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法國紅酒波爾多中級酒庄(CHATEAU REVERDI)詳細中文資料!
Cru Bourgeois字面意義是中產階級酒。今天這個級別的酒被認為是介乎於列級名庄與普通AOC酒之間的酒。1932年波爾多五大酒商擬定出一張名單列出444間酒庄得名字於是Cru Bourgeois這個評級宣告正式成立。
當時的列表詳細是:
The original cru bourgeois classification in 1932 ranked 444 châteaux into
6 Cru Bourgeois Supérieur Exceptionnel
99 Cru Bourgeois Supérieur
339 Cru Bourgeois
The Exceptionel châteaux in 1932 were Villegeorge, d'Angludet, Chasse-Spleen,
La Couronne, Moulin Riche, and Bel-Air Marquis d'Aligre.
時至今日(2003年)中級庄評級得數目略降有419間他們的生產總量約達Medoc八個產酒區總量的50%。
當然在這多達400多間的酒庄中不可避免會有良莠不齊的現象。中級庄中的表率者當數寶捷庄(Chateau Poujeaux)和Chateau Sociando-Mallet其近年的售價即可從另一側面看出其高質量了。像Chateau Sociando-Mallet甚至有副牌酒。叫做La Demoiselle de Sociando-Mallet一如列級名庄那樣「有型有款」。
事實上我們沒有理由只相信1855年的分級而覺得中級庄評級不上檔次。Terroir一樣釀酒葡萄品種一樣酒好與壞只是事在人為。無疑有些中級庄已建立聲譽價格不便宜但也有不上因為列級名庄評不上雖然素質高但價錢偏低的中級庄級別酒。例如Chateau Cissac和Chateau Beau-Sitebian便經常價廉物美。
中級酒庄多數分布在美度四大區(St. Estephe,Pauillac,St. Julien,Margaux)以外因為這四個區(尤其是菩依樂)是列級名庄酒的世界。他們多數分布在美度(Medoc)和上美度(Haut-Medoc)(包括Listrac和Moulis)這些產區。而在上美度義工有140間中級酒庄產量共佔70%之多。
這幾百間酒庄都有權在酒標上標明「Cru Bourgeois」的字樣。小酒庄和工會Syndicat des Crus Bourgeois的202個會員多數不放棄這個榮譽。但素質更高的酒庄如上述的Chateau Poujeaux和Chateau Sociando-Mallet則乾脆不提這個分級。因為他們的質量確實非常高。
中級庄工會每年都舉行中級庄錦標賽(Coupe des Crus Bourgeois)每個酒庄會拿出過去一連3個年份的酒來一比高下由大約300位專業人士來評定誰是此中的狀元。但要成為中級庄工會的成員也是有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於1932年早已訂出1978年修正。其要求約與聖達美隆(St. Emilion)的列級名庄(Grand Cru)同級素質也大致相當。中級庄中常有「潛龍伏虎」素質高而價錢合理常常是高物值的代名詞。
2. la chasse是什麼葡萄酒品牌
教皇聖醇干紅葡萄酒 La Chasse Pape cote Du Rhone Red La Châsse法國牌子。
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數據顯專示,2009年到2011年,從全國屬區域劃分情況來看,一線城市是葡萄酒消費的主力市場,飲用率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而在二三線城市,葡萄酒的飲用率增長相對緩慢。這說明一線城市消費者已經逐漸培養起飲用葡萄酒的習慣,葡萄酒正在融入一線城市消費者的生活中,而二三線城市葡萄酒消費尚帶有風潮性 ,市場還不成熟。
