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紅酒百科 > 菲尼克司紅酒價格

菲尼克司紅酒價格

發布時間:2021-03-02 09:52:38

⑴ 山西大同有個菲尼克司酒庄,有人了解嗎

山西大同菲尼克司酒庄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懷抱母親河桑乾河,頭枕火版山群,是中國權境內唯一一座建立在火山腳下的葡萄酒庄園。酒庄處於火山地帶,(大同火山群是我國六大著名火山群之首,且以總數四十餘座火山口在全國各火山群中名列榜首,被譽為「東亞大陸稀有自然遺產」),獨特的火山灰土礦物成分復雜,且原生礦物如石英、長石、角閃石等含量仍占較大比重,特別在粉砂粒中(0.002—0.2毫米)礦物中,以伊利石、蒙脫石占優勢(50%—60%),原生礦物顯著減少,幾乎不含高嶺石,所種植出的葡萄含有多種有益礦物質,形成了大同產區特有的葡萄風味。

⑵ 安徽獨特農家樂或風景名勝 重點說一處

鳳凰古城是中國最美的小城

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透視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遊人的魅力之精髓。

古城來歷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

歷史
鳳凰縣自古以來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春秋戰國 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鳳凰屬楚國疆域。據本縣出土的文物考證,當時漢文化已影響到這里。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當時屬黔中郡。

漢朝 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東漢、時期為辰陽縣地,屬武陵郡。

三國 時期,鳳凰先屬辰陽縣、武陵郡,歸蜀;後劉備戰敗,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

西晉 時鳳凰歸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縣地,也屬武陵郡。

南北朝 時期,鳳凰一直屬武陵郡。

隋朝 一統江山,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辰溪縣,隸屬沅陵郡地。

唐朝 初為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陽縣,鳳凰又屬麻陽縣。唐武後垂拱三年,鳳凰從麻陽縣分出,次年設渭陽縣,縣址設黃絲橋,即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屬錦州盧陽郡。

宋朝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改渭陽縣為招諭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渭陽又劃歸麻陽縣。

元 朝設五寨司,屬思州安撫司。這是土司政權時期,由本縣少數民族的統治人物執政,五寨司設在今鳳凰縣城。

明朝 承元制,設五寨長官司和竿子坪長官司,都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永樂三年,置竿子坪長官司,仍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隆慶三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

清朝 順治三年,清朝為了鎮壓苗民,採取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設鎮竿協副將。清康熙三年,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將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將鎮竿副將換防駐沅州。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在鳳凰山的原鳳凰營地設置通判。通判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土司大權在握,形成土流並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設辰沅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改沅州為府屬兵備,十六年改鳳凰營為鳳凰廳,通判升為同知。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屬湖南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後,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

民國 二年9月,廢鳳凰廳,改建為鳳凰縣,仍為湘西軍政統治中心。

1949 年鳳凰縣解放,初屬沅陵專區,1955年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1957年改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直至如今。

建築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年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現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無不具古城特色。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風味美食
湘西鳳凰薑糖, 鳳凰血粑鴨子, 酸湯煮豆腐,苗家酸魚,苗家的火燒食,農家菜豆腐,酸辣子炒沙蘿菇,湘西糍粑,湘西臘肉, 鳳凰酸蘿卜,蕨菜炒隔年熏臘肉

工藝品
這里的織錦、蠟染、扎染、銀飾等做工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鳳凰蠟染原始古樸,分為兩大流派:一為土家族蠟染印花布;一為苗族蠟染土布。土家蠟染印花注重配色純凈,講究立意構圖,成形的布料呈花異彩流布,幅面藝術風格特異純美,突出的工藝特點為熱色;苗族蠟染土布注重染色純,不講究華美雕飾,給人一種自然純凈的藝術感,突出的工藝特點為冷色。

扎染可稱為蠟染的姊姐藝術,但它的特殊工藝性能,突出表現在手扎製作方面。用白色的線繩,在純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異的花紋圖案、飛鳥蟲魚等,置入已准備好的藍能溶液里浸煮,放於通風透光處曬繩,那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圖像便出現在你眼前。最後再做些防止脫麓的技術性加工處理,整個工序便告完成。

織錦主要體現土家族風格,手工編織,作工精細;比扎染和蠟染製作時間較長。

古城區內銀飾較多,作工精巧,款式多樣。這里的銀飾分老銀和新銀。老銀從民間收集而來,無論在作工和設計上都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這里一般以苗族銀飾為主,這樣的銀器價格較貴。新銀,現代加工及設計,都具有標准含銀量,因款式和做工不同而價格不同。

還有一些民間工藝品,如民間剪紙, 編織花帶等。

這座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⑶ 求寫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鳳凰的文章一篇

