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沒接觸過葡萄酒的人如何在品嘗葡萄酒的時候做品酒記錄最好有一份品酒記錄表借鑒一下。謝謝
葡萄酒、果酒品評法
(1)干白葡萄酒
色麥稈黃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品種香),兼有優美的酒香。果香和諧、細致,令人清心愉快,不能有醋的酸氣味感。
味完整和諧、輕快爽口、舒適潔凈。不應有重橡木桶味,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慶有清新、爽、利、愉、雅感,具有本類酒應有的風格。
(2)甜白葡萄酒
色麥稈黃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品種香),有優美的酒香,果香和酒香配合和諧、細致、輕快,不應有醋的酸氣感。
味甘綿適潤,完整和諧,輕快爽口,舒適潔凈。不應有橡木桶味及異雜味。
典型應有清新、爽、甘、愉、雅感。具有本類型酒應有的風格。
(3)干紅葡萄酒
色近似紅寶石色或本品種的顏色,不應有棕褐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及優美的酒香,香氣諧調、馥郁、舒暢、不應有醋氣感。
味酸、澀、利、甘、和諧、完美、豐滿、醇厚、爽利、濃洌幽香。不應有氧化感及重橡木桶味感,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應有清、爽、馥、愉、醇、幽的味感及本品種的獨特風格。
(4)甜紅葡萄酒(包括山葡萄酒)
色紅寶石色,可微帶棕色或本品種的正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怡悅的果香及優美的酒香,香氣諧調、馥郁、舒暢,不應有醋氣感及焦糖氣味。
味酸、澀、甘、甜、和諧、完美、豐滿、醇厚爽利,濃洌香馥,爽而不薄,醇而
不烈,甜而不膩,馥而不艷。不應有氧化感及過重的橡木桶味,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應有爽、馥、酸、甜感,和諧統一,具有本品種的特殊風格。
(5)香檳酒
色鮮明、協調、光澤。
透明澄清、澈亮、無沉澱、無浮游物、無失光現象。
音響清脆、響亮。
香果香、酒香柔和、輕快、不具異臭,具有獨特風格。
味純正、協調、柔美、清爽、香馥、後味殺口,輕快,余香,無異味,有獨特風格。
總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音響得分×15%+香得分×25%+味得分×40%
(6)果酒
色鮮明、協調、光澤、無褪色、變色。
透明澄清,澈亮,無沉澱,無浮游物,無失光現象。
香具有原果香、酒香(配製酒具原果或植物芳香),柔協,濃馥持久,不具異臭,具有獨特風味。
味純正,完美協調、柔美、爽適,有餘香,無異味,有獨特風格。
總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香得分×35%+味得分×45%
4、啤酒品評法
(1)黃啤酒評分標准
色淡黃,帶綠,淡黃,黃而不顯暗色
透明清亮、透明,無懸浮物或沉澱物
泡沫泡沫高,持久(8-15°C,5min不消失)細膩、潔白、掛杯
香氣有明顯酒花香氣、新鮮、無老化氣味及生酒花氣味