業內人士分析,未來中小城市將成葡萄酒市場的「後起之秀」,「二三線城市存在市場空白,同時葡萄酒發展正在從沿海發達地區向內陸地區推進,兩者正好碰在一起,內陸地區剛好有這種消費需求」。
預計未來二三線城市進口葡萄酒的消費量均將有明顯上升,成為國內葡萄酒新一輪的消費增長點。
3. 法國著名的葡萄酒聖地波爾多分為左岸和右岸,各自都有哪些特點都有哪些著名的產區和代表性的酒庄
波爾多是法國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之一,流經波爾多的基隆特河,將波爾多分為左岸和右岸。波爾多最著名的四大紅葡萄酒產區,兩個位於左岸:梅多克(Medoc)和格拉芙(Graves)產區,另有兩個著名產區:波美侯(Pomerol)和聖達美隆(Saint-Emilion)位於右岸。此外在波爾多左岸格拉芙的東南面,還有一個著名的蘇岱(Sauternes)產區,這里出產的貴腐甜白酒是世界頂級的。
籠統的說,左岸的酒庄和葡萄園規模較大,所產的葡萄酒嚴謹復雜,基本上都是採用以赤霞珠為主,混以其它品種(除赤霞珠外,主要採用的葡萄品種還有美樂、品麗珠、小維多等)的混釀型紅葡萄酒。而與左岸相比,右岸的酒庄規模通常較小,鄉間別墅型的小酒庄較多,所產的葡萄酒比較溫柔優雅。不同於左岸砂石為主的土壤,右岸主要土壤為黏土,其次才是碎石,由於黏土排水較差,所以不利於赤霞珠生長,葡萄品種以美樂為主,有混釀型的,也有單一美樂品種的紅葡萄酒。
波爾多最有名的產區,要數左岸的梅多克,所有產自梅多克區的紅酒,都是以赤霞珠為主的混釀型。梅多克分為上梅多克(即梅多克南面地勢較高的地區)和下梅多克(北面近海的低地,下梅多克的「下」字不好聽,產自這一地區的酒,一般就標識為梅多克),比較有名的是上梅多克,如61家1855列級名庄(分為1~5級),有60家位於上梅多克,另有一家名叫奧比昂的一級名庄,也不是位於下梅多克,而是位於格拉芙的佩薩克—雷奧良,是一個特例。上梅多克下面又有很多村莊級的小產區,著名的有:波亞克、瑪歌、聖祖利安、聖達史提芬等。大家通常所說的法國五大名庄,就是指的梅多克區1855年列級名庄中的五家一級名庄:拉圖、拉菲、木桐均位於梅多克的波亞克村,瑪歌堡位於梅多克的瑪歌村,奧比昂位於格拉芙的佩薩克—雷奧良產區。這「五大」中,除木桐是1973年從二級升為一級外,其它四家都是從1855年頒布分級制度以來的老牌一級名庄。由於梅多克區的酒庄數以千計,而1855列級名庄僅包含了本區60家酒庄,於是在1932年,梅多克區又成立了一個中級酒庄協會,並在當年評出了共444家中級酒庄,也就是布爾喬亞中級庄,即國內俗稱的「明星庄」,用以填補列級名庄分級的不足。從酒質上來說,中級庄的酒,絕大多數還是趕不上列級名庄的水平,但經過多年發展,有部分酒庄的水平,已經被公認達到了列級酒庄的水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梅多克的忘憂堡(Chasse-Spleen)。
格拉芙區是一個離波爾多市區最近的葡萄酒產區,這個產區的酒,帶有濃烈的泥土、礦物味道,個性獨特。格拉芙大區的最北面,在緊貼波爾多市區的地方,又下分有名為佩薩克—雷奧良(pessac-leognan)的次產區,幾乎所有的格拉芙名酒都出自這個次產區,除了著名的一級名庄奧比昂外,另外一個著名的就是被稱為「戰後酒皇」的修道院紅顏容(La Mission Haut-Brion)。修道院紅顏容曾經是奧比昂的強力競爭對手,但在1983年,修道院紅顏容被奧比昂的莊主收購,「戰爭」才得以平息。單從酒質而言,修道院紅顏容不見得比奧比昂差,它拿到R.P.(羅伯特.帕克,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酒評師)滿分的次數比奧比昂還要多!佩薩克—雷奧良的其它佳釀還有:黑教皇堡(Pape Clement)、史密斯拉菲(Smith Haut Lafitte)等。
