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文思如泉來寫一個造句可以寫什麼
1、靈感一來,簡直是文思如泉,一口氣洋洋灑灑的足足寫了好幾千字專。
2、在兔年之中,訂閱一屬路狂飆,文思如泉湧,下筆有神助。
3、她一杯一杯地喝著咖啡,用她最好的鋼筆在價格不菲的亞麻色筆記本上寫下短小的觀察筆記和故事構思。情緒偶爾變得惡劣時,她會懷疑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其實只是對文具的戀物癖在作祟。真正的作家,在廢紙片、汽車票、牢房的牆上也一樣文思如泉湧。而愛瑪面對克重一百二十以下的紙張完全沒有靈感。
B. 各葡萄酒產酒國的綜合特點
義大利
義大利有著古老的歷史、古老的酒庄、古老的酒具,最值得一提的恐怕是義大利人那種根深蒂固的葡萄酒生產理念,單憑這一點也許義大利就當之無愧於「葡萄酒舊世界裡的舊世界」了吧。
義大利是最早種植葡萄的國家之一,釀酒歷史十分悠久,也較早地向歐洲各國進行了葡萄苗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的傳播。聞名於世的法國葡萄酒產區波爾多,其實遲至公元一世紀才由於羅馬帝國對於高盧的征服而有幸得到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說起來,今天流行於世的法國葡萄品種當年可是名副其實的義大利品種呢。
說義大利葡萄酒是舊世界裡面的舊世界,首先應該說說葡萄酒的新舊世界的劃分。葡萄的種植及釀酒技術從一萬年前由小亞細亞和埃及,在到達希臘及其海島之前,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到歐洲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法國的普羅旺斯、北非的利比亞和西班牙沿海地區的。與此同時,這項種植技術從北歐由多瑙河進入了中歐、德國等地區,並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享有聲譽,使得今天我們將之定義為「傳統產區」。通常這些地區所產的葡萄酒有嚴格的規章監制。而與此相對的產區是「新世界」,也就是指隨著16世紀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探險家的行程,葡萄園在他們所到達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國家的建立。很快的,葡萄種植的技術在美國、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西海岸地區得到推廣,而南非則是在17世紀後期才開始有了第一片葡萄園,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最初引進的也是南非的品種。這些新世界國家的葡萄酒產區的地理、氣候與舊世界葡萄酒生產國有許多近似之處,但是因為新世界在葡萄種植與管理、葡萄酒立法與分級等方面有自己極為特別的一面,因而可以說這些新世界的新絕非僅僅是時間上的「新」了。
首先,也是最主要的,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美洲的智利為例:那裡首先採用被稱為單一品種的種植模式,可是說,單此一點就足以令他們從傳統葡萄酒生產國特別是義大利劃成兩大陣營,因為以義大利為代表的葡萄酒舊世界認為葡萄酒的生命在於個性,此葡萄酒非彼葡萄酒的關鍵首先就是葡萄的品種,加之釀造該葡萄酒所採用的葡萄樹所在產地的土壤、氣候等微環境系統最終構成葡萄酒品質核心之一的典型性,也因此在義大利至今還有近千個葡萄品種在種植在釀酒。而就在義大利人無比自豪甚至是懷念自己的葡萄酒種類豐富、極富個性的時候,美國人、澳大利亞人卻以市場後來居上的姿態憑借著那為數不多的品種不斷蠶食著世界葡萄酒消費市場,單一品種日益橫掃世界究竟是不是消費者的福音呢?
其次,新世界的「新」還表現在保證葡萄酒品質的理念和措施上。與傳統葡萄國家如義大利相反的是,新世界不再用限制葡萄單產量而是運用現代科技在提高葡萄產量的同時盡量保證葡萄果實的有效成分,換句話說:把葡萄酒像可口可樂那樣納入「科學」的軌道來生產;相反,義大利等舊世界葡萄酒生產國,盡管也不斷地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如利用衛星技術、信息數字技術來加強葡萄園的管理,但是,他們仍然通過嚴格的葡萄酒法律來劃分葡萄酒的級別,特別是原產地的控制與保護,例如義大利葡萄酒的最高級別DOCG即保證控制原產地命名不僅僅是對於釀酒所採用的葡萄品種、比例進行規定,而是對從葡萄的種植、葡萄園管理、葡萄的採摘、葡萄的發酵、葡萄酒的陳年等等進行了極為具體的規定,其中,法律為了保種控制葡萄單產,甚至規定具體到了每公頃的葡萄樹數量、葡萄樹的行距與株距、單株葡萄樹如何剪枝具體可以掛幾串果實、每串果實的重量多少等等。
最後,新世界的「新」也新在他們企業的規模上。相反,舊世界的代表義大利的酒庄因為大多古老而且是家族式的代代相傳,也就導致了酒庄的規模大都不大,盡管有的酒庄有著千年以上的歷史光家譜就厚厚的一本,但是全國80餘萬家釀酒葡萄生產企業(也許該叫農戶才對)3萬余家葡萄酒裝瓶企業也就令每年約500 萬噸的總產量平均到每家酒庄頭上顯得多少有點微不足道了。
這就是義大利,這就是義大利的葡萄酒,一個有著中世界騎士不亡的精神、傳承了幾千年葡萄栽培與葡萄酒釀造傳統,一個在21世紀的今天對葡萄酒個性追求仍然有著我行我素般執著、對葡萄酒品質自我約束近乎克可挑剔的美麗的國度和他們偉大的葡萄酒。
西班牙
