順利地被除去,此一過程稱之為除渣。
G. 熟成:接著裝入酒桶使之能夠充分熟成,熟成期間約為兩年(但亦有熟成未滿兩年者)。
H. 裝瓶:熟成後即可裝瓶。接下來就是儲存:
保存葡萄酒最忌諱的是溫度的強烈變化,如果你在店家購買的時候是處於常溫之下,則在家裡只要保存於常溫之下即可。你若想飲用冰鎮過的葡萄酒於飲用前冰凍即可。如果你將葡萄酒儲存於冰箱中,只適合存放於溫度變化較小的蔬菜室內。最理想與長期的儲存環境是溫度約在攝氏12~14度間保持恆溫,濕度在65%~80%間,保持黑暗,一般酒都放置於地下室。保持干凈,以免其它異味滲入酒內。 常溫、避光、卧放(酒能接觸到橡木塞)三點最重要。
品嘗:
『醒酒』
由於紅酒被喻為有生命力的液體,是由於紅酒當中含有丹寧酸(Tannic Acid)的成分,丹寧酸跟空氣接觸之後所產生的變化是非常豐富的。而要分辨一瓶酒的變化最好的方式是開瓶後第一次倒2杯,而先飲用一杯,另一杯則放置至最後才飲用,就能很清楚的感覺出來。每一瓶酒的變化時間並不一樣,也許在10分鍾、也許半個小時、也許在兩個小時後。如何去發覺酒的生命力就靠自己的感覺跟經驗了。
『過酒(Decenting)』
過酒的方式,是將葡萄酒倒入醒酒瓶(Decenter)的動作稱為過酒,但過酒的目的到底何在?
其實有二,一是藉此將陳置多年的沉澱物去除。雖然喝下這些沉澱物並無任何大礙,但有損葡萄酒的風味,所以必須去除。
另一則是使年份較少的葡萄酒將其原始的風味,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因為葡萄酒會因過酒的動作而有機會與空氣接觸,此時沉睡中的葡萄酒將立刻芳香四溢,味道也變的圓潤了。
觀其色澤--將酒道在高腳杯中,握著杯腳,看其色澤。
聞其香味--輕搖酒杯讓香氣釋放出來,聞其散發的香味。 品嘗--啜飲一小口,吸口空氣讓酒在舌尖溶動,感覺其味道及酸甜度。
C. 淺談對葡萄酒的認識,600字
什麼是葡萄酒,它的作用又是什麼呢?是什麼使得人類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就對各種葡萄酒進行分類,而沒有對其它食物和飲料這樣做呢?為什麼在歷史上葡萄酒總是和戲劇、政治、宗教和戰爭糾纏在一起呢?對於那些在初次約會中遇到挫折的青年男子們來說,又何必需要這么多種葡萄酒來澆愁呢?
葡萄酒通常被稱為「自然發酵的新鮮葡萄汁」。客觀的定義則是:葡萄酒是乙醇的一種水溶液,是由含量不等的糖、酸、酯、醋酸鹽、乳酸鹽和其它一些物質在葡萄汁中發生反應或經過發酵形成,其中乙醇是起主要作用的成分。那麼,乙醇是什麼呢?在這種情況下,它是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分解出的酒精(和二氧化碳)。乙醇在臨床學上被當做是一種鎮靜劑。這個術語有時使人感到困惑,因為它鎮靜的不是你的感覺,而是你的中樞神經系統。它可以對痛苦產生鎮靜、抑制和麻痹作用,這種良好的感覺或許只是一種幻覺,但這不是葡萄酒的問題:葡萄酒只是讓你的自然感覺表現出來而已,讓你感覺整個身體放鬆下來。
原文轉自 http://www.put9.com/News/indexshow.asp?SortID=3&ID=4參考資料: http://www.put9.com 葡萄酒知識網
D. 對葡萄與葡萄酒專業的認識
摘要: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是以化學、生物學和工程學為基礎,研究現代優質葡萄酒釀造工藝、鑒賞藝術和營銷理念的科學理論與應用技術的理、工、農交叉性綜合學科。除傳統的葡萄與葡萄酒生產外,還擴展到鑒賞藝術、管理營銷、文化推廣、食品營養、醫葯保健、質量控制、工程設計等諸多領域。
關鍵詞:葡萄酒,葡萄酒工程,葡萄酒的相關知識
為期一周的小學期已經結束了,通過這一周的學習與參觀,我對食品學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也對各專業課程有了些許了解。其中我對葡萄酒專業最感興趣。下面是一些我的收獲與個人感想。