走進鳳凰

對鳳凰城的嚮往,在我心中由來已久。讀多了沈從文先生的文章,常常在腦中勾勒她的樣子。原以為鳳凰城只是沈先生的家鄉,後來才知道鳳凰城還是我國保存得最好的一座古城,現在已經成了一處旅遊勝地。
2004年春節,我選擇大年初一這個吉祥的日子,到鳳凰城這個具有吉祥名字的地方去旅行,相信美麗的鳳凰城會給我帶來運氣,會給我帶來好的心情。
到鳳凰城的時候已是下午,當汽車在沱江上的一座大橋上經過的時候,我就一睹了她的風采。她隱藏在青山中,莊重的城樓,厚重的城牆,青磚灰瓦的小樓連綿一片。那綠緞子似的沱江穿過城的中央,江的兩邊就是那獨特的吊腳樓。我依稀聽到江邊傳來的咚咚的捶衣聲,還有苗家姑娘的山歌聲。那山,那水,那樓,在冬日的下午,相映成輝,繪成一幅濃墨的國畫,那種風景是我不曾見過的,我的心也一下子融化在這風景中。
我是經過老街走近鳳凰古城的。丈余寬的街道,全是厚重的青石鋪就,街道兩旁商賈林立,有各種名號的銀匠鋪,有蠟染坊,有湘綉館,有苗族成衣店,還有各種名號的薑糖鋪。店鋪大多寬敞,很有老字型大小的氣派。街道熱鬧,人頭攢動,但不喧囂,也不嘈雜,沒有吆喝聲,也沒有吵鬧聲。逛街的人好像在參觀歷史博物館,做生意的人儼然是博物館的講解員。我在一家店鋪看中了一對手工刺綉的鞋墊,吉祥的圖案,精緻的手工,讓喜歡女紅的我愛不釋手,一問價錢才十元,我順口還了八元,老闆欣然答應,還熱情的邀請我烤火。鳳凰人烤火的方式也很獨特,四方的木架上鋪上一床棉被,烤火的人就把雙腿伸到被子里。我也把雙腿伸到被子里,一股暖流頓時湧向我的全身,溫暖而舒服,讓我不想再移動腳步。被子上擺滿了瓜子糖果,還有黃橙橙的桔子,主人熱情的請我吃東西。我拿起一個桔子,腦海里浮現出《長河》中夭夭摘桔子的情形,在一九三四年的中國,有錢人就吃著美國的橙子,今天的我也離不開美國的新奇士,而此刻我只想嘗嘗這只鳳凰城的桔子,它是否飽滿而甘甜,它是否清涼而滋潤。
進了東門城樓,街道更窄了,三尺寬的街道上大多是酒吧、餐館和家庭客棧。街道的一邊就是吊腳樓,坐在木質吊腳樓的酒吧里,一邊喝著咖啡品著茶,一邊傾聽沱江的流水聲,忘記了孤獨,忘記了寂寞,只是感受著鳳凰城的寧靜,感受著鳳凰城的優雅。
穿過北門城樓,來到了沱江邊,一排跳岩橫在江中,跳岩就是一塊塊大岩石,按距離安放在江中方便人們來往,我好奇的在跳岩上一蹦一跳的走向江心,只見江水悄悄的流過跳岩,沒有一絲浪花,也沒有一絲聲音。江水清澈見底,江底的水草隨著流水在跳著歡快的舞,好像也在歡迎我這個遠方的客人。
熱情的鳳凰小夥子邀請我坐他的木船游沱江,我欣然赴約。我和其他遊客一行八人坐上了他的木船,小夥子高興的撐著竹竿,把小船撐向江心。小船順江而下,嗖嗖的涼風在耳邊吹過,我不由縮緊了脖子,把雙手插在衣袋裡,仔細欣賞夜幕下的鳳凰城。沱江兩邊的吊腳樓掛上了一排排紅燈籠,喜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酒吧的霓虹燈也在閃爍著耀眼的光。沱江邊的水車還在不知疲倦的旋轉著,水車旁應該是有碾坊的,但碾坊已經廢棄了,只有這水車還在向人們講述著古老的故事,它也成為沱江邊一道美麗的風景。講述著古老鳳凰城故事的還有那撐船的小夥子,他一邊劃著漿一邊介紹鳳凰城的來歷,還不時唱起了苗家山歌,他的歌聲悠揚洪亮,我們和著他的歌聲給他喊著號子,氣氛熱烈而融洽。
小船在燈火通明的萬壽塔靠岸了。萬壽塔,在我的家鄉也有一座萬壽塔,它更加高,更加雄偉,它聳立在長江邊。不知是不是有水的地方都有萬壽塔?只有萬壽塔才能鎮住河妖的侵擾?
我走在沱江的虹橋上,確切的說它是一座架在沱江上的文化長廊,也是一條街道。在那裡我翻閱了沈從文的小說,散文,店主熱情的對照文章向我介紹鳳凰城,介紹沈從文小時候的故事。也向我介紹黃永玉,介紹鳳凰城的風土人情。當我走完這座百米長橋時,我對鳳凰城的了解就更加深了。
晚上我是住在沱江邊的家庭賓館里,這家人跟所有的鳳凰人一樣,熱情好客,厚道淳樸,他們邀請我烤火,吃零食,還熱情的邀我吃飯,說是我口福好趕上了吃飯。我也不客氣的坐在了桌邊,品嘗鳳凰的美食__雪粑鴨。
我的窗口對著沱江,可以看到吊腳樓,可以聽到水車汲水的聲音。冬日的夜晚,江風還很有些襲人,不知是太冷,還是我擇床的緣故,那一晚我沒有睡好。迷迷糊湖,象是在江中漂流,又象是在鳳凰城轉悠。天剛剛發白,雄雞打鳴聲,此起彼伏,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我躺在陌生的床上,計算著我有多少年沒有聽到這雄雞打鳴的聲音,是三十年抑或四十年?
