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啤酒百科 > 青島啤酒的優勢及亮點

青島啤酒的優勢及亮點

發布時間:2021-02-21 15:52:53

① 青島啤酒的實力到底如何

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港交所:168、上交所:600600)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啤酒品牌之一,創始於190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國有青島啤酒廠。

歷史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
建廠初期的年生產能力是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產品品種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島、芝罘、天津、大連設有銷售總代理。
當時,產品質量就很出色。據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膠州灣》一書記載:「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乘機侵佔青島。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將青島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生產。日本人對工廠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1939年建立了制麥車間,曾試用山東大麥釀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國產以及西貢產;酒花使用捷克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外匯管制,啤酒花進口發生困難,曾在廠院內設「忽布園」進行試種。由於設備能力的擴大,1936年實際產量四打裝103202箱(3208噸),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663多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當年10月工廠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島市政府當局派員接管,工廠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齊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工廠購買,定名為「青島啤酒廠」。工廠的主要管理人員從廠長到各主要生產部門配備的負責人和技師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在生產和工藝技術問題的處理上由專業人員負責確定。
1979年以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工廠的活力日益增強,基本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廠大規模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裝備。1981年,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國家計委、進出口委、財政部批准投資4551.62萬元,進行10萬噸擴建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投產;1986年的產量在全國啤酒行業里首先突破10萬噸。同年國家計委又批准撥款4998.39萬元,進行13萬噸技術改造工程,並要求在1988年建設13萬噸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建設20萬噸和30萬噸的發展規劃,以加快青島啤酒的發展步伐。這個時期,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於1991年建成投產;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年產2萬噸的青島啤酒四廠,也於1991年2月開始生產。到1992年末,青島啤酒的年產量已達24萬噸(一、二、四啤的青島啤酒合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的變化,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品種與生產結構,也不斷有新的變化。青島啤酒廠主要生產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產過黑啤酒。後來由於啤酒出口量擴大,釀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產,將青島黑啤酒的技術工藝及有關設備,轉移到其他廠生產,使用青島牌商標。在日本人經營時期開始的制葯--維他益車間,1977年後改為「青島啤酒制葯廠」,又增加生產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據國家整頓葯廠的要求,停止生產。1964年,為了發展葡萄酒工業,市一輕工業局決定將果酒車間從青島啤酒廠分出,成立青島葡萄酒廠。1958年,根據市一輕工業局要求,青島啤酒廠成立罐頭車間,增加罐頭生產(有午餐肉、豬肉罐頭、魚類罐頭、蘋果罐頭等)。1963年,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產,罐頭車間下馬停產。
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由美國的莫納克公司作為青島啤酒的總代理。當年銷量為2萬箱。此後,在有幾十種國外啤酒激烈競爭的美國市場上,青島啤酒以其較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加之美國代理的大力促銷宣傳,終於鞏固了在美國的銷售市場,並在美國50個州建立了強大銷售網路,進入了中國餐館和國外開辦的連鎖飯店及超級市場。從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到1992年的15年裡,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由2萬箱增至120萬箱,銷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躍為第九位,所佔市場比重由0.3%增長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國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長的100多年發展歷程中,青島啤酒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因而,產品質量比較穩定,被國內外消費者公認為名牌產品。1963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輕工業部金質獎章;1979年9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1980年、1985年兩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1980年4月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著名商標」稱號;1991年9月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之一。在國際上:1981年、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評酒會上獲得冠軍;1987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行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目前公司全資擁有青島啤酒一廠、二廠、四廠、揚州啤酒廠、日照啤酒廠和青島麥芽廠並控有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銷售收入、實現利稅、 出口創匯等指標位居中國啤酒行業之首。

青島啤酒集團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品牌及技術優勢,以民族資本為主,以弘揚民族工業為旗幟,國內收購兼並廠和新建廠並舉,盡快擴大規模經濟,並大力推進多元化經營,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把青啤集團建成具有超強實力的、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的大型企業集團

② 青島啤酒為什麼暢銷..