說起西班牙,人們往往想到的是豪放勇敢的鬥牛和風情萬種的西班牙女郎,高深些的則知道《堂吉珂德》、畢加索的畫、高迪的建築、卡雷拉斯的男高音、弗拉明戈舞等名譽世界的西班牙文化藝術瑰寶,但很少有人會想到西班牙的葡萄酒,這除了與西班牙政府和各葡萄酒產區的的宣傳缺乏有關外,另一個就是與西班牙本國的文化有關,西班牙語里沒有「營銷」一詞,過去西班牙葡萄酒廠釀好酒之後就被動地等待訂貨電話,很少有人嘗過本產區外的酒,更別提歐洲大陸其他國家的酒了。
身為世界三大葡萄酒出口國的西班牙,直到2004年全國也才共消費葡萄酒12億升,人均 28.4升,這個數字與法國、義大利等國相比是很相形見絀的,但每年15億升的出口,則顯示了西班牙葡萄酒強大的競爭力。西班牙葡萄品種非常的多元,已經有600多個品種,但真正經常使用的品種應該有18-20種,在西班牙雖然是白色葡萄品種佔多數,但真正使西班牙葡萄酒揚名天下的,還是它的紅葡萄酒和西班牙獨有的雪利酒。西班牙的紅葡萄酒色澤濃重,如身披紅色斗蓬,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讓人沉醉;又如鬥牛士手中不停抖動著激怒狂牛的紅色布縵,讓人激情昂揚。據說世界著名文豪海明威便是西班牙紅酒的狂熱「FANS」,當初在創作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的《戰地鍾聲》時,每天狂飲有「鬥牛之血」稱號的里奧哈酒,所以文思泉湧,終成名作;雪利酒也許可以說是至今仍在生產的最古老的醇酒,據說在莎士比亞時代,雪利白葡萄酒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裝在瓶子里的西班牙陽光」,莎士比亞曾經這樣贊美西班牙雪利酒(Jerez或Sherry),這是一款最受歡迎的西班牙名酒,在西班牙被冠以「國酒」的稱號,雪利酒的風味如同西班牙酒館中千般嬌媚的舞娘,一朵艷紅的雞冠花插在鬢間,裙間飛揚出的風情如一瓶經多年陳封剛剛破瓶後的雪利酒一樣,令人神往、讓人迷醉。
在西班牙,無論吃正餐還是吃其他小吃,西班牙的紅酒都是不可或缺的飲品,葡萄酒與火腿是西班牙人餐桌上不可或缺之物。tapa(開胃小菜的統稱)是一種古老的西班牙式美食傳統,在西班牙無論是都市還是鄉村,許多餐館、酒吧都專門向客人提供拿手的開胃小菜,ir de tapeo(意為「去吃開胃菜」)早已成為一種傳統的生活文化,而點一份小菜,啜飲一小杯葡萄酒,則是西班牙人認為十分愜意的生活享受。
在現在的葡萄酒市場,人們普遍反映法國的好酒又貴又難買到,而西班牙酒品質有了很大提高,價格更平易近人,有關資料顯示西班牙出口酒的平均價格僅為每升1.09歐元。雖然西班牙如今酒廠越來越國際化和集團化,但鮮有如法國某些產區酒庄那般的貴族化,即使里奧哈紅酒,品質堪比法國頂級葡萄酒,但價格卻相當合理。西班牙葡萄酒生產商認為人們喝的畢竟是酒本身,而不是喝以前的貴族的歷史和故事,因此更容易為現代人群所接受。而且西班牙葡萄酒的生產工藝中保存了很多傳統的種植和釀造方法,因此更容易為本國民眾所喜愛,西班牙的名酒雪莉酒和卡瓦酒以傳統方法釀制,大部分供內銷,很少出口,而西班牙其他產區的葡萄酒和低檔的餐酒則很少能在西班牙以外的地方買到。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人對本國葡萄酒的支持,西班牙本國的葡萄酒消費基本上就是本地酒,比如:在西班牙有一款著名的起泡酒 CAVA( 嬌娃 ), 很多西班 牙人固執地認為 CAVA 酒比香檳好,只是香檳名氣大一點罷了。當新世界葡萄酒崛起時,木秀於林的法國葡萄酒首當其沖,銷量大減,其他葡萄酒舊世界如義大利、德國等也大受影響,只有西班牙,不但沒有受到波及,而且由於保持了本土的特色,反而順應了現代人們追求個性化的思想主張,反而引起了更多目光的關注,由於西班牙的酒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因此西班牙的葡萄酒大有在世界葡萄酒林中崛起甚到一領風騷的希望。
西班牙的葡萄酒生產者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他們的血液里繼承了西班牙鬥牛士那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沉著勇敢地面對著來自法國、義大利和葡萄酒新世界的強烈挑戰,越來越加大把其生產的葡萄酒推向國外市場的力度,甚至不惜「與狼共舞」在競爭者的國內建立葡萄酒種植園和酒窖及釀造工廠,今天,西班牙的大部分葡萄酒釀造公司均在國外投資,在美國、法國、荷蘭、尤其是新的投資熱點--南美洲諸國擁有葡萄種植園。與此同時,西班牙葡萄酒生產者從不忘記發展賴以生存的國內葡萄酒,尤其是其中出產真正的極品葡萄酒的葡萄產釀區,他們還不遺餘力地在本國開發新的具有發展前途的葡萄種植園、建新的酒窖。西班牙葡萄種植和釀造業的發展戰略,是以征服世界葡萄酒消費者為出發點。
很多人都說西班牙是一個受上天譽顧的國家,的確,不僅因為這里山青水秀,陽光明媚,更重要的是西班牙人好像沒費什麼工夫就能釀出了很多世界知名的美酒。眾所周知,西班牙人和法國人一樣,天性都比較浪漫和懶散,但與法國人不同的是,西班牙人在釀酒時也把生活中的散漫之氣帶了進去,像著名的里奧哈酒,很難想像這款酒釀好後,常常被置於酒窖中一放就是十幾二十年,期間居然也無人過問,雖說疏於管理,可是這種「棄養」方式卻備受上天照顧,酒不僅沒有氧化酸敗,反而更加柔和、醇厚、芬芳,這就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里奧哈神話」。西班牙人時至今日仍保留傳統的古法釀酒,我們可在品嘗著古樸原味而香醇的葡萄美酒時,感受那蘊藏在酒香中的西班牙文化
德國