口味口味純正、爽口、醇厚而殺口
(2)黑啤酒評分標准
色澤黑紅或黑棕。
透明清亮透明、無懸浮物或沉澱物。
香氣有明顯的麥芽香氣,香正,無老化氣味及不愉快的氣味。(如:雙乙醯氣味、煙氣味、醬油氣味等)
口味口味純正、爽口、醇厚而殺口。
甜味、焦糖味、後味苦、雜味等均不作為醇厚感,反正是不純正、不爽口的表徵。
B. 我經常喝紅酒,但是不會品酒,可以告訴我紅酒怎麼品嘗。
品嘗紅葡萄酒前不要吃過甜的食物,否則會有酸、苦、澀之感。對大部分人來說,品酒指的是啜一口酒並快速吞下去,但這不叫品酒。品酒是一件用味蕾去從事的事情。記住,讓酒布滿你口腔四周、舌頭兩側、舌背、舌尖,並延伸到喉頭底部。舌頭上的味蕾能分辨四種基本味道:甜、咸、酸、苦。舌尖嘗甜味,舌兩旁邊沿嘗鹹味,舌上部兩旁嘗酸味,舌根嘗苦味。
簡單而言,好酒應該有以下特性:香味濃淡適中,要夠豐富、夠復雜;酒味同樣要夠風富、夠復雜;回味要夠長;酒味及橡木味要平衡。以上四點是好酒的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將酒液啜入一小口放於口腔前部,讓舌頭及相關部分把酒液溫熱,使各種香味緩緩逸出,漸入佳境。通常會感到下列味道相互糅合:甜味?不甜的稱為「干」?,提前終止發酵的酒會留下一些天然糖分,舌頭若明顯感觸到糖分,便屬於微甜至十分甜的酒;酸味,可於舌頭兩側和顎部感覺到;澀味,紅葡萄酒丹寧酸含量最高,干澀的感覺也較強;酒精味,酒液流進喉嚨里時,會彌漫一股暖氣。酒精越多,溫暖度越強。
品嘗感覺的是紅葡萄酒對口腔的刺激以及入口的質感,不同的酒因其釀制方法各異,有的柔滑,有的剛烈,有的嫵媚……
真是酒如人,人如酒,個中滋味,只有細細品嘗方能領略。
C. 葡萄酒的品酒詞彙有哪些
酒體:來葡萄酒在口中的感源覺或豐滿或單薄,可以表達為酒體豐滿,酒體均勻或酒體輕盈。
酸味:存在於所有的葡萄中,是保存葡萄酒的必須組成部分,酸味在葡萄酒中的表現特徵為脆而麻辣。
平衡:在葡萄酒中香味、酸度,干度或甜度的成分均勻而又和諧的體現。
復雜:表明葡萄酒有很多層次和味道。釀酒師盡其所能在釀制過程中達到口味多樣復雜的程度。
清爽:非常新鮮,明顯的酸味(特別是白葡萄酒)。
新鮮:生動,干凈,果實香味,是新酒的一種重要特徵。
瓶塞味:葡萄酒中由於變質受到污染,產生異常的口味
特釀:葡萄的混合或特殊精選
D. 葡萄酒的品酒四大步驟
1、看
搖晃酒杯,觀察其緩緩流下的酒腳;再將杯子傾斜45°,觀察酒的顏色及液面邊緣(以在自然光線的狀態下最理想),這個步驟可判斷出酒的成熟度。一般而言,白葡萄酒在它年輕時是無色的,但隨著陳年時間的增長,顏色會逐漸由淺黃並略帶綠色反光;到成熟的麥桿色、金黃色,最後變成金銅色。若變成金銅色時,則表示已經太老不適合飲用了。紅葡萄酒則相反,它的顏色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變淡,年輕時是深紅帶紫,然後會漸漸轉為正紅或櫻桃紅,再轉為紅色偏橙紅或磚紅色,最後呈紅褐色。
2、聞
將酒搖晃過後,再將鼻子深深置入杯中深吸至少2秒,重復此動作可分辨多種氣味,盡可能從三方面來分析酒的香味。
強度(Intensity):弱、適中、明顯、強、特強
質地(Quality):簡單、復雜、愉悅、反感
特徵(Character):果味、騷味、植物味、礦物味、香料味
