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的美食特產有什麼
一道最賦盛名的法式菜餚:肥鵝(鴨)肝,或稱為鵝(鴨)肝醬,但千萬別將肥鵝(鴨)肝說成肉醬,會被視為是一種褻瀆行為。每逢佳節特別是聖誕節和新年的時候人們都會品嘗鵝(鴨)肝醬,但價格昂貴。品嘗時將其塗在烤麵包上,也有時放入鍋中進行烹調或將其熔在肉的表面。
第二道菜餚較為罕見也很昂貴,是法國某些地區的特產:塊菌(la Truffe一種極珍貴的食用菌,埋在樹根土下,常借狗、豬嗅覺獲取)。它是一種罕見的菌類,在極其苛刻的自然條件下,只生長在橡樹或櫟樹的樹根下,依靠尋找塊菌的狗和豬,利用它們發達的嗅覺才能發現這種生於土壤里少有的菌類。當塊菌的價格居高不下時,只能品嘗到小小的一塊。除非前往享有盛名的飯店,否則很難品嘗到此種塊菌。
價格早已為大眾所接受並且名聲享譽於法國之外的要屬海鮮了。既然其他國家也擁有沿海地區,可享用海產品,所以這里提到的海鮮並無特別之處。只是不同地區發揮各自的優勢來烹飪海鮮。在法國,特別是在濱海夏朗德省(La Charente-Maritime)可品嘗到火焰貽貝(l』eclade)。新鮮的貽貝被擺放在中心有四個釘子的木製托板上,圍繞著釘子將貽貝有序的排成逐漸向外擴散的同心圓狀,像多米諾古牌一樣一個緊挨著一個。接著在貽貝上蓋滿松針。松針為易燃物,燃燒的松針賦予了貽貝一種特有的松木芳香和獨特的煙薰 味道。等其燃燒殆盡,除去烤熟貽貝表面覆蓋的松針灰燼,放些黃油既可享用。
大西洋沿岸地區專門從事牡蠣養殖產業。這種軟體動物很受法國人歡迎,並且在聖誕節時與鵝(鴨)肝醬一同被享用。牡蠣上略加些檸檬汁和鹹味黃油可生食,或與肉餡一同燒熟後食用。
當然,來法國不能不吃乳酪。在超市裡即使遠離真空包裝的產品,但由於氣味逼人,那些名符其實的乳酪還是使人感到厭惡。大多的乳酪都具有這一特點,主要是由於發霉所致。乳酪是手工製作,原料來源於不同動物的奶汁,大多用母牛、母羊或山羊奶。往往用餐結束前,與麵包或葡萄酒一同享用。
提到麵包,法國擁有花式麵包和糕點。牛角麵包,巧克力麵包,法棒麵包,都是法國專有的美食遺產。人們時時刻刻都在享用這些麵包,早餐也少不了它們。麵包店代 表著製作和售賣花式麵包的地方。麵包師在夜裡將用來製作花式麵包和其他麵包的面和好,然後製作麵包,並在早晨售出。法國人最喜愛享用剛出爐的麵包,余溫尚存,松軟可口。但這些典型的法式甜點同樣倍受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喜愛。
享用甜食可謂法國人的嗜好,各式各樣的糕點證明了這一點。糕點店製作甜食和甜點。糕點師傅能製作出最好的蛋糕和油炸甜品,其種類不計其數、口味各有不同。用餐結束前享用甜點。很多聰明的法國人按照食譜介紹可以做出一些常見的餐後甜點,而且還能得到預期的效果。
法國料理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在法國,所有跟吃飯有關的事,都被當成聖禮一樣備受重視,因為它同 時提供了兩種最受贊賞的美學享受--美食與交談。除了口感精緻之外,用餐時酒、菜的搭配,優雅的用 餐禮儀,都是進入法國美食的先修課。到法國不能不點松露、鵝肝醬等著名菜式,雖然份量很小,卻很 精緻,值得慢慢品嘗。
建議在點菜時不須點所有菜色,可以量力而為、視預算而定。一般法國餐廳有幾種等級:Bistrot(家常 菜餐館)、Brasserie(小型餐廳)、Gastronomie, 消費額度也因等級不同而攀升。要注意的是,要去高級 餐廳時,要事先預約,穿著上男士應著西裝外套、領帶,女士應著洋服或套裝等。
有好菜必得佐以好酒,或說對的酒。法國人吃飯時習慣以紅酒配紅肉或口味重的菜餚,白酒則配雞肉和 海鮮。午、晚餐的餐桌上出現的紅、白酒,一般稱餐中酒,是很普通的現象。而法國菜在上菜時的順序 則為:1 開胃盤;2湯或沙拉(海鮮類);3 冰沙;4主菜;5沙拉(菜葉類);6 乳酪盤;7 甜點;8 咖啡或 茶,下次若有機會品嘗法國菜時,別忘了留意一下喔。
[鵝肝醬]
在現代歐洲菜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法國菜,經常被作為一流餐廳酒店上菜和菜單組合的藍本,而在法國菜 里頭,有著世界三大美食之稱的便是法式煎鵝肝了。
最早懂得烹受煎鵝肝這項美食的,大概是二千多年前的羅馬人吧。之後到了法國路易十六時期,鵝肝被 進貢到法國宮廷後深受喜愛,從此成為宮廷廣為採用的珍味,當時許多知名的音樂家,作家和社會名流 都爭相贊頌,自此奠定其頂級美食的地位。
既然能被視為世界頂級美食的鵝肝,鵝只的飼養過程自有其獨特之處.鵝只在孵化後的14周內,會被 飼養在室外地方以供給一個自然環境,好使鵝只的免疫力能大大加強。過了14星期後,飼養人員便開 始用特製的粟米每日3次強迫餵食鵝只,為期4周。為避免在這強迫填喂的過程下鵝只會緊張甚或死亡 ,所有的鵝只都會被一對一餵食,其間並會不斷地撫拍它們,或讓它們聆聽音樂,以幫助它們吞食和安 撫情緒,這便是為甚麼鵝肝的價格會如此昂貴的原因,皆因其人工已差不多佔去成本的大部分。
鵝肝在法文中為Foie Gras,而煎煮則是 Saute,所以在法國餐廳如果看見開胃菜中有 Foie Gras Saute,那便是法式煎鵝肝了。在品嘗煎鵝肝時最適合搭配甜酒煮成的醬汁,或加入無花果乾一起煎, 鵝肝的香味便能和無花果的風味配合一起,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魚子醬]
世界三大美食中最廣為人熟悉的「魚子醬」(Caviar),其實就是鹽漬的鰭魚魚卵,這種享負盛名的美 食,早於十三世紀,就被喻為人間的極品。傳聞當時在丹麥的一份報章上,曾提到當地一家工廠接到制 造鰭魚魚子醬訂單的要求,這應是魚子醬的最早記載。
除了鰭魚外,魚子醬也會用到鱒魚、鱘魚、鱈魚、鱣魚等等材料。其中,尤以鱣魚最為特別,因其生長 的地方僅限於裏海和黑海。魚子醬可以搭配任何材料,仍不會失去其鮮美風味,無論是冷盤,美酒,糕點等等,無一不可和魚子醬配合成絕妙的菜式。如果真的要說魚子醬最常使用的地方,大概算是和香檳 配合的開胃菜吧!
