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鑒別真假青島啤酒
1、看瓶蓋的錫紙,真的青島啤酒錫紙比較貼合,而假的不是。
(1)青島啤酒產生擴展閱讀:
喝啤酒注意事項:
1、少喝一些含有糖漿的啤酒
在選擇啤酒的過程中,一定要少喝一些含有糖漿的啤酒,這樣的啤酒可能會口感差一些,而且這一類的啤酒可能會對人體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平時盡量少喝一些含糖精的啤酒。
2、選擇產地以水質優良的啤酒
在喝啤酒的時候一定要看好生產日期,不要和一些離生產日期比較近的啤酒,可能會導致啤酒表面出現一些漂浮物,對人體的健康是不利的,在喝啤酒的過程中,最好選擇產地以水質優良的啤酒。
3、喝酒要適量
在喝啤酒的過程中也要適量,最好要喝一瓶以內,也不要一口氣喝大量的啤酒,這樣對健康是不利的,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的產生,也可能會引起酒精中毒的現象。
㈡ 為什麼青島能產生如此眾多的像海爾,海信,雙星,青啤,奧柯瑪的本土大品牌
我自己的看法:關鍵是人的因素,國家公務人員的因素,歷史原因同樣不可忽略(德國人的經濟、品牌觀念對青島人影響頗深,德國的品牌意識,從海爾發展可以看出德國觀念的烙印,這些觀念在青島一直沒有磨滅;而上海等大城市各國都佔一席之地,觀念也比較分雜,有些國外好的理念因戰爭等原因沒有很好的沉澱下來,即使有也不是站很重的分量,不能形成真正觀念上的東西);設施上也是德國留下的底子沒有徹底破壞,德國在青島建的下水道工程現在照樣用,質量一直很好,其實在改革開放前青島的產品也是在全國屬於一流的(青上天產品有口皆碑,就是青島、上海、天津工業基礎好),有些國外好的東西不能不承認,比如經濟理念、品牌意識,制度、管理、科技等同樣是山東,濟南就不同,傳統觀念一直影響著市場經濟的運做,觀念差距太大了;
官方看法:
青島日報
眾多中國名牌為何總是花落島城?青島何以能成為國內擁有「中國名牌」最多的城市?國內外諸多人士在紛紛探討這一「青島現象」後找到了同一個答案:青島有一片適合名牌生長發展的土壤。
1989年,我國首次評出10個中國馳名商標,青島有兩個,即海爾和青島啤酒。目前,青島已擁有海爾、青啤、海信、澳柯瑪、雙星、即發6個「中國馳名商標」。另有16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占「中國名牌」產品總數的8.9%,是國內擁有「中國名牌」最多的城市。
今年8月上旬,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正式公布2003年「中國名牌」產品初選名單中,青島又有7個產品進入公示範圍。這7個產品如果全部通過公示,青島擁有的「中國名牌」產品將達到23個。
青島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名牌企業和知名企業家最集中、名牌戰略最成功的城市,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因此,外界把青島的品牌經濟稱為「青島現象」。
青島「名牌現象」的形成,離不開企業主動的創新運作,更離不開政府為創造名牌、發展名牌所營造的一個良好環境。 青島的品牌經濟始於1984年。當時,青島率先在全國提出實施名牌戰略。從那時至今,名牌戰略一直伴隨著青島經濟發展,市委、市政府也始終把扶持企業打造名牌,幫助名牌企業迅速擴大規模和實力,當成責無旁貸的事,態度鮮明地支持企業培育名牌,投入了滿腔的熱情來發展名牌。
可以說,海爾、海信、澳柯瑪、青島啤酒、雙星等名牌大集團,無一不是在政府扶持下發展壯大起來的。
近年來,市政府在全市經濟結構調整中,藉助品牌和技術管理優勢,通過強強聯合、兼並等形式,先後組建了海爾、海信、澳柯瑪、青島啤酒、雙星等大集團,並將他們從原所隸屬的管理部門劃出,列為市直屬單位,實行單列管理,減少管理層次,為這些名牌大企業成長提供了寬松的發展環境。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至今,市政府還充分利用國家有關政策,不斷加大對名牌企業的技術改造投入,先後上馬了無氟冰箱、多功能大屏幕彩電、100萬線程式控制交換機、60萬大箱名優卷煙以及青島啤酒擴建等重點技改項目,促使一大批名牌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和生產能力迅速提高。
今天的青島啤酒集團,1978年只是一個年產4萬噸的小啤酒廠,1986年突破10萬噸,1992年達到24萬噸。通過不間斷的技術改造後,2002年,青島啤酒年產量已達到300多萬噸,全國市場佔有率達到12.5%,出口佔全國啤酒行業的50%以上。而今年,更是飛躍發展。