具體操作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第一步:在杯中的酒面靜止狀態下,把鼻子探到杯內,聞到的香氣比較幽雅清淡,是葡萄酒中擴散最強的那一部分香氣。
第二步:手捏玻璃杯柱,不停地順時針搖晃品酒杯,使葡萄酒在杯里做圓周旋轉,酒液掛在玻璃杯壁上。這時,葡萄酒中的芳香物質,大都能揮發出來。停止搖晃後,第二次聞香,這時聞到的香氣更飽滿、更充沛、更濃郁,能夠比較真實、比較准確地反應葡萄酒的內在質量。
3、嘗
小酌一口,並以半漱口的方式,讓酒在嘴中充分與空氣混合且接觸到口中的所有部位;當你捕捉到紅葡萄酒的迷人香氣時,酒液在你口腔中是如珍珠般的圓滑緊密,如絲綢般的滑潤纏綿,讓你不忍棄之。此時可歸納、分析出單寧、甜度、酸度、圓潤度、成熟度。也可以將酒吞下,以感覺酒的終感及余韻。
4、吐
好酒是需要知己的欣賞。如果想完美地了解她、欣賞她,有時就不得不舍棄一些,這就是鑒賞過程的最後一步:吐。當酒液在口腔中充分與味蕾接觸,舌頭感覺到她的酸、甜、苦味後,再將酒液吐出,此時要感受的就是酒在你口腔中的余香和舌根餘味。余香綿長、豐富,餘味悠長,就說明這是一款不錯的紅葡萄酒。
E. 如何寫紅酒品酒記錄
做好品酒記錄主要關注三點:外觀appearance、嗅覺nose、味覺palate
一、外觀 (Appearance)
1、澄清度 Clarity
酒倒入酒杯後先不要搖晃,而是將酒杯舉起放在良好的自然光和白色的背景下,觀察酒的澄清度。葡萄酒應該是清澈的(clear),如果酒中出現霧狀或有細微的懸浮物,說明酒有問題,渾濁的(ll)酒原則上是不能喝的。但開瓶時不慎將木塞屑掉入了酒中,或有一定酒齡的紅酒的沉澱物被倒入杯中,亦或一瓶白酒處於低溫環境中產生了酒石酸結晶物,這些都不算酒的缺陷。
2、顏色 Colour
這項看起來也非常的簡單,我們一般將酒杯對著白色的背景傾斜45度來觀察酒的顏色。紅酒就是深淺不一的紅色(如:紫紅色、寶石紅、磚紅、茶色等),而白酒實際上是深淺不一的黃色(如:檸檬黃、金色、琥珀色等)。
葡萄酒的顏色主要決定於3個因素:葡萄品種、收獲期的氣溫和酒齡。霞多麗酒的顏色比雷司令酒的顏色要深;赤霞珠酒、設拉子酒的顏色要比黑皮諾酒、美樂酒的顏色深;同品種的葡萄酒,產於寒冷地區的葡萄酒要比產於高溫地區的深;紅葡萄酒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顏色變淺,白葡萄酒會隨著酒齡的增長顏色逐步加深。 3、強度 Intensity
有的酒盡管顏色深,倒入杯中後仍能清澈見底,有的只能隱約見底,還有的則完全無法見底,接近不透明。因此,強度在一定意義上指的是酒液的透明度。衡量強度的指標是:深deep(不透明)、中medium、淺pale(透明)
趣味小補充:在觀察酒的色彩和強度時,留意杯心與杯壁邊緣的色調差異。紅葡萄酒邊緣顏色比杯心的顏色要淺,白葡萄酒則相反,這是酒精張力所帶來的折射差別。酒齡越長的酒,其杯心與邊緣的色調差異就越大,這也是判斷酒齡的一個方法。
二、嗅覺 (Nose)
這個環節所要完成的是對構成葡萄酒香氣的「成份」進行分解,並對品質作出判定。將酒杯舉起,先不要搖晃,放在鼻子下輕輕地聞兩下,對葡萄酒留下初步的印象,聞時不要深呼吸,因為嗅覺器官很容易因刺激過深而反應遲鈍。隨後搖晃酒杯,使酒在杯中打轉,將酒中的香氣釋放出來,此時可以先輕輕聞一下,隨後用短促的深呼吸方式來聞,以增強酒中的香氣對嗅覺器官的刺激。最多進行兩次深呼吸,再多的深呼吸已無濟於事,因為嗅覺器官已經反應遲鈍了。短促的深呼吸比長長的深呼吸更能抓住香氣的特徵。
