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葡萄酒如何有什麼辦法使它不會沉澱
第一:葡萄酒的清澈度。如果酒色混濁,飄著雪花,應該認定這酒已經變質了。但是老年的紅酒有沉澱是正常的,因為經過一段時間,酒的色素和單寧等物質會結合,產生沉澱物。另外,有些年份只有1~3年的酒如果瓶底有結晶物,基本上沒壞,這是酒廠在進行冷凍處理的時候沒處理完善而造成的,但並不影響酒的品質。
第二:木塞味。這種氣味類似於腐爛的木塞所發出的腐臭氣。如果酒倒入杯子里一刻鍾後木塞味散掉,則不影響酒的飲用;如果氣味一直不散,則說明酒已經變質。
第三:氧化味。這是由於葡萄酒泄氣造成的發霉變壞,品嘗時有馬尿味的腐敗現象。氧化酒基本上是壞酒。然而雪莉(Sherry)、波特(Porto)以及葡萄牙的馬德拉(Maderized)等加強葡萄酒,如果有氧化口味則是正常的。
第四:二氧化硫味。這種氣味的產生大多是因為釀造過程中的硫磺處理過度——釀酒師需要用硫磺來殺菌,甜的、半甜的酒因為糖分高,也要用高一點的硫磺來終止發酵。這種氣味經常出現在便宜的甜酒里,這種酒喝起來讓喉嚨發干,不舒服。
第五:臭雞蛋和橡皮味。這種氣味混合了硫化氫的味道,往往出現在環境溫度較高條件下的紅葡萄酒里,如果不加處理會發展成為明顯的污水般的氣味。一些年份小的酒里都有少量這種味,不過一般倒杯後很快就散去了。
第六:醋酸。酒開瓶後,長時間和空氣接觸,會受醋桿酒的侵蝕,使酒變酸。如果酒在高溫發酵,入瓶不小心,也會有醋酸形成。酒在桶里或瓶里漏損,如木塞生蟲、干縮,滲入空氣,酒就會變壞或有此味。
第七:金屬味和老鼠味。在釀酒過程中,或在木桶儲存和入瓶時,受到金屬的污染,酒就會有鐵罐味。如果氣味明顯,白酒的顏色加深,酒中有茶色沉澱物,則屬銅污染。老鼠味,味如鼠臭,平板如醋酸,是細菌感染的跡象,這種細菌通常只感染木桶中的酒。
天竺葵和山梨酸:酒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了微生物,會造成此味。這類酒一般質地粗糙而且加了山梨酸防腐劑,聞起來帶點蒜味,比如國內帶甜口味的酒(如味美思)一般都是加入山梨酸的
⑵ 葡萄酒過濾後沉澱不清怎麼辦啊'
多放幾天就清了。用一根軟管把清的吸出來。
⑶ 過濾紅酒這么多沉澱怎麼辦
教你一招過濾自製紅酒。買兩雙長筒絲襪,套在一起(就是四層)。洗一下。把酒渣倒進去。抓住襪筒口,提起來,慢慢轉襪子,讓襪筒絞起來。這樣就可以把酒擠出來了。
⑷ 葡萄酒里有沉澱物,怎麼破
葡萄酒中有沉澱來這是屬自於正常現象,
由於葡萄酒中的一些沉澱物質,特別是紅葡萄酒中的果皮沉澱和酚類物質會讓酒喝起來有苦味,令人不悅;另外,它會影響葡萄酒的外觀色澤的澄清度,因此有沉澱的葡萄酒在喝之前需要特別的侍酒服務——醒酒,方法如下:
1)在確定要飲用哪一瓶葡萄酒之前,應該保持其酒瓶處於直立狀態。十五年以上的葡萄酒至少應該保持直立一周;
2)醒酒前需准備好醒酒器、漏斗、濾布和一個光源;
3)開瓶時,不要搖晃或者轉動酒瓶,開瓶之後要透過光源觀察瓶底,確定沉澱物並未污染上方液體;
4)傾倒葡萄酒前,目光要與酒瓶成90度,開始換瓶時要慢慢傾斜酒瓶,緩緩地將葡萄酒注入醒酒器中;
5)注意要將瓶中最後有沉澱的酒液留在瓶肩,不能倒入醒酒器中,確保醒酒器中無沉澱。
⑸ 家庭自釀葡萄酒怎麼去除沉澱物
新做的酒,靜放一段時間,酒自然的就會沉澱。有條件的話可以放在負5度的回環境7天左右,這樣答酒酸石也會沉澱下來,沉澱速度也會加快。沉澱後用虹吸法,把酒的上面清的酒吸到干凈的桶。這樣倒桶兩次左右基本很清澈了,如果你會下膠或使用蛋清來加速沉澱那效果會更好,具體你可以網路看看。倒桶時要盡快處理完,別讓酒接觸空間太久不然酒會氧化會壞掉。還有倒桶後要保證是滿桶存放,桶留出太多空間沒裝酒,也會壞酒。
⑹ 葡萄酒中的沉澱物該如何分離出來
沉澱物通常發生在陳年或保質期較長的葡萄酒中。由於這些沉澱物很多,顏色更深,部分結晶,許多消費者認為這是葡萄酒變質的跡象。也很擔心這款葡萄酒已經變質不能喝了,但是又想去除再看看。那麼,為什麼葡萄酒有沉澱,這些沉澱物怎麼去除?
