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葡酒百科 > 歷史如何釀葡萄酒

歷史如何釀葡萄酒

發布時間:2021-03-03 04:16:05

A. 如何釀葡萄酒

葡萄酒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健康的酒精飲品。隨著生活水平、鑒賞能力的提高和人們對健康飲酒的認識,葡萄酒已逐步成為中國人喜愛的酒種。但商場內一排排包裝各異的葡萄酒卻常常會給你無從下手的困惑,做聰明的葡萄酒消費者唯一的途徑就是當一名葡萄酒的內行。
而欣賞葡萄酒並不是看幾篇文章就能體會到她的內涵和多變,聽他人講一萬次葡萄酒的特點區別,也沒有親自嘗一口來的直接和印象深刻。
記得:葡萄酒,它首先是酒,是含酒精的飲料,是入口的食物。葡萄酒,不是生活必須品,她卻是能帶給你奇妙夢幻般享受的「上帝之水」。要相信自己的感覺,選擇自己喜歡的。

有條件的朋友在閑暇之餘自己動手釀造葡萄酒,在娛樂中了解了葡萄酒的品種、工藝知識,感受回歸自然、陶冶情操、給平淡的生活增添成功樂趣。在親朋好友聚會時端起一杯自己做出來的葡萄酒,給大家介紹你這杯酒的來歷過程,與朋友們分享你成功的喜悅,豈不是一舉多得的美事?

自己在家就能做出葡萄酒來?回答是肯定的,所以她才是與人類歷史同樣悠久的飲品,是「大自然的產物」。
釀酒很簡單,想要釀出好酒可就是需要點學問和經驗了。至於您的酒香氣、味道、顏色等物理指標如何,我相信普通人對酒的評判是帶有感情色彩的,「自己的孩子最漂亮」這一不變的真理,用來回答對葡萄酒的真實感受是再合適不過了。
以下是一些初次釀造葡萄酒的常見問題,解答結合了現代葡萄酒釀造工藝與傳統葡萄酒釀造方法的優點,簡單易行,希望對躍躍欲試的美好生活愛好者有所幫助。

自製葡萄酒的方法
●第一步:買葡萄選購葡萄時,可以挑選一些熟透的葡萄,哪怕是一顆顆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緊。這些葡萄一是容易發酵,二是價位相對較低。常見的葡萄、提子、馬奶子等,都是可以用來製作葡萄酒的。
●第二步:洗葡萄由於葡萄表皮很可能殘留農葯,清洗葡萄的環節就相當重要,最好能夠逐顆清洗,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同時剔除爛葡萄。一些愛干凈的人,喜歡把葡萄去皮後釀酒,這也未嘗不可,但是少了一些葡萄皮特有的營養。
●第三步:晾乾葡萄把葡萄盛在能漏水的容器當中,等葡萄表面沒有水珠就可以倒入酒壇了。
●第四步:選擇容器酒壇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張用塑料容器,因為塑料很可能會與酒精發生化學反應,並產生一些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
●第五步:捏好葡萄放進容器雙手洗凈後,直接捏葡萄,操作辦法是抓起一把葡萄使勁一握,然後放入酒壇中,再把糖放在葡萄上面,葡萄和糖的比例是10∶3,即10斤葡萄放3斤糖(不喜歡吃甜的朋友,可以放2斤糖,但是不能不放糖,因為糖是葡萄發酵的重要因素)。
●第六步:加封保存將酒壇子密封,如果是陶瓷罐的話,可以到買黃酒的小店要點酒泥,加水後糊住封口。加封後,酒壇子需放在陰涼處保存,平時不要隨意去翻動或打開蓋子。
●第七步:啟封天熱時,葡萄發酵時間需要20天至一個月左右,現在這個季節做葡萄酒,發酵時間需要40天左右。啟封後,撈出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就可以直接喝葡萄酒了。注意,如果喜歡酒勁足一點,只需延遲啟封時間就行了。啟封後,每一次舀出葡萄酒後,別忘蓋好酒壇的蓋子,以免酒味揮發。

1、什麼葡萄可以用來釀葡萄酒?
自釀葡萄酒,講究的是因地制宜,自娛自樂,對葡萄品種沒什麼特別規矩,只要是葡萄就可以玩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年選擇3、2個葡萄品種同時釀(也就是多准備幾個容器而已),會在對比中更深地感受不同葡萄品種對酒風格的影響。釀紅葡萄酒必須用紅色葡萄,顏色越深(紫黑)越好,成熟度越高越好,紅皮紅肉更好;白葡萄酒用白(綠色)葡萄或紅皮白肉的葡萄(發酵前壓榨去皮)。
葡萄酒的酒精度是由葡萄所含的糖分轉換而來,紅葡萄酒的顏色來源與葡萄皮肉所含的色素,所以,應盡量選擇成熟度好、新鮮、干凈衛生的葡萄用來釀酒。
若家居葡萄酒產區能買到專用釀酒葡萄,那就使您可以用自釀的葡萄酒與商店花錢買來的葡萄酒做一個對比品嘗,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兒。
紅葡萄酒常見的釀酒專用葡萄品種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麗珠(Cabernet Franc)、蛇龍珠(Carbernet Gernischet)、梅鹿輒(Merlot 美樂)、佳麗釀(Carignane)、黑品樂(Pinot Noir)、佳美(Gamay,Gamay Noir)、西拉(Syrah)等;
白葡萄酒常見釀酒專用葡萄品種有:雷司令(Riesling)、貴人香(Italian Riesling)、霞多麗(Chardonnay)、長相思(Sauvignon B1anc)等。
另外,紅皮白肉的玫瑰香鮮食葡萄也常用於白葡萄酒(去皮後發酵)和玫瑰紅葡萄酒(帶皮發酵)的釀造,而且成酒的香氣很特別。
至於不同葡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的風格特色,網上有很多有關釀酒葡萄品種的介紹,這里不一一介紹。

2、需要專用工具和專用敷料嗎?
不是必須。
瓶瓶罐罐、水桶、大缸都可以當容器。少量觀賞試驗,推薦使用透明的玻璃瓶、可樂瓶、礦泉水瓶。為防止與空氣過度接觸而使得酒液氧化,最好用口孔較小有蓋的容器,或者用塑料布包裹後捅破一小孔。
酵母、澄清劑等輔料添加物也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但SO2對葡萄酒的長期保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弄到少許SO2含量6%的亞硫酸是最好不過的。
3、用塑料桶好還是用壇子好?
用具發酵時沒規矩,食品級用無毒塑料、壇子都可,當然,玻璃瓶、瓷器、不銹鋼罐更好。切忌與鐵、銅、錫等金屬接觸。

4、葡萄要不要用洗滌劑清洗?
不要。洗滌會大量損失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使得發酵的自然啟動變的困難。如果不是對化學農葯的忌諱,連葡萄的沖洗也盡量避免。酒精它自然的消毒能力,您大可不必追求在絕對潔凈的真空中生活,切忌談微生物色變。如果您勢必要洗,也盡量減少洗滌強度,且盡快涼干後再破碎釀酒。

5、葡萄入罐(瓶)前需要除梗破碎嗎?
需要。葡萄汁液與葡萄皮接觸,有助皮上的天然酵母繁育快速啟動發酵。紅葡萄酒破碎程度擠破即可,避免搗成糊狀給後期的過濾找麻煩。白葡萄酒需要取汁發酵,破碎壓榨當然就是要榨乾最後一滴汁。

6、發酵過程理想溫度是多少?
紅葡萄酒控制在25-30度,白葡萄酒控制在18-20度。

7、容器里裝多少為合適?
前期的酒精發酵會產生大量氣體,葡萄皮會分層漂浮於酒液上方,保險期間容器應留有30%左右的剩餘空間,以免寶貴酒液溢出。發酵由啟動(少量冒泡)——強烈(大量氣體外逸)——減弱(起泡驟減)——靜止(發酵完成)。此階段時間約1個禮拜左右。
對紅葡萄酒來說,後期的蘋果酸-乳酸發酵(不是必須)會降低酒的尖酸而使得酒質更柔潤可口。溫度合適(20度以上),酒精發酵後的葡萄酒會自然啟動蘋乳酸發酵(很多情況下蘋乳酸發酵不能正常啟動),此時皮渣已濾出,氣泡細膩干凈,也沒有酒精發酵那麼激烈,容器上方留有10%空間即可。盡量避免空氣的介入同時又要排出容器內的氣體,有條件的可用簡易單向閥控制氣體只出不進。此階段的時間約需半個月左右。如果當年沒有啟動蘋乳發酵,可滿瓶密封存放,酒液在過冬低溫會析出酒酸石(米粒大小,晶體狀),降低酒液的酸度,等來年溫度合適時,用虹吸法除去沉澱,期待蘋乳發酵會自然啟動。溫度常常事葡萄酒蘋果酸-乳酸發酵的決定因素。
8、加糖的原則是什麼?
是否需要加糖和加多少糖,是根據最後想釀成的酒度和葡萄原料的糖度來推算出添加量的。
一般是17克糖/升能產生1度的酒度。自然釀造最高能達到的酒度是15度。葡萄汁含糖量低——酒度低,難以保存;糖太高——發酵不徹底,產出甜葡萄酒。

