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0世紀法國的建築風格及服飾特點是什麼
加洛林王朝的建築風格
這個時期保存下來的建築只有位於亞琛的王宮小教堂,它以前是一座雄偉宮殿的組成部分。這幢圓形大廳建築的式樣是拉韋納的聖維塔爾教堂。可是,如果比較一下這兩幢建築的平面圖,就能看出亞琛王宮小教堂具有與拉韋納不同的獨特性。在北邊,放棄了各小廳之間的彼此交錯,以便有利於清晰而簡潔的空間劃分。聖維塔爾教堂的中央大廳引出的是圓形的通往迴廊的壁龕,而在亞琛則變成了八角形。牆壁結構則顯示出了相同的井然有序的意向。一個由氣勢雄偉的拱廊構成的底層承載著一個樓廂,由一條橫腳線清楚地分開,樓廂上方則又是一個高高的拱廊,其敞開的一面則按照拜占廷的式樣,以兩列重疊的圓柱加以「圍欄」。一個八棱錐形拱頂覆蓋了這個八角形建築,下面的迴廊是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十字交叉拱,樓廂則有筒形的拱頂。整個穹頂技術都是源於古羅馬的式樣。跟聖維塔爾教堂以及拜占廷時代類似的羅馬圓形建築相比,亞琛王宮小教堂還有另一個特點:它擁有一個兩層的門廳,兩邊是兩個圓塔。由此,使得這幢建築在方向上朝向聖壇,而三個塔樓構成的群體使得這點在外觀上也十分明顯——這是一種方法,為我們指明了羅馬式建築今後發展的可能性。
長方形建築在加洛林時期也成了一種有指示方向意義的新發展。從早期基督教的巴西利卡式會堂起,正如聖加爾教堂的平面圖清楚表明的那樣,它由於有了西後殿(羅馬式雙祭壇建築的先驅)而得到了擴展。另外,正方形的十字交叉處是耳堂與中堂交叉構成的。這個正方形成了劃分中堂的度量單位。另一個正方形位於圓形後殿與耳堂之間,這樣建築物才獲得了典型的十字形。盡管有這種使空間結構條理分明的強烈願望,在細部上卻還是顯露出了某種外形上的不明確性。因此,從德國最古老的洛爾施教堂現在尚存的門廳就可以看出試圖恢復古代風格特點的努力。有凸出半圓柱的雄偉拱門,早在古羅馬的競技場里就見過了。然而,那裡厚重的底層只負荷一個輕巧的樓層,拱廊的結構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位於樓層牆壁前的半露柱是略顯單薄的愛奧尼亞柱式,由於斜置的連接構件而顯得很不適當,令人想到日耳曼人的桁架建築,而不是古代的石砌建築。要實現查理大帝復興古典藝術的想法,在實踐中因為缺少有活力的建築傳統,畢竟還是受到了明確的限制。
服飾5-10世紀歐洲人對文化的需求還處在低水平,在服飾方面沒有明顯的發展,主要還是沿用後期羅馬--拜占廷式樣的服裝。dalmatica和tunic仍然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服裝式樣。這一時期在婦女中出現了雙層的tunic:先穿袖子細長一直可以遮到手腕的tunic,在外面再穿寬大短袖(到肘部)的tunic。衣服上使用刺綉作為主要的裝飾。外層衣服上系腰帶。在外衣上面還有所謂表層衣,其形狀類似於短斗篷,但有袖口,並且較為寬大。
面衣是貴族女性中常見的服飾。面衣不僅有面紗,而且相當的寬大:在背後垂於表層衣的衣襟附近,包住頭部,還能包括覆蓋整個上肩部分,類似於修女的頭巾。在這樣的面衣上戴冠。
男子服裝的最大改變是採用了褲子。在上古的所有文明社會里,褲子作為一種服裝都被認為是粗俗野蠻的,是野蠻人的穿著。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的偉大改革,引進的主要就是褲子。要騎馬打仗,不穿褲子當然是不行的。因為褲子的實用性,很快在歐洲的所有階層的男子中普及起來。
貴族男子的裝束是穿及膝的tunic,系腰帶。長腿的褲子很寬大,質地一般是粗呢或者皮革。外罩名為sagum的短斗篷。顏色相當的鮮艷,有的上面還使用醒目的條狀紋飾。
沿襲羅馬式 沒有特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