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密的風俗習慣
高密的風俗習慣:
1、臘八。每年農歷的臘月初八,俗稱「臘八」這天,每家每戶的早餐都要喝「臘八煮」(用八樣農作物果實熬煮成的粥,現已衍變成著名的八寶粥)就此便留傳下了「喝了臘八煮,便把年來數」的佳話。也就是說,從這天開始,有了「過年」的氣息,離過年就得一天一天的拔著指頭數起來了。大人們便開始趕年集、備年貨,孩子們開始盼年早些到來了。
2、祭灶。直到臘月二十三,辭灶(祭灶)日,也叫「過小年」中午免不了吃餃子,主要活動在晚上,過了這天,就放灶王爺的假,回天堂「過年」去!在供給灶王爺的晚宴上,只有一道特別的餚「糖瓜兒」(民間手工製作的麥芽糖)意在一種說法是:讓灶王爺吃後,到了天堂多說甜言蜜語。另一種說法是:叫糖瓜兒粘住灶王爺的嘴,到了天堂不讓說話。辭別的時候不僅贈有禮品「面袋子、錢搭子」(用燒紙裱糊的)在燒紙的時候一起燒掉,口中還得念念有詞「灶王,灶王上天堂;少生災禍,多生五穀雜糧。」聲音很小,不讓別人聽到。有些好奇的孩子詢問老人說的什麼,會遭受老人的呵斥:「小孩子家不懂事,一邊玩去!」弄得個心興掃盡。
3、備年。 「辭了灶,年來到!」接下來人們開始忙年了。這時候上了大把年紀的老人總會嘮叨:「好過的年,難過的春!」意指在提醒小人們,不能光為了過年去鋪張,還要牢記來年長春的開支。家家戶戶的婆媳們、妯娌們、姑嫂們開始做餑餑、蒸包子、打年糕,直到大年三十,總算忙出了個頭緒,就開始准備年夜飯了。
4、年夜飯、除夕夜。剁餡子、和面、包餃子、煎碗頭,都是女人們的事,男人領著孩子們一起,貼對聯、掛zhu子(寫有列宗列族名字的撲灰年畫)、拾掇擱擺兒(供桌),擺放供品。一切准備完畢,同姓同支股衍生在世的子孫們,成群結隊浩浩盪盪地走向墓場,給列宗列祖上墳燒紙、放鞭炮,邀請做了古的人回家過年。在上墳回來的路上,經過桃園每家人捎少一匝桃枝,(沒桃園的地方)趕年集是買好)回家後插到門窗的旁邊和放在供桌上,用做辟邪。然後在門上檻貼上過門錢,插上「指道」,家裡的女人們燒鍋下餃子,男人就准備接財神。
用木製長方形的盤子上擺放摞成山狀的五個小餑餑和兩雙筷子,兩盅黃酒,一沓燒紙,男孩子用長長的竹竿,挑著一支鞭炮,根據「灶碼頭」(木版年畫。上方刻有農歷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與各種財神爺所在方位,下方是財神爺像)上所指財神爺所在的方位,到大門外燒紙、祭奠酒、磕頭、放鞭炮。完畢,回家高呼:「財神到家了!」回到供桌前,意思是捧財神爺汝座,點燃蠟燭,燒上香,供上兩碗現出鍋的餃子,再在供桌前燒上一沓燒紙。磕個頭。就要開始喝「財神酒」了。老婆、孩子在別屋裡看中央台的新年晚會,歡歌笑語喜氣洋洋。直至午夜十二點,各自回家吃年夜飯。大人回到家中凈手上香,兒童去大門外燃放一枚爆竹,俗稱「開門包暴仗」。然後將煮熟的水餃盛成若乾等份,除了放在供桌、天供上外,門口、窗口、井口,凡是帶口的地方都要放上一份,每處都要燒上一沓燒紙,磕個頭。然後燃放禮花鞭炮,辭舊迎新,完畢回到屋裡餐桌上吃餃子,餃子有糖餡的,還有夾帶硬錢幣餡的,當第一個人吃到夾帶硬幣餃子的時候,就高喊一聲:「錢!」其他人就呼應:「好,來年有錢花!」當有人吃到糖餡的時候,說上一聲:「甜!」其他人都說:「好,來年有甜頭!」
5、大年初一。早晨,當門族的老少爺們兒,相互走訪拜年後,因一天一夜的忙碌,勞累早以過度,各自回家休息去了。新正大月是玩耍的日子,村裡的婆媳孩子們,熙熙攘攘的來到了大街上觀看踩高蹺、扭秧歌、舞長龍、聽茂腔戲,熱鬧非凡。高蹺隊、秧歌隊、茂腔劇團,來了一撥有一撥。一天都有好幾撥來大街上演出,直到太陽落山。老婆孩子都累了便回家下餃子吃去了。
6、送年。大年初二,該是送年的日子。一家門戶一個天,不同姓氏門族有不同的送年時間,有早晨送的,有中午送的,有晚上送的,有集體的,有各家各戶的,但方式是類同的,男人挑上一擔兩筒水放在院子里,好為祖宗們飲馬。婆媳女人們燒火下上一鍋水餃,年五更供上的地方都要再供上,每處都得燒紙、磕頭。然後,孩子們挑上一支大的鞭炮,到大門外燃放,大人們朝外磕個頭,意思是送老祖宗們及各路神仙,回家的回家。
高密地處山東半島東部膠東地區,膠萊平原腹地,東與青島市接壤,是春秋名相晏嬰、東漢大經學家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故鄉。版圖面積1526平方公里,轄960個行政村(居),87.6萬人,是國務院批準的山東半島沿海開放重點縣市之一,全國科技創新示範縣、全國商標百強縣、全國集約節約用地模範縣、中國家紡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撲灰年畫之鄉。
❷ 高密特色有哪些
高密過年
有幸在山東半島高密過了個山東習俗濃濃的年,年味十足的年。祭祖、拜墳、春聯、窗花、接年、上貢、送年,就好象計算機的程序一樣一整套下來。有意思極了!