德國是世界十大葡萄酒生產國之一,已有兩千年釀酒歷史。十九世紀末,一瓶上好的摩澤爾河(Mosel)的雷司令(Riesling)令人咂舌。而如今,不要說法國、義大利,就是「釀酒發展中國家」如美國、智利、南非、澳大利亞的名氣都比德國響亮。國際著名的葡萄酒作家Robinson女士形容德國的葡萄酒時說:「令人失望地落後於時代,甜甜的像止疼葯一樣的白葡萄酒,雷司令。德國葡萄酒在海外的形象已經被無所顧忌的標著Liebfraumilch或者類似字樣的糖水不可修復地毀壞了。現在德國正在建立一套新的體制,希望重振中等價位干酒的概念形象。同時,一些頂級酒庄正在把甜得過分的葡萄酒改造成無可比擬的、更加優雅的白葡萄酒。
素有「啤酒王國」之稱的德國,其葡萄酒雖然沒有啤酒那麼大的名聲,但也有著悠久的釀造歷史。德國種植葡萄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那時,羅馬帝國佔領了日耳曼領土的一部分,就是現代德國的西南部。羅馬殖民者從義大利輸入了葡萄樹以及葡萄栽培和釀酒工藝。中世紀的時候,葡萄和葡萄酒主要是由修道院和修道士發展起來的。此後德國的葡萄酒文化同基督教有密切的關系,至今有些種植區還在主教的所有權之下或者留下了主教教區的名稱。到了19世紀德國的葡萄酒商業比較發達,總種植面積大於今天的幾倍。但是後來出於工業革命和戰爭等各種動亂的原因,德國的葡萄酒業衰退了許多。如今,葡萄酒在德國已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韻味,從酒杯酒具,酒館酒吧,到各種葡萄酒節,以及葡萄酒品嘗會,專題講座等活動,每一個享用葡萄美酒的場合都充滿著浪漫氣息。德國葡萄酒文化也與音樂生活緊密相連。一年一度豐收季節的德國葡萄酒女王選舉和仲夏時節在葡萄酒產釀區舉行的音樂會,更是把德國葡萄酒文化渲染到極致,吸引著無數遊人酒客流連忘返。
德國共有24萬英畝葡萄園,葡萄酒年產量約一億公升,以白葡萄酒為主,約占總產量的87%。因為德國的葡萄酒產區分布在緯度47—52度之間,是世界上緯度最北的葡萄酒釀造地區。靠北的地理位置讓德國的氣候比世界其他地方的葡萄產區要更加寒冷,所以德國的白葡萄酒產量比紅葡萄酒的產量要高,而且類型非常豐富。從一般半甜型的清淡甜白酒到濃厚圓潤的貴腐甜酒都有,另外還有製法獨特的冰酒。德國葡萄酒的種植區以及葡萄的品種與其它國家相比,德國葡萄酒最大的特點是清新、透明。
德國沒有像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那樣好的自然條件。該國溫度較低,不能到處都發展葡萄種植。然而德國有萊茵河、摩澤爾河、美因河、內卡河、阿爾河及納厄河等眾多的河流和支流的大片河谷地。在河谷地帶,日照充分,氣候溫和濕潤,冬季的適當低溫又滿足了葡萄枝蔓休養生息的條件。而且河水在白天可以吸收熱量,晚上釋放熱量,葡萄園由此獲得相對較高的溫度。因此,德國的葡萄園全部建在河谷地帶,在河谷發展葡萄園,成了德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的一大特色。
可能不全面,信息來源於網路,希望對你幫助
C. 文思如泉造句
他文思如泉,大家不由的都豎起大拇指。
D. 和文思海輝同級別的翻譯公司有哪些啊或者就兼職筆譯來說,國內有哪些翻譯公司的報價超過每千字150呢
現在的小語種翻譯,是按照字數來計算的,一般千字80-120元,如果你的語言能力強的話,晚內上兼職翻譯容2-3小時,按照3000-4000字計算,一個月按2-3次計算,你可以算算收入,差不多在1000元左右。
E. 關於紅酒的小故事或傳說,請給我說一個!
葡萄酒為什麼有干紅呢?
這個問題說起來,可就話長啦……
首先,從歐洲的飲食習慣來說。一個地域的飲食習慣,決定了這個地域的人在用餐的時候搭配什麼樣的飲料。歐洲人做菜的方法只有3個:煎、烤、煮,他們不會炒、不會燉、不會蒸,所以食物的吃法遠遠不及中國(沒有的意思啊)。比如歐洲最愛吃的海鮮,他們只能先煮出來,然後再配上作料吃(不會中國的醬爆啦,紅燒啦之類的做法),所以海鮮經常很清淡,有時還有很大的腥味。這時如果再配上一支甜酒,海鮮的鮮味不但會被掩蓋,甜甜膩膩的味道恐怕下次不是不想喝這個酒了,而是不想吃海鮮了吧!再比如牛排,幾分熟的牛排灑上胡椒粉,真是美味啊!但是如果這時配上甜紅酒,甜甜的口味改變了本身偏鹹的牛排,而且也不能襯托出牛排的勁道。所以他們費勁了千辛萬苦,就是想要把葡萄酒中的糖去掉!還有他們吃菜的順序都是一道一道的,這個吃完了撤下盤子去,才上那道菜,相應的,白葡萄酒喝完了,才開始喝紅酒。還有還有,他們愛喝咖啡啊,而且是黑咖啡,因為他們喜歡吃苦,所以一些葡萄酒又苦又澀,正好對了他們的胃口……
再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歐洲人每天都吃那麼多的乳酪和黃油了,如果喝的飲料里再有n多的糖,那他們的身體早就完了,所以都靠干葡萄酒在這兒撐著呢!葡萄酒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類物質、鈣磷等多種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有的是從葡萄那裡來的,有的則是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而產生的芳香類物質(如多酚類、黃酮類)也給葡萄酒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香氣和滋味,品評葡萄酒已經成為了葡萄酒愛好者飲用葡萄酒時最大的樂趣了。
