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舊世界的葡萄酒有什麼區別
1、釀造工藝不同:舊世界國家仍然沿用傳統釀造工藝,使酒質與氣候密切相關,遇到不好內的年份,酒的容品質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新世界國家則採用現代技術,工業化生產。所以新世界的不用像老世界那樣過多地考慮年份問題,大部分新世界的酒適合年輕時飲用。
2、口感不同:老世界的酒因不同的釀造年份、儲存時間、甚至不同的醒酒時間都會造成口感的不同,普遍單寧較重,口感更加酸澀。而新世界紅酒因工業化的生產,使酒的口感比較穩定,果香比較突出。
3、包裝不同。舊世界沿襲傳統,一般很少有華麗或怪異的包裝,而新世界包裝多樣,講究外在。
(1)葡萄酒新舊世界是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喝葡萄酒一定要講究侍酒溫度。一般來講,喝白葡萄酒需要冰鎮,喝紅葡萄酒的侍酒溫度應稍低於室溫。
喝紅酒的時候一定要先醒酒,因為葡萄酒是有生命的,葡萄酒中單寧在開瓶前氧化程度是很低的,酒香味封在酒里,喝起來酸澀,果香味淡。
醒酒的目的是讓葡萄酒透透氣,吸收氧氣,充分的氧化,釋放迷人的香氣,降低澀味,使酒的口感柔和、醇厚。同時也可過濾掉一些年份酒的濾沉澱物。
B. 如何區分新舊世界葡萄酒
」什麼是葡萄酒的「新世界」和「舊世界」呢? 什麼是葡萄酒的「新世界」和「舊世界版」?「舊世界」是指那些具有權幾千年的釀酒歷史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等。「新世界」指那些僅有幾百年甚至只有幾十年的現代釀酒工業的國家,如: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美國、紐西蘭、南非、中國等。 當今全世界所有的產酒國按照釀造「現代葡萄酒」歷史的長短分成「新世界」和「舊世界」。現代葡萄酒和原始的葡萄酒有非常大的不同,它是指:釀酒的工藝和現在各國正在使用的工藝基本相同;口感、飲用方法和現在基本一樣的葡萄酒。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非常悠久的釀造葡萄酒的歷史,比如埃及、中國等,但新舊世界的劃分是按照現代葡萄酒工藝的使用來劃分的。 所謂「舊世界」是指那些具有幾千年的釀酒歷史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葡萄牙、匈牙利、奧地利等國。這些國家所生產的葡萄酒自然地被稱為「舊世界葡萄酒」。 「新世界」是指那些僅有幾百年甚至只有幾十年的現代釀酒工業的國家,如: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美國、紐西蘭、南非、中國、加拿大等。同理,「新世界葡萄酒」就是指產於這些國家的葡萄酒。
C. 葡萄酒新舊世界如何劃分
在葡萄酒的世界裡,有新世界與舊世界葡萄酒之分,區分的標准最早是從釀酒歷版史上區分權的。「舊世界」主要指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傳統葡萄酒釀造國家。而「新世界」則指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等新興的葡萄酒釀造國家。
但是「新世界」里的如阿根廷等也有了上百年的葡萄酒釀造時間,所以在時間上新世界與舊世界葡萄酒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目前更主要的是從口味和工藝上來區分新世界與舊世界葡萄酒。舊世界葡萄酒講究「血統」,突出傳統釀造工藝,越是手工釀造的酒越珍貴,舊世界葡萄酒還注重葡萄酒的本味,更具有酸澀的口感,新世界葡萄酒大量運用了現代化的生產工藝,產量大,但是味道更加香醇,口感更加飽滿,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最大限度地突出果香味。