至於說到魚子醬的食用法,先輕輕鋪在舌上,以舌尖將魚子醬一粒粒緩緩碾碎,便會感受到那香醇濃郁 ,甘甜清冽的醬汁,級別越高,魚子醬里的魚脂含量亦會相對增加,含鹽量則會因應減少,也因此,品 貿較高的魚子醬一般都口感粘稠,風味亦會更為精緻.
除了吃法外,用來舀魚子醬的湯匙也是要十分注意的,為了不讓器具壓過其風采,同時防止因高溫影響 魚子醬的品質,一般是使用貝殼湯匙來進食,至於一般用餐時所用的金屬湯匙,由於會嚴重破壞魚子醬 的香氣,所以絕對被列入禁止之列。
[松 露]
和「鵝肝」、「魚子醬」並稱為世界級三大美食的「松露」(Truffe),又名「黑菌」,是一種長在地 下的菌菇。在法國有「黑鑽石」美名的松露,嚴格來說並不算是菇類,因為它寄生在樹木的根部,深藏 在泥土的地底,因此必須靠訓練有素、嗅覺靈敏的狗才能發現它的蹤影。
松露對於溫度和濕度十分敏感,處理不當的話,只要是短短的三天就可以「瘦」了十分之一。重量減輕 了意即鈔票亦不見了,常令老闆們心疼不已。因此,為了保存松露,於是便開如有人把松露放在密封的 米桶里,或與雞蛋共處一室。結果產生了讓人意外的驚喜,米與蛋充分吸收了松露的氣味,同時又讓松 露的水分不會快速蒸發,造就了松露的另一番風味。松露最好的品味季節是在十二月到三月間,波爾多 酒和一般的紅酒都可以搭配著喝。
[乳 酪]
法國乳酪聞名於世,在法國人的餐桌上,也絕對少不了乳酪。在法國,光是通過官方規定的乳酪種類就 有345種,每塊乳酪都有獨特的個性,無怪乎有人曾說在法國,從1月1日到12月31日,每天都可以吃到不 一樣的乳酪。此外,也有法國人這樣說:「只消一方上好的農庄乳酪,再搭配一杯葡萄佳釀及一塊剛出 爐的麵包,即是人間至高無上的享受」。由此可見,法國人對乳酪的喜好程度。
乳酪的本質是由氣候,地理環境,牧草,牛羊的不同來決定。而乳酪質地風味,則微妙地受到酵母、容 器、製作方式、熟成的時間等條件的影響。在靠海的諾曼底,牛羊吃了略有海鹹味的牧草,誕生了與眾 不同的乳製品,內陸牧草稀少的地方便以山羊乳酪聞名。牛羊在春夏期間吃了肥沃的牧草,泌乳量充沛 ,牧農家除了加工飲用,也製作成各式乳酪,以便儲藏過冬。每逢秋季,便是乳酪慢慢變黃的時間,美 食家公認這時候的乳酪質地最好,口感也最迷人,香甜美味,欲罷不能。
菜式簡介:鵝肝醬煎鮮貝
特點: 透過巧妙的組合,材料與手藝搭配,呈現出高雅的菜相,入口即化
原料: 法國鵝肝醬3片,鮮干貝6粒,蘆筍6支,洋蔥100克,紅蘿卜30克,洋蔥20克(切片加鹽炒熱,絞成泥醬)
製作: 鮮貝略泡水,即泡冰水急速冷卻,加入蔥姜鹽酒,再煎至兩面黃蘆筍取花蕊部分,以鹽水燙熟,作盤飾;取出鵝肝醬,略煎,置於鮮貝上,加醬汁即可上桌
菜式簡介:法國洋蔥湯
特點: 典型的法國風味,味道香濃
原料: 牛肉2000克,洋蔥500克,色拉油150克,鹽20克,胡椒粉少許,麵包片少許,沙司少許
製作: 把洋蔥切片,並用色拉油炒熟,至褐色。在鍋中放入洋蔥、牛肉湯攪拌至煮沸,加入鹽、胡椒粉即可。出湯時,在湯盆內加入麵包片,再撒入沙司即可食用。
菜式簡介:法式辣豬排
特點: 肉質鮮嫩,味道香辣開胃
原料: 豬大排4塊、鹽、粗胡椒末、濃牛奶250毫升、大蒜、法式芥末醬、洋芫荽葉
製作: 用刀背將豬大排兩面拍勻,放入盤內,撒上鹽和胡椒末;平鍋燒熱加油,放入豬大排,炸至呈金黃色;煎鍋內加奶油、蒜片和芥末醬燒開,加適量鹽調好口味,待湯汁燒成稀糊狀時,加入切碎的洋芫荽即可起鍋
鵝肝」、「魚子醬」並稱為世界級三大美食的「松露」(Truffe),又名「黑菌」,是一種長在地 下的菌菇。在法國有「黑鑽石」美名的松露,嚴格來說並不算是菇類,因為它寄生在樹木的根部,深藏 在泥土的地底,因此必須靠訓練有素、嗅覺靈敏的狗才能發現它的蹤影。
松露對於溫度和濕度十分敏感,處理不當的話,只要是短短的三天就可以「瘦」了十分之一。重量減輕 了意即鈔票亦不見了,常令老闆們心疼不已。因此,為了保存松露,於是便開如有人把松露放在密封的 米桶里,或與雞蛋共處一室。結果產生了讓人意外的驚喜,米與蛋充分吸收了松露的氣味,同時又讓松 露的水分不會快速蒸發,造就了松露的另一番風味。松露最好的品味季節是在十二月到三月間,波爾多 酒和一般的紅酒都可以搭配著喝。
在這個快餐店林立街頭,微波爐進入千家萬戶,速食充斥商店貨架的年代裡,對於傳統美食的懷念更顯突出。對於美食,我中華佳餚當然是享譽全球,獨樹一幟。而在西方法國的美食同樣是家喻戶曉,人人稱道。
提到法國美食,這還要從16世紀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大帝(Henry IV the Great)說起。在他在位之前,法國還是處於用手抓飯的「蠻荒」狀態所謂的美食更是無從談起。這一切直到亨利四世迎娶了一位義大利公主為妻,隨著王後嫁到了法國,一大堆義大利的廚師也陪嫁到了巴黎,而王後自己也是一個愛下廚房「馬大嫂」般的人物。自此亨利的宮廷里食物的狀況煥然一新,許多義大利的美食開始在宮廷里受到歡迎。而刀叉也開始流行開來,法國人在亨利四世帶領下也開始優雅地學著舞刀弄叉起來。到了亨利四世後期,宮廷乃至各地領主們都紛紛從義大利重金聘請廚師操辦宴會。當日所謂的這種貴族宴會,常常是吃喝和玩樂同時進行,美食和演出都魚與熊掌兼得。雲游詩人和雜耍藝人必不可少地在席間表演,而菜餚由僕人們依次端上來共主客們品嘗,直到宴會結束,上菜本也就成了演出的一部分。乘著文藝復興的東風,法國菜也跟著開始繁榮起來,擺脫了中世紀的黑暗與落後。不過離真正的法國美食還是有一段差距。