一陣苗家姑娘的山歌,讓我再也不能躺在床上了,收拾好行裝,背著背囊又要出發了。熱情的房東做好了早餐,那是鳳凰獨特的早餐,糯米做的飯,裡面放了很多東西,有些東西我不知道是什麼,但是咸鹹的味道很好。吃過飯,我跟房東算房錢,房東怎麼也只收二十元的床位,我執意給了她三十元。三十元對我來說真不算什麼,但我覺得這三十元讓我感到沉甸甸的。
大年初三的早晨,我要到沈從文的故居去,還是沿著那條老街。老街已經很熱鬧了,街上彌漫著熬薑糖的清香味道,我還學著他們拉了一會薑糖,那薑糖在我手中變得越來越白。街上最多的是那些攝影發燒友,長槍短炮的,滿街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其次就是那些學生,三五成群,拿著沈從文的小說;再就是純粹的旅遊愛好者,跟著導游在小巷中轉悠。象我這樣單身旅行的還真少,全大街除了我還沒有看到象我這樣形單影只的人,所以我走到哪裡總是有人關心的問:「就一個人出來旅遊嗎?」但是我卻一點也不感到孤單,我知道沈先生也曾經孤獨和寂寞過,他排遣孤獨和寂寞的方法就是一個人走走看看,一個人思考和想像。不過我可要比沈先生幸運的多,資訊的發展已讓我不孤單,我的手機簡訊息上已經留滿了家人和朋友的祝福。
在老街上我竟然遇見了著名畫家和作家黃永玉先生,他也是鳳凰人,還是沈從文先生的表侄,瘦瘦的老頭,著一件風衣,帶一頂鴨舌帽,手裡離不開他的煙嘴,後面跟著的想必是他的太太,跟當地的老太太並無區別,只是她著一件寬大的披肩,在後面看就象是穿了一件蓑衣,有點滑稽。聽老街上的人說,黃先生常年住在鳳凰城,每年的春節必是在故鄉度過的。他在給他表叔的碑上寫著:「一個士兵要不戰死在沙場,便是回到故鄉」沈從文是在死後才回到故鄉的,而他是在故鄉笑看死亡。有什麼能比在故鄉的土地上迎接日出,送走月亮而更遐意?有什麼能比在故鄉的懷抱中老去而更欣慰呢?
沈從文的故居在一條毫不起眼的小巷中,兩進的房子,樸素而陳舊。房中陳列沈從文的文集和手稿,大多數用品都是沈先生死後從北京運回的,那張跟隨了他大半輩子的書桌已班駁陸離,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樣子,可是就在這張桌子上,沈先生完成了《邊城》這部影響了幾代人的作品。沈先生把所有的稿酬都捐給了家鄉的學校,可是他的生活卻是那樣的簡朴,他的高風亮節讓我肅然起敬。
沈從文的墓地是一定要去的,從介紹上知道沈從文的墓在沱江邊,在聽濤山下,想像著沈先生在青山翠綠中,傾聽著沱江的聲音,思考著人世間的道理,注視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我在吊腳樓的終端看到了一行大字「沈從文墓地」。沿著山間小道上山,在半道就看到了黃永玉為沈先生立的那塊碑,水泥做的非常普通,只是碑上綠色遒勁的草書象是在向人們證明著什麼,又象是在向人們訴說著什麼。我一口氣爬上了聽濤山,看到了「聽濤」兩個大字,但怎麼也找不到沈先生的墓,山上再無其他道路,沈先生的墓地在哪裡呢?看看地圖上的介紹,說是沈先生的墓背靠聽濤山,於是我又折返回來,終於我找到了沈先生的墓地,難怪我找不到她,根本就沒有墓,更是沒有地。一塊五平米的地方,地上鑲嵌著普通的卵石,一塊同樣普通的大石頭立在這塊土地上,介紹上說是一塊五彩石,其實那是人們賦予的美好的名字,他普通得讓我忽略了她的存在。在這塊普通的石頭上,銘刻著沈先生為自己寫的墓誌銘:「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認識『人』」沈先生他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呢?不就是熱愛故鄉,熱愛祖國的深情嗎?不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嗎?他為我們講述了什麼呢?不就是貧民百姓的普通生活,不就是本本分分做人的道理嗎?他留念這片土地,卻不曾佔有一尺土地,只是用他那深情的目光看著家鄉。
他的筆只有蘸著沱江和辰河的水才能有神韻,才能有感情。他回來了,回到他日夜夢魂縈繞的故鄉,回到給他靈感,給他力量的沱江邊。他在聽濤山下,傾聽著沱江的潺潺流水聲,注視著鳳凰城的變化。在他的祝福下鳳凰城會變得更加美麗!他的人民也會永遠善良!
是人家博客文章,你去發揮。