舊世界紅酒一般指歐洲(尤其是法國和義大利)出產的紅酒,他們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略昂貴。
「新世界紅酒」紅酒是指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出產的紅酒。澳大利亞和智利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葡萄產區都在幾乎沒有環境污染的地方,因此澳大利亞和智利的紅酒在國際市場很具知名度。
D. 葡萄酒的新舊世界劃分是什麼意思
葡萄酒界存在著「舊世界」和「新世界」的區分,傳統上人們把歐洲稱為「版舊世界」,權而把新興的澳洲、美國、智利、阿根廷等稱為「新世界」。「舊世界葡萄酒」和「新世界葡萄酒」即因其產地而得名。
新舊葡萄酒在包裝上也出現了有趣的差別,舊世界的葡萄酒一般都是使用傳統的軟木塞,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新世界的酒商開始採用螺旋塞。同時,在釀造工藝上,新世界酒都是以全新的科技來釀酒,比如榨汁機的使用,絕少有人用腳踩葡萄的方式了。此外,一些酒庄已採用不銹鋼槽來釀酒,完全替代了「舊世界」鍾愛的橡木桶。工業化、批量化是「新世界」生產葡萄酒的特點,少而精則是「舊世界葡萄酒」的驕傲
推薦雪山贈禮葡萄酒,不錯的
E. 新舊世界葡萄酒國是怎樣劃分的
新舊世界葡萄酒品牌 國劃分標准最開始是以葡萄酒釀酒歷史上區分的,後來版是以葡萄種植權方式、釀造工藝、葡萄酒風格(口味)為主要標准來區分。舊世界的葡萄酒品牌注重葡萄酒本味,更具有酸澀的口感,而新世界的葡萄酒,據紅酒加盟商了解注重葡萄酒的香醇,果香更重一點。 新世界與舊世界葡萄酒品牌最早是從釀酒歷史上區分的。「舊世界」主要指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有著幾百年歷史的傳統葡萄酒釀造國家。而「新世界」則指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等新興的葡萄酒釀造國家。
F. 葡萄酒新舊世界的區別
舊世界主要指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等南歐葡萄酒出產國,這些葡萄酒出產國一般都有上千年的釀酒歷史;新世界即歐洲以外的國家,具有代表性的有:智利、阿根廷、美國、南非、澳洲等,他們種植釀酒葡萄和釀制葡萄酒的歷史大都在幾百年左右。
「葡萄酒新舊世界的區別」這個題目,我覺得很好。說老實話,以前沒有特別在意和總結,看到這個題目後,我就試著從幾個不同的方面進行了一下簡單歸納:(可能不太全面啊)
1. 規模:舊世界以傳統經營模式為主,相對規模較小;新世界公司和葡萄種植的規模都比較大。
2. 工藝:舊世界比較注重傳統釀造工藝;新世界相對更注重科技與管理。
3. 口味:舊世界以優雅為主,較為注重多種葡萄的混合與平衡;新世界以果香型以及突出單一葡萄品種風味為主,風格開放。
4. 葡萄品種:舊世界一般採用世代相傳的葡萄品種,不輕易改變;新世界葡萄品種的選擇相對較自由。
5. 包裝和酒標:舊世界注重標識產地,包裝風格也較典雅傳統;新世界注重標識葡萄品種,酒標很多都比較鮮明和活躍。
6. 法律上的管理制度:舊世界各個葡萄酒產酒國都有嚴格的法定分級制度;新世界一般沒有法定分級制度,部分國家有簡單的約定俗成的分級標識方式,一般著名的酒質產區名稱就是品質的標志。
G. 聽說紅葡萄酒有分新舊兩個世界,為什麼要這樣區分怎麼定義新舊世界
