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葡萄酒的由來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起源於古埃及,或古希臘,抑或希臘克里特島(Crete)。而據現有的葡萄酒檔案資料來研究分析,確切地說,應是一萬年前我們共同的祖先釀造了葡萄酒,從而隨著葡萄酒文化流傳到今天。
據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是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從小亞細亞(AsiaMinon)和埃及,在到達希臘及其諸海島之前,先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經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北非的利比亞和義大利,從海上到達法國瀕臨地中海東南的瓦爾省(Var)境內靠海的普羅旺斯地區和西班牙沿海地區;與此同時,通過陸路,由歐洲的多瑙河河谷進入中歐諸國。
在上述最早的發源地,在生活和勞動中,偶然發現了在大自然中早已生長著的野生葡萄,從而釀造出最原始的飲料,日後稱之為葡萄酒。人類隨著火的發現和應用,而進入捕魚、狩獵、家畜飼養和農業的時代。在此漫長的歲月中,穀物種子和葡萄苗木或葡萄蔓藤一起流傳於世,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考古學家考證,人類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葡萄酒釀造。通常認為,葡萄酒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的古波斯,那時有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
在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已成為部落的群居區。這是由於當時這些地區,氣候溫和與土地肥沃,所以遠離該地區的原始部族人,紛紛遷移至此定居。在綠樹成蔭的山丘地帶種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區的廣闊田野,從事農業生產。從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日漸向遠方流傳。
在希臘,在考古發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發現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紀的浮雕;希神阿波羅(Apollon)和勝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獻葡萄的景觀;古希臘人喜歡葡萄酒。荷馬史詩中多次提到葡萄酒。古希臘的葡萄酒神是迪奧尼索斯(Dionysos).
在古埃及,特別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陪葬物品;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時期的納黑特(Nakht)古墓中,發掘出一幅壁畫(fresco),上有一站著面略向左側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裝的貴夫人,從其左腳跟起,經頭部向右腳跟,用一串葡萄蔓藤葉飾物圍著,而在其兩側,左為一狼頭人身,而右則為一美麗年輕的仕女,他們各擎一長圓形酒杯似向女主人從頭上澆葡萄酒之狀。
古羅馬帝國的軍隊征服歐洲大陸的同時也推廣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公元1世紀時,征服高盧 (今法國),法國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2世紀時到達波爾多地區。古羅馬人喜歡葡萄酒,有歷史學家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歸咎於古羅馬人飲酒過度而人種退化。古羅馬的酒神是巴克斯(Bacchus)。
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例如,法國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釀造就歸功於修道士們的精心栽培及從羅馬遷居於阿維農的教皇們的喜好。
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播世界。西方葡萄酒的在17世紀傳入中國也是傳教士所為。
1864年,葡萄蚜蟲災害曾席捲法國,法國的大部分葡萄園被毀,幸虧人們發明了把法國葡萄枝嫁接在抗蟲害的美國葡萄根上,才使法國葡萄種植絕處逢生。
據史料記載:
約離現今,耶穌基督誕生4000年時,由於海陸交通,縮短了時空距離,酒文化通過文人筆下的文章或詩歌流傳開來。此時的埃及,雖然它的農業。手工業和航海已很發達,但其進步的曙光才剛剛露頭……。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傳埃及神話中的地獄神的奧西里斯(Osiris)被公認為葡萄樹(Vi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
至於對法國而言,從歷史的長河中,這與鄰國的義大利,日後成為世界四大陸上,栽種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最發達的國家,並從中得益非淺。當然,法國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適宜葡萄的生長。從8月開始的三個月中,從南向北,整個法國處於喜悅的葡萄收獲期。在此期間,法國的葡萄產區,沉湎於品嘗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歡樂之中。
據法國兩位名畫家的作品中顯示出:
公元1574年到1665年,法國畫家尼古拉•普森(Nicolas Poussin)畫的一幅畫:秋天,一群從巴勒斯坦來的打工者,正在法國葡萄園中採摘串串成熟的葡萄放入附近的籮筐中;
公元1789年至1863年,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斯(Eugere Delocrcix)所作的一大型壁畫:希神巴克科斯(Bacchus)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喂一頭大獅子。
此外,法國學者在墓葬中發現公元前一世紀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販正在出售葡萄酒給一位消費者的場景。
綜觀上述史話,葡萄酒為全人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飲料,也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於葡萄酒的起源說,已並不重要,讓它留待史學家們繼續去挖掘和研討的學術問題;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飲葡萄酒,尤其是名貴的葡萄酒,這是一種美好的享受,並為人類創造了一份不小的財富。
葡萄酒的歷史
[編輯本段]
考古學家證明,葡萄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起源不太明確的葡萄的釀造技術從沒有停止過改進,而實際上這又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
多少世紀以來,葡萄酒曾是一種保存時間很短的手工作坊產品。今天的大型商業化的葡萄酒產品應歸功於一些發明創造,如高質量的玻璃和密封的軟木瓶塞,以及19世紀法國葯物學家巴思特有關發酵的微結構的發現。
葡萄酒的演進、發展和西方文明的發展緊密相銜。葡萄酒大約是在古代的肥沃新月(今伊拉克一帶的兩河流域)地區,從尼羅河到波斯灣一帶河谷的遼闊農作區域某處發現的。這個地區出現的早期文明(西元前四千至三千年)歸功於肥沃的土壤所致,也是釀酒用的葡萄最初開始茂盛生長的地區。隨著城幫的興盛取代原始的農業部落,懷有領土野心的古代航海民族――從最早的腓尼基(今敘利亞)人一直到後來的希臘、羅馬人等――也廣泛地將葡萄樹種與釀酒的知識散布到地中海,乃至整個歐洲大陸。
當羅馬帝國於在西元五世紀滅亡以後,分裂出來的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詳細記載了關於葡萄的收成和釀酒的過程。這些巨細靡遺的記錄有助於培植出在特定農作區最適合栽種的葡萄品種。西元768年至814年統治西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其權勢也影響了此後的葡萄酒發展。這位偉大的皇帝預見了法國南部到德國北邊葡萄園遍布的遠景,著名布根地(Burgundy)產區的「可登-查理曼」頂級葡萄園(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經一度是他的產業。