⑷ 中國民族有哪些民風民俗

一.苗族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收獲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歷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歷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餚、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艷、風格各異、刺綉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注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鍾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綉有鴛鴦的錦花帶連接在一起。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干年舉行一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 「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喂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斗。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一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餘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節日之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獲的季節里,找一塊稻穀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里歡慶「吃新節」。
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穀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穀子國有穀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穀子國換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里,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借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里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等穀子成熟的時候,派一隻狗到稻田裡打幾個滾,讓穀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穀子桿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一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裡,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一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裡,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游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樣的谷穗,一個月後,金閃閃的谷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一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穀子,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一直傳下來。
節日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飯,天剛破曉,人們便帶上新米飯、酒、雞、鴨、魚、肉來到田間,祭過先人之後,宴席開始,大家圍成一個圓圈,每人將手中的酒杯舉到下一位的唇邊,老人一聲令下,大家接連歡呼三聲,便互相敬又酒,一飲而盡。頓時田間笑聲回盪,對歌、踩塘、跳蘆笙等傳統的文體活動開始,直到黃昏。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湧,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夥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一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一派歡樂景象。
四月八的活動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廣為盛行。
舟溪蘆笙節
居住在凱里舟溪一帶的苗族。在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過蘆笙節。蘆笙堂設在舟溪井坎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幾位主持蘆笙堂的老人,扛著蘆笙來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數千年來盛傳之娛樂活動。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紛紛仿效,以娛樂而賀新年,更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 念完後倒出葫蘆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中央,噴酒數口,各人又飲一大口,吹響了第一支蘆竺曲;這時帶著銀花首飾,穿著艷麗節日盛裝的姑娘和小夥子們隨著悅耳的曲調翩翩起舞。小夥子們向意中人索取花帶,姑娘們則將花帶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蘆笙管上。三天過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夥伴。這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仍然背著米酒,在碑石上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標。此後蘆笙高掛,直到五穀歸倉,農歷「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蘆笙節。第四天是鬧春,青年情侶,自由談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龍舟節
龍舟節是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余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捕魚節
捕魚節是貴州中部獨木河及南明河兩岸苗族的節日。獨木河發源於雲霧山,在貴州境內北流至尤里、福來交界處與南明河匯合,再北流注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在播種插秧需要水時,苗族人民在河邊祈禱龍王降雨的求雨節,但年長月久,就逐漸演變為捕魚節了。
節日時期各地不一,從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魚而有威信的「漁頭」商定。屆時,青壯男子都要前往山上採集樹葉作「鬧葯」,到河中鬧魚捕魚,婦女則在家中備辦臘肉、香腸、糯米飯和酒。中午時,全家老少都穿著盛裝,攜帶酒肉到河邊進餐。食畢,男吹蘆笙。女唱山歌,盡興歡樂。到夕陽西下時,才帶著鮮魚回家,另設宴招待親友或以魚饋贈他們。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包寨一帶苗族人民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每年的農歷六月「信」(戊)日(根據干支紀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家姑娘,極盡梳妝打扮,穿著如花似錦的衣裙,佩戴琳挪滿目的銀飾物,滿「載」節日禮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鄉親。節日期間,全寨歡騰,鼓樂齊鳴,吹起蘆笙,翩翩起舞,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嗄雅山腳、翁雅河畔,人聲鼎沸。鬥牛、斗雀、跳蘆笙、拔河、打球等比賽場上,喝彩聲此起彼落。鍾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樹林里,溪水邊對山歌,互相傾訴愛慕之情。
花山節
花山節,又稱「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場」或「桃花」,是貴州省西部、中部,雲南省東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日期不盡相同,有的在農歷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節前,幾個苗寨聯合產生花山會的三人領導小組,連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場在地勢平坦的風水寶地。
屆時,披上節日盛裝的「花場」,燈籠高懸,彩旗飛舞。花桿矗立。身穿對襟短衣,頭纏青色長布,腰來大市帶的男子和身著節日盛裝、精心梳妝打扮的婦女,吹著蘆笙、吹吶,敲著銅鼓,載歌載舞,從四面八方雲集會場。蘆笙舞貫穿花會始末,賽歌是花會的主要項目,爬桿比賽最引人矚目。舞獅、武藝競賽、鬥牛、賽馬活動,各地不盡相同或兼而有之。蘆笙舞給人一種輕松活潑之感,衣著鮮艷的姑娘和著小夥子蘆笙的旋律起舞,有的是幾個男子一字排開,邊吹邊舞,姑娘們圍繞蘆笙隊,轉圈而跳;有的是小夥子吹笙在前,姑娘聯臂縱舞於後,或全場數百人隨樂齊舞,歌舞昇平,令人心曠神情。舞獅活動別有情趣,在矗立的花桿頂端懸掛一個豬頭(或一隻雞)、兩瓶美酒,舞獅畢,比賽爬花杯。花杯是用一棵剝皮的松樹製成,又高又滑又細,要想取勝是很困難的,人們常常採用人梯的辦法摘取勝利品。爬花桿表演最富有民族特色。表演者邊吹笙,邊繞桿旋轉起舞。一個鷂於翻身上桿,頭朝下,雙腿交叉緊緊絞住桿子倒掛,吹奏蘆笙,一個鯉魚打挺,身體倒轉一百八十度,循環反復一直攀到桿頂亮相。表演者雙腳夾住花桿倒掛。吹著蘆笙下滑,距地面數尺時,一個筋斗翻下,輕盈自如,賽過體操運動員的技巧,博得全場喝采。婦女的績麻穿針比賽,饒有風趣,比賽搓麻繩、穿針引線的質量、速度。
勤勞、智慧的結晶為她們帶來節日歡樂。花山會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機會,鍾情的姑娘會被小夥子撐開的花傘攏去,互相依偎著,傾訴衷腸。花山會到處洋溢著節目的氣氛,充滿著真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
砍火星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干貴州關嶺一帶。節日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根據不同姓氏,節日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大致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戶,輪流值年,值年負責召集大家商討鄉規和有關大事,然後值年家要備酒殺雞,請大家喝「合心酒」,並把雞頭敬給下一屆值年。循環輪流輪到誰家值年,就在誰家舉行聚議和飲"會心酒"。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節。在農歷三十晚上,家人團聚,不許外人打攪。他們用半掩門放鞭炮以示此時來人不許入內。初一清晨繼續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惡。人們用兩手做欄牛、攔羊狀,嘴裡說:「趕牛,趕羊……」以示六畜興旺,然後吃年飯。初二開始身著盛裝的苗家人走鄉串戶,互相祝賀節日。好客的主人對來賓要敬酒三杯。家家洋溢著節日的歡樂。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還要舉行「踩花山」、「並牛」等活動。
晾橋節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苗鄉寨頭的傳統節日,也叫「二月二」。相傳寨頭人原住在也霧山,因寨頭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進寨頭。搬家那天,龍也要跟著搬,但石屏河水擋住了龍的去路,於是寨里的構羅(長老)們商議一下,決定架橋把龍接來,因龍象徵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這座橋就修了十二個橋墩。橋修好了起名為「接龍橋」,橋是農歷二月初二造的,為了紀念這個日子,每年這一天寨頭苗家十二房各抬一頭豬,在橋上宰殺。
龍船節