一般地說,歐洲大陸釀酒歷史相對較長的國家被稱為葡萄酒的舊世界,例如: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而歐洲以外,最近一、二百年新興的葡萄酒生產國被稱為葡萄酒的新世界。其實,葡萄酒的新舊世界的劃分,更主要的標准還不在於時間上的先來後到,而在於二者在葡萄的品種、葡萄酒的特性、特別是生產理念上的不同。關於葡萄品種,新世界國家(包括中國)因為歷史的原因,主要引種的法國品種,現在通稱為「國際化」品種;在生產理念上,新世界國家與舊世界正好相反,不受過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例如:往往沒有產地限定、可以自由使用橡木片來加速葡萄酒的熟化,在葡萄的種植上,可以大面積進行單品種的推廣,便於機械的操作,生產酒廠往往規模較大,產量較高,同時在品質控制上往往採用最新的科技技術,注重產品的理化指標等;而舊世界因為歷史的原因,酒庄規模往往不大,強調小產區、小地塊、微氣候,通過法律嚴格限制產量來提高品質,葡萄品種豐富,強調個性,喜歡傳統的釀造方式,例如:使用歷史較長的大型舊橡木桶進行陳年、甚至是發酵。因此,新舊世界葡萄酒生產國的葡萄酒在個性上業風格迥異:舊世界例如義大利,被稱為舊世界裡的舊世界,因此它擁有較悠久的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的歷史、豐富的葡萄品種(常用的大約300多種)、嚴格的原產地限制、本土葡萄品種的保護政策,義大利葡萄酒被美國著名的葡萄酒作家Ewing女士稱為「最適合佐餐」的葡萄酒,這是因為義大利釀酒師,特別是北方的酒庄往往突出葡萄酒的果酸,例如世界上唯一一種不含單寧的紅葡萄酒Barbera的骨架就主要由它所含有足夠的酸來支撐,從而帶給人們以它鮮明的特色。而新世界的葡萄酒往往聞起來很芬芳、入口微微甜,很討巧,但卻如同一個像漂亮的花瓶一般的女孩,時間久了,會令人感到簡單而沒有深度,留不下更多的回味和記憶。
H. 葡萄酒分為新舊世界,為什麼叫新世界和舊世界呢哪些國家是屬於新世界,哪些是屬於舊世界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把葡萄酒王國分為「舊世界」和「新世界」這兩大領域。「舊世界」指歐洲的傳統葡萄酒生產國,包括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和西班牙等國。「新世界」指歐洲之外的新興葡萄酒生產國,包括美國、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利、阿根廷和中國等。
到底是誰創造了「新世界」這個詞語?人們普遍認為,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葡萄酒作家休·約翰遜(Hugh Johnson)首先使用「新世界」這個詞語,是他第一次把歐洲之外的葡萄酒生產國稱為「新世界」的。當時歐洲葡萄酒產業非常繁榮,葡萄酒生產商都把自己看作是整個葡萄酒世界的繼承者,因此在葡萄酒法律上,也顯得有些「肆意妄為」。
另外,在歐洲之外的一些葡萄酒生產國,葡萄酒生產商們想藉助歐洲的知名葡萄酒風格,推廣自己的葡萄酒,於是會引入一些歐洲的葡萄酒詞彙,如「Chablis」(夏布利)、「Sancerre」(桑塞爾)、「Claret」(克萊雷),甚至更直接的「Burgundy」(勃艮第)等。在這些產酒國,他們把「Chablis」當作「Chardonnay」(霞多麗),把「Sancerre」當作「Sauvignon Blanc」(長相思),以建立自己葡萄酒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因此,「新世界」這樣的詞彙也慢慢地深入到世界各國的葡萄酒消費者心中。
I. 新世界和舊世界葡萄酒怎麼劃分
凡歐來洲的葡萄酒產酒國家都是舊世自界。
歐洲以外的產酒國家(除中國外)叫做新世界。
中國不是歐洲殖民擴張時期引進葡萄酒的(這是提出新、舊世界劃分理論的休.強生的理論依據),所以不屬於舊世界,也不屬於新世界,而應稱為「葡萄酒古文明國」。但習慣上,將中國按照「凡歐洲以外」的標准劃分為新世界,也不為錯。
J. 葡萄酒是怎麼劃分新世界和舊世界的
很多消費者都會問到,哪一國的葡萄酒比較好喝?美國?法國,還是義大利?這個問題經常困擾著初次品酒的消費者。面對市場產品琳琅滿目陳列,多半無從選擇。