大英帝國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皇的統治下,成為擁有一支壯大的遠洋商船船隊的海上強權。她的海上貿易將葡萄酒從許多個歐洲產酒國家帶到英國,英國對烈酒的需求,亦促成了雪莉酒、波特酒和馬德拉白酒類的發展。
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同時,法國被公認是最偉大的葡萄酒盛產國家。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曾熱心地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論及葡萄酒等級,並且也鼓吹將歐陸的葡萄品種移植到新大陸來。這些早期在美國殖民地栽種、採收葡萄的嘗試大部分都失敗了,而且在本土美國的樹種和歐洲的樹種交流、移植的過程中,無心地將一種危害葡萄樹至深的害蟲給帶到歐洲來,其結果便是十九世紀末的葡萄根瘤蚜病,使絕大多數的歐洲葡萄園給毀於一旦了。不過,若要說在這一場災變中有什麼值得慶幸的事,那便是葡萄園的慘遭蹂躪啟發了新的農業技術,以及歐洲釀制葡萄酒版圖的重新分配了。
自20世紀開始,農耕技術上的利多發展使得各地釀制葡萄酒的業者,都可以保護作物免於遭到像黴菌、動物蟲害等常見的侵害。葡萄的培育和釀制過程逐漸變得科學化。同時本世紀也廣泛立法來鼓勵製造信用好、品質佳的葡萄酒。今天,葡萄酒在全世界氣候溫和的地區都有生產,並且有數量可觀的不同葡萄酒類可供消費者選擇。 從早期的農業社會一直到現在,葡萄酒釀造的進展歷程可說是一篇令人著迷不已的傳奇史;也披露出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的根本意義。
⑵ 怎麼鑒定法國紅酒的級別
你的是AOC級別的
法國葡萄酒分為大等級:
法國法律將法國葡萄酒分為4級:
1. 法定產區葡萄酒
2. 優良地區餐酒
3. 地區餐酒
4. 日常餐酒
法定產區葡萄酒,級別簡稱 AOC,是法國葡萄酒最高級別
——AOC在法文意思為「原產地控制命名」。
——只能用原產地種植的葡萄釀制,絕對不可和別地葡萄汁 勾兌。
——AOC產量大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35%。
——酒瓶標簽標示為 Appellation+產區名+Controlee。
優良地區餐酒,級別簡稱 VDQS
——是普通地區餐酒向AOC級別過渡所必須經歷的級別。如果 在VDQS時期酒質表現良好,則會升級為AOC。
——產量只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2%。
——酒瓶標簽標示為 Appellation+產區名+Qualite Superieure。
地區餐酒 VIN DE PAYS (英文意思Wine of Country)
——可以用標明產區內的葡萄汁勾兌,但僅限於該產區內的葡萄。
——產量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15%。
——酒瓶標簽標示為 Vin de Pays + 產區名
——法國絕大部分的地區餐酒產自南部地中海沿岸。
日常餐酒 VIN DE TABLE (英文意思 Wine of the table)
——是最低檔的葡萄酒,作日常飲用。
——不得用歐共體外國家的葡萄汁
——產量約佔法國葡萄酒總產量的38%。
——酒瓶標簽標示為 Vin de Table
⑶ 葡萄好吃嗎
葡萄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人們平日吃的大米等主食都要轉化為萄萄糖才能為人體所吸收,而將葡萄吃進胃裡,可以直接為人體所吸收,並迅速轉化為人體活動的能源。另外,葡萄汁多味甜,老幼皆宜,富含蛋白質、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鉀等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對大腦尤有補益作用。
現在這個季節也是正吃葡萄的時候,雖然葡萄的營養價值與功效是非常高的。但是大家也不可以亂吃,不然會危害健康。
一、吃葡萄後不能立刻喝水
吃葡萄後立刻喝水,不到一刻鍾可能會引起腹瀉。這是因為葡萄本身有通便潤腸之功效,吃完葡萄立即喝水,胃還來不及消化吸收水就將胃酸沖淡了,葡萄與水、胃酸急劇氧化、發酵,加速了腸道蠕動,就產生腹瀉。
二、葡萄別與牛奶同吃
葡萄里含有維生素C,而牛奶里的有些成分會和葡萄里含有的維生素C反應,對胃有傷害,兩樣同時服用也會拉肚子,嚴重者還會嘔吐。
三、吃海鮮後別吃葡萄
在吃海鮮的同時吃葡萄、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就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因為在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鞣酸遇到海鮮中的蛋白質會凝固沉澱,形成不容易消化的物質。
四、吃葡萄不宜過量
由於葡萄的含糖很高,所以糖尿病人應特別注意忌食葡萄。而孕婦在孕期要提防糖尿病,因此孕婦食用葡萄應適量。在食用葡萄後應間隔4小時再吃水產品為宜,以免葡萄中的鞣酸與水產品中的鈣質形成難以吸收的物質,影響健康。
五、吃葡萄後一定要漱口
有些葡萄含有多種發酵糖類物質,對牙齒有較強的腐蝕性,食用後若不漱口,口腔中的葡萄殘渣易造成齲齒。
六、葡萄清洗要干凈徹底
如果喜歡吃葡萄,記得清洗葡萄一定要干凈徹底,葡萄表皮可能會有殘留的污物,而食用葡萄的過程中難免會接觸到葡萄皮的,將不利於身體健康。告訴大家一個好辦法,用鹽水浸泡葡萄10分鍾,就會把殘留在表面的污物清理的很乾凈。
⑷ 跪求歐美動畫(電影)完全名單
沖浪企鵝 Surf's Up
忍者神龜 TMNT
超人總動員 The Incredibles
怪物史萊克 Shrek
冰河世紀 Ice Age
籬笆牆外 Over the Hedge
叢林大反攻 Open Season
邪惡新世界 Happy Never After
歡樂的大腳 Happy Feet
鼠國流浪記 Ratonpolis
星際寶貝 Lilo & Stitch
機器人歷險記 Robots
熊兄弟 Brother Bear
四眼天雞 Chicken Little
瘋狂農庄 Barnyard
馬達加斯加 Madagascar
鯊魚故事 Shark Tale
獅子王 Lion King
幻想曲2000 Fantasia
鋼鐵巨人 The Iron Giant
小熊維尼的系列
丑小鴨和我
怪物公司
白雪公主
美人魚
小美人魚
美女與野獸
小鹿斑比
木偶奇遇記
小飛象
小飛俠彼德潘
汽車總動員
海底總動員
玩具總動員
冰凍星球
幻想曲
聖誕夜驚魂
僵屍新娘
快樂的大腳
還有很多,不祥述了
10部迪士尼早期經典動畫電影及其導演
01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7年出品)
該片根據《格林童話》中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故事改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一個故事。該片主要講述一位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她與美貌蓋世的王後(白雪公主的後母)住在一起。有一天王後問魔鏡,世界上誰最美麗?魔鏡告訴她:世上唯有白雪公主最美麗。心地狹隘、極度惡毒的王後妒火中燒,發誓要將白雪公主置之於死地而快。於是她派武士把白雪公主押送到森林裡去,准備加以謀害。武士同情白雪公主,讓她逃往森林深處。這里的小動物們用善良的心撫慰了她,鳥獸們還把她領到了一間小屋。白雪公主就將房間收拾干凈後,就睡在一隻小床上,甜蜜地進入了夢鄉。當小屋的主人7個小矮人從礦山勞動回家時,驚奇地發現了她。他們聽了白雪公主的訴說,就把她留在家中。王後得知白雪公主未死,便利用魔鏡把自己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密林深處,哄騙白雪公主吃下一隻有毒的蘋果,使公主昏死過去。鳥兒識破了王後的陰謀,即飛到礦山向矮人報告白雪公主的不幸。7個小矮人悲痛萬分,把白雪公主安放在一隻水晶棺里,日日夜夜地守護著她。鄰國的王子聞訊後騎著白馬趕來,見到了水晶棺里安詳、美麗的白雪公主,他禁不住深深地一吻,使她死而復生。之後,王子帶著白雪公主騎上白馬,告別了7個小矮人和森林中的動物,到王子的宮殿中開始了幸福的生活。其後母害人未果,反而自食其果,死於山崖之下。