9、那麼每次加糖間隔多長時間?一共加幾次為好?
如果葡萄成熟不是很好,糖度低,將來出酒達不到12度酒精,會影響酒的口感和保存。這時可以考慮加糖,每加17克糖/升產生1度酒,一般每升葡萄汁液可加入34克白糖,給酒增加2度,如果葡萄實在太不成熟可以考慮加68克糖/升,產生4度酒精。比如德國太冷,葡萄糖度低,只能做到7度酒,法律允許加68克到11度酒,而法國波爾多隻能加34克達到12度酒,且要經國家審批才可以。
加糖要在發酵起動後二天或第三天,那時發酵最旺盛,酒中酵母含量達到最大,酵母活力旺盛,這時候加糖,有利於發酵的比較徹底,不留下殘余糖,保證酒的穩定。殘余的糖會被乳酸菌分解帶來刺激和苦味。糖的添加分兩次,間隔1-2天。以上說的是紅酒白酒可保留殘余糖成半干8克。但是白葡萄酒要避免蘋果酸-乳酸發酵,酒精發酵(5-6天)後立即分離酒腳、裝滿容器、降溫到17度,有條件的添加SO2封閉容器。
「蘋果酸乳酸發酵」是指的紅酒。是酸的轉化,不產生酒精。

10、發酵時是不是應該把糖全部加入,蜂蜜或者冰糖是不更好?
糖最好分次加入,過高濃度的糖會影響酵母的繁殖,由於冰糖顆粒太大會影響融解;冰糖效果其實並不如白糖;蜂蜜當然可以,但是蜂蜜里的水份含量高而且還含有其它的微生物。

11、發酵的時候要不要密封?葡萄入罐後需要通氣嗎?
不要密封。
需要微透氣。發酵需要氧氣,同時又有大量的CO2排出,過度密封有爆炸的危險。
因為發酵過程不是簡單的一個方程,有多個方程。酵母自身繁殖需要微氧,色素與單寧結合成穩定的顏色需要氧氣參與,否則顏色會退化,這是大工業生產過程中開放式倒罐的原因,另外倒罐通風也可以去除酒中的還原硫化氫臭味,酵母本身發酵會自生SO2如果不給氧,會還原出臭味來。這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得出的工藝總結。

12、第一次發酵時要不要攪拌?
要。通常一天2-3次,把漂浮的葡萄皮壓到酒液里,利於浸泡浸漬出葡萄皮上的單寧、色素等酚類物質。
13、發酵期一般需要多久完成?
25天左右。第一步是葡萄糖份轉化到酒精的發酵,有明顯的氣泡,氣泡量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大約需要一個禮拜;第二步是對紅葡萄酒而言的蘋果酸到乳酸的發酵,氣泡細膩均勻干凈,也是經歷少-多-少的過程,大約半個月。

14、紅葡萄酒什麼時候皮渣與酒液分離?
發酵啟動(明顯的泡泡上升)的5天左右就應該皮渣分離了。丟掉過濾出來的皮渣,保留酒液。初次過濾(皮渣分離)可用干凈的布料或絲襪等等(滴滴皆辛苦,過濾不要忘記用力擠壓出皮渣里殘存的酒液)。

15、白葡萄酒發酵前要不要去皮?白葡萄酒去皮壓榨過程要不要快速操作?有什麼簡便好方法?
要去皮。為了降低葡萄汁中懸浮物和酚類物質的含量。破碎取汁最好是隔氧操作,防止葡萄汁氧化。
如果量小,把葡萄粒摘下來裝入透明的縮料食品袋子裡面,把空氣排除去,封口,或口朝上,用手掌壓袋子裡面的葡萄,這樣手不會沾到汁液,又隔離了空氣,然後把汁液倒入容器。
袋子大用腳踩,如果袋子結實可用多用幾次。

16、自釀白葡萄酒要不要低溫發酵?
溫度要嚴格控制在18~20度。

17、自釀酒能放多長時間?儲存的時候必須把皮過濾掉嗎?
自釀的葡萄酒因為沒有使用工業生產的酵母和下膠澄清等工藝手段,酒液中會含有無害健康的微量雜菌,應在低溫逼光條件下保存,在一兩年內與親朋好友共享。當然,如果你的葡萄原料質量很高(葡萄品種、成熟度、衛生條件、當年的氣候等條件好),也不排除你能釀造出經得住陳年的好酒。

酒精發酵一般在1個禮拜左右就應該把皮渣過濾了。一般1個月後就可以喝了,最好是3個月(過冬)經過一段時間的隔氧、低溫、靜置、沉澱、過濾後喝更好。除渣後期的過濾,只需靜放一段時間後,用虹吸法濾出上部清澈的酒液滿瓶(盡量減少容器內的空氣)、密封(隔氧)存放,丟掉底部沉澱。
18、為什麼要過濾?皮有營養,家釀不要外觀只要質量?
首先是功能。酒的基本作用:鬆弛神經、使人興奮、營造氣氛,,,這是同樣生理工效的一杯漂亮的顏色、清澈的感官、優美的酒杯造型與一大碗漂浮著顏色陳舊難看的漿糊粥的選擇。
其次是原理。葡萄到葡萄酒的過程是糖發酵到酒精的發酵過程,這個過程是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完成的。葡萄中的糖分經過發酵過程轉換成酒精後,甜度消失酒精度已定,與有無皮渣已沒有關系。第一次發酵結束後過濾是必須的,皮渣中有不少對葡萄酒並不好的東西,同時也有不少雜菌,除了美觀的原因外對酒的穩定有很大影響。
最後是概念。白酒是糧食釀造的,喝一杯酒不等於吃了一碗大米;同理,喝一杯葡萄酒也絕對不等於吃一串葡萄,其成分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葡萄酒是上帝賜予人類的自然產物,不需要添加任何外加物就可以享受的酒精飲品。但喝酒不同於吃葯,唯美一點,在家也浪漫一些豈不更好?

19、我喜歡喝甜的葡萄酒,發酵時多加糖就行,對嗎?
自然釀造法得來的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最高能達到15度,釀造時過多地加糖,就會得到甜葡萄酒。但是,葡萄酒中含糖量高,酒液的殘余糖分高,稠度高,不但會給釀酒過程添加難度,影響成酒的澄清度,還會造成微生物繁殖、酒容易壞等難以保存等後果。
喜歡喝帶甜味的葡萄酒,可以在喝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口味臨時在干(不甜)葡萄酒中添加糖、果汁或蜂蜜,很方便得到你喜歡的甜葡萄酒。當然,如果是葡萄原料本身自帶的含糖量高到可以釀出甜酒,您可千萬不要拒絕這難得的機會!

20、我喜歡喝高度酒,又要享受葡萄酒的保健作用和味道,怎麼辦?
白蘭地就是低度葡萄酒經過蒸餾得來的。
酒精度高的葡萄酒易於保存。喜歡喝度數高點的朋友,在葡萄酒釀造完成,適量添加白蘭地或白酒後,滿瓶、密封保存。

21、配備簡單的檢測工具,晉級為專家型自釀高手 :
比重計——用於測算葡萄汁糖度含量和估計成酒的酒精度,測量范圍0.9000-1.100。若測量范圍沒有跨越0.9-1.1的,可用0.9-1和1-1.1的兩個比重計,根據發酵過程酒液情況分段使用;
量桶——用於測算葡萄汁糖度含量和成酒的酒精度,高度與比重計匹配使用,250ml的就行。
這兩樣東西普通的化驗室用品店有賣。
試想一下,發酵期間每天聞著家裡徐徐飄然的葡萄香、酒香,親眼看著偉大的葡萄在氣泡升騰中魔法似的變成高貴的葡萄酒,再能預期知道上帝賜予您的葡萄酒是濃烈還是寡淡,這種帶著自信的期盼是不是更讓人幸福地沉醉其中?

