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0年上海世博會法國館波爾多酒展紅酒。
暈,, 這樣的紅酒 我要紅酒網 大把
㈡ 法國葡萄酒文化的歷史
法國的葡萄酒歷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臘人來到了法國馬賽地區,並帶來了葡萄樹和葡萄栽培技術。公元前51年,凱撒征服了高盧地區,正式地葡萄樹栽培便在此展開。隨著葡萄種植區域不斷向北擴展,公元3世紀,Bordeaux和Burgundy開始為供不應求的葡萄酒市場釀制葡萄酒。公元6世紀,隨著教會的興起,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加之富豪對高品質葡萄酒的需求,加快了法國葡萄酒業發展的腳步。中世紀時,葡萄酒已發展成為法國主要的出口貨物。
1855年,法國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法國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庄進行分級。這無異於去捅一個馬蜂窩,因為那些酒庄個個都很自以為是,然而勝出者只能有一個。於是波爾多商會把責任推託給一個葡萄酒批發商的官方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讓他們將所有酒庄分為5級,每個吉倫特區的紅酒生產者都包括在其中一個級別里。兩周後,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們的分級,包括58個酒庄,1個超一級,4個一級,12個二級,14個三級,11個四級和17個五級。超一級酒庄為:呂薩呂斯酒堡(d'Yquem),四個一級酒庄為:Lafite-拉菲(Rothschild)、拉圖(Latour)、瑪歌(Margaux)和紅顏容(Haut-Brion)。
幾乎所有的等級園均來自梅多克,唯一例外就是Haut-Brion(紅顏容,又譯奧比安),來自格拉夫產區。其他的產區也沒有包括在內,而且所有評出的酒庄全部集中在波爾多左岸地區,右岸的Cheval Blanc(白馬)這樣在18世紀就已經十分出名的酒庄也沒有包括在內,這不得不說明是這次分級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這個分級制度內,同一級的酒庄也是有先後之分的,比如Mouton-Rothschild(木桐)就是二級酒莊裡的第一把交椅。但是這種做法招來了很多批評。1855年的9月,Syndicat of Courtiers給波爾多葡萄酒商會去了一封信,說明在同一等級內沒有先後之分,商會於是對名單進行了修改,統一級酒庄內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才將此事平息。 自從1855年後,酒庄的名稱、所有者、葡萄園甚至葡萄酒的質量都有很多變化。現在名列分級制度的等級園內的有61個酒庄。當然即便是酒庄更名易主,如果其歷史上是等級園,他還將保持等級園的位置。唯一的一次變動就是1973年,在Philippe Rothschild男爵不斷努力下,Mouton Rothschild(木桐)由二級酒庄升級為一級酒庄。也就形成了現在世所共知的「五大名庄」。
在此之後,格拉夫地區和聖·愛美隆地區在上個世紀中葉也進行了酒庄分級,只不過沒有像梅多克地區那樣分成5個等級。所有這些進入酒庄分級的酒庄都稱為「列級酒庄」,在酒標上能夠看到「Grand Cru Classe」的字樣。
時過境遷,許多法國波爾多紅酒庄園的風貌已大有改觀,庄園主歷經了數次變更,釀造方法也與先前有了不同,但這個分級法的原則至今仍被人們遵循,並推廣到法國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會對波爾多來說,同樣值得一提。這是一個由社會名流和葡萄酒專業人士組成的非盈利性協會,他們身著古色古香的紅頂紅袍,系著白色披肩,舉行庄嚴盛大的儀式,隆重紀念與葡萄酒相關的節氣和活動。行會世代相傳,延續至今。
波爾多是法國最大的AOC葡萄酒產區。同樣是波爾多AOC等級的紅葡萄酒,在分級上還大有不同,通常是酒標上標稱的產區越小,葡萄酒的質量越高,所以酒庄(Margaret Red)的酒最為名貴。在波爾多縱橫十萬公頃的葡萄園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個,出產的葡萄酒各具風格,縱是一街之隔,風味亦截然不同,這也是波爾多紅酒令人著迷的原因之一。
酒城波爾多有句名言:酒是釀造師的孩子。意思是說,有了優秀的釀造師,才能創造出高質量的酒。