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專業是以化學、生物學和工程學為基礎,研究現代優質葡萄酒釀造工藝、鑒賞藝術和營銷理念的科學理論與應用技術的理、工、農交叉性綜合學科。它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園藝學及感官鑒評藝術的重要組成和綜合體現,其基本任務是以優質釀酒葡萄為原料,利用現代食品生物工程的先進理論和高新技術,釀造具特定文化內涵和典型感官質量的系列優質葡萄酒產品;並通過先進營銷理念和高雅鑒賞藝術的有機結合,促進葡萄酒的健康消費。本專業除傳統的葡萄與葡萄酒生產外,還擴展到鑒賞藝術、管理營銷、文化推廣、食品營養、醫葯保健、質量控制、工程設計等諸多領域,在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營養和文化藝術等領域中的作用愈加重要。本專業培養具有生物學、化學、發酵工程以及葡萄酒產業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實踐技能的高級科技人才。熟悉葡萄酒的原料生產、釀造工藝、分析檢測、設備維護,以及市場開發的基本技能。同時學習所設置的選修課程,拓寬知識面,按照市場需要開展有益技能訓練,提高綜合素質,以適應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按照國際葡萄酒組織的規定,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鮮葡萄果實或汁完全或部分酒精發酵後獲得的飲料,其酒精度數不能低於8.5°;按照我國最新的葡萄酒標准GB15037-2006規定,葡萄酒是以鮮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於7.0%的酒精飲品。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酵而成,後者是葡萄汁發酵而成的。
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皮紅肉白的葡萄分離發酵製成。酒的顏色微黃帶綠,近似無色或淺黃、禾稈黃、金黃。凡深黃、土黃、棕黃或褐黃等色,均不符合白葡萄酒的色澤要求。
紅葡萄酒:採用皮紅肉白或皮肉皆紅的葡萄經葡萄皮和汁混合發酵而成。酒色呈自然深寶石紅、寶石紅、紫紅或石榴紅,凡黃褐、棕褐或土褐顏色,均不符合紅葡萄酒的色澤要求。
一,去梗
也就是把葡萄果粒從梳子狀的枝梗上取下來。因枝梗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在酒液中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二,壓榨果粒。
釀制紅酒的時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時壓榨的,紅酒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壓榨葡萄皮的時候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
三,榨汁和發酵。
經過榨汁後,就可得到釀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釀制好酒。葡萄酒是透過發酵作用而得的產物。經過發酵,葡萄中所含的糖份會逐漸轉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越來越少,而酒精度則越來越高。通過緩慢的發酵過程,可釀出口味芳香細致的紅葡萄酒。
四,添加二氧化硫。
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鮮度,就必須在發酵過程後立刻添加二氧化硫處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氣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發酵後大約3周左右,必須進行第一次沉澱與換桶。第二次沉澱要4至6周。沉澱的次數和時間上的順序,完全就是所要達到的口味
。
葡萄酒的好處有:
1:佐餐性:獨特的葡萄酒風味和成份決定了它最適於佐餐,它不但能開胃、消食提高用餐質量,又使人興奮、放鬆心情。
2:營養性:葡萄酒中的天然原料及釀制過程,使它蘊藏有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維生素,這都是人體必需補充和吸收的營養品。