從有據可考的明代成化年間開始,幾百年來高密過年依附軸子傳承的規矩幾無改變,代代相傳的宗族譜系將傳統家族牢固地聚集在一起。除夕中午在灶間正北邊掛上家堂軸子後,這就是接年,意即接老祖宗回家過年。被稱作「紅擱板」的條幾上盡其所能擺上各色供品,奉上十二雙紅筷子,擺上空碗碟,然後掌蠟上香。還有具有高密特色的一斤多重的大餑餑(饅頭)、榆錢,羔、魚、大肥肉、雞蛋餅壓著白菜頭,中間插上紅根綠葉的菠菜等 。各家到祖宗墳墓上放完鞭炮後,趕緊回家在門口擱上攔馬棍,「想像中自家的祖宗過得好,都是騎高頭大馬回家的」。院子里撒些豆秸,寓意「宜豆千秋」。「接下來幾天祖宗就和我們在一起了,小孩不能亂說話,不吉利的諧音要迴避,比如高密方言里和『窮』同音的『頂』就不能用了,要說『舉一個起』。」家裡做好的第一鍋餃子、饅頭也要先盛一碗祭祖。現在村裡的老人家雖然偶爾感慨上世紀還沒通電的時代,「一到過年點燭點燈籠,氣氛可不一樣吶」,在這兒過年年味還沒變。想體驗鄉村氣息濃濃的年就來高密吧!
❸ 啤酒節是什麼
啤酒節一般為美食節的盛會,包括美食,演出,娛樂嘉年華,一般在夏季舉辦,是一個地方標志性的節日盛會,對帶動地方旅遊及經濟有著獨特的促進作用。
啤酒節(Oktoberfest)源於德國,1810年的十月,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的路德維格王子和薩克森國的希爾斯公主的婚禮而舉行的盛大慶典。自那以後,十月啤酒節就作為巴伐利亞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保留下來。此後民眾持續這種熱烈的情緒,年復一年地舉辦該項活動。還有一說是當地農民為慶祝大麥和啤酒花的豐收而大喝啤酒而產生的。
【慕尼黑啤酒節】
1810年巴伐利亞加冕王子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於當年10月完婚,官方的慶祝活動持續了5天。人們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深受歡迎的活動便被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截至到2004年,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70屆。
【中國啤酒節】
自從中國有了啤酒,中國人也就知道了慕尼黑。甚至有的啤酒廣告就是這樣說的:很德國,很德國!