舊世界的傳統 VS新世界的思維
著名英國葡萄酒作家,Mr. Huge Johnson 在最暢銷的世界名著《World Atlas of Wine》中,首先將世界上所有的葡萄酒生產國家一分為二,那就是 舊世界葡萄酒 Old World 與新世界葡萄酒 New World。 舊世界葡萄酒源自於中亞高加索山脈,就是目前的喬治亞共和國所在地。經考古學家出土之葡萄酒瓮證明人類葡萄釀酒已經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後來傳抵埃及、希臘與羅馬等地,再隨宗教傳遍東西歐洲國家。葡萄酒是古代重要經濟作物,先民經由觀察葡萄於各種土地生長的情形,了解到唯有尋找到適合耕種葡萄的貧瘠田地,才能釀造出酒精度高、質量優異、易於保存且口味豐郁之葡萄酒。數千年來,位於舊世界各產區也因氣候環境差異,逐漸發展培育出各地特性之葡萄品種,釀制出蘊含當地特有風味之葡萄酒。正如同台灣茶文化,各地因氣候、品種、發酵與烘焙方式之不同,而各自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風味與芳香。
而新世界葡萄始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隨歐洲新移民潮帶到當地種植的歐洲葡萄品種,傳抵至南美洲,開始致力於葡萄的耕種與釀造。早期發現歐洲種葡萄無法種植在美洲本土,經數年培育後及枯萎死亡,被當地原生之葡萄根瘤病芽蟲啃噬根部;除了在少數氣候特殊乾燥的南美洲國家例如智利與阿根廷外,歐洲種葡萄在美國幾乎無法生存。而美洲特有的美洲種葡萄 Vitis-Labrusca經發酵釀造後產生濃郁的狐臭味Foxy,為葡萄酒帶來不甚悅人的風味,口感不佳無法用來釀造。直到十九世紀末期,才由嫁接的方式,將美洲種做為樹根占木,葡萄能順利躲過當地之根瘤病芽蟲的吞噬,葡萄耕種這才正式於美洲落地生根。
美洲葡萄酒由於發展時間不是很長,像是種美國的葡萄樹大多仰賴人工灌溉才得以存活,不若歐洲傳統產區,除非嚴重旱災,否則在歐盟會員國的法定產區級(VQPRD/AOC) 人工灌溉葡萄田是嚴格禁止。在歐洲的傳統葡萄酒產區,無一不是經過數千年的實驗種植,才能天然地培育出適合當地氣候條件之葡萄品種,讓葡萄樹自然生長,讓自然去醞釀酒的滋味與風華,這樣的理念一直是歐洲高級葡萄酒的精神。其實就學理來說,貧瘠的土地刺激了葡萄樹根部向下尋找水源,但是樹根越往土地里鑽,所帶來的大量礦物質不但造就葡萄酒屬於土地的特殊風味,葡萄本身也因根部吸取之水分稀少,使得糖份濃度相對提高,本身也因帶有豐富礦物質而使葡萄酒有了屬於土地的芬芳。
十六世紀以後這些品種傳抵美洲後,部分環境適應力強的品種例如:Cabernet Sauvignon, Merlot 與Chardonnay等生長情形良好。但目前新世界葡萄酒釀造方式多以消費者喜好為目的,也就是說,新酒就必須充滿果香,口感柔順。即開即飲的消費方式。尤其剛開始接觸葡萄酒的新進消費者多不願意買一瓶酒,還必須小心地保存數年後才能盡嘗其味。新世界葡萄酒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各大酒展上鋒芒盡出,原因不外釀造方式的改變,也就是說利用科學的方式例如:低溫發酵(Low temperature fermentation)藉以延長葡萄酒發酵期,增長許多酯類物質,增加了果香香氣,雖說使葡萄酒增加許多芳香,但這些在人工低溫環境下生成的脂類物質原本不屬於葡萄酒本身,這種人造的芳香分子很容易就隨溫度增加而散失,在瓶內保存的期也不長,但卻能滿足初學者或一般消費者即開即飲的需求。因此現代新世界釀造法可以說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取向,為了滿足消費者,必須以各種現代科技方式達到這種要求,其中不乏以添加人工化合物的方式例如:橡木木削、橡木精或甘油等,省去繁雜瑣碎的橡木桶培養時間,增益葡萄酒之口感。
目前世界上葡萄酒釀造業有兩大思維:
第一種稱為 Oenologie préventif