我覺得根本不能怪中國人喝乾紅兌可樂,干白兌雪碧,因為我們就是喜歡口味甜啊,我們不喜歡吃苦啊!而且中國菜系那麼多,一個桌子上擺好幾道菜,只一種酒怎麼可能搭配的過來?不過兌可樂雪碧呢,不但把酒自身的特色都掩蓋了,最嚴重的是破壞了葡萄酒本身的香氣和酒體。所以愛喝甜口味的葡萄酒的人,完全可以選擇本身發酵出來就是甜酒的葡萄酒,甜酒里既有你想要的芳香、滋味和酒精,也能滿足甜甜的口感了!酒滿倉中就有你想要的各種類型的葡萄酒。
F. 葡萄酒與西方文化論文交作業時間
給你一篇關於中國養生干紅葡萄酒的文化稿子吧。不知道是不是適合呢。
養生干紅的品牌傳奇
歌德曾說:我跟葡萄酒在精神上的對話能使我產生偉大的思想,使我創造出美妙的事物!那麼,跟一位幾乎與歌德同時代的歐洲人對話,能否產生同樣美妙的事物呢?植物配方養生干紅葡萄酒百利生告訴您,這也是可以的,這位歐洲人280年前來到中國,是一位義大利傳教士,名叫羅懷中,而百利生便是這對話的美妙產物。
天主教修士釀造了歐洲最好的葡萄酒
中世紀,天主教西多會的修士們通過品咂葡萄園里的土壤來確定種植哪一種葡萄,他們沉迷於對葡萄品種的研究與改良,培育了歐洲最好的葡萄品種;同時,他們也是最好的葡萄酒釀造專家,掌握著釀造靈性的源泉。中世紀歐洲最好的葡萄酒都存儲在天主教修道院的地下酒窖里,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
傳教士將西洋葡萄酒帶到中國
明末以來,天主教傳教士來華日多,給中國帶來天文、算術、歷法、醫學、繪畫、音樂等方面的實用技術,精通葯理的傳教士羅德先配製的胭脂紅酒止住了康熙皇帝嚴重的心悸症,於是西洋葡萄酒受到王公貴族的矚目。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一月二十五日,康熙在一道上諭中表揚西洋人南懷仁、安文思、徐日升等為清廷效力。說他們在皇帝御體欠安時跪奏:「西洋上品葡萄酒乃大補之物,高年飲此,如嬰童服人乳之力。諄諄泣陳,求朕進此,必然有益。朕鑒其誠,即准所奏,每日進葡萄酒幾次,甚覺有益,飲膳亦加,每日竟進數次。朕體已經大安。」
康熙對葡萄酒的喜愛促使各地大員聞風而動,他們廣泛動員自己轄區的傳教士多方進口,於是,專門為皇上運送西洋葡萄酒的包程馱轎,日夜兼程地奔波在通往京城的大道上。由此,西洋葡萄酒便一直作為「大補之物」常備在太醫院的御葯房裡,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晚清,以致西洋葡萄酒也受到清代文人的褒贊:「紅毛之酒紅於血,色香異味三奇絕。」
羅懷中品創養生葡萄酒拯救雍正
在康熙崇尚西洋實用人才與製品的大氣候下,兩位義大利耶穌會才華橫溢的的傳教士——畫師郎世寧和外科醫生兼葯劑師羅懷中,奉羅馬教廷之命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同船來華。郎世寧被封為「御前畫師」;羅懷中以精通醫術和醫理被康熙封為「內廷行走」,他在華行醫30餘年。雍正十一年(1733),羅懷中將自己精心創制的植物配方葡萄酒三種,進獻雍正。這是西洋葡萄酒與中國草葯的首次交融,這不僅是世界葡萄酒文化的一個創舉,也開創了中國養生葡萄酒的先河。
羅懷中的葡萄御酒投雍正所好:雍正帝痴迷煉丹說明他關注養生,但是羅懷中也為雍正因迷戀丹葯走火入魔而憂心。為了拯救雍正帝,羅懷中也從「養生」入題,採用了被清廷皇族認定為「大補之物」的西洋葡萄酒和御葯房精選的中草葯。他既是有經驗的葯劑師,又在清宮太醫院行醫多年,對中草葯的葯理葯性捻熟於胸;同時作為精純的天主教修士,羅懷中對來自歐洲的葡萄酒又有深切的體認,從天主教修士的角度說,葡萄酒有象徵著「天主之血」的生命含義,葡萄酒不僅是神聖的,也是救命的!這些因素促成了羅懷中推出這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
羅懷中的葡萄御酒是體現皇家氣象的精品:羅懷中養生葡萄酒的創制是在規制森嚴的御葯房裡進行的,從選材到制備過程必須一絲不苟,精工細作,因為雍正皇帝是一位真正的「高人」,有人評價他「文學詞章不亞於翰林進士,談禪說道不遜於禪門宗師」,他見識廣博生活品味極高,羅懷中的葡萄御酒必須是皇家極品,才能入得了雍正的法眼;另外,雍正一朝,公開傳教已屬違禁,作為傳教士的羅懷中為了創造朝廷對傳教士更寬松的待遇,他的創制也必須精益求精,為了取悅雍正,羅懷中只能畢其功於一役。
羅懷中的葡萄御酒深符中醫葯學,確具養生實效:羅懷中本為一流外科醫生,具有歐洲最先進的科學觀念,尊重事實注重實效,他身邊都是太醫院的中醫高手,把葡萄御酒創制出來之後首先要請同行品鑒,從口感口味到養生實效,可以說是遍參知識,因為獻給皇帝的御品非同兒戲,充滿科學實驗精神的羅懷中,沒把握他也不會拿出來。
百草利生,大美圓融
「百草利生,大美圓融」是對傳教士羅懷中創制植物配方葡萄酒精神意蘊的評價,作為羅懷中的傳人,百利生也把這句話尊奉為產品的核心價值。
今天的科技進步,為重現280年前傳教士洋御醫羅懷中的非凡創舉提供了有力條件。百利生聚集了國內中醫葯、生物釀造的專家團隊,創造了三項發明專利,用現代生物萃取工藝,完美交融了紅酒與葯用植物,使羅懷中當年的創造在今天益發光大。
百利生養生葡萄酒的植物配方以中醫葯理論為基礎,經過長達三年的考校,從上百個組方中精選而出;百利生的酒汁只從天主教氣息濃郁的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具有悠久葡萄酒手工釀造傳統的酒庄中選取,「三年以上的干紅陳釀基酒」是百利生選酒的鐵律;葯材則委託同仁堂遴選原產地天然有機的地道葯材;歐洲庄園葡萄酒原汁與萃取的植物葯精華經過28天低溫浸制,讓中葯精華充分融入葡萄酒之中,再經過12個月的封窖儲藏,使植物精華與葡萄酒在無氧環境中完成完美柔和二次發酵,才灌裝成瓶;與酒體接觸的瓶塞,採用世界著名品牌「諾瑪科」(NOMACORC),避免木塞污染帶來的霉味和其它異味,並提供穩定的氧通透率,讓葡萄酒得到恰當的「呼吸」;每一瓶百利生都是在國家GMP認證的環境中生產出來,這個標准遠遠高於普通葡萄酒的生產質量標准。