1903年8月,古老的華夏大地誕生了第一座以歐洲技術建造的啤酒廠——日爾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島公司。經過百年滄桑,這座最早的啤酒公司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青島啤酒」的生產企業——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青啤公司開始全面實施「大名牌戰略」,確立並實施了「新鮮度管理」、「高起點發展、低成本擴張」、「市場網路建設」等戰略決策,以「名牌帶動」式的資產重組,率先在全國掀起了購並浪潮,被稱為中國啤酒業「從春秋到戰國」行業整合潮流的引導者。對購並企業,青島啤酒推行「系統整合,機制創新」獨特的管理模式,用青島啤酒企業文化來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目前,青島啤酒公司在國內18個省、市、自治區擁有55家啤酒生產廠和麥芽生產廠,構築了遍布全國的營銷網路,基本完成了全國性的戰略布局。現啤酒生產規模、總資產、品牌價值、產銷量、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市場佔有率、出口及創匯等多項指標均居國內同行業次席。面對新的百年,青啤公司將不斷創新,打造學習型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創建國際化大公司,做國際市場的價值專家、中國啤酒市場的領導者和超級明星,譜寫新百年的輝煌篇章!
[編輯本段]經營理念
銳意進取,做到奮發向上、大膽創新、勇於開拓、永不滿足;
奉獻社會,做到對股東、對消費者、對社會真誠奉獻。「銳意進取,
奉獻社會」,體現了青啤人在追求發展、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
注重社會效益的價值觀念。
[編輯本段]發展史
1903年,青島啤酒廠由英、德商人創辦,時名「日爾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島公司」,生產設備、原材料從德國進口。該廠產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199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資金為今後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2001年,通過全面實施「大名牌」戰略,青啤公司在全國已基本完成戰略布局。搶佔了全國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地產地銷的戰略轉變。對購並企業,推行青啤管理模式,用青啤企業文化來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廠初期的年生產能力是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產品品種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島、芝罘、天津、大連設有銷售總代理。當時,產品質量就很出色。據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膠州灣》一書記載:「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乘機侵佔青島。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將青島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生產。日本人對工廠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1939年建立了制麥車間,曾試用山東大麥釀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國產以及西貢產;酒花使用捷克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外匯管制,啤酒花進口發生困難,曾在廠院內設「忽布園」進行試種。由於設備能力的擴大,1936年實際產量四打裝103202箱(3208噸),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663多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當年10月工廠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島市政府當局派員接管,工廠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齊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工廠購買,定名為「青島啤酒廠」。工廠的主要管理人員從廠長到各主要生產部門配備的負責人和技師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在生產和工藝技術問題的處理上由專業人員負責確定。
1979年以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工廠的活力日益增強,基本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廠大規模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裝備。1981年,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國家計委、進出口委、財政部批准投資4551.62萬元,進行10萬噸擴建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投產;1986年的產量在全國啤酒行業里首先突破10萬噸。同年國家計委又批准撥款4998.39萬元,進行13萬噸技術改造工程,並要求在1988年建設13萬噸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建設20萬噸和30萬噸的發展規劃,以加快青島啤酒的發展步伐。這個時期,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於1991年建成投產;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年產2萬噸的青島啤酒四廠,也於1991年2月開始生產。到1992年末,青島啤酒的年產量已達24萬噸(一、二、四啤的青島啤酒合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的變化,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品種與生產結構,也不斷有新的變化。青島啤酒廠主要生產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產過黑啤酒。後來由於啤酒出口量擴大,釀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產,將青島黑啤酒的技術工藝及有關設備,轉移到其他廠生產,使用青島牌商標。在日本人經營時期開始的制葯——維他益車間,1977年後改為「青島啤酒制葯廠」,又增加生產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據國家整頓葯廠的要求,停止生產。1964年,為了發展葡萄酒工業,市一輕工業局決定將果酒車間從青島啤酒廠分出,成立青島葡萄酒廠。1958年,根據市一輕工業局要求,青島啤酒廠成立罐頭車間,增加罐頭生產(有午餐肉、豬肉罐頭、魚類罐頭、蘋果罐頭等)。1963年,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產,罐頭車間下馬停產。
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由美國的莫納克公司作為青島啤酒的總代理。當年銷量為2萬箱。此後,在有幾十種國外啤酒激烈競爭的美國市場上,青島啤酒以其較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加之美國代理的大力促銷宣傳,終於鞏固了在美國的銷售市場,並在美國50個州建立了強大銷售網路,進入了中國餐館和國外開辦的連鎖飯店及超級市場。從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到1992年的15年裡,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由2萬箱增至120萬箱,銷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躍為第九位,所佔市場比重由0.3%增長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國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長的100多年發展歷程中,青島啤酒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因而,產品質量比較穩定,被國內外消費者公認為名牌產品。1963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輕工業部金質獎章;1979年9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1980年、1985年兩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1980年4月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著名商標」稱號;1991年9月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之一。在國際上:1981年、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評酒會上獲得冠軍;1987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行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③ 你們怎麼評價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是山東青島啤酒廠的產品,該廠是我國最早的一家啤酒廠、原為「英德啤酒公司」,創辦於1903年,是我國目前的最大的一家啤酒廠,其規模之大,產量之高,質量之佳都是名列前茅。在第二三屆全國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全國名酒,1980年榮獲國家優質產品金質獎章。不僅在國內負有盛名,而且馳名全世界。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製作方法:
1.原料選擇:(1)大麥:青島啤酒的原料是選自浙江省寧波、舟山地區的「三棱大麥」,這種大麥皮薄,粒大,澱粉多,蛋白質含量低,發芽率高,是釀造啤酒的上等原料。(2)酒花:青島啤酒採用的優良啤酒花,是該廠自己的酒花基地精心培育,其具有蒂大、花粉多、香味濃的「青島大花」,能使啤酒更加清澈透明,有爽快的微苦味和酒花香,並延長啤酒保存期,保證了啤酒的正常風味。(3)水:青島啤酒釀造用水是有名的嶗山礦泉水,水質純凈、口味甘美,是「山泉水清」,一塵未染,對啤酒味道的柔和起了良好作用,賦予青島啤酒獨有的風格。

2.製作和管理:青島啤酒之所以好,是因為採取了釀造工藝的「三固定」和嚴格的技術管理。「三固定」就是固定原料、固定配方和固定生產工藝。嚴格的技術管理,操作一絲不苟,凡是不合格的原料絕對不用、發酵過程要嚴格遵守衛生法規。對後發酵的二氧化碳,要嚴格保持規定的標准,過濾後的啤酒中二氧化碳要處於飽和狀態。產品出廠前,要經過全面分析化驗及感官鑒定,合格方能出廠。所以該酒的品質,都達到歷史最好水平,並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准。

產品特點:青島啤酒是我國名牌產品,屬於淡色啤酒型,酒液呈淡黃色,清澈透明,富有光澤,酒中二氧化碳氣充足,當酒液注入杯中時,泡沫細膩,潔白,同時開起,持久而厚實,並有細小如珠的氣泡從杯底連續不斷上升,經久不息。飲時,酒質柔和,有明顯的酒花香和麥芽香,具有啤酒特有的爽口苦味和殺口力。該酒含有多種人體不可缺少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常飲有開脾健胃、幫助消化之功能。原麥芽汁濃度為12度,酒度為3.5~4度。

青島啤酒工程有限公司是隸屬於青島啤酒集團(www.tsingtao.com.cn)的國有企業,是由一批長期從事啤酒行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是從事啤酒工程的專業化公司。

該公司下設:

工程安裝公司----專門從事啤酒廠工程的安裝;
微機自控系統開發部----專門從事啤酒廠糖化、發酵微機自控系統的設計安裝;
啤酒包裝容器廠----專門設計、生產、銷售各類啤酒保鮮桶、扎啤桶;
中日合資啤酒設備製造廠----專門製造啤酒廠各類發酵、清酒、酵母、CIP等罐類設備和酵母擴培、麥汁充氧、高濃稀釋及罐頂裝置、接管板等設備,該公司擁有東洋技研四十多年的技術經驗,製造真空冷凍乾燥裝置(FD)。