1、狀態 Condition
這步需要做的是確定酒是否健康,是無異味clean,還是有異味unclean。壞酒會出現一些異味,常見的有軟木塞味、醋味、臭雞蛋味。首先不要旋轉酒杯輕輕地聞一下,在確定無異味之後再旋轉酒杯仔細地聞,因為吸入過多不好的氣味會影響你嗅覺的判斷力。
2、濃郁度 Intensity
這點非常容易辨別,香氣的濃度是怎麼樣的,是非常明顯?還是清淡或者很難察覺? 我們描述為: 清淡light、中等medium、顯著pronounced
3、香氣特徵 Characteristics
這是描述你能在酒里聞到什麼氣味,越好的葡萄酒,其香味也越多、越復合、層次也越豐富,我們通常說出2-4種有用的就可以了(圖中簡單列舉了一些酒中會呈現的香氣,關於「酒中香氣的鑒賞」今後我會另外發貼做詳細地介紹) ,有的朋友希望學習葡萄酒更加專業一些,那就要准備「酒鼻子」啦——一種訓練撲捉葡萄酒香氣的輔助工具,價格不菲。如果不是朝專業方向發展的話,筆者並不建議如此。實際上每個人的嗅覺都是有記憶的Suamgy,吃過的水果、接觸的一些物品多用鼻子聞一下,日常形成習慣並逐漸積累就可以了。 三、味覺 (Palate)
輕輕地啜上一小口含在嘴裡,先別急於咽下去,讓酒在唇齒和舌間顛來盪去,使口腔和舌頭的各個部位都能接觸到酒;微微張開嘴,吸入少許新鮮空氣,通過口腔的升溫和氧化使酒香得以進一步的釋放;現在,您可以將酒咽下了。
1、甜度 Sweetness
葡萄酒裡面都含有糖份,但是糖份含量會不一樣,如果含糖量極低舌頭的味蕾會察覺不到,我們稱這種類型的葡萄酒為干型Dry。隨著糖份的增加,又分為微甜off-dry、中干medium sweet、中等medium、中甜medium sweet、甜型sweet這6個級別。舌頭對甜味最敏感的位置是舌尖。
2、酸度 Acidity
同樣,所有葡萄酒裡面都含有酸,酸度我們用低low、中medium、高high來描述,舌頭的兩側對酸度最敏感。
3、單寧 Tannin
這種物質來自於葡萄的皮(一些會來自於橡木),單寧主要出現在紅葡萄酒中,會使口中有發干發澀的感覺,其含量也是用低low到高high來描述。
4、酒體 Body
酒體說的就是酒在舌頭上的重量,通常稱為「mouth-feel」(口中的感覺)。感覺這款酒是厚還是薄,可以把清水在口中的感覺視為輕酒體(light),黑咖啡視為中等酒體(medium),加入牛奶的咖啡視為重酒體(full)
5、香氣特徵 Characteristics
葡萄酒在口中被加溫,原本不能發揮的香氣分子在溫度的作用下變得可發揮了,我們通常用後鼻腔來識別具有哪類香氣,香氣是否濃郁。
6、回味 Length
酒咽下或者吐出後,香味在口中持續的時間,我們用短short、中medium、長long來描述,長而復雜的香氣是好酒的特徵。
F. 葡萄酒的品酒禮儀包括哪些
葡萄酒不在野蠻乾杯,而重在品味,這品味也體現出了個人的品位。看似復雜的品酒其實可歸納為「品酒四步曲」。
一、眼觀(Sight)
眼觀即是觀察葡萄酒的顏色,將酒杯置於白色背景的上方,杯子微傾以便觀察。首先觀察酒色是否澄清,然後觀察酒色的深淺,以判斷葡萄酒的年齡。紅葡萄酒年輕時會稍帶紫色,成熟時則為深紅色,衰老時則為棕色。而白葡萄酒年輕時為淡黃色,成熟時為金黃色,衰老時為琥珀色。另外,還可以觀察酒腳(legs),也即俗稱的「掛杯」。