百利生研創了植物配方干紅的新品類。百利生的專家團隊是在解決了幾十個技術難題之後,才確認傳承了羅懷中養生葡萄御酒的精髓,實現了產品養生功效和口感口味的巧妙結合。慢慢品酌,百利生酒體晶瑩渾厚,那種透過酒杯可見的凝脂感,讓人覺得內涵豐富,這是再好的葡萄酒也無法呈現的凝脂感。果香和窖藏的香氣,絲毫不遜於陳年葡萄酒,微微絲絲的苦澀,是靈芝的氣韻,微苦之後,竟然是一種難得的回甘。
百利生的醫方葯理和植物葯性,切合歷經數千年的中醫葯理論和實踐。草本植物的菁華,藉助葡萄酒溫潤的特性通達身體各處,能夠起到「補氣血、養肝腎、通五經」的養生實效。「百利生」的養生觀念切合中國古來一直追求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身心兩利、補益、調和、平衡而有活力的一種生命狀態。由此闡發出「百利生」的文化價值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圓融的精神追求;執著的品質追求;健康的生命追求。一言以蔽之,文化的圓融、品質的圓融以及生命的圓融,使百利生成為「圓融人生,精緻生活」的象徵。
G. 請問有人這款文思Vince葡萄酒多少錢
你是要哪款?美樂還是波爾多?你的圖看不清。
我這邊都有
公眾號 搜我們商城 delailiwu
H. 西班牙最好的紅酒廠區
里奧哈:西班牙的波爾多
里奧哈是西班牙成名最早,也是最大的優質葡萄酒產區,有著西班牙的波爾多之美譽,是出產許多西班牙精品至極品的酒庄。1890年,在Don Daniel-Alfredo Ardanza y Sanchez的領導下設立了橡樹河畔(La Rioja Alta, S.A。)庄園,開始了他們共同的夢想——生產高品質的佳釀。
西班牙的紅葡萄酒色澤深濃,就像身穿紅色弗拉明戈舞(FLAMENCO)舞衣,熱情奔放的西班牙女郎,嫵媚野性;又像鬥牛士手中不停抖動著激怒狂牛的紅色布縵,激情飛揚。據說世界文豪海明威就是西班牙紅酒的狂熱「粉絲」,當初在創作以西班牙內戰為背景的《戰地鍾聲》時,每天狂飲有「鬥牛之血」之名的里奧哈(Rioja)紅酒,所以文思泉湧,終成名作,為里奧哈紅酒的名揚天下平添了幾分神韻。
橡樹河畔:美酒從此流傳
風景秀美的OJA河畔,靜靜地聳立著四棵豐茂的橡樹,1892年2月6日這幅美景成為了La Rioja Alta, S.A。酒標的印記,並從此刻下了烙印,一直沿用至今。而橡樹河畔的美酒也伴著OJA河流傳開來。隨著歐洲酒和美國酒的流行,各類酒展和酒評大賽開始在國際上盛行,並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一舉奪得1893年芝加哥哥倫布酒展的金牌,1895年又榮膺波爾多世界酒展銀牌,1910年和1911年又分別榮獲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圖盧茲酒展大獎。但自1930年榮獲拉美酒展金牌以後,公司宣布不再參與任何酒展或酒評大賽,因為他們不再需要為任何獎項而釀酒,他們需要釀出真正屬於飲家的酒。雖然沒有在國際上獲獎,但隨著良好的口碑相傳,此後的數十年,La Rioja Alta, S.A。可謂名聲大噪,迅速躍升為西班牙里奧哈的頂級佳釀,同時也是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幾個西班牙葡萄酒品牌之一。
除了葡萄酒,據聞西班牙還是歐洲啤酒的發源地
強強聯袂
1904年,酒庄創始人「Bodegas Ardanza 」的擁有者Alfredo Ardanza提出將橡樹河畔與奧里哈兩個庄園合並,此後的百年酒庄經歷了數度擴展,現在共擁有四個酒園,包括:橡樹河畔(La Rioja Alta, S.A。),爵士園(Barón de Ona),雅斯特園(áster)和施華樂園(Lagar de Cervera)。
其中佔地425公頃的橡樹河畔La Rioja Alta, S.A。的規模最大、產品線最齊全,橡樹河畔特級珍藏890(紅)La Rioja Alta, S.A.-Gran Reserva 890,是為了紀念La Rioja Alta, S.A。的成立,原本叫做Reserva1890,由於容易跟年份混淆,所以改成了「890」;同樣,橡樹河畔特級珍藏904(紅)La Rioja Alta, S.A.- Gran Reserva 904,是為了紀念1904年兩個庄園的合並和Rioja有史以來葡萄收成最好的一年而特別推出的,原來叫「Reserva 1904」,後來改為904,是Rioja法定產區種最精緻復雜的一款紅酒之一。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下西班牙葡萄酒的等級體系中Reserva珍藏一詞的來由。盛傳因為當時法國的葡萄酒產量比較少,酒庄的主人為了保證有足夠的酒款待來訪客人,他們用水罐(Pitchers)把酒存起來,等到下次客人來的時候可以再喝,所以有了Reserva的叫法。後來,因為有些好酒需要珍藏更久一些的時間,20世紀70年代西班牙葡萄酒等級體系中更有了Gran Reserva的等級,原來Reserva的兩款酒也改成了Gran Reserva 890和Gran Reserva 904。
除了這兩款酒以外,橡樹河畔庄園還擁有另外三個知名產品極具紀念意義:1942年,酒庄注冊了著名的橡樹河畔,雅丹莎La Rioja Alta, S.A.-VINA ARDANZA,以酒庄創始人Alfredo Ardanza的名字命名,酒色深濃,略帶辛香,入口緊實而余韻甜美悠長,品質非常出眾;1974年,又繼續推出了一款珍藏了6年的好酒——橡樹河畔,雅拉娜La Rioja Alta, S.A.-VINA ARANA,以當時的董事會副主席Don Jose Maria de Arana Aizpurua的名字命名,辛香中略帶一絲帶有山草葯和草莓的香氣,優雅而平衡;1978年,橡樹河畔,雅芭迪La Rioja Alta, S.A.-VINA ALBERDI推出市場,並以40年代的董事會主席Don Nicolás Alberdi的名字命名,年輕而有活力,圓潤的果香,精緻而美好。