到了路易十四時代,法國菜又獲得了一次飛躍的機緣。隨著期間法國國力的上升,也因為路易十四自己也愛好奢華,法國宮廷的餐宴的豪華已經成為了歐洲各國之冠。當年由於「光榮的革命」而被趕下台的詹姆士二世,做客凡爾賽宮。路易十四為了歡迎他大擺宴席,豪華的餐宴連續三天三夜,到了晚上也是挑燈夜食。以至於事後,詹姆士二世為此吃驚不已,大感詫異,回想自己過去的「苦日子」,連連感嘆之前的菜餚是白吃了。同時,路易十四還開始努力培養法國自己的本土廚師以擺脫對於義大利人的依賴。他的做法就是舉辦全國性的廚藝大賽,獲勝者會被招入凡爾賽宮授予「全法國第一食神」的功勛獎也就是所謂的泉藍帶獎(CORDO NBLEU),這成為了全法國廚師們夢寐以求的目標,而這一大獎更是保留至今。
之後的路易十五更是在此之上將法國菜進一步發揚光大。廚師們的社會地位也隨之大為提高,其成為了一項既高尚又富於藝術性的職業。一時間法國食壇百家爭鳴,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宗教界,天主教主張使用食糖,新教提倡使用黃油,而在思想界伏爾泰率先提出在火雞中放入菇類可以增加鮮味,盧梭也成為了西方最早的素食主義者反對吃肉,狄德羅則更是說了如下妙語「沒有詩歌,沒有音樂,沒有藝術,沒有良心,沒有感情,沒有朋友,沒有書籍,我都可以活下去,但是作為文明人的我離不開美食。」期間法國名廚拉瓦萊特首先出版了法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美食著作《法國廚師》。
飲食方面的習俗禮儀也開始養成。在過去,歐洲的宴會上,每一道菜都是一個秘密,要想表演的節目一樣給賓客以驚喜,所以也根本沒有所謂的菜單。唯一的一次例外是1521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在沃爾姆召開帝國會議討論關於馬丁-路德的問題,期間來自薩爾斯堡的布倫瑞克公爵曾經讓人把菜的名字寫在一張羊皮紙上。到了路易十五的時代,這在法國宮廷又得到了效仿,當時在菜單的文字描述上大下功夫,使之成為餐宴有機的一部分,讓來賓在點菜的時候就胃口大開,垂涎三尺。法國菜通過了以上種種,逐漸在製作,分類,上菜方式和就餐禮儀方面自成體系,也結出了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真正讓法國美食享譽世界,為各國各階層所熟知和公認的,還是要歸功於法國大革命。
隨著巴士底獄的炮聲,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和宮廷的美食作了無奈的永別。法國美食卻沒有因此而受到消極影響。大量宮廷廚師隨著革命流落了民間,他們開始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開設餐館食樓以求維生。所以,大量宮廷膳食隨著這些「御膳房」的出現,成為了大多數法國階層都能有機會享受的佳餚。而中產階級在享受它們的同時,也開始模仿過去貴族的用餐方式和禮儀,再加上特有的「小資情調」加上些許獨有的藝術韻味。之後,法國出了一個拿破崙,由於他的南征北戰三色旗在幾乎整個歐洲大陸飄揚,而就如同「自由,平等,博愛」這一口號廣受各國人民群眾歡迎一樣,法國美食也是隨著拿破崙的大軍傳至各國。以至當時的德國大作家歌德如此評價,「拿破崙的鐵蹄征服了歐洲的君主,而法國廚子的美食征服了所有人的腸胃。」這和今日,美國大兵足跡踏遍世界,麥當勞的連鎖店也就隨之登陸全球一樣,使乃同理。大國往往會在實行軍事強權的同時,也會推行「飲食新主張」於各國,可口可樂就是如此在二戰期間風靡了全球。扯遠了,拉回正題。大革命導致的美食變革,就如同一個強力助推器把法國人的美食真正推向了世界美食的寶座。
在拿破崙之後,法國的美食有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但所幸由於一位文豪的復興運動而得以再接再勵維持下去。此人正是寫下了《三劍客》和《基督山伯爵》的大仲馬,其一生中最後的遺作並不是什麼小說又或是什麼劇本,卻是一大本厚厚的《美食大辭典》。在他的晚年,他幾乎吃遍了巴黎所有的大小餐館,成為了法國最早開始寫食評的人,每到一處便吃邊寫筆記心得,各大食鋪的大廚幾乎都成為了他的好友。當時,法國的各大名廚無一不歌頌大仲馬為「知音」。這部《美食大辭典》被普遍評價為「能看,可讀,好用」,成為19世紀的飲食界的經典之作,也成為了法國美食得以為繼的強心劑。到了普法戰爭時期,雖然戰場上法軍連連失利,但漢人有詩曰「國家不幸詩家幸」而對法國人來說則是「國家不幸食家幸」。在普魯士軍圍攻巴黎期間,由於包圍各大餐館的來源短缺,又是他們紛紛向巴黎動物園開了刀。烤駱駝,陷賽驢頭,貓鼠拼盤,乃至今日享譽世界的蝸牛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涌現在了巴黎食客的餐單上。仗是打敗了,但是法國美食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大豐富,得以進一步沖上了世界美食巔峰。想來這也就是「辯證法」的所謂「兩面性」吧?