中國的啤酒節最早是從1991年青島啤酒節開始的,已經舉辦了20屆;大連「中國國際啤酒節」也舉辦了10屆;哈爾濱啤酒節舉辦了6屆,剩下的還有燕京啤酒節、雪花啤酒節、西安啤酒節、天津啤酒節、保定啤酒節等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國內的啤酒節舉辦的時間都集中在七八月份,這個季節屬於夏季,啤酒銷售的旺季,所以大家都要爭先恐後地出現,而各個啤酒節的內容形式五花八門。
【丹佛啤酒節】
美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來到美國的德國移民,自然也把啤酒節的傳統帶到了美洲,之後其他各族人民,也紛紛以此為借口,參加這個德國的傳統節日,大喝啤酒。三天的日票根據活動的不同,在30美元到50美元不等,購買三天通票價格為145美元,比單買日票節省20美元,如果去其官方網站申請會員,還可以在普通票145美元的基礎上再獲得20美元的額外優惠。
【倫敦啤酒節】
英國倫敦啤酒節始於1978年,2005年它將再次於倫敦西部的奧林匹亞展覽大廳舉行。英國是除德國之外的另一個啤酒大國,而倫敦西部則是英國啤酒的中心,所以現在它已被喻為是"世界最大的酒館",屆時你將會品嘗到種類繁多、口味各異的啤酒,甚至別出心裁,比如有加歐石楠的香料啤酒,加蜂蜜、香蕉的風味啤酒。所有酒水都是由小型作坊用手工方法製造,並且多產自英國。單日票分為6英鎊、7英鎊不等,通票為17.5英鎊。
❹ 深圳世界之窗啤酒節上的啤酒是免費的嗎
你好,啤酒節門票是要錢的,但可以買個夜場票看看錶演喝喝啤酒,但是啤酒是要錢的而且有點小貴,不過68我還可以接收的價格,個人感覺不同
❺ 啤酒節,聖母節,古爾邦節分別出自哪個國家的
1、啤酒節(Oktoberfest)源於德國。
1810年的十月,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的王諸路德維希和薩克森回王國的特蕾澤·答夏洛特·露易絲公主的婚禮而舉行的盛大慶典。自那以後,十月啤酒節就作為巴伐利亞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保留下來。此後民眾持續這種熱烈的情緒,年復一年地舉辦該項活動。
2、聖母節源於中國。
聖母節是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亦稱花婆節,流行於壯語北部方言區。每年夏歷二月初二為「聖母」誕辰,故以是曰為「聖母節」。
3、古爾邦節源於伊斯蘭教。
古爾邦節是穆斯林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叫"犧牲節"或"宰牲節"。也譯作"庫爾班"。
❻ 高密春節的風俗習慣
話高密過年
提起高密,話就長了。據史料記載,唐朝司馬貞《史記索隱》稱:「鯀娶有莘氏女,謂之女志,是生高密。宋衷雲:高密,禹所封國(《世本》)新編《中國史》稱:「禹,字高密。」從禹算起,距今該有四千年(公元前21——公元2009)的歷史了吧,也就是說「年」在高密已經過了四千多個了,源遠流長,演變至今的風俗習慣「過年」該是個什麼樣子的呢?
說起「過年」,在高密應該從「臘八」開始,每年農歷的臘月初八,俗稱「臘八」這天,每家每戶的早餐都要喝「臘八煮」(用八樣農作物果實熬煮成的粥,現已衍變成著名的八寶粥)就此便留傳下了「喝了臘八煮,便把年來數」的佳話。也就是說,從這天開始,有了「過年」的氣息,離過年就得一天一天的拔著指頭數起來了。大人們便開始趕年集、備年貨,孩子們開始盼年早些到來了。直到臘月二十三,辭灶(祭灶)日,也叫「過小年」中午免不了吃餃子,主要活動在晚上,過了這天,就放灶王爺的假,回天堂「過年」去!在供給灶王爺的晚宴上,只有一道特別的餚「糖瓜兒」(民間手工製作的麥芽糖)意在一種說法是:讓灶王爺吃後,到了天堂多說甜言蜜語。另一種說法是:叫糖瓜兒粘住灶王爺的嘴,到了天堂不讓說話。辭別的時候不僅贈有禮品「面袋子、錢搭子」(用燒紙裱糊的)在燒紙的時候一起燒掉,口中還得念念有詞「灶王,灶王上天堂;少生災禍,多生五穀雜糧。」聲音很小,不讓別人聽到。有些好奇的孩子詢問老人說的什麼,會遭受老人的呵斥:「小孩子家不懂事,一邊玩去!」弄得個心興掃盡。
