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酒分類有幾種
法國紅酒世界聞名,法國不但是全世界釀造最多種葡萄酒的國家,也出產無數聞名於世的高級葡萄酒,其口味種類極富變化,法國生產的紅酒有六大生產地包括波爾多(bordeaux)、布跟地(burgundy)、香檳(champagne)以及阿爾薩斯(alsace)、羅瓦河河谷(loire
valley)
、隆河谷地(cotes
phone)等其中又以氣候溫和土壤富含鐵質的波爾多產地最具代表。
波爾多市外圍又細分幾個產區,全都分布於紀隆德河(estuaire
de
la
gironde)流域,不但產量大且生產許多品質優良的紅酒,被喻為「世界的葡萄酒寶庫」,其中有最聞名的五大產區,這些產區約有九千多家酒庄,其中又以最有名的五大酒庄聞名於世。
法國葡萄酒總共可分為四級。若以金字塔來表示價格,由基部至頂部的順序為:日常餐酒
(vin
de
table)、地區餐酒
(vin
de
pays
)、優良地區餐酒(v.d.q.s)、法定地區葡萄酒(a.o.c)。越接近金字塔頂部,價格越高。
日常餐酒
(vin
de
table)
用來自單一產區或數個產區的酒調配而成。法國釀酒歷史悠久,調配技術高超,因而日常餐酒品質穩定,是法國大眾餐桌上最常見的葡萄酒。此類酒最低酒精含量不得低於8.5%
或9%,最高則不超過15%。
vin
de
table日常餐酒,又分三級
1,vin
de
table
francais(高級,只混合法國產的葡萄)
2,melange
de
vins
de
differents
pays
de
communaute
europeenne
(中級,混合歐聯諸國生產的葡萄酒)
3,vin
otenu
en
france
a
partir
deraisins
reolten
(低級,不限定葡萄品種,在法國國內釀造者)美味與否全憑生產者的巧手,無等級之分。
地區餐酒
(vin
de
pays
)
由最好的日常餐酒升級而成。其產地必須與標簽上所標示的特定產區一致,而且要使用被認可的葡萄品種。最後,還要通過專門的法國品酒委員會核准。
優良地區餐酒(v.d.q.s)
等級位於地區餐酒和法定地區葡萄酒之間。這類葡萄酒的生產受到法國原產地名稱管理委員會(institut
national
des
appellations
d`origine)的嚴格控制。
法定地區葡萄酒(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olee
簡稱a.o.c)
最高等級的法國葡萄酒,其使用的葡萄品種、最低酒精含量、最高產量、培植方式、修剪以及釀酒方法等都受到最嚴格的監控。只有通過官方分析和化驗的法定產區葡萄酒才可獲得a.o.c證書。正是這種非常嚴格的規定才確保了a.o.c等級的葡萄酒始終如一的高貴品質。在法國,每一個大的產區里又分很多小的產區。一般來說,產區越小,葡萄酒的質量也會越高。
2. 紅酒有哪些各自的價格是多少
建議你看下「富隆酒業」的網站,相當不錯的一個紅酒經銷商,網站里會有一些介紹,包括一些頂級名酒,或者一些極具潛力的好酒
3. 紅酒有哪些種類
一般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鮮葡萄或葡萄汁,經完全的或部分的專生物發酵而獲得的飲料,屬酒度≥8.5%(V/V);特殊產區(氣候土壤品種傳統)酒度≥7.0%。按色澤分為白葡萄酒(近無色、禾稈黃、金黃色等)、桃紅葡萄酒(玫瑰紅色)和紅葡萄酒(寶石紅或石榴紅色)。按含糖量分為干葡萄酒(含糖≤4.0克/升)、半干葡萄酒(含糖4.1~12.0克/升)、半甜葡萄酒(含糖12.1~50.0克/升)和甜葡萄酒(含糖≥50.1克/升)。按二氧化碳超壓力(20℃)分為平靜葡萄酒(二氧化碳超壓力<0.05兆帕)、葡萄汽酒(發酵產二氧化碳超壓力0.1~0.25兆帕)、加氣葡萄汽酒(外加二氧化碳0.1~0.25兆帕)、起泡葡萄酒(發酵產二氧化碳超壓力≥0.35兆帕)和加氣起泡葡萄酒(全部或部分外加二氧化碳超壓力≥0.35兆帕)。