3:保健性:葡萄酒獨有的含聚酚等有機化合物,使葡萄酒具有降低血脂、抑制壞的膽固醇、軟化血管、增強心血管功能和心臟活動。又有美容、防衰老的功效。
4:享受性:好的葡萄酒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美好的風味。飲用後令人愉悅歡快、給人以溫暖的情感享受。有人說,葡萄酒是藝術和產品的結合,具有較高品嘗價值。
當然了,畢竟葡萄酒也是含有酒精的,過量飲用肯定會對身體有影響。所以一定要適量。
那麼葡萄酒要怎麼喝呢?下面是一些簡單的步驟。
觀酒:倒入杯中,通過評價酒的色澤和質感,對這支酒的產地、年份和可能的口味進行推測。
聞酒:通過聞,弄清酒中含有的不同的味道層次。
品酒:讓酒液在口腔中流淌, 流過舌頭的各個部位去體會各種感覺。
總的來說,這個專業從學習樂趣和發展前途上看都是非常不錯的。該專業培養方案體現了葡萄酒從原料到消費者餐桌的全程知識,教學活動緊扣生產環節,使學生具備復合型知識和操作技能,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和充分肯定。畢業後可到國家機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質量技術檢測監督、知識產權保護、產品策劃和設計、商貿公司、文化交流等部門從事酒類企業管理、葡萄酒生產、營銷貿易、文化推廣、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機械和工程生產及設計等領域的工作。畢業後主要從事葡萄與葡萄酒、果露酒的新產品研發、生產經營、商品檢驗、貿易及學校、科研單位的教學、科研工作。
參考文獻:《了解一點葡萄酒》、《葡萄酒與健康》、《品酒人生》
E. 對紅酒的認識
紅酒一般是紅葡萄酒的簡稱。釀制紅酒的時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時壓榨的,紅酒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壓榨葡萄皮的時候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如果釀制白葡萄酒,則只是壓榨葡萄肉並進行釀制。
紅酒的成分
紅酒的成分相當復雜,最多的是水分,佔百分之八十以上,其次是酒精,一般在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三,剩餘的物質超過1000種,比較重要的有300多鍾。紅酒其他重要的成分如酒酸,果性,礦物質和單寧酸等。雖然這些物質所佔的比例不高,卻是酒質優劣的決定性因素。質優味美的紅酒,是因為它們能呈現一種組織結構的平衡,使人在味覺上有無窮的享受。
紅酒的釀制過程
一,第一道是去梗,也就是把葡萄果粒從梳子狀的枝梗上取下來。因枝梗含有特別多的單寧酸,在酒液中有一股令人不快的味道。
二,壓榨果粒。釀制紅酒的時候,葡萄皮和葡萄肉是同時壓榨的,紅酒中所含的紅色色素,就是在壓榨葡萄皮的時候釋放出的。就因為這樣,所有紅酒的色澤才是紅的。
三,榨汁和發酵。經過榨汁後,就可得到釀酒的原料——葡萄汁。有了酒汁就可釀制好酒。葡萄酒是透過發酵作用而得的產物。經過發酵,葡萄中所含的糖份會逐漸轉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在發酵過程中,糖分越來越少,而酒精度則越來越高。通過緩慢的發酵過程,可釀出口味芳香細致的紅葡萄酒。
四,添加二氧化硫。要想保持葡萄酒的果味和鮮度,就必須在發酵過程後立刻添加二氧化硫處理。二氧化硫可以阻止由空氣中的氧使葡萄酒所引起的氧化作用。新酒在發酵後大約3周左右,必須進行第一次沉澱與換桶。第二次沉澱要4至6周。沉澱的次數和時間上的順序,完全就是所要達到的口味。
五,葡萄酒在桶中存了3至9個月以後,就要裝瓶了。以前,葡萄酒瓶以軟木塞來封口,現在(2001年以後)很多科技革新的裝瓶廠都採用新式的真空密封的旋轉式酒瓶。
紅酒的來源地--「舊世界紅酒」和「新世界紅酒」世界上生產紅酒的國家不少,紅酒的來源地的其中一個劃分方法,分作「舊世界紅酒」和「新世界紅酒」。