目前,公司已形成由設計、製造生產、安裝調試等組成的具有相當規模的、相當水準的專業化公司。

100多年前德國佔領山東的時候那群遠離本土的德國士兵因為沒有啤酒喝,於是寫信給德國皇帝(不知道當時是哪一位)抱怨。因為那個國家全民皆嗜啤酒,所以皇帝看來很理解,就用海輪搬運了釀造啤酒的設備到青島。德國作為啤酒之國,啤酒的工藝種類都已經成為文化屬性了,所以他們的釀造設備也當然是上品。運到青島來的那一套設備,屬於釀造lager類啤酒的設備。因此,從類別上來說,青島啤酒屬於德式的lager。除了設備之外,還有兩樣東西是關鍵,一個是麥芽,還有一個就是水。當年的麥芽應該用的是山東本地的麥芽,就像山東人一樣健壯飽滿,現在流行的用來形容這種特徵的英文單詞就是robust,前幾年有一種樂百氏純凈水用的就是這個詞。水呢就是嶗山泉水,哇。

這種不經意的風雲際會便成就了中國乃至整個遠東地區最優秀的啤酒,--沒有「之一」--就是唯一。

6月28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主辦的世界品牌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會上發布了200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青島啤酒名列其中,位居第31位。

同時,青島啤酒以品牌價值評估168.73億元人民幣高居啤酒行業榜首,繼續擔當國內啤酒市場領先者角色。

然而,在這鮮花燦爛的時刻,往往是那鮮花成長的艱難過程被人遺忘了。

當年青島啤酒從貴族品牌向大眾品牌演變的過程中,有許多人質疑其「做大做強」的戰略,即外延式擴張及低成本戰略,認為這將使青島啤酒背上了養活小啤酒廠的沉重包袱,「貴族」品牌從此不高貴,其能否把青島啤酒引向輝煌還是一個未知數……

其實,青島啤酒作為中國啤酒行業唯一的全國銷售品牌,其很早就想讓自己成為國內啤酒消費市場的主導品牌,可是在1997年的時候,其市場份額仍處於不佳的境地:國內其他品牌占據67%的市場份額,合資品牌占據31%的市場份額,自己只佔有區區2%的市場份額,同時境外90多家已經在國內合資的國際著名品牌在高價位與青島啤酒展開正面進攻。因此,要想讓青島啤酒成為國內啤酒消費市場的主導品牌,談何容易?

然而,這就是當時中國啤酒市場的現實,盡管青島啤酒區區2%的市場份額,在當時中國啤酒企業中,其市場份額卻是位居行業首位的,算得上是行業領先者。

但是,一個企業的經營戰略也許往往是在一定大環境的變動中受啟發而產生的。

1996年底,山東省政府制定了旨在重點培植八大骨幹企業集團的十項政策措施,青島啤酒集團名列八大集團之中。「十項措施」中「享受『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的優惠政策」以及「實際上繳的所得稅由同級財政部門當年全部返還企業,用於增加國有流動資本」等優惠政策,其吸引力相當強勁。

1997年,中國輕工總會為改變啤酒行業效益低下、結構性矛盾突出的現狀,推動整個行業的升級,正式出台了《啤酒行業產品結構調整方案》。明確提出,在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上,要立足於現有企業的改組改造,集中力量擇優扶強,支持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壯大,增強競爭力。在2000年左右,幫助青島、珠江和燕京三大企業集團年產量總和達到400萬噸,使其佔全國總量的20%;支持骨幹啤酒企業合理擴大生產規模,希望國家採取措施,如被兼並企業的債務實行掛帳停息等,以支持集團化發展;配合地方扶持重點企業,使我國啤酒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

可以說,以上的大環境為青島啤酒實施外延式擴張及低成本戰略作了一種啟發,但這種大環境背景的改變其實並不是什麼扶持大企業、大集團的靈丹妙葯,而只是一味催化劑。其至關重要的是,他雖然激起了青島、珠江和燕京啤酒的遐想,但那些作為一方諸侯的雪花、重慶、金星、哈爾濱、東西湖、錢江、藍帶、宣化、聖泉、金龍泉、雪津、豪門、藍劍、黃河、金士百、寶雞、趵突泉、民樂等啤酒廠家也各有所思,他們認為你們有政策我就有對策尋找發展自己的路子,何況當時他們都彼此認為相互之間沒有太懸殊的差距,都覺得自己不會落後,能夠守住自己家門口的市場並脫穎而出。這樣,中國啤酒市場的一場跨越式賽跑便開始了。

因此,中國各啤酒廠家便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較量,大廠家依靠品牌加大促銷以規模取效益求發展,中小廠家尋求地方保護減免納稅以低價搶市場謀出路。結果導致行業利潤極其微薄,市場單瓶啤酒酒水價格賣得不如塑料瓶裝純凈水高。

事實是,每個啤酒企業本身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青島啤酒也不例外。在計劃經濟時期,青島啤酒產品就馳名中外,一直是國內高檔啤酒市場份額的領先者,產品覆蓋全國各地,這種覆蓋方式主要是依靠計劃經濟時期國有性質的商品批發經銷單位——糖酒公司來運作,而糖酒公司在過去計劃經濟時期,是相當於履行產品配送職能,根據國家計劃把青島啤酒源源不斷地調往全國各地。然而,由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這種糖酒公司也只能是一個過渡單位,沒有太大的生命力,註定在不久的將來就要解體或民營化。因此,不光是青島啤酒,包括國內的其他啤酒廠家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以後的啤酒市場只能依靠啤酒廠家自己去開拓。所以當時的燕京、珠江啤酒便已經開始藉助自己的優勢(在周邊啤酒企業中,其生產設備和技術等處於領先地位,從而確保了產品的質量)猛力開發當地啤酒市場,打算並且只能走一條「先做強本地市場再做大外地市場」的路子,同時也主要是由於北京與廣東從經濟、人口和消費等各方面在全國都處於優勢地位,如果各自佔有各自當地的市場份額,那效益也是相當可觀的,並且對各自品牌向全國傳播也是相當有優勢的。