對於DO或者DOC級的葡萄酒,我們還經常能夠在酒標上看到下列詞語:
「Vino de Cosecha」:年份酒,要求用85%以上該年份的葡萄釀造。
「Joven」:新酒,即用本年收獲的葡萄釀造明年春天上市的酒。
「Vino de Crianza」或者「Crianza」:這表明在葡萄收獲年份後的第三年才能夠上市的酒,需要最少6個月在小橡木桶內和2個整年在瓶中陳釀。在Rioja和Ribera del Duero地區則要求最少1年在橡木桶內和1年在瓶內的陳釀時間。
「Reserva」:最少陳釀3年的時間,其中最少要在小橡木桶內陳釀1年。對於白酒來說要求最少陳釀2年的時間,其中最少要在小橡木桶內陳釀6個月。
「Gran Reserva」:這是只有少數極好的年份才會釀造的等級,而且要釀造「GranReserva」等級的葡萄酒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的許可。要求最少陳釀5年的時間,其中最少要在小橡木桶內陳釀2年。對於白葡萄酒「Gran Reserva」是極為罕見的,要求最少陳釀4年的時間,其中最少要在小橡木桶內陳釀6個月。
推薦10款西班牙葡萄酒尋寶西班牙葡萄酒
皇家珍藏2003香氣強烈伴隨丁香與月桂樹葉等一系列豐富氣息,這款酒濃重的深紅褐色帶著幾份陳釀感,入口非常強勁,水果醬和洋李乾的濃香充滿口腔,經過陳釀後呈現出的棕色突出沉穩特質,更易被用作慶祝合作成功。
分享時刻:非正式商務合作
2、 貝加西西利亞-瓦堡拿5年—2003
貝加西西利亞以得天獨厚的風土條件釀制傳奇葡萄酒瓦堡拿5年—2003。這款酒質量極佳,單寧絲般柔滑,有乾的黑醋栗的香味,水果味和酸味均衡,保證了它的陳年能力,在醉意中喚醒回憶。
分享時刻:好友聚會小酌
3、 黑牌瑪斯拉普拉納 1500ml—2002
黑牌瑪斯拉普拉是在1979年巴黎世界葡萄酒奧林匹克大賽上第一款在盲品的情況下擊敗著名法國紅酒Chateau Latour的西班牙紅酒。瓶身美麗的深寶石紅色外表讓它看起來更符合郊外的寧靜深邃,橡木桶中陳年帶來的烤麵包香為其增添了越桔和櫻桃醬的香氣。單寧柔滑的口感會為悠長。
分享時刻:遠離塵囂的郊外生活
4、 特級大城堡—2001
特級大城堡是桃樂絲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酒園之一,其栽培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這款酒奇異、深沉而復雜的香氣體現了該酒極佳的質感。香草味道充滿柔和的溫存,成熟的紅莓果又會產生微酸甜蜜入口時的迥異風格足夠喚起對其他葡萄酒的回憶,幾秒鍾後,它漸漸變得溫暖,沉醉中讓美好家庭歡樂變得如此清晰。
分享時刻:家庭聚會
5、 奧瓦帕樂酒庄科龍園門西亞
介於清爽多酸的Rias Baixas白酒與粗獷濃烈的Toro紅酒之間,門西亞葡萄酒帶有紅色李子和天然的辛辣味容易被浪漫的情人接受。豐富果味的精巧口感讓曖昧時刻存在纏綿味道。經過法國橡木桶陳釀後葡萄酒酒變得柔和精緻,讓愛也濃於其間。
分享時刻:浪漫情人間
6、 菲斯奈特黑牌氣泡葡萄酒
菲斯奈特是世界最大的以香檳傳統釀製法釀制汽泡酒的生產商,黑色磨砂的瓶身透露出從未有過的穩重,而在口感方面卻突出清新淡雅令人回味持久,一個人沉靜時,濃郁果香讓淡黃色酒液多了迷人味道,氣泡豐富而持久賦予其完美個性。
分享時刻:一個人的安靜
7、 瑞格爾候爵酒園里奧哈陳年特釀優質法定產區干紅葡萄酒
瑞格爾侯爵酒園被譽為里奧哈地區最優秀的酒庄,出品的上等佳釀將優雅與強勁的特質完美結合。此酒呈現出深沉的石榴紅色,邊緣櫻桃般的迷人色澤令人饞涎欲滴。豐饒濃郁的土司芬芳與於香草氣息相互交融,單寧優雅柔滑之感留給懂酒人細細品味。
分享時刻:懂酒人間的細細品味
8、 德莫·羅德瑞茲蘭澤格高地2005
德莫·羅德瑞茲蘭澤格高地2005是一款象徵男人成熟穩重的經典代表之一,它入口後的飽滿感以及復雜的煙熏味和熏烤味等馥郁豐饒味道極富吸引力。相比之前的葡萄酒而言,它擁有更多清澈而豐富的層次以及泥土味和香辛味。而簡潔瓶身設計使其更具大氣。
分享時刻:成熟男人的休閑相聚
9、 桃樂絲王冠 3000ml—2005
與夥伴一起分享成功,任何佳釀都無法與頂級紅酒相比。桃樂絲家族早在17世紀就開始在巴塞羅那南部賓納戴斯地區古老的加泰朗鎮釀造葡萄酒。桃樂絲王冠2005這款葡萄酒口感肥腴豐厚富有果味和肉味的單寧結構,散發的順滑煙熏味道縈繞舌尖,久久無法忘卻。
分享時刻:為成功乾杯
10、阿里安—2004
在Alvarez家族希望發展當時釀酒方法的激發下,阿里安誕生了。1991年阿里安初上市之時,就贏得了國際的廣泛關注和認可,並在當年由世界權威葡萄酒雜志《葡萄酒鑒賞家》列入「前100名最優秀葡萄酒「的行列。阿里安 – 2004採用純棠蘭尼羅葡萄釀制,品嘗起來帶有怡人的橡木味和活潑的漿果氣息,沁人心脾,品嘗者完全可以感受到濃厚果香在口腔中四散。
分享時刻:私人晚宴
I. 張裕的葡萄酒品牌
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其前身為煙台張裕釀酒公司,他是由中國近代愛國僑領張弼士先生創辦的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1892年,張弼士投資300萬兩白銀在煙台創辦張裕釀酒公司。大清國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和清廷要員王文韶親自簽批了該公司營業准照,光緒皇帝的老師、時任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龢親筆為公司題寫了廠名。