另外,以新鮮葡萄、葡萄汁或葡萄酒為原料,在生產過程中或後經過某些特殊處理、依法釀制的葡萄酒被定義為特殊葡萄酒。該類葡萄酒既具有葡萄品種本身特徵,又具有所用生產工藝技術的特點,如利口葡萄酒、加香葡萄酒、膜下葡萄酒、起泡葡萄酒、霜露法葡萄酒和冰葡萄酒。
4. 紅酒的分類~
1、甜起泡酒
甜起泡酒,就是香甜型的起泡酒,因酒中含有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氣泡。二氧化碳通過酒的發酵在瓶內或大型儲酒缸中自然形成含糖量大於50.1克/升的氣泡葡萄酒。
2、干起泡酒
干起泡酒就是干甜型的起泡酒,因酒中含有一定數量的二氧化碳形成氣泡。二氧化碳通過酒的發酵在瓶內或大型儲酒缸中自然形成含糖量小於50.1克/升的氣泡葡萄酒。
貴腐酒是源自匈牙利的一種很珍貴的甜葡萄酒,因利用附著於葡萄皮上被一種稱之為「貴族霉」的作用釀制而成,故名「貴腐酒」。
3、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品種釀制的葡萄酒,顏色為淡黃色,或去皮釀造,常見的白葡萄品種為:霞多麗(Chardonnay)、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灰皮諾(Pinot Gris)、賽美蓉(Sémillon)、瓊瑤漿(Gewurztraminer)等。
(4)紅酒品種及價格查詢擴展閱讀:
歷史
葡萄酒在大約公元前1000年到前500年之間在法國南部出現,而後它開始在地中海盆地的大部分地區進行繁衍傳播。早期,這種飲料一直被視認是一種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高尚飲品,也是一種用來敬拜酒神巴克斯(Bacchus)的祭神用品。
紅酒在全世界的基督教徒的心中還代表了耶穌基督的血液,這點促進了紅酒的平民化,使得平常民眾也擁有了飲用甘美的紅酒的權利。(參見聖餐禮)
成分
紅酒的成分相當簡單,是經自然發酵釀造出來的果酒,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汁,佔80%以上,其次是經葡萄裡面的糖份自然發酵而成的酒精,一般在10%至30%,剩餘的物質超過1000種,比較重要的有300多種,紅酒其他重要的成分有酒石酸,果膠,礦物質和單寧酸等。
雖然這些物質所佔的比例不高,卻是酒質優劣的決定性因素。質優味美的紅酒,是因為它們能呈現一種組織結構的平衡,使人在味覺上有無窮的享受。
5. (急)幫忙查詢這是什麼紅酒以及價格!
西班牙-彼得復拉斯酒庄制Bodegas Pedroheras
彼得拉斯酒庄Bodegas Pedroheras由百餘名酒農共同創立於1958年。如今此酒庄收成來自3800公頃園地的葡萄,葡萄酒產量高達2600萬升。酒庄在製造、保存及裝瓶上使用最新技術,並在出口桶裝葡萄酒及裝瓶上有多年經驗,因時制宜的經營團隊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葡萄品種,赤霞珠
級別,DO
中國市場價200塊左右
6. 紅酒的種類與價格
這個問題可大了。即使說種類,也有很多分法。
依照釀造方法的不同,葡萄酒就專可以分為:無氣屬泡酒(Still Wine)、氣泡酒(Sparkling Wine)、加烈酒(Fortified Wine)、香甜酒(Liqueur)4種。
無氣泡酒(Still Wine)分為紅酒、白酒、玫瑰紅酒三種。口味從甜到不甜,口感從濃郁到清爽,葡萄品種非常豐富。這種酒幾乎不含油二氧化碳,沒有氣泡。我們從商場超市經最普遍見到的,就是這類酒。