附:葡萄汁的比重與糖度和成酒酒精換算表(以20攝氏度為准)
比重每升葡萄汁中含糖量(克)釀成酒後含酒精量(%)
1.03768 4.0
1.04076 4.5
1.04384 5.0
1.04795 5.6
1.0501036.0
1.0531116.5
1.0561197.0
1.0591277.5
1.0631388.1
1.0661468.6
1.0691549.0
1.0721629.5
1.07517010.0
1.07817810.5
1.08218811.0
1.08519611.5
1.08820412.0
1.09121212.5
1.09522313.1
1.09823113.6
1.01023914.0
1.105250
1.10725515.0
1.11126615.6

B. 紅葡萄酒釀造發展歷史

考古學家證明,葡萄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起源不太明確的葡萄的釀造技術從沒有停止過改進,而實際上這又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

多少世紀以來,葡萄酒曾是一種保存時間很短的手工作坊產品。今天的大型商業化的葡萄酒產品應歸功於一些發明創造,如高質量的玻璃和密封的軟木瓶塞,以及19世紀法國葯物學家巴思特有關發酵的微結構的發現。

葡萄酒的演進、發展和西方文明的發展緊密相銜。葡萄酒大約是在古代的肥沃新月(今伊拉克一帶的兩河流域)地區,從尼羅河到波斯灣一帶河谷的遼闊農作區域某處發現的。這個地區出現的早期文明(西元前四千至三千年)歸功於肥沃的土壤所致,也是釀酒用的葡萄最初開始茂盛生長的地區。隨著城幫的興盛取代原始的農業部落,懷有領土野心的古代航海民族――從最早的腓尼基(今敘利亞)人一直到後來的希臘、羅馬人等――也廣泛地將葡萄樹種與釀酒的知識散布到地中海,乃至整個歐洲大陸。

當羅馬帝國於在西元五世紀滅亡以後,分裂出來的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詳細記載了關於葡萄的收成和釀酒的過程。這些巨細靡遺的記錄有助於培植出在特定農作區最適合栽種的葡萄品種。西元768年至814年統治西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其權勢也影響了此後的葡萄酒發展。這位偉大的皇帝預見了法國南部到德國北邊葡萄園遍布的遠景,著名布根地(Burgundy)產區的「可登-查理曼」頂級葡萄園(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經一度是他的產業。

大英帝國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皇的統治下,成為擁有一支壯大的遠洋商船船隊的海上強權。她的海上貿易將葡萄酒從許多個歐洲產酒國家帶到英國,英國對烈酒的需求,亦促成了雪莉酒、波特酒和馬德拉白酒類的發展。

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同時,法國被公認是最偉大的葡萄酒盛產國家。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曾熱心地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論及葡萄酒等級,並且也鼓吹將歐陸的葡萄品種移植到新大陸來。這些早期在美國殖民地栽種、採收葡萄的嘗試大部分都失敗了,而且在本土美國的樹種和歐洲的樹種交流、移植的過程中,無心地將一種危害葡萄樹至深的害蟲給帶到歐洲來,其結果便是十九世紀末的葡萄根瘤蚜病,使絕大多數的歐洲葡萄園給毀於一旦了。不過,若要說在這一場災變中有什麼值得慶幸的事,那便是葡萄園的慘遭蹂躪啟發了新的農業技術,以及歐洲釀制葡萄酒版圖的重新分配了。

自本世紀開始,農耕技術上的利多發展使得各地釀制葡萄酒的業者,都可以保護作物免於遭到像黴菌、動物蟲害等常見的侵害。葡萄的培育和釀制過程逐漸變得科學化。同時本世紀也廣泛立法來鼓勵製造信用好、品質佳的葡萄酒。今天,葡萄酒在全世界氣候溫和的地區都有生產,並且有數量可觀的不同葡萄酒類可供消費者選擇。 從早期的農業社會一直到現在,葡萄酒釀造的進展歷程可說是一篇令人著迷不已的傳奇史;也披露出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的根本意義。

C. 葡萄酒的歷史,要全面的

葡萄酒的起源和發展史

① 葡萄酒的起源與傳播
(1)最早栽培葡萄酒的地區是小亞細亞的裏海和黑海之間,伊朗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種植葡萄的國家,因為在伊朗出土的距今7000年前的陶罐中,所裝物質經分析就是葡萄。
(2)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是埃及,在埃及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古墓壁畫上,就繪有釀造葡萄酒的圖案。
(3)歐洲最早種植與釀造葡萄酒的國家是希臘,公元3000年前,希臘的葡萄種植就極為興盛。
(4)公元前6世紀,希臘、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地區逐漸傳播。
(5)15—16世紀,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釀造技術傳入南非、澳大利亞、美洲、亞洲。

② 葡萄酒的發展
1)歐洲葡萄酒的發展
據考證,古希臘愛琴海盆地有十分發達的農業,人們以種植小麥、大麥、油橄欖和葡萄為主。大部分葡萄果實用於做酒,剩餘的制干。幾乎每個希臘人都有飲用葡萄酒的習慣。在美錫人(Mycenae』s)時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臘的葡萄種植已經很興盛,葡萄酒的貿易范圍到達埃及、敘利亞、黑海地區、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地區。
葡萄酒是羅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為羅馬帝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後來,羅馬帝國的農業逐漸沒落,葡萄園也跟著衰落。四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公開承認基督教,在彌撒典禮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長了葡萄樹的栽種。
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後的晚餐上說 「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也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遍世界。
十七、十八世紀前後,法國便開始雄霸了整個葡萄酒王國,波爾多和勃艮第兩大產區的葡萄酒始終是兩大樑柱,代表了兩個主要不同類型的高級葡萄酒:波爾多的厚實和勃艮第的優雅,並成為釀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繩。然而這兩大產區,產量有限,並不能滿足全世界所需。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六、七十年代開始,一些酒廠和釀酒師便開始在全世界找尋適合的土壤、相似的氣候來種植優質的葡萄品種,研發及改進釀造技術,使整個世界葡萄酒事業興旺起來。

2)新世界國家葡萄酒的發展
新世界國家的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基本都是在十五、十六世紀才開始的。由於新世界國家最初都是歐洲各國的殖民地或是歐洲移民,所以,新世界國家在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方面是繼承於舊世界的技術。但是新世界葡萄酒國家打破了傳統的人工的方式,將工業化帶入葡萄酒的生產中。開始實行大規模、機械化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
新世界國家的葡萄酒行業的發展基本都經歷了悲慘蕭條的「禁酒期」。雖然各國的「禁酒期」不同,但對於葡萄酒行業的打擊幾乎都是毀滅性的。但在這之後,特別是經歷過根瘤蚜及嫁接技術的出現,不僅新世界葡萄酒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舊世界葡萄酒行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3)中國葡萄酒的發展
在漢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就帶回了葡萄和釀制葡萄酒的工匠,那時,中國就開始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釀造。但是由於戰爭、朝代更替等歷史原因,雖然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在唐代和元代時曾取得過比較輝煌的成績,但是,在近兩千年的時間里,中國的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歷史幾乎是空白的,直到1892年,愛國華僑張弼士在煙台創辦了張裕。然而,由於戰亂,中國的葡萄酒行業依然沒有得到發展。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才開始有了比較好的發展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的環境,中國的葡萄酒行業也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D. 怎麼釀葡萄酒

葡萄酒是大自然的產物,是健康的酒精飲品。隨著生活水平、鑒賞能力的提高和人們對健康飲酒的認識,葡萄酒已逐步成為中國人喜愛的酒種。但商場內一排排包裝各異的葡萄酒卻常常會給你無從下手的困惑,做聰明的葡萄酒消費者唯一的途徑就是當一名葡萄酒的內行。

而欣賞葡萄酒並不是看幾篇文章就能體會到她的內涵和多變,聽他人講一萬次葡萄酒的特點區別,也沒有親自嘗一口來的直接和印象深刻。

記得:葡萄酒,它首先是酒,是含酒精的飲料,是入口的食物。葡萄酒,不是生活必須品,她卻是能帶給你奇妙夢幻般享受的「上帝之水」。要相信自己的感覺,選擇自己喜歡的。

有條件的朋友在閑暇之餘自己動手釀造葡萄酒,在娛樂中了解了葡萄酒的品種、工藝知識,感受回歸自然、陶冶情操、給平淡的生活增添成功樂趣。在親朋好友聚會時端起一杯自己做出來的葡萄酒,給大家介紹你這杯酒的來歷過程,與朋友們分享你成功的喜悅,豈不是一舉多得的美事?

自己在家就能做出葡萄酒來?回答是肯定的,所以她才是與人類歷史同樣悠久的飲品,是「大自然的產物」。

釀酒很簡單,想要釀出好酒可就是需要點學問和經驗了。至於您的酒香氣、味道、顏色等物理指標如何,我相信普通人對酒的評判是帶有感情色彩的,「自己的孩子最漂亮」這一不變的真理,用來回答對葡萄酒的真實感受是再合適不過了。

以下是一些初次釀造葡萄酒的常見問題,解答結合了現代葡萄酒釀造工藝與傳統葡萄酒釀造方法的優點,簡單易行,希望對躍躍欲試的美好生活愛好者有所幫助。

1、什麼葡萄可以用來釀葡萄酒?