「辭了灶,年來到!」接下來人們開始忙年了。這時候上了大把年紀的老人總會嘮叨:「好過的年,難過的春!」意指在提醒小人們,不能光為了過年去鋪張,還要牢記來年長春的開支。家家戶戶的婆媳們、妯娌們、姑嫂們開始做餑餑、蒸包子、打年糕,直到大年三十,總算忙出了個頭緒,就開始准備年夜飯了。剁餡子、和面、包餃子、煎碗頭,都是女人們的事,男人領著孩子們一起,貼對聯、掛zhu子(寫有列宗列族名字的撲灰年畫)、拾掇擱擺兒(供桌),擺放供品,從里往外依次是:站放筷子8雙,酒盅8隻,盛上黃酒。四碟五碗,四隻碟子依次盛放:蘋果(意味著平平安安)、糖塊(意味著甜甜蜜蜜)、點心(意味著多點誠心)、柿餅(意味著仕途順利),諧音寓意。五碗盛放的是:豬頭肉、鯽魚、豆腐、白菜、隔年飯(五穀雜糧熬煮成的厚厚的粥,現在有部分人家因陋就簡已刪除了)。所盛物品都有「說」出:扣其諧音,寓其他意:天天有肉;年年積余;全家都福;百日生財;五穀豐登,每隻供碗上面插有青頭,有的插菠菜(意指博收來財)有的插生菜(意指天天生財)還有插油菜的(意指年年有財)。蠟台兩只,香爐一座,插有紅棗的年糕一塊,斧頭一把(諧音意指:福早生,年年高)五個餑餑摞成山狀。接下來要做的是打紙了,工具是一根質地很硬,密度很大的窄木板和一頭刻有內方外圓古銅錢模樣的半截圓木俗稱紙鑿,把燒紙鋪平,讓紙鑿在燒紙上行走,每走一步砸一次紙鑿頭頂,把整個燒紙讓紙鑿走遍。由此便有了從前的謎語:「小黑人,走一步,挨一錘。」謎底就是紙鑿。現代人不再用這個了,而用人民幣大面額的鈔票放在燒紙上走個來回,叫做「印錢」(影印的意思)緊接著就是「花錢」就是將列印好的燒紙花散開,折疊後一沓一沓的分好,一部分放在供桌上年夜用,一部分拿來去墓場上墳。在「天井」里也要擺上供桌,叫「擺天供」筷子、酒盅、香爐之類的東西統統擺上,還要在農家院子里撒上一些谷秸,挑上一擔兩筒水,飲喂已做古的人的馬用。不是在埋葬做古人的晚上都要扎一匹紙馬,送盤纏燒紙時一起燒掉的馬嗎?可能就是飲喂那些騎回來的馬吧。一切准備完畢,同姓同支股衍生在世的子孫們,成群結隊浩浩盪盪地走向墓場,給列宗列祖上墳燒紙、放鞭炮,邀請做了古的人回家過年。在上墳回來的路上,經過桃園每家人捎少一匝桃枝,(沒桃園的地方)趕年集是買好)回家後插到門窗的旁邊和放在供桌上,用做辟邪。然後在門上檻貼上過門錢,插上「指道」,家裡的女人們燒鍋下餃子,男人就准備接財神,用木製長方形的盤子上擺放摞成山狀的五個小餑餑和兩雙筷子,兩盅黃酒,一沓燒紙,男孩子用長長的竹竿,挑著一支鞭炮,根據「灶碼頭」(木版年畫。上方刻有農歷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與各種財神爺所在方位,下方是財神爺像)上所指財神爺所在的方位,到大門外燒紙、祭奠酒、磕頭、放鞭炮。完畢,回家高呼:「財神到家了!」然後將每個門口放上一根木棍,俗稱「攔門棍」意思是將惡魔鬼怪攔在門外,不讓其進門。回到供桌前,意思是捧財神爺汝座,點燃蠟燭,燒上香,供上兩碗現出鍋的餃子,再在供桌前燒上一沓燒紙。磕個頭。就要開始喝「財神酒」了當家族的老少爺們歡聚一起,喝著美酒吃著佳餚,談談今年的收成,來年的打算,說說國家興旺、經濟騰飛,科技發達,國事家事天下事,無所不談,無話不說。不過要專挑好的說,掃興的事、沖犯神氣的事莫提,於是便有了「凈說過年的話」、「專挑過年的話說」等俗語。意思是凈說好話。老婆、孩子在別屋裡看中央台的新年晚會,歡歌笑語喜氣洋洋。直至午夜十二點,各自回家吃年夜飯。大人回到家中凈手上香,兒童去大門外燃放一枚爆竹,俗稱「開門包暴仗」然後將煮熟的水餃盛成若乾等份,除了放在供桌、天供上外,門口、窗口、井口,凡是帶口的地方都要放上一份,每處都要燒上一沓燒紙,磕個頭。然後燃放禮花鞭炮,辭舊迎新,完畢回到屋裡餐桌上吃餃子,餃子有糖餡的,還有夾帶硬錢幣餡的,當第一個人吃到夾帶硬幣餃子的時候,就高喊一聲:「錢!」其他人就呼應:「好,來年有錢花!」當有人吃到糖餡的時候,說上一聲:「甜!」其他人都說:「好,來年有甜頭!」。一片歡樂的氣氛縈繞整個房內。還有一種特殊的東西,用面搓成繩狀的面條,不管盛在誰的碗里,都要悄悄地送到當家人的碗中,俗稱串錢的繩子該他吃,吃掉了是意指他攥錢繩子。吃罷餃子,小一輩兒的人們都要給老一輩兒的磕上一個響頭(嘴裡喊著長輩的尊稱,給你磕頭!)老人便在炕頭上吆喝:「好了,好了!年走了,免了吧!」小人們來到老年人的屋裡領賞(磕頭錢)老人們把早以准備好的紅包一一分給他們,個個歡天喜地道別後各自回屋睡覺去了。
大年初一的早晨,當門族的老少爺們兒,相互走訪拜年後,因一天一夜的忙碌,勞累早以過度,各自回家休息去了。新正大月是玩耍的日子,村裡的婆媳孩子們,熙熙攘攘的來到了大街上觀看踩高蹺、扭秧歌、舞長龍、聽茂腔戲,熱鬧非凡。高蹺隊、秧歌隊、茂腔劇團,來了一撥有一撥。一天都有好幾撥來大街上演出,直到太陽落山。老婆孩子都累了便回家下餃子吃去了。
大年出二,該是送年的日子。一家門戶一個天,不同姓氏門族有不同的送年時間,有早晨送的,有中午送的,有晚上送的,有集體的,有各家各戶的,但方式是類同的,男人挑上一擔兩筒水放在院子里,好為祖宗們飲馬。婆媳女人們燒火下上一鍋水餃,年五更供上的地方都要再供上,每處都得燒紙、磕頭。然後,孩子們挑上一支大的鞭炮,到大門外燃放,大人們朝外磕個頭,意思是送老祖宗們及各路神仙,回家的回家。歸廟的歸廟,人們忙活了三天的年終於送走了,身子累,心理舒服啊!最近聽市委宣傳部文化局的領導們說,把高密的傳統過年拍成電視劇,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承傳下去。新時代的人們拭目以待!