在資本市場上,市政府對名牌企業更是關愛有加。前幾年,國家對上市公司的審批實行地區年度指標方式。對青島得到的有限上市指標,市政府始終把推薦名牌企業上市放在首位。先後幫助青啤、海爾、雙星、海信、澳柯瑪、紅星化工、黃海橡膠等企業陸續上市,進一步提高了名牌企業的知名度。
當然,青島之所以名牌輩出,還是青島一些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集團傾力推進的結果。張瑞敏等一批優秀企業家在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創立了各具特色的企業管理機制和體系,使企業創品牌戰略得以順利實施。2000年,中國十大經濟人物在中央電視台亮相,青島有海爾、海信、青啤集團的3位企業家上榜。2001年,首屆全國質量管理獎評選揭曉,全國只有5家企業獲此殊榮,其中有海爾、海信和青島港務局,青島企業一下子就佔了3席。2002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又捧回了第二屆全國質量管理獎,這次,全國也僅有6家企業入選。
正是這些優秀的企業家和卓有成效的管理經驗,推動海爾等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從而也為創立和保持名牌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㈢ 青島啤酒歷史上的毛刷事件
1978年,青啤出口剖香港的啤酒中有一瓶里有毛刷,響當當的青島啤酒竟發生了如此事情!此事通過新華社迅速地驚動了中央高層領導。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在10月27日作出批示:「青島啤酒質量如此下降,而且長期不改,看了這份內參清樣,實在令人氣憤。建議青島啤酒廠停產整頓,限期改正。」另一位中央領導也批示道:「今後強調商品質量,明年應該見效。青島啤酒投資一千二百萬元,質量沒上去,輕工業部派人去,限期改進。」10月30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康世恩同志批示:「派有力工作組去檢查,認真解決該廠問題。一定要恢復青島啤酒的質量和聲譽。」
「毛刷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
青島啤酒廠是家歷史悠久的老企業,建國後,雖然國家不斷投入,但都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的基本建設,而被人稱為「爺爺電機」、「奶奶糖化鍋」,是1903年建廠時德國人從歐洲搬來的1898年的產品,日本人30年代運來的「保田」商標機、洗瓶機等,都還在運轉,有時三班生產完不成兩班的任務。更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對企業和生產的沖擊是災難性的,把多年建立的規章制度都沖垮了,使得質量下降、事故不斷。1974年6月,電焊工人在燒焊管子時引起火災,燒毀1萬多條新麻袋,導致一鍋麥芽汁報廢;1976年6月,由於啤酒質量下降,裝箱後發生爆炸現象,在深圳庫存的4萬多箱啤酒中,發生爆炸的竟有2萬多箱……
1978年11月23日,中央檢查團、省輕工局、市經委、市輕工局、市委駐廠工作組在青島啤酒廠召開會議,傳達李先念副主席和康世恩副總理的指示,研究整改措施。12月10日,工廠開始停產整頓(從這些時間上,可以看出當時我國社會生活節奏是多麼緩慢,撥亂反正是多麼艱難)。1979年1月8日,康世恩副總理得知情況後又作出批示:「同意工作組的意見,問題是把整頓工作要抓到底,按時搞徹底。」
在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和省市政府的關懷下,在中央、省、市聯合工作組的直接領導下,青島啤酒廠認真整改,調整了廠領導班子,還實事求是地為「文革」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150多人平反,恢復了24名曾靠邊站的技術人員的職務,提拔了3名技術員和3名助理技術員,恢復了19名老工人班組長的職務。
經過4個月停產整頓,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得到了明顯改觀。輕工業部和省市聯合驗收組經過認真核查,認為青島啤酒廠的整頓已達到標准,批准自1979年4月10日起恢復正常生產。5月份出口計劃啤酒2383噸,實際完成2391噸,瓶裝51批次,優級品率為98.98%,啤酒色澤趨向一致,口味基本相同,外觀質量也有了明顯改進,出口香港市場反映良好。後來,國家輕工業部向全國通報予以表揚。
「毛刷事件」是青島啤酒廠的恥辱!廠黨委決定,把恢復生產的4月10日作為「提高質量紀念日」,每年都要舉行活動,使警鍾長鳴!