自釀葡萄酒,講究的是因地制宜,自娛自樂,對葡萄品種沒什麼特別規矩,只要是葡萄就可以玩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年選擇3、2個葡萄品種同時釀 (也就是多准備幾個容器而已),會在對比中更深地感受不同葡萄品種對酒風格的影響。釀紅葡萄酒必須用紅色葡萄,顏色越深(紫黑)越好,成熟度越高越好,紅皮紅肉更好;白葡萄酒用白(綠色)葡萄或紅皮白肉的葡萄(發酵前壓榨去皮)。

葡萄酒的酒精度是由葡萄所含的糖分轉換而來,紅葡萄酒的顏色來源與葡萄皮肉所含的色素,所以,應盡量選擇成熟度好、新鮮、干凈衛生的葡萄用來釀酒。若家居葡萄酒產區能買到專用釀酒葡萄,那就使您可以用自釀的葡萄酒與商店花錢買來的葡萄酒做一個對比品嘗,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兒。

紅葡萄酒常見的釀酒專用葡萄品種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麗珠(Cabernet Franc)、蛇龍珠(Carbernet Gernischet)、梅鹿輒(Merlot 美樂)、佳麗釀(Carignane)、黑品樂(Pinot Noir)、佳美(Gamay,Gamay Noir)、西拉(Syrah)等。

白葡萄酒常見釀酒專用葡萄品種有:雷司令(Riesling)、貴人香(Italian Riesling)、霞多麗(Chardonnay)、長相思(Sauvignon B1anc)等。

另外,紅皮白肉的玫瑰香鮮食葡萄也常用於白葡萄酒(去皮後發酵)和玫瑰紅葡萄酒(帶皮發酵)的釀造,而且成酒的香氣很特別。至於不同葡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的風格特色,網上有很多有關釀酒葡萄品種的介紹,這里不一一介紹。

2、需要專用工具和專用敷料嗎?

不是必須。瓶瓶罐罐、水桶、大缸都可以當容器。少量觀賞試驗,推薦使用透明的玻璃瓶、可樂瓶、礦泉水瓶。為防止與空氣過度接觸而使得酒液氧化,最好用口孔較小有蓋的容器,或者用塑料布包裹後捅破一小孔。酵母、澄清劑等輔料添加物也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但SO2對葡萄酒的長期保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弄到少許SO2 含量6%的亞硫酸是最好不過的。

3、用塑料桶好還是用壇子好?

用具發酵時沒規矩,食品級用無毒塑料、壇子都可,當然,玻璃瓶、瓷器、不銹鋼罐更好。切忌與鐵、銅、錫等金屬接觸。

4、葡萄要不要用洗滌劑清洗?

不要。洗滌會大量損失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使得發酵的自然啟動變的困難。如果不是對化學農葯的忌諱,連葡萄的沖洗也盡量避免。酒精它自然的消毒能力,您大可不必追求在絕對潔凈的真空中生活,切忌談微生物色變。如果您勢必要洗,也盡量減少洗滌強度,且盡快涼干後再破碎釀酒。

5、葡萄入罐(瓶)前需要除梗破碎嗎?

需要。葡萄汁液與葡萄皮接觸,有助皮上的天然酵母繁育快速啟動發酵。紅葡萄酒破碎程度擠破即可,避免搗成糊狀給後期的過濾找麻煩。白葡萄酒需要取汁發酵,破碎壓榨當然就是要榨乾最後一滴汁。

6、發酵過程理想溫度是多少?

紅葡萄酒控制在25-30度,白葡萄酒控制在18-20度。

7、容器里裝多少為合適?

前期的酒精發酵會產生大量氣體,葡萄皮會分層漂浮於酒液上方,保險期間容器應留有30%左右的剩餘空間,以免寶貴酒液溢出。發酵由啟動(少量冒泡)——強烈(大量氣體外逸)——減弱(起泡驟減)——靜止(發酵完成)。此階段時間約1個禮拜左右。

對紅葡萄酒來說,後期的蘋果酸-乳酸發酵(不是必須)會降低酒的尖酸而使得酒質更柔潤可口。溫度合適(20度以上),酒精發酵後的葡萄酒會自然啟動蘋乳酸發酵(很多情況下蘋乳酸發酵不能正常啟動),此時皮渣已濾出,氣泡細膩干凈,也沒有酒精發酵那麼激烈,容器上方留有10%空間即可。盡量避免空氣的介入同時又要排出容器內的氣體,有條件的可用簡易單向閥控制氣體只出不進。此階段的時間約需半個月左右。如果當年沒有啟動蘋乳發酵,可滿瓶密封存放,酒液在過冬低溫會析出酒酸石(米粒大小,晶體狀),降低酒液的酸度,等來年溫度合適時,用虹吸法除去沉澱,期待蘋乳發酵會自然啟動。溫度常常事葡萄酒蘋果酸- 乳酸發酵的決定因素。

8、加糖的原則是什麼?

是否需要加糖和加多少糖,是根據最後想釀成的酒度和葡萄原料的糖度來推算出添加量的。

一般是17克糖/升能產生1度的酒度。自然釀造最高能達到的酒度是15度。葡萄汁含糖量低——酒度低,難以保存;糖太高——發酵不徹底,產出甜葡萄酒。

9、那麼每次加糖間隔多長時間?一共加幾次為好?

如果葡萄成熟不是很好,糖度低,將來出酒達不到12度酒精,會影響酒的口感和保存。這時可以考慮加糖,每加17克糖/升產生1度酒,一般每升葡萄汁液可加入34克白糖,給酒增加2度,如果葡萄實在太不成熟可以考慮加68克糖/升,產生4度酒精。比如德國太冷,葡萄糖度低,只能做到7度酒,法律允許加 68克到11度酒,而法國波爾多隻能加34克達到12度酒,且要經國家審批才可以。

加糖要在發酵起動後二天或第三天,那時發酵最旺盛,酒中酵母含量達到最大,酵母活力旺盛,這時候加糖,有利於發酵的比較徹底,不留下殘余糖,保證酒的穩定。殘余的糖會被乳酸菌分解帶來刺激和苦味。糖的添加分兩次,間隔1-2天。以上說的是紅酒,白酒可保留殘余糖成半干8克。但是白葡萄酒要避免蘋果酸-乳酸發酵,酒精發酵(5-6天)後立即分離酒腳、裝滿容器、降溫到17度,有條件的添加SO2封閉容器。

「蘋果酸乳酸發酵」是指的紅酒。是酸的轉化,不產生酒精。

10、發酵時是不是應該把糖全部加入,蜂蜜或者冰糖是不更好?

糖最好分次加入,過高濃度的糖會影響酵母的繁殖,由於冰糖顆粒太大會影響融解;冰糖效果其實並不如白糖;蜂蜜當然可以,但是蜂蜜里的水份含量高而且還含有其它的微生物。

11、發酵的時候要不要密封?葡萄入罐後需要通氣嗎?

不要密封。

需要微透氣。發酵需要氧氣,同時又有大量的CO2排出,過度密封有爆炸的危險。

因為發酵過程不是簡單的一個方程,有多個方程。酵母自身繁殖需要微氧,色素與單寧結合成穩定的顏色需要氧氣參與,否則顏色會退化,這是大工業生產過程中開放式倒罐的原因,另外倒罐通風也可以去除酒中的還原硫化氫臭味,酵母本身發酵會自生SO2如果不給氧,會還原出臭味來。這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得出的工藝總結。

12、第一次發酵時要不要攪拌?

要。通常一天2-3次,把漂浮的葡萄皮壓到酒液里,利於浸泡浸漬出葡萄皮上的單寧、色素等酚類物質。

13、發酵期一般需要多久完成?

25天左右。第一步是葡萄糖份轉化到酒精的發酵,有明顯的氣泡,氣泡量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大約需要一個禮拜;第二步是對紅葡萄酒而言的蘋果酸到乳酸的發酵,氣泡細膩均勻干凈,也是經歷少-多-少的過程,大約半個月。

14、紅葡萄酒什麼時候皮渣與酒液分離?

發酵啟動(明顯的泡泡上升)的5天左右就應該皮渣分離了。丟掉過濾出來的皮渣,保留酒液。初次過濾(皮渣分離)可用干凈的布料或絲襪等等(滴滴皆辛苦,過濾不要忘記用力擠壓出皮渣里殘存的酒液)。

15、白葡萄酒發酵前要不要去皮?白葡萄酒去皮壓榨過程要不要快速操作?有什麼簡便好方法?

要去皮。為了降低葡萄汁中懸浮物和酚類物質的含量。破碎取汁最好是隔氧操作,防止葡萄汁氧化。如果量小,把葡萄粒摘下來裝入透明的縮料食品袋子裡面,把空氣排除去,封口,或口朝上,用手掌壓袋子裡面的葡萄,這樣手不會沾到汁液,又隔離了空氣,然後把汁液倒入容器。袋子大用腳踩,如果袋子結實可用多用幾次。

16、自釀白葡萄酒要不要低溫發酵?