舊世界紅酒一般指歐洲出產的紅酒,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略昂貴。「新世界紅酒」紅酒是指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出產的紅酒。法國的紅酒以往用牛血所提煉出來的色素進行調色,在瘋牛症的擔憂之下,曾一度影響法國紅酒的銷量。澳大利亞和智利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葡萄產區都在幾乎沒有環境污染的地方,因此澳大利亞和智利的紅酒在國際市場很具知名度。澳大利亞的紅酒採用從葡萄皮本身提煉的純植物色素進行調色,是紅酒行業用天然物質調色的創舉。
紅酒和干紅的概念和區別
所謂干型葡萄酒(干白、干紅)僅指葡萄酒中含糖量的多少,並沒有其他的含義。按照標準的規定,干型葡萄酒的含糖量在4.0g/L以下。由於這種類型的酒含糖量低,沒有甜味,所以更多地表現出葡萄的果香、發酵產生的酒香和陳釀留下的醇香。傳統意義上的葡萄酒都是甜型葡萄酒,含糖量都在50.0g/L以上。
干紅葡萄酒的「干」是從香檳酒釀造中借用的一個詞,即不添加任何水、香料、酒精等添加劑,直接用純葡萄汁釀造的酒。紅葡萄榨汁後,不過濾葡萄皮核,葡萄汁釀成酒後再過濾,釀酒過程中,葡萄皮的顏色溶解到酒中,為干紅酒。干紅酒有兩種,一種是單純過濾;另一種將濾渣繼續壓榨。壓榨的干紅酒含單寧較多,味道更厚。
品嘗紅酒的步驟
第一:控制紅酒的酒溫。傳統上飲用紅酒的溫度是清涼室溫,18至21攝氏度之間,在這溫度下,各種年份的紅酒都處於最佳狀態。一瓶經過冰鎮的紅酒比清涼室溫下的紅酒單寧特性會更為顯著,因而味道比較澀。白葡萄酒情況恰恰相反,它就是要突出清爽和酸澀因此適合冰鎮後飲用。喝酒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用手指捏住高腳杯的柱子而不是用手托著杯子,否則造成酒溫的不同會影響酒的協調性。
第二:醒酒。一瓶塵封多年的佳釀,剛剛打開時會有異味出現,這時就需要「喚醒」這支酒。將酒倒入精美的醒酒器後稍待十分鍾,酒的異味就會散去。醒酒器一般要求讓酒和空氣的接觸面積最大。紅酒充分氧化之後,濃郁的香味就流露出來了。這個過程時間可以延長,一個小時最好,造成酒香四溢的氛圍。
第三:觀酒。紅酒的那種紅色足以撩人心扉,紅酒斟酒時以酒杯橫置,酒不溢出為基本要求。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將紅酒的杯橫置在白紙上,觀看紅酒的邊緣,層次分明者多是新酒,顏色均勻者是有點歲數了,如果微微呈棕色,那就有可能碰到了一瓶陳年佳釀。
第四:飲酒。在酒入口之前,先深深在酒杯里嗅一下,此時已能領略紅酒的幽香了,新酒的果香味很重,而陳酒則將這種張揚的個性深深的內斂。吞入一口紅酒,讓紅酒在口腔里多停留片刻,舌頭上打兩個滾,再深呼吸一下使感官充分體驗紅酒,最後全部咽下,一股幽香立刻縈繞其中。
第五:酒序。喝酒時應按照新在先陳在後,淡在先濃在後的原則。
F. 如何理解葡萄酒是種出來的
葡萄酒技術比較普及。
只要肯學,都是釀酒專家。
選擇好的葡萄品種,是決定酒水最後的好與壞。
所以,葡萄酒是種出來的。
G. 怎樣理解有機產品呢,有機干紅葡萄酒好嗎
1939年,Lord Northbourne在《Look to the Land》 有機認證標志中提出了organic farming(有機耕作)的概念,意指整個農場作為一個專整體的有機的組織屬,而相對的,chemical farming(化學耕作)則依靠了imported fertility(額外的施肥),而且,cannot be self-sufficient nor an organic whole(不能自給自足,也不是個有機的整體)。 所以,這里所說的「有機」不是化學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採取一種有機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機食品是指按照這種方式生產和加工的;產品符合國際或國家有機食品要求和標准;並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
H. 如何理解葡萄酒三種檢驗方法的關系
鑒別紅酒真假最簡單三種方法 區別原汁葡萄酒和半汁葡萄酒
如何辨別進口紅酒的真假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鑒別紅酒真假最簡單三種方法,一起來了解下吧。
鑒別紅酒真假最簡單三種方法
怎麼用簡單方法鑒別葡萄酒的真假?
