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葡萄酒窖藏年份與稱呼的區別是什麼例如30年份,50年份,60年份或更長時間得叫法
不清楚,而且,我估計中國的葡萄酒生產廠家自己也是糊塗的。
② 有哪些比較偏門好玩的國家適合旅遊
來自高加索旅遊專家JT Travel
有個地方,它擁有著德國般的古堡、荷蘭般的街道、瑞士般的雪山、法國般的葡萄園,隨便一個角落,都是濃郁的歐洲風情。然而,它卻不在歐洲!
它是高加索地區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知道它名字的人很少,更不必說到這里旅遊了;
這里就是喬治亞充滿歐洲風情的亞洲小國
簽證只需要護照首頁、2寸電子版照片即可,20美金,5-7天左右出簽,但可能會出現支付的問題。
美國十年簽/加拿大十年簽/法國五年多次簽可免簽。
2.語言:喬治亞語、俄語,旅遊從業者幾乎都會簡單的英文溝通。
3.推薦月份:5月底-10月底。5月底前是雨季,10月底後氣溫慢慢很低,冬季的喬治亞氣溫多在0度以下,前往梅斯蒂亞徒步很多路都會雪地結冰,危險程度與難度系數也要高一些。
4.時差:4個小時
5.交通:①首都第比利斯有地鐵,但是市內景點打車還是最方便的。
②城市之間可以坐火車,旺季需要提前一個月左右訂票。喬治亞的火車速度較慢,比如第比利斯到巴統300多公里需要走5個小時。
③國內飛機票在三千多在算非常便宜了,特價時候能買到兩千多的機票。順路還可以把鄰國亞美尼亞或者土耳其玩一遍。
6.貨幣:境內凡貼有銀聯標識的商戶以及Liberty銀行、Capital銀行、Basis銀行的ATM均受理銀聯卡,銀聯卡可在Liberty Bank進行取現,但偶爾也有取不出來的情況,建議帶美金或者歐元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機場的匯率比較差,換點零花錢然後再到市區兌換,市區的兌換店非常多。
7.物價:第比利斯雖然身為首都,並且即將加入歐盟成為歐洲國家,但物價卻只相當於國內二三線城市,市區內很少有收費的景點,就算收費也不過十幾塊。
去吧充滿歐洲風情的絕美小國在等你
如果你還想更多的了解外高加索三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可以問我JT Travel,我都會為你解答的。
③ 請問哪裡可以買到薩奇諾半干紅和卡茲黛麗干白這兩款喬治亞葡萄酒
如果實體店沒有的話,你可以到網上找找看。現在都流行網購了。呵呵
④ 高熱量食物有哪些
1、油炸魚片復
一般的油炸魚片制都用鱈魚製成,這種魚里富含對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鱈魚片的包裝盒/袋上往往會列出一二十種配料,繁瑣的加工已經讓它變得不那麼有益健康了--大量的鹽、味精和油炸時帶入的飽和脂肪。
2、灌裝濃湯
罐裝濃湯是由鹽、脂肪、人造添加劑、防腐劑,或許還有一些脫水胡蘿卜調製成的營養價值非常低的"混合物"。一罐濃湯含1000毫克鈉,大約是你每天所需量的一半。
3、綠茶飲料
綠茶包含抗氧化劑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可以預防 癌症、心臟病、衰老和其他與老化相關的疾病。但是有些人並不喜歡這種味道,因此生產商加入糖和其他添加劑製成綠茶飲品,打著健康飲品的幌子到處兜售。其實,「綠茶」瓶子上的任何一種成分,如:糖精、防腐劑等,都讓它在健康方面離我們更遠。
⑤ 法蘭西歷史