可以這樣說,停產整頓挽救了青島啤酒廠,使這個在市場享有盛譽的老品牌煥發青春。1979年9月,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榮獲輕工業部頒發的獎狀。同年9月,在全國第二次「質量月」廣播電視大會上,青島啤酒榮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獎銀質獎章。1980年4月1日,國家工商管理行政總局頒發國家著名商標證書:「青島啤酒廠,你廠生產的青島牌啤酒質量優良,該商標在市場上享有信譽,特授予國家著名商標稱號,並頒發此證書。」同年9月,在第三次全國「質量月」活動中,獲得國家金質獎章。
「毛刷事件」之後,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原則融匯於青島啤酒全廠幹部職工。一百減一不等於九十九,而是等於零!質量為本成為永恆的主題。「高、精、嚴、細」的原則紮根在每個員工的心田。
此後,青島啤酒的質量一直保持高水準的穩定,在國內外獲獎不斷。1985年4月,全國第四屆評酒會舉行,青島啤酒再次被評為國家名酒。同年,在國家優質食品金銀牌授獎大會上,青島啤酒再次獲國家金質獎章。1991年9月,首批「中國馳名商標」經評選產生,「青島牌」啤酒在10枚馳名商標中,並列第三!在國際市場上,青島啤酒的盛譽越來越高。1981年和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國際評酒會上榮獲冠軍,1987年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辦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國際評酒大賽上獲金獎,1993年在新加坡的國際飲品博覽會上勇奪最高榮譽獎。
我就是青島人,以後有關於青島的歷史問題可以隨時問我
㈣ 青島啤酒起源
經考古發現,6000多年前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已經開始種植大麥,是為了釀造啤酒。
蘇美爾人最早釀造了類似當今啤酒的酒精飲料,除了楔形文字,釀酒技術也是蘇美爾人為人類做出的一大貢獻。第一批啤酒可能是一次「幸運事故」的產品。隨風飛舞的野生酵母飄落到潮濕的大麥中,引起了發酵反應,產生了第一批啤酒。早期的釀酒師們發現可以人工重復這種發酵過程;又發現可以通過添加香草、香料及其他成分釀制出更為可口的啤酒。經過改進,蘇美爾人於 4000年前第一次用蘇美爾語言,將啤酒的製作過程刻在印章上:將大麥製成麵包狀進行烘烤,再搗碎加入水製成麥汁,然後便可製成一種可以使人產生「興奮、美妙、極樂」感覺的飲料。
歷史學家證實,啤酒在歐洲受到宗教和皇家的庇護及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才得以流傳、延續、發展。在德國慕尼黑市北郊,曾是天主教本篤會修道院的威亨斯蒂芬(Weihens t e p h an)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廠(約1040年)。慕尼黑的奧古斯丁娜和湧泉啤酒廠可以追溯到中世紀。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起源於 1810年 10月巴伐利亞王儲路德維格與薩克森公主特麗薩的婚禮,後來每年舉行,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啤酒節盛會。
中國早在新石器時期(距今 4000~5000年)就有用發芽的穀物釀造啤酒的記載。商代甲骨文中記載有,用不同種類的谷芽釀造的「醴」( li),這種「醴」就是原始的啤酒。因為它是用穀物的芽(相當於現代的麥芽),釀造而成的。自宋代起(公元960~1279年),由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和中國人口味喜好等原因,中國式的啤酒開始沒落並逐漸失傳。
中國近代啤酒源於西方文化。隨著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啤酒這種有著濃厚西方文化色彩的酒精飲料在上海、廣州、哈爾濱、大連、青島等城市出現。為了喝到當地生產的新鮮啤酒,中國先後出現了多家啤酒公司和啤酒作坊。其中於1903年由德國人在青島建造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最為馳名。當時就是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啤酒廠。青島啤酒公司在100多年的輝煌歷史中創造了中國啤酒的無數項全國第一。 1906年獲得了慕尼黑啤酒節金質獎———中國酒業的第一枚國際金獎;建造了中國第一間制麥車間;中國第一次大面積種植啤酒花用於啤酒生產;中國第一個出口的啤酒品牌;中國第一家製作電影膠片廣告的公司;中國第一家舉辦國際啤酒節的公司……
青島啤酒無數的全國第一,搭起了中國啤酒業的歷史脈絡;成就了青島啤酒的百年輝煌;燃起了青島市民的啤酒激情。
㈤ 青島啤酒三廠生產什麼啤酒
主要生產萃島啤酒、紅雪龍啤酒、國力啤酒、青啤活化水。
啤酒是以小麥芽和大麥芽為主要原料,並加啤酒花,經過液態糊化和糖化,再經過液態發酵而釀製成的。