該片由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公司製作,由 Dorothy Ann Blank 、Richard Creedon 、Merrill De Maris 、Otto Englander 、Jacob Ludwig 、Earl Hurd 等人共同編劇,由 David Hand 執導。這是迪士尼首部動畫片,由於它是世界電影史上第一部長篇、劇情動畫片,也是迪士尼的開天闢地之作,華特迪士尼費盡了心力追求每個畫面的完美無缺,為此製作預算節節上攀,不僅到處借款,甚至連片場都抵押給銀行,最後才完成了拍攝。在該片舉債拍攝期間,被當時的美國媒體戲謔稱為「迪士尼的傻勁」(Disney』s Folly),被許多美國影評人士嗤之以鼻,認為沒有人會願意花錢看一部都是卡通的電影。可是,當該片在好萊塢 Cathay Circle 戲院隆重首映時,卻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包括卓別林、卡萊葛倫、雪莉坦普等名人在內的觀眾起立鼓掌致賀,片中歌曲「Some Day My Prince Will Come」 、「Heigh-Ho」等也都風靡一時。使該片成為世界電影史上取得成功的第一部長篇、劇情動畫片,也是世界上第一張電影原聲帶(以唱片型式發行),世界上第一部使用多層次攝影機拍攝的動畫片,以及世界第一部有隆重首映的動畫電影。該片獲得第十一屆奧斯卡特別成就獎(1座大奧斯卡和7座小奧斯卡獎)和最佳原著配樂提名。在1998年還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本世紀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從動畫電影片的發展歷史來看,該片成功地開啟了動畫電影歷史新的一頁,它將卡通演變成動畫而改寫了電影史。它在奠定該片歷史地位的同時,還奠定了迪士尼作為動畫電影王國的龍頭地位
02 木偶奇遇記(Pinocchio 1940年出品)
該片講述製造玩具的老木匠蓋比特(Geppetto)雕塑了一個小木偶,使其學會誠實、勇敢、不自私,而成為一個真正的小男孩的故事。慈祥的老木匠蓋比特膝下無兒,在一個星星滿天的晚上,他精心製造了一個可愛的小木偶,取名為皮諾丘(Pinocchio),用他來與自己做伴。好心的藍仙子賜給皮諾丘以神奇的生命,並告訴他:只要他能用行動來證明自己是勇敢、誠實和無私的,就會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孩子。之後,皮諾丘去上學了。在上學途中,他卻被騙到了馬戲團表演,幸好被藍仙子所救。由於他貪玩,再次被騙到快樂島,變成了驢不像驢、人不像人的怪物,好不容易逃離魔掌,又收到爸爸蓋比特遇難的消息,小木偶鼓起勇氣,要去營救爸爸。他在好友佔美尼(Jiminy Cricket)的幫助下,開始了一段漫長的旅程。他經歷了一個又一個驚險的考驗,最後英勇地救出了被困於鯨魚腹中的父親蓋比特。這時候,皮諾丘才真正成為一個誠實、無私、勇敢、孝敬老人、愛護小朋友的小男孩。
該片改編自義大利作家 Carlo Collodi的同名小說。本片由 Walt Disney 製片,由 Ben Sharpsteen 、Hamilton S. Luske 執導,由 Aurelius Battaglia 、William Cottrell 、Otto Englander 、Erdman Penner 、Joseph Sabo 、Ted Sears 等共同編劇。它是迪士尼第二部經典、長篇、劇情動畫片。除了小木偶外,小木偶的好朋友蟋蟀佔美尼也是迪士尼動畫代表人物之一,該片中,由他演唱的「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成為迪士尼電影開頭音樂的主旋律。為此,使該片成為迪士尼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原著配樂獎和最佳歌曲(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兩項音樂大獎的動畫電影。
03幻想曲(Fantasia 片名 1940年出品)
該片是影壇首次嘗試將古典音樂和動畫相結合,以美術來詮釋音樂的一部非常獨特的動畫影片。它由8段不同曲目的音樂配上動畫師根據音樂想像出的故事進行合成,曲目選自一些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的傑作,包括巴赫的《托卡塔和D小調賦格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曲》、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蓬基耶利的《時間舞蹈》、穆索爾斯基的《荒山之夜》、舒伯特的《瑪麗亞大街》以及最令人難忘的杜卡斯的《魔法師的學徒》等。以上8段曲目大致上可分為「故事音樂」(魔法師的徒弟)、「交響樂」(田園交響曲)和「無特定主題音樂」(時間舞蹈)等3大類。在創作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曲》段落時,動畫家們用實物蜥蜴和鱷魚作模特,研究它們的動作,再進行動畫創作。其中恐龍的形象則是迪士尼的得意之作,它還被製成模型在1964年的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並被收進迪士尼樂園。
該片由迪士尼製片,由 Dick Huemer 和 Joe Grant 負責編撰。各段落分別由James Algar 、Samuel Armstrong 、Ford Beebe 、Norman Ferguson 、Jim Handley 、T. Hee 、Bill Roberts 、Paul Satterfield 、Hamilton Luske 、Wilfred Jackson執導。這是一部動畫史上的曠世藝術巨作,奪得1940年的票房冠軍。它也是世界上最早運用立體音響與動畫相結合、而且重映最多的一部電影。50年來,這部影片成為收藏家及兒童和大人們最喜愛的影片之一,它的藝術成就至今尚無任何一部音樂片超越。該片曾獲第14屆奧斯卡特別成就(音樂和錄音技術)2項金像獎,以及紐約影評人協會特別獎。1998年還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本世紀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2000年又在原片基礎上完成了續篇《幻想曲2000》的拍攝,除了保留1940年版的《魔法師的學徒》外,增加了《美女與野獸》和《星銀島》等內容,還運用電腦製作,使影片更具欣賞價值。
04小飛象(Dumbo 1941年出品)
該片講述在馬戲團里的一隻被取笑的小象成為表演明星的故事。小象丹波(Dumbo)跟著母象媽媽珍寶一同生活在馬戲團里。在丹波腦袋上長著一雙藍眼睛和一對極其巨大的耳朵,正因為這對與生俱來的大耳朵,不僅成了眾人譏笑嘲弄的對象,還使它失去了朋友與歡樂。只有媽媽珍寶還是十分地疼愛它。有一次,珍寶為了保護丹波,還教訓了一個頑皮的小男孩。於是,媽媽被馬戲團團長關了起來。直到遇見一隻充滿愛心的老鼠蒂蔓斯(Timothy),蒂蔓斯便成了丹波最好的朋友,在其鼓勵下,使丹波樹立了信心,下決心努力表現自己來拯救母親。有一天,丹波失足掉進了盛著香檳酒的水桶內,它被酒灌得酩酊大醉。這次意外事件卻使丹波發現自己可以靠撲扇大耳朵使自己飛到空中,並掌握了用大耳朵飛行的本領。丹波成為會飛的小象以後,在表演中大放光彩,成了馬戲團里最受歡迎的「小飛象」和超級巨星。而它的媽媽也終於重獲自由,母子倆從此快樂地一起生活在馬戲團里。
該片取材、改編自 Helen Aberson 與 Harold Pearl 的著作《Dumbo, the Flying Elephant》。由迪士尼製片,由賓•沙普斯坦執導。該片是迪士尼最具代表性、膾炙人口的動畫長片之一,在當年萬聖節前夕上映時大為轟動,其票房排行榜上勇奪1941年亞軍。並榮獲1941年第14屆奧斯卡最佳歌舞片音樂金像獎,以及最佳歌曲提名(「Baby Mine」)。
05 小鹿斑比(Bambi 1942年出品)
該片講述小鹿斑比(Bambi)的成長故事。在森林中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生靈,他們是小鹿斑比、小白兔迦納和小臭鼬花吉等,他們經常在一起玩耍,在神奇的大自然里學習生活的同時也日漸成長。一天,一頭英俊、勇敢的公鹿迪特史當克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非常驚訝。這時母親只告訴斑比:迪特史當克是他們的領袖,而沒有告訴他迪特史當克就是他的父親。後來,人類帶著槍闖入了森林,屠殺了他們的親人、摧毀他們的家園,斑比的母親也未逃過厄運,被獵人所殺。當斑比跟著迪特史當克在一起生活時,才知道他就是自己的爸爸。經過了幾個春秋,斑比和他的玩伴都長大了,並到了可以戀愛、結婚的年齡。在一個風光明媚的春天,斑比為了爭奪名叫法玲的一頭美麗又溫柔的母鹿的愛情與婚姻,他與另一競爭者展開了生死決斗,並贏得勝利,於是他們結婚了。當又一個春天來臨時,已懷上小鹿的法玲生下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而歷盡磨難的斑比也成長成一頭雄壯的公鹿,代替了他的父親坐上了統治森林的王者之位。
該片取材、改編自 Felix Salten 的同名作品。由戴維•漢德執導,影片充分展示了斑比的成長、交朋友、學習既有趣又新鮮的事物的過程,突出了他們相互之間的愛與溫馨,不愧是一部關懷兒童成長教育的迪士尼經典動畫影片。該片曾獲奧斯卡最佳錄音、最佳劇情或喜劇片配樂和最佳歌曲提名(「Love is a Song」)。至2006年春季,又推出了全新製作的《小鹿斑比2》(Bambi 2)。