說完左岸的紅酒,轉向右岸。右岸的聖達美隆區,其實與左岸還是有頗多相似之處的:也有酒庄分級制度,葡萄品種也是以混釀型為主。但它的分級制還是有別於梅多克區,葡萄品種也是以美樂為主,其次是品麗珠,赤霞珠通常所佔比例微弱。聖達美隆的酒庄等級分為4級。一級酒庄叫頂級酒庄「A」級(PREMIER GRAND CRU CLASSE 「A」),歷來只有兩家:白馬和歐頌,分別也是波爾多「八大酒庄」之一;二級酒庄叫頂級酒庄「B」級(PREMIER或1ER GRAND CRU CLASSE 「B」),06年更新排位後,共有13家,其中的金鍾(Angelus)和柏菲(Pavie)是最著名的,飛卓(Figeac)和06年實至名歸從3級升為2級的卓龍夢特(Troplong-Mondot)也很有名;三級酒庄叫特級酒庄(GRAND CRU CLASSE),目前共有46家,比較有名的是大炮嘉芙麗(Canon la Gaffeliere)和06年升級的蒙伯斯奇(Monbousquet );四級酒庄就是簡單的稱為特級葡萄園(GRAND CRU),總共有數百家。
波美侯的大部分酒庄都以種植美樂為主,部分酒庄加入品麗珠調配,部分酒庄生產純美樂酒,幾乎不採用赤霞珠。波美侯也是4大紅酒產區中,面積最小的,區內也沒有排名制度,每年產量很少,但卻是一顆明珠,照耀著波爾多右岸。波爾多最赫赫有名和最昂貴的幾支酒,就出產自這里,包括柏圖斯(8大之首)、里鵬(Le Pin)、克里奈教堂堡(L』Eglise Clinet)翠花庄(Lafleur),以及旗仔(La Fleur Petrus)、樂王吉爾(L'Evangile)、拉康斯雍(La Conseillante)、卓龍(Trotanoy)、威登庄園(Vieux Château Certan,波美侯最古老的酒庄)等。
提到右岸,不得不說波爾多著名的「車庫酒庄」, 多數都集中在聖達美隆,最著名就是Valandraud(華倫卓)了,還有La Mondott、Tertre Roteboeuf、Clos Saint Martin、La Gomerie(與另一家著名的聖達美隆「頂級B」Beau-Sejour Becot屬同一個家族擁有)等;波美侯也有不少車庫酒,如:最著名的車庫酒庄鼻祖,上文已提及的售價堪比柏圖斯的Le Pin以及La Clemence、Clos L'Eglise、La Croix St.Georges等。車庫酒庄的酒質通常都比較較高,售價也較貴,但由於歷史較短,在排名上沒有得到法國農業部門的認可。如聖達美隆區的車庫酒庄,統統都是最普通的4級。
最後粗略介紹下蘇岱產區:全球最著名的貴腐甜白酒產地。蘇岱區也有分級制度,列在最首位的超特級酒庄,僅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滴金庄(d』Yquem),其它著名的一級酒庄還有:Climens、Rieussec、Lafaurie Peyraguey等。
真累啊,花了我將近2個鍾頭,像寫論文一樣~
4. LA CHASSE 紅酒怎麼樣好喝嗎,屬於什麼級別
干紅,味道不錯
5. 有紅酒達人能給我推薦一個300塊左右一瓶的紅酒嘛 哪個酒庄產的 什麼年份 什麼級別的 口感如何 謝謝了
新手入門的話,去看看新世界的酒吧,美國、澳洲,智利,阿根廷,都有不錯的酒,版找找看蒙特斯阿爾法梅權洛或者希拉吧,算是中端的酒了,年份問題不大。
梅洛的紅色水果香氣明顯,口感相對柔順,甜美,回味也比較長。
希拉的香料辛辣感比較強烈,葡萄品種特徵明顯,都挺適合新手的。
6. 介紹一下波爾多紅酒
只是從我家小店——左岸銘庄的「品酒學堂」板塊拿過來的,可以來我家小店坐坐~
法國的波爾多(Bordeaux),獨特的海洋性氣候讓葡萄能安度盛夏,並經歷溫和的晚秋,而交錯的河流讓一小片礫石土具備了排水性良好,土地貧瘠(土壤越貧瘠,葡萄質量越高),反射陽光,儲存熱能等諸多優點,這一切,都清晰的體現在葡萄酒中,陽光而不辛烈,繁茂而不郁閉。這也讓波爾多榮登法國十大葡萄酒產區之首,因此被稱為世界葡萄酒中心。在波爾多,多爾多涅河(Dordogne)與加隆河(Garonne)在波爾多附近交匯形成了吉倫特河(Gironde),把波爾多劃分成了三片,Dordogne河以東稱為右岸,Garonne河以西稱為左岸,兩河交匯處稱為兩海之間。