氣泡酒(Sparkling Wine)中,香檳酒是代表。酒中含有二氧化碳,視覺上能看到氣泡,而香檳酒被稱為「氣泡酒之王」。關於香檳酒的介紹,會在日後詳解。同時,來自西班牙的用釀造香檳的方式釀造的加霸酒(Cava)也享譽全球。
加烈酒(Fortified Wine)的特點是增加酒精濃度,一般帶有甜味。製造工藝是:在釀造無氣泡酒的過程中或者釀造後,加進白蘭地等,就成了這種增加酒精濃度的酒。波特酒(Port Wine)、雪莉酒(Sherry)等都屬於加烈酒。
香甜酒(Liqueur)是指,在無氣泡酒里加入水果、果汁、香草、葯草、香料、蜂蜜等的葡萄酒,又稱為混合酒。
7. 紅酒 這兩種的價格
第一種只有來medoc(波爾多梅多克產源區)和年份(1989)及容量(150cl)不能告訴你是什麼品種的酒。
第二種如下:
產區:澳大利亞 巴羅莎谷(Barossa Valley)
獎項:羅絲格林國際酒展紅酒類金獎;瓶身設計獲得2005年國際產品設計大獎
葡萄種類:100% 梅洛(Merlot)
視覺(Visual):紅寶石色調,酒體略帶粘稠,但勝在明亮而有光澤
嗅覺(Olfactory):紅色水果、巧克力香氣搭配成熟的櫻桃氣息,不愧是藤柏絲銀牌系列梅洛干紅葡萄酒 (Tempus Two Pewter Merlot),屬於典型的巧克力型葡萄酒
味覺(Flavor):口感濃郁,成熟李子和黑醋粟香氣,加上巧克力味道混合著厚重的橡木桶氣味,是值得嘗試的一款葡萄酒
食物搭配:牛扒 烤肉
參考價格:727元/支
8. 紅酒都有那些品種
赤霞珠。蛇龍珠。藍法蘭西 這些都是葡萄的品種, 你網上搜索葡萄的品種就能得知葡萄酒的品種了,一般紫色的葡萄都可以釀造紅酒,而青色的葡萄酒則可以釀造白葡萄酒。
9. 紅酒十大品牌及價格。
紅酒之鄉法國有八大酒庄赫赫有名,它們分別是拉菲庄、拉圖庄、奧比昂庄、瑪高庄、木桐庄、白馬庄、奧松庄和翠柏庄,法國最頂級的紅酒都產自其中。
一、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菲庄)
一談到波爾多紅酒,相信最為大眾所熟悉的就是拉菲庄。早在1855年萬國博覽會上,拉菲庄就已是排名第一的酒庄,Lafite紅酒的特性是平衡、柔順,入口有濃烈的橡木味道,十分獨特。除了招牌紅酒Lafite外,酒庄還在智利創立了Los Vasco的副牌,大量生產價格低廉的紅白酒,積極拓展大眾市場。
二、Chateau Latour(拉圖庄)
在法文中,Latour的意思是指「塔」,如果用六七十年叫法,Latuor就相當於「塔牌」(因酒庄之中有一座歷史久遠的塔而得名)。不要取笑這個名字老土,在不少小波爾多紅酒客的心目之中,它可是酒皇之中的酒皇!因為Latuor的風格雄渾剛勁、絕不妥協,一些原本喜愛烈酒的酒客,因為健康原因要改喝紅酒,Latour便成了他們的首選。Latour酒庄也因為有眾多酒客捧場,而成為酒價最昂貴的一級酒庄之一。
三、Chateau Haut-Brion(奧比昂庄)
早在1855年,奧比昂庄就已赫赫有名,奧比安庄園現在為美國人所擁有。庄園也出產的紅酒有屬於Graves區的特殊泥土及礦石香氣,口感濃烈而回味無窮。奧比安庄除了紅酒知名外,其出產的Haut-BrionBlanc白酒也是小波爾多公認的最頂級的白酒石酸之一。
四、Chateau Margaux (瑪高庄)
Margaux是波爾多紅酒產區之一,但也是酒庄的名稱。能夠使用產區作為酒庄名稱,酒石酸質自然有其過人之處,歷史也非常悠久。Chateau Margaux是法國國宴指定用酒,中國國家主席在法國波爾多訪問時,所參觀的酒庄就是Chateau Margaux。而當時酒庄給他品嘗的酒,就是1982年的Chateau Margaux。成熟的Chateau Margux口感比較柔順,有復雜的香味,如果碰到上佳年份,會有紫羅蘭的花香。如果說Latour是梅鐸區「酒皇」的話,那麼Chateau Margaux就應該是「酒後」了。
五、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庄)
