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未來紅酒的發展趨勢
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的!紅酒畢竟相比白酒有太多的優勢了!而且市場的普及遠遠不夠!
Ⅱ 中國紅酒市場前景如何
中國紅酒市場前景廣闊
2008年全國瓶裝酒進口葡萄酒總額達到了創紀錄的2.64億美元,與專2007年相比增長了43.48%。據IWSR預測,屬中國在2012年將成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市場,消費量將達到12億瓶。我國酒類年消費總量1.5%的葡萄酒在2001年到2010年10年間,消費量將增長65.2%,比全球總增長速度快6.5倍。業內人士稱,5年前只有5%的頂級葡萄酒出口亞洲,現時此數字已上升至20%,此增長很大程度由中國帶動。
2006年,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佔全亞洲62.7%,而亞洲又佔全球總消費量的47%,可以說是全球紅酒飲用量增長的火車頭。目前,中國的葡萄酒人均消費量遠遠低於世界水平。面對全球葡萄酒目前近2700萬千升的年產量,而目前中國葡萄酒總產量不超過70萬千升。
雖然現在中國葡萄酒人均年消費量僅0.4升,但這也意味著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挖掘潛力與消費基礎!
Ⅲ 今年進口紅酒的市場怎麼樣這是一個有前景的行業嗎
我也想賣 沒市場 現在天貓那麼多正規紅酒 真假當然都有
做水貨不認識人 很難啊
Ⅳ 中國紅酒市場前景如何
1、量與抄價:如按人均3-4 升未來襲量的空間很大。但價格才是核心,100 元左右的葡萄酒仍然是相當長時間內中國本土葡萄酒市場的主流價位。中國葡萄酒的量會大幅上升,但是價格在相當長時間內,仍然是中產消費的特點。
2、競爭格局:近年來進口酒增速快於國產,進口酒的上升趨勢很難阻止,但是進口酒品牌的打造,迫在眉睫。國產酒可用品質去對抗進口無品牌。10 年之後,國產優秀葡萄酒企業和進口品牌比翼齊飛,各有市場。
3、行業格局:國產葡萄酒行業相對集中度會降低,絕對集中度可能會比較高。比如前十家可能會比較大,前四家集中度不會太高。判斷未來張裕會放緩,威龍加快增長,長城會流轉局面,王朝會更加困難。地方葡萄酒企業,如莫高,中葡,也會發展,但速度不會很高,因為品牌還不能全國化;進口葡萄酒行業中卡斯特在相對長時間內仍然居於領先地位。我們眾多人口,決定了我國的產業模式,營銷模式,品牌模式是大眾模式,而不是小眾模式。
Ⅳ 紅酒的市場前景如何
壟斷
Ⅵ 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優劣勢是怎樣的
對於進口葡萄酒而言,近一兩年的變化實在是太快。
優勢:
1、國人對國產葡萄酒信任度下降。(但並不影響國產一線品牌)
2、國人消費的「進口產品」習慣。
3、進口酒質量占優。(同國產酒同價情況下質量的確較好)
4、國外葡萄酒生產企業的酒文化基礎好,相關企業歷史和管理規范增加產品附加值。
5、品牌或產品在國內可塑造空間較大,利潤空間可控。
劣勢:
1、太多個人或團體開始運營進口葡萄酒,真是八仙過海啊,市場無序現象開始出現。
2、保稅區、保稅倉的出現使得進口葡萄酒市場表現價大幅下降,利潤空間正在被壓縮。
3、較規模操作進口葡萄酒營銷時成本壓力大,包括起量、宣傳費用,即便是密閉渠道,也需要一段時間培養。
4、名庄酒的炒作及相關報道使得國人對進口酒的所謂高檔感到名不副實,大呼「被當暴發戶好多年」(吼吼~~),總體形象逐漸下降。
5、無論是媒體還是商家,宣傳進口葡萄酒時都將「辨別真偽」作為內容,使得此舉成為「惡意」表述進口酒魚龍混雜、真假不測的潛台詞,這樣自爆的「行業規則」,讓消費者好生怕怕。
不過,我說的這些都是我這個小圈子感受到的,至於更細致的,你就的問你自己了解這些的目的了,你要綜合你所在的區域、行業特點,以及自身的人脈狀況、資金實力、操作模式等等統一考慮了。
Ⅶ 法國的紅酒在中國的現狀和趨勢怎麼樣
目前中國消費者比較認可法國葡萄酒,市場中法國葡萄酒銷量應該最大。中國目前人均葡萄酒是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法國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趨勢不可限量。
Ⅷ 中國紅酒市場的發展前景以及優劣勢
中國紅酒以後人喝的會越來越多,目前雖然以白酒、啤酒為主。但未來前景是比較遠大的。另外雖然國家對國外進口酒有限制,但根據長遠來看,還是比較不錯的。卡di娜紅葡萄酒經過數據調研分析
Ⅸ 進口紅酒在國內前景怎麼樣