波爾多瑪格麗紅紅酒的高貴源於它漫長而細致的釀造方式:葡萄汁在發酵過程中,浸皮的時間控制著紅酒清澈動人的顏色及酒中丹寧的含量;發酵完成後,需要將沉於發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來,這是一段緩慢而耐心的過程;接下來是選出品質最好的酒,同時將不同品種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結合。這樣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質,還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種葡萄的風味,而且能結合出更為獨特美妙的口味。經過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葡萄酒從橡木桶中裝瓶封蓋。此時的紅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們透過軟木塞緩緩地呼吸,繼續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漸漸達到成熟。因此,波爾多紅酒大多適宜長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才能成熟。
自從古代英勇無畏的水手把葡萄樹枝從尼羅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島帶到希臘、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再由此傳入法國之後,葡萄的種植和釀酒技術在這塊六邊形的國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發揚光大。葡萄酒文化不僅表現了法蘭西民族對精緻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國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
㈢ 四川十一月到明年初有哪些展會我們是做法國原瓶進口葡萄酒的。有什麼展會適合我們呢
10月10日,沈陽全國糖酒會。抓緊,能趕上。
明年3月,成都全國糖酒會。
㈣ 法國葡萄酒最好的是那個時候出的
18世紀60年代以前的。
因為在這之後法國的葡萄遭遇了病害,差不多全部死完,後來是嫁接到美國的葡萄樹上才搞定。
所以之後的葡萄酒算不上是法國葡萄酒了。
㈤ 我在香港酒展看到一款法國葡萄酒,好像叫什麼柏麗詩的,誰試過,好喝不有介紹嗎
法國柏麗詩干紅葡萄酒AOC原產國:法國
酒庄:旺度山酒庄
年 份: 2010
容 量:750 毫升
酒精度:13% vol
保質期: 8-10年
最佳飲用溫度:16-20度
土壤種類:砂岩及圓型小鵝卵石石灰質土壤 釀造工藝:採用傳統方法釀造,葡萄品種分開釀造及溫控酒精發酵以達到最佳萃取 顏色:漂亮的紅寶石色 香氣:散發紅果香氣及甘草和辛香料的芬芳 口感:酒體飽滿,順滑
葡萄酒品種:歌海娜50%,佳麗釀30%,西拉20%
酒 評:果香濃郁,口感全面而溫和,酒體飽滿,傳統的釀造,漂亮的紅寶石色,酒體飽滿,順滑,散發紅果香氣及甘草和辛香料的芬芳。法國柏麗詩干紅葡萄酒產於旺度山葡萄酒庄園。有著厚重的文化沉澱,追求高品質及傳承葡萄酒文化的傳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態圈的山嶽保護區。在整個十四世紀教皇統治時代,教皇居住在旺度庄園的同時,還把教皇法院也建在葡萄庄園內,為的是享用旺度酒庄的佳釀和飽覽旺度山麓錯落有致的葡萄園景色。
葡萄園都是45年以上的葡萄藤,因根部深入地下為葡萄帶來豐富的礦物質,此時的葡萄不論在色澤或甜度上都十分充足,因些所釀造出的葡萄酒便開始展現出該品種特有性格與芳香。
㈥ 關於法語:介紹法國葡萄酒,最好帶點法語解釋.去法國紅酒的展會工作還需要什麼法語對話准備感謝!
你是到法國參加展會嗎?如果是的話,可以聯系我,我在巴黎,我資料有我Q。
㈦ 今年的法國葡萄酒展覽會在哪個城市
如果你說的是6月14-18號舉行的那個vinexpo 則是在法國波爾多
2016年將在香港
㈧ 法國葡萄酒的發展歷史
最早的歷史:
公元前7000-5000年的亞美尼亞地區(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交界)-版波斯灣,公元前4000-3000年-希權臘、羅馬-歐洲大陸
中世紀之後:
羅馬帝國於公元5世紀滅亡,分裂出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
㈨ 請問大家:有一個世界性的,在每年11月的第三個禮拜的星期四,有一個在法國的葡萄酒節日是什麼節
博若萊新酒節,博若萊新酒將在每年十一月第三個周四這一天進行全球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