酒腳即附著於內側杯壁的酒液,從掛杯的酒液中一般可以判斷該葡萄酒的酒精含量或發酵後天然含糖量的高低。
二、鼻嗅(Smell)
品酒到第二步則是集中注意力,對著杯中的葡萄酒深吸一口氣,然後閉上眼睛,細細感受葡萄香、發酵香和陳釀的香氣。此時需要注意的是香氣是否純凈、是否集中濃郁,以及香氣讓你聯想到了什麼。所以,記住幾種常見葡萄酒的典型香氣是十分有必要的,如霞多麗(Chardonnay)、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和雷司令(Riesling)等白葡萄酒的香氣,黑皮諾(Pinot Noir)、梅洛(Merlot)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等紅葡萄酒的香氣。
三、口嘗(Sipping)
如果說嗅覺最能感受一款葡萄酒的香氣,那麼最能評量酒中味覺構成的當屬嘴巴了:舌尖通常對甜味敏感,舌頭的前端兩側對酸度敏感,舌頭的後端則對苦味敏感;臉頰內部兩側則對較粗澀的單寧敏感;而過高的酒精含量會讓喉嚨有灼熱感。淺嘗一小口葡萄酒,讓其停留在口內,轉動舌頭,使酒液接觸口腔的上顎、臉頰、舌面、舌下以及上、下牙齦等位置。如此,你會了解,品酒時對葡萄酒有多用心,可獲得的感受就有多少。
四、吐酒(Spitting)
在英國,大家很看重吐酒這個動作。但顯然,很多人剛開始都不願意吐酒。他們認為吐酒野蠻粗俗,吐出價值不菲的葡萄酒亦是一種浪費。當然,你也可以不這樣做,但小編還是建議你吐酒,原因有以下幾點:
1、吞咽了前面的葡萄酒,品評此後的葡萄酒將會變得困難。
2、為品評葡萄酒,只要酒液在口腔中「逗留」十秒鍾即可,完全沒有必要把酒全部喝下去。
3、假設你是開車來品酒,如果你把酒喝下去的話,風險會增加。
G. 紅葡萄酒的品酒步驟
第一步:酒溫冰鎮後紅酒味道較澀
傳統上,飲用紅酒的溫度是清涼室溫,18至21攝氏度之間,在這溫度下,各種年份的紅酒都在最佳狀態下。一瓶經過冰鎮的紅酒,比清涼室溫下的紅酒丹寧特性會更為顯著,因而味道較澀。
第二步:醒酒 紅酒充分氧化後才夠香
一瓶佳釀通常是塵封多年的,剛剛打開時會有異味出現,這時就需要「喚醒」這支酒,在將酒倒入精美的醒酒器後稍待十分鍾,酒的異味散去,醒酒器一般要求讓酒和空氣的接觸面最大,紅酒充分氧化之後,濃郁的香味就流露出來了。
第三步:觀酒陳年佳釀的酒邊呈棕色
紅酒的那種紅色足以撩人心扉,紅酒斟酒時以酒杯橫置,酒不溢出為基本要求。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將紅酒杯橫置在白紙上,觀看紅酒的邊緣就能判斷出酒的年齡。層次分明者多是新酒,顏色均勻的是有點歲數了,如果微微呈棕色,那有可能碰到了一瓶陳年佳釀。
第四步:飲酒讓它在口腔內多留片刻
在酒入口之前,先深深在酒杯里嗅一下,此時已能領會到紅酒的幽香,再吞入一口紅酒,讓紅酒在口腔內多停留片刻,舌頭上打兩個滾,使感官充分體驗紅酒,最後全部咽下,一股幽香立即縈繞其中。
第五步:酒序先嘗新酒再嘗陳酒
一次品酒聚會通常會品嘗兩三支以上的紅酒,以期達到對比的效果。喝酒時應按照新在先陳在後、淡在先濃在後的原則。
H. 紅酒的品鑒方法和步驟
一、外觀
1、將裝有酒樣的杯子傾斜30度—45度,在光亮白色的背景下觀察酒液的顏色;
2、分別記下紅酒的:
澄清度(是否有混濁)
色調(暗淡還是鮮亮)和色度(顏色的強度或者色素量)