而青島啤酒不但沒有這種地理優勢的條件,而且尤其是在市場拓展方面更加意識到危機即將來臨,正如後來彭作義先生說了一句經典的話:「青島啤酒是最先進入市場的,但卻是最後一個踏進市場經濟的」。直面露骨地點出了當時青島啤酒市場開發能力的薄弱,具體體現在:第一,青島啤酒已經知道,未來的啤酒市場只能靠廠家自己開拓,而青島啤酒一直沒有自己專門的銷售公司,所以其一時很難跟上現實市場變化的步伐,何況擁有一支專業化的啤酒銷售隊伍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完成的事情。第二,各地糖酒公司的解體或民營化,相對分散或瓦解了青島啤酒經銷網路與銷售渠道的力量,給一批新崛起的個體經銷商依賴當地的啤酒品牌發揮價格優勢從而壯大起來提供了機會,這樣勢必減緩青島啤酒成為國內啤酒消費市場主導品牌的步伐。第三,啤酒產品由於屬於快速周轉的消費食品,因其成本、品質等因素使得該產品被認為有一定的銷售半徑。然而,青島啤酒廠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又由於同城還有一家比較大的啤酒廠——嶗山啤酒廠,嶗山啤酒也擁有青島地區的主要市場份額,另當時在山東各地市具備十萬噸以上啤酒生產能力的廠家有十幾個,品牌也是琳琅滿目,而且各自有各自的勢力范圍,從而使山東成為中國啤酒市場的前沿陣地,競爭異常激烈。

所以綜觀以上因素,結合當時市場實際環境,可以認為在那個時期,青島啤酒必須正確面對三個問題:

1、 未來中國的高端啤酒市場,面臨洋品牌的進攻,其先進的品牌運作與營銷手法等,青島啤酒作為中國國內啤酒業的領先者,將持什麼樣的戰略?是退避三舍、拱手以讓,還是迎面抗擊?如果是迎面抗擊,又拿什麼戰術來應對?

2、 在完善的營銷體系未建立之前,如何在全國范圍內穩定並拓寬自己的銷售網路與渠道?

3、 面對燕京、珠江等的群雄崛起,如何在中國啤酒業繼續保持領先者地位?

可想而知,青島啤酒在那時必須解決以上三個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註定其往後的戰略就不可能象珠江和燕京那樣「先做強本地市場再做大外地市場」,她必須得循著一條適合於自己的路子去走。

也許是巧合,1996年6月,曾任青島第二食品廠廠長及青島大洋食品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彭作義先生加盟青島啤酒。

後來人評價彭總對青島啤酒的貢獻相當高,事實確是如此。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具體運作青島啤酒關鍵的內容在哪裡?

可以這么說,當時的青島啤酒決策層清楚地意識到市場發展的嚴峻性,然而青島啤酒是青島市重點國有企業之一,是中國啤酒業關注的焦點,其任何一個動作都會引起業界、全國及國際上的注意。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形容當時的青島啤酒十分恰當,她就象一個燙手的山芋,誰捧到她,捧好了,誰就將聲名遠揚;捧不好,誰就將岸然失色,甚至身敗名裂。

然而正是彭總的個性與困境中的青島啤酒吻合的天衣無縫,盡管在外人當時看來彭總的一些思路與做法,仍讓人疑慮重重。記得在一次啤酒營銷研討會上,山東大學一位擅長「兵法」營銷的博士生導師舉了彭總關系營銷的一個例子可以體現其個性的魅力,彭總動員放下青島啤酒只生產高檔酒的名牌架子,上馬生產宜於百姓消費的大眾酒,這一主張讓人很吃驚,常人不敢想像,就是讓當時的青島市政府等相關部門也為之置疑。為此,彭總感覺壓力挺大,並且預感到會「烏紗帽」不保,於是他通過各種渠道在青島舉行召開了一個規模比較大的全國啤酒市場營銷研討會,邀請了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啤酒行業及相關部門的老前輩參加,他們一致主張彭總的思路與做法是正確的,才使得彭總躲過一劫。

就是這樣的一位彭總,敢作敢為,並且能找到辦法去達到目的。因為他放下青島啤酒只生產高檔酒的名牌架子,上馬生產宜於百姓消費的大眾酒,使得青島啤酒僅在青島一地,其市場佔有率便一下子從20%飆升到80%。在他任職期間,青島啤酒又走出山東,面向全國,兼並了總生產規模逾100萬噸的20餘家啤酒企業,並先後投入4億元巨資,在全國40多個城市設立了營銷公司、分公司和辦事處,收回了香港的總經銷權,實現了企業對消費者的直接供應。

也許是因為青島啤酒加盟了這樣一位膽識過人並且運籌帷幄的彭總經理,為青島啤酒外延式擴張低成本戰略找到了支點,青島啤酒註定要在那個年度風生水起。

最後,如果要總結青島啤酒如何從貴族品牌走向大眾品牌演變史的話,不妨可以用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一個特定的品牌(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孕育的名牌)在特殊的時期(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性時期)由於特定的環境(市場無序競爭)加上一位特別有個性的領導人(彭總)而成就了青島啤酒的今天,也許其中的一個因素變了,青島啤酒也就不是今天的這個結果。

進言青啤品牌整合之路。
自1994年收購揚州啤酒廠以後,青島啤酒集團9年來共投入資金六七億先後兼並了西安、平度、雞西、馬鞍山、上海、廣東等地的40多家啤酒企業,但這40多家企業卻是1/3盈利,1/3持平,1/3虧損。2003年,燕京、青島、華潤三大啤酒集團兼並擴張速度明顯放緩,啤酒業的競爭已從資源爭奪轉入資源整合和品牌競爭的新階段。

而碰巧,今年又是青啤的百年大慶。百年青啤如欲繼續輝煌百年,顯然需要一套成熟的品牌戰略。

從「品牌滲透」到「品牌整合」
我國啤酒市場的區域性特徵明顯。當地消費者對本地品牌的習慣性和偏好性消費加上一些非市場的因素迫使三大啤酒集團只能以「品牌滲透」的策略開拓市場:即在當地收購一家企業,注入自己的管理機制、先進技術、產品配方、營銷經驗後以原品牌繼續銷售。

通過幾年的滲透,三大啤酒集團在市場份額、產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旗下也擁有了數十個品牌資源,對市場的控制能力和競爭實力都有了明顯的飛升。但規模擴張中偏重於當地市場的品牌管理策略對於整體發展和長期發展的制約力也越來越強,關注短期局部的品牌策略和關注長期全局的品牌戰略間的矛盾已無法調和——「品牌整合」時不待我。