「木桐」又叫「武當」,是法文Mouton的音譯,它的原意是指「羊」,酒庄原是「羊庄」,(根據酒庄所在地原來是給牧羊人放羊的山坡)。在1973年,法國才破例讓木桐庄升格為一級酒庄,到目前為止也是惟一一座獲此殊榮的酒庄。木桐庄莊主非常有商業頭腦,不但普通餐酒Mouton Cadet的年出產量達數百萬瓶,酒庄每年還會邀請一位世界知名的藝術家,替「招牌酒」Mouton Rothschild設計當年的標簽。因為酒的標簽本身就頗有藝術價值,所以就算那年的酒不好喝,單是瓶子已是珍貴的藏品。據悉現在要集齊由1945年至今全套的Mouoton酒,需人民幣50萬元以上。而Mouton紅酒的特性,就是開瓶之後,酒質與香味變化多端,通常帶有咖啡及朱古力香。
六、Chateau Cheval Blanc (白馬庄)
1947年份的Cheval Blanc,在不少專業品酒家的心目之中,是近100年來波爾多最好的酒!在1996年的Saint Emilion 區的等級排名表之中,Cheval Blanc位列「超特級一級酒」。Cheval Blanc標簽是白底金,十分優雅,與酒的品質非常相符。Cheval Blanc在幼年的時候,會帶點草表青的味道,但當它成熟以後,便會散發獨特的花香,酒質平衡而優雅。
七、Chateau Ausone(奧松庄)
在1996年的Saint Emilion酒庄排名之中,與白馬庄同級的只有奧松庄一個。而奧松庄也是八大酒莊裡最少人認識的酒庄。因新任酒莊主人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對酒庄進行大幅革新,從嚴要求酒的品質。凡是不符合規格的葡萄都用來釀造副牌酒Second Labet,或都賣給其他釀造商釀造低級餐酒,因此,近年招牌酒Ausone的年產量都在2000箱以下,變得異常珍貴。Ausone的特性就是耐藏,要陳放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飲用,酒質渾厚,帶有咖啡與木桶香味,非常大氣。
八、Petrus(柏圖斯庄)
通常酒庄名字之前會冠上Chateau一詞,而Chateau的意思是「古堡」——因為法國酒庄大多有一座美麗的大屋或古堡。在波爾多八大酒庄之中,只有柏圖斯庄沒有冠以Chateau,而酒庄也沒有漂亮大屋或古堡,只有小屋,Petrus紅酒的產量也少得可憐,因此其售價也是是八大酒庄之中最貴的。
世界上許多名庄都會出副牌酒
拉菲正牌酒
副牌酒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低齡葡萄樹產的葡萄釀出來的酒比較澹也不夠復雜,這些葡萄樹(一般是10~15年以下)出產的葡萄用於釀造副牌酒。
2、產於不同的葡萄園,一個酒庄有時擴大面積,但是為了保持質量,只用原來的葡萄園(是他們認為最好的葡萄園)來釀造正牌酒,以後購進的葡萄園都釀造副牌酒。
3、葡萄分揀時,不夠好的葡萄釀造副牌酒。
4、發酵完成後,要進行一系列的品嘗,感覺不夠好的打入副牌的行列。
5、有些廠家品質分得很細,除了副牌酒,可能還會有更低的三檔酒。
通常副牌酒是酒庄在保證不損失商業利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和風險的產物。其價格要比正牌酒實惠許多,即使是五大酒庄的副牌酒在國外也僅和四、五等級酒庄差不太多。由於副牌酒得不到正牌酒那樣的"貴族待遇",其濃郁與復雜程度以及留香時間均不及正牌酒,因此副牌酒不具備任何收藏價值,也不適合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
拉菲副牌酒