時至今日,工業化的速食文化並沒能打垮傳統的法國美食。常常也能聽到****國傳來農民砸麥當勞快餐店的新聞。飲食的傳統更是牢固,例如法國人基本上只在名字中有字母R的月份也就是過去的五,六,七月才吃蛤蜊,因為過去只有五,六,七這三個月也就夏天的時候,難以保存這種食物。隨今天已經有了冰箱,但是法國人還是固執地堅持這個習慣。又如密特朗總統在巴黎召開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時候,就按照拿破崙帝國時國務大臣讓-雅克-德-岡巴塞萊所留下的傳統,舉行豪華晚宴,並將菜單通知報社刊登,讓國人過一把眼癮與民同樂。
實際上,所謂的「飲食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也往往可以成為一面側面的明鏡。它與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可分割的聯系。
對於盤中餐和烹調術這個題目,法國人有一種說不出的矛盾心情。他們對於自己擁有「美食家」的聲譽深感自豪,但對於把他們看作酒肉之徒又大為惱火。其實,聞名世界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就講究吃喝,法國另一位哲學家巴斯卡、法國化學和細菌學家巴斯德和法國近代化學鼻祖拉瓦錫以及鼎鼎大名的戴高樂,在這方面也毫不遜色。而法國的協和式飛機、豪華高速火車、先進的激光研究以及核打擊力量,在世界上也都是數得上的。可是這些都沒有,人們對法國的印象還是奶油巧克力和酒烹嫩炸雞。
人們也到世界其他地方享用美餐,甚至是難與倫比的美餐,如在義大利。可是,由於歷史的偶然性,由於法國人天生那副麗質,還由於人們勤於創新,法國人經過多少世紀,與飲食建立了一種非同一般的關系。現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在研究提高烹調術,但是不管多麼賣力,鑒賞美酒佳餚的本領還是非法國人莫屬。這絕非偶然,法國人是經過長期摸索才進入佳境的。
法國麵包
步入法國的城市,一家家麵包鋪隨即映入眼簾,衣著整潔的店員滿臉笑容,彬彬有禮地接待著八方的來客。法國人有邊走邊吃的習慣,兒童上學也喜歡手拿長麵包,大口大口地啃食。有時,他們把麵包當棍棒,追逐捅打,別具情趣。
邊遠鄉村也不例外,不管是小旅店還是大餐館,只要你擇桌一坐,伶俐的服務員就會立即上來,給你恭恭敬敬地獻上一簍白白的麵包。此時,你只管慢慢地坐食你那甜滋滋的麵包,無須顧忌沒人給你拿酒送菜了。
Ⅱ 葡萄酒原來不是素食 你喝的是「葷酒」還是「素酒」
這個當然是素酒了!
Ⅲ 素食主義者有哪些紅葡萄酒可以選擇嗎
要判斷一款葡萄酒是否適合素食主義者飲用,關鍵要看它使用什麼物質來進行澄清和過濾,以除去酒中的固體懸浮物,讓酒液變得清亮透徹。可以用來澄清和過濾葡萄酒的物質有多種提取來源,有些提取自魚和其他動物,有些提取自乳製品,有些則提取自黏土或合成類物質。不過,有些葡萄酒生產商不會對自己的葡萄酒進行過濾,這個時候,就無需考慮過濾介質這個問題。未經過濾的葡萄酒都屬於素食酒,適合所有素食主義者飲用。
一、要是葡萄酒澄清和過濾時所採用的介質是下面這些,那麼這款葡萄酒時候素食主義者喝:
(1)斑脫土(Bentonite);
(2)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
(3)切向過濾器(Tangential Filter);
(4)不進行過濾。
二、要是葡萄酒澄清和過濾時所採用的介質是下面這些,那麼它適合一般素食主義者喝,不過要是純素食主義者的話,是不適合飲用的:
(1)酪蛋白(Casein,提取自牛奶);
(2)雞蛋清(Albumen,提取自雞蛋)。
三、要是葡萄酒澄清和過濾時所採用的介質是下面這些,那麼不管是一般素食主義者還是純素食主義者,都不適合飲用:
(1)魚膠(Gelatine Isinglass);
(2)動物干血粉
Ⅳ 法國有什麼著名的美食
法國菜是被世界公認的世界三大美食菜系之一,是西餐中最有地位的菜了。專在法國菜裡面比屬較有名的當然就要屬鵝肝、松露、和魚子醬了。
法國傳統菜的上菜順序依次為1.冷葷配開胃Vodka 2.湯類 (以菌類、蝸牛為主)3.熱菜開胃頭盤 4.魚類 5.主菜(鵝肝)配Brandy 6.熱拼盤 7.冷拼盤 8.雪葩9.燒烤或者沙律 10.蔬菜 11.甜點 12.咸點 13.甜品(果凍或者布丁之類)除了種類繁多呢,還有就是法菜的就餐禮節也是很有講究的。所以在歐洲法國傳統菜也被譽為「貴族菜」,現代人吃法國菜一律從簡。吃法國菜基本上也是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至於甜品多數會配甜餐酒。 還有法國的Cheese也是非常有名!