相對而言,一直沒有強勢啤酒品牌的華潤則一身輕松,把「雪花」作為未來的全國性強勢主力品牌來打造。

同樣,青啤也適時啟動了「品牌瘦身計劃」,欲在五年之內將40多個品牌砍至10個以下,把青島啤酒、漢斯、嶗山、山水等中高檔品牌打造成一支主力軍,最終形成主品牌、副品牌和子品牌形成「金字塔」形的品牌結構,即以青啤和漢斯等外資啤酒品牌構成品牌金字塔的塔尖,青啤和嶗山、山水等國內知名品牌築就中堅力量,而其他大眾國產品牌奠定塔基。這樣做的考慮是最大可能保持青啤的品牌形象,充分挖掘其他品牌原有定位的價值,並在中高和低檔品牌間建立防火牆,提高高端品牌價值的安全度。

從「金字塔」到「有限品牌」
縱觀著名國際啤酒製造商,品牌最多不過四、五,甚至是單一品牌,集中資源是品牌價值的快速積累和放大的保證,真正是一拳之力勝於五指。對於品牌數量達40之多的青啤來說,「金字塔品牌戰略」不失為品牌整合之道,但也只是權宜之道,是對尷尬現狀的妥協。這種所謂「即有重點,又全線出擊」的品牌整合其實很容易「沒了重點全線潰敗」。

我們知道,品牌定位越高端銷量越小而品牌投入越高,所以一般廠商高端品牌總是很少,基本上一到兩個。而青啤旗下有數個高端品牌,且除青啤外其他高端品牌基本上區域性品牌,市場影響力局限很大。按照「金字塔戰略」,這些高端品牌和「青島啤酒」在同一戰略高度,必將極大地分散力量,對於塔尖品牌建設是相當不利的。

另外,「青島啤酒」品牌從塔尖到塔身,定位模糊且價值下延。這對於長期在國內豎立高檔啤酒品牌形象的青啤而言顯然不是什麼好事,很容易最終造成品牌定位價值不清。而且,這一下沿的趨勢還有滑落至塔基之勢。在一些市場上,特別是在青啤沒有「地產地銷」品牌的地區,如北京、湖北等地,青啤低價入市的情況並不少見。如此無界限的跨位銷售對於品牌價值的損傷不可小視。

而且,隨著中國啤酒市場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品牌競爭的烈化程度將不斷提高。誰的品牌定位清晰,影響力強,誰就將在市場中占據先機。現實的情況是華潤、燕京逐漸將品牌投入集中在某個品牌上,青啤的出路必將是以相應的強勢品牌與之抗衡,而這一強勢品牌自是「青島啤酒」莫屬。當然,青啤的另一選擇是將「青島啤酒」品牌「束之高閣」——嚴格定位為高檔啤酒,然後另取「漢斯」或其他另一品牌作為中低檔品牌進行強勢推廣,攻守自如。

「有限品牌」戰略是青啤必由之路,但其他眾多品牌的價值就不顧了嗎?當然不是。

「有限品牌」戰略的要義在於以青啤為主力品牌,占據高端定位,將其他知名度較高的品牌置於中間,普通大眾品牌則被做為高端利潤保障的防火牆,採取品牌價值收割戰略有限投入,以銷促長,在當地充分發揮原品牌定位點所在,逐漸回收這些品牌中沉澱的價值,回收來的資金又可投入到青啤品牌的建設中來。經過數年的過渡,一些品牌隨著原有品牌價值的回收必將逐漸走向衰亡,企業資源就可以自然而然集中到數個強勢品牌上來。

從「有限品牌」到「差異品牌」
「有限品牌」戰略的意義在於品牌價值的集中化,即將眾多品牌的價值集中到數個上來,形成強勢品牌陣線。但品牌價值集中化之後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品牌價值的最大化。

「單一品牌」是集中化後的集中化,最終把品牌價值合一,但這種方式風險極大。對於數個強勢品牌而言即使不做刻意的差異宣傳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必有相當大的不同,要成功將其價值疊加到一個品牌上來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對於啤酒這樣的大眾消費品市場,「單一品牌」戰略使得品牌在功能定位、價值導向甚至側翼防禦上迴旋餘地太小。即使象可口可樂這樣的品牌管理專家,也不得不依靠「雪碧」等多個輔助品牌建立品牌陣線,在口味和形象上和主力「可口可樂」品牌相呼應。

「青島啤酒」品牌由於近百年延傳至今且始終展現精品定位、金牌質量,品牌確實頗具「橫向的長久性」和「縱向的深遠性」。這一特點也正是「青島啤酒」的價值所在。所以,相應的品牌價值最大化戰略就要圍繞這一點來展開。

「差異品牌」戰略就是以「青島啤酒」為核心,將非青啤的數個強勢品牌通過功能、體驗、價值等特質進行差異化定位,而位居中心的青啤保留在中性位置,求檔次而不求差異,著重在品牌影響力上下功夫,塑造全國性領導性品牌。如此形成的青啤品牌陣線將是一個「青島啤酒」體現核心品牌價值,其他強勢品牌滿足特性需求的品牌集群,最終實現品牌集群價值的最大化。

也許到這一步青啤才基本上走完了品牌整合之路。

④ 青島啤酒跟燕京啤酒為什麼會同時成為2008年奧運會的贊助商

啤酒行業的激烈競爭使得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放棄了對奧運贊助商的排他性原則。這是相當罕見的!!!