其酒精含量較低,含有二氧化碳,富有營養。它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低分子糖、無機鹽和各種酶。這些營養成分人體容易吸收利用。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體內產生大量熱能。
分類:
1、純生啤酒。採用特殊的釀造工藝,嚴格控制微生物指標,使用包括 0.45 微米微孔過濾的三級過濾,不進行熱殺菌讓啤酒保持較高的生物、非生物、風味穩定性。這種啤酒非常新鮮、可口,保質期達半年以上。
2、干啤酒。該啤酒的發酵度高,殘糖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具有口味乾爽、殺口力強的特點。由於糖的含量低,屬於低熱量啤酒。
3、全麥芽啤酒。釀造中遵循德國的純釀法,原料全部採用麥芽,不添加任何輔料(請參見啤酒的原料)。生產出的啤酒成本較高,但麥芽香味突出。
4、頭道麥汁啤酒。即利用過濾所得的麥汁直接進行發酵,而不摻入沖洗殘糖的二道麥汁。具有口味醇爽、後味干凈的特點。
5、黑啤酒。麥芽原料中加入部分焦香麥芽釀製成的啤酒。具有色澤深、苦味重、泡沫好、酒精含量高的特點,並具有焦糖香味。
6、低(無)醇啤酒。基於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減少酒精的攝入量所推出的新品種。其生產方法與普通啤酒的生產方法一樣,但最後經過脫醇方法,將酒精分離。無醇啤酒的酒精含量少於應為 0.5% 。
7、冰啤酒。將啤酒冷卻至冰點,使啤酒出現微小冰晶,然後經過過濾,將大冰晶過濾掉。解決了啤酒冷渾濁和氧化渾濁問題。冰啤色澤特別清亮,酒精含量較一般啤酒高,口味柔和、醇厚、爽口,尤其適合年輕人飲用。
㈥ 青島啤酒節的由來那位知道給個答案......
你說的是「青島」啤酒節,二十年前,青島的市長突發奇想,我們的青島啤酒這么有名回氣,為什麼不搞個啤酒節那答??於是,通過會議決定,就搞了。今年,已經是低二十界了。很多事情的由來就是因為領導有這個想法。至於,政治的,經濟的好處就不說了。總之,做一件事情總得有個說法嘛。
㈦ 外地人為什麼會對青島啤酒產生排次心理
誰說的呀,只是說這個青島啤酒在某個地方不流行啊,因為這個啤酒的品牌也太多了呀。
我感覺青島啤酒還是蠻貴的呀,牌子蠻響亮的。
㈧ 青島啤酒介紹
1903年,青島啤酒廠由英、德商人創辦,時名「日爾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島公司」,生產設備、原材料從德國進口。該廠產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199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資金為今後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2001年,通過全面實施「大名牌」戰略,青啤公司在全國已基本完成戰略布局。搶佔了全國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地產地銷的戰略轉變。對購並企業,推行青啤管理模式,用青啤企業文化來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廠初期的年生產能力是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產品品種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島、芝罘、天津、大連設有銷售總代理。當時,產品質量就很出色。據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膠州灣》一書記載:「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乘機侵佔青島。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將青島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生產。日本人對工廠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1939年建立了制麥車間,曾試用山東大麥釀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國產以及西貢產;酒花使用捷克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外匯管制,啤酒花進口發生困難,曾在廠院內設「忽布園」進行試種。由於設備能力的擴大,1936年實際產量四打裝103202箱(3208噸),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663多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當年10月工廠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島市政府當局派員接管,工廠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齊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工廠購買,定名為「青島啤酒廠」。工廠的主要管理人員從廠長到各主要生產部門配備的負責人和技師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在生產和工藝技術問題的處理上由專業人員負責確定。
