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一些進口的紅酒賣的比國產紅酒都便宜呢
1.從產品屬性 上 來說,進口的紅酒屬於次級農產品,國產酒屬於預包裝食品。後者門檻很高,成本更高。在中國,鹽鐵煙酒,壟斷或半壟斷,同樣葡萄酒的生產也不是 你 有塊葡萄園 就 能釀酒的。想建立一個合法的酒廠,各個環節要交足保護費,還要有強硬的關系。想通過QS審查,光有錢是不行的,還需要人品。2從運營模式 上 來說,進口葡萄酒公司比如醍恩紅酒的模式,貿易公司買斷 上 游酒庄,附 加 值低,人員以及運營成本相對來說也低。而且現在進口紅酒的競爭比較激烈,導致競相壓價。再 就 是相較之於國內主流品牌葡萄酒,絕大多數的進口葡萄酒相比之下品牌知名度不高,溢價空間非常小,而有恃無恐的國產品牌則不然。3.國情的因素影響,紅酒作為舶來品,從一開始 就 貼 上 了品味高端的標簽,在國外葡萄酒 就 像生活日用品一樣。但是國內的葡萄酒受制於國 家 土地的政策, 我 國對於土地的承包使用年限是20-30年,從商業的角度出發當然是越快盈利越好,過分的追求產量而忽視了質量。
2. 為什麼進口紅酒價格如此便宜
本來外國的紅酒就是這么便宜音,他們的紅酒不是太貴如果是名牌的話可能就很貴我們所說的進口紅酒價格如此便宜你可能說的是他們那邊很平常的紅酒不知道口感怎麼樣
3. 為什麼中國進口紅酒假的很多。
老外在自己國家一般都要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生產銷售管得嚴一般不太版敢造假。而中國人普遍不了解權葡萄酒,正所謂「人傻錢多」於是就被一些「有心的聰明人」給盯上了!渾水摸魚謀求暴利!
其實進口葡萄酒除了極極極少數拿爛葡萄造的毒酒 和純色素香精勾兌的假酒之外,絕大多數都沒什麼真假之說,只有葡萄汁質量優劣與釀造工藝高低之分。
進入中國的葡萄酒最大問題是質次價高!灌裝酒大行其道主要是因為關稅和運輸成本太高。而隨著葡萄酒文化漸漸普及,人們的品鑒能力逐步提高,慢慢總會越來越了解的。良性的市場狀態是:酒都是真的,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喜好、經濟實力,輕松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同產品。
在目前中國所有食用物品都無法保證什麼什麼的現狀下,這種理想狀態大概也只是一種夢想了吧。
喜歡葡萄酒的人,一方面多喝,一方面多學。自己成行家以後不管是代理還是自用,找准可靠的中間商與終端銷售商,都可以隨意選擇合適又中意的葡萄酒了。
4. 為什麼一些進口的紅酒賣的很便宜,而國產紅酒卻相較很貴
所謂的進口紅酒大多是國內造假 國產紅酒價格貴是因為紅酒的釀造需要百分百的純葡萄汁 價格自然高一些 而進口紅酒二三十元一瓶它能是百分百葡萄汁嗎?
5. 進口紅酒的貓膩有多大
你說貓膩是說這裡面的水分嗎,有良心的進口紅酒商能保證每一瓶紅酒的質量。
6. 海外進口的紅酒到底有什麼貓膩
最近和朋友吃飯,期間談到了紅酒,朋友說他從網上剛買了一款特別超值的海外紅酒,128元包郵,買一箱送一箱!當時我心裡就感覺挺震撼的,紅酒這個代表浪漫而又莊重的飲品,相信在很多小夥伴潛意識里都是比較昂貴的!怎麼現在會這么便宜?一下子就顛覆了我的價值觀!
總結:其實大家如何分辨真假葡萄酒很簡單,相信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是永遠不變的!一款好的葡萄酒從國外採摘、挑選、釀造、灌裝、再到貨輪的長途運輸、報關、物流運輸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會產生昂貴的費用!
所以、喜歡喝紅酒的朋友們,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要貪圖眼前的小便宜,一定要慎重選擇!