黏度(對抗流動的程度)
泡沫的活躍性(主要是起泡酒)
二、酒杯中的香氣(in-glass)
1、在搖杯之前,把每個樣品放在鼻前聞一下氣味;
2、感受學習並記錄下香氣的特徵和強度;
3、搖轉酒杯,讓紅酒中的香氣物質完全釋放出來;
4、先在杯口聞搖杯後的香氣,接著在往深處聞杯里的香氣;
5、感受學習並記錄下香氣的特徵和強度;
6、以上述方法對其它樣品進行聞香;
7、進入品嘗紅酒的步驟。
紅酒經典品酒方法
三、口腔內(in-mouth)的感受
a 、味道與口腔的感覺
1、適中飲一口樣酒(6—10ml)
2、讓紅酒在口腔內打轉,使其接觸到舌頭、上齶以及口腔內所有的表面
3、記下不同味道(甜味、酸味、苦味)的不同感受部位,以及分別是什麼時候感受到的,感覺持續的時間,感覺和強度是如何變化的
4、集中注意力體會以下五種口腔內感受:收斂感、刺痛感、酒體厚重感、溫度以及熱感
5、記錄下這些感覺,以及它們互相結合所給予的綜合感受
b、氣味
1、記錄下在溫度較高的口腔內紅酒的氣味;
2、吸氣使空氣穿過口中的紅酒從而促使酒中的香氣物質釋放,感受釋放出的香氣;
3、集中注意力體會這些香氣的特徵,記錄下在口腔內和酒杯中感受到的香氣的所有不同之處。
c、回味
1、讓上述步驟中吸入的氣體在肺腔中停留15—30s
2、將酒咽下,或將其吐到准備好的容器中
3、將經過口腔溫熱後的酒的氣味通過鼻腔呼出
4、以這種方式感受到香氣則被定義為酒的回味;它通常只能在最好的和最富於芳香的紅酒中才可以體會得到
四、餘味
1、集中注意力體會逗留在口腔內的嗅覺和味覺雙重感受
2、與之前記錄的感覺相比較
3、記錄下他們的特徵和持續時間
五、重復品評
1、從第二大步驟,第3步搖轉酒杯開始,重新評價所有酒樣帶來的芳香以及其它所有的感受——理論上講有好幾次重復,間隔在30min以上;
2、感受每個樣酒的持續性和它的發展變化,在風味和強度上的變化;
最後,對紅酒的愉悅感,復雜性,微妙感,高雅感,強勁性,平衡感以及難忘程度作一個全面的綜合評價。當有了一定的品酒經驗,就可以嘗試品評紅酒的潛力——也就是經過陳釀或者儲存一段時間後,酒的風味特徵可能發生的變化。
I. 怎樣品酒以及葡萄酒如何配餐
、品飲葡萄酒需要靜雅的氛圍,檯布選擇要合適:
室內光線不可太強,無嘈雜喧鬧(包括強勁的音樂、聲響),空氣清新,牆壁應呈現形成輕松氣氛的淺色。同時品酒應在腹中較空、感官靈敏、精神及心情均良好的狀態下進行。
紅酒會因產地和酒齡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色調,可以是紫羅蘭色、寶石紅色等。為使它們各自美麗純正的顏色顯現出來,檯布的選擇就不是隨便的了,暗色的檯布會影響對酒顏色的感受,因此以白色、粉紅色檯布為宜。
2、品酒器具和理想酒溫:
酒杯是餐飲的重要工具,它對餐桌的整體美感,特別是對飲用情趣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飲用紅酒的酒杯頗有講究。
在材質方面,喝紅酒使用的酒杯一定要足夠輕薄透明,以使酒的本色能夠顯現出來。最高檔的酒杯是用水晶玻璃打造的精品,這種酒杯透明度非常高,折射率也很小,比起普通的玻璃酒杯高級。在外形方面,喝紅酒都是用窄口寬肚的品種,窄口是為了使酒的香氣聚集在杯口,不易散逸,以便充分品聞酒香、果香。寬肚是為了讓紅酒充分和空氣接觸,同時也使得紅酒在杯中能更多地接觸空間。品嘗紅酒時應拿住酒杯高腳的部分,避免碰觸杯身提升溫度。