龍船節,有的地方又稱「龍舟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屆時,清水江畔,彩旗飄舞,人如海,歌如潮,幾十隻裝飾一新的青、紅、黃龍舟一字排開,泊在爭相競發的起跑線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旌旗迎風「嘩嘩」作響。每條船上三四十名運動健兒,上著對襟短衣,腰系綉花帶,下穿陰丹士林布褲,頭戴精巧的斗笠,個個精神抖擻,集中待命。德高望重的鼓師和標致英俊的少年擂鼓吶喊,指揮龍舟行進在寬闊的江面上,龍船似離弦飛箭,兩岸的歡呼聲,喝彩聲響徹天空。競賽結束,男女青年隨蘆笙、吹吶、竹笛、芒筒、月琴、木葉等樂曲聲翩翩起舞。跑馬、鬥牛、踩鼓和「遊方」活動相伴舉行,增加了節日濃郁的氣氛。節日里,出嫁的姑媲精滿載雞鴨、棕粑回娘家探望。
姊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地區。每年春天,那裡的苗族婦女要過一次「姊妹節」,吃上一餐「姊妹飯」。節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們便去田裡捉魚,准備「姊妹飯」、不管她們到哪家田裡捕撈,都會受到歡迎。婦女們吃完「姊妹飯」後,便各自帶上事先准備好的彩色糯米飯,到遊方場找小夥子對歌。小夥子想要吃到糯米飯,必須在對歌中取勝。除對歌以外,婦女們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姊妹節」。
爬山節
苗族的爬山節亦稱「爬坡節」,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每年農歷的三月下旬里的「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記日),即農歷三月十九日這天舉行。屆時居住在黔東南凱里地區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爐山上,他們在山上對歌斗雀,歌山人海,熱鬧非凡。青年男女邊唱歌邊沿著曲曲彎彎的山間小路向山頂攀登。一路春風一路歌,苗族的飛歌、情歌、酒歌、古歌灑滿山坡,最先到達山頂的被譽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們的青睞。
相傳香爐山爬山節是紀念苗族的英俊青年阿補和玉帝小女兒阿別的。玉帝的小女兒阿別嚮往人間的自由生活,順著山頂飛下來,與聰明能幹、忠厚善良的阿補結為夫妻並生有三個女兒。一天黎明全家人正在高興之際忽然雞叫頭遍。玉帝規定每天雞叫三遍時為朝拜時,阿別若不能及時趕到,必有大禍臨頭。心急如火的阿別在山頂向天空飛奔時一腳將香爐山頂登垮了六層。香爐山沒了山頂,阿別再無法下凡了,玉帝也因沒有山頂不能享受人間香火,便罰阿補變為香爐,供燒香之用。為了紀念阿別和阿補的忠貞愛情,苗家人便在阿補變香爐這天過一年一度的爬山節。
殺魚節
居住在貴州省貴定一帶的苗族人民每年農歷三月初九都要過殺魚節。這天,人民起早來到河邊,叉起河裡的鮮魚,在河邊煮著吃,邊吃邊唱山歌,吹蘆堅,祝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挑蔥會節
是湘西保靖縣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會。傳說很久以前,老鼻子苗寨土官的女兒阿達惹愛上了夯沙的苗家放牛郎岩諾。土官氣得要死,說:「鳳凰鳥哪能與釘釘雀共窩?」岩諾的老人也勸岩諾:「金銀花與地巴菜同不了一個心。」阿達惹被鎖在吊腳樓里,不能出去。岩諾每天黃昏趕牛回家,從夯沙跑到老鼻子寨來看心愛的姑娘。失去自由的阿達惹用歌聲唱道:「翠鳥關在竹籠籠里,掛牽山上花蓬蓬哩。鳥盼花,花盼鳥,清明采青才相逢哩。」「清明采青」是苗族姑娘在清明這天,上山挑葫蔥,求山神保佑。岩諾明白了姑娘的意思,忙唱道:「扯下樹的藤子卷在地哩,藤也枯葉也枯好孤凄哩,盼清明,發春雨哩,纏上村兒再莫離哩。」清明這天,兩人各自早出家門,正好走在葫蔥茂密的翁排坡上相遇。他倆忠貞相愛感動了葫蔥仙姑,促成了他們美好姻緣。因此,每年的清明節,苗族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帶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蔥刀,男青年拿著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對歌擇偶。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蔥會」。
祭鼓節
這是苗族的傳統祭祖節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傳說,人類的媽媽「妹榜妹留」是從楓樹的樹心裡生出來的,他們死後還要回到楓樹里去,人死後靈魂也要回到老家去才得安息。祖宗的老家在樹心裡,木鼓就是象徵祖宗安息的地方。後來祭祖,「祭祖」喊成了「祭鼓」了。沿襲到現在祭鼓就是祭祖了。祭鼓是以「韁略」為單位舉行的,一個「韁」是一個始祖傳下來的有血緣關系的親族,他們共同敬奉一個認為祖宗的靈魂住在裡面的木鼓。祭鼓節那天,每家准備一頭水粘牛,也可以幾家准備一頭,或買些牛肉。先放牛角斗,幾百頭牛一起角斗,場面是很壯觀的,然後再宰殺敬供。按習慣,不論是來慶賀的親友,還來看鬥牛的客人、過路的商販,一律留下,不準走,人越多,主人臉上越光彩。
跳花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關嶺地區。這是關嶺地區苗族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節日。據說是為多年不生育的夫婦們舉行的娛樂盛會。現在遠超出這個范圍。節目多在正月舉行,為期三天左右。白天,吹蘆笙、口弦,唱歌跳舞。晚上,對歌,談情說愛,老人圍在篝火旁飲酒暢談。參加者有時上萬人,男女老幼競相赴會。