百威啤酒、燕京啤酒、青島啤酒先後成功晉升為北京奧運會啤酒贊助商。

贊助2008北京奧運會:兩者都是贏家

首先看青島啤酒。青島啤酒在2008年這樣一個全球盛會的節日,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贊助商可謂是實至名歸。

&nb
sp; 1.青島啤酒可以籍此機會進一步擴大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地位;

2.青島啤酒作為惟一一個真正全國性的啤酒品牌由集團統一贊助2008北京奧運會,不僅使得整個推廣的聲音以及主題更加一致,而且比以往由各分公司進行分散式投放更加節省費用和富有成效;

3.青島啤酒可以籍此擴大和鞏固在北京和青島兩個奧運會賽場的銷量。

再看燕京啤酒。作為一個大銷量,小品牌啤酒廠商(據燕京稱其為國內銷量最大啤酒廠商),尤其作為2008奧運會主辦城市所在地的企業來贊助2008北京奧運會則可謂是理所當然的事。

1.燕京啤酒可以憑藉此次贊助2008北京奧運會的機會來樹立自己在全國真正的江湖地位,在品牌知名度以及影響力方面迅速趕超青島啤酒;

2.燕京啤酒由於具有北京渠道的優勢,無疑會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奧運經濟的最大受益者,有利於把銷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3.一直以來燕京給人的感覺是價格比較低,沒有中高檔產品,無疑,2008北京奧運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推廣「夢想」:兩者都是輸家

可能是想和2008北京奧運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掛鉤的緣故,青島啤酒把品牌新主張定義為「激情成就夢想」,已經講了一年了;而燕京啤酒則把「超越夢想」作為自己品牌的推廣口號。

但個人認為,把「夢想」當作主張和口號來推廣,兩者都是輸家。

1.「夢想」太虛,與行業或者產品的關聯性太低。啤酒行業從整體來講應該是一個「分享、快樂」的行業,而不是夢想;

2.啤酒行業不適合賣哲理。一般消費者消費啤酒的時候更多是在激動的時刻或者分享的時刻,而不是沉思的時候。所以雪花啤酒的「暢享成長」並沒有得到多少消費者的共鳴,甚至包括白酒行業的「捨得」酒也因為太強調「捨得」智慧而忘了行業的屬性是「溝通和交流」,而不是個人修養,從而銷量一直沒有上來;

3.推廣的方式太單一。兩家企業除了打廣告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其它的有力推廣補充,頂多是開個新聞發布會或者青島啤酒贊助了「夢想中國」,其餘就沒有任何亮點。其實一些年輕的男性消費者由於剛走上工作崗位,會經常和朋友聚會,啤酒也是他們點得最多的,為什麼不搞一些互動的活動呢?比如在全國1000個酒樓舉行「夢想成真」活動,每個酒樓每月都選取一些因為「升職或者加薪而夢想成真」的顧客進行免費或者獎勵……

4.口號沒有煽動性。激情成就夢想,超越夢想等好像是格言或者長輩給予晚輩的忠告,既不符合現代顧客的接受習慣,也不符合行業的快樂本性。相比於蒙牛的「酸酸甜甜就是我」,這兩家企業都還需要下功夫。

⑤ 請問青島啤酒有什麼特色

首先,在品牌上它是中國在世界啤酒排名里佔有名額.這是品牌優勢!回
其二,在釀造上它採用國答際最先進的生產設備,無論是糖化、錐罐、釀造工藝、成品包裝都是國內最尖端的!這是硬體設備!
其三,在口感質量上它立足國內消費群體的口感模式建立一套適合中國人的特色!這是口感優勢!
其四,在啤酒文化上它有先天優勢,具有百年歷史!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家跨朝代的酒廠。這是歷史優勢!
其五,在銷售管理上它有得天獨厚的國內外銷售網路。山東青島也是沿海城市,中國啤酒暢銷的地點大多在沿海一線。
最後,至於啤酒特點?國內啤酒無外乎就是麥汁+水+輔料。工藝上都差不多。說白了,啤酒的差異就是水質的差異,因為啤酒90%是水!
在產能上,華潤雪花跟他有得拼!在潛力上,英博集團中國區旗下幾個子公司的潛力有待發展。作為老對手的燕京,綜合實力和背景都有望與之並駕齊驅!

⑥ 青島啤酒節有什麼特點

青島國際啤酒節始創於1991年,在每年8月的第二個周末開幕,為期16天。節日由國家有關部委和青回島市人民政府共答同主辦,是融旅遊、文化、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國家級節慶活動。

如今,啤酒節已經成為彰顯青島城市個性優勢與魅力的盛大節日,以啤酒為媒介,展現了青島啤酒公司和城市。節日期間,青島的大街小巷裝點一新,舉城狂歡。

佔地近 500畝、擁有近30項世界先進的大型娛樂設施的國際啤酒城內更是酒香四溢、激情盪漾。節日每年都吸引超過20多個世界知名啤酒廠商參節,也引來近300萬海內外遊客舉杯相聚。

青島國際啤酒城分南、北兩大功能區,南區為娛樂區,北區為綜合區,已建成大型游樂世界。青島啤酒節已經有18屆的歷史了,2008年第18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從9月19號開始,到10月4號結束。

⑦ 青島啤酒為什麼暢銷

首先來,在品牌上它是中國在世界自啤酒排名里佔有名額.這是品牌優勢!

其二,在釀造上它採用國際最先進的生產設備,無論是糖化、錐罐、釀造工藝、成品包裝都是國內最尖端的!這是硬體設備!

⑧ 青島啤酒公司在成長性方面有哪些優勢

如果來你買的是H股的青島啤自酒,股價漲幅超過200倍,紅利還不算
A股沒有強行分紅,而且分紅游戲玩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用的是投資者的錢分給投資者,自己把錢往裡裝,也不往外「掏」

這就是為什麼A股是投機的天地,而不是價值投資的硅地

盤子太大,也是無法炒作的原因之一,需要更多的接盤者拿更高的價格來買,可是市場如此低迷的情況下,讓大家錢只進不出,現實嗎?可能嗎?