法國出名的不僅僅只有法國菜,當地的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也是非常有名的。比較好的產地有波爾多啊~伯根第啊等等...除了法國的浪漫,巴黎的時尚而言相對法國的美食與美酒更是不可或缺的,在此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謝謝
Ⅳ 法國小吃有哪些
法國人的創造力不僅體現在他們的建築和時裝上,連街頭小吃都時刻考驗著你的創意。煎餅裡面夾水果,烤肉也能做三明治——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吃不到的
可麗餅有無數種吃法
「不能依照口味喜好隨便搭配的,就不叫可麗餅。」一位正在買可麗餅的法國男士這樣告訴記者。的確,這種來自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一帶的小吃,憑借其豐富的口味,一舉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小吃。
可麗餅有咸、甜兩種口味,如果你到傳統的可麗餅攤點餐,主餐就是咸可麗餅,甜點就是甜可麗餅。餅皮是麵粉、水、雞蛋、奶油再加入少許啤酒酵母做成的,看上去和北方人常吃的「煎餅果子」差不多。但是,可麗餅的餡料卻比「煎餅果子」要豐富許多。鹹味可麗餅的內餡是各種家常食材,包括雞蛋、乳酪、蘑菇、
西紅柿、吞拿魚、火腿等,可以任意組合;最受歡迎的甜味可麗餅則可以塗巧克力醬、各種果醬,再放入香蕉、草莓等各種新鮮水果,讓人看一眼就會食慾大增。
素食者鍾愛「法拉費」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和可麗餅、烤肉三明治三分天下的小吃,叫做「法拉費」。在一個圓形烤面餅中,接著塞進幾片生菜色拉、幾個翠綠色炸丸子——這種丸子是用碾碎的雞豆混合新鮮蔬菜與香料,再放到蔬菜油里油炸做成的,連素食者都可以吃,一點也不油膩。一位女士告訴記者,「法拉費」還可以配上多種可自選的新鮮蔬果,如黃瓜切片、洋蔥色拉、甜菜、玉米粒、生辣椒、煙漬橄欖等,加上法國人喜愛的蘋果酒,便是一頓美味又營養的午餐了
Ⅵ 葡萄酒到底算不算素食
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是素食葡萄酒
因為有些葡萄酒會添加葷」類添加劑版如:
蛋清(Egg Whites)
在舊世界葡權萄酒國家,蛋清經常被用於葡萄酒下膠。蛋清帶有一個正電荷,容易吸引葡萄酒中帶有負電荷的活性分子。兩者結合後會沉入桶底,方便人工進行過濾。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釀酒師使用新鮮雞蛋的蛋清來下膠,會先將蛋清磨成粉末狀,防止新鮮雞蛋帶有細菌,會對葡萄酒造成污染。
明膠(Gelatin)
明膠提取自動物的骨骼,是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下膠劑。它可以用在發酵前或發酵完成後,可以幫助紅葡萄酒除去多餘的酚類物質,還可以幫助白葡萄酒降低苦味。
魚膠(Isinglass)
魚膠就是某些特定魚類的魚鰾,內含膠原蛋白,被廣泛用於白葡萄酒的下膠中。通常,釀酒師在發酵完成後採用魚膠進行下膠,不會影響葡萄酒的風味和口感。
目前,全球還沒有推出「素食酒」認證標志,所以人們還是難以分辨一款酒是否屬於素食類。
Ⅶ 吃素餐能配紅酒嗎
可以的,不過最好還是牛排之類的,比較搭
Ⅷ 「吃素風」來襲,素食養生真的靠譜嗎
在溫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在演示方面的追求就變成了「健康」,也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素食風」悄然興起,普遍人都認為食素是最佳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的,但是我卻認為素食養生並不靠譜。
我說它不靠譜不是沒有根據的,在這個「燈紅酒綠」的社會食素也算是一股清流了,如果只食素人體內所需要的好多營養物質是素食所提供不了的,例如鈣、鐵、鋅、硒、維生素D、蛋白質等,同樣如果素食者長時間不攝入這些很容易精神狀態不佳,皮膚失去光澤,身材消瘦。
綜上所述:我覺得現代人的健康飲食結構應該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食,肉食性食物為輔類,這樣才能夠使人體在有效吸收人體必需物的情況下,保持最大成效的健康。想要靠單純的素食養生來實現健康飲食不現實,雖然「素食風」現在非常盛行,而且「素食館」幾乎開遍了大街小巷,但是生活當中最健康的養生途徑還應該是合理飲食與葷素搭配。
Ⅸ 素食具體包括哪些
素食主義的起源
素食主義是一種終身戒食肉、家禽、魚、蛋等動物產品的行為規范,有時也戒食或不戒食奶製品和蜂蜜。遵循素食主義的原因通常是出於健康原因,或是出於對動物的愛,以及對動物權益的尊重等。
在其它方面,素食主義者一般都盡量避免直接或間接地傷害動物,包括不使用那些來自於動物的產品,例如:牛黃、虎骨、熊膽、象牙、貂皮油、麝香、魚油、雞精、阿膠等;也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職業,例如:屠宰業、非素食餐飲業、養殖業、捕魚業等。
當然,根據佛經的解釋,這其實應該還包括大蒜,豆蔻,肉桂,胡椒,丁香,洋蔥,等辛香料。
漢語中的"素食"
[編輯本段]
中文的「素」字本義是指白色和質朴。據考證,古漢語中素食有三種含義,第一指蔬食,如《匡謬正俗》中有「案素食,謂但食菜果餌之屬,無酒肉也。」第二指生吃瓜果。第三指無功而食祿。另外古漢語中有素食含義的字還有「蔬食」,如《莊子·南華經》中有:「蔬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
另外,「吃齋」,「茹素」,「持素」等詞大致都是吃素食的意思。
素食的發展歷史
[編輯本段]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在印度和地中海東部地區,分別出現了倡導素食主義的思潮。在地中海地區,史載最早的素食主義者是公元前六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主張杜絕肉食,代之以豆類及其它素食,並以此來要求他的弟子們。自柏拉圖起,許多非基督教的哲人,如伊壁鳩魯和普魯塔克等也都提倡素食。公元前五世紀的另一位希臘哲學家安培多克勒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們之所以倡導素食是因為相信靈魂可以輪回。