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和一戰中的德法戰爭,兩次戰爭給法國帶來的影響極深。由於法國一敗一勝,兩次戰後環境不同,加上其它因素(尤其地緣因素或實力因素)影響,法國在兩次戰後時期採取的對德政策不同,前者是由忍讓到強硬,後者是由強硬到綏靖。但是這兩個時期的法國對德政策又存在很多共同點。
(一)普法戰爭後的法國對德政策經歷了一個由忍辱退讓、對德妥協和對德復仇的過程,而一戰後法國對德政策時強硬時軟弱,是一個遏制、無力遏制到綏靖的過程;兩者都不是從一而終的,都是變動發展的。
普法戰爭的殘敗和割讓阿爾薩斯—洛林之痛,使法國在戰後初期籠罩在深深的陰影下。法國復仇情緒強烈,但當時的法國情況是極其困難的,加上新生的第三共和國政權尚處於磨合期,軍事實力也需要復原的時間。而此時的德國優勢突出,法國是沒有能力與優勢突出的德國作對的,更不用談收復失地了。談復仇只能有心無力。抵抗派領袖甘必大雖一再強調復仇之心「永志於心頭,莫掛在口頭」,但包括其在內的戰後初期幾閣政府都不敢對德國有劇烈的反抗,且小心謹慎地避免在德法邊界上發生沖突。①法國只能謀求寶貴的和平時間,耐心等待反擊時機。法國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來修復戰爭留下的創傷(募集公債以盡早還清戰債,爭取德軍早日撤軍等等)。到1873年,法國已經開始重整軍備,經濟出現了復興,力量也得到了很大恢復④,復仇主義也日漸抬頭。經過1875年「戰爭在望」危機⑴,法國外交上最困難的年頭過去了,執政者更加能正視並接受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德復仇的現實。「具有挑釁性的愛國主義宣傳不斷降溫,色厲內荏的故作姿態得到了力戒」。連甘必大也擺出和德國妥協的架勢,溫和地向德國傳遞和解的誠意。
1885年費里下台結束了法德關系緩和的走勢,次年布朗熱上任陸軍部長,布朗熱不負責任地發表好戰言論,製造反德復仇的言論。俾斯麥也在1887年初再次採取強硬措施,蓄意經營法德緊張關系,如製造「希內貝爾事件」——歐洲局勢在相對平靜多年之後風雲突變。法國政府態度派表現出強硬態度,但拋棄布朗熱輕率的沙文主義做法,在俾斯麥政府的挑釁前表現克制。②
1898年6月始德爾卡塞開始了為期7年的法外長生涯,他改變先前的對德和解政策,轉而主張對德復仇。德爾卡塞主要是以爭取國際盟友作為對德復仇的籌碼(採取加強法俄聯盟、改善法意關系和法英矛盾等措施),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法國得到多方的保障,國際地位也得到了加強。雖在「摩洛哥危機」法國清楚自己對戰爭的准備很不充分以致又一次採取妥協政策,但隨後1913上台的普恩加萊更大程度地推行對德復仇的強硬外交政策。他在各種場合大肆宣傳「民族觀念」,為戰爭製造輿論,進行大規模的擴軍備戰——作好對德復仇戰爭的一切准備。③一戰爆發之前法國早已躍躍欲試。
與普法戰後相比,一戰後的對德政策有很大的波動性。作為一戰的主要戰勝國,法國戰後歐洲勢力大大加強,在對法處置上享有主動權。但法國對德國的處置問題一點都不放鬆,杜美格總理就職時公然宣布:「任何時候,我皆對德國實行強硬政策,我將對它寸步不讓」18。對於賠款和德國的國際聯盟身份問題,法國都懷著一種堅持,要給德國嚴厲的懲罰,這與美國等國家的寬大對比鮮明。法國議會和公眾輿論都集中於繼續削弱德國並壯***國以避免德國的反擊。法國國內甚至有許多人叫嚷著肢解德國。法國要求歸還阿爾薩斯—洛林;奪取德國的殖民地,解散德國海軍——總之剝奪德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的地位。法國還要接管薩爾區作為德國法國東北部煤區的補償。⑤