❼ 各地啤酒節的時間
2009年青島啤酒節開幕時間是2009年8月14日,已經結束了,其他的不知道
❽ 雪花啤酒節會持續多長時間
新聞媒體和旅行商朋友們:大家好! 很高興朋友們光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在這里,我受第二屆吉林市雪花啤酒節組委會的委託,向媒體的朋友們介紹一下本次活動的有關情況。 一、活動時間 從2008 年 6 月 15 日—— 8 月 31 日,總計兩個半月。 二、活動內容 大體包括三個部分: 1 、 6 月 15 日晚上在松花江畔的市府廣場舉行開幕儀式、歌舞表演,以及焰火晚會。 2 、從 6 月 16 日開始,在上述同一地點,連續舉辦五場面向廣大市民的廣場音樂演出,以及啤酒大賽和抽獎活動。五場音樂演出包括:民族器樂專場、西洋器樂專場、流行音樂專場、古典音樂專場、搖滾音樂專場。 3 、在全長 3.5 公里的濱江步行街上,搭建供市民和遊人品酒娛樂的啤酒長廊。時間持續兩個半月。 三、活動宗旨 這次活動的宗旨是:在全市進一步營造愛國、愛城、愛家的濃郁氣氛;進一步深化雪花啤酒與吉林市的地域融合,培樹地方特色產品品牌;讓吉林市民在今夏盡情享受旅遊、文化、體育盛宴。 具體的,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一下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和意圖。 1 、為吉林發展助力、為北京奧運加油。 我市的雪花啤酒節今年是第二屆,趕上了兩個時間點,一是,今年是我市實現經濟總量翻番的決戰年,二是活動期間恰恰趕上迎奧運聖火及奧運會開幕。為經濟快速發展,我市確定了經濟總量三年翻番的戰略目標,今年是決戰的關鍵年,我們舉辦雪花啤酒節,可以藉助節慶活動,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激勵鬥志。對於迎接奧運聖火來到吉林市和慶祝北京奧運會開幕來說,我們藉助雪花啤酒節,恰恰可以暢飲雪花,放飛激情,為聖火喝彩,為健兒鼓勁,為中國加油!
滿意請採納
❾ 啤酒節的來歷是什麼
啤酒節簡介
啤酒節源於德國,1810年的十月,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的路德維格王子和薩克森國的希爾斯公主的婚禮而舉行的盛大慶典。自那以後,十月啤酒節就作為巴伐利亞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保留下來。此後民眾持續這種熱烈的情緒,年復一年地舉辦該項活動。
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節是英國倫敦啤酒節、美國丹佛啤酒節和德國慕尼黑啤酒節,他們在國外家喻戶曉,被歐美的啤酒專家們譽為是——每一個啤酒愛好者都該至少要去一次的狂歡。
世界各地的啤酒節
中國國際啤酒節,每年7月的最後一個周四開幕,為期12天
7月16日~30日 中國啤酒的故鄉——哈爾濱啤酒節
8月1日~5日 大不列顛啤酒節
8月12日~27日 青島啤酒節
9月16日~10月1日 慕尼黑啤酒節
9月28日~30日,10月5日~7日 斯德哥爾摩啤酒節
[編輯本段]啤酒節由來
啤酒節源於德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1810年,馬伐利亞的盧德親王結婚,舉行賽馬活動,賽馬活動結束後,人們痛飲啤酒以示慶賀,這個慶典沿襲下來後,就成為今天的啤酒節。還有一說是當地農民為慶祝大麥和啤酒花的豐收而大喝啤酒而產生的。
1810年巴伐利亞加冕王子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於當年10月完婚,官方的慶祝活動持續了5天。人們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深受歡迎的活動便被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截至到2004年,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70屆。
中國的啤酒節
自從中國有了啤酒,中國人也就知道了慕尼黑。甚至有的啤酒廣告就是這樣說的:很德國,很德國!