7. 同樣是紅酒,為什麼進口和國產這么大差別
進口紅酒,特別是舊世界國家的紅酒與國產紅酒在產業鏈不同,造成很多差距。舊世界國家(法國、義大利、德國)他們葡萄酒的產業鏈大都是統一的,從葡萄樹的種植、管理、採摘、釀造都是在同一的酒庄完成,追求的利益是「品質」。國產紅酒的產業鏈是分開的,農民種葡萄,紅酒廠家收購葡萄酒釀酒,他們追求的利益是分開的,不統一。果農追求產量,廠家追求「質量」。
進口紅酒和國產紅酒的區別如下:
法律不同
以法國為首的舊世界國家葡萄酒生產過程執行的是法律標准,國產紅酒執行的是行業標准。
世界上各知名紅酒生產國早已有嚴格而詳盡的有關紅酒的法律條文,從葡萄品種的選擇、種植的方式、採摘到釀造方式以及陳釀方式等過程中都有嚴格法律約束。例如法國在1935年通過了大量關於葡萄酒質量控制的法律。這些法律建立了一個原產地控制命名系統,並由一專門的監督委員會(原產地命名控制管理局)來管理。因此法國擁有了一個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命名系統,以及最嚴格的關於葡萄酒製作和生產的法律。
我國現在在葡萄酒管理機制上還十分的不足,2004年中國出台了《中國葡萄酒技術規范》,規定本身就與國外有很大差距,而且一直沒有落實到企業執行,企業基本上是處於無序化生產狀態。在2008年1月1日起才開始實施的強制性葡萄酒新國家標准,我國葡萄酒行業的國際化之路依然漫長。
葡萄原料不同
葡萄酒是種出來的。
釀制紅酒的葡萄原料決定著紅酒的質量,好的葡萄是釀造好的紅酒的基本前提。國產紅酒與進口紅酒在原料上的差異,是導致其內在品質差距的直接原因,其中的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葡萄園的環境不同
我國的葡萄種植起步晚,而且在葡萄種植地區的選擇上沒有其它國家那麼講究。葡萄的種植除了我們平時注意的光照時間和降水量,還有一個對葡萄酒質量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地質環境。沒有豐富的礦物質,或者說在地下2-3 米以後沒有充足的鈣,及一些其它的對葡萄樹有益的礦物質來滋養葡萄樹,即使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但是質量還是難以提高。國外的老葡萄樹之所以釀出來的酒好,是因為老的葡萄樹樹根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國內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測基本是空白。
(2)葡萄園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我國,由於土地國有政策,土地大都分散在農民手中,釀制葡萄酒所需的大量葡萄原料只能夠由果農分散種植,在收獲的季節由各釀酒公司負責收購。由於果農的分散種植,難以實現真正的統一管理,果農們總會按照各自的方式管理,不斷地澆水,葡萄根會橫向發展,吸水較多,而吸取的養分較少,化肥、農葯無限定,採摘時間也與品質無關。這必然導致葡萄原料的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絕大多數果農的栽培管理經驗都很有限,部分人還有抗拒西方釀酒葡萄的栽培方式的心理,這樣葡萄的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在進口紅酒的生產國家中,雖然新舊世界的管理方式會有較大的差異,但是他們的大片葡萄園都能夠統一管理,幾十公頃或幾百公頃的葡萄園可以由釀酒師確定何時採收。釀酒葡萄的種植在歐洲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在新世界國家也有數百年的歷史,而且新世界國家最初的葡萄栽培種植均是從舊世界的歐洲引進的,所以進口紅酒的葡萄原料的生產者們至少都有基本的釀酒葡萄的栽培觀念。除大災時國家允許使用規定的農**種外(當年不產正牌酒),基本不使用化肥及農葯。
(3)葡萄樹不同
葡萄酒樹一生中最優質的葡萄果實產自其30—50年的樹齡段,而在我國的土地制度和經濟發展條件下,如果過去有果農堅持在自己賴以活命的土地上載種30年的釀酒葡萄樹的話,那簡直是個奇跡(只有幾十或數百棵樹的小小園子不算在內,也不影響到果農的活命)。 葡萄的樹齡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重要條件,而這一條正是我國釀酒葡萄的「軟肋」。我國葡萄酒業的大發展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可見我國的釀酒葡萄大部分是新生代,少有三十年以上樹齡的。這與新世界葡萄園也無法相比。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或有改觀,但現在差距明顯。
釀造技術不同
我們國家的釀酒技術最初都是從先進的紅酒生產國引進的,特別是近十年來才開始進入葡萄酒生產的企業,但是硬體設備引進比較容易,自己釀酒人員的軟實力卻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的。