06 致候吾友(Saludos Amigos 1943年出品)
該片是迪士尼製作的第一部動畫紀錄長片,影片講述了唐老鴨周遊中南美洲各國的故事。片中包括四個段落:(1)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2)小飛機培卓(Pedro);(3)高卓族的高飛(El Gaucho Goofy);(4)巴西之旅(Aquarela do Brasil)等。並配有以下歌曲:(1) Saludos Amigos,(2)Aquarela do Brasil,(3)Tico Tico No Fuba。其中「Aquarela do Brasil」 運用了巴西作曲家 Ary Barroso 的一首歌,由於該片巨大的影響力,使其成為世界名曲。
該片的拍攝正處於二戰期間,美國政府十分重視與中美洲各國的關系,它利用迪士尼公司早期動畫電影《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記》等影片對南美各國的影響力,美國政府邀請迪士尼代表美國到南美各國進行親善訪問。這時的迪士尼公司員工已有一半被徵兵,製片廠的大部分設施也被借去用於軍事,再要拍攝如《白雪公主》那樣的長篇動畫片已經沒有可能。政府的邀請為迪士尼公司尋求新的創作,提供了思路。1941年迪士尼花了約6周的時間走訪了中南美各國,並且拍攝了當地的許多風土民情,回國後即構思以唐老鴨為主角製作了相應的動畫記錄片。該片就是其中之一。該片英文名為《Saludos Amigos》,它的意思是「Hello, My Friend」,翻譯成中文《致候我友》。由 Walt Disney 製片,各段落分別由 Norman Ferguson 、Wilfred Jackson 、Jack Kinney 、Hamilton Luske 、Bill Roberts 執導,由 Homer Brightman 、William Cottrell 、Joe Grant 、Dick Huemer 、Harry Reeves 、Ted Sears 、Webb Smith 、Roy Williams 、Ralph Wright 等共同編劇。其中主題曲「Saludos Amigos」是由 Edmondo Santos 作曲、 Charles Wolcott 作詞。該片曾獲奧斯卡最佳音樂片配樂提名和最佳錄音提名。
07 三騎士(The Three Caballeros 1945年出品)
該片仍以唐老鴨為主角,介紹中南美洲的記錄動畫片。影片以他在生日時收到由拉丁美洲寄來的禮物為引子,然後再次享受了一趟快樂的拉丁美洲之旅。該片的每一個段落均以唐老鴨開啟生日禮物開始,前兩段落是介紹兩個拉丁民族流傳已久的、關於怕冷的企鵝(The Cold-Blooded Penguin)和高卓小飛驢(The Flying Gauchito)的故事。第三部分是巴西與墨西哥之巡禮(Baía and La Pinata),描述唐老鴨跟好朋友一同游遍巴西和墨西哥,這純粹是一趟旅遊記趣,也是該片中最長的一個段落,許多場景還由真人和動畫同時演出。影片中的「三騎士」是指唐老鴨以及來自巴西的鸚鵡 Jose Carioca Panchito 和來自墨西哥的公雞 Panchito 。影片還配有:1. The Three Caballeros,2. Baía,3. Have You been to Baía,4. Os Quindins De Yayá,5. Pregoes Carioca,6. México,7. Lilongo,8. You Belong to My Heart,9. Pandeiro & Flute等歌曲。
該片由 Walt Disney 製片,由 Norman Ferguson 執導,James Bodrero 和 Homer Brightman 編劇。由 Charles Wolcott 、Edward Plumb 、Paul J. Smith 配樂,片中歌曲的作曲、作詞則分別由多人負責。其中包括知名拉丁音樂作曲家 Ary Barroso 的世界名曲「Baía」以及「Os Quindins De Yayá」。該片曾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樂片配樂提名和最佳錄音提名。
08 米奇與魔豆(Fun and Fancy Free 1947年出品)
該片是由兩個獨立的故事組合而成的一部中篇合輯動畫片,這兩個故事的主題就是在英文片名中所提到的「歡樂」(FUN)和「自由幻想」(FANCY FREE)。第一個故事是「邦果」(Bongo),其中的主角是從馬戲團里逃跑出來的一隻小熊邦果,他為了追求自由而從馬戲團的獸籠中逃到了森林裡。之後,他經歷了一連串不同的遭遇,最終找到生活的新天地。第二個故事是「米奇與魔豆」,其中的主角則是米奇老鼠、唐老鴨和高飛,他們為了拿回歡樂谷的豎琴而與巨人展開了鬥智斗勇的追逐。這兩個故事由蟋蟀 Jiminy 將其串接起來。
該片「邦果」,改編自Sinclair Lewis的原著,「米奇與魔豆」則改編自著名的童話《傑克與豌豆》。該片由 Bill Roberts 、Hamilton Luske 、Jack Kinney執導 ,由 Paul Smith 、Oliver Wallace 、 Eliot Daniel 配樂。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華特•迪士尼本人長期以來一直就都是米奇老鼠的配音人,由於工作繁忙之故,該片是他最後一次在電影當中為米奇配音。該作品也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只得將原本是長篇的劇情題材濃縮後集結推出。
09 伊老師與小蟾蜍大歷險(The Adventures of Ichabod and Mr. Toad 1949年出品)
該片與《米奇與魔豆》相似,也是由兩個獨立的歷險故事組合而成的一部中篇合輯動畫片。兩個故事分別講述了「小蟾蜍」和「伊老師」的歷險過程。「小蟾蜍」是一隻酷愛飆車、坐吃山空的小傢伙,後來因闖禍而入獄,家產也被人強占。他為了爭回失去的一切,決心展開一次驚天動地的大歷險,來挽回一切。後一個故事「瞌睡谷傳奇」則是一位叫 Ichabod 的老師,他從外地來到瞌睡谷任教,並且追到了鎮上最美麗的小姐而獲得了愛情。但是,到了萬聖節的夜晚, Ichabod 老師卻遭到「萬聖節之鬼」的追逐,最後離奇地失蹤。
該片由Clyde Geronimi 、詹姆斯•阿爾格 James Algar 和Jack Kinney執導,由Ted Sears 、Harry Reeves 、Erdman Penner 、Homer Brightman 、Winston Hibler 、Joe Rinaldi 、Washington Irving和Kenneth Grahame編劇。影片高潮跌起,充分展示了歷險、傳奇、鄉野、奇特的風味和民謠式的配樂歌曲。當年曾首次獲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彩色片攝影獎。也是動畫電影第一部獎得該獎項。
10 灰姑娘(Cinderella 1950年出品)
該片講述一位飽受欺凌的灰姑娘,在仙女教母的協助下,幻化成美麗動人的公主後參加宮廷舞會,並與王子一見鍾情,乃至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當地有一個美麗善良、名字叫做仙杜麗娜(Cinderella)的灰姑娘,她原本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是自從父親娶了壞心眼的繼母之後,不久父親又去世了,隨之她的命運也徹底改變了。在家裡,仙杜麗娜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被繼母折磨得精疲力竭,仍得不到繼母的歡心。某天,王子就要舉行選妃舞會了,灰姑娘也收到了皇宮送來的舞會請貼,但她卻沒有參加舞會的衣服和鞋子。這時,神仙教母前來幫助她,使她變成身著華麗衣服、腳穿漂亮水晶鞋的公主佳人,並搭乘神仙教母將南瓜變成的馬車去參加王子的舞會。教母叮囑她:在鍾響十二下之時,魔法就會消失。因此,務必要在舞會結束之時離開。灰姑娘遵從教母的囑咐,舞會結束就走了。但在匆忙之中,卻掉了一隻水晶鞋。王子拿著這只水晶鞋,費盡心力終於找到了灰姑娘,有情人終成眷屬。
該片取材自 Charles Perrault 撰寫的17世紀法國神話,灰姑娘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該片由迪士尼製片,它運用其動人心弦的情節和美妙悅耳的音樂,使其成為迪士尼最具代表性、最膾炙人口的動畫長片之一。該片在創作中,動畫家們為了畫出灰姑娘的神韻,找了18歲的模特兒Helen Stanley來擬態,拍下她動人的姿態用於創作。影片中的主題曲「A Dream is a Wish Your Heart Makes」被視為是祈求和平反戰的代表作。該片除獲得奧斯卡最佳音樂片配樂、最佳錄音和最佳歌曲(「Bibbidi-Bobbidi-Boo」)三項提名之外,還在當年舉辦的柏林影展上獲得金熊獎的最佳音樂片獎。
⑸ 法國蘿蔓蒂,跟丸美,哪個好用
您好,因人而異,個人更加喜歡法國羅曼蒂吧!還可以。用著也是有效果的!主要看什麼皮膚,適合什麼樣的東西!