一、紅葡萄酒
1.如何去除釀制過程中產生的雜質?
簡單直接的機械過濾法可能會對葡萄酒的顏色造成影響,甚至污染酒液,因此紅葡萄酒一般不採用此法。
新鮮雞蛋的蛋清是一種良好的澄清劑,其原理類似於明膠,對葡萄酒也無影響,因此高品質紅葡萄酒熟成時期一般採用此法來澄清酒液。
由於發酵後葡萄的果皮和果肉並未分離,這時候可以將蛋清加入盛有葡萄酒的酒桶中(一般225升葡萄酒需要6-8個蛋清),由於蛋清形成的絮狀體容量較大,能聚集酒液中懸浮的鬆散物質,使其快速沉澱至桶底,能很好的清理紅葡萄酒中的雜質。這個過程大概需要6天,經此法過濾的葡萄酒幾乎不含任何雜質。
2.紅葡萄酒陳年過程中產生沉澱物有哪些?
紅葡萄酒中的果皮沉澱及其它細小物質不屬於雜質,因此無需去除。不過將果皮沉澱等物質與酒液一起進行陳年,這些物質會自然落至瓶底,形成沉澱物。這種物質一般為深紅色,非常明顯,極易察覺。不過陳年過程中產生的沉澱物都是純天然的,因此一些優質的紅葡萄酒釀制初期一般也不進行過濾處理。
相比白葡萄酒,紅葡萄酒中的沉澱更加明顯,清晰可見,易於察覺。不過沉澱物質並非葡萄酒的缺陷,而是優質葡萄酒進行適當陳年後所產生的自然現象,是純天然物質,因此無須擔心。但沉澱物對觀色會造成一定影響,飲用時也可能會產生細微的顆粒感,一般通過醒酒去除即可。
二、白葡萄酒
1.沉澱物質的來源
沉澱物產生於釀制過程或陳年時期,不過白葡萄酒裝瓶前一般都會進行過濾,因此釀制過程中產生的沉澱基本已去除干凈;而且白葡萄酒大多屬於即飲型,要說陳年產生沉澱也不太可能,因此白葡萄酒中沉澱現象並不常見。
不過,不常見不代表沒有。像一些德國白葡萄酒、蘇玳(Sauternes)甜白葡萄酒就屬於陳年型,因此沉澱物在白葡萄酒中也時有發生。只不過對於澄清透亮的白葡萄酒來說,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其中的沉澱物質。
沉澱物是釀酒過程中產生的天然無害物質,不善矯飾的釀酒師一般會保留這些沉澱物,這也是有經驗的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因為這表明葡萄酒沒有經過特殊處理,是純天然的。所以部分未過濾的白葡萄酒中也常有沉澱物質存在,如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酒、波爾多干白(White Bordeaux)和維歐尼(Viognier)葡萄酒等。
2.白葡萄酒中的常見沉澱物
白葡萄酒中的沉澱物質通常稱做晶體沉澱物,這是一種晶體混合物,其化學名稱為酒石酸鹽(Tartrate),由葡萄酒的果酸物質--酒石酸(Tartaric Acid)發展而來。一般的葡萄酒中都含有這種沉澱物,不過白葡萄酒中較為常見。它們無色透明,類似於常見的玻璃渣子,或沉於瓶底,或懸浮於酒液中,一般不太明顯,因此也不易察覺。
通常,白葡萄酒不會進行醒酒處理,因此酒石酸沉澱生成的結晶可以採用換瓶處理法,或過濾去除。當然,晶體物質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口感和香氣,也不會對酒質產生影響,更無損於飲用者的身體健康。
3、常見沉澱物類型
葡萄酒出現沉澱物屬於正常現象,含有沉澱物質的葡萄酒一般具有優良的品質,除非你喝到的是勾兌葡萄酒。不管紅葡萄酒還是白葡萄酒,沉澱物一般不會出現在年輕的葡萄酒中。講了那麼多,到底沉澱物是什麼?常見的類型又有哪些呢?