在中國,素食之說早見於古代聖賢們的經典之中。在古時候,「齋」或「齋戒」即為素食的意思,另外,「疏食」也指的是素食。例如,在《莊子·列禦寇》中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疏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又如《孟子·離婁》中有:「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在印度,佛教和耆那教戒殺生食肉,認為人類不應該傷害任何有知覺的動物。自此以後,雖然佛教逐漸衰落,但素食的習慣廣泛傳播,許多上層種性乃至較低的種性都接受了素食的習慣。不僅如此,藉由佛教的傳播,素食之說也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並遠及中國文化圈中的大部分地區,如日本和東南亞等。在古代,日本天皇曾長期禁止國民食肉。
在希伯來聖經中有記載,人類自古並不食肉,只是自諾亞時期的洪水之後才開始吃肉。早期的猶太教修行團體和基督教領袖都認為肉食是一種殘暴和代價高昂的奢侈行為。在羅馬帝國衰落後的幾個世紀里,歐洲大部分虔誠的修行團體都禁戒肉食,例如,西多會(Cistercians)。盡管今天絕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不再信奉素食主義,但是,仍然有一些西多會的教派嚴守著類似的教規,禁止食肉、魚和蛋。如特拉普教派(Trappists),一個十七世紀從西多會分離出來的反對改良運動的教派,其信徒至今仍信奉素食主義。
雖然有許多穆斯林不贊成素食主義,但某些蘇菲派神秘主義者則認為追求靈性生活的人應該素食。16世紀印度的穆斯林皇帝阿克巴就把素食視為一種蘇菲派的習俗而加以推崇。
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由於財富和權力的增長使肉食日漸流行。但自17世紀起,素食主義開始在英國發展起來,拒絕肉食的宗教團體越來越多。托馬斯(Thomas Tryon)是十七世紀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他主張完全棄絕以「動物同伴的肉體」為食。托馬斯對基督教教友派有很大影響。另外,托馬斯的書《健康的生活方式》(The Way to Health)也給年輕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8世紀,由於經濟、倫理和營養學等方面的原因,素食主義逐漸引起了人們的興趣。營養學家威廉醫生(Dr. William Lambe)建議他的病人素食以利於癌症的治療。此時,幾乎所有現代的素食主義論題都已經開始討論,包括農業資源的浪費等。18世紀中突出的素食主義倡導者有美國的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法國的伏爾泰。
素食主義運動
[編輯本段]
素食主義運動正式誕生於1809年英國的曼徹斯特。當時,有一些 Bible Christian 教會的成員一起發誓禁食酒肉。1847年,這個修行團體脫離了教會並成立了素食者協會。隨後在80年代早期素食協會的成員發展到超過2000人。1889年英國估計有52個素食餐館,其中有34個在倫敦。1889年甘地成為倫敦素食協會的一名成員。同一時期,素食主義運動也相繼在其它西方國家開展起來。美國於1850年,德國於1867年,法國於1899年分別成立了素食者協會。1908年,國際素食者聯合會在北愛爾蘭成立。1949年,美國素食者聯合會成立,1960年,美國嚴格素食者協會成立,它們都被國際素食者聯合會接納為分支機構。
近幾十年,一些相關的專著在素食主義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1975年出版的《動物解放》(作者為 Pete Singer,國內已有中譯本),主要從倫理學的角度探討了動物的權力和人應該怎樣對待動物的問題。書中以大量的資料和照片揭露了動物在農場和實驗室里所受到的殘酷折磨和屠殺。這本書使很多人開始醒悟,並轉向素食主義。其它類似的書籍還有《生命的飲食》("Eating For Life", by Nat Altman, 1973)、《食物改革:我們的渴望》("Food Reform: Our Desperate Need", by Robin Hur, 1973),《選擇素食》("The Vegetarian Alternative", by Vic Sussman, 1978)、《素食主義:一種生活方式》("Vegetarianism: A Way of Life", by Dudley Giehl, 1979)、《素食手冊》("Vegetarian Sourcebook", by Keith Akers, 1983)等等,這些書使人們對素食的利益有了更多的了解,如素食與健康、環境保護、節約資源、幫助飢餓人民以及仁慈對待動物等等。
另外還有頗具影響力的暢銷書《一個小星球的飲食》("Diet for a Small Planet", by Frances Moore Lappe, 1971),這本書使很多人了解到肉食消費是對土地、糧食、水、能源等其它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本暢銷書也極具影響力:《新美國飲食》("Diet for a New America", by John Robbins, 1987)。除此之外較重要的還有《超越牛肉》("Beyond Beef", by Jeremy Rifkin, 1992)、《嚴格素食:新的飲食倫理》("Vegan: The New Ethics of Eating", by Eric Marcus, 1997)、《屠宰場》("Slaughterhouse", by Gail A. Eisnitz, 1997)等。