⑹ 蒂蔓露絲化妝品好不好
我用過很好,保護皮膚很好。
⑺ 葡萄酒的起源
葡萄酒的起源
[編輯本段]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起源於古埃及,或古希臘,抑或希臘克里特島(Crete)。而據現有的葡萄酒檔案資料來研究分析,確切地說,應是一萬年前我們共同的祖先釀造了葡萄酒,從而隨著葡萄酒文化流傳到今天。
據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是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從小亞細亞(AsiaMinon)和埃及,在到達希臘及其諸海島之前,先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經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北非的利比亞和義大利,從海上到達法國瀕臨地中海東南的瓦爾省(Var)境內靠海的普羅旺斯地區和西班牙沿海地區;與此同時,通過陸路,由歐洲的多瑙河河谷進入中歐諸國。
在上述最早的發源地,在生活和勞動中,偶然發現了在大自然中早已生長著的野生葡萄,從而釀造出最原始的飲料,日後稱之為葡萄酒。人類隨著火的發現和應用,而進入捕魚、狩獵、家畜飼養和農業的時代。在此漫長的歲月中,穀物種子和葡萄苗木或葡萄蔓藤一起流傳於世,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考古學家考證,人類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葡萄酒釀造。通常認為,葡萄酒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的古波斯,那時有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
在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已成為部落的群居區。這是由於當時這些地區,氣候溫和與土地肥沃,所以遠離該地區的原始部族人,紛紛遷移至此定居。在綠樹成蔭的山丘地帶種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區的廣闊田野,從事農業生產。從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日漸向遠方流傳。
在希臘,在考古發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發現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紀的浮雕;希神阿波羅(Apollon)和勝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獻葡萄的景觀;古希臘人喜歡葡萄酒。荷馬史詩中多次提到葡萄酒。古希臘的葡萄酒神是迪奧尼索斯(Dionysos).
在古埃及,特別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陪葬物品;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時期的納黑特(Nakht)古墓中,發掘出一幅壁畫(fresco),上有一站著面略向左側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裝的貴夫人,從其左腳跟起,經頭部向右腳跟,用一串葡萄蔓藤葉飾物圍著,而在其兩側,左為一狼頭人身,而右則為一美麗年輕的仕女,他們各擎一長圓形酒杯似向女主人從頭上澆葡萄酒之狀。
古羅馬帝國的軍隊征服歐洲大陸的同時也推廣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公元1世紀時,征服高盧 (今法國),法國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2世紀時到達波爾多地區。古羅馬人喜歡葡萄酒,有歷史學家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歸咎於古羅馬人飲酒過度而人種退化。古羅馬的酒神是巴克斯(Bacchus)。
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例如,法國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釀造就歸功於修道士們的精心栽培及從羅馬遷居於阿維農的教皇們的喜好。
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播世界。西方葡萄酒的在17世紀傳入中國也是傳教士所為。
1864年,葡萄蚜蟲災害曾席捲法國,法國的大部分葡萄園被毀,幸虧人們發明了把法國葡萄枝嫁接在抗蟲害的美國葡萄根上,才使法國葡萄種植絕處逢生。
據史料記載:
約離現今,耶穌基督誕生4000年時,由於海陸交通,縮短了時空距離,酒文化通過文人筆下的文章或詩歌流傳開來。此時的埃及,雖然它的農業。手工業和航海已很發達,但其進步的曙光才剛剛露頭……。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傳埃及神話中的地獄神的奧西里斯(Osiris)被公認為葡萄樹(Vi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
至於對法國而言,從歷史的長河中,這與鄰國的義大利,日後成為世界四大陸上,栽種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最發達的國家,並從中得益非淺。當然,法國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適宜葡萄的生長。從8月開始的三個月中,從南向北,整個法國處於喜悅的葡萄收獲期。在此期間,法國的葡萄產區,沉湎於品嘗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歡樂之中。
據法國兩位名畫家的作品中顯示出:
公元1574年到1665年,法國畫家尼古拉•普森(Nicolas Poussin)畫的一幅畫:秋天,一群從巴勒斯坦來的打工者,正在法國葡萄園中採摘串串成熟的葡萄放入附近的籮筐中;
公元1789年至1863年,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斯(Eugere Delocrcix)所作的一大型壁畫:希神巴克科斯(Bacchus)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喂一頭大獅子。
此外,法國學者在墓葬中發現公元前一世紀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販正在出售葡萄酒給一位消費者的場景。
綜觀上述史話,葡萄酒為全人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飲料,也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於葡萄酒的起源說,已並不重要,讓它留待史學家們繼續去挖掘和研討的學術問題;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飲葡萄酒,尤其是名貴的葡萄酒,這是一種美好的享受,並為人類創造了一份不小的財富。
葡萄酒的歷史
[編輯本段]
考古學家證明,葡萄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起源不太明確的葡萄的釀造技術從沒有停止過改進,而實際上這又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
多少世紀以來,葡萄酒曾是一種保存時間很短的手工作坊產品。今天的大型商業化的葡萄酒產品應歸功於一些發明創造,如高質量的玻璃和密封的軟木瓶塞,以及19世紀法國葯物學家巴思特有關發酵的微結構的發現。
葡萄酒的演進、發展和西方文明的發展緊密相銜。葡萄酒大約是在古代的肥沃新月(今伊拉克一帶的兩河流域)地區,從尼羅河到波斯灣一帶河谷的遼闊農作區域某處發現的。這個地區出現的早期文明(西元前四千至三千年)歸功於肥沃的土壤所致,也是釀酒用的葡萄最初開始茂盛生長的地區。隨著城幫的興盛取代原始的農業部落,懷有領土野心的古代航海民族――從最早的腓尼基(今敘利亞)人一直到後來的希臘、羅馬人等――也廣泛地將葡萄樹種與釀酒的知識散布到地中海,乃至整個歐洲大陸。