①晶體沉澱物
晶體沉澱物的本質是酒石酸鹽,由葡萄酒中的酒石酸發展而來。酒石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不如葡萄汁,因此在釀制過程中,極易與鉀結合生成酒石酸鹽,這在具有陳年潛力的葡萄酒中較為常見。
②酒槽
酒槽(Sur Lees)一般在法國密斯卡岱(Muscadet)葡萄酒中比較常見。「Lees」一詞指的是沉至發酵容器底部的死酵母,而「Sur Lees」則用來表示葡萄酒表面的沉澱物。因此當酒槽出現時,釀酒師會不斷攪拌酒液,以豐富葡萄酒的口感。另外,陳年的起泡酒也容易出現酒槽。
③蛋白質
含有蛋白質等微生物類物質的葡萄酒,一般酒液沒有那麼澄清。因此在葡萄酒熟成期,釀酒師會加入蛋清來去除葡萄酒中的蛋白質,不過也不能達到百分百的清除,因此,葡萄酒中還有可能帶有極少量蛋白質沉澱物。
④葡萄果皮沉澱
葡萄酒瓶底出現的黑色小碎屑是葡萄釀制過程中產生的天然的果皮沉澱物,這一般出現在未經過濾的紅葡萄酒中,經長期陳年的葡萄酒更易產生此類沉澱,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西拉(Syrah)葡萄酒等。
⑤過濾時使用的不可溶物質
通常,葡萄酒在裝瓶前都會進行過濾處理。為了使酒液澄清透亮,釀酒師會往葡萄酒中加入一些可食用的過濾劑,不過其中不乏不可溶解的物質,因此沉澱也就產生了。
⑺ 葡萄酒釀成後、酒上飄的和酒底沉的怎麼清除、望大師指點
葡萄捏碎,不用來去除葡萄籽源,但不能粉碎葡萄籽。
葡萄梗要去除,不然酒會苦。
加糖、酵母菌、相對密閉環境發酵。
10斤葡萄加1斤糖,5克酵母拌勻溶化後發酵。
發酵溫度25~35度,發酵期30天。
前10天,每天排氣。
20天時候過濾掉葡萄皮、籽,之後沉降幾天就可以了。
⑻ 紅酒有沉澱物,怎麼辦
紅酒沉澱物為葡萄渣和就是結晶。
這兩種沉澱物是很正常的。
葡萄渣是因為葡萄酒是版用葡萄純釀出來的,在榨權汁浸皮過程中會有大量的葡萄渣產生。
當然,絕大部分葡萄渣會被過濾掉,但是肯定是過濾不幹凈的。
要真正過濾干凈,需要多次蛋清或者魚膠法過濾。
那就不是用濾網過濾了,因為很多葡萄渣很細小,濾網無法過濾,
所以需要在葡萄酒裡面下蛋清或者魚膠,然後使得葡萄渣吸附在上面,凝成固體,然後才好過濾。
但是,多次這樣的過濾是會影響葡萄酒的口感和一些細節的。
所以,很多酒是不願意這么做的,至少不會為了過濾干凈而犧牲酒的質量,
那麼酒裡面有沉澱物就很正常了。
還有一種是酒石酸結晶。這個是葡萄酒裡面的酒石酸長期存放形成結晶體,從而形成沉澱。
⑼ 求救!自製葡萄酒怎麼除雜質
1 前酵結束後用紗布之類粗濾一下,主要去除果皮、葡萄籽。我是用虹吸法講管子插版到酒帽下面的酒權體中先抽取上清液,然後用紗布濾除果皮等等,
2之後進入二次發酵,還會有沉澱,這次只能用虹吸法,抽取上清液。
3大約一個月左右,再抽一次,同樣方法。
正規廠家生產的話,中間要倒酒(從一個容器倒到另一個容器)很多次,另外還要瓊脂啦硅藻土啦石棉網啦等等很多過濾方法,我們在家做的話就沒必要這么麻煩,倒倒瓶就可以啦。再,瓶底有沉澱很正常,放心吧。
⑽ 自己做的葡萄酒中的沉澱物是什麼東西要怎麼濾掉
潷酒具有毋庸置疑的美學享受,也是除去陳年老酒瓶中沉澱物的好方法。但是最根本的問題,是否需要潷酒,潷酒後要放置「呼吸」多長時間則需要取決於葡萄酒對於「呼吸」的反應。決定因素有裝瓶的狀況,酒的年齡,釀酒的葡萄品種和比例,生產工藝等等。