中國的啤酒節最早是從1991年青島開始的,到今年已經舉辦了18屆;大連「中國國際啤酒節」也舉辦了8屆;哈爾濱啤酒節舉辦了4屆,剩下的還有燕京啤酒節、西安啤酒節、天津啤酒節等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國內的啤酒節舉辦的時間都集中在七八月份,這個季節屬於夏季,啤酒銷售的旺季,所以大家都要爭先恐後地頻頻露臉,各個啤酒節的內容形式五花八門。
美國丹佛啤酒節
美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來到美國的德國移民,自然也把啤酒節的傳統帶到了美洲,之後其他各族人民,也紛紛以此為借口,參加這個德國的傳統節日,大喝啤酒。三天的日票根據活動的不同,在30美元到50美元不等,購買三天通票價格為145美元,比單買日票節省20美元,如果去其官方網站申請會員,還可以在普通票145美元的基礎上再獲得20美元的額外優惠。
英國倫敦啤酒節
英國倫敦啤酒節始於1978年,2005年它將再次於倫敦西部的奧林匹亞展覽大廳舉行。英國是除德國之外的另一個啤酒大國,而倫敦西部則是英國啤酒的中心,所以現在它已被喻為是"世界最大的酒館",屆時你將會品嘗到種類繁多、口味各異的啤酒,甚至別出心裁,比如有加歐石楠的香料啤酒,加蜂蜜、香蕉的風味啤酒。所有酒水都是由小型作坊用手工方法製造,並且多產自英國。單日票分為6英鎊、7英鎊不等,通票為17.5英鎊。
[編輯本段]啤酒節習俗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游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盪盪、威武雄壯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禮炮12響,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後,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及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涼,整個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鱗次櫛比。這里出售的商品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背靠背坐在一起,開懷暢飲,並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遊客會齊聲抗議,清潔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這場譽為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了超過700萬名的觀光客,足足喝掉600萬公升以上的啤酒!沒想到印象中一板一眼的德國人,其實也有如此熱情好客的一面。連續16天的啤酒節,每年在特里薩廣場上架起可容納數萬個座位的大帳棚,提供遊客啤酒、德國美食;帳棚外則豎立著摩天輪之類的游樂設施,會場中不時穿插身著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民俗活動。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他們「狂飲」的程度,光從數據上就另人吃驚,這場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根據慕尼黑觀光事務當局的統計,此節慶每年都吸引了超過多達六百萬名的觀光客,平均吃掉20萬條香腸、60萬只烤雞並喝掉足足600萬公升的啤酒。為期2周的德國啤酒節(Oktoberfest),德國人就喝盡、吃盡總數13528千克的食物,這個量可是夠一個人足足吃10年。去年2003年就約有六百萬人萬人擠進約31公頃大草地上的14座帳篷里,飲盡約570萬公升(一百五十萬加侖)的德國啤酒。而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所有的啤酒大棚都是臨時搭建的,每個大棚都有2000平方公尺左右,都有獨立的舞台和啤酒銷售櫃台。人們坐在傳統的長板凳上及長木桌前,享受著舉世聞名的德國啤酒和具有當地特色的烤豬腿,除了喝酒之外,街頭張燈結綵,市內7家大酒廠組成的遊行隊伍也紛紛上街載歌載舞。還有許多民俗活動,如音樂會、馬戲團表演,也有許多販賣站與游樂設施,如旋轉馬與摩天輪等。啤酒一直供應到晚上10點半,這時樂隊齊奏催促人們回家的曲子,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活動則在晚上11時結束,可是不少遊客卻還是意猶未盡,留連忘返,許多人仍會轉戰至通宵開放的酒館續攤。走近慕尼黑啤酒棚的會場中,會看到十餘座由各家知名啤酒公司及餐廳合開的大型啤酒屋帳篷(Beer tent),而雖名為帳篷但每個帳篷都宛如小巨蛋,因為工程浩大跟蓋房子沒兩樣,為容納每晚數千至數萬人,各家啤酒屋可是挖盡了心思來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從7月中就開始撘建巨型棚子,而棚內外,都布置得各具特色。