當羅馬帝國於在西元五世紀滅亡以後,分裂出來的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詳細記載了關於葡萄的收成和釀酒的過程。這些巨細靡遺的記錄有助於培植出在特定農作區最適合栽種的葡萄品種。西元768年至814年統治西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其權勢也影響了此後的葡萄酒發展。這位偉大的皇帝預見了法國南部到德國北邊葡萄園遍布的遠景,著名布根地(Burgundy)產區的「可登-查理曼」頂級葡萄園(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經一度是他的產業。
大英帝國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皇的統治下,成為擁有一支壯大的遠洋商船船隊的海上強權。她的海上貿易將葡萄酒從許多個歐洲產酒國家帶到英國,英國對烈酒的需求,亦促成了雪莉酒、波特酒和馬德拉白酒類的發展。
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同時,法國被公認是最偉大的葡萄酒盛產國家。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曾熱心地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論及葡萄酒等級,並且也鼓吹將歐陸的葡萄品種移植到新大陸來。這些早期在美國殖民地栽種、採收葡萄的嘗試大部分都失敗了,而且在本土美國的樹種和歐洲的樹種交流、移植的過程中,無心地將一種危害葡萄樹至深的害蟲給帶到歐洲來,其結果便是十九世紀末的葡萄根瘤蚜病,使絕大多數的歐洲葡萄園給毀於一旦了。不過,若要說在這一場災變中有什麼值得慶幸的事,那便是葡萄園的慘遭蹂躪啟發了新的農業技術,以及歐洲釀制葡萄酒版圖的重新分配了。
自20世紀開始,農耕技術上的利多發展使得各地釀制葡萄酒的業者,都可以保護作物免於遭到像黴菌、動物蟲害等常見的侵害。葡萄的培育和釀制過程逐漸變得科學化。同時本世紀也廣泛立法來鼓勵製造信用好、品質佳的葡萄酒。今天,葡萄酒在全世界氣候溫和的地區都有生產,並且有數量可觀的不同葡萄酒類可供消費者選擇。 從早期的農業社會一直到現在,葡萄酒釀造的進展歷程可說是一篇令人著迷不已的傳奇史;也披露出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的根本意義。
⑻ 法國紅酒價格
便宜的100多,貴的上萬了,不建議喝法國葡萄酒,因為法國酒沒有特點,建議喝澳洲葡萄酒,性價比高,品質好。
比如金袋鼠西拉子
2009倫敦國際評酒會金獎
基本信息
名稱:金袋鼠西拉子2008
產區: 南澳大利亞 麥克利爾谷
產品類型:收藏型
釀制方式:單品發酵
酒齡: 可儲存20 - 25年
儲藏條件:
色澤: 深寶石紅色
凈含量:750ml
酒精度: 15.5%
釀制原料
金袋鼠西拉子2008同樣產自澳大利亞南部麥克利爾谷優質葡萄酒產區,該產區陽光充裕、氣候溫暖,同時又有涼爽的海風吹拂,造就了世界上上乘的西拉子和赤霞珠品種,這種氣候條件為她們創造了極其完美地生長條件。
產品特色
該款西拉子葡萄酒採用了70年古老的葡萄藤產的葡萄釀制。西拉子是其中生命力最為旺盛的一種葡萄,該品種釀造出的葡萄酒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內涵來自於深紫色的成熟李子和無核小葡萄乾的濃郁芳香,以及黑莓和巧克力夾帶些胡椒和五香調料的味道;它們與柔和的單寧結合為一體,使該款酒的結構十分和諧完美,入口後濃厚清新,余香悠長。
專家評語
該款葡萄酒不失為一品上乘佳品,他和人之間似乎有著相似的命運牽連,可以體味出他富有慷慨、濃烈、直率……的性格,與人交友,與友談心,體味成年佳釀妙不可言。
適宜飲用場合
商務洽談、拜師會友、收藏品鑒(根據您不同的口味選擇適合您口感的佳釀)
http://www..com/s?cl=3&wd=%BD%F0%B4%FC%CA%F3%CE%F7%C0%AD%D7%D3&t=5
⑼ 法國葡萄酒
法國的紅酒品牌成千上萬種,就像我們中國的白酒品牌一樣。那麼我在給你介紹一下法國最著名的十大名庄給你,很多朋友對5大,8大和10大名庄有些無從知曉,這里摘錄10大名裝簡介供大家了解。
1.Romanee Conti羅曼尼康帝
產地:法國布根地禾斯,羅曼尼村莊(Vosne -Romanee)
級別:特級葡萄園
葡萄品種:黑皮諾(Pinot Noir)
種植面積:4.32英畝
平均樹齡:42年(1990年)
產量:每公頃生2000千至2500公升葡萄(相當於4800瓶到6000瓶)
特點:產量極少,質量高,要配額,十分昂貴
禾斯,羅曼尼( Vosne Romanee ) 村莊位於黃金山坡北部夜之山坡內( Cote De Nuits ),是十七世紀布根地公爵的打獵區,其後才發展為葡萄園,村莊人口數百名,大都與葡萄酒業有關,這里擁有七個特級葡萄園15個一級葡萄園。其中最矚目的就是「羅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 特級葡萄園。這個細小的特級葡萄園,也是最精華的葡萄園,可算是現時世上最古老葡萄園區之一。西元十二世紀就已廣為人知,是當地望族維基(Vergy)家族所擁有。1232年維基家族將這塊葡萄園捐贈給附近的教會,此後四百年間這塊葡萄園都一直成為天主教的產業,它生產出來
的佳釀大都流入天主教虔誠的僕人就是神父與修士的腹中。從1760年起已獲得確認這個羅曼尼葡萄酒成為世界最昂貴的葡萄園。
後來康帝公爵將此葡萄園冠上了自己的姓,「羅曼尼.康帝」這個名稱相傳至今。自從康帝擁有此葡萄酒後,即視此葡萄園為饋寶,除了供奉皇室外,絕不饋贈他人,甚至好朋友也不通融,在市場上「羅曼尼康帝」更成為絕響。那時喝不到此葡萄酒的唯有退而求其次轉向高倫堡家族尚未脫手的(拉.塔西)(La Tache)葡萄園酒,一時成為法國最熱門的布根地葡萄酒,但好景不常,康帝家族僅傳園兩代(32年後)即1793年,法國大革命潮席捲布根地,園主康帝公爵之子亡命海外,財產被革命政府沒收,革命政府也識貨,深知這個葡萄園可賣個好價錢,於是乎公告天下曰:這是一個位於禾斯,羅曼尼村莊最好地段的葡萄園,葡萄能達到完美的成熟度,此葡萄園地理位置之佳使得每天都能接受到太陽的光線,以及全天最柔和最適中的熱量,同時也可避免霜凍與冰雹之侵。不過在這動亂時期,那些富商誰不害怕隨時因(懷壁其罪)而被指為保皇黨而送上斷頭台冶罪。所以在1794年「羅曼尼.康帝庄園」以賤價賣給一位在拿破倫政府擔任司庫的銀行家,朱利安.奧雅(Julien Ouvrad),他同時也在波爾多區,布根地等地區擁有數個酒廠價格居首位的是羅曼尼.康帝,而謹居次位的(拿特芝)( La Tache )及艾芝堡( Richbourg )葡萄園價格只有它的三分之一而己。
「羅曼尼.康帝」葡萄園酒採用全新橡木桶儲存,園主購進木材,風干三年後才造桶,葡萄收獲極低,年產量每公頃2000至2500公升,平均每三株葡萄樹才釀出一瓶「羅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頂級葡萄酒,可知其珍貴程度。
2.Le Pin 里鵬
產地:法國波爾多寶物隆(POMEROL)
級別:寶物隆產區並無評級
表面積:5英畝
葡萄種類:92%梅洛,8%佛朗
平均葡萄樹:28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400公升
年產量:7000瓶
窖藏:儲存在全新橡木桶內15至18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10至30年視乎年份。
里鵬可以說是法國酒壇半個世紀以來最引人矚目的成就。1979年,一位名為傑克.天安寶(Jacques Thienpont)的買家向羅貝夫人(Mme.Laubrie)購買一個小葡萄園,在老施丹庄園(Vieux Chateau Certan),這個買主姓氏馬上就讓人懷疑是否老施丹庄園打算擴充園地,因為這個傑克正是老施丹庄園主亞歷山大的堂弟。這個當時以100萬法朗所買到的小葡萄園,只有一公頃,小到不能稱庄園的程度,所以只好名為「里鵬」(Le Pin),沒有冠以庄園的稱號。
3.Chateau Petrus柏翠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寶物隆(POMEROL)
級別:寶物隆產區並無評級
表面積:28.20英畝
葡萄品種:95%梅洛,5%佛朗
平均樹齡:3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5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600公升
年產量:25000至30000瓶
窖藏:20個月儲存在全新橡木桶內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20-40年。
法國波爾多寶物隆地區多為小型葡萄園,其中有185個酒廠,每家只佔地4公頃不到,由於許多小酒廠只有不到1公頃的葡萄園,年產量亦只有二、三百箱,所以擁有差不多12公頃葡萄園地的柏翠庄園,也算是最大面積的一個庄園。栢翠庄園首次出現在1837年,那時此庄園在寶物隆地區已名列前四、五位的位置。到1868年,柏翠庄園已經被公認為僅次於老施丹庄園(Vieux Chateau Certan)及杜德萊庄園(Trotanoy),進占第三位。註:現時柏翠庄園的價格比老施丹庄園及杜德萊庄園葡萄酒貴5至6倍的價錢不等,所以精明的飲家都會喜歡飲用老施丹庄園及杜德萊庄園,因這兩個庄園的價格比較扎實,起碼沒被炒作的成份股。