「張裕」二字,冠以張姓,取昌裕興隆之意。張裕公司的創建,被北京中華世紀壇記載為中國1892年所發生的四件大事之一。至今,它已發展成為多元化並舉的集團化企業,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廠家。
《張裕公司志》里有一句話:「盡管中國葡萄種植、釀酒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漢朝,但葡萄酒工業化生產實以張裕公司為開端。」在張裕之前,中國人餐桌上只有舶來的葡萄酒。恐怕誰也想不到,當年張弼士創辦張裕的起因,源自法國領事的一段閑話。 1871年的一個夏夜,張弼士在印尼雅加達出席法國領事舉辦的酒會,當法國領事端著葡萄酒走近張弼士時,那位法國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曾隨英法聯軍來到煙台,發現那裡漫山遍野長滿野葡萄,宿營期間士兵們採摘後私自釀成酒,口味竟然不錯。苦於征戰的法國兵甚至有過夢想,戰後留在這里開辦公司,專做葡萄酒生意。
此等閑話張弼士聽後卻多了一樁心事。此後,張弼士公務之餘考察了煙台的葡萄園種植和土壤水文狀況。1892年他斥資300萬兩白銀,購下煙台東部和西南部兩座荒山,僱傭兩千勞工開辟了1200畝葡萄園,又在市區近海處購地61畝,建起一座兩層生產工作樓。至此,中國第一座帶有現代工業色彩的葡萄釀酒公司初現格局。
張弼士在國內外摸爬滾打多年,練就一雙慧眼。他知道,要想成就一番大業,不藉助朝廷之力只能是紙上煙雲。於是,在有幸得到慈禧太後召見時,張弼士趁機獻上30萬兩白銀,此事在朝野上下引起不小震動。張弼士此後做事一帆風順,不僅得到了封賞,而且在宮內得了人緣。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當時名滿天下,人品學問高人一籌,書法又精到。張弼士動了請他題寫廠名的念頭,以翁同龢的洞明練達,當然知道張弼士非等閑之輩,樂得送個人情,當下大筆一揮,朴茂凝重、氣韻天成的「張裕釀酒公司」招牌寫就。
翁同龢的書法潤格一向讓人望而卻步,這次特意破了格,每字僅收白銀50兩,意思意思罷了。6個大字鐫刻貼金鑲嵌在公司大門上方,透著不同凡俗的富貴大方氣象,既抬高了張裕的身份,也使過往行人多了一份談資。 「賣豬崽」與「等郎妹」
張弼士是客家人,出生貧寒,祖籍為廣東大埔縣(舊屬潮州府,現屬梅州市)。在他還在懵懂年紀時,父親擔心家窮,兒子以後娶不起媳婦,就給他領養了一個「等郎妹」(童養媳)。張弼士稍大的時候,在汕頭應征做了勞工,當時人們稱這些勞工為「賣豬崽」。做工期間,張弼士聽說家鄉人有在南洋致富的,就決意下南洋,那時他才18歲。
下南洋之前,在父母的操辦下,張弼士與「等郎妹」陳氏結婚。婚後張弼士即登船遠去,陳氏又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等郎妹」。陳氏聰慧賢淑,勤勞質朴,張弼士走後,她孝敬公婆,操持家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翹首盼望張弼士在大年除夕來家住上幾日。每到張弼士回來,陳氏總要親手做上兩樣食品給他吃。張弼士見時,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酸芋頭、酒糟粕。張弼士明白陳氏的良苦用心,昔日苦中苦他不敢忘記,總是將這兩樣食品和著淚水吃下。
然而,就在張弼士於南洋發奮努力、大功告成之際,陳氏卻因操勞過度染病不起,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但張氏後人在謹記張弼士的成功時,總是緬懷陳氏的默默奉獻,他們認為這里有陳氏的一半功勞。 張裕公司的百年大酒窖素有亞洲奇觀之美稱。沿螺旋式的石級下行數米,便來到了地下大酒窖。該酒窖始建於1894年,沉入地下7米,低於海拔1米,整體方位北距海邊不到100米,佔地2666平方米。酒窖雖傍海所建,又低於海平面,但不滲漏,四季常溫14攝氏度左右。酒窖用中國傳統燒制的大青石砌成,縱橫交錯,共有8個幽深的拱洞。拱洞交錯連環,有如迷宮,無人指點難以找到出口。據說夜深人靜時,置身某一條甬道的盡頭,往往會聽到時隱時現的回聲,有人聽到當年施工時的嘈雜聲響,有人分辨出當年首任總經理張成卿(張弼士的侄子)時斷時續的廣東口音……
大酒窖前後建了3次,歷時11年才告完成。當年破土動工,因土層為沙質,開工不久即因滲水而坍塌。後來張成卿以洋法再建,全部採用鋼鐵構件以期長久,豈知地下潮濕使構件銹蝕嚴重,連降幾天暴雨後就有洪水湧入,終於不保。面對接連失敗,張成卿集思廣益,商定頂部運用石頭發碹結構,牆壁用石塊加水泥砌成,牆體內再以亂石填充,使窖體異常堅固,並科學設計了排水系統,保證了酒窖不再滲漏。
酒初釀成,口味生澀,也不協調,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貯藏陳釀,使其自然老熟,才能芬芳濃郁,口味醇厚。這就必須說說橡木桶。在大酒窖兩旁,安放著一排排橡木桶,橡木桶有大有小,共有148種型號,其中有3隻大桶,是用法國林茂山所產橡木製成,橡樹樹齡都在百年以上,鋸開的桶材且都置放三載,經日曬雨淋,直到寄生出野生山蘑菇,並呈黑色,才被優選制桶。用橡木製成的桶,酒液不外滲,透氣性又強,有利於酒液「呼吸」,還能散發出特殊的香氣,每隻桶貯酒15000公升。張裕最早的酒桶是從奧地利運來的,運來時是一堆加工好的木板,在地窖中一塊塊拼起來,加上銅器才算完成。這些木桶雖已百年,但保存完好,如今作為文物供人觀賞。 1914年張裕雙麒麟牌葡萄酒和白蘭地正式發售,盡管這批酒在地下酒窖中陳釀了整整18年,口味絕佳,可喝慣老白乾的百姓並不怎麼買賬。為此,張裕人專門製作了一輛大型彩車,車里裝滿小瓶樣酒沿街贈送,還隨贈一個帶張裕字樣的小酒杯。這在當年別出一格,很快引起了人們的興趣。