十幾個啤酒棚共可容納9萬多個座位,每個啤酒生產商會在帳篷內展示屬於他們的啤酒,大家在啤酒棚內唱歌、跳舞,吃烤雞、烤魚及巨無霸德國麵包Pret-zel,另外有不少的啤酒棚里也設有樂隊表演的舞台,每晚都會有樂團表演一些耳熟能響的德國歌曲,還有身著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傳統的歌舞。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啤酒棚外許多各式各樣適合全家大小玩樂的游樂設施,如旋轉木馬、海盜船、旋轉啤酒筒、大型摩天輪、旋轉鞦韆、過山車、鬼屋等游樂設施,還有提供遊客德意志帝國美食的小攤位,好讓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會在啤酒節玩得開開心心!除此之外,到了夜晚,五光十色的燈光,照亮了整個會場,更能感受慕尼黑越夜越美麗,而巨型的摩天輪,則是俯瞰啤酒節會場的最佳地點。
青島國際啤酒節
青島國際啤酒節,今年十七歲,呱呱墜地的嬰兒已經成長為風華正茂的少年。
從一個地方的小型節會成長為亞洲第一的啤酒盛會,青島啤酒節的發展壯大,正與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相吻合。
「最初幾屆喝不到外國啤酒。」從第一屆啤酒節開始就參加飲酒大賽、先後獲得8屆冠軍、號稱「啤酒王」的青島市民高仲,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隨著啤酒節的國際化程度提高,現在已經能喝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啤酒。
據悉,第一屆啤酒節1991年在中山公園西南角舉行,由青島啤酒集團主辦,來的多是萊州、威海等省內一些啤酒廠家。
年年來參加啤酒節的淄博人朱全勝,對最初三屆啤酒節的印象已經不深。他准確地記著第一次在啤酒節上喝到原裝進口的外國啤酒,是在1994年第四屆啤酒節上。
此後,在啤酒節上亮相的洋啤酒越來越多。2006年第十六屆啤酒節共引進了45個啤酒品牌,其中國外品牌就有41個。
今年啤酒節同樣是45種世界名啤,美國百威、丹麥嘉士伯、德國柏龍、德國貝克、英國紐卡索、日本朝日等世界啤酒十強中的9家都在其中。
「青島啤酒節越來越國際化。」青島市社科院研究員馬庚存比較17年來參節啤酒品牌後,這樣認為。
參加啤酒節的人,同樣出現了更多國際面孔。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年輕時曾創下11秒喝下1420毫升啤酒的記錄。在2001年的啤酒節上,高仲面對面告訴他,自己喝1500毫升啤酒只需8秒多。霍克一笑:「我已經老啦,不比年輕的時候了。」
記者發現,不知從哪一屆開始,舉著大杯喝啤酒的外國姑娘或小伙的照片,開始占據開幕式宣傳報道的核心位置。
啤酒節上看變遷,文明理性很明顯。
「當年是自行車停了一大片,有不少摩托車主趁機拉客賺錢,亂哄哄的好似趕集。」一次啤酒節沒落過的馬庚存告訴記者,現在到啤酒城去,多是開私家車、打計程車或者乘坐公交車。
隨著交通工具的「鳥槍換炮」,交通秩序也有了質的飛躍。以前,車多人擠,時有碰撞刮擦。如今,啤酒城交通調流井然有序,市民遊客出行文明素質明顯提高。
點滴之間可見社會進步。已經連續十年負責啤酒城內衛生清潔工作的王德生表示,遊客對他們越來越尊重,人們開始主動將垃圾丟到垃圾桶內。
「要說啤酒城裡最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當數醒酒室了。」啤酒節首席顧問林醒愚告訴記者,啤酒節組委會出於人性化考慮,設立了醒酒室。由於現在的人喝酒越來越文明理性,今年啤酒城裡決定取消醒酒室。
記者還獲悉,啤酒城今年將首次在城內設置義賣場,來自社會各界捐助的名人字畫、工藝禮品等義賣所得全部用於公益事業。
另外,啤酒城的娛樂項目也增加了許多。「2007年啤酒嘉年華」除原有16台游樂設施外,還新增價值近3億元的17台游樂設備和17個游戲攤位。相對於最早「拿竹圈套個小玩意」的地攤游戲,這里的「玩」已進身國際一流水平。
啤酒城東門有一個啤酒節紀念品銷售棚,店長李小姐詳細地給顧客介紹一款紅木製的小啤酒桶。其間,幾位市民買走了幾套款式別致的酒瓶起子。
「啤酒節紀念品是後來才興起的。」林醒愚表示,除第一屆啤酒節有企業主辦外,其後的啤酒節已經轉入政府名下並由政府一手操辦。隨著改革理念的深入,啤酒節又開始逐漸引進合作夥伴,目前採取的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機制:門票銷售有專門的公司承包;晚會演出有專業的公司承辦;啤酒城內游樂設施也是一些公司出資引進經營。
歷經17載,從改革大潮風起雲涌的上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市場化的思維已經深深滲透到啤酒節的經營理念中。10餘年前,誰敢實施門票白天10元、晚上20元的差異化定價策略?
