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經濟
環江地處雲貴高原南延部分,境內多為石山。解放前交通閉塞,商業落後。民國22年(1933年)版的《思恩縣志》記載:「縣地處偏鄙,商場冷落。」民國26年版的《宜北縣志》亦雲:「縣屬本省之極邊,商場冷落,以縣城論,雖有商鋪數間在街開設,然資本微薄,貨物無多」,「宜北商業之衰落也」。解放後,國家在加速發展國營商業的同時,積極扶持供銷合作商業,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並不斷地拓寬門路,擴大網點,商業日漸繁榮。但是,1957年以後,商業的經營體制幾經更迭變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商業活動倍受干擾,個體、私營商業幾乎全被取消,集體商業並入國營商業,管理混亂,渠道單一,流通不暢,市場萎縮。1978年以後,梳理流通渠道,減少流通環節,逐步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方式、多條流通渠道並存的格局,從而以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商業為主體,個體商業為補的社會主義的商業初具規模。1987年,全縣擁有商業經營單位2190個,飲食業859個,服務業497個,共3546個,從業人員5609個;社會農副產品收購額2125.27萬元,比上年的1967.84萬元增長8%;社會商品零售總額6801.64萬元,比上年的6087.65萬元增長11.73%。
2006年環江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7.79億元、6.34億元和5.85億元,分別增長13%、18%和10%;財政收入完成1.7003億元,比上年增長30.73%。
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6.95億元,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62億元,佔39.56%;第二產業增加值11.79億元,佔31.91%;第三產業增加值10.54億元,佔28.53%。財政收入完成3.05億元,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05億元,增長25%。
2012年全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當年價)322206萬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8925萬元,比上年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65890萬元,其中工業增加值43994萬元,分別比上年下降22%和24%;第三產業增加值107390萬元,比上年增長3.3%。三次產業所佔比重分別為46.2%、20.4%、33.3%。人均GDP為11740元,比上年下降12.4%;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1293萬元,比上年下降42.3%;財政收入2.51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3億元,分別比上年下降17.7%和5.9%,人均財政收入915元,比上年下降18.08%。
2014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9.0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11%,低於目標任務0.8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6.75億元、9.34億元、13.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0%、10.71%、8.43%,三次產業比例為43:24:33);財政收入3.01億元,同比增長13.60%,完成年初預算任務的100.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5億元,同比增長26.26%,完成全年任務的100%(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4億元,同比增長31.65%,完成全年任務的10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3.00%,完成全年任務的97.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8億元,同比增長12.00%,完成全年任務的99.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60元,同比增長10.00%,完成全年任務的100%;農民人均純收入6288元,同比增長11.00%,完成全年任務的99.00%。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廣西桂西北地區農業大縣,全縣總面積453349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2697公頃,農作物種植品種十分廣泛,主要有水稻、玉米、桑蠶、西瓜、油菜、花生、西紅柿、煙葉、果樹等。
2006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45.5萬畝,比上年下降4萬畝,糧食總產量12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桑園投產面積10.86萬畝,比上年增長64.55%,產鮮繭22.75萬擔,比上年增長81.37%,總產值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19.29%;糖蔗種植面積11.6萬畝,比上年增長30.1%,預計進廠原料蔗40萬噸,比上年增長62.5%,糖蔗總產值達1.07億元,比上年增長72.88%;水果種植面積15.6萬畝,增長6%,產量1.4萬噸,比上年增長9%;香豬出欄38萬頭,比上年增長18.8%。
2011年全縣種糧38.01萬畝,總產11.88萬噸,全縣新增桑園1.7萬畝,總面積達15.8萬畝,蠶繭產量15.5萬噸,農民售繭收入突破5億元大關,再次榮獲「全區十佳桑蠶生產基地」稱號。全縣糖蔗擴種2.6萬畝,總面積穩定在18.05萬畝,預計甘蔗總產55萬噸。全縣造林7.2萬畝,速豐林總面積超過40萬畝,人造板產量9.72萬立方米,實現林業總產值7.7億元,其中林產加工產值2.54億元。全縣香豬出欄33.86萬頭、菜牛存欄4.8萬頭。
2011年投資1355.08萬元進行農田水利建設,改善灌溉面積8060畝;投資1265萬元對6250畝坡耕地進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受益3393人。 2006年培植產值超億元企業6家,產值超千萬元企業23家,上交稅金百萬元以上企業2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完成總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39.18%;完成工業增加值4.2億元,比上年增長44.88%;實現利潤1.2億元,比上年增長97.4%;實交稅金1億元,比上年增長50.93%。非公經濟繼續發展,新增個體工商戶1092戶,新增總產值2500萬元,比上年增長33%;新增私營企業39家,新增產值1.25億元,非公經濟成為推動環江縣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力量。
2011年工業技改投入11.6億元,完成了部分有色金屬企業的重組改造,提升了糖業、繅絲企業標准,壯大了農、林產品加工業龍頭。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1.6億元,同比增長36.19%,增加值6.94億元,同比增長34.76%。