葡萄酒選購常識
應到信譽高的商場、超市等處選購質量較好的知名品牌葡萄酒。
看標示,區別原汁葡萄酒和半汁葡萄酒。原汁含量100%的葡萄酒是不可能也絕對不可以添加白砂糖或山梨酸鉀等成份的,應該說全汁葡萄酒任何東西都不能添加。全汁葡萄酒如果添加了白砂糖,它的酒精度就會提高;更不能添加山梨酸鉀,因為山梨酸鉀是防腐劑,它是化學物質,添加到全汁葡萄酒內就會破壞葡萄酒成份,進而影響到葡萄酒的酒質。如果一種紅葡萄酒標明含有葡萄全汁、白砂糖、山梨酸鉀,那應該無疑就是半汁葡萄酒。
看外觀。應選購外觀澄亮透明,有光澤,其顏色與酒的名稱相符,色澤自然、悅目;香氣平衡、協調、融為一體,香氣幽雅,令人愉快;口感舒暢愉悅、柔和,酒體豐滿完整,餘味綿長的葡萄酒。而不要去購買混濁無光,顏色與酒名不符,沒有自然感,色澤艷麗,有明顯的人工色素感;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酒精味突出,有其他異味;有異味,異香突出,酒體單薄,沒有後味的葡萄酒。
鑒別真假葡萄酒,還有一招就是在葡萄酒中加鹽酸和氫氧化鈉,優質的葡萄酒遇酸顏色變深,而加入鹼後顏色恢復原狀。劣質的葡萄酒加入酸、鹼都不會變色。市民家中如果沒有酸、鹼,也可以用白醋和食用鹼代替。
專家建議,消費者在選購葡萄酒時,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從標簽標注的內容判斷。
葡萄酒的標簽標注內容應該齊全、准確,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產品名稱。根據產品的定義,名稱應該為"葡萄酒"。
2、酒精度。葡萄酒的酒精度不應低於7%(V/V)。
3、執行標准。我國葡萄酒標準是GB/T15037。
二是從內在質量判斷。
葡萄酒的質量包括衛生、理化和感官三個部分,其中最能全面、有效地反映葡萄酒質量高低的指標是感官指標。葡萄酒的感官指標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體現:
1、外觀。葡萄酒的外觀大多數應該是澄清透明,有光澤,其顏色與酒的名稱相符。
2、香氣。葡萄酒是一種發酵產品,它的香氣應該有葡萄的果香、發酵的酒香、陳釀的醇香,而且這些香氣應該平衡、協調、幽雅、令人愉快。
3、口感。葡萄酒的口感應該是舒暢愉悅,各種香味細膩、柔和,餘味綿長。
怎麼分辨真假紅酒
如何用紙巾來判斷紅酒的真假
取一張上好的紙巾,將葡萄酒滴在紙巾上,由於原汁葡萄酒中的紅色是天然色素,顆粒非常小,在紙巾上擴散開的濕跡是均勻的葡萄酒的紅色,沒有明顯的水跡擴散。而假冒葡萄酒由於是用莧菜紅等化工合成色素勾兌而成的,色素顆粒大,會沉澱在餐巾紙的中間,而水跡不斷往外擴散,紅色區域跟水跡之間分界明顯。如下圖所示,左為真酒,右邊則是假酒。
大家市民憑此可以很簡單地辨別真假葡萄酒。這種檢測方法雖然簡單易行,但也要根據紙巾的質量來判斷,紙巾質地對液體的擴散也存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這種方法可能准確度還是差一點,如果不放心,也可以試試下面這個方法。
1、鹼面法
首先是准備工作,要准備鹼面、白醋、四個透明的杯子,一把小勺子。一邊拿出了兩瓶葡萄酒 ,一瓶是真正的紅葡萄酒,一瓶是勾兌假酒。
接下來,實驗正式開始。將四個透明杯子一字擺開,左邊兩個杯子里倒入真正的紅酒,右邊兩個杯子倒上了勾兌假酒,可以從氣味上、酒液顏色上進行真假對比。勾兌葡萄酒的酒液液體稀薄,透明度很高,聞上去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甜;而真正的紅酒酒液稍黏稠,透光,但透明度略低,氣味有些發酸。
隨後,用小勺取了半勺鹼面,放入了其中一杯真紅酒中均勻攪拌,另在一杯勾兌酒中也放入等量鹼面,並加以攪拌。約摸半分鍾左右,4個杯子的對比度出現了明顯變化:兩杯真紅酒中,放入鹼面的一杯顏色明顯變成了藍黑色,甚至幾近於全黑色,酒液透光度幾乎接近於零,即使對著太陽光也不再透明,跟未放鹼面的一杯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差異;而兩杯勾兌酒中,放入鹼面的一杯沒有任何變化,與未放入鹼面的一杯在顏色、透明度上還是一模一樣。
2、白醋驗過後,真身敲定
半勺鹼面,假葡萄酒原形畢露,這一過程著實令人驚嘆。但實驗並沒有結束,鹼面只是讓假酒現形,而真酒身份的最終確定,還得需要另外一個主角出場,那就是白醋。
將白醋倒在小勺里,在剛才放入鹼面的兩個杯子中各加一勺,攪拌均勻之後,遇鹼面變成藍黑色的葡萄酒立刻又還原到了最初的紫紅色,也恢復了之前的透光感,而勾兌假酒依然沒有絲毫變化。「所用白醋至少應當與鹼面用量相當或略多於鹼面用量,否則就可能會影響顏色還原效果。」 通過這一步,就能完全確定,前後有兩次顏色變化的是真正的葡萄酒 ,也就是100% 的葡萄汁,而始終沒有發生顏色變化的就是勾兌的假葡萄酒。
