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帶紅酒能坐高跌嗎
在鐵路部門對攜帶物品的規定中,沒有明確限制酒水的攜帶,但不能內直接攜帶超過容100毫升的酒精。並且在數量上也限制了只能攜帶20瓶酒。
車站可以辦理酒水托運:
對於酒水,火車站是可以辦理酒水托運的,如果擔心在路程中酒水因為碰撞而破裂可辦理托運。托運的酒水范圍如下:
含白酒、啤酒(含軟包裝啤酒)、葡萄酒、黃酒、果露酒(如果酒、白蘭地、威士忌、青梅露酒等)、葯酒和其他含酒精的飲料酒。
Ⅱ 紅酒投資買跌買漲是騙局嗎
首先紅酒是屬於比較冷門的品種,在國際上沒有統一的價格標准,所以其行情走勢無從參考,極易被人為操控,建議遠離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Ⅲ 紅酒受到什麼影響近幾年價格下跌了
一般可能就是市場需求比較少了或者市場紅酒量加大了,競爭激烈了,就會打價格戰了。
Ⅳ 如何看紅酒好不好
擁有以下特徵的一般都是好的葡萄酒:
1.具有平衡的口味和酒質。
2.具有好的余韻內(味道在口中能夠容停留的時間較長)。
3.復雜度較好(具有多種層次的味道)。
通過觀、聞、品後辨別好壞:
觀:端起酒杯,在白色的背景下將酒杯傾斜著放在眼睛下方45°,觀察葡萄酒的色澤,純凈度,是否掛杯。
如果葡萄酒看上去呈棕色,沒有香氣,而且口感平淡或是味道中有老化的水果味,最可能的原因是酒過度暴露在氧氣中。當酒的存放不正確,或者開瓶後放置數天就會造成上述現象。
聞:聞酒的氣息時,先觸摸一下酒杯,確定酒不是太冰,否則香氣凝結著散不出來。白酒的最佳品嘗溫度是10到14℃,紅酒是15到18℃。確定溫度適宜之後,再輕晃酒杯,加速香氣揮發,把鼻子伸到杯口並用力吸氣。
品:品就是品嘗。淺酌一口葡萄酒,用舌頭攪動並吸氣,使酒的味道隨著升溫盡可能發散出來。咽下後,關注味道的變化和味道的消散速度。
如果葡萄酒嘗起來有醋味或是辛辣味,說明酒已被細菌感染了。有些葡萄酒本身酸度很高,但是口感和變成醋的酒截然不同。
Ⅳ 怎麼預測紅酒價格漲跌
葡萄酒的漲跌來是有幾個因素源決定的。
首先是所有葡萄酒都有自然升值率,因為畢竟越喝越少,名庄酒才有幅度比較大的升值空間。其次由於年份等等的因素,升值空間會有所不同。第三就是經濟大環境影響,經濟向好,升值就高,但當經濟不好的時候,曾經升值較高的酒會出現下降。第四就是酒庄原因,酒庄莊主也是決定升值的因素,比如獲大獎了,肯定升值,莊主老了,快去世了,有可能升值,這個看現在的leroy就可以看出來。莊主去世了肯定升值,這個看bruno giacosa就可以看出來。
這就這幾個方面看漲跌
Ⅵ 什麼紅酒好喝又不貴
1、蒙特斯經典系列挺不錯的,在各種大牌流通入門酒中是品質比較好的,價格也比回一般入門酒稍便宜些。推答薦這個系列下的赤霞珠和馬爾貝克。
2、奔富蔻蘭山。也是老牌經典酒款了,百元以內,不能說性價比怎麼高,但是品質穩定,值這個價,絕不會踩雷。
3、西班牙大牌桃樂絲旗下的特選紅牛血也是常年品質穩定,百來塊的酒能喝出兩三百的感覺。
4、智利大牌干露旗下的侯爵,有活動時能到200以內,香氣口感都是高級貨的感覺,只是持久力略差而已。
5、蒙佩奇Mont-Perat,成名於《神之水滴》,屬於波爾多AOC中的精品級。
Ⅶ 怎樣以合理價格享受美酒
目前,世界酒市以法國波爾多五大酒庄頂級酒的平均價格為基準,再定出「二級酒」的價格。各大酒庄再依葡萄收成、釀制那一年的「年份」好壞來定價,雖然每年的出廠價有高有低,「酒評」出來之後又有一番變動,但大體上有一定的定價策略與標准。
影響定價策略的因素
一般而言,好年份的當年出廠價如定為800美元,則二級酒中比較貴的就定約四分之一價錢,即200美元。新世界的一級酒如果質量不輸法國二級酒,價格就定在稍微低一點的160美元左右。但新世界仙年份的酒不見得會跟法國的同時上市,有些可能會延後1?2年,有些甚至比法國早半年到一年,因此定價會依該區那年是否為「好年份」而略有考慮。如2004年是澳大利亞的好年份,2007年則是美國的好年份,但2004年、2007年對法國而言只是一般年份,新世界葡萄酒的定價策略就與以往不同。
以2009年波爾多八大酒庄為例,其出廠價格從高到低依次是:柏圖斯、奧松堡、拉圖堡、拉菲堡、白馬堡、瑪歌堡、奧比昂堡、木桐堡。
1、「好年份」
好年份是葡萄酒好壞與定價的最主要比高齡、年份不佳的酒貴,例如2005年的波爾多,就比2001年、2002年的貴一半。2008年的酒在2009年預購時,因逢全球金融風暴,中上質量的酒還是賣得非常便宜(跌30%?50%),當時買到的人都賺到了。2009年的酒在2010年預購時,因是超級特好年份(上次是1982年),又逢金融風暴解除,波爾多五大酒庄出產的酒,定價就高達每瓶1000?1500美元。2010年的酒沒有2009年的好,卻因大家搶購,平均單價又上漲一成。2011年因不是好年份,價格又回跌50%。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確定是五大酒庄名酒,價格卻異常便宜,那就是不好年份的產品。若以中級葡萄酒一瓶不足一百美元計算,則通常年份不好的波爾多名酒如1997年就應低於此價。這是一個基本的參考價格,由此亦可知不必迷信大牌。
2、酒評影響期貨酒價
酒庄一般會在出廠前兩年賣期貨酒,等到正式上市時,其價格會受到當年「酒評」分數的影響。如果被評為100分,則酒價立即上漲20%以上;若評分低,預購者就要認賠。例如,波爾多2007年上市的葡萄酒就比預購價低10%?20%,那是因為現貨質量不如預期。帕克的酒評給予低分之故。
3、人為拉抬影響
以前很少聽說有人大量搶購、人為拉抬葡萄酒價格,例如在2009年以前,波爾多五大酒庄酒的價格都很穩定,每瓶平均為300?600美元。但2009-2011年,幾乎五大酒庄的酒都漲了約一倍。當時我國國內流行喝紅酒,而且以高級紅酒乾杯作為炫富手段,一次聚會可能喝掉一箱數萬元紅酒。當時一瓶拉菲堡的價格被哄抬到2?3萬人民幣,令人咋舌。
不過人為拉抬價格是不可靠的,也不必跟著起鬨。2013年國內經濟低迷不振,紅酒熱開始退燒,五大酒庄的酒價平均下跌15%,先前在國內遭搶購的拉菲堡二軍酒跌幅更達到30%。所以買酒切記忌追高,更不宜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