溫度要嚴格控制在18~20度。

17、自釀酒能放多長時間?儲存的時候必須把皮過濾掉嗎?

自釀的葡萄酒因為沒有使用工業生產的酵母和下膠澄清等工藝手段,酒液中會含有無害健康的微量雜菌,應在低溫逼光條件下保存,在一兩年內與親朋好友共享。當然,如果你的葡萄原料質量很高(葡萄品種、成熟度、衛生條件、當年的氣候等條件好),也不排除你能釀造出經得住陳年的好酒。

酒精發酵一般在1個禮拜左右就應該把皮渣過濾了。一般1個月後就可以喝了,最好是3個月(過冬)經過一段時間的隔氧、低溫、靜置、沉澱、過濾後喝更好。除渣後期的過濾,只需靜放一段時間後,用虹吸法濾出上部清澈的酒液滿瓶(盡量減少容器內的空氣)、密封(隔氧)存放,丟掉底部沉澱。

18、為什麼要過濾?皮有營養,家釀不要外觀只要質量?

首先是功能。酒的基本作用:鬆弛神經、使人興奮、營造氣氛,,,這是同樣生理工效的一杯漂亮的顏色、清澈的感官、優美的酒杯造型與一大碗漂浮著顏色陳舊難看的漿糊粥的選擇。

其次是原理。葡萄到葡萄酒的過程是糖發酵到酒精的發酵過程,這個過程是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完成的。葡萄中的糖分經過發酵過程轉換成酒精後,甜度消失酒精度已定,與有無皮渣已沒有關系。第一次發酵結束後過濾是必須的,皮渣中有不少對葡萄酒並不好的東西,同時也有不少雜菌,除了美觀的原因外對酒的穩定有很大影響。

最後是概念。白酒是糧食釀造的,喝一杯酒不等於吃了一碗大米;同理,喝一杯葡萄酒也絕對不等於吃一串葡萄,其成分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葡萄酒是上帝賜予人類的自然產物,不需要添加任何外加物就可以享受的酒精飲品。但喝酒不同於吃葯,唯美一點,在家也浪漫一些豈不更好?

19、我喜歡喝甜的葡萄酒,發酵時多加糖就行,對嗎?

自然釀造法得來的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最高能達到15度,釀造時過多地加糖,就會得到甜葡萄酒。但是,葡萄酒中含糖量高,酒液的殘余糖分高,稠度高,不但會給釀酒過程添加難度,影響成酒的澄清度,還會造成微生物繁殖、酒容易壞等難以保存等後果。
喜歡喝帶甜味的葡萄酒,可以在喝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口味臨時在干(不甜)葡萄酒中添加糖、果汁或蜂蜜,很方便得到你喜歡的甜葡萄酒。當然,如果是葡萄原料本身自帶的含糖量高到可以釀出甜酒,您可千萬不要拒絕這難得的機會!

20、我喜歡喝高度酒,又要享受葡萄酒的保健作用和味道,怎麼辦?

白蘭地就是低度葡萄酒經過蒸餾得來的。
酒精度高的葡萄酒易於保存。喜歡喝度數高點的朋友,在葡萄酒釀造完成,適量添加白蘭地或白酒後,滿瓶、密封保存。

21、家庭自釀葡萄酒用小包裝的釀酒輔料(酵母、果膠酶等)哪裡有賣?

如需要葡萄酒酵母-果膠酶-單寧-發酵助劑等釀酒輔料的朋友,

22、配備簡單的檢測工具,晉級為專家型自釀高手 :

比重計——用於測算葡萄汁糖度含量和估計成酒的酒精度,測量范圍0.9000-1.100。若測量范圍沒有跨越0.9-1.1的,可用0.9-1和1-1.1的兩個比重計,根據發酵過程酒液情況分段使用;

量桶——用於測算葡萄汁糖度含量和成酒的酒精度,高度與比重計匹配使用,250ml的就行。
這兩樣東西普通的化驗室用品店有賣。

試想一下,發酵期間每天聞著家裡徐徐飄然的葡萄香、酒香,親眼看著偉大的葡萄在氣泡升騰中魔法似的變成高貴的葡萄酒,再能預期知道上帝賜予您的葡萄酒是濃烈還是寡淡,這種帶著自信的期盼是不是更讓人幸福地沉醉其中?

附:葡萄汁的比重與糖度和成酒酒精換算表(以20攝氏度為准)
比重 每升葡萄汁中含糖量(克) 釀成酒後含酒精量(%)
1.037 68 4.0
1.040 76 4.5
1.043 84 5.0
1.047 95 5.6
1.050 103 6.0
1.053 111 6.5
1.056 119 7.0
1.059 127 7.5
1.063 138 8.1
1.066 146 8.6
1.069 154 9.0
1.072 162 9.5
1.075 170 10.0
1.078 178 10.5
1.082 188 11.0
1.085 196 11.5
1.088 204 12.0
1.091 212 12.5
1.095 223 13.1
1.098 231 13.6
1.010 239 14.0
1.105 250 14.7
1.107 255 15.0
1.111 266 15.6

E. 中國古代葡萄酒的釀造歷史早在什麼時候

像一般紅酒文化方面的資料可以參考與WINE之家。一、古代旬萄酒史料
一般說來,在古代中國,葡萄酒並不是首要的酒類種類,但在一些區域,如在如今的新疆所在地,葡萄酒則基本上是首要的酒類種類。有關材料可參閱「葡萄和葡萄酒傳入我國的考證」(見張玉忠論文,《水的外形,火的性情—中國酒文明研討文集》,廣東公民出版社,1987年)。在一些前史時期,如元朝,葡萄酒也曾大力遍及過。歷代文獻中對葡萄酒的記載仍是較為豐厚的。
司馬遷聞名的《史記》中初次記載了葡萄酒。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為酒,有錢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
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所以皇帝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使來眾,則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史記·大宛列
傳》第六十三)。大宛是古西域的一個國家,在中亞費爾干納盆地。這一例史料充分說明我國在西漢時期,己從邦鄰學習並把握了葡萄培養和葡萄釀酒技能。西域自古以來一向是我國葡萄酒的首要產地。《吐魯番出土文書》(現代依據出土文書匯編而成的)中有不少史料記載了公元4-8世紀時間吐魯番區域葡萄園培養,運營,租讓及葡萄酒生意的狀況。從這此史料能夠看出在那一前史時期葡萄酒出產的規劃是較大的。
東漢時,葡萄酒仍十分寶貴,據《和平御覽》卷972引《續漢書》雲:扶風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遺張讓,即認為涼州刺史。足以證明其時葡萄酒的稀罕。
葡萄酒的釀制進程比黃酒釀制要簡化,可是因為葡萄質料的出產有季節性,畢竟不如穀物質料那麼便利,因而葡萄酒的釀制技能並未大面積推行。在前史上,內地的葡萄酒,一向是繼繼續續保持下來的。唐朝和元朝從外地將葡萄釀酒辦法引進內地。而以元朝時的規劃最大。其出產土要是會集在新疆一帶,在元朝,在山西太原一帶也有過大規劃的葡萄培養和葡萄酒釀制的前史。而漢民的出產技能基木上是茫無頭緒的。
漢代盡管曾引進了葡萄及葡萄酒出產技能,但卻未使之傳達開來。漢代之後,中原區域大約就不再培養葡萄。一些邊遠區域時常以貢酒的方法向後來的歷代皇室進貢葡萄酒。唐代時,中原區域對葡萄酒已是一無所知了。唐太宗從西域引進葡萄,《南部新書》丙卷記載:「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葡萄種於苑,並得酒法,仍自損益之,造酒成綠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長安始識其味也。」宋代類書《冊府元龜》卷970記載高昌故址在今新疆吐魯番東約二十多公里,其時其歸屬一向不定。唐朝時,葡萄酒在內地有較大的前史時期,致使在唐代的許多詩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屢次呈現。如婦孺皆知的聞名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立刻催」(王翰「涼州詞」)。劉禹錫(772-842年)也曾作詩贊許葡萄酒,詩雲:「我笨是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盡日飲缺乏」。這說明其時山西早已停止葡萄,並釀制葡萄酒。白居易,李白等都有吟葡萄酒的詩。其時的胡人在長安還開設酒店,出售西域的葡萄酒。
元朝統治者對葡萄酒十分喜歡,規則祭祀太廟有必要用葡萄酒。並在山西的太原,江蘇的南京拓荒葡萄園。至元28年在宮中締造葡萄酒室。
因為蒸餾技能的展開,元朝開端出產葡萄燒酒(白蘭地brandy),《飲膳正要》對此有記載。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西域的葡萄燒酒。
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卷30中曾記載了我國栽種的葡萄種類有:
水晶葡萄,暈色帶白,如著粉形大而長,味甘。
紫葡萄,黑色,有巨細兩種,酸甜兩味。
綠葡萄,出蜀中,熟時色綠,至若西番之綠葡萄,名兔晴,味勝甜美,無核則異品也。
瑣瑣葡萄,出西番,實小如胡椒,……雲南者,大如棗,味尤長。