每一種紅酒都有其理想的飲用溫度,紅酒飲用溫度為18℃至24℃,過低的溫度會壓抑香味的散發,加重酸味和澀味;過高的溫度則會使酒失去新鮮感。白酒的飲用溫度更低一些,通常在8~12℃之間,這個溫度范圍內,其清新花香的特性可以充分突出。
3、開瓶方法和禮儀:
開啟瓶塞是一種優雅且有一定技巧的動作。一般應先將酒讓客人觀看,並說出酒的產地和年份,展示面應使客人直觀地看到酒的標簽。最常用的開瓶工具是一把帶木柄的螺旋鑽、杠桿式開瓶器及蝴蝶型開瓶器。開瓶時先用小刀從瓶口外凸處將封口割開,除去上端部分。接著對准中心將螺旋錐慢慢擰入軟木塞,然後扣緊瓶口,進而平穩地將把手緩緩拉起,將軟木塞拉出;當木塞快脫離瓶口時,應將瓶塞輕輕拉出,這樣就不會發出大的響聲——整個開瓶過程中都應盡量保持安靜。開瓶取出軟木塞,讓客人看看軟木塞是否潮濕,若潮濕則證明該瓶酒採用了較為合理的保存方式,否則,該瓶酒很可能會因保存不當而變質。客人還可以聞聞軟木塞有無異味,或進行試喝,以進一步確認酒的品質。在確定無誤後,才可以正式倒酒。
為了讓飲用時紅酒的氣味更香醇,味道更柔順,可以預先開瓶讓酒透透氣,呼吸一會兒。其功能在於讓酒稍微氧化,與空氣接觸更能釋放其香味。紅酒呼吸的時間一般不應超過3個小時,而多年的陳酒,則最好在飲用時才開瓶,以避免提前開瓶令陳釀獨有的香氣散逸。
4、斟酒技巧和禮儀:
倒酒時應先從主人的右方起依次給客人斟酒,注意女士、長者優先。倒酒時應讓每位客人都能看到酒的標簽。酒杯總是放在客人的右邊,所以倒酒也是從客人右邊倒。正確的斟法是把紅酒倒入杯中1/3左右,一方面能夠達到醒酒的功效,另一方面在盪酒杯的時候避免酒溢出的尷尬。
5、佐餐搭配要點:
葡萄酒的飲用順序會影響到對它們品質的品鑒。為了減少先品的酒對後品的酒造成干擾,安排品酒的次序時,最好將較清淡的酒安排在前面,味道略重、香甜濃郁的酒盡量留在後面。所以通常白葡萄酒會在紅酒之前,甜型酒會在干型酒之後,年份新的酒在年份老的酒之前,酒精度高的酒在酒精低的酒之後。餐前酒可准備一些起開胃作用的味美思和雞尾酒等;佐餐酒則要因菜而異,一般選用干紅或干白葡萄酒及香檳酒等;餐後酒則選用甜食酒、白蘭地及威士忌等酒。
葡萄酒與菜餚的搭配相當講究:甜白葡萄酒配鵝干醬;干白、半干白葡萄酒配魚類、海鮮類和白肉、雞禽等;紅酒配紅肉(牛、羊肉等)。也可以簡化為「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但也不是絕對的,葡萄酒配餐搭配要領,有以下供參考:
要領一:葡萄酒與食物搭配的首要原則在能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也就是希望會彰顯兩者優點,減少彼此缺點。
要領二:味道相接近的搭配。一般來說紅酒味道較濃郁,澀度高,適合調味較重的紅肉(如牛排、烤肉、鴨肉、羊肉)和乳製品。紅酒的單寧與蛋白質結合可使單寧柔順,使肉質更加細嫩。而調味較清淡的白肉(如豬肉、雞肉、海鮮)適合口味清淡的白酒,因為白酒中的酸度可以去腥味,增加口感的清爽。但是在許多情況下,食物的烹調方式和配料改變了食材原本的個性,因此左右了葡萄酒的搭配,例如加了入醬料燒烤的海鮮或者帶辣味的白肉和穗樂仙卻是更合適的搭配,由此可見,搭配什麼樣的葡萄酒,更取決於食物烹煮之後的味道而並非食材原本的味道。
要領三:味道相對抗的搭配。可以利用一些味道的互相抗衡來進行菜餚的搭配。鹹的菜式要用酒身較輕的紅葡萄酒,辣的菜式要用芳香、帶辛辣香味的紅葡萄酒或甜白葡萄酒,咖喱菜式可以搭配清淡芬芳的白葡萄酒。