白酒消費是聚飲文化,「無酒不成席」、「酒桌上好辦事」,但白酒的自飲比例較低。隨著老百姓收入的不斷提高和健康飲酒觀念的深入,有健康價值的葡萄酒在自飲領域將占據越來越高的比重。加上關稅下降的刺激,進口葡萄酒加速進入國內市場,進一步促進葡萄酒文化的傳播和消費者培育。有業內人士預計,若按照近三年的復合增長率,未來五年葡萄酒行業收入規模可達到842億元。
葡萄酒的產區代表著酒的出身和品味。有研究報告透露,全球葡萄酒的產區主要劃分為以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為代表的舊世界葡萄酒產區和以美國、智利、澳大利亞、南非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產區。
波爾多葡萄酒以其優良的品質和合理的價格受到了世界各地眾多消費者的喜愛。波爾多的葡萄酒之所以有如此的盛名,是因為其特有的優良土地和許多世界級傑出優秀的釀酒師,再加上世界上最嚴格的管理和生產過程,以及波爾多人特有的簡單,純朴,憨厚,不視金錢為唯一目的,而把信用和快樂生活視為第一追求的環境下,釀造出來的質優價廉的世界級美酒。
波爾多的葡萄酒一直實行「五酒杯」的分級制度,只有94-100 分的酒品才可以獲得五個杯子的標注,成為「五杯酒」標志葡萄酒,同時,一個酒庄中,擁有兩款以上五酒杯標志葡萄酒才可以成為五星級酒庄。
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葡萄酒專家和行業權威人士認為,同等級和同價格的波爾多酒,一定要比其它產地的同等級和同價格的葡萄酒的質量要高出許多。綜合多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葡萄酒加盟行業在國內發展空間巨大,是創業的首選。比如加盟高菲酒業
Ⅹ 誰有 紅酒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加上政府促進內需政策的實施,促使國民未來消費能力和消費信心得到提振,有效刺激我國居民對葡萄酒的消費需求。
同時,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葡萄酒行業發展勢頭良好,推動我國葡萄酒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前瞻產業研究院《互聯網對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底,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指年銷售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的葡萄酒產量達到138.16萬千升,平均每五年翻一番,近十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6.98%,近五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5.75%;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47.68億元升至438.46億元,增長了8.19
倍。2013年,由於消費市場的改變以及進口葡萄酒持續沖擊的影響,我國葡萄酒行業景氣度下滑,產量降至117.8萬千升,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降至408.17億元。2014年,行業發展狀況稍有回暖,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420.57億元,較上年上升3.04%,產量下降了1.44%至116.1萬千升。到2014年底,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生產企業達到217家。
我國葡萄酒需求快速增長的利好發展勢頭吸引外國葡萄酒不斷進入中國,給國內品牌葡萄酒生產企業帶來較大沖擊。2008年以來,我國葡萄酒進口量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進口量和進口金額分別以年均24%和31%的增長率逐年增長至2012年4.26億升和25.73億美元的水平。2013年的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4.06億升,同比下降4.65%,進口葡萄酒總額為
23.98億美元,較2012年下降6.83%。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基本持平,全年進口葡萄酒4.09億升,同比增長0.87%,進口葡萄酒總額為22.13億美元,同比下降7.69%,進口葡萄酒對櫃內市場仍有一定沖擊。