1925年一位酒店的老闆娘隆芭夫人(Mme.Loubat)從園主阿諾家族(Arnaud)手上購得柏翠庄園後,才改變了柏翠庄園的命運,隆芭夫人家族在寶物隆地區擁有兩家酒廠,她的弟弟又是利布(Libourne)市的市長而她本人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利布市擁有一家酒店。自從收購了柏翠庄園後,便欣然愛上了它。隆芭夫人致力打造柏翠庄園的知名度,首先就是將柏翠庄園酒提價,使其不再是普通的庄園酒,其次就是將柏翠庄園酒推介給她所認識的富豪官坤,因此柏翠庄園酒在法國的高級社交圈內迅速流行起來。為了打造柏翠庄園酒日後的身價就是要打進英國的皇室。當伊利沙伯二世訂婚的時候,隆芭夫人進獻的柏翠庄園酒已是英皇室貴族們的杯中物。所以1947年女皇大婚正式舉行之際,隆芭夫人也是被邀請之列,她倒也會利用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帶著自己園中的佳釀遠赴倫敦,一下子成功打進了倫敦一流餐廳的酒牌上。隆芭夫人善用這種經營上層社會的交際手段,日後就成了柏翠庄園的奠基石。1961年隆芭夫人辭世,她沒有子女,只有兩位姐妹有孩子可承繼,但都不能負以重任,所以聰明的隆芭夫人,生前已作安排,將柏翠庄園股份分為三份,一份讓售予釀酒甚有成就的莫埃爾家族(Jean Pierre Moueix),其餘三分之二由其侄兒承繼。
4.Chateau Ausone 歐頌庄園
產地:波爾多聖.埃美隆 ( SAINT-EMILION )
級別:一等特級庄園 ( A )
表面積:17.30英畝
葡萄品種:50%佛朗,50%梅洛
平均樹齡:50-5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6000-7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公升
年產量:200,000-23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9-23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10至100年(由1994年開始)
聖.埃美隆區在1954年開始建產評級制度共分四個等級最高為「一等特級」(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第二等級為「特級」(Grands Crus Classes),第三等級為「優級」(Grands Crus)至於第四等就是「聖.埃美隆法定產區(AOC St-Emilion )。第一次評級在1958年修正,1969年第二次評級,原則上此區每十年評級一次,但未嚴格執行,且每次變動不大,值得注意的是自首次評級開始,名列「一等特級A類」的白馬庄園和歐頌庄園的評級並無變動,只有「一等特級B類」(Premieres Grands Crus Classes B)有所變更,在1996年之前有九家,1996年評級中增加了二個庄園,「大金鍾庄園」(Chateau L'Angelus)及「寶西奧庄園」(Chateau Beau-Sejour-Becot),「一等特級A類及B類」共13家,「一等特級A」可與美度區一級庄園相比較,只是風格各異而已。「歐頌庄園」早在18世紀初就已成園,當時在從事木桶生意的卡狄納(Catenat)家族手中,19世紀前期轉讓給親戚魯法基(Lafargue)家族,到1891年再由親戚查朗(Challon)家族繼承。歐頌庄園在最早的一代園主卡狄納時,就已取名「歐頌庄園」,當時約在1781年左右,「歐頌」(D. M. Ausonius 310-394)是羅馬帝國時代生於此地的一位羅馬教授及詩人,也是羅馬皇帝幼時的老師,故官運亨通,官位至當時總督及樞密院長老,但他卻以愛酒出名,曾經在波爾多及德國擁有庄園。現在無法證明歐頌老先生就是在「歐頌葡萄園」的現址種植葡萄及喝酒吟詩,所以歐頌庄園酒又稱「詩人之酒」。此庄園在19世紀中已躋身「聖.埃美隆」區最好的三、五家莊園。
5.Chateau Cheval Blanc白馬庄園
產地:波爾多聖.埃美隆(SAINT-EMILION)
級別:一等特級庄園 ( A )
表面積:91.40英畝
葡萄品種:58%佛朗,42%梅洛
平均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000株葡萄樹
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公升
年產量: 1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8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0至30年。
「白馬庄園」與「歐頌庄園」是聖.埃美隆區內最為人熟悉的兩個一等特級庄園(Premier Grand Cru Classe),「白馬庄園」以前是「飛雅克庄園」(Chateau Figeac)的一部份,屬於杜卡斯(Ducass)家族所擁有。1852年杜卡斯女兒嫁給一個擁有不少葡萄園產業的科歌路薩(Fourcaud Laussac),杜卡斯家族便把本園作為嫁妝,自此以後「白馬庄園」便成了路薩家族的產業。1927年以設立公司的形式,讓股權集中,不至於本園被瓜分。1989年以前董事會由路薩家族的女婿,他是波爾多大學校長名為夏巴克(J. Hebrard)負責,以他的崇高學術與社會地位,提高不少「白馬庄園」的聲譽。1989年夏巴克退休後,園務由家族三位女士掌管。「白馬庄園」被正式命名是始於1853年。原來改名為「白馬庄園」是有個被廣為流傳的說法,以前有一位國王亨利四世常在此地下馬歇息,他以騎白馬著稱,其徽章即為「獨角白馬」於是客棧便取名為「白馬」(Cheval Blanc)。「白馬庄園」雖然是位於聖.埃美隆區,但它的旁邊就是寶物隆區,所以「風土」極為相似與「拉旺庄園」(Chateau L'Evangile)及「蓋世龍庄園」( Chateau Conseillante )這兩個位於寶物隆區的著名庄園只有一條小路分隔,因此被人喻為是寶物隆區葡萄酒。「白馬庄園」副牌酒(Second Wine)的名稱為「Le Petit Cheval」,1988年開始面世。1947年份的「白馬庄園」酒曾贏得波爾多區「本世紀最完美紅酒」的美譽。1991年起「白馬庄園」聘請波爾多地區最著名釀酒師皮雅魯頓(Pierre Lurton)擔任本園的釀酒師直至現在。
6.Chateau Haut Brion奧比昂(紅顏容)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格拉芙(GRAVES)(貝沙克·雷奧良)(PESSAC - LEOGNAN)
級別:1855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160.7英畝
葡萄品種:45%赤霞珠,37%梅洛,18%佛朗
平均樹齡:36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3500-4500公升
年產量: 132,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22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5-40年。
奧比昂(紅顏容)庄園是個歷史悠久的名庄園,在十四世紀已開拓為葡萄園。現時在標簽上的老城堡是奠基於1550年。1749年「奧比昂(紅顏容)庄園」因繼承而分家,三份之二產權歸「瑪高庄園」的富美爾(Fumel)家族所有。法國大革命爆發時,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被充公。在革命後的1801年,本園被園主之子買回並售予外交部長泰利萊(Talleyrand)。後在1838年再轉售予拉利奧(Lalieu)家族,這家族把百多年前分割出去的三份之一園地購回,庄園最後歸於一統。拉利奧家族擁有庄園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在20年代庄園再轉手幾次,最後落在美國一位銀行家奇蘭斯·狄龍(Clarence Dilon)手上。據說奇蘭斯是想去收購白馬庄園」和「歐頌庄園」的,因當天大霧而迷失方向而來到了奧比昂(紅顏容)庄園,剛好庄園在放盤,意外地速成了這宗交易。到了1855年,波爾多官方評級中,差不多全是美度區(Medoc)紅酒的天下,唯一例外的是座落於格拉芙區(Graves)的「奧比昂(紅顏容)庄園」紅酒,能與「拉圖庄園」、「拉菲庄園」及「瑪高庄園」同被評為第一級的紅酒庄園。令「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能獲此殊榮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它沒有被根芽蟲侵襲,當時整個格拉芙地區的葡萄園無一倖免,只有「奧比昂(紅顏容)庄園」能避過這一次劫數,而揚名立萬。庄園自1921年就聘請格拉夫區最有名釀酒師喬治·狄瑪士(Georges Delmas)負責釀酒。1960年起由他的兒子負責釀酒事宜,虎父無犬子,他的釀酒造藝在波爾多區被稱為大師級,更可媲美「柏翠庄園」的釀酒師。