據調查,英國素食者的人口比例已達到7%,荷蘭、德國和法國分別是4.4%, 1.25% 和0.9%;而義大利某些地區的素食人口比例已經達到了10%至18%,美國上世紀90年代的調查也顯示有7%的人自稱是素食者。在印度,由於各種主張素食的宗教十分盛行,使之成為世界上素食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印度的鐵路是實行雙重供膳制度的,有素食和非素食。
長期以來,各種動物保護組織一直都在進行反對動物試驗的斗爭。1984年在美國,由於「動物解放陣線」的努力,使得某大學研究機構的某項虐待動物的研究中止。此後,此類事件時有發生。1988年,在一位加州中學生葛萊翰(Jennifer Graham)的頑強抵抗之下,「加州學生權利清單」通過立法,賦予加州的初中與高中學生拒絕從事解剖而不受懲罰的權利。此後,在新澤西州、麻州、緬因州、夏威夷以及其它數州,也曾提出同樣的法案。1998年11月,在英國范圍內已開始禁止化妝品及其原料的動物測試,歐共體則提出2004年12月31日以後,禁止進行化妝品安全檢測的動物實驗和禁止在歐洲市場出售進行動物實驗的化妝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反對動物測試的化妝品連鎖店「美體小店」(The Body Shop)現已風靡全球50個國家,共約1900多個連鎖店,其2001至2002年度的零售額已經將近7億英鎊。
現在,素食餐館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一些著名品牌的五星級連鎖飯店內均有專門的素食服務,或設立專門的素食餐廳。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航空公司均提供多種風格的素食餐飲,旅客可以在起飛前24小時內訂妥素食。
素食與修行
[編輯本段]
身陷在充滿各種污染源的現代人有著設備多樣與華美潔凈的醫院卻包裝著一項可悲的事實現代人百病叢生、病苦不斷當華麗的現代醫學科技不再令人眩惑之際不妨讓我們重拾古老智慧的教導例如佛陀開示的素食原則以及西方「醫師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素食訓誨等等二千多年前東西方不約而同的健康智慧透露著素食與修行的奧秘是每個追求身心健康者不能忽略的重大課題。
素食是修行順利成就的秘方之一。因為許多修行的奧秘與素食相契。人與生存環境,與浩瀚的宇宙之間,彼此有密切的關系。宇宙至高的境界就像一片無止境的喜樂與寧靜之洋,是一種最精細微妙的力量,也是愛、和平、純潔和喜悅的呈現。當這種力量充滿大自然時,周遭的環境是歡愉、寧靜、清爽而有精神的。而審選所吃的食物,將會意想不到的滋養身心,幫助我們身體健康和心靈純凈、平和。我們所吃的食物,由於性質的不同,對人體也有不同的影響,許多專事修習解脫道或靈修的修行者,莫不提倡素食。因為所有的類、水果、蔬菜(蔥、蒜、薤除外)、豆類、乳類等植物性食品,能創造一個純凈的身體及神經系統,使我們獲得深沈的醒覺與喜悅,身體變得很健康、純潔、輕松和精力充沛,而且心靈很平靜、受控制而感到快樂。所以素食是符合宇宙生息自然法則下的生存方式,若想要與宇宙偉大的力量相融合,了解生命的意義與方向,素食是很好的善巧方便。
a。吃素能清凈八識田
清凈的身與心,才能感受到宇宙的奧秘,承受宇宙能量的融合。清凈的身是飲食要求非常重要,素食能讓身體變得輕松、舒暢,當身體在比較純凈的狀態時,心念較易調適。「萬法唯心造」,心才是器物世間創造的源頭,所以當心念如是想時,其實在法界已經千真萬確」存在」,只是器物世間一時還無法顯現而已。只有心念被導正了,器物世間才有可能被導正,慈悲的心念,正是最強的能量,最大的正念。許多業力的種子,都含藏在八識田中。尤其最重的業是殺業,有許多的怨氣、嗔恨之氣都結集在當中。吃素可以中止再與眾生結殺業的機會(不論是親手殺或間接殺)。如此不再向八識田中丟擲惡業的種子,自然能夠遂漸滋長純凈、祥和的善業種子。所以許多修行的觀想內容,多半是法界實相,如凈土、佛、菩薩、光等,這些都是證量顯現後自然而然會現前的境界。如此觀想,可以清凈八識田,讓修行人有所提升。所以不吃肉食,不論身或心方面,對於八識田的清凈都很有幫助。
b。吃素能讓氣脈暢通
氣脈與我們的健康有莫大的關聯,只要氣脈暢通,此人必定非常健康,同時此人也是修行有成就的人。為什麼呢?因為氣脈的暢通與否,與業力有莫大的互動因素。中脈是業力的儲藏所,惡因就是氣脈不暢通的原因。當氣脈的業障全部凈除時,便可離開大幻化網,離開三界。白業越多,氣脈越暢通;相反的,黑業越多,氣脈越不暢通。而修行正是要不斷的增加白業,減少黑業,所以當氣脈越來越暢通時,健康與修行都得到了進步。吃素,正是減少這些黑業累積在氣脈的機會。因為當動物將被宰殺時,由於恐慌、害怕、憤怒之氣充塞在肉身中,若吃下了這些肉,等於是吃了許多的黑氣進入體內,對於身體的健康或是心靈的純凈、穩定沒有絲毫的幫助。行善越多,善因儲藏進中脈,氣脈就越暢通,所以行善可以凈除氣脈。吃素是慈悲自己及別人的善行。一切的行善,都能帶來中脈的暢通。金剛經說:「修盡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中脈全部暢通,也就是出三界,也就是究竟成就。「心氣不二」,慈悲的心、愉快的心情是幫助氣脈暢通的重要法則。只要心清凈了,氣脈也就跟著暢通無阻。
c。吃素能讓磁場祥和
一個人所散發出來的氣,能夠感召不同的磁場狀況。氣有多種,最起碼可以分為黑白二種,也可以說是清、濁二種。黑業就感召黑氣,即濁氣,亦即業劫氣白業就感召白氣,即清氣,亦即智慧氣。心氣不二,智慧開展,一樣能夠感召白氣,慈悲開展,一樣可以感召白氣。
一個人周遭磁場就是業力的顯現。《大乘入楞伽經》中「食肉之人,眾生見之,悉皆驚怖…;食肉者,身體臭穢,賢聖善人,不用親狎…;食肉者,諸天遠離,口氣常臭,增長疾病,易生瘡癬。」所以吃素可以感召吉祥平順,因為散發出的是善的磁場,自然匯聚善的氣氛。
d。吃素容易入定
入定的狀態是身心呈現一種安穩、放鬆的狀況。氣脈暢通,身自然放鬆;業力干擾少,妄念少,心自然容易安定。吃素,可使身心避免受到混濁之氣的干擾,而趨向穩定、純凈、寧靜,和宇宙祥和、喜悅的脈動相符,自然容易入此定境當中。
定境是平和、安穩的,和殺生的暴戾之氣、痛苦哀嚎不同。
定境是充滿喜悅的,和殺生的驚恐、不安不同。
定境是充滿光明的,和殺業的黑暗、下墮不同。
吃素,正是帶我們的身心走向平和、喜悅、光明,因為我們的生存不是藉著它人的生命換取來的。血液中流著的是心安理得的安然,而不是暴躁不安的焦躁,自然容易進入與大自然同步的醒覺當中。
e。吃素長養大悲三昧