從化學的觀點出發,潷酒是讓葡萄酒與空氣接觸,從而導致氧化和揮發作用。葡萄酒是非常復雜的東西,裡麵包含有幾百種不同的物質成分,葡萄酒的果味成份是讓酒吸引人的主要部分,但是在葡萄酒中它的含量相對較少而且極易被氧化。過度氧化的酒不新鮮,平淡,全無豐滿感覺。葡萄酒對「呼吸」的反應就決定於果味的集中程度,和其他一些因素如PH值和溫度等,會對氧化作用有影響的因素。
其他一些成分,會阻止果味成分的表現。比如二氧化硫,在葡萄酒生產過程中經常被加入到酒中來防止氧化和微生物侵染。但是過量的二氧化硫會產生如劃著的火柴一般的刺激性氣味。其他一些硫化物,它們可能是在釀酒過程中自然產生的,也可能產生如臭雞蛋和生洋蔥皮一樣令人不悅的氣味。最理想的情況是,潷酒讓那些具有令人不快氣味的物質揮發得比果味物質氧化得快。
一般認為是,對於年輕力壯的紅葡萄酒,比如Syrah,Bordeaux, Barolo,更容易從潷酒中獲得好處。「呼吸」可以造成一些甜味感覺,讓葡萄酒展現精緻濃郁的芬芳。
很多葡萄酒商和消費者都認為潷酒可以幫助柔化單寧,改進紅酒的口感。嚴格地來說,這是不正確的。
有控制地在釀酒過程中對紅葡萄酒進行透氣能夠改善其單寧結構,這是沒錯;用橡木桶陳釀富含單寧的紅酒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讓空氣通過橡木的毛細孔滲透到酒里。氧氣被認為是對於單寧的聚合反應有催化作用,將短鏈的分子聚合成長鏈,讓酒具有更加柔和的口感。但是,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釀酒學教授Andrew Waterhouse的說法,單寧的聚合反應需要數天或者幾個星期的時間,幾個小時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
Andrew Waterhouse說:「葡萄酒中幾乎沒有什麼化學反應能夠很快地發生。」但是他支持另外一種理論:「你在潷酒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成分由於揮發而改變,從而改變酒的口味。如果將那些含有硫的物質揮發掉,葡萄酒品嘗起來的味道會完全不同。」
本質上來說,這些都關於參考坐標的問題。單寧並不會因為潷酒而改變。由於去掉了一些不希望的成份而令果味更加濃郁,顯得具有更加柔和的結構。由於一種成分的存在或多少而改變另外一種成分的表現,在葡萄酒中這是經常會發生的。舉例來說,晚收葡萄酒(裡面含有糖份)可能品嘗起來依然是比較不甜的,原因就是其中含有很高的酸度平衡了甜味。
從效果上來說,潷酒是通過減少其他物質的成份提高某些物質的作用。所以在白葡萄酒中,通過潷酒來獲得更好的口感也就很好理解了。德國莫舍爾地區(Mosel)酒廠發現這里的頂級Riesling白酒總會通過「呼吸」得到改善。他說:「我們是通過經驗總結出來的而不是有什麼科學的根據。我們發現我們的酒總是放到第二天會更好喝。越是濃郁集中的酒就越是如此。」(Frankie註:我也有相同的經驗,曾經品嘗1998年份Selbach-Oster的冰酒,剛開瓶時感覺是很好的酒單難以稱之為偉大,放到冰箱里隔天再喝,才發現是如此偉大而美妙的酒。)
Johannes Selbach認為這是他們釀酒工藝造成的結果。在釀造過程,他的Riesling很少與空氣接觸,因此發酵所產生的一些氣味比如酵母的氣味、二氧化碳溶解到酒里並隨之裝瓶。「呼吸」能夠讓氣體和發酵產生的一些味道盡快發散掉,讓酒中的果味和礦物味道居於主導位置。當然,這也是要看個人喜好的。