②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介紹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地處廣西西北部,地處桂西北雲貴高原東南麓,東鄰融水,羅城縣,南接宜州、河池市,西隔打狗河與南丹縣相望,北與貴州荔波、從江兩縣毗連。距首府南寧331公里,距桂林340公里,距金城江市48公里,距劉三姐故鄉宜州67公里,交通方便。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縣,成立於1987年,全縣總面積為4572平方公里,轄6鎮6鄉,總人口37.82萬人,其中毛南族人口為5.9萬人,占總人數的14.38%,縣內居住著毛南、壯、苗、瑤、仫佬、水、侗等13個民族,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在此交流融匯,環江地處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濕潤,大小環江兩條河從北至南貫穿縣境,造就了青山巍巍,綠水長流的秀麗景色。境內植被保存完好,生態環境優良,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江木論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九萬山自然保護區與舉世聞名的文雅天坑群,境內珍藏著眾多的名貴動、植物。12環江的「菜牛」和「五香」(香豬、香牛、香米、香鴨、香菇)等特產名揚區內外,環江是全國菜牛之鄉,同時境內有豐富的煤、鉛鋅等礦產資源。環江是廣西第三林業大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全國綠化模範縣,境內有九萬山久仁和木論喀斯特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廣西第二大文雅天坑群,是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環江還是「全國蘭花之鄉」。
③ 廣西環江毛南紅福神酒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廣西環江毛南紅福神酒業有限公司是2007-06-21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回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注冊成立答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環江縣思恩鎮中興村那康道班舊址。
廣西環江毛南紅福神酒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51226669701394P,企業法人譚孔政,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西環江毛南紅福神酒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黃酒生產與銷售;兼營民間工藝品等民族特產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9000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廣西環江毛南紅福神酒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做什麼生意好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人口總數那麼多,這就是商機,能做的行業太多了,內找個適合環容江毛南族自治縣市場情況的產品就行了,先看看現在當地哪些行業的競爭大,哪些行業比較熱門,在熱門的行業去找一個冷門的項目也不錯,建議你多去考慮風險低,成本小,市場大的特色項目,那種項目是比較容易做起來的,要求的東西並不多。
⑤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名優特產
環江得天獨厚的自然重要條件孕育著許多珍貴的農副土特產品,有馳名中外的土特產品:川山涼席、毛南族花竹帽、下南菜牛、醇香濃馥的毛南紅窖酒、被譽為「五香」食品的香豬、香鴨、香牛、香粳、香菇,著名地方產品有川山涼席、明倫香粳、龍岩香菌和茶油、下南菜牛、宜北香豬等。 環江香牛也叫「下南菜牛」。是毛南族群眾用傳統的方法對本地黃牛進行育肥而成的。菜牛是毛南山鄉的特產,現在也是毛南族農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不少村民靠養菜牛致了富,過上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幸福生活。環江香牛產於環江縣內國家級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
該牛一生以傳統的欄圈養為主,不勞役,專門採食野生莎樹葉和青麻葉等野生保健植物,其肉與常規牛肉不同,素有「三隔肉相間」之稱。 環江臘香豬是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歷史悠久的名貴特產--環江香豬為原料(每頭重7公斤左右),採用民間臘制工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精製而成。環江香豬原稱「宜北香豬」,始自明朝。
環江香豬屬中國珍稀豬種,2003年10月27日通過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注冊論證。產於桂西北部九萬大山區域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境內的明倫、東興、龍岩等鄉鎮高寒山區,無其它豬種雜人,農寨自然放養,該豬主食山藤野菜,薯雜豆類,從而保持正宗香豬的原汁原味。環江香豬含有人體所需的氨基酸20種之多,含量均比普通豬多兩位以上。 環江香糯(粳)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五香物產之一,產於該縣中部、東部、北部的大安、洛陽、長美、馴樂、明倫、東興、龍岩等鄉鎮,因稻穗豐盈碩大,香味特異而聞名,素有「一田種糯遍垌香,一家煮飯全村香」的贊譽。環江糯(粳)分有紅、白兩種,顆粒細長,紅粳脫殼後,米粒呈粉紅色,白粳脫殼後呈雪白色。
⑥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黑香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黑香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創建於1997年,位於環江縣中心地域――洛陽鎮城北開發區,面臨環江至貴州荔波二級公路,背靠金茂線的普洛火車站,交通十分便利,信息快捷靈通。公司現有員工50多人,其中管理技術人員18人,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總投資700多萬元,建有國家標準的廠房及化驗室,擁有速凍、冷藏、烘烤,真空滅菌包裝等先進的生產設備及生產流水線,年加工香豬13萬多頭。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黑香豬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十分注重產品質量。為保證產品的質量安全,公司於2004年8月建立食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對生產過程進行監控,2005年8月通過國家質檢總局「QS」認證。同時公司的管理體系也進行了改革,2005年3月採用先進的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同年12月通過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生產過程的全程監控,國際化的標准管理,使得該公司生產的臘制產品在產品質量,產品銷量都居於同行首位。「友禮」牌臘制環江香豬產品是以精選優質上等的環江香豬為原料,採用傳統製作工藝,結合現代科學配方精製而成,其色澤亮麗、肉質柔嫩、香醇爽口、葷而不膩的獨特風味深受消費者的贊譽;其外包裝盒是由廣東美院著名教授設計,檔次高雅、美觀大方,深得顧客的喜愛。「友禮」牌產品經過有關部門、專家評審,榮獲:2002年河池地區首屆烹飪大賽一等獎;2005年授予「河池七珍」品牌;2005年廣西消費者協會推薦為「消費者信得過商品」;2005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的「QS」認證;2005年通過ISO9001:2000版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友禮」牌環江香豬產品的銷售網路已遍及廣西各重點縣市和廣州市。在南寧已挺進世界級超市――沃爾瑪,曾亮相並暢銷於廣交會。隨著品牌產品的日趨形成,產品銷量與日俱增,市場佔有率也越來越大,飼養環江香豬的農戶收入也在慢慢增加。為此,我們力薦「友禮」牌臘制環江香豬產品為2007年廣西名牌產品和優質農產品。
法定代表人:韋總乾
成立時間:1997-07-15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5122620000040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廣西環江縣洛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