⑸ 國產的紅酒有哪些

紅酒的品牌有如下幾種:

1、桃樂絲(Torres),所在地:西班牙。

2、干露(Concha y Toro),所在地:智利。

3、奔富(Penfolds),所在地:澳大利。

英國雜志《Drinks International》有40年的歷史,向全球60餘個國家發行。其一年一度發布的「全球最受贊賞的葡萄酒品牌」榜單歷來倍受矚目。從評選標准和歷年上榜名單來看,該榜單可以說是對酒庄整體實力和在國際市場影響力的一次綜合考驗。

⑹ 鳳凰古城

簡介
[編輯本段]
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

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風景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透視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遊人的魅力之精髓。

這座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古城來歷
[編輯本段]

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復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此鳥即中國百鳥之王鳳凰也。鳳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故以此而得名。

歷史
[編輯本段]
鳳凰縣自古以來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區。明始設五寨長官司,清置鳳凰廳,以境內的鳳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為鳳凰縣。2001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特批,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春秋戰國 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鳳凰屬楚國疆域。據本縣出土的文物考證,當時漢文化已影響到這里。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當時屬黔中郡。

漢朝 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所以鳳凰在西漢、東漢、時期為辰陽縣地,屬武陵郡。

三國 時期,鳳凰先屬辰陽縣、武陵郡,歸蜀;後劉備戰敗,吳占其地,鳳凰仍屬武陵郡。

西晉 時鳳凰歸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時為舞陽縣地,也屬武陵郡。

南北朝 時期,鳳凰一直屬武陵郡。

隋朝 一統江山,改辰陽縣為辰溪縣。鳳凰當時屬辰溪縣,隸屬沅陵郡地。

唐朝 初為錦州地,唐高祖武德三年,置麻陽縣,鳳凰又屬麻陽縣。唐武後垂拱三年,鳳凰從麻陽縣分出,次年設渭陽縣,縣址設黃絲橋,即今黃絲橋古城。古渭陽縣,屬錦州盧陽郡。

宋朝 太宗太平興國七年,改渭陽縣為招諭縣。宋神宗熙寧八年,廢招諭縣,復置麻陽縣,渭陽又劃歸麻陽縣。

元 朝設五寨司,屬思州安撫司。這是土司政權時期,由本縣少數民族的統治人物執政,五寨司設在今鳳凰縣城。

明朝 承元制,設五寨長官司和竿子坪長官司,都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永樂三年,置竿子坪長官司,仍屬保靖宣慰司管轄。明隆慶三年,在鳳凰山設鳳凰營。

清朝 順治三年,清朝為了鎮壓苗民,採取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的的的措施,在五寨司設鎮竿協副將。清康熙三年,為辰沅永靖道治。康熙三十九年,又將沅州鎮總兵官移駐五寨司城,將鎮竿副將換防駐沅州。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在鳳凰山的原鳳凰營地設置通判。通判本應管理地方行政,但當時土司大權在握,形成土流並存的局面。雍正七年,設辰沅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改沅州為府屬兵備,十六年改鳳凰營為鳳凰廳,通判升為同知。嘉慶二年,鳳凰廳升為直隸廳,屬湖南布政使司。