1979年以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工廠的活力日益增強,基本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廠大規模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裝備。1981年,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國家計委、進出口委、財政部批准投資4551.62萬元,進行10萬噸擴建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投產;1986年的產量在全國啤酒行業里首先突破10萬噸。同年國家計委又批准撥款4998.39萬元,進行13萬噸技術改造工程,並要求在1988年建設13萬噸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建設20萬噸和30萬噸的發展規劃,以加快青島啤酒的發展步伐。這個時期,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於1991年建成投產;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年產2萬噸的青島啤酒四廠,也於1991年2月開始生產。到1992年末,青島啤酒的年產量已達24萬噸(一、二、四啤的青島啤酒合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的變化,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品種與生產結構,也不斷有新的變化。青島啤酒廠主要生產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產過黑啤酒。後來由於啤酒出口量擴大,釀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產,將青島黑啤酒的技術工藝及有關設備,轉移到其他廠生產,使用青島牌商標。在日本人經營時期開始的制葯——維他益車間,1977年後改為「青島啤酒制葯廠」,又增加生產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據國家整頓葯廠的要求,停止生產。1964年,為了發展葡萄酒工業,市一輕工業局決定將果酒車間從青島啤酒廠分出,成立青島葡萄酒廠。1958年,根據市一輕工業局要求,青島啤酒廠成立罐頭車間,增加罐頭生產(有午餐肉、豬肉罐頭、魚類罐頭、蘋果罐頭等)。1963年,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產,罐頭車間下馬停產。
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由美國的莫納克公司作為青島啤酒的總代理。當年銷量為2萬箱。此後,在有幾十種國外啤酒激烈競爭的美國市場上,青島啤酒以其較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加之美國代理的大力促銷宣傳,終於鞏固了在美國的銷售市場,並在美國50個州建立了強大銷售網路,進入了中國餐館和國外開辦的連鎖飯店及超級市場。從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到1992年的15年裡,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由2萬箱增至120萬箱,銷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躍為第九位,所佔市場比重由0.3%增長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國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長的100多年發展歷程中,青島啤酒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因而,產品質量比較穩定,被國內外消費者公認為名牌產品。1963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輕工業部金質獎章;1979年9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1980年、1985年兩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1980年4月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著名商標」稱號;1991年9月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之一。