然而目前卻有很多不法商人利用消費者對正牌副牌概念的不清以及盲目追捧名庄酒的心態刻意地進行炒作,誤導消費者,比如曾炒到天價的小拉菲,其真實價值可能連十分之一都不到。而普通的非名庄酒的副牌價格則通常在幾十至一兩百不等。所謂名酒並不等於奢侈品,而用副牌酒招待客人更會降低主人的身份,使人覺得主人不懂得真正的歐洲文化及紅酒禮儀。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是很難識別市場上各品牌紅酒正牌和副牌的區別,在部分商家的錯誤引導下寧肯花大價錢包名庄的次等酒,卻不懂得賞識真正的「大家閨秀」。其實,很多國家都有能代表其品質和地位的一、二等名牌,且都是經過統一嚴格的歐盟(European union )標准出口到全世界各地,如國際葡萄酒組織OIV的五大創始國中既有象法國(France)、義大利(Italy)等眾所周知的國家,也有象西班牙、摩爾多瓦、德國(Germany)等釀酒歷史悠久卻少為人知的葡萄酒王國,甚至象羅馬尼亞(Romania)、匈牙利(Hungary)、喬治亞等國的前三大品牌正牌酒的品質均遠遠高於所有的副牌酒,無論招待貴客或送禮都能彰顯高貴與檔次。
世界釀酒文化淵源流長,既有像匈牙利(Hungary)聞名於世的貴腐酒,也有像擁有歐洲第一大酒窖之稱的克利科瓦大酒窖的品牌葡萄酒,它們都擁有自己悠久的釀造歷史,如克利科瓦大酒窖是坐落在具有5000年釀造歷史的摩爾多瓦共和國,它們在歐洲的知名度絕對不會比法國(France)的五大名庄低。其實在歐洲每一個葡萄酒生產國都會有幾個品牌與法國(France)五大庄園品質齊名,其個別品種的品質甚至比五大庄園的還要高,特別是歐洲的德國(Germany)、摩爾多瓦、喬治亞、匈牙利(Hungary)等國家的世界知名品牌,相對於法國(France)的五大酒庄來說具有更高的性價比。
10. 怎麼知道紅酒價格
呵呵,這是個很專業的問題,並非兩句話說得清楚,鑒於能讓更多的朋友了解紅酒的真正價值,以及更多的有關紅酒的知識,現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篇很專業的有關紅酒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長姿勢---
個人觀點
現在網上信息很多,把你要查的酒的名字查找下幾本可以找到得。不過多半是單價。肯定不是成本價格!利潤一般都超過一倍!
影響紅酒價格的因素
作為買家,以下的場景是司空見慣的:走進超市,面對林林總總數百款進口葡萄酒,便宜的幾十元,昂貴的過千元乃至過萬元都有,大多數消費者很難搞懂一瓶包裝富麗堂皇的紅酒僅標價50元,而另一瓶看起來不怎地的卻要500元,這裡面究竟有何區別呢?
而作為賣家,尤其是剛進入葡萄酒行業的銷售員,經常會向我提出類似的疑問:這瓶150元的紅酒究竟比那瓶100元的好在哪裡?我應該怎樣向客戶解釋呢?或者說,我怎樣才能說服客戶購買超過500元的葡萄酒呢?
影響葡萄酒價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葡萄酒側重點也不同,但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總結起來主要有六個:產區、葡萄品種、栽培、釀造、年份及營銷模式。
產區Region
面對琳琅滿目的葡萄酒時,我們不可能先品嘗,然後再去作評價或購買。實際上,有一定經驗的愛好者,僅憑酒標上面的信息,就能夠大致地判斷出一瓶酒的風格特點以及價格等,而這裡面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必須在酒標上註明的產區信息。
表面看,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葡萄酒產區,繁不勝數,實際上,各國在葡萄酒的法規方面又都遵循類似的規律,於是,我們只要記住關鍵的數十個產區,在選購葡萄酒時就可以做到游刃有餘了。