但法國的遏制德國政策卻得到很大阻撓,巴黎和會上法國的幾個提議幾乎都被口口聲聲和解的英美等操縱者駁回。法國找到恰當的機會宣洩對普法戰爭的復仇情緒——德國拖延支付一戰的賠款。1923年以普恩加萊為首的法國政府聯合比利時,出兵佔領了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直到1929年德國政府接受楊格計劃,1930年6月法比佔領軍才全部撤出。魯爾危機卻給法國造成不幸結果,法國被迫將賠款問題的大權交給英法兩國。這種結果已經表明強硬方法的無效,法國的對德強硬態度到此有所克制。從此對德政策不得不由攻勢轉為守勢,從前那種以鄰為壑的強硬政策迅速轉化為以鄰為友的軟化政策。⑥到賴伐爾上台,他更願意把歐洲的霸主地位讓給德國,「如果這是避免又一場戰爭的代價的話」⑦。雖然法國政府當時在具體問題上也做了一些微調(如1933年批准了法蘇互不侵犯條約),但總體上對德政策並未有根本性調整。到最後法國只能跟隨英國走向綏靖道路,僅求暫時的國家安全。
法國在一戰後的對德政策的軟弱直接與國內社會的衰落有關。雖然在一戰中的德法戰役里取得勝利,但作為主戰場的法國損失特別慘重,戰後初期任外長的白里安他的國家面臨「荒廢破產」的境地。然而德國不足數量的賠款不能使法國得到長足的發展,加上通貨膨脹和法郎疲軟影響嚴重;除了經濟上的困境,政治上內閣更迭不斷也使法國漸漸失去比如普法戰爭後的團結的國家特性。
法國出現普法戰爭後和一戰後對德戰爭的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的實力是國家對外政策的基礎」。普法戰爭後的法國從此失去在歐洲稱雄的能力,以致法國雖復仇之心強烈,但對德態度平和,到一戰前法國由於長期的殖民擴張等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提高了國家綜合國力,法國對德也日漸強硬起來,對德復仇就順利提上議程。而一戰後法國戰略地位提高,也出於對安全的考慮,對德政策自然激烈,想對德趕盡殺絕,但戰後的法國國力實質是十分虛弱的,無法對德國採取過硬的實質措施,並隨著德國的日益壯大,漸漸走向唯英國馬首是瞻、不敢對抗德國的綏靖道路。另外那時的如英國,美國等大國出於自身利益而對法國的態度搖擺不定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二)從指導思想看,普法戰爭後和一戰後的法國對德政策主要是以防守為主,後期向進攻轉變;而一戰後法國則以防禦為主,而且這種防禦還是消極的。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經過短暫的休生養息期便一轉先前的退讓其進攻性戰略慢慢揭開了面紗,到普恩加萊上台後更是毫不忌諱地推行對德復仇。德爾卡塞為法國找到了強而有力的盟友;普恩加萊任總理和總統期間,大規模擴軍備戰,並在此基礎上法國不斷修改和完善從1875年就開始的對德作戰計劃。但最初階段防禦思想佔主導地位。隨著歐洲政治局勢和法國勢力的增強,及反德情緒的不斷高漲,作戰方案就逐漸朝進攻方向轉變。
而一戰法德戰役進攻戰術的失敗和長期防禦戰的成功使戰後的大多法國將領們對防禦戰略深信不疑,這種心態很大程度決定了法國戰後對德的戰略主要是防禦的。我們可以看到1919年之後法國的軍事准備越來越有防禦性:陸軍是為塹壕戰裝備起來的;軍人得到的訓練都是純防禦性的;沿邊界築起了耗費巨額資金和時間的防禦工程——馬其諾防線⑧。其防禦政策表現在外交上是確保凡爾賽條約規定的現狀和維護安全為中心。凡和賽條約的最後文本中法國擁有了三種防禦的辦法(1)同盟國派兵於具有戰略意義的萊因河地區,並根據德國履行條約的情況分階段撤出(2)美國和英國針對德國可能的攻擊行為作長期保證(3)德國終將加入國際聯盟(這就意味著德國對法國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作出尊重)。⑨法國為了實現這些安全保障措施,作出了很大的讓步。但結果卻是美國沒能加入國聯,英國也隨之撤回了他們的承諾,最後「真正的凡爾賽條約從來就沒有存在過」。⑩法國的三種防禦方案有兩種永遠失效。11