波爾多右岸包括聖達美隆(St-Emilion)和波美侯(Pomerol,又稱寶物隆)兩個經典次產區(又稱鎮產區),出產諸如白馬,歐頌,柏圖斯,里鵬等名貴酒款。公認最能代表波爾多風格的便是左岸產區,包括梅多克(Medoc),格拉芙(Graves),蘇黛(Sauternes),巴薩克(Barsac)等知名的次產區。其中,以梅多克最具代表性,其下有眾多著名的村莊級產區,如聖特斯塔夫(Saint Estaphe),波亞克(Pauillac),瑪歌(Margaux),聖祖利安(St.Julien)等。著名的五大名庄中,除了奧比安在格拉芙產區外,其餘都在梅多克,瑪歌堡就位於瑪歌村莊產區,拉菲、拉圖、木桐都位於波亞克村莊產區。
1、法定分級制度
波爾多的紅酒,與法國統一的A.O.C分級制度對應的很標准,在酒標上就能明確的看到酒款的級別,以A.O.C級別的酒而言,在酒標上,可以清楚的看到「Appellation + 產地名 + Controlee」的標志,同樣,產地名范圍越小,酒就越名貴。
如同我們前面介紹過,產區地名分為三級,不妨稱為大產區,次產區(鎮)和村莊級小產區,產區標識越小,則要求越高,酒的品質也越好。
最低一級的為大產區A.O.C,波爾多(Bordeaux)就是法國十大產區中的一個,所以,酒瓶上印有Appellation Bordeaux Controlee的就表示法定波爾多產區紅酒。
次高級的為鎮級產地A.O.C,以波爾多下面的梅多克(Medoc)最為出名,聞名遐邇的61家列級庄,幾乎全部坐落於梅多克產區,因此,酒瓶上Appellation xxx Medoc Controlee的字樣,就是美酒的保證。
最高級別的為村莊級A.O.C,要記住的無非那麼幾個村莊,大部分都在梅多克鎮裡面,分別是聖特斯塔夫村Saint Estephe,波亞克村Pauillac,瑪歌村Margaux,上梅多克村Haut-Medoc等名村,如果您弄到一隻標注了以上村莊出品的葡萄酒,一定要珍惜。
2、著名的1855分級制度(G.C.C——名庄身份證)
1855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法國當時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根據酒庄聲望,酒品價格,確定了58個酒庄為頂級酒庄,並將其分為5級,其中,有4個一級酒庄。後來,在1973年,由於遺產分割等因素,對等級酒庄進行了一次修訂,酒庄總數增加到61個,稱為列級酒庄(又稱頭等苑)。同時,木桐(Mouton)從原來的二級酒庄晉升為一級酒庄,此時,一級庄的數量增加到5個,這5個酒庄就是人們常說的「波爾多五大名庄」,分別是拉菲(Lafite),拉圖(Latour),瑪歌(Margaux),奧比安(Haut-Brion)和木桐(Mouton)。
這61家酒庄出品的正牌酒,一般會在酒標里寫上:Grand Cru classe en 1855,也有見1st Grand Cru Classe(或Premiers Grand Cru Classe),2nd Grand Cru Classe,簡稱G.C.C,這是名庄酒的身份象徵。
1855年的分級制度對紅酒而言,影響固然深遠,對於白葡萄酒,其實當時也有分級,最出名的莫過於波爾多蘇黛(也稱索甸)鎮產區的滴金庄,也成為依甘庄,位列百大葡萄酒之中。同樣,對於梅多克外的鎮,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G.C.C評級,最出名的莫過於波爾多右岸聖達美隆村的白馬庄,歐頌庄,以及在名庄連連的寶物隆村裡被稱為酒王的柏圖斯。
3、中級酒庄(CRU BOURGROIS)