正常來說,酒標上註明的產區越小,酒的質量就會越好,價格當然也就越貴了。以澳大利亞葡萄酒為例,如果酒標上僅標明是澳大利亞出產,這就是最大眾的餐酒;如果標明是南澳出品,則價格會高一些;如果標明的是更具體的村落或者山谷,如巴羅莎谷,則價格更高,也就是說,酒標上註明的產區越孝越具體,一般來說,酒的價格就相對越高。
同一個國家,同級別的產區,價格也有高低,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同樣的房子,廣東省的價格會比廣西省高;而同一個省內,深圳市的價格又會比河源市高,甚至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房價也有高低,葡萄酒亦然。
以法國葡萄酒為例,法國有十大產區,均價最高的當然是勃艮第,其次是波爾多;相同的大產區內,又有小產區,例如波爾多產區又分左岸與右岸,普通的AOC級別葡萄酒,左岸的價格會高些,但是,右岸中的明星村落,比如波美候村,其價格即使跟拉菲所在的村落波亞克村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可以說,掌握了葡萄酒產區的知識,也就抓住了葡萄酒價格的主動脈。
葡萄Grape
葡萄酒的主要原料無疑就是葡萄,如果說產區決定葡萄酒的差異變化,那麼,葡萄就決定了葡萄酒的主要特徵。
世界上有超過8000種可以釀酒的葡萄,常用的約有100種,而流行的國際品種卻僅有20種左右。在這些品種中,有的葡萄容易種植,如赤霞珠與霞多麗,順便種也能成活,而且抵抗災害與蟲害的能力也強,可以追求產量而出品便宜的葡萄酒;有的葡萄卻極嬌貴,如黑比諾,對風土條件非常敏感,早熟,皮薄,僅有少數的產區可以種植成功,且抵禦災害及蟲害的能力低,種植風險相對較大,故此,用黑比諾釀成的葡萄酒,價格當然會比其他葡萄品種高許多。
在甜葡萄酒中,價格最昂貴的就是貴腐酒及冰酒。
釀造貴腐甜酒用的白葡萄品種,在成熟時並不立即採摘,而是靜待貴腐黴菌 的感染繁殖,這種黴菌的奇妙之處就是穿透葡萄皮,促使葡萄中的水分得以揮發,糖分、有機酸等有效成分呈高度濃縮的狀態,然而葡萄卻並不腐爛,產量也只有正常狀態葡萄的1/3到1/4左右;此外,再考慮到葡萄成熟時,如果感染不上貴腐黴菌,或者天氣太過乾燥而致使黴菌無法繁殖,則葡萄就會腐爛而失收,風險非常大,故此,貴腐酒也被稱為液體黃金,價格極其昂貴。
冰酒源於德國,是在氣溫零下6-8℃、葡萄被凍成固體狀時,才從中壓榨出少量濃縮的葡萄汁,這種葡萄汁被慢慢發酵並在幾個月之後裝瓶的甜白葡萄酒。冰葡萄的採收時間比正常的釀酒葡萄晚2-3個月,在這段時間里,冰葡萄需要適當的環境濕度,以保障其持續的自然脫水風干而不至於霉爛或過度干硬。掛在枝頭的冰葡萄,不僅要經歷大自然的風霜雨雪洗禮,還要遭遇到鳥獸的啄食,關鍵是葡萄酒成熟後的2個月里,天氣要足夠的寒冷,可想而知,這樣冒著巨大風險的濃縮葡萄汁釀成的甜酒,價格肯定不菲。
栽培Viticulture
栽培方式是決定葡萄成本最直接的因素。採用何種栽培方式,就決定了葡萄本身的成本:是追求質量,還是只求產量,抑或兩者兼顧?
波爾多五大名庄的價格為什麼是其他葡萄酒的十倍乃至百倍呢?因為它們採用的都是高密度種植、低產量的方式,也就是說,在單位面積內種植的葡萄樹越多,葡萄樹為生存的需要,只能將根扎得更深,才能獲取足夠的養料與水分,在波爾多,有的葡萄樹高不過1米,但地下的根系卻超過30米,這樣就可以吸取不同土壤層所蘊含的不同的礦物質,有利於出品更加復雜的葡萄酒。而為了使養分更加集中,酒農們會將多餘的葡萄串剪去,於是,遺留在樹上的葡萄串越少,養分就越集中,品質當然越高。有些苛求質量的酒農,甚至每棵葡萄樹只剪剩3-4串葡萄,這種栽培方式出品的葡萄酒,其價格當然是極昂貴的了。
人工成本是栽培方式必須考慮的另一大要素。從培形、搭棚到剪枝,如何節省人工成本是每一個庄園主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尤其到了採摘的時候,只有兩種方式供選擇:人工採摘還是機械採摘?