法國的防禦與其地緣因素密切相關。普法戰後的德國接壤於法國,構成嚴重的威脅,法國在國防上客觀極度需要防禦德國;特別是阿爾薩斯——洛林的割占使德國在戰略上獲取了很大的利益:法國被拋到孚日山的西邊,使其進攻德國又多了阻力;而德國人卻因佔領洛林而有了突襲巴黎的通道。
(三)結盟是法國對德政策的產物。無論是普法戰爭之後,還是一戰之後,法國都極重視結盟的作用,極力夥同其他國家聯合對付德國;從實際功效來說,普法戰後的聯盟政策明顯比一戰後的多方聯盟較派上用場,一戰後的多方聯盟實力不濟,只是一張脆弱的防護網。
普法戰爭之後,志於報仇的法國很清楚,單靠本國的力量是絕對無力保障自身安全的,更不用說復仇了所以尋找同盟國家是戰後法國緊迫的任務,是法國對德戰略中必要的組成方略。但七十年代的法國外交活動遲遲沒有取得成果。這不僅因為戰前拿破崙三世「神經質」的外交手段使法國失去了其先前的盟友,更重要的是俾斯麥的「大陸政策」的推行。各大國在普法戰爭後,都不願意開罪新崛起的德國,反而樂於從法國的削弱中尋求自身的利益。法國只能等待時機,盡量在歐洲事務中保持低調,避開德國的鋒芒,減少同其他國家的沖突,把注意力集中於海外殖民和勢力范圍去。
但德國越發咄咄逼人起來,他大肆製造法國要打復仇戰爭的謠言,欲以之作為對法作戰的借口。法國面對這種有利於德國的局面,外交大臣德卡茲反過來利用德國的恐嚇來引起其他歐洲大國對德法危機的注意,製造有利於法國的輿論,向他們呈出德國打算發動先發制人戰爭的證據,將德國戰爭機器的真相公諸於世。同時各大國愈發不願看到德國過分強大和法國日益積弱,以次法國沒費多大力氣就取得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特別是英法兩國政府。其他大國出於均勢原則不願意法國被繼續削弱而德國勢力繼續膨脹,雖然同時他們也不願意幫助法國恢復1870以前的地位,只僅僅想維護《法蘭克福和約》下的和平。德卡茲利用幾大國的這種心態,「把法國從一場不存在的危機中拯救出來」,並且法國國際地位開始上升,擺脫其孤立境地。雖然因俾斯麥的活動,法國沒有取得明確的國際盟友,但在制止德國過早地發動對法戰爭方面還是取得了成功。
隨著1890年德俄矛盾的深化和德國一系列的外交失誤,法國的轉機終於來到。由於長時間的對俄關系的努力改善,最終1894年俄國和法國建起軍事同盟關系,以至擺脫了近20年的外交孤立。從軍事戰略與地緣政治角度看,法俄聯合不僅增強了雙方的地位,也大大增加了軍事上的戰略迴旋餘地;德、奧漸陷於俄、法東西兩線夾擊的不利地位。德爾卡塞在1899年又加強了這一聯盟。1904年面對德國的威脅,法國開始同英國接近,兩國消除了長達數世紀的宿怨,簽訂《英法協定》,後來這種協約擴大為英法俄三國協約——至此法國的同盟政策充分實現。法國得以與德奧意三國同盟抗衡,並進一步得到安全保障。隨後德爾卡塞又與羅馬簽定秘密條約,把義大利從三國同盟拉出來,法國的聯盟政策更是達到頂峰。12