由於梅多克區的酒庄數以千計,而1855列級名庄僅包含了本區58家酒庄(1973年重新修訂為61家),於是在1932年,梅多克區又成立了一個中級酒庄協會,並在當年評出了共444家中級酒庄,也就是布爾喬亞中級庄,即國內俗稱的「明星庄」,用以填補列級名庄分級的不足。從酒質上來說,中級庄的酒,絕大多數還是趕不上列級名庄的水平,但經過多年發展,有部分酒庄的水平,已經被公認達到了列級酒庄的水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梅多克慕里斯的忘憂堡(Chasse-Spleen)。
酒標上但凡印著CRU BOURGROIS的,就是中級酒庄的標志。
4、酒庄酒和酒商酒
葡萄酒法規制定者說:完成種植、釀造、裝瓶等生產過程,所發生的場所距離越近,難度越大,成本越高,酒的質量越有保證,好酒的任何生產環節都不允許外包,盡量避免OEM,這是原產地標志法則的精髓,也是相對於酒商酒而言的。因為來自新世界紅酒的沖擊,很多法國紅酒商都選擇自己勾兌葡萄汁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盡管還是A.O.C,但品質相對就低了很多。所以,我們能夠通過觀察酒標上標注的裝瓶地點,很容易判斷一支葡萄酒的身份的高下。好酒一定要在酒庄內部裝瓶。
酒庄裝瓶,請認准酒標上 mis en bouteille au chateau 或者 mis en bouteille a la propriete 的字樣,它表示這瓶酒是來自庄園自產自銷的葡萄酒,而不是酒商自己組織生產的。同樣是AOC的酒,有這兩個標識的,身價會立刻高出很多,畢竟在地貴如金的梅多克,要在酒庄內劈出一塊地方用作裝瓶,更是難得,而且,酒莊裡面放不下生產線,只能通過手工灌瓶,那樣的酒產量更少。
5、正牌酒和副牌酒
正牌酒和副牌酒的概念在波爾多是格外廣泛。許多名酒庄除了正牌酒也會出副牌酒,這是為了保證其正牌酒的品質和聲譽,各庄園都有嚴格的質量標准。由於種種原因(如當年天氣不好,樹齡年輕等)凡不達到釀制正牌酒標準的葡萄、葡萄汁都不會用於釀造正牌酒,但並不等於這些葡萄、葡萄汁不能釀酒(而且會有相當的數量),通常會用來配製質量標准比正牌酒次一等級的副牌酒。
由於都是採用同一庄園的葡萄和釀造技術,副牌酒都具有正牌酒的神韻,但濃郁與復雜程度以及留香時間就不及正牌酒,自然價格也實惠許多。
其實世界上許多名庄都會出副牌酒,副牌酒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低齡葡萄樹產的葡萄釀出來的酒比較淡也不夠復雜,這些葡萄樹(一般是10~15年以下)出產的葡萄用於釀造副牌。
2、產於不同的葡萄園,一個酒庄有時擴大面積,但是為了保持質量,只用原來的葡萄園(是他們認為最好的葡萄園)來釀造正牌酒,以後購進的葡萄園都釀造副牌酒。
3、葡萄分揀時,不夠好的葡萄釀造副牌酒。
4、發酵完成後,要進行一系列的品嘗,感覺不夠好的打入副牌的行列。
5、有些廠家品質分得很細,除了副牌酒,可能還會有更低的三軍酒,四軍酒等。
通常副牌酒是酒庄在保證不損失商業利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和風險的產物。其價格要比正牌酒實惠許多,即使是五大酒庄的副牌酒在國外也僅和四、五等級酒庄差不太多。由於副牌酒得不到正牌酒那樣的"貴族待遇",其濃郁與復雜程度以及留香時間均不及正牌酒,因此副牌酒不具備任何收藏價值,也不適合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
目前卻有很多不法商人利用消費者對正牌副牌概念的不清以及盲目追捧名庄酒的心態刻意地進行炒作,誤導消費者,比如曾炒到天價的小拉斐,其真實價值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而普通的非名庄酒的副牌價格則通常在幾十至一兩百不等。所謂名酒並不等於奢侈品,而用副牌酒招待客人更會降低主人的身份,使人覺得主人不懂得真正的歐洲文化及紅酒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