I. 怎麼認識葡萄酒的質量!
、首先要了解商標標簽的內容
國家要求在酒瓶酒標上註明產品的名稱、配料表、凈含量、純汁含量、酒精度、糖度、廠名、廠址、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准代號等。一般商標標簽都必須標明以上內容,如有標注不全或不標注出廠日期、廠名、廠址的則可能是偽劣產品。
2、觀察葡萄酒的顏色
如果酒體清亮透明,沒有沉澱和渾濁則是好酒;反之就說明酒的質量有問題,不要購買。
3、從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葡萄酒的酒型
葡萄酒按其含糖量有甜型、半甜型、干型、半干型之分,按色澤有紅、白、桃紅之區別。高檔紅葡萄酒,酒體澄清透明,有光澤,酒香濃郁悅人,滋味柔和舒愉、回味綿長,典型性強,一般干紅葡萄酒酒度在11—12度之間。高檔白葡萄酒,一般為微黃帶綠、澄清透明、有光澤、果香、酒香濃郁悅人,酒度一般在12度左右。
4、葡萄酒的保存
裝在瓶里的葡萄酒像人一樣會成熟和衰老,所以被形容為「活酒」。和白蘭地不同,不是年代越久遠的葡萄酒就越好。在不同的條件下,葡萄酒的成長過程有快慢之分。因此,怎樣貯存便成了重要課題。
溫度很重要。如果超過20℃,上等葡萄酒會在10年內達到頂峰開始衰老。如果維持在18℃以下,上等酒會在10年後進入佳境。成熟的酒喝來另有一種順滑。如果將一瓶葡萄酒放在30—35℃的室溫下,不出三、四個月,酒便會衰老,色澤明顯變陳,味道混濁,酒精度增加,令酒味變得平平無奇。
濕度也重要。濕度會影響水松瓶塞的狀態,對是否有空氣滲入破壞酒質操生殺大權。酒瓶一定要打橫平放,就是讓酒接觸水松讓它不會收縮。但那隻是內部一端有效,外面的一端還是受環境濕度影響。最佳濕度是70—75%,低於40%,水松的干縮情況會加劇,酒會很快變壞。總的來說,低濕度和高溫度都是謀殺美酒的元兇。
亮度:光線會令酒產生變化,游動的光線為害尤甚。酒最好存放在黑暗的地方。
穩定:酒要穩定地擺放,震動會對其均衡起壞影響。所以法國的酒在法國喝味道比在中國好,用船運酒比用火車好,皆與震動有關。
氣味:要清新。在帶怪味的地方貯存,其異味會滲過水松瓶塞走進酒里去。這么苛刻的條件只有在地窖里才具備。所以一般人不在家裡存放葡萄酒,冰箱里頂多能存放半年。
5、葡萄酒生產國的葡萄酒等級制度
每個葡萄酒生產國的分級制度不盡相同,但其評選佳釀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都是以嚴格的生產規定,如產區、葡萄品種來區分優質良酒或普通等級酒。以下僅介紹幾個主要葡萄酒產區的分級制供參考。主要葡萄酒生產國的葡萄酒等級制度國別等級(由高至低次序)
法國:法定產區葡萄酒(AOC)、優良地區葡萄酒(VDQS)、地區葡萄酒(Vins de Pays)、日常餐酒(Vins de Table)
義大利:DOC(相當於法國的AOC)、DOCG(相當於法國的VDQS)、IGT與VdT為比較普通的餐酒
德國:最高級的Qmp、上好的QbA/QmP、日常餐酒Tafe lwein/Landwein
6、葡萄酒的分類
國際上,凡是葡萄酒都是葡萄全汁的,所以葡萄酒無外乎兩類: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即中國的所謂「干紅」和「干白」。葡萄酒在我國有很多品種,有干型、半干型、半甜及甜葡萄酒等。這些分類可能令自以為對葡萄酒很了解的法人國人都摸不著頭腦。下面是按照不同的標准對葡萄酒進行的分類:
根據酒的色澤分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三大類。
根據含糖量(以下葡萄糖汁)分:
干葡萄酒含糖量小於或等於4.0g/L;葡萄汁濃度100%半干葡萄酒:含糖在4.1g/L—12g/L;葡萄汁濃度50%;半甜葡萄酒:含糖在12.1g/L—50.0g/L;
甜葡萄酒:含糖等於或大於50.1g/L。