國際化的啤酒節,也是國際化的商業機遇。青島志和事業公司總經理彭斌,在啤酒節上認識了好幾個如今的固定客戶。韓國米林株式會社的金先生主要經營農副產品,在2004年的啤酒節上,與彭斌相識。從此,彭斌經銷的蒜薹、胡蘿卜由內貿轉成外貿,通過米林出口到韓國,每年都有數千萬元的貿易額。
❿ 啤酒節源於哪個國家大神們幫幫忙
簡介:啤酒節源於德國,1810年的十月,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的路德維格王子和薩克森國的希爾斯公主的婚禮而舉行的盛大慶典。自那以後,十月啤酒節就作為巴伐利亞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保留下來。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 啤酒節源於德國,1810年的十月,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的路德維格王子和薩克森國的希爾斯公主的婚禮而舉行的盛大慶典。自那以後,十月啤酒節就作為巴伐利亞的一個傳統的民間節日保留下來。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於慕尼黑舉行的啤酒節,是德國極具歷史意義的傳統節慶。啤酒節源於19世紀巴伐利亞王儲路德維希的一場皇室婚禮,皇室邀民眾同樂,免費供應啤酒美食,日以夜繼地飲酒作樂、載歌載舞大肆慶祝;此後民眾持續這種熱烈的情緒,年復一年地舉辦該項活動,延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這場譽為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了超過700萬名的觀光客,足足喝掉600萬公升以上的啤酒!沒想到印象中一板一眼的德國人,其實也有如此熱情好客的一面。連續16天的啤酒節,每年在特里薩廣場上架起可容納數萬個座位的大帳棚,提供遊客啤酒、德國美食;帳棚外則豎立著摩天輪之類的游樂設施,會場中不時穿插身著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民俗活動。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他們「狂飲」的程度,光從數據上就另人吃驚,這場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根據慕尼黑觀光事務當局的統計,此節慶每年都吸引了超過多達六百萬名的觀光客,平均吃掉20萬條香腸、60萬只烤雞並喝掉足足600萬公升的啤酒。為期2周的德國啤酒節(Oktoberfest),德國人就喝盡、吃盡總數13528千克的食物,這個量可是夠一個人足足吃10年。去年2003年就約有六百萬人萬人擠進約31公頃大草地上的14座帳篷里,飲盡約570萬公升(一百五十萬加侖)的德國啤酒。而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所有的啤酒大棚都是臨時搭建的,每個大棚都有2000平方公尺左右,都有獨立的舞台和啤酒銷售櫃台。人們坐在傳統的長板凳上及長木桌前,享受著舉世聞名的德國啤酒和具有當地特色的烤豬腿,除了喝酒之外,街頭張燈結綵,市內7家大酒廠組成的遊行隊伍也紛紛上街載歌載舞。還有許多民俗活動,如音樂會、馬戲團表演,也有許多販賣站與游樂設施,如旋轉馬與摩天輪等。 啤酒一直供應到晚上10點半,這時樂隊齊奏催促人們回家的曲子,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活動則在晚上11時結束,可是不少遊客卻還是意猶未盡,留連忘返,許多人仍會轉戰至通宵開放的酒館續攤。走近慕尼黑啤酒棚的會場中,會看到十餘座由各家知名啤酒公司及餐廳合開的大型啤酒屋帳篷(Beertent),而雖名為帳篷但每個帳篷都宛如小巨蛋,因為工程浩大跟蓋房子沒兩樣,為容納每晚數千至數萬人,各家啤酒屋可是挖盡了心思來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從7月中就開始撘建巨型棚子,而棚內外,都布置得各具特色。十幾個啤酒棚共可容納9萬多個座位,每個啤酒生產商會在帳篷內展示屬於他們的啤酒,大家在啤酒棚內唱歌、跳舞,吃烤雞、烤魚及巨無霸德國麵包Pret-zel,另外有不少的啤酒棚里也設有樂隊表演的舞台,每晚都會有樂團表演一些耳熟能響的德國歌曲,還有身著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傳統的歌舞。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啤酒棚外許多各式各樣適合全家大小玩樂的游樂設施,如旋轉木馬、海盜船、旋轉啤酒筒、大型摩天輪、旋轉鞦韆、過山車、鬼屋等游樂設施,還有提供遊客德意志帝國美食的小攤位,好讓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會在啤酒節玩得開開心心!除此之外,到了夜晚,五光十色的燈光,照亮了整個會場,更能感受慕尼黑越夜越美麗,而巨型的摩天輪,則是俯瞰啤酒節會場的最佳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