慈悲,是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美德。可以說越高的法門就越需要慈悲的人才能成就。怎麼說呢?當一個人慈悲時,整個的身體都呈現出非常柔軟的狀態,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柔軟與慈悲合在一起,因為事實上身息心是互相影響的,當心慈悲了,身自然就柔軟,故柔軟慈悲,不只描述了心,也描述了身的狀態。吃素,正是慈悲的另一種呈現。因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沒有不曾作過父母、兄弟、眷屬乃至親朋好友的,甚至輪回成鳥身、畜牲等的。因為愍念一切眾生與自己都曾互為眷屬過,每一位眾生的生命和自己一樣珍貴,都會怕痛、怕死,而肉都是從生命體來的。由此不忍之心而吃素,加上素食本身對於身體就有潔凈的滋養作用,藉由身心兩方面的配合,素食將可成就一位修行者遍滿大悲無量心行的三昧禪定力,深深沐浴在慈悲的喜悅中。
佛學知識
[編輯本段]
【素食】
指不食魚肉葷辛的飲食方式。這是中國漢族佛教文化的特色之一。南傳佛教依循小乘律,因此出家人可以肉食。藏傳佛教也一向不忌葷辛;日本佛教為中國漢族佛教文化之傳播區,早期僧人亦行素食,日語謂之為『精進料理』。但近世以來,由於形勢的演變,已全面開放肉食。
依小乘律,比丘原可食三凈肉。然大乘經典與《菩薩戒梵網經》則有斷肉食之說。如北本《大般涅盤經》卷四中,佛陀告大迦葉及其他弟子,一切肉不得食,食者得罪雲雲。《梵網經》四十八輕戒中,亦列有食肉戒,謂食肉將斷大慈悲性種子,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唯身罹重病者例外。此外,《入楞伽經》、《央掘魔羅經》、《縛象經》等,均以大悲心為主,視食肉與殺生同感果報,有違菩薩行,故內地僧侶嚴禁一切肉食。
在我國佛教史上,提倡素食者頗有其人,而以梁武帝之以帝王之身倡行戒殺與素食,影響後世最大。隋唐以後,依《梵網經》受菩薩戒之風氣甚盛,其中之食肉戒尤在緇素戒子之心中大力強化素食之重要性。因此,素食乃成為唐宋以來漢族佛教出家人的主要特質之一
素食主義是一種飲食的文化,實踐這種飲食文化的人稱為素食主義者,這些人不食用來自動物身上各部分所製成的食物,包括動物油、動物膠。世界各國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義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義者可食用蜂蜜、奶類和蛋類,有些則否。素食,表現出了回歸自然、回歸健康和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返樸歸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獲取天然純凈的均衡營養外,還能額外地體驗到擺脫了都市的喧囂和慾望的愉悅。 在美國有1/10人口、英國有1/6人口已經或正在考慮成為素食者。悄然傳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時尚的標簽。素食,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環保、健康生活方式。
【素食主義的多樣性】
[編輯本段]
嚴守素食主義者
會避免食用所有由動物製成的食品,例如蛋、奶類、乳酪和蜂蜜,除了食物之外,嚴守素食主義者也不使用動物製成的商品,例如皮革、皮草和含動物性成份的化妝品。
奶蛋素素食主義者(Ovo-lacto)
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會食用部分動物製成的食品,像是蛋和奶類。有些不食肉素食主義者是因為道德的因素,所以會拒食起司、蛋類這些以工廠化生產出來的食品。
奶素(Lacto),這類素食主義者不吃肉,但會可用奶類和其相關產品,像是乳酪、奶油或酸奶。
蛋素(ovo-),和奶素素食主義者相似,可食用蛋類和其相關產品。
長壽健康飲食法的食物主要是谷類和豆類,包括食果實主義(Fructariansim)
生食主義(Raw foodism)
這種食用方法是將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狀態,即使加熱也不超過攝氏47℃。生食主義者認為烹調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有些生食主義者叫作活化生食主義者,在食用種子類食物前,會將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生食主義者的精神與食果實主義者相似,有些生食主義者僅食用有機食物。
食果實主義
僅食用水果和果汁或其他植物果實。
部分肉食主義
這類的人可能基於健康、道德或信仰,不食用某些肉類,像是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是最普遍的類型,這些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這不是傳統的素食主義,而是介於半素食主義之間。
自由的素食主義
這類的人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肉類。
苦行式素食主義
這類人為堅定心中的信念,以苦行的方式進行素食,不僅戒蛋,牛奶,甚至戒大豆,食鹽。代表人物:甘地。
【食素的原因】
[編輯本段]
宗教
世界上許多素食者都是基於宗教的因素而食素。
佛教主張不殺生,佛教《涅經》:「佛說:吃肉的人斷大慈悲種子」。另外在佛教的《楞嚴經》中還有永斷五辛的說法,五辛是蔥、蒜、洋蔥、韭菜及興渠,在佛教中認為去除五辛之後才是真正的素食,中國佛教可以食用奶製品,但不食蛋。雖然酒為谷類或水果製成,但因為喝酒會亂性,故不可食用。
基督教在舊約的創世紀(9:4)中提到「但是,動物的肉與血你們不得吃!」,教會中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亦主張吃素。他們在台灣的教會還生產了不少高質素和口感的素肉、素腸等,使會眾從肉食過度到素食的過程更輕松。
非宗教因素
有些人會因為傳染病等環境因素、道德因素、保護動物、健康、減重等原因而吃素。
著名例子有因飼料污染造成牛肉引起CJD,而拒食肉類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