在國際上:1981年、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評酒會上獲得冠軍;1987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行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目前公司全資擁有青島啤酒一廠、二廠、四廠、揚州啤酒廠、日照啤酒廠和青島麥芽廠並控有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銷售收入、實現利稅、 出口創匯等指標位居中國啤酒行業之首。青島啤酒集團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品牌及技術優勢,以民族資本為主,以弘揚民族工業為旗幟,國內收購兼並廠和新建廠並舉,盡快擴大規模經濟,並大力推進多元化經營,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把青啤集團建成具有超強實力的、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的大型企業集
青啤於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H股,同年8月27日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青啤的第一階段——做大做強的階段: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檔的市場,但高中檔市場僅佔全中國市場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增長快速及潛力巨大的,卻是佔有百分之八十五市場份額的大眾市場。因此從1993年開始,青啤總經理彭作義希望借著收購當地啤酒品牌來打入不同省市的大眾市場。青啤以」做大做強」 及 「低成本收購」作為整個收購策略的藍圖及核心,並以增加產量到300萬噸及增加市場佔有率到10%以上為目標。
彭作義所謂」做大做強」的理念就是透過購並把市場向下延伸,以高中檔的市場補貼大眾市場,進而打入一直被忽略的大眾市場。但由於青啤是獨資經營的公司,並無母公司的財務支持,因此需獨力承擔收購重責。也就是說,青啤在進行收購活動時需要作出比競爭對手例如北京控股的燕京啤酒和華潤的雪花啤酒付出更多直接的代價。因此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進占更大的市場,因此不得不實施「低成本收購」。截至2003年,青啤的並購中有42%屬於破產收購,這個比例是相當驚人的。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四十多項收並活動,廠房遍布十七個省市。生產量由96年的35萬噸升至2001年的251萬噸,而市場佔有率也由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達到彭作義所講「增加生產量到300萬噸」及「增加市場佔有率到10%」 的目標,成為全國最大的啤酒廠。2001年,雖然青島己佔有市場11%,但單單這一年,青島在低檔的大眾市場的虧損己達到7千多萬元,青島需要以高中檔市場所賺的利潤去補貼低檔市場。青啤在不斷收購的同時,營業和管理費用亦不斷上升,子公司營業及管理費用從1998年的8541萬上升至2002年的12億3921萬,勁升14.5倍。
青啤生產能力透過高速度收購不斷提高。雖然青啤產量歷年亦有提升,但升幅較慢。青啤於2001年的生產能力已超過三百六十萬噸,但產量只有二百五十萬噸,廠房空置率更高達百分之三十,嚴重浪費生產力及資源。結果是青啤的邊際利潤的表現在三大啤酒廠中明顯最差,青島啤酒只有1.80%,而擁有燕京啤酒的北京控股就有13.90%,而華潤雪花啤酒也高達9.86%而大幅超過青啤。可見過往的急速收購活動對青啤害多於利。
青啤的第二階段——精益求精的階段:由於盲目高速的收購活動加上內部管理的不協調令青啤出現高成本、入不敷出、債台高築等問題。2001年7月,青啤總經理彭作義辭世,由金志國接任。他明確地調整青啤的營運戰略,由「做大做強」改變為「做強做大」,著力推行改革,提升公司的內部核心競爭力。青啤的改革的措施有(1)架構重組、(2)品牌重組、(3)增減子公司股權、(4)減慢收購速度。我認為這些重組的做法對於大部分公司而言具有相當參考性,因此我們將作進一步的詳細分析。
架構重組:未重組前,青啤的子公司每個都是獨立的營運單位,同一地區內的子公司的營銷范圍沒有清晰的劃分,各自有銷售網路和行政單位,造成資源重疊和浪費。青啤於是自2000年起先後組建八個事業部,把全國的子公司按區域收歸各事業部,劃小范圍管理,統一產供銷、市場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運輸、分銷等系統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節省人手及成本。2000年時,青啤在青島本部首先建立ERP信息系統。並於2002年6月於華南事業部實施第二期計劃。經過首兩期的實施,青啤統一了22041種數據編碼、整理1400餘個客戶檔案、2000餘個供貨商檔案等,並為各部門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模塊模型。在事業部制度的區域管理和ERP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青啤成立了倉儲調度中心,對全國市場區域的倉儲活動進行重新規劃。青啤的倉庫面積由以往的7萬多平方米下降到目前的29260平方米。庫存量也得到改善,從以下數據可以知道成立倉儲調度中心後青島本部的產量雖然上升了,但庫存量反而大大下降。