大多數的進口葡萄酒生產者,由於受他們所處的葡萄酒文化環境的影響,在釀酒理念以及釀酒人才的實力方面要比國產葡萄酒生產者先進很多。尤其是在舊世界的庄園,或是新世界中比較尊重傳統的酒園。
國產酒大都是用同樣的工業化方式生產,很少的一部分高端酒會仿照舊世界國家的較傳統的釀造方式,99%的酒不經橡木桶陳釀,更無窖藏,裝瓶後立即上市。
由於國產葡萄含糖度在15~18度左右(不符合釀酒需要的25~30度規定),所以國內所有的原汁都採用加蔗糖發酵(失去天然性);同時國內為降低原酒成本,一般要加50%以上的食用葡萄汁混合發酵,所產原酒與國外有本質不同,完全失去了葡萄酒天然性及應有的功能。一些企業更是在原酒中人工加入酒精,這樣就會在酒里留下雜醇,所以喝完以後容易上頭。
又如進口的冰酒,所用的葡萄是自然冰凍的,整個釀造工藝都是控制在零下8度以下。而國產的冰酒所用的葡萄多是人工冰凍的。
文化底蘊不同
比較知名的生產葡萄酒的國家,都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可以記載史冊,特別是舊世界國家。例如法國有連續一千多年的釀酒歷史,義大利則更長一些。經過歷史沉澱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已經深入了每個種植者、釀造者以及飲用者的思想底層。很多釀酒者把釀出的美酒得到人們的肯定作為他最大的榮耀,賺錢是其次。
國產葡萄酒差距的根源就在於此,釀酒的態度和敬業精神。正如為了賺錢可以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這種精神的樹立需要以葡萄酒文化廣泛推廣作為基礎。
我國在歷史上雖然也有葡萄酒的記載,且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但是沒有能夠傳承至今,更沒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我國近代的葡萄酒生產起於1892年張裕的創立,但普通人民大眾開始對葡萄酒有所了解是改革開放以後的近20多年。到現在,雖然葡萄酒的身影到處可見,但絕大多數的人們對葡萄酒的認識還很膚淺。
葡萄酒多樣性
進口紅酒的釀酒葡萄不僅有我們常見的品種,還包括美國的Zinfandel、西班牙的Tempranillo、阿根廷的Malbec等別具特色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也地北天南風格各異。而國產紅酒絕大多數都是以赤霞珠和梅洛為主要原料,葡萄酒的味道自然也就單一。
如果說品種的差異可以通過品種的引進來彌補,那麼葡萄原產地的差異就是國產酒與進口酒無法相比的。以法國紅酒為例。法國有十大產區,每個產區里又有若干個小產區,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澳大利亞等葡萄酒生產國也有自己各有特點的產區,如果再加上葡萄品種、年份、酒庄,甚至釀酒師上的差別,葡萄酒的多樣性程度由此可見。
價格不同
國產紅酒的低端價位是50元或60元以下,低端紅酒市場一直是國產紅酒賴以生存的根基。200元到500元是國產紅酒和進口紅酒產品都密集的價區,進口紅酒的價位從幾十元到幾千甚至幾萬元,跨度非常大。進口紅酒的中檔產品,大抵相當國產紅酒的高端產品。進口紅酒的高端幾乎是國產紅酒無法高攀的。再有,因為關稅、長途運費以及保存等費用,進口紅酒價格普遍偏高是不可避免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細節方面也順便做個比較:
1.年份
進口葡萄酒:酒瓶上標有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收成的年份,每一年收成的葡萄是有限的,所以釀的酒也是有限的。如果這一年的葡萄酒都賣完了,那麼就再也買不到這款酒了。
國產葡萄酒:很多國產葡萄酒上標有的年份已經和葡萄酒的名稱成為一體的了,例如**1992,表示這瓶酒的名字就是**1992,而不是1992年採摘的葡萄,有的僅僅是葡萄酒營銷的一個概念。
2.瓶塞不同
進口葡萄酒:一般用天然木塞,聚合塞在舊世界葡萄酒使用很少,即使使用一般也是超細橡木聚合塞,聚合塞在法國BOUJOULAIS產區更被法律禁止使用,在新世界葡萄酒中聚合塞的用量也很少,常用於一些速飲酒,其壽命不超過9個月。
國產葡萄酒:在國內葡萄酒聚合塞其使用量達到80%以上,而且基本是粗顆粒聚合塞,主要原因還是在成本低廉。但是這種酒塞對葡萄酒的破壞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3.國產紅酒與進口紅酒的條碼不同:
你可以看酒瓶上的商品條形碼,如果是69開頭就是國產紅酒,不是的就是進口紅酒。
總之,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在產業鏈上的區別,造成它們之間有巨大的區別。
8. 為什麼中國要從國外進口葡萄酒
品評中外葡萄酒