2006年以來,國內葡萄酒行業的利潤率總體保持上升態勢,主要原因為在葡萄酒市場需求旺盛的態勢下,葡萄酒產品銷售價穩步上升,基本抵消了包裝成本及其他費用上升帶來的影響。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行業的利潤率出現了短期波動,但2011年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2012年,我國葡萄酒行業利潤率出現下滑,主要是由於進口葡萄酒的不斷增加給國內葡萄酒企業帶來較大沖擊:至2013年,國內葡萄酒消費市場出現變化,高檔葡萄酒銷售下滑較大,加之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市場的持續性沖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業利潤率水平。2014年的行業數據顯示,葡萄酒行業在消費結構和進口酒的沖擊下利潤率進一步下滑。
一、未來三到五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將會出現高速增長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沒有哪個時代離開過酒,「無酒不成宴,無酒不歡」,這雖然更多說的是白酒,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飲酒習慣也在發生著悄然變化,這種變化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那些還在酒桌上拼殺白酒的幾乎都是60、70一代人,40、50一代身體已經不能再允許太多折騰了,而80、90後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的飲酒習慣明顯不同於他們的父輩了: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添一添,那種被動的飲酒方式在他們身上已經不易見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生活化、更自由地飲酒了。
未來3到5年,80後一代將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這一代人對葡萄酒的喜愛將遠超過白酒,因為80、90年一代的消費習慣變化,未來白酒市場將有一大部分會被葡萄酒所取代。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外葡萄酒企業,還是葡萄酒知識傳播培訓機構都在積極地推廣葡萄酒知識。幾年前這些還都是少數精英階層才可涉及的,葡萄酒也被認為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奢侈品,可也就是幾年時間我們再看,很多葡萄酒培訓已經深入到二線城市,而且葡萄酒市場推廣更是已經深入到三線城市,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甚至已經到鄉鎮一級市場。葡萄酒知識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葡萄酒在中國老百姓心中已不再那麼神秘和高不可攀,在未來3到5年內相信葡萄酒知識在中國會越來越普及。
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這幾年在中國迅猛發展,她們所帶來的影響力中國老百姓已經切身體會到,新媒體不但帶來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更推動了傳統商業模式的變革。新媒體是新時尚,葡萄酒是時尚品,所以當葡萄酒遇上新媒體,必將掀起行業波瀾。也買酒、酒美網等新媒體與葡萄酒的結合,已經徹底終結了葡萄酒行業的暴利時代;微信等的快捷分享讓無數菜鳥都變成小半個專家。這些新媒體毫無疑問未來幾年仍將會高速發展,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推波助瀾。
行業內統計,中國葡萄酒目前僅300億左右的市場總量,相對於白酒數千億市場來說目前還只是「小兄弟」,但是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加之葡萄酒知識的普及以及新媒體的推波助瀾,我們相信未來3到5年中國葡萄酒必將會高速增長,甚至會出現暴發性增長。
二、國產葡萄酒行業的三大難關
中國葡萄酒市場簡單來看可分為國產酒與進口酒,未來到底誰更有機會搭上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的「動車」呢?