品牌重組:經過一輪瘋狂收購後,青啤旗下的品牌增至四十多個,不但難以管理,更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有鑒於此,青啤進行品牌重組,欲在5年之內將40多個品牌減至10個以下。例如在東北地區,青啤旗下的啤酒品牌一共有三個,分別為五星啤酒、興凱湖啤酒及青島啤酒。經過重組整合後,青啤把這三個品牌歸納為一個品牌——「青島啤酒」推出市面,再與同區的對手 --- 雪花啤酒和百威啤酒競爭。
增減子公司的股權:自1994年收購揚州啤酒廠以後,青啤九年來先後兼並了四十多家啤酒企業,但這四十多家企業卻是1/3盈利、1/3持平、1/3虧損。為增加盈利,減少開支,青啤增持了一些表現較好的子公司的股權。而減持表現較差的,甚至注銷它們。舉例而言,青啤增持西安公司的股權由56.32%至76.1%,增持渭南公司股權由41.28% 至69.28%, 增持薛城公司股權由70%到85%。青啤同時減持北京三環股權由54%至29%,並注銷了江蘇(90%)和上海啤酒(35%)的營銷。
減慢收購速度:青啤自從大量收購全國各地的啤酒廠後,負債率不斷上升,銀行因此不願再借貸給青啤。由於資金不足,青啤無法繼續瘋狂收購。再者,新上任的總經理有意推行新政,減慢收購,並進行內部整合。青啤自2001年開始已大大減慢收購的速度。2002至2003年間,青啤只收購了兩間的啤酒廠,分別為:廈門銀城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南華獅啤酒廠,青啤在這兩項收購中,共享了1.24億元。
由以往青啤股價的走勢看來,大部份時間青啤H股股價會在並購消息發放後下跌,反映香港機構投資者對青島啤酒並購消息抱負面反應。由於對青島啤酒的前景抱懷疑態度或質疑一連串並購對青島啤酒能否產生協同效應,觸發投資者於並購消息發報後拋售青島啤酒股票。反之,青島A股股價卻受並購利好消息影響而令其股價不斷上揚。改革前,A股股價一直偏好,這由於國內的小股民羊群心態下,視收購為好消息。但改革後,A股股價並未因改革而大幅上升,基本保持穩定。而香港機構投資人較國內股民更著重基礎分析。由於機構投資人認為青啤做大做強的策略失當,因此青啤瘋狂收購的結果使得青啤H股股價在改革前一路下滑。但改革後股價卻不斷上升,顯然是機構投資人肯定青啤的改革策略。
青島啤酒幾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所舉辦的啤酒質量評比的所有金獎,並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評比大賽中多次榮獲金獎。1906年,建廠僅三年的青島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世紀80年代三次在美國國際啤酒大賽上榮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別在比利時、新加坡和西班牙國際評比中榮獲金獎;2006年,青島啤酒榮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譽企業200強」,位列68位;2007年榮獲亞洲品牌盛典年度大獎;在2005年(首屆)和2008年(第二屆)連續兩屆入選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的「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其中2008年在單項排名中,青島啤酒還囊括了品牌價值、優質品牌、產品與服務、品牌價值海外榜四項榜單之冠。
㈨ 青島啤酒製造過程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製造:
糊化處理即將粉碎的麥芽/穀粒與水在糊化鍋中混合。在糊化鍋中,麥芽和水經加熱後沸騰,然後麥芽汁被送至稱作分離塔的濾過容器。麥芽汁在被泵入煮沸鍋之前需先在過濾槽中去除其中的麥芽皮殼,並加入酒花和糖。
(9)青島啤酒產生擴展閱讀:
啤酒按酵母分:
世界公認的啤酒分類方法為兩大類:頂部發酵和底部發酵 。
(1)、頂部發酵,使用該酵母發酵的啤酒在發酵過程中,液體表面大量聚集泡沫發酵。這種方式發酵的啤酒適合溫度高的環境 16~24 °C。
(2)、底部發酵,顧名思義,該啤酒酵母在底部發酵,發酵溫度要求較低,酒精含量較低。這類啤酒的代表就是國內常喝的窖藏啤酒(Lager)。
啤酒按色澤分為3種:
(1)、淡色啤酒,色澤金黃,口味淡爽,酒花香味突出。淡色啤酒是各類啤酒中產量最多的一種。
(2)、濃色啤酒:色澤紅棕,口味醇厚,苦味較輕,麥芽香味濃。
(3)、黑啤酒:深紅棕乃至黑褐色,原麥汁濃度高、口味醇厚,麥芽香味突出
㈩ 青島啤酒的由來
啤酒,是人們喜愛的飲料,粵語將其讀作「卑酒」,這是百分之百的譯音。因我國無此酒,便突出它們的主要原料是「麥」,稱之為「麥酒」(當年的駐外使節、游歷官員所說的「麥酒」均指此物),上海方言中,它的讀音是「皮(啤)酒。」