青島啤酒在香港的H股是表現非常良好的股,可是在A股兼職是一坨屍 機構資金從來不炒這個,寧願買業績差甚至虧損的小盤股 啤酒花 也不炒作這個,而大資金不進場,小散戶是無法推動高價的

⑨ 青島啤酒介紹

1903年,青島啤酒廠由英、德商人創辦,時名「日爾曼啤酒股份公司青島公司」,生產設備、原材料從德國進口。該廠產品1906年即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1993年,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公司股票分別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為國內首家在兩地同時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資金為今後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至2001年,通過全面實施「大名牌」戰略,青啤公司在全國已基本完成戰略布局。搶佔了全國市場的制高點,實現了地產地銷的戰略轉變。對購並企業,推行青啤管理模式,用青啤企業文化來整合子公司管理思想和理念。
青島啤酒廠始建於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青島被德國佔領,英德商人為適應佔領軍和僑民的需要開辦了啤酒廠。企業名稱為「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廠初期的年生產能力是2000噸,生產設備和原料全部來自德國,產品品種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在上海、青島、芝罘、天津、大連設有銷售總代理。當時,產品質量就很出色。據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膠州灣》一書記載:「日爾曼啤酒公司青島股份公司生產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覽會上展出,獲得金牌獎。」
1914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日本乘機侵佔青島。1916年9月16日,日本國東京都的「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以50萬銀元將青島啤酒廠購買下來,更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於當年12月正式開工生產。日本人對工廠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造和擴建。1939年建立了制麥車間,曾試用山東大麥釀制啤酒,效果良好。大米使用中國產以及西貢產;酒花使用捷克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外匯管制,啤酒花進口發生困難,曾在廠院內設「忽布園」進行試種。由於設備能力的擴大,1936年實際產量四打裝103202箱(3208噸),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663多噸。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當年10月工廠被國民黨政府軍政部查封;旋即由青島市政府當局派員接管,工廠更名為「青島啤酒公司」。1947年6月14日,「齊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行政院山東青島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工廠購買,定名為「青島啤酒廠」。工廠的主要管理人員從廠長到各主要生產部門配備的負責人和技師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在生產和工藝技術問題的處理上由專業人員負責確定。
1979年以後,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工廠的活力日益增強,基本建設的步伐大大加快,工廠大規模引進國際上先進的技術裝備。1981年,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的關懷下,國家計委、進出口委、財政部批准投資4551.62萬元,進行10萬噸擴建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投產;1986年的產量在全國啤酒行業里首先突破10萬噸。同年國家計委又批准撥款4998.39萬元,進行13萬噸技術改造工程,並要求在1988年建設13萬噸的同時,要統籌考慮建設20萬噸和30萬噸的發展規劃,以加快青島啤酒的發展步伐。這個時期,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二有限公司於1991年建成投產;年產10萬噸的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年產2萬噸的青島啤酒四廠,也於1991年2月開始生產。到1992年末,青島啤酒的年產量已達24萬噸(一、二、四啤的青島啤酒合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的變化,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品種與生產結構,也不斷有新的變化。青島啤酒廠主要生產12o淡色啤酒,但也曾生產過黑啤酒。後來由於啤酒出口量擴大,釀造能力有限,故在1972年即停止了黑啤酒的生產,將青島黑啤酒的技術工藝及有關設備,轉移到其他廠生產,使用青島牌商標。在日本人經營時期開始的制葯——維他益車間,1977年後改為「青島啤酒制葯廠」,又增加生產三合素、酵母粉等,1980年,根據國家整頓葯廠的要求,停止生產。1964年,為了發展葡萄酒工業,市一輕工業局決定將果酒車間從青島啤酒廠分出,成立青島葡萄酒廠。1958年,根據市一輕工業局要求,青島啤酒廠成立罐頭車間,增加罐頭生產(有午餐肉、豬肉罐頭、魚類罐頭、蘋果罐頭等)。1963年,為全力搞好啤酒的生產,罐頭車間下馬停產。
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由美國的莫納克公司作為青島啤酒的總代理。當年銷量為2萬箱。此後,在有幾十種國外啤酒激烈競爭的美國市場上,青島啤酒以其較高的品質、獨特的風味加之美國代理的大力促銷宣傳,終於鞏固了在美國的銷售市場,並在美國50個州建立了強大銷售網路,進入了中國餐館和國外開辦的連鎖飯店及超級市場。從1978年青島啤酒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到1992年的15年裡,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的銷量由2萬箱增至120萬箱,銷量排列名次由第十三位躍為第九位,所佔市場比重由0.3%增長到1%以上。1987年至1992年,青島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占亞洲12個國家出口量的25%。
在漫長的100多年發展歷程中,青島啤酒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因而,產品質量比較穩定,被國內外消費者公認為名牌產品。1963年4月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青島啤酒被評為國家名酒,獲輕工業部金質獎章;1979年9月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國家優質產品銀質獎;1980年、1985年兩次獲得國家質量金質獎。1980年4月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著名商標」稱號;1991年9月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之一。在國際上:1981年、1985年兩次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評酒會上獲得冠軍;1987年5月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市舉行的國際啤酒評比中名列榜首;1991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蒙頓國際評比大賽上獲金質獎。