F. 如何釀造葡萄酒

自釀葡萄酒完全發酵到過濾皮渣、澄清沉澱需要近30天。
簡單說,葡萄釀內酒:(原創整理)
1、洗容凈容器,控干水分;
2、挑選葡萄、沖洗晾乾;
3、捏碎葡萄、裝入容器;
4、注意衛生、小心感染;
5、不需密封、稍微遮蓋;
6、控制溫度、自然發酵;
7、陰涼放置、避光直射;
8、完全發酵、去除皮渣;
9、靜止沉澱、澄清過濾;
10、裝瓶封口、低溫存放。
葡萄酒的釀制方法的禁忌:
整個過程不能接觸鐵質、銅質工具,會帶來鐵、銅破敗病;
1、發酵過程產氣,容器口不要密封,稍微遮蓋即可;
2、整個過程不能接觸鐵質、銅質工具,會帶來鐵、銅破敗病;
3、不能用生青、腐爛變質的葡萄釀酒,否則葡萄酒酸味重、口感差;
4、葡萄需要捏碎後再裝入容器,有利於有益物質的溶出;
5、葡萄不要沖洗過分,發酵的動力來源於皮上的野生酵母;
6、發酵過程不能接觸生水,以防感染雜菌,導致發酵失敗;
7、整個過程避免陽光直射,溫度在35度以內最宜。

G. 葡萄酒的發展史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古籍記載各不相同。大概是在一萬年前誕生,已遠至歷史無法記載。葡萄酒是自然發酵的產物,在葡萄果粒成熟後落到地上,果皮破裂,滲出的果汁與空氣中的酵母菌接觸後不久,最早的葡萄酒就產生了。我們的遠祖嘗到這自然的產物,從而去模仿大自然生物本能的釀酒過程。因此,從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酒的起源是經歷了一個從自然酒過渡到人工造酒的過程。

聖經中創世紀第八、九章說道諾亞醉酒的故事:諾亞是亞當與夏娃無數子孫中的一個男人,十分虔誠地信奉上帝,他也就成了後來人的始祖。當上帝發現世上出現了邪惡和貪婪後,決定在地球上發一場大洪水,來清除所有罪惡的生靈。諾亞遵循主的旨意,挑選地球上所有的植物(他挑選的植物就是葡萄)、動物種各一對雌雄,帶著自己的3個兒子(西姆Sem、可汗 Coham和迦費特Japhet),登上了自製的木船,即著名的諾亞方舟。經過150天的洪水淹沒後,在第七個月零17天,方舟被擱在了阿拉拉特山上(土耳其東部,亞美尼亞共和國與伊朗交界的邊境地區)。此後,諾亞開始耕作土地,並種下了第一株葡萄植株,後來又著手釀酒。一天,他一人在帳篷里獨自開懷豪飲,爛醉如泥。他的兒子可汗發現諾亞赤身裸體的醉躺在地上後,叫來了西姆和迦費特,後兩人拿著長袍,倒退著進帳篷背著面給父親蓋上,沒有看父親裸露的身體。諾亞酒醒後,就詛咒可汗,要神讓可汗的兒子迦南一族做迦費特家族的奴隸。自己酒後失禮,卻遷怒於兒子,更有甚者,還要罰自己的孫子為奴。「酒後無德」,看來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雖然聖經上並沒有提到諾亞是否有帶葡萄酒上船,但從他一下船就先栽培葡萄以便釀造葡萄酒看來,似乎可以推斷他心目中除了感謝上帝以外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種葡萄釀酒。當然,諾亞釀酒是希伯萊人的神話故事,而絕非事實。

據史料記載,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地區,即現在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喬治亞和亞美尼亞,都發現了積存的大量的葡萄種子,說明當時葡萄不僅僅用於吃,更主要的是用來榨汁釀酒。多數史學家認為,葡萄酒的釀造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現今的伊朗。對於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約是在7000年前始於前蘇聯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後來隨著古代戰爭、移民傳到其它地區。初至埃及,後到希臘。但是,有真正可尋的資料中還是從埃及古墓中發現的大量遺跡、遺物。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圖1)陪葬物品,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特別是浮雕中(圖2),清楚地描繪了古埃及人栽培、採收葡萄、釀制步驟和飲用葡萄酒的情景,這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此外,埃及古王國時代所出品的酒壺上,也刻有伊爾普(埃及語,即葡萄酒的意思)一詞。西方學者認為,這才是人類葡萄與葡萄酒業的開始。以葡萄酒為主題的著名作家休?約翰遜(Hugh Johnson)曾描寫到:「古埃及有十分出色的品酒專家,他們就像二十世紀的雪利酒(Sherry)產銷商或波爾多酒經紀的酒樣,可以自信並專業地鑒定酒的品質。」

對於希臘,是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與釀制葡萄酒的國家,一些航海家從尼羅河三角洲帶回葡萄和釀酒的技術。葡萄酒不僅是他們璀璨文化的基石,同時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希臘荷馬的史詩(Iliad和Odyssey)中就有很多關於葡萄酒的描述,《伊利亞特》中葡萄酒常被描繪成為黑色。而他對人生實質的理解也表現為一個布滿黑葡萄的田園風情的葡萄園。據考證,古希臘愛琴海盆地有十分發達的農業,人們以種植小麥、大麥、油橄欖和葡萄為主。大部分葡萄果實用於做酒,剩餘的制干。幾乎每個希臘人都有飲用葡萄酒的習慣。釀制的葡萄酒被裝在一種特殊形狀的陶罐里(圖3),用於儲存和貿易運輸,這些地中海沿岸發掘的大量容器足以說明當時的葡萄酒貿易規模和路線,顯示出葡萄酒是當時重要的貿易貨品之一。在美錫人(Mycenaens)時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臘的葡萄種植已經很興盛,葡萄酒的貿易范圍到達埃及、敘利亞、黑海地區、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地區。

葡萄酒不僅是貿易的貨物,也是希臘宗教儀式的一部份,公元700年前,希臘人就會舉行葡萄酒慶典以表現對神話中酒神的崇拜。對葡萄酒和醉酒有關的狄俄尼索斯(Dionysos)神的崇拜禮儀以及葡萄栽培,盛行整個希臘。狄俄尼索斯神是希臘的葡萄酒神,也是希臘最重要、最復雜的神之一。花瓶上的狄俄尼索斯和跟隨他的瘋狂女人(由畫家Amasis創作)他是宙斯神(Zeus)與西姆萊女神(Semele)在離奇的情況下所生的兒子。狄俄尼索斯神在希臘意味著快樂的生活、游戲與盛大的節日,因為他喜歡端著酒置身於女祭司們的喧鬧之中。希臘人認為他是出自於某種盛典節日之時的保護神。一個出自於公元一世紀的新雅典風格的波黑斯(Borghese)陶瓶上,雕刻有狄俄尼索斯神醉酒的場面:由一個森林之神撒提亞斯(Satyrs)攙扶著爛醉如泥的酒神,酒神手中的杯子掉在地上。而巴克斯(Bacchus)則是羅馬的葡萄酒神,他是羅馬象徵葡萄與葡萄酒、荒淫與放盪之神。他就好似希臘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但在羅馬的教義中作用不大,荒淫、放盪的巴克斯和他的追隨者(由Cornelis De Vos創作)而是特別受到少數入教的信徒的崇拜。在充滿神秘氣氛的酒神節中,教徒們跳起狂歡的酒神之節舞,以至於羅馬元老院不得不出面干涉,以平息混亂。有關巴克斯神的出生,在梵蒂岡(Vatican)博物館的一塊古代淺浮雕上記錄了這一場景:從西姆萊女神腹中取出巴克斯後,朱庇特主神(Jupiter)將小巴克斯置於大腿中3個月。小巴克斯足月後從父神的腿中降臨出來。此時,站在一旁的畜牧神海爾梅斯(Hermes)手捧衣衫,准備為幼神接生。其後掌握生、死、命運的三位帕爾卡(Parques)女神為這位新生神嬰禱告。十七世紀義大利著名畫家卡拉瓦喬(Canavaggio,1573-1610)以他「無情的真實」表現手法,創作了多副巴克斯形象。