根據Napa的釀酒師John發現,他釀造的年輕的席拉葡萄酒和波爾多品種調和的葡萄酒。他說:「他們會在口中變得更加柔順,香氣也更集中。」
「呼吸」時間過長,對於年輕,富於單寧和橡木味的紅酒也有反作用。我們在舊金山Wine Spectator雜志的辦公室做了一個實驗也發現了這個現象。4瓶1999年份Napa的頂極佳釀,分別經過不同量的「呼吸」:三瓶酒經過潷酒,並放置了24小時,6小時和90分鍾,第四平就打開後就進行品嘗了。然後進行盲品。
副編輯Tim Fish和我都同意潷酒後「呼吸」24小時的酒是最沒有吸引力的,果味不如其他的明亮,單寧相對更加粗糙。Tim偏愛「呼吸」90分鍾的那瓶酒而我個人更偏愛剛剛打開的那瓶。
一般說來,通過「呼吸」,果味會失去其活力,單寧會顯得生澀,粗糙。我們也感覺到來自新橡木桶的雪松和香草味道,變得越來越多而逐漸趨於主導地位。雖然在瓶中陳釀過程中,橡木味會逐漸與酒融合,但是「呼吸」卻因為氧化作用削弱了果味而強化了橡木味。因此,我們的建議依然是很保守的,潷酒後經常品嘗一下酒以避免錯失飲用的良機。
對於老年份已經產生了沉澱的葡萄酒來說,倒是不妨通過潷酒將沉澱除去。雖然紅葡萄酒的沉澱主要是陳年過程中自然生成的單寧色素沉澱,對於健康也沒有害處,但是在飲用之前除去就不會影響葡萄酒的澄清度,這些沉澱也有可能造成一些苦澀的口感和沙粒般的質感。
要估計一瓶老酒中能產生多少沉澱物是很困難的,如果想要知道,最好就是通過強光照射,看一下瓶中沉澱物的多少。比較可信的說法是紅葡萄酒在5~10年左右開始產生沉澱物。對於某些葡萄酒比如勃艮第紅酒比較容易產生沉澱,再比如年份波特酒,比其他的葡萄酒都容易產生大量的沉澱;而白葡萄酒一般很少產生沉澱。
正確嚴格的潷酒需要充分的事前准備和平穩的操作。理想的狀況下,葡萄酒應該在潷酒前豎放3到4天,讓酒中的所有沉澱沉到瓶底。其中的一些沉澱顆粒可能如砂塵般細小,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沉到底部。潷出一瓶較老的葡萄酒僅僅是個簡單的過程,雖然需要耐心、平穩而精準的操作。在緩緩打開軟木塞後,要將所有的封帽取掉,將瓶頸擦乾凈。在瓶頸下面放置一個明亮的光源,可以是用手電筒或者蠟燭。然後需要平穩而緩慢地將酒倒入潷酒瓶中,直到瓶底的沉澱物隨著酒出現在瓶頸部。最後剩下的1、2盎斯的酒還有大量沉澱物就舍棄不要了。
飲用葡萄酒的時候,裡面最好沒什麼沉澱。但是陳年老酒有時候經不起太過強烈的「呼吸」作用,所以John也建議盡量採取謹慎一些的態度:「如果葡萄酒在瓶中發展出來的酒香已經很好,那麼潷酒一小時後你很有可能會失去一些東西。」
總而言之,對於15年以上的老酒來說,運用自己的判斷是最佳方案。在潷酒之前檢查一下葡萄酒的狀況,先倒上一點品嘗一下(一定要小心,不要攪起來已經沉在瓶底的沉澱)。如果葡萄酒氣味開放,在飲用前進行潷酒;如果酒的結構封閉,不能完全展現其內涵,那就要讓他在潷酒瓶中「呼吸」適當的時間,這可能讓她有更加令人難忘的表現。
釀酒師在釀酒過程中要控制葡萄酒與空氣的接觸,這種概念也可以應用到消費中去,根據消費者個人喜好來控制「呼吸」時間。只有實踐經驗才能告訴我們如何潷酒能夠讓酒得到好處,否則很有可能會傷害到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