那時張裕公司北邊的海上停了不少外國軍艦,張裕人自然不會放過這些「識貨」的顧客,於是就搖著舢板送過酒去,士兵們很歡迎,酒的銷量一下子就上去了。當年有個士兵貪喝白蘭地,迷迷糊糊地掉進海里,同伴們連忙救人,一時間亂作一團。誰想這個士兵一會兒就扶著舢板爬了上來,還直沖大家做鬼臉。水兵們虛驚一場,就送給張裕白蘭地一個綽號:「難醉易醒酒。」
張裕當年主打上海市場,它的廣告1914年就出現在《申報》上,並在上海英大馬路設分銷處,門面十分講究,工作人員穿著也十分體面,至今老上海人還津津樂道。1918年的一期《小說月報》上刊有一幅張裕的廣告,彩色精印一位持杯微笑的標致女郎。肯在純文學刊物上花大價錢作廣告,是看上了文藝圈這個消費層。這樣的雅俗兼顧,如果沒有點文化頭腦是難以做出來的。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一家報紙公開徵集對聯,出「五月黃梅天」為下聯,上聯得中者獎500大洋。重賞之下的筆戰好不熱鬧,但人們沒有料到,當選者竟是一種酒名——「三星白蘭地」。意思雖然風馬牛不相及,但對仗之工整卻令人叫絕。有人懷疑此事為張裕居中「炒作」,因為查無實據,終成懸案。 1912年8月孫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應袁世凱邀請赴京議事,途經煙台作短暫停留。21日他參觀了張裕公司,並為張裕題寫了「品重醴泉」四字。孫中山一生忙於政務,所題匾額並不多,流傳到今天的,要數「天下為公」與「品重醴泉」最有名氣了。「品」字既指酒品更重人品,好人品釀造好酒品,這樣的深意用四個字就概括出來了,可見孫中山的學養與才情。在張裕的諸多名人題字中,能與「品重醴泉」相媲美的,當數張學良的「圭頓貽謀」。
孫中山先生贊揚他的廣東老鄉:「張(弼士)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偉業,可謂中國製造業之進步。」張學良將軍則用四個字詮釋孫中山的一番話,真可謂切中肯綮。「圭頓貽謀」以春秋戰國時期善於經營的大賈巨富白圭、猗頓作比,稱贊張裕公司經營有方。
白圭被視為古代商界鼻祖,他說:「吾治生產,猶如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這是古代企業家的風采,豪氣沖天,卻能玄機暗藏,老謀深算。其實,白圭的最高明之處就是「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貿易致富理論,認為經商必須掌握時機,運用智謀,與人不同。
要說猗頓,必須先說說他的老師范蠡。越國大臣范蠡在與吳國爭鋒得勝後,舍棄了越國的高官厚祿,到齊、陶之地艱苦創業,勤勉地從事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商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范蠡經商目的不在於賺錢,而在於實現其自我價值,即向世人表明他不僅能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而且能親自從事經濟活動,發家致富。正是基於這種考慮,范蠡不為金錢所累,去齊至陶時便「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居陶經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更可貴的是,范蠡還不搞壟斷,慷慨指導齊國國君在後苑治池養魚,一年得錢二十萬。范蠡商業上的最大成功在於成就猗頓為一代巨富。猗頓,原是春秋時代的魯國貧寒書生,他在生計艱難時聽到范蠡棄官經商很快致富的消息,於是「往而問術」。范蠡告訴他:「子欲速富,當畜五(母畜)。」猗頓按照指點千里迢迢來到西河(今晉南一帶),大畜牛羊,後又兼營鹽業,十年之間成為與范蠡齊名的巨富。司馬遷在講述這段故事時,深為范蠡的境界所折服,稱其「富好行其德」。司馬遷實在高明,他看重范蠡的「富」,更贊賞范蠡的「德」,這與孫中山的「品」字雙關有異曲同工之深意。
1915年2月,「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召開,張裕四個產品同獲金獎。回味這段輝煌,如果把孫中山與張學良的兩個題詞聯系起來看,就不難找到答案。
翻開張裕的題詞簿,往昔那些政要的題詞比比皆是,黎元洪題「醞釀太和」,袁世凱題「瀛洲玉醴」,宋子文題「芳冽馳譽」等,都不失文雅。也有些武將不吝惜他們的筆墨附庸風雅題詞贊譽,他們大都有高參,所以題詞也都諧和有致,少有粗魯。卻也有例外,張宗昌就是一位。張宗昌在任直魯聯軍總司令時到過張裕,酒席之後開始題詞,墨水不多的他讓秘書代筆,秘書文思較慢,張宗昌便不耐煩,他說:「咱們張家代出魯人,張飛一生直鼓直棰,我張某也不興文謅謅那一套,用不著咬文嚼字,就給我寫個醉卧沙場吧!」由這樣的武將寫上一幅「醉卧沙場」,也真貼切到家了,只是將這樣的題詞與孫中山、張學良那樣的題詞放到一處,難免給人增加笑柄。
康有為曾經在1917年和1927年兩次為張裕葡萄酒題詩:
深傾張裕葡萄酒,移植豐台芍葯花。且避蟹鰲寫新句,已忘蒙難征蓮華(1917年)
淺傾張裕葡萄酒,移植豐台芍葯花。更讀法華寫新句,欣於所遇即為家(19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