辛亥革命後,推翻清王朝,1912年元旦,鳳凰光復。

民國 二年9月,廢鳳凰廳,改建為鳳凰縣,仍為湘西軍政統治中心。

1949 年鳳凰縣解放,初屬沅陵專區,1955年劃歸湘西苗族自治區,1957年改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區直至如今。

建築
[編輯本段]

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歷經300年風雨滄桑,古貌猶存。現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無不具古城特色。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風味美食
[編輯本段]
湘西鳳凰薑糖, 鳳凰血粑鴨子, 酸湯煮豆腐,苗家酸魚,苗家的火燒食,農家菜豆腐,酸辣子炒沙蘿菇,湘西糍粑,湘西臘肉, 鳳凰酸蘿卜,蕨菜炒隔年熏臘肉

工藝品
[編輯本段]
這里的織錦、蠟染、扎染、銀飾等做工獨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鳳凰蠟染原始古樸,分為兩大流派:一為土家族蠟染印花布;一為苗族蠟染土布。土家蠟染印花注重配色純凈,講究立意構圖,成形的布料呈花異彩流布,幅面藝術風格特異純美,突出的工藝特點為熱色;苗族蠟染土布注重染色純,不講究華美雕飾,給人一種自然純凈的藝術感,突出的工藝特點為冷色。

扎染可稱為蠟染的姊姐藝術,但它的特殊工藝性能,突出表現在手扎製作方面。用白色的線繩,在純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異的花紋圖案、飛鳥蟲魚等,置入已准備好的藍能溶液里浸煮,放於通風透光處曬繩,那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圖像便出現在你眼前。最後再做些防止脫麓的技術性加工處理,整個工序便告完成。

織錦主要體現土家族風格,手工編織,作工精細;比扎染和蠟染製作時間較長。

古城區內銀飾較多,作工精巧,款式多樣。這里的銀飾分老銀和新銀。老銀從民間收集而來,無論在作工和設計上都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這里一般以苗族銀飾為主,這樣的銀器價格較貴。新銀,現代加工及設計,都具有標准含銀量,因款式和做工不同而價格不同。

還有一些民間工藝品,如民間剪紙, 編織花帶等。

旅遊禁忌
[編輯本段]
1. 不要打張開的傘進別人的家。
2. 不要隨便踩別人家的門檻。
3. 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男女不能同房住宿。
4. 到苗族家裡做客不要踩人家的三腳架,不要坐正堂主位(神龕方向)。
5. 苗寨里盡量不要和已婚婦女套近乎。
6. 苗寨,土家山寨里不要隨便吹口哨(召鬼)。

景點介紹
[編輯本段]
沱江泛舟
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蓬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
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岩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東門城樓
東門城樓位於城東,緊靠沱江,原名"升恆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
東門城樓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門下部由紫紅砂岩砌成,上部城樓則用古磚砌築。 城門寬3.5米,高4米,呈半圓拱,兩扇城門都用鐵皮包裹,用圓頭鐵釘密釘,牢實堅固。 城牆修築全部用紅砂條石,精工細鑽,規格一致,城牆厚0.8米,下部內外兩側用條石加石灰漿砌成,中間填以碎石粘土,層層夯實;頂部的中間填充物改為石灰、鵝卵石、黃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約0.33米,上面鋪以紅砂塊石。
城樓高11米,大門上方有槍眼8孔。歇山屋頂,覆以腰檐,飛檐翹角,精美壯觀。

沈從文故居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文物專家。他的文學作品被英、美、日、法、瑞士等幾十個國家所翻譯,如《邊城》、《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被譽為世界鄉土文學之父。
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鳳凰人民的驕傲。他的一生所創作的500多萬字的作品,是世界的文學瑰寶,也給後人研究中國和湘西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獻。
故居始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年),系木結構四合院建築,佔地600平方米,分為前後兩棟共有房屋10間,沈先生1902年12月28日誕生在這里,並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88年沈老病逝於北京,骨灰葬於鳳凰縣聽濤山下,同年故居大修並向遊人開放,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熊希齡故居
熊希齡故居位於古城北文星街內的一個小巷裡,故居往東200米便是秀麗的沱江。故居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結構,比較矮小但很精緻,故居現存房屋4間基本是保持原貌,很富於苗族情調,故居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869年6月25日(農歷)熊希齡先生誕生在這里並在此度過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後點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於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
熊先生晚年致力於慈善和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雲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當時國民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楊家祠堂
楊家祠堂始建於道光16年(1836年),木結構四合院,上下兩層,佔地770平方米,由大門、戲台、過廳、廊房、正廳組成,呈長方形。戲台為單檐歇山頂,檐下飾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龍刻鳳,戲台為穿斗式,正殿為抬梁式,整個建築做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屬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楊家祠堂坐落在縣城東北部的古城牆邊。太子少保、果勇侯、鎮竿總兵楊芳捐資修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祠堂由大門、戲台、過亭、廊房、正廳、廂房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築,佔地770平方米。戲台為單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高16米,面闊7米,進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龍刻鳳。正殿為抬梁式建築,山牆為貓背拱,分為一明二暗三間。兩邊配有廂房。楊家祠堂設計精巧,做工精細。窗戶、門、檐飾件均系鏤空雕花,整體建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南方長城
中國南方長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全長三百八十二里,被稱為「苗疆萬里牆」,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
南長城沿城牆每三五里便設有邊關、營盤和哨卡,以防苗民起義。如:亭子關、烏巢關、阿拉關、靖邊關等,如今這一線還依稀可見碉堡、炮台和邊牆。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以北為「化外之民」的「生界」規定「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禁止了苗 、漢的貿易和文化交往。
南方長城,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實體遺存,它表現了一個朝代的特徵,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