另一種則稱為 Oenologie correctif
自然預防釀製法最注重釀造前葡萄質量,讓葡萄自己去展現其風華,除需事先測量葡萄之最佳成熟度以外,最重要的是葡萄出生地的土質、向陽度與氣溫。以上三者在法文里稱之為 Terroir,這個無法直接翻譯成其它語言的字,其內在意含正如創立於十一世紀的勃根地西妥教團Cistercian僧侶這樣解釋這個字:Le lien entre une parcelle de vigne avec son sol, sa situation, son exposition et les caractère qu』elle confère au vin de façon stable au long des années pour établir sa typicité. (一塊葡萄田、其地質、地勢、向陽度與葡萄酒質間的關連,隨時間粹煉而保持恆久不變,孕育出這片土地特有風格。)這種葡萄酒的釀酒師,只是選擇最佳的方式,讓葡萄酒自己去詮釋屬於大自然的風味,而不是嘗試著去改變其自然風格。舉例來說,一瓶勃根地白葡萄酒產區,北起白酒村落Chablis 南至 Pouilly Fuissé ,若選擇同年份的六個生產白葡萄酒的村莊例如: Chablis, Meursault, Chassagne, Pouligny , Montagny, Pouilly Fuissé,雖然都是同樣的品種 Chardonnay,但是您會發現每一瓶酒都顯現出相當不同的性格、風味與芳香,這就是 Terroir 所給予葡萄酒之間各自不同的性格,在口感上著顯著差異。這就是來自大自然的葡萄酒 Le vin de terroir / the wine of Terroir。
新世界的思維
近代釀造業技術不斷創新,從原本單純保護發酵過程順利進行,到現今以科技提升葡萄酒質量。例如發酵菌種的篩選帶給葡萄酒不同的芬芳、低溫發酵可以增益葡萄酒的酯類芬芳、逆滲透濃縮法、冷凍粹取法等等。這些先進的釀造方式主要的用意都是在釀造出適合好喝的葡萄酒。
歐美釀造觀念分歧
筆者曾於許多國際場合,親眼見過歐美釀造業者對於葡萄酒定義的爭執,最精彩的莫過於去年十月於德國舉行的國際酒展,題目就是新世界與舊世界差異。首先發言的是一位來自紐西蘭的釀酒師,他認為法國高級葡萄酒產地,例如波爾多,葡萄酒酒質過於濃郁,往往需要數年瓶內熟成才能飲用,不符合現代消費者所需之即開即飲的消費習性。請問會有誰買下一瓶葡萄酒,然後苦等十年才來飲用呢?所以新世界葡萄酒才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
此時,另一位法國勃根地釀造師則立即發言,他首先贊同這位紐西蘭釀酒師的說法,並認為科技可以改變葡萄酒的風味,釀造出好喝易飲適合消費者的葡萄酒。但是他話鋒一轉:『沒錯,葡萄酒在新世界,就像是棒棒糖一樣好吃,而且老少咸宜,一個小孩生下來一歲開始吃棒棒糖,兩歲也喜歡吃棒棒糖,三歲也可以,到了二十歲,他吃的只有這種沒有文化,不用大腦的食物。所以,新世界的葡萄酒就像是棒棒糖。如果一瓶葡萄酒只剩下品種的名稱,這瓶酒已經失去大地賜與的生命,只剩下人工調制的風味而已。
美國釀造大師 M. Beringer 曾經說過:"It is easy to make good wines, just start with good grapes, and practice for a hundred years. 要釀造出一瓶好酒是相當容易的事情,先培育出好的葡萄,然後再練習個一百年就會成功。"這位大師告訴我們什麼呢?筆者認為相當值得台灣釀酒業深思,因為到底我們要釀造的是什麼樣的酒,都操縱在我們的手中。要尋得適合的氣候、土壤,釀造出來的葡萄酒不只是好喝,還要具備深度與來自大地的滋味。這種渾然天成的葡萄,她的芳香在土地上已經開始孕育,在一年氣候里成長,在陽光中茁壯,釀酒師的工作只是像個接生婆。一瓶真正來自然的葡萄酒,其風華是大自然所賦,釀酒師的角色只是選擇最理想的方式,將葡萄裝到瓶子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