目前公司全資擁有青島啤酒一廠、二廠、四廠、揚州啤酒廠、日照啤酒廠和青島麥芽廠並控有青島啤酒西安有限公司55% 的股份及深圳青島啤酒朝日有限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銷售收入、實現利稅、 出口創匯等指標位居中國啤酒行業之首。青島啤酒集團的發展目標就是要充分發揮品牌及技術優勢,以民族資本為主,以弘揚民族工業為旗幟,國內收購兼並廠和新建廠並舉,盡快擴大規模經濟,並大力推進多元化經營,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盡快把青啤集團建成具有超強實力的、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的大型企業集
青啤於1993年7月1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H股,同年8月27日在上海證交所上市。
青啤的第一階段——做大做強的階段: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檔的市場,但高中檔市場僅佔全中國市場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增長快速及潛力巨大的,卻是佔有百分之八十五市場份額的大眾市場。因此從1993年開始,青啤總經理彭作義希望借著收購當地啤酒品牌來打入不同省市的大眾市場。青啤以」做大做強」 及 「低成本收購」作為整個收購策略的藍圖及核心,並以增加產量到300萬噸及增加市場佔有率到10%以上為目標。
彭作義所謂」做大做強」的理念就是透過購並把市場向下延伸,以高中檔的市場補貼大眾市場,進而打入一直被忽略的大眾市場。但由於青啤是獨資經營的公司,並無母公司的財務支持,因此需獨力承擔收購重責。也就是說,青啤在進行收購活動時需要作出比競爭對手例如北京控股的燕京啤酒和華潤的雪花啤酒付出更多直接的代價。因此為了能在短時間內進占更大的市場,因此不得不實施「低成本收購」。截至2003年,青啤的並購中有42%屬於破產收購,這個比例是相當驚人的。到2001年,青啤已完成了四十多項收並活動,廠房遍布十七個省市。生產量由96年的35萬噸升至2001年的251萬噸,而市場佔有率也由96年的3%升至2001年的11%,達到彭作義所講「增加生產量到300萬噸」及「增加市場佔有率到10%」 的目標,成為全國最大的啤酒廠。2001年,雖然青島己佔有市場11%,但單單這一年,青島在低檔的大眾市場的虧損己達到7千多萬元,青島需要以高中檔市場所賺的利潤去補貼低檔市場。青啤在不斷收購的同時,營業和管理費用亦不斷上升,子公司營業及管理費用從1998年的8541萬上升至2002年的12億3921萬,勁升14.5倍。
青啤生產能力透過高速度收購不斷提高。雖然青啤產量歷年亦有提升,但升幅較慢。青啤於2001年的生產能力已超過三百六十萬噸,但產量只有二百五十萬噸,廠房空置率更高達百分之三十,嚴重浪費生產力及資源。結果是青啤的邊際利潤的表現在三大啤酒廠中明顯最差,青島啤酒只有1.80%,而擁有燕京啤酒的北京控股就有13.90%,而華潤雪花啤酒也高達9.86%而大幅超過青啤。可見過往的急速收購活動對青啤害多於利。
青啤的第二階段——精益求精的階段:由於盲目高速的收購活動加上內部管理的不協調令青啤出現高成本、入不敷出、債台高築等問題。2001年7月,青啤總經理彭作義辭世,由金志國接任。他明確地調整青啤的營運戰略,由「做大做強」改變為「做強做大」,著力推行改革,提升公司的內部核心競爭力。青啤的改革的措施有(1)架構重組、(2)品牌重組、(3)增減子公司股權、(4)減慢收購速度。我認為這些重組的做法對於大部分公司而言具有相當參考性,因此我們將作進一步的詳細分析。
架構重組:未重組前,青啤的子公司每個都是獨立的營運單位,同一地區內的子公司的營銷范圍沒有清晰的劃分,各自有銷售網路和行政單位,造成資源重疊和浪費。青啤於是自2000年起先後組建八個事業部,把全國的子公司按區域收歸各事業部,劃小范圍管理,統一產供銷、市場及行政管理,共同使用運輸、分銷等系統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節省人手及成本。2000年時,青啤在青島本部首先建立ERP信息系統。並於2002年6月於華南事業部實施第二期計劃。經過首兩期的實施,青啤統一了22041種數據編碼、整理1400餘個客戶檔案、2000餘個供貨商檔案等,並為各部門建立管理信息系統模塊模型。在事業部制度的區域管理和ERP信息系統的基礎上,青啤成立了倉儲調度中心,對全國市場區域的倉儲活動進行重新規劃。青啤的倉庫面積由以往的7萬多平方米下降到目前的29260平方米。庫存量也得到改善,從以下數據可以知道成立倉儲調度中心後青島本部的產量雖然上升了,但庫存量反而大大下降。
品牌重組:經過一輪瘋狂收購後,青啤旗下的品牌增至四十多個,不但難以管理,更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情況。有鑒於此,青啤進行品牌重組,欲在5年之內將40多個品牌減至10個以下。例如在東北地區,青啤旗下的啤酒品牌一共有三個,分別為五星啤酒、興凱湖啤酒及青島啤酒。經過重組整合後,青啤把這三個品牌歸納為一個品牌——「青島啤酒」推出市面,再與同區的對手 --- 雪花啤酒和百威啤酒競爭。
增減子公司的股權:自1994年收購揚州啤酒廠以後,青啤九年來先後兼並了四十多家啤酒企業,但這四十多家企業卻是1/3盈利、1/3持平、1/3虧損。為增加盈利,減少開支,青啤增持了一些表現較好的子公司的股權。而減持表現較差的,甚至注銷它們。舉例而言,青啤增持西安公司的股權由56.32%至76.1%,增持渭南公司股權由41.28% 至69.28%, 增持薛城公司股權由70%到85%。青啤同時減持北京三環股權由54%至29%,並注銷了江蘇(90%)和上海啤酒(35%)的營銷。
減慢收購速度:青啤自從大量收購全國各地的啤酒廠後,負債率不斷上升,銀行因此不願再借貸給青啤。由於資金不足,青啤無法繼續瘋狂收購。再者,新上任的總經理有意推行新政,減慢收購,並進行內部整合。青啤自2001年開始已大大減慢收購的速度。2002至2003年間,青啤只收購了兩間的啤酒廠,分別為:廈門銀城股份有限公司及湖南華獅啤酒廠,青啤在這兩項收購中,共享了1.24億元。
由以往青啤股價的走勢看來,大部份時間青啤H股股價會在並購消息發放後下跌,反映香港機構投資者對青島啤酒並購消息抱負面反應。由於對青島啤酒的前景抱懷疑態度或質疑一連串並購對青島啤酒能否產生協同效應,觸發投資者於並購消息發報後拋售青島啤酒股票。反之,青島A股股價卻受並購利好消息影響而令其股價不斷上揚。改革前,A股股價一直偏好,這由於國內的小股民羊群心態下,視收購為好消息。但改革後,A股股價並未因改革而大幅上升,基本保持穩定。而香港機構投資人較國內股民更著重基礎分析。由於機構投資人認為青啤做大做強的策略失當,因此青啤瘋狂收購的結果使得青啤H股股價在改革前一路下滑。但改革後股價卻不斷上升,顯然是機構投資人肯定青啤的改革策略。
青島啤酒幾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來所舉辦的啤酒質量評比的所有金獎,並在世界各地舉辦的國際評比大賽中多次榮獲金獎。1906年,建廠僅三年的青島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世紀80年代三次在美國國際啤酒大賽上榮登榜首;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別在比利時、新加坡和西班牙國際評比中榮獲金獎;2006年,青島啤酒榮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譽企業200強」,位列68位;2007年榮獲亞洲品牌盛典年度大獎;在2005年(首屆)和2008年(第二屆)連續兩屆入選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的「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其中2008年在單項排名中,青島啤酒還囊括了品牌價值、優質品牌、產品與服務、品牌價值海外榜四項榜單之冠。

閱讀全文

與青島啤酒的優勢及亮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