7.Chateau Margaux 瑪高庄園
產地:波爾多瑪高區(MARGAUX)
級別:1855年評級(第一級庄園)
表面積:192.70英畝
葡萄品種:75%赤霞珠, 20%梅洛, 5%佛朗及小偉度
平均樹齡:3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10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500公升
年產量:2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8-24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熟期為15-35年
瑪高區在1855年的美度評級中佔有22個之多,是唯一由第一級庄園到第五級都有的產酒區。而瑪高區的一級庄園正是以此名字為名的庄園。瑪高庄園歷史悠久,因此物業轉手也特別嚴重,瑪高產區在13世紀曾建有一座防衛海盜的城堡。它跟拉圖城堡一樣是美度區最早的建築物,後來逐漸演變成葡萄園。在15世紀「瑪高庄園」的產權就在當地貴族中間轉來轉去。約在1860年,瑪高庄園落在貴族達拉狄(D'Aulede)家族手中。到了1755年園主成為瑪高男爵,並有一個候爵封號。之後此園又在貴族復雜的婚姻關系中經常易手。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一直都在貴族手中。法國大革命後的腥風血雨也蔓延至瑪高庄園。園主德忌確候爵(D'Agricourt)亡命海外,妻子及岳父全被推上斷頭台。瑪高庄園被革命政府充公拍賣,1802年由哥倫利那候爵(B.de la Conlonilla)買下。他築了一個類似美國白宮的希臘式建築物,並於1810年落成,成為波爾多最優雅的庄園。瑪高庄園的一級庄園副牌紅酒( Second Wine )為(Pavillon Rouge Du Chateau Margaux)只有紅酒才可稱為瑪高副牌酒。而瑪高庄園的白葡萄酒(Pavillon Blanc Du Chateau Margaux)不能稱為瑪高庄園副牌。白葡萄酒只能稱之為瑪高庄園生產的白葡萄酒。
8.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武當(木桐)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普爾勒(PAUILLAC)
級別: 1973年評級(第一級庄園)
表面積:192.7英畝
葡萄品種: 77%赤霞珠,11%梅洛,10%佛朗,2%小偉度
平均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85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000-5000公升
年產量: 300,000瓶
窖藏:儲存在橡木桶19-22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為15-20年。
武當(木桐)庄園位於一個小山丘上,以前可能很適合牧羊,否則不會以「綿羊」(MOUTON)為地名。一七二五年前一個貴族祖·布萊(JOSEPH DE BRANE)將原有園地妥為整理後改名為「布萊·武當」(BRANE-MOUTON),他的孫子凱特(HECTOR)男爵與鄰居達美爾克(D』ARMAIHACQ)將赤霞珠葡萄引進本園及美度地區,因此也是當地甚有名氣的園主。1830年,凱特男爵將本園轉讓售給銀行業鉅子羅富齊家族彌敦尼爾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後易名為「武當羅富齊」。羅富齊家族是猶太人,家族源自德國法蘭克福,是銀行世家。在英國倫敦的其中一房家族因支付當時的英國威零頓元帥的滑鐵廬戰役經費而獲英王贈予男爵爵位,後來也就是這房羅富齊家族購得了「武當羅富齊」庄園。彌敦尼爾購得此庄園後,其堂兄佔美士(JAMES),於15年後的1868年也購得,「拉菲庄園」,就這樣羅富齊家族一下子就擁有全法國最著名的兩個庄園。不過彌敦尼爾男爵買下「武當庄園」後並未能使它成為最頂級的庄園,由於「武當庄園」當時並沒有像樣的房間可供居住,因此男爵本人並沒在此居住。他死於1870年,而繼承「武當庄園」的佔美士(與其堂叔同名)男爵也於37歲的盛年死於1881年,因此由遺孀繼承本園直至1920年再傳給兒子亨利。他是一個區生及藝術家,對釀酒及管理葡萄園毫無興趣,也不想離開巴黎這個藝術之都。於是把庄園交給次子菲臘男爵(BARON PHILIPPE)。1922年10月22日他正式入主「武當庄園」,當時才20歲的男爵立志要將「武當庄園」酒提升到與鄰近的「拉圖庄園」與親戚的「拉菲庄園」一樣的水平。因為在1855年官方評級中,「武當庄園」只被列為第二級庄園,這對年輕的菲臘男爵來說是個奇恥大辱,因此下定決心並全情投入來改善庄園的設施環境以至釀酒技術。自此以後「武當庄園」酒的品質不斷改善。
9.Chateau Latour 拉圖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普爾勒 ( PAUILLAC )
級別:1855年及1973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160.5英畝
葡萄品種:75%赤霞珠,20%梅洛, 4%佛朗,1%小偉度
平均樹齡:40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10000株
葡萄樹平均產量:每公頃4500公升
年產量:175,000瓶
窖藏 :儲存在橡木桶17個月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沒有過濾,成熟期20-50年。
拉圖庄園的城堡位於波爾多芝朗狄河(Gironde)河口。這座由英國人在15世紀建成的城堡,最初是為了防止海盜而建,後來更成了英法百年戰爭時兵家必爭之地。拉圖城堡在16世紀已開拓為葡萄園。1670年由法國路易十四的私人秘書買下了「拉圖庄園」後,1677年因婚姻關系,本園輾轉落在哥素(De Claussel)家族手上。直至1695年瑪莉哥素(Marie T、De Claussel)嫁給當時的「拉菲庄園」繼承人亞歷山大(Alexandre De Segur)公爵後,哥素家族將「拉圖庄園」作為嫁妝,於是本園便成為西格爾(Segur)家族的產業。但隨著西格爾家族的中落,「拉圖庄園」和「拉菲庄園」分由大女兒及其兒子繼承,後來其兒子又再把「拉圖庄園」交給三位妻妹,此時「拉菲庄園」與「拉圖庄園」正式分家。法國大革命時西格爾家族的卡班納伯爵仍擁有「拉圖庄園」四分之一的產權,但因伯爵流亡海外,革命政府便將這四分之一的產權拍買,幾經轉手,這四份之一產權被保望(Beaumont)家族所收購。為避免庄園被瓜分,於是保望家族依法成立一個法人,「拉圖庄園」不至於因繼承問題而被瓜分。這樣「拉圖庄園」便被三大家族,哥狄龍(Cortivron)、科爾(Flers)及保望(Beaumont)同時擁有。1963年保望家族將手上百分之七十九的拉圖股份賣給英國的皮雅遜哈維斯兩個集團(Pearson & Harveys Of Bristol)。到26年後的1989年「拉圖庄園」已成為哈維斯集團東主的里昴聯盟集團把在英國皮雅遜集團手中的拉圖股份購回。1993年法國百貨業鉅子「春天」(Printemps)百貨的老闆法蘭西、皮諾(Francois Pinnault)把「拉圖庄園」的主控權買下,現時的「拉圖庄園」園主就是這位法蘭西·皮諾先生。
10.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拉菲庄園
產地:法國波爾多美度普爾勒(PAUILLAC)
級別:1855年及1973年評級「一級庄園」
表面積:247英畝
葡萄品種:70%赤霞珠,25%梅洛, 3%佛朗, 2%小偉度。
平均葡萄樹齡:45年
種植密度:每公頃7500株
平均產量:每公頃4800公頃
年產量:210,000
瓶窖藏:16至20個月在全新橡木桶內。
灌瓶前經澄清過程,無過濾,成長期為30至50年。
史料上對拉菲最早的紀錄可以追溯至公元1234年這一時代的法國。當時修道院遍布大小村莊城鎮,位於法國波爾多普依勒北部的維爾得耶(Vertheuil)修道院正是今天的拉菲庄園所在。拉菲庄園從14世紀起屬於中世紀領主的財產。加斯科尼方言(Gascon),法國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區,舊時稱加斯科尼省)中「La Fite」意為「小山丘」,「拉菲」因而得名。此時已經有人在這里的土地上栽種葡萄樹。但真正形成規模,還要等到17世紀西格爾家族的到來。也正是在他們手中,拉菲發展成為出名的大葡萄種植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