頂級的葡萄園因為有價格上的優勢,都會採用人工採摘的方式,讓經驗豐富的工人能夠挑選最優質的葡萄來出品正牌酒,其次用於生產副牌或者三牌酒,當然,這樣的方式耗時而昂貴。
採用機械採摘快速而便宜,偌大的葡萄園在幾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尤其是遇到惡劣天氣時,可以及時搶收,缺點是:當機械椅葡萄樹以使葡萄脫落進收集器的同時,樹葉、枝條、蝸牛、蜘蛛及各種小蟲子也會隨之而來,這些東西被稱為「MOG」,意指葡萄以外的東西,當然也會降低葡萄酒的質量。
釀造Vinification
釀造葡萄酒的步驟都是一致的:酵母的新陳代謝將糖分轉換為酒精、二氧化碳、熱量及構成葡萄酒風味物質的各種酯和醛,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發酵,並將發酵後的酒液進行陳釀,最後裝瓶。
隨著釀造技術的日新月異,現在要找到一瓶變質的葡萄酒是越來越難了,釀酒師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例如,被稱為「飛行釀酒師」的米歇爾·羅蘭釀造的風格濃郁、果味飽滿、富有結構的葡萄酒,與現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酒評家羅伯特·帕克的口味不謀而合,因此常能得到超高的評分,而要聘請他做顧問,據說費用至少是100萬美元以上,這筆費用當然也會轉嫁到消費者的身上。
除了人的因素之外,釀造成本主要體現在陳釀的環節中:大工業化的生產,葡萄酒在不銹鋼桶中發酵完後立即裝瓶,當然是最便宜的生產方式了。
實際上,頂級的葡萄酒庄都會採用橡木桶來進行陳釀,法國橡木桶的價格大約是美國橡木桶的3倍,而同為法國橡木桶,225升的標准桶價格也有400歐元到1200歐元不等的差別,可見,選用什麼樣的橡木桶,價格成本差異是非常大的。此外,由於橡木桶非常昂貴,大部分的生產者就會降低新桶的比例來節省成本,但是,頂級名庄酒由於有價格的優勢,就會採用100%的新桶,比如酒王帕圖斯全部採用全新的橡木桶,在兩年的橡木桶陳釀中,每3個月就換一次新桶,讓酒充分吸收不同橡木的香氣,這種不惜成本做法的結果就是單支酒的售價均在1萬元人民幣以上。
故此,我在與國外的庄園主討論葡萄酒價格時,經常會提兩個問題:在橡木桶中陳釀的時間多長?新桶的比例佔多少?
年份Vintage
葡萄酒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採摘的年份,葡萄酒是否受年份的影響是因地而異的。
普通的餐酒,採用機械採摘,可以避免惡劣天氣的影響;採用烘乾機及集中器,能夠降低水分且提高質量,故此,基本上無所謂好年份及壞年份的區別了,價格也每年都可以保持穩定。
溫暖及日照充足的產區,如托斯卡納、加利福尼亞、澳大利亞和西班牙,酒的品質也能保持穩定,價格也相對不會起太大的波動。
氣候越不規律的產區,年份的因素造成的影響就會越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國的勃艮第與波爾多。
以炙手可熱的拉菲葡萄酒為例,1982年的拉菲正牌紅葡萄酒,帕克給100分的年份,香港的價格超過5萬港元;而1984年的拉菲,帕克僅給84分,價格就不到1萬港元了,價格相差逾5倍。
帕克每年都會到波爾多給名庄酒打分,而各大名庄也必須等帕克給分後才會正式對外報價,這已經成為葡萄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釀造成本是一樣的,但是分數的不同,令價格也高低起伏有所變化。至於年份間的差別是否與價格成正比?我個人認為,從品嘗的角度,不可全信,但是從投資的角度,又不可不信。
對於年份的另一個誤區,就是葡萄酒並非越陳越好,葡萄酒是有生命周期的,質量差的只有幾年,頂級的卻能數十年乃至過百年,普通的餐酒3-5年後就開始走下坡路,而列級名庄酒卻要等到10年以上才能慢慢成熟。
營銷模式Marketing mode
生產葡萄酒的目的還是追求經濟效益,選用何種營銷模式,對於大部分的葡萄酒生產者來說,將最終決定葡萄酒的銷售價格。營銷模式決定了資金投入的大孝葡萄品種及栽培方式的選擇、釀造成本的高低及目標市場的定位等等,是多產低價,還是低產高價?是直接銷售,還是尋求經銷商或代理商?
比如車庫酒營銷模式,就是相當成功的案例,其特點是:第一,產量極少,一般以不超過1萬瓶為原則,也因為產量少,釀酒廠規模很小,形同車庫,才被取了車庫酒的綽號;第二,價錢都極貴,出廠價都至少過百歐元,甚至過千歐元;第三,口味濃郁,以便能長年儲存,也使投機客願意炒作,使一瓶酒10年、20年內能一直被推上拍賣桌,而陳釀過程也刻意使用100%新橡木桶,不惜血本。其中的代表作如法國波美候的里鵬和美國納帕谷的嘯鷹,零售價格基本上都超過1.5萬元人民幣。
現在,營銷模式對價格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這是葡萄酒專業之外的范疇,就不贅述了。
影響葡萄酒的價格是多方面的,而且每種因素都因不同的對象及不同的時期,而會有所改變,但是以上的6種要素卻是基本的,故此,購買者可以按照這樣的要素來思考是否物有所值,銷售員也可以根據這樣的要素來一一解說。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文章來自網路,就此多謝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