紅葡萄酒可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可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根據酒中二氧化碳的壓力分:
無氣葡萄酒(Still Wine),也稱靜酒(包括加香葡萄酒):這種葡萄酒不含有自身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或人工添加的二氧化碳。
起泡葡萄酒(Sprkling Wine):這種葡萄酒中含的二氧化碳是以葡萄酒加糖再發酵而產生的或用人工方法壓入的,其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20℃時保持壓力0.35MPa以上,酒精度不低於8%(V/V)。香檳酒屬於起泡葡萄酒,在法國規定只有在香檳省出產的起泡葡萄酒才能稱為香檳酒。
葡萄汽酒: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碳是發酵產生的或是人工方法加入的,其酒中二氧化碳含量在20℃時保持壓力0.051MPa—0.025MPa,酒精度不低於4%(V/V)。
根據再加工分:
加香葡萄酒:加香葡萄酒也稱開胃酒,是在葡萄酒中添加少量可食用並起增香作用的物質,混合而成的葡萄酒。按葡萄酒中所添加的主要呈香物質的不同可分為苦味型、花香型、果香型和芳香型。我國的味美思就屬於這種類型。
白蘭地:葡萄酒經過蒸餾而成的蒸餾酒。有些白蘭地也可用其它水果釀成的酒製造,但需冠以原料水果的名稱,如櫻桃白蘭地、蘋果白蘭地和李子白蘭地等。
葡萄酒是以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為原料,經全部或部分酒精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等於或大於7%(v/v)的發酵酒。葡萄酒集營養、文明、時尚於一身,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後的首選酒種,也是國際貿易中交易額最大的酒種。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酒習慣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由單純追求嗜好型向追求營養型、保健型、享受型發展。到目前,葡萄酒已不再是外國人獨享的美味,國人對葡萄酒的需求量在連年不斷增加。
根據葡萄酒的定義可知,葡萄酒是由葡萄發酵釀制而成的,它的質量高低,首先取決於原料,然後取決於工藝,葡萄酒的生產過程是把葡萄原料的優秀的潛質,集中、完美地體現到葡萄酒中的過程,所以作為葡萄酒,應該具備葡萄品種的香氣、發酵產生的香氣及陳釀產生的香氣。這種味感應該是愉悅的、復雜的、有層次的。所謂葡萄品種的香氣,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果香,應該完全來自於天然——葡萄,而非人工外加的。
在葡萄酒中,根據原料品種的不同、工藝要求的不同,又可將葡萄酒分為若干種。如從顏色上分,葡萄酒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這主要依賴於發酵過程中浸漬葡萄皮上色素量的多少而異;另外根據最終產品含糖量的不同,葡萄酒還可分為干型葡萄酒、半干型葡萄酒、半甜型葡萄酒和甜型葡萄酒。
時下,市場上銷售的葡萄酒,可以說品種繁多,這里不乏真正的、優質的葡萄酒,但也有許多劣質的、虛假的葡萄酒,其產品的屬性與葡萄酒相差甚遠:有的加入了大量的水、酒精;有的根本不用葡萄或用少量的葡萄;有的添加了人工色素等化學添加劑;有的沒經任何發酵只靠勾調;有的酒精度在4%左右甚至更低。這些產品的出現,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葡萄酒的質量可從3個主要方面進行判別,即理化指標、衛生指標和感官指標。其中的理化指標是對葡萄酒最基本的特徵予以規定,即它應達到的最起碼的成分含量,例如酒精、糖度、酸度、二氧化硫等;衛生指標是衡量葡萄酒受微生物或重金屬污染的程度;感官指標是判斷葡萄酒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對葡萄酒質量的綜合評價。