而一戰法國雖勝,但其相對脆弱的局面並沒有改變,因此法國如上般積極開展聯盟外交,構建聯盟體系。然而法國早在一戰時失去了俄國這重要的歐陸盟國,從傳統的歐陸同盟轉向大西洋同盟,求助於英美。1918年12月29日克雷孟梭明確對議會說:「為了這個協約,我願意作任何犧牲。」13在巴黎和會上甚至忍痛以萊因蘭問題的妥協為代價換取英美對法安全的保證,但最終不了了之。在歐陸聯盟和大西洋盟約未能實現的困境中,法國退而求次轉而同中東歐國家結盟。1919年至1923年間法國就同比利時、波蘭、捷克等締結了軍事同盟。另外在法國的授意下中東歐小國家互相也締結了軍事同盟——這樣就構成所謂的反德包圍。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和自身的防衛得到了加強,同時也防止德國在東方擴展其勢力。
中東歐盟國勢力貌似強大,但各國幾乎都是農業國,經濟力量相對弱小,且彼此間積怨頗深,沒有共同利益。這樣的同盟的根基是十分脆弱的。它難以與普法戰後的法俄同盟等相比。另外法國也時常把注意力轉向實力雄厚的英美。英法簽定的協約同中東歐聯盟並不互相補充,反而兩者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有獲得英國的支持,法國才能以攻勢行動去援助波蘭或捷克斯洛伐克;同時只有在法國以防禦行動保護她自身而不是去保護遙遠的東歐國家時,英國才給予支持。14更重要的是法國過於贏弱以致無法塑造一個強大的同盟。面對英法協約和中東歐同盟的矛盾,最後法國還是選擇了犧牲中東歐盟國的利益,尾隨英國對德綏靖,求片刻安寧。
(五)普法戰爭後的法國對德政策時刻透露著強烈的復仇心,與一戰後的法國對德國的恐懼情緒形成鮮明對比。
「1870年,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們在已發生的事件中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只看到離我們最近的不幸。那就是國土被支解、資金外流、我們的地位下降和我們所受的屈辱。」17如上所書,在歐洲長期制霸的法國,對結束普法戰爭的《法蘭克福和約》有沉痛的恥辱感,民眾中民族主義情緒激烈,絕多數法國民眾把「矯正」這一不公平的和約視為自己的使命。自1871年來輿論始終交織著渴望復仇和懼怕德國的雙重心理——主要以前者為主。戰後的法國就象一頭舐傷的困獸,把爪牙藏起,隨時准備反擊。民族主義在共和國初期具有相當大的市場。無論共和派還是非共和派均信奉一個至上的價值觀——愛國主義。15雖然國內黨派林立,不過幾乎所有的黨派都一致認為人人有義務保護祖國免外來入侵。16隨著20世紀初由於法德矛盾的逐步激化,民族主義和法蘭西民族中收復失地、對德復仇的潛意識相結合,又活躍起來。這表現在宣揚法國青年好占情緒的文學作品和獨立團體的日漸增多。民族主義者利用摩洛哥危機多次遊行示威,民族主義的盛行以致在對外政策上實行忍讓政策的卡約失去民心。1912年卡約被迫辭去總理職務。對德強硬的普恩加萊組閣後在各種場合大肆宣傳「民族觀念」,為准備戰爭製造輿論。1911年至1914年法國的年輕人中間興起了一股民族主義之風,民族主義者大肆叫囂戰爭,沙文主義的狂熱在法國大地上繼續燃燒,直到一戰前。
對德的恐懼並沒有隨著一戰的結束而得到消除,法國對普法戰爭和一戰仍心有餘悸。戰後法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戰爭造成的破壞幾乎使法國陷入絕境。加上和平主義的盛行,壓抑了法國民族的愛國熱情。對內憂患和對外恐懼,使凡提及戰爭人們都會本能地抗拒,反戰情緒強烈。這剛好和普法戰後相反。這反映到政治和軍事的決策上。法國在國際事務中面臨有可能導致戰爭的挑戰時,為了避免戰爭簡直什麼代價都可付出。國民因戰爭的消耗和傷亡筋疲力遏,退伍軍人喊出了「決不再戰」的口號20,促成1914年「神聖同盟」的愛國主義已經死亡,人們中間滋長著一種與日俱增的混亂、絕望和奮世嫉俗的情緒。21