公元前六世紀,希臘人把葡萄通過馬賽港傳入高盧(現在的法國),並將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給了高盧人。但在當時,高盧的葡萄和葡萄酒生產並不重要。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學會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後,在義大利半島全面推廣葡萄酒,很快就傳到了羅馬,並經由羅馬人之手傳遍了全歐洲。在公元一世紀時葡萄樹遍布整個羅納河谷(Rhne Valley);二世紀時葡萄樹遍布整個勃艮第(Burgundy)和波爾多(Bordeaux);三世紀時已括抵盧瓦爾河谷(Loire Valley);最後在四世紀時出現在香檳區(Champagne)和摩澤爾河谷(Moselle Valley),原本非常喜愛大麥啤酒(cervoise)和蜂蜜酒(hydromel)的高盧人很快地愛上葡萄酒並且成為傑出的葡萄果農。由於他們所產生的葡萄酒在羅馬大受歡迎,使得羅馬皇帝杜密遜(Domitian)下令拔除高盧一半的葡萄樹以保證羅馬本地的葡萄果農。

葡萄酒是羅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為羅馬帝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羅馬帝國勢力的慢慢擴張,葡萄和葡萄酒又迅速傳遍法國東部、西班牙、英國南部、德國萊茵河流域和多瑙河東邊等地區。在這段期間,有些國家曾實施禁止種植葡萄的禁令,不過,葡萄酒還是在歐陸上大大風行。其後羅馬帝國的農業逐漸沒落,葡萄園也跟著衰落。古羅馬人喜歡葡萄酒,有歷史學家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歸咎於古羅馬人飲酒過度而人種退化。

四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開承認基督教,在彌撒典禮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長了葡萄樹的栽種。當羅馬帝國於公元五世紀滅亡以後,分裂出的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詳細記載了關於葡萄的收成和釀酒的過程。這些巨細靡遺的記錄有助於培植出在特定農作區最適合栽種的葡萄品種。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酥在最後的晚餐上說 「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遍世界。

公元768年至814年統治西羅馬帝國(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Charlemagne),其權勢也影響了此後的葡萄酒發展。這位偉大的皇帝預見了法國南部到德國北邊葡萄園遍布的遠景,著名勃艮第產區的「可登-查理曼」頂級葡萄園(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經一度是他的產業。法國勃艮第地區的葡萄酒,可以說是法國傳統葡萄酒的典範。但很少人知道,它的源頭竟然是教會——西多會(Cistercians)。

西多會的修道士們可以說是中世紀的葡萄酒釀制專家,這故事源於1112年。當時,一個名叫伯納?杜方丹(Bernard de Fontaine)的信奉禁慾主義的修道士帶領304個信徒從克呂尼(Cluny)修道院叛逃到勃艮第的葡萄產區的科爾多省,位於博恩(Beaune)北部,西托(Citeaux)境內一個新建的小寺院,建立起西多會。西多會的戒律十分殘酷,平均每個修道士的壽命為28歲,其戒律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修道士們在廢棄的葡萄園里砸石頭,用舌頭嘗土壤的滋味。在伯納德死後,西多會的勢力擴大到科爾多省的公區釀制葡萄酒,進而遍布歐洲各地的400多個修道院。

西多會的修士,沉迷於對葡萄品種的研究與改良。二十世紀傑出的勃艮第生產商拉魯列洛華(Lalou Bize-Leroy)相信西多會修士會用嘗土壤的方法來辨別土質,事實上正是這些修道士先提出「土生」(cru)的概念,即相同的土質可以培育出味道和款式一樣的葡萄。也就是他們培育了歐洲最好的葡萄品種。在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上,西多會的修士正是歐洲傳統釀酒靈性的源泉。大約十三世紀,隨著西多會的興旺,遍及歐洲各地的西多會修道院的葡萄酒贏得了越來越高的聲譽。十四世紀阿維翁(Avignon)的主教們就特別偏愛勃艮第酒,豪爽的勃艮第菲利普公爵就是他的葡萄酒的名公關:1360年在布魯日(Bruges)的天主教會議上,與會者能喝多少酒,他就提供多少,當然博恩的稀有的葡萄酒,就僅僅能夠提供他們嘗一點的量了。

「飲少些,但要好」(Drink less but letter)是葡萄酒的一句不朽的諺語。不過從那時起至今,上等的紅勃艮第的確從來沒有大規模發展過;它的歷史不如說是科爾多省地優良土壤長出的黑品諾得以盡善盡美地表現出其品質。用小桶小批量地生產,是他們的游戲特色。尤其是1789年法國革命後,由於修道院的解散和舊制度的貴族庄園被清算,勃艮第地區的葡萄園也化整為零。

到十五、十六世紀,歐洲最好的葡萄酒被認為就出產在這些修道院中,16世紀掛毯描繪了葡萄酒釀制的過程而勃艮第地區出產的紅酒,則被認為是最上等的佳釀。此期間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入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朝鮮和美洲等地。

等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傳教士在十六世紀將歐洲的葡萄品種帶到南美洲,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半島和亞利山那等地栽種。後來,英國人試圖將葡萄栽培技術傳入美洲大西洋沿岸,可惜的是,美洲東岸的氣候不適合栽種葡萄,盡管作了多次努力,但由於根瘤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侵襲以及這一地區氣候條件的影響,使這里的葡萄載培失敗了。到十九世紀中期,有人利用嫁接的技術將歐洲葡萄品種植在美洲葡萄植株上,利用美洲葡萄的免疫力來抵抗根瘤蚜的病蟲害。至此美洲和美國的葡萄酒業才又逐漸發展起來,現在南北美洲都有葡萄酒生產,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有阿根廷、加利福尼亞與墨西哥等地。

在中古世紀後,葡萄酒被視為快樂的泉源,幸福的象徵。並在文藝復興時代,造就了許多名作。

十七、十八世紀前後,法國便開始雄霸了整個葡萄酒王國,波爾多和勃艮第兩大產區的葡萄酒始終是兩大樑柱,代表了兩個主要不同類型的高級葡萄酒:波爾多的厚實和勃艮第的優雅,並成為釀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繩。然而這兩大產區,產量有限,並不能滿足全世界所需。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六、七十年代開始,一些酒廠和釀酒師便開始在全世界找尋適合的土壤、相似的氣候來種植優質的葡萄品種,研發及改進釀造技術,使整個世界葡萄酒事業興旺起來。尤以美國、澳洲採用現代科技、市場開發技巧,開創了今天多彩多姿的葡萄酒世界潮流。以全球劃分而言,基本上分為新世界及舊世界兩種。新世界代表的是由歐洲向外開發後的酒,如:美國、澳洲、紐西蘭、智利及阿根廷等葡萄酒新興國家。而舊世界代表則是有百年以上釀酒歷史的歐洲國家為主,如: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家。

相比之下,歐洲種植葡萄的傳統更加悠久,絕大多數葡萄栽培和釀酒技術都誕生在歐洲。除此之外,新、舊世界的根本差別在於:「新世界」的葡萄酒傾向於工業化生產,而「舊世界的葡萄酒更傾向於手工釀制。手工釀出來的酒,是一個手工藝人勞動的結晶,而工業產品是工藝流程的產物,是一個被大量復制的標准化產品。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起源於古埃及,或古希臘,抑或希臘克里特島(ciete)。而據現有的葡萄酒檔案資料來研究分析,確切地說,應是一萬年前我們共同的祖先釀造了葡萄酒,從而隨著葡萄酒文化流傳到今天。

據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是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從小亞細亞(AsiaMinon)和埃及,在到達希臘及其諸海島之前,先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經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北非的利比亞和義大利,從海上到達法國瀕臨地中海東南的瓦爾省(Var)境內靠海的普羅旺斯地區和西班牙沿海地區;與此同時,通過陸路,由歐洲的多瑙河河谷進入中歐諸國

在古埃及,特別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陪葬物品;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希臘,在考古發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發現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紀的浮雕;阿波羅(Apollon)和勝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獻葡萄的景觀;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時期納黑特(Nakht)古墓中,發掘出一幅壁畫(fresco),上有一站著面略向左側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裝的貴夫人,從其左腳跟起,經頭部向右腳跟,用一串葡萄蔓藤葉飾物圍著,而在其兩側,左為一狼頭人身,而右則為一美麗年輕的仕女,他們各擎一長圓形酒杯似向女主人從頭上澆葡萄酒之狀。

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傳埃及神話中地獄神的奧西里斯(Osiris)被公認為葡萄樹(Vines)和葡萄(wines)之神;在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已成為部落的群居區。這是由於當時這些地區,氣候溫和與土地肥沃,所以遠離該地區的原始部族人,紛紛遷移至此定居。在綠樹成蔭的山丘地帶種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區的廣闊田野,從事農業生產。從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日漸向遠方流傳。

綜觀上述史話,葡萄酒為全人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飲料,也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於葡萄酒的起源說,已並不重要,讓它留待史學家們繼續去挖掘和研討的學術問題;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飲葡萄酒,尤其是名貴的葡萄酒,這是一種美好的享受,並為人類創造了一份不小的財富。

據考古資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大約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也開始了葡萄的栽培。在這些地區,葡萄栽培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採集野生葡萄果實階段,野生葡萄的馴化階毀,以及葡萄栽培隨著旅行者和移民傳人埃及等其它地區階段。