面對琳琅滿目的葡萄酒產品,消費者需要認真、科學地選購與消費。
首先,從執行標准上判斷質量。按照我國食品標簽標準的規定,葡萄酒的標簽上應該標注該產品所執行的標准。目前葡萄酒行業執行的標准有3種:第一種,是國家標准gb/t15037—94《葡萄酒》,該標准要求產品是以葡萄或以葡萄汁為原料,以全部或部分發酵釀制而成的,酒精度大於或等於7%(v/v),並規定了其他一些要求。按照此標准生產出的葡萄酒是真正意義上的葡萄酒。第二種,是行業標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它所限定的產品是以大於或等於50%葡萄原酒經調配而成的非原汁葡萄酒,這類產品中摻入了數量不等的水、酒精和添加劑。第三種,是以q開頭的企業標准,目前執行這類標準的產品的質量相差非常懸殊,有些企業的標准制定得高於國家標准,而有些企業特別是一些小企業,制定的標准則遠遠低於國家標准和行業標準的要求,根本就是為劣質酒「量體裁衣」而制定的。
所以,僅從企業執行的標准上,就可大致判斷出葡萄酒的質量水平。一般來說,執行國標的產品,應該是質量較好的葡萄酒;執行行標的產品,其質量水平一般低於執行國標的;執行企標的產品,除個別大企業制定了高於行業或國家推薦性標準的企標,所生產的產品質量很好以外,一般質量都較差甚至低劣,特別是在標准條文中,有些企業將「干浸出物」一項指標定得遠遠低於國標或行標,有的甚至迴避這項指標,對它根本沒有規定,這類酒肯定是人工勾兌的,是假葡萄酒。另外,一些進行無標生產的企業的產品,更不能列入選購行列。
其次,從酒精度的高低上判斷質量。酒精度是葡萄酒標簽中必須標注的內容。按照葡萄酒標準的規定,葡萄酒酒精度不應低於7%(v/v),正常工藝加工的葡萄酒的酒精度應該在11%(v/v)左右,一些特殊的產品可在7%~24%(v/v)之間。當葡萄酒中的酒精度小於7%(v/v)時,一個原因可能是葡萄原料質量太差;另一個原因就是根本沒有用葡萄進行發酵,這兩個原因都是導致葡萄酒質劣的原因。另外,酒精度太低,使葡萄酒的保質期受到影響,很難保證質量。
第三,從感官特徵上判斷質量。外觀:好的葡萄酒的外觀應該澄亮透明(深顏色的酒可以不透明),有光澤,其顏色與酒的名稱相符,色澤自然、悅目;質量差的葡萄酒,或混濁無光,或顏色與酒名不符,沒有自然感,或色澤艷麗,但有明顯的人工色素感。香氣:葡萄酒是一種發酵產品,它的香氣應該是葡萄的果香、發酵的酒香、陳釀的醇香,這些香氣應該平衡、協調、融為一體,香氣幽雅,令人愉快;質量差的葡萄酒則不具備這些特點,或有突出暴烈的水果香(外加香精),或酒精味突出,或有其他異味,使人嗅而生厭。口感:任何一個好的葡萄酒其口感應該是舒暢愉悅的,各種香味應細膩、柔和,酒體豐滿完整,有層次感和結構感,餘味綿長;質量差的葡萄酒,或有異味,或異香突出,或酒體單薄沒有層次感,或沒有後味。
J. 怎麼認識紅酒酒標
葡萄酒的酒標有明顯抄的「新舊世界」之分。
新舊世界是通過葡萄酒產地釀酒歷史長短來區分的,舊世界就是以歐洲為主,新世界則包括亞洲,美洲,澳洲,非洲各個新興釀酒國家。
舊世界的酒標,多會突出產地,你會在上面找到:年份,庄園名,產地,當地分級(酒的等級),以及酒廠名或釀酒師名。國家不同,酒標的「格式」也會有明顯區別。
新世界的酒標則是比較規整的,你可以在上面容易的找到:酒名,年份,產地,葡萄品種(很多舊世界的酒標是不註明的),酒廠等。
對於新世界的酒標,你只要會英語差不多就可以「通吃」了,但是要徹底讀懂舊世界的酒標,則需要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等。
隨著了解葡萄酒的了解,不需要這些舊世界語言,你也可以容易讀懂酒標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