無論是「啤」、「卑」、「皮」都是Beer的音譯,其實Beer也不是英語,乃是德語Bier的轉化。雖然德國的慕尼黑有「啤酒」之鄉的美稱,然而啤酒也並不起源於德國,古埃及和巴比倫的居民早在幾千年前便已開始用大麥釀酒,後來經由希臘人和羅馬人傳入歐洲,大概在公元紀元前不久,在今天屬於法國的地方,出現了一種「塞爾瓦茲酒」,它是用大麥、燕麥或稞麥釀造而成,酒精的度數比現代啤酒高得多,但它是可以稽考的今天啤酒的遠祖。
無論啤酒起源於哪裡,它已成為我們今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那麼啤酒究竟是一種什麼酒呢?實際上啤酒是以麥芽為原料、啤酒花為香料,經過糖化發酵而製成的。它含有豐富的營養和二氧化碳及少量乙醇,屬低酒精度飲料。
以我國著名的青島啤酒為例。青島啤酒是選用浙江、河南優質的兩棱大麥、大米和著名的青島啤酒花和嶗山礦泉水精心釀制的。酒液呈淺黃色,清澈透明,味道純正爽口,苦中帶甜,具有明顯的酒花和麥芽香味。它除了含有原料中的營養成分之外,原料經過糖化、發酵後,大大提高了營養價值,其中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另外,據推算,1升啤酒所產生的熱能相當於250克麵包或800毫升牛奶所產生的熱量,所以啤酒有「液體麵包」的美稱。
此外,啤酒中的酒花浸出物和鮮啤酒中的酵母等都有健胃、助消化和利尿作用,酒液中的二氧化碳和酒花所產生的爽口的苦味相互配合,還有增進食慾的功效。
有一點需要說明,啤酒有11度、12度、14度之別,一般人都以為這是說它所含酒精的度數,其實不然,這里的「度」是指麥芽汁的濃度,「12度」是指每公斤麥芽汁含有糖類120克,這樣啤酒所含的酒精,多半是4.4度(一公斤啤酒含44毫升)。麥芽濃度在「18」、「20」之間的,即「黑啤」它所含酒精常在4~5度之間。麥芽汁濃度在7~9度的通常稱之為「淡啤」。
何為「淡啤酒」呢?原來,美國人把啤酒稱為「Ale」。這個本為薩克遜語的字,原指未經加入「忽布」(hop即酒花)的麥酒。現在則指比較淡的啤酒。Ale是比較文雅的說法,大多數人均稱為「淡啤酒」為Small Beer。「忽布」是Hop的譯音,現在把它叫做「酒花」、「香蛇麻」,是一種多年生、纏繞的草本植物,有雌雄之別,釀造啤酒時只用它的雌花,不用雄花,在花的基部附著有稱為酒花香脂的黃白粉狀脂質體,它是由樹脂、芽香油及苦味物質所組成。啤酒所特有的苦味,來自酒花中的「苦酸乙」,醇厚的香味,來自它的芳香質樹脂。
啤酒的生產,自從有了啤酒花並把啤酒花應用到啤酒生產之後,有了很大的進展。啤酒花的優點很多,可以抑制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延長啤酒的存放時間,增加啤酒中的苦味和香味,產生雪白的泡沫,喝起來清涼爽口。此外,啤酒花還有強心、鎮靜和抗結核的功能。因而對高血壓、腎臟病引起浮腫的病人,以及心臟病和結核病患者,如適當飲用一些啤酒,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啤酒的種類很多,其生產工藝也不盡相同。從大麥製成啤酒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這主要是發酵世界裡的各種「魔術師」分工合作的結果。一般是先把大麥製成麥芽。把大麥浸於水中2~3天,讓它們慢慢地「胖」起來,再把它轉移到有一定溫度和濕度的「房子」里,幾天之後,它就慢慢地吐出綠色的麥芽。這時,麥芽上形成了大量的澱粉酶。這些澱粉酶悄悄地「爬進」麥粒里,把貯存在麥粒里的澱粉溶解(即液化)並糖化,從而形成了大量的麥芽糖。此外,還有一些蔗糖。接著,麥芽就被運去加溫烘乾。根據啤酒種類的不同要求,麥芽烘乾有低溫乾燥(做淺色啤酒用),也有高溫干煤(做黑啤酒用)。說明麥芽的乾燥對啤酒的風味、色澤均有很大影響。
其次,要選擇啤酒用水。水是啤酒的主要成分之一,優良的水不應當合影響糖化發酵的雜質,優良的水能提高酒的質量並賦予酒獨特的風味,例如我國的青島啤酒,捷克斯洛伐克的比爾森啤酒之所以品質優良,是和該地區的水質分不開的。除此之外,釀造啤酒還與啤酒花和對酵母的培養管理等因素有關。
那麼,怎樣將這些原料釀制出啤酒呢?具體做法是先將麥芽製成麥芽汁。把麥芽與水混合,磨成砂粒大小的麥芽粒,在溫水中浸泡,並長時間攪拌,使含有麥芽粒的麥芽糖、蔗糖等溶解於水中,這時麥芽中的澱粉由於澱粉酶的活動進一步產生更多的麥芽糖,但澱粉還有一部分作為糊精留在麥芽汁中,因為啤酒是低度酒精,所以在啤酒的製造中,只需糖化60%左右的可發酵的碳水化合物就夠了,其餘的碳水化合物則作為糊精留下,使它賦予啤酒更大的營養價值。麥芽汁煮好後,即進行澄清、過濾。在澄清的麥芽汁中加入啤酒花煮好後,按發酵類型的要求迅速冷卻到適當的溫度,再根據對麥芽的濃度要求進行稀釋,接入啤酒酵母進行發酵。
啤酒酵母來到麥芽汁之後,由於酵母本身就含有豐富的麥芽酶,先把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接著又「大口吞吃」葡萄糖,排出乙醇和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叫做啤酒的前發酵。這時仍有殘余的糖,因此還要進行後發酵,使酒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啤酒清澈及純化。啤酒的後發酵是在密閉罐中進行的,時間長達1~4個月之久,溫度在0~2℃。後發酵結束,即可過濾、裝瓶、殺菌(生啤酒不殺菌),這就是市場上出售的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