要領四:一般來說甜品、水果、蔬菜、沙拉(加了醋或是檸檬汁)與紅葡萄酒的酸味並不協調。紅葡萄酒仍以搭配葷菜較為適宜。
要領五:如果要品嘗葡萄酒真實風采,在喝酒前應該保持口氣的清潔與味覺器官的靈敏,避免受到酸、冷、熱、辣的刺激。
J. 葡萄酒品酒按照什麼順序來品
>>>醒酒<<<
拔起瓶塞後,有些葡萄酒如花朵般綻開,可以馬上享用。但年紀太輕或單寧過硬的酒,此時便需要醒酒過程打開它沉睡的心。沉澱物過多的陳年老酒,可以用換瓶的方式處理。但時間不能太長,以免酒香盡失。
>>>酒溫<<<
葡萄酒的溫度非常重要。一般品嘗白葡萄酒的溫度在10~16攝氏度之間, 紅葡萄酒的溫度比白酒要稍高一點。而甜酒的溫度則可以更低,氣泡酒通常介於7-9攝氏度間。但年份香檳例外,不能在低溫下品嘗,它細致的風味將被困住無法釋放出來。
>>>酒杯<<<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選擇什麼類型的酒杯,這是品嘗葡萄酒時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同一瓶葡萄酒,倒進 不同形狀的酒杯中,聞到的香氣也會有所不同。它的風味會隨著杯子的形狀而產生不同風格的表現。酒杯的直徑,杯體的長度,杯口的寬度甚至杯璧的厚度,都會對 葡萄酒的風味產生微妙的影響。
1. 寬身窄口的杯子,特別容易凝聚香氣,讓葡萄酒表現出非常奔放的酒香來。波爾多紅酒杯,杯身較長,杯口較窄,酒的味道聚集於杯口。
2. 窄身窄口的設計,是為了讓酒的香氣不特別外放,可以表現出更多的細微變化。勃艮第紅酒杯,杯身較矮,杯肚較寬,杯口較大,適合把鼻子放進去聞香。
>>>持杯<<
選定酒杯倒進葡萄酒後,如何持杯呢?別以為用手捧著豐滿的杯肚最穩當, 因為手掌的溫度會令杯中的酒開始升溫。而應該嘗試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捏住杯座。如果不習慣,也可以在杯肚和杯底中間細長處,找個舒服合適的拿法即可。
>>>觀色<<<
將酒杯在純白色的背景前傾斜45度,以分辨色調和濃淡。葡萄酒貼近杯壁最外緣的區域稱為酒緣,通常越濃厚的酒,酒緣越窄,越清淡或越老的酒,酒緣會越寬。紅酒尤為明顯。
>>>搖杯<<
酒在手中以後,為了增加酒與空氣的接觸面,充分散發它的香味,我們應該搖晃手中的酒杯,以與桌面平 行的圈狀旋轉為原則。至於應該順時針還是逆時針,端看個人喜好習慣而定。搖杯後的葡萄酒會在酒杯的內璧留下一條條酒痕來,越密、越粗、越長、越持久,就代 表酒含有越多酒精、甘油或是糖分,葡萄酒就越濃越甜美。
>>>嗅感<<<
重點分為濃度、品質和種類三方面。用以感受葡萄的香氣、濃郁度、細致與否以及是否豐富多變。只要將酒杯靠近鼻端,將鼻端貼近杯口邊緣處緩慢吸氣即可。有時會同時出現水果香、花香及其他各種香氣,而這也正是葡萄酒迷人之處。
>>>入口<<<
入口不要馬上吞下,而是要味覺感受葡萄酒中的味道,酸甜苦澀不一而足。先將酒含在口中,做咀嚼吸氣動作,反覆於口腔中進行攪動,好讓香味散發到整個口腔中。經過以上的動作後,就可以喝下葡萄酒。但品嘗並未結束,因為葡萄酒留下來的余香具有持久性,這就是余韻。(尚美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