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位於縣城正西24公里處,古稱渭陽城,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為了安撫和鎮壓少數民族,這里設立了鳳凰直隸廳和沅永靖兵備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這里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苗民起義,也就是歷史學家稱這次起義是清朝中之戰,從此清朝走向落。黃絲橋古城屬南方長城的一部分,是苗漢相爭的前沿陣地。
古城坐西朝東是一座青石結構的石頭城,城牆所用石料皆採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約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餘斤,石面平整,工藝講究。
城牆周長686米,東西長153米,南北長190米,總面積29070平方米,城牆高5.6米,厚2.9米,城牆上走道寬2.4米可以跑馬,大小箭垛300個,開東、西、北三門。1983年10月黃絲橋古城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奇梁洞
奇梁洞位於縣城北四公里處,屬典型的碳酸鹽岩洞,該洞以奇、秀、闊、幽四大特色著稱。洞長6000餘米,共分五大景區:即古戰場、畫廊、天堂、龍宮和陰陽河。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洞相連。它集奇岩巧石,流泉飛瀑於一洞,由千姿百態的石筍、石柱、石鍾乳構成了一幅幅無比瑰麗的畫卷。
一條小溪穿洞而過,水流平緩,燈光打在岩壁上,皺襞倒影在水中,如夢如幻。
岩洞用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打在石筍、石幔及石花上,營造出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在洞內有一大廳,據傳是苗民糾集的地方,廳里立著一塊帶一個小孔的石頭,對著小孔「嗚嗚」地吹,整個大廳會回盪著低沉的號角聲,當年的苗民就是用這種方式傳令的。

著名人物
[編輯本段]

作家沈從文;
畫家黃永玉;
熊希齡、田恕興、鄭國鴻
中國科學院院士蕭紀美
……

少數民族
[編輯本段]

鳳凰古城是多民族聚居縣,主要由苗族、土家族、漢族、回族,以及解放後分配到這里工作和其他原因來本縣居住的其它民族組成,其中以苗、土家、漢三族為主,苗、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人口28萬人,占總人口的73.26%,漢族10.75萬人,佔27.74%。苗族為本縣土著民族,分布形成大集中、小分散局面;土家族一般是與漢雜居。
苗族是鳳凰古城最古老的民族。遠古苗族生活在黃河流域,其先祖蚩尤曾與炎黃部落作戰,失敗後苗裔退居江漢、洞庭湖一帶,建立三苗國。商周時,三苗被破,苗祖遷徙到湘西「五溪」一帶,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又由湘西分遷到西南各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湘西苗族以遠古驤蔸部落的仡熊仡夷為主體,融合三苗、盤瓠兩個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組成。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土家族具有長遠的歷史淵源,鳳凰古城土家族據考證,可能是:廩君蠻巴人後裔。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邊界,一直居住在長江、沅水之間,是一個較穩定的民族。作為族稱的「巴人」,曾經是一個多部落的統一體,其祖先一般認為是今鄂西的巴東、建始地區的「南猿人」以及長陽地區的「長陽人」。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到了漢代,稱巴郡南郡蠻、武陵蠻、婁中蠻、澧水蠻與中沔蠻(屠山蠻)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稱武溪蠻、西溪蠻、天門蠻、黔陽蠻、建平蠻等。隋代稱「岳左」。宋代稱北江諸蠻。《宋史•蠻夷傳》稱蠻區人為土民、土蠻、土官等。明清兩代稱土夷、土蠻、土家。到了明未清初時期,才出現「土家」與「客家」之漢語稱謂。所謂「土家」,是相對於「客家」而言的,而所謂「客家」,又主要是指漢人而言的。「土家」意為「本地人」,「客家」則意為「外來人」,只有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地區以後才出現。本來,土家族自稱「畢茲族」,古代巴人也是這樣自稱的,但「畢茲」不等於就是「本地人」。「畢茲」是土家族的自稱,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後來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區以後才出現的漢語稱謂。

⑺ 鳳凰古城百科

您好,朋友~!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首批「中國旅遊強縣」之一的鳳凰縣縣城所在地,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4A級景區,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美譽。地理位置可概括為:「西托雲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這里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杭瑞高速公路(G56)與包茂高速公路(G65)交匯於此,209國道和湘黔省道從縣境穿叉過。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2001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歷經300多年的風雨,古貌猶存。鳳凰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歷史人文、民俗風情、自然風光在此交匯,把湘西邊地文化、民俗風情展現淋漓盡致,透視後的沉重感也許正是其吸引八方遊人的魅力之精髓。

長沙火車站有到鳳凰古城的旅遊車。2014春節期間長沙到鳳凰的汽車價格和發班班次:早上7:30左右發車,中午1:00左右發車。單程150,往返260,無其他任何的費用。長沙火車站直達古城。機場到火車站有機場巴士,流水發班,大概是二十元左右,時間大概四十分鍾。

閱讀全文

與菲尼克司紅酒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