市場上我們見到的產品分2 種,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
其中國內葡萄酒 , 我個人覺得是比較混亂的。比起 傳統的老牌葡萄酒國家 以及新世界國家,我們國家現在在葡萄酒管理機制上還十分的不足, 導致了一些所謂的"年份酒「永遠賣不完的局面。
從酒的成分上面來說,有些物質 是進口葡萄酒里沒有的 , 譬如強抗氧化劑或者防腐劑 。
我見過一瓶酒,開瓶後 4 天仍然沒有任何變化 , 這是非常恐怖的信號 。 太穩定了,穩定的讓人害怕。 0-35 度 的儲存環境 是中國葡萄酒特有的(法國的葡萄酒 建議儲存在20度以下的環境中) 。 而且基本上每個瓶子後面都能標上保質期10年。 讓人很迷惑。 葡萄酒保質期這個概念可能比較模糊,而且消費者不會真的把那些酒保存那麼久,所以他隨便寫寫無所謂了 。
因為我們國家的葡萄種植起步晚,而且在葡萄種植地區的選擇上沒有其它國家那麼講究。 葡萄的種植除了我們平時注意的光照時間和降水量, 還有一個對葡萄酒質量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地質環境。 沒有豐富的礦物質 , 或者說 在(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地下 2,3 米以後沒有充足的 鈣 ,及一些其它的對葡萄樹有益的礦物質 來滋養葡萄樹, 哪怕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但是質量還是難得提高。
國外的老葡萄樹 之所以釀出來的酒好 ,因為老的葡萄樹 樹根 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 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 。 國內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測基本是空白。
市面上我們見到的國產酒 大多是以禮品的形式在做。 和同等售價的進口酒相比較,還有一段差距。
雖然如此也不代表進口葡萄酒在 國內就井然有序。 進口葡萄酒也有不少問題 。
1,產品之多,眼花繚亂的產品,消費者無從下手, 有的進價十分低的酒 也能賣到很高的價錢 。屬於暴力產品。
2。有些在國外屬於低端的產品 可能在進口過程中 質量已經出現了問題 ,但是卻在市場上大量出現,沒有任何機構來監測 。
3。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識還處於初級簡短, 對辨別葡萄酒的好壞方面概念比較模糊。買到壞的葡萄酒也許 自己卻不知道。
9. 進口紅酒便宜怎麼回事是不是假的啊
一、進口紅酒不等於原瓶原裝進口
進口紅酒也分檔次和來源,檔次和來源不同的進口紅酒有著很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價格差異上。進口紅酒分原瓶進口和酒液進口兩種,酒液進口則是指從國外進口大桶酒液,到達國內後,再進行灌裝,進行灌裝的酒是不能保證酒的品質的!某些企業利用消費者對國際酒類產品、品質、文化等知識的不了解來謀取暴利,對酒進行勾兌、假冒、以次充好,這是某些進口酒便宜的原因。
二、進口紅酒的關稅在近年大幅降低
在過去,進口紅酒的關稅都不低,也就導致了市場上的進口紅酒價格大部分都比較高的現象。但是近年來,隨著消費的多元化,受惠於「零關稅」等政策紅利的進口紅酒在市場上更具價格優勢,自2017年12月1日,我國將對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進行調整。從12月1日起,我國將調降187項商品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
進貨價低是進口紅酒為什麼便宜的原因
進口紅酒是現如今消費者比較青睞的一種酒水飲料,相比起國產紅酒,進口紅酒的文化、工藝以及口感風味的優勢都比較突出,論綜合性價比,進口紅酒也擁有較大的優勢。但要注意的是,像在網上賣30塊以下的所謂進口紅酒,可以肯定都不是原瓶進口的,因為裝好了,從國外運進來,加上報關的費用,運費,還有運營成本,要控制在十幾二十塊錢,基本上沒有可能。
10. 為什麼有的進口紅酒才幾十塊錢,真的能喝嗎
「十幾塊錢進口的葡萄酒能喝么?」細心市民不難發現,進口葡萄酒的價格越來越低,百元以下的進口葡萄酒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市場,甚至有些價格低到十幾元,對於如此低價的葡萄酒不少市民心存疑慮。近日,記者進行了調查,為消費者揭開了謎底。
從質量上看,進口葡萄酒需要經過當地的質量檢驗,相關證明可以說明其質量符合當地標准。另外,葡萄酒進口在報關時,每個批次都會被抽檢,因此質量不會有問題。
不過,也不能排除劣質酒的存在。從事葡萄酒生意的高先生介紹說,相對灌裝紅酒,原瓶進口品質更有保證。因為,灌裝過程中可能會進行勾兌、摻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