國產葡萄酒目前主要是張裕、長城、王朝這三大品牌,也就是傳統定位認為的行業第一陣營,第二陣營目前也就威龍、華東等,第三陣營主要是一此地方性品牌,如雲南紅、漢森、通天、皇軒、怡園莫高等。實際上中國葡萄酒行業發展是比較畸形的,國產葡萄酒行業明顯的三大現象是:一、第一陣營體制受限;二、第二陣營後勁不足;三、第三陣營難以突破。
深入分析三大現象背後是國產葡萄酒行業存在的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在未來3到5年仍將是制約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三大難關。
難關一:體制關。國內一線酒企,無論是白酒還是葡萄酒,大多還是國有體制或受國有體制的影響。國產葡萄酒企業最明顯的就是王朝,應該來說,王朝真正是中國葡萄酒品牌的代表,但是因為體制受限,這些年來幾乎沒有發展,南部的改革剛見成效又被體制的框架活活拖死;再說說長城吧,中糧兼並後幾經折騰仍然沒有走出誤區;發展相對好一些應屬張裕了,改制給其帶來了發展的澎湃動力,但第一陣營如果僅此一家發展仍然不變改變行業的大格局。
難關二:底蘊關。中國白酒文化歷經幾千年傳承,源源不斷,底蘊深厚,所以才能支撐其品牌的高附加值。而相對於白酒,現代意義上的葡萄酒在中國真正發展也才30餘年,盡管這些年來業界有人在談中國西部也有幾千載的葡萄酒史,但那終歸也只是在業界談談而已,歷史的斷檔是無法去修復的。相比歐洲幾千年葡萄酒發展史,我們的葡萄酒明顯存在文化底蘊上的不足,正是因為這一重要原因影響了國產葡萄酒品牌附加值的提升,這一點是中國葡萄酒最難以突破的一關。從當前國產葡萄酒行業現狀來看,行業本身還難以形成合力(這部分內容另撰文研討)來引導國民對於國產葡萄酒價值的進一步認知。實際上業內都知道2011年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盲品比賽中,來自寧夏產區的葡萄酒擊敗了法國波爾多名庄酒,再現1976年那場經典的美法葡萄酒大賽之盛況,這足夠說明了中國葡萄酒這些年來所取得的發展,可這些信息也僅在行業內流傳。筆者從事一線國產葡萄酒營銷推廣多年,常遇到消費者對於國產葡萄酒的不認同,初遇時十分懊惱,理性分析後也淡定多了。這一難關的突破需要國產酒品牌形成合力,特別是第一、二陣營的合力引導,可現實是只有張裕一家在極力吶喊,王朝、長城都還深陷在自身的泥潭中苦苦掙扎,而威龍卻主打「有機」概念自立門戶了。所以這一關將是未來3到5年內國產葡萄酒難以跨越的最大障礙。
難關三:價值意識關。國產食品這幾年不斷被曝光的陰暗面在葡萄酒行業也存在,2011年央視曝光了河北昌黎一帶的假酒事件,2012年張裕的葯殘門事件沸沸揚揚,山東煙台一代至今仍然能大量提供所謂的「超低價原酒」。國內食品行業從業者的行業自律仍然令人擔憂,這是從加工業方面來說的。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競爭的無序性也導致渠道商一再壓縮采購成本,迫使製造企業一再壓低製造成本,乃至以次充好,造成惡性循環。這兩方面的問題歸結起來都是行業從業者的價值意識和道德意識缺失,這一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所以未來3到5年也將會成為影響國產葡萄酒發展的一大難關。
三、進口酒市場潛力巨大
我們分析了國產葡萄酒因為三大難關不易跨越,未來3到5年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中國葡萄酒市場高速增長已是必然,所以進口酒巿場機會巨大,這種機會也源自於進口酒自身的幾大優勢:一是中國老百姓還是認為進口品牌文化底蘊相對深厚,特別是舊世界地區的品牌,葡萄酒行內有句話:老外是看酒喝酒,咱中國人更多是看人喝酒,意思說的是中國人特有的「面子」文化,喝進口酒比喝國產酒更有面子;二是相比國產酒,進口酒的品類更豐富,消費者可選擇性更強,先不去說葡萄酒新、舊世界共有多少產區,每個產區又有多少種自己的特色產品,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在國產酒中幾乎就沒有優秀的起泡酒,而起泡酒卻深受年輕一代喜愛,那咋辦?於是乎世界各地琳琅滿目的起泡酒紛紛搶灘登陸;三是相對於國產酒,進口酒市場價格不透明,更有利於保持渠道利潤,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這三方面歸結到一點來看還是因為國產酒行業自身的發展受限,服裝行業就是明顯的例子,十到十五年前,中國市場的中高價位服裝幾乎都是洋品牌,可隨著中國服裝業的快速發展,現在我們身上幾乎都是福建、廣東等地產的民族品牌。國產葡萄酒行業如果能擺脫限制,高速發展,那未來巿場格局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