在埃及的古墓中所發現的大量珍貴文物(特別是浮灘)清楚地描繪了當時古埃及人栽培、採收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情景。最著名的是 Phtah-Hotep墓址,據今已有6O00年的歷史。西方學者認為,這是葡萄酒業的開始。

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並進行葡萄酒釀造的國家是希臘。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把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從小亞細亞和埃及帶到希臘的克里特島,逐漸遍及希臘及其諸海島。3OO0年前,希臘的葡萄種植己極為興盛。

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把小亞細亞原產的葡萄酒通過馬賽港傳人高盧(即現在的法國),並將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給了高盧人。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學會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後,很快在義大利半島全面推廣。

古羅馬時代,葡萄種植已非常普遍,「羅馬法」(十二木表法Twelve Tables頒布於公元前450年)規定:若行竊於葡萄園中,將施以嚴厲懲罰。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迅速傳遍法國、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國萊菌河流域地區,並形成很大的規模。直至今天,這些地區仍是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產區。15至16世紀,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人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朝鮮和美洲等地。

19世紀中葉,是美國葡萄和葡萄酒生產的大發展時期。1861年從歐洲引入葡萄苗木20萬株,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葡萄園,但由於根瘤蚜的危害,幾乎全部被摧毀。後來,用美洲原生葡萄作為砧木嫁接歐洲種葡萄,防治了根瘤蚜,萄萄酒生產才又逐漸發展起來。現在,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產。阿根廷、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以及墨西哥均為世界聞名的葡萄酒產區。

H. 古代猶太人是怎樣釀制葡萄酒的

在我們眼裡,似乎很難直覺就把以色列的食品和「美酒佳餚」聯系起來,因為他給我們太多關於宗教和信仰的聯想。
中東是葡萄栽培業的故鄉,在這里,葡萄酒釀造業的歷史可追溯到《聖經》時代,所以把這里的葡萄酒稱之為「古老的美酒」一點也不為過。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天氣孕育出優良的葡萄品種,經歷三個不同階段的發展,以色列的葡萄酒釀造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現下。在全世界各地高檔的場所,都能找到精品以色列葡萄酒。
1870年,在猶太裔羅富齊家族成員Baron Edmond de
Rothschild的協助下,猶太人開始恢復釀酒,生產甜度高,簡單和欠缺吸引力的紅酒。1875年,英國首相狄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1804-1881)從巴勒史丹獲得一瓶猶太紅酒,喝了幾口之後說︰「這不像葡萄酒,反而像在寒冬里,患上嚴重咳嗽時醫生給我的那些葯物。」直至1960年代,以色列酒給人的印象仍是太甜和太粗糙,難以吸引飲家。
革命性發展卻在不久以前的1970年代發生。經過多年努力,以色列酒終能在世界舞台上佔一席位,逐漸擺脫燙喉和酒精度數高得厲害的形象。酒評人 Oz
Clarke曾說不少以色列紅白酒的質素可以媲美加洲、澳洲和一些「新世界」的葡萄酒,有些充滿果味和味道平衡的酒更可以與法國知名酒庄的出品一較高下。 Golan
Heights Winery 和Carmel合作社則為當中的佼佼者,更被喻為以色列釀酒業的先驅。除了Carmel、Golan
Heights之外,現時以色列有不少酒庄生產國際化的葡萄酒,革新以色列的道統釀酒技術。這些酒庄包括︰Dalton、Margalit、Tishbi
Estate、Segal和Domaine Castel等等。

I. 葡萄酒歷史

根據考古的研究推測,葡萄酒的歷史已經有 6000 年。有消息報道,20年前,伊朗的格登特比,發現了一隻公元前 3500 年的波斯兩耳細頸酒罐。最近通過對罐壁紅色斑的成分分析,發現其中有單寧和酒石酸等葡萄酒里所含的天然化學物質。說明人類在5500年以前,就已經開始飲用葡萄酒了。

葡萄酒是自然發酵的產物。直到現今,有許多葡萄酒生產商,仍採用自然發酵的工藝生產葡萄酒,即葡萄破碎後,不加任何菌種,讓野生酵母自然繁殖,發酵成葡萄酒。其實,這個過程在自然界早已存在。眾所周知,自然界的野生葡萄和野生酵母,是先於人類社會以前就已經存在。《清稗類抄·粵西偶記》中,記載了一位旅行家的有趣發現:「平樂府山中,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曰猿猴酒」。由此可以推斷,原始人採摘野花百果充飢解渴。成熟的野葡萄,汁多味美,酸甜可口,一定在原始人採摘的野果之列。將多餘的野葡萄,貯存於洞穴中,容器里,靠葡萄自身的壓力,葡萄就會流汁。無所不在的野生酵母,就會將自流葡萄汁發酵成葡萄酒。這個過程,在原始人出現之前的類人猿時代就已經開始了。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葡萄酒的記載,而在史前什麼時候開始有葡萄酒的,卻誰也無法說清楚。

古代的波斯,即現今的伊朗,是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多數歷史學家都認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傳說古代有一位波斯國王,愛吃葡萄,曾將葡萄壓緊保藏在一個大陶罐里,標上「有毒」字樣,防人偷吃。數天以後,王室妻妾中有一個妃子,厭倦了生活,遂擅自飲用了標明「有毒」的陶罐內的飲料。奇怪的是,這種飲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沒結束自己的生命,反而令人興奮異常,從此,這個妃子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她盛了一杯專門呈送給國王,國王飲後也十分欣賞。自此以後,國王頒布了命令,專門收藏成熟的葡萄,壓緊盛在容器內進行發酵,以便得到葡萄酒。波斯隔裏海,與高加索遙遙相望,同為葡萄酒原產地。古埃及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現今發現的大量遺跡遺物證明,公元前 3000 年以前的埃及人,就已經開始飲用葡萄酒。在埃及金字塔的壁畫中,就有描繪採摘葡萄及釀造葡萄酒過程的圖案。

隨著古代的戰爭和商業活動,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傳遍了以色列、敘利亞、小亞細亞等阿拉伯國家。由於阿拉伯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提倡禁酒律,因而使阿拉伯國家的釀酒行業日漸衰萎,現在幾乎被禁絕了。後來葡萄酒釀造的方法,從波斯、埃及傳到希臘、羅馬、高盧 ( 即今天的法國 ) 。以後,又傳到歐洲各國。由於歐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麵包和葡萄酒稱作「 quot 」—「我的肉,我的血」,視葡萄酒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飲料,所以葡萄酒在歐洲國家就逐漸發展起來,並形成很大規模。17個世紀以後到今天,這里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產區,也是當今世界人均消費葡萄酒最多的國家。

我國原生的山葡萄,也叫野葡萄,有 20 多種。從東北到西北,從南方到北方,野生葡萄在我國分布范圍很廣。人工栽培的家葡萄,在我國自古有之。周朝的時候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葡萄和葡萄園。《周禮》一書的「地官篇」中,就有記載,並把葡萄列為珍果之屬。古代我國西域 ( 現時的新疆一帶 ) ,盛產葡萄和葡萄酒。據《史記》和《漢書》記載,「大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余石,久者數十歲不敗」。由此可見當時葡萄酒釀造的規模和釀造技術水平。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將西域的葡萄及葡萄酒釀造技術引進中原,促進了中原地區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的發展。葡萄酒已成為當時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用的珍品。相傳漢朝陝西扶風,一個叫孟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賄賂宦官張讓,當即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後來蘇軾對此事感慨道:「將軍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

唐朝是我國葡萄酒釀造史上很輝煌的時期,葡萄酒的釀造已經從宮廷走向民間。李白詩中「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的詞句不但說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間,也說明了葡萄酒的珍貴,它像金叵羅一樣,可以作為少女出嫁的嫁妝。

葡萄酒在元代,已經有大量的產品在市場銷售。馬可波羅在《中國游記》一書中記載道:在山西太原府有許多好葡萄園,製造很多的葡萄酒,販運到各地去銷售。所以山西那裡,早就有這樣一首詩:「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令人飲不足」。說明當地老百姓,把種葡萄釀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明朝時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多處提到葡萄酒的釀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葯用價值,「葡萄酒……駐顏色,耐寒」。就是說葡萄酒能增進健康,養顏悅色。

我國葡萄酒雖然已有 2000 多年的漫長歷史,但葡萄和葡萄酒生產始終為農村副業,產量不大,未受到足夠重視,直到1892年華僑張弼土在煙台栽培葡萄並建立了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我國才出現了第一個近代新型葡萄酒生產企業。

全國解放以後,在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我國的葡萄酒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葡萄酒工業正沐浴著春風,走向世界。

J. 自家如何釀造葡萄酒

材料:葡萄、冰糖適量、玻璃瓶。

1、把葡萄洗了,留著備用。

閱讀全文

與歷史如何釀葡萄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