法國民族情緒前後表現如此不同:在普法戰爭後,是否開戰幾乎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愛國的准繩,後人曾哀嘆法國的和平主義者為何如此之少;與此相反,一戰後是否主張避免戰爭又幾乎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的唯一標准,後人曾為此哀悼法國的和平主義者如此之多。22
普法戰爭後的對德政策基本取得預期的遏制德國的效果,一戰後的對德政策的實行可以說幾乎都是得不償失。這與以上幾方面有深刻聯系。
⑥ 尤納斯·卡茲勞斯卡斯的執教球隊及成績
1995年立陶宛少年隊主教練,參加世界少年籃球錦標賽,率隊獲冠軍
1996年立陶宛國家男籃助教,獲亞特蘭大奧運會銅牌1997-2001年任立陶宛國家主教練,率隊獲2000年悉尼奧運會銅牌
1995-2002年執教考納斯俱樂部,95-99年五奪立陶宛聯賽冠軍
1998年獲歐洲冠軍杯冠軍,1999年獲歐洲聯賽冠軍
1999年當選獲歐洲年度最佳教練。
2001-2004年執教維爾紐斯俱樂部隊,2002年奪立陶宛聯賽冠軍。
2002年當選立陶宛聯賽最佳教練/立陶宛聯賽全明星隊教練
2004年2月20日被任命為中國男籃助理教練。
2004年8月28日,協助哈里斯率領中國男籃獲得奧運會第八。
2005年4月被任命為中國男籃主教練。2005年亞錦賽冠軍。2006年亞運會冠軍、日本世錦賽十六強、2008年北京奧運會八強。
2009年2月,前中國男籃主帥尤納斯正式接受了希臘籃協開出的兩年合約,成為希臘男籃的主教練。2009年波蘭歐錦賽半決賽負於冠軍西班牙。三四名比賽勝斯洛維尼亞獲得歐錦賽銅牌。 2010年土耳其世錦賽十六進八被西班牙隊淘汰。
2011年03月,擔任莫斯科中央陸軍俱樂部主教練 。率隊先後獲得俄羅斯超級聯賽冠軍和VTB聯賽(東北歐籃球聯賽)冠軍,又在歐冠聯賽中一度以13連勝傲視群雄。 但是在歐冠決賽中,面對「希臘紅軍」奧林匹亞科斯,尤納斯的球隊上演了被逆轉的「好戲」——在最多領先19分的大好局面下,被「紅軍」絕殺,最終遺憾地丟掉了歐冠冠軍。
2012年09月,擔任立陶宛國家隊主教練。
2013年01月,因與立陶宛合約問題,擔任廣東宏遠華南虎俱樂部執行主教練。杜峰任主教練。 1月6日接手球隊後,尤納斯只輸了一場比賽,率隊以季後賽橫掃戰績奪冠,成為第一個拿到CBA總冠軍的外籍教練。 後返回立陶宛,率領立陶宛隊備戰2013年斯洛維尼亞歐錦賽。決賽66-80負於法國隊,獲得亞軍。
⑦ 我比較喜歡喝喬治亞的葡萄酒,喬治亞最大最有名的酒庄是什麼
Tbilvino酒庄。來
⑧ 靚茨伯副牌紅酒文化和背景是什麼
靚茨伯副牌酒是指該庄園的二軍酒,一般是樹齡不到十年的葡萄釀的酒、遇到專病蟲害的葡萄、成屬熟度不夠的葡萄釀的酒,或者最終口感鑒定時達不到正牌酒要求的酒,酒的質量比正牌酒要差一些,但是比一般的酒口感還是要好很多,為了保護正牌酒的牌子就以副牌酒銷售。
⑨ 那位大神知道這兩瓶紅酒大概價格 2006年份里奧哈迦納恰干紅 1990年份卡茲圖勒加度紅葡萄酒
1、里奧哈迦納恰(Garnacha Roja ,迦納恰是釀酒葡萄品種)干紅,口感平衡、單寧柔順(專大多數具備一定酒質的屬迦納恰紅酒,都有這樣的特點),國內零售價格,各年份均大概在120~150的樣子。
2、卡茲圖勒加度紅葡萄酒是位於法國南部朗格多克大區的卡茲酒庄出產的高檔AOC紅酒,葡萄品種以南部廣泛採用的歌海娜為主。價格方面,依渠道不同和賺取利潤的不同,差別較大,1990年份的國內零售價格大概在500~80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