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葡酒知識 >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1-01-25 16:13:05

㈠ 鵝肝為什麼那麼貴

因為無論是在法國還是中國,鵝肝都是特別少見的。真正的鵝肝,是在野鵝或者野鴨遷徙的時候,因為要飛行特別久,就會吃很多食物儲存能量,來保證飛行,於是這種鵝或者鴨的肝臟都會變得很大,味道也特別好,但是這種原材料得之不易。

鵝肝屬於高膽固醇食品,並且其富含於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人體膽固醇的含量,至於商家宣傳的完全不會升高人體膽固醇含量,出於商業的目的更多。

食品科學里說「不飽和脂肪有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其實是因為飽和脂肪會升高膽固醇,而如果用不飽和脂肪取代食譜中的飽和脂肪,那麼就會避免了飽和脂肪的「作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鵝肝

㈡ 法國葡萄酒文化的歷史

法國的葡萄酒歷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臘人來到了法國馬賽地區,並帶來了葡萄樹和葡萄栽培技術。公元前51年,凱撒征服了高盧地區,正式地葡萄樹栽培便在此展開。隨著葡萄種植區域不斷向北擴展,公元3世紀,Bordeaux和Burgundy開始為供不應求的葡萄酒市場釀制葡萄酒。公元6世紀,隨著教會的興起,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加之富豪對高品質葡萄酒的需求,加快了法國葡萄酒業發展的腳步。中世紀時,葡萄酒已發展成為法國主要的出口貨物。
1855年,法國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法國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庄進行分級。這無異於去捅一個馬蜂窩,因為那些酒庄個個都很自以為是,然而勝出者只能有一個。於是波爾多商會把責任推託給一個葡萄酒批發商的官方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讓他們將所有酒庄分為5級,每個吉倫特區的紅酒生產者都包括在其中一個級別里。兩周後,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們的分級,包括58個酒庄,1個超一級,4個一級,12個二級,14個三級,11個四級和17個五級。超一級酒庄為:呂薩呂斯酒堡(d'Yquem),四個一級酒庄為:Lafite-拉菲(Rothschild)、拉圖(Latour)、瑪歌(Margaux)和紅顏容(Haut-Brion)。
幾乎所有的等級園均來自梅多克,唯一例外就是Haut-Brion(紅顏容,又譯奧比安),來自格拉夫產區。其他的產區也沒有包括在內,而且所有評出的酒庄全部集中在波爾多左岸地區,右岸的Cheval Blanc(白馬)這樣在18世紀就已經十分出名的酒庄也沒有包括在內,這不得不說明是這次分級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這個分級制度內,同一級的酒庄也是有先後之分的,比如Mouton-Rothschild(木桐)就是二級酒莊裡的第一把交椅。但是這種做法招來了很多批評。1855年的9月,Syndicat of Courtiers給波爾多葡萄酒商會去了一封信,說明在同一等級內沒有先後之分,商會於是對名單進行了修改,統一級酒庄內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才將此事平息。 自從1855年後,酒庄的名稱、所有者、葡萄園甚至葡萄酒的質量都有很多變化。現在名列分級制度的等級園內的有61個酒庄。當然即便是酒庄更名易主,如果其歷史上是等級園,他還將保持等級園的位置。唯一的一次變動就是1973年,在Philippe Rothschild男爵不斷努力下,Mouton Rothschild(木桐)由二級酒庄升級為一級酒庄。也就形成了現在世所共知的「五大名庄」。
在此之後,格拉夫地區和聖·愛美隆地區在上個世紀中葉也進行了酒庄分級,只不過沒有像梅多克地區那樣分成5個等級。所有這些進入酒庄分級的酒庄都稱為「列級酒庄」,在酒標上能夠看到「Grand Cru Classe」的字樣。
時過境遷,許多法國波爾多紅酒庄園的風貌已大有改觀,庄園主歷經了數次變更,釀造方法也與先前有了不同,但這個分級法的原則至今仍被人們遵循,並推廣到法國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會對波爾多來說,同樣值得一提。這是一個由社會名流和葡萄酒專業人士組成的非盈利性協會,他們身著古色古香的紅頂紅袍,系著白色披肩,舉行庄嚴盛大的儀式,隆重紀念與葡萄酒相關的節氣和活動。行會世代相傳,延續至今。
波爾多是法國最大的AOC葡萄酒產區。同樣是波爾多AOC等級的紅葡萄酒,在分級上還大有不同,通常是酒標上標稱的產區越小,葡萄酒的質量越高,所以酒庄(Margaret Red)的酒最為名貴。在波爾多縱橫十萬公頃的葡萄園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個,出產的葡萄酒各具風格,縱是一街之隔,風味亦截然不同,這也是波爾多紅酒令人著迷的原因之一。
酒城波爾多有句名言:酒是釀造師的孩子。意思是說,有了優秀的釀造師,才能創造出高質量的酒。
波爾多瑪格麗紅紅酒的高貴源於它漫長而細致的釀造方式:葡萄汁在發酵過程中,浸皮的時間控制著紅酒清澈動人的顏色及酒中丹寧的含量;發酵完成後,需要將沉於發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來,這是一段緩慢而耐心的過程;接下來是選出品質最好的酒,同時將不同品種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結合。這樣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質,還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種葡萄的風味,而且能結合出更為獨特美妙的口味。經過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葡萄酒從橡木桶中裝瓶封蓋。此時的紅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們透過軟木塞緩緩地呼吸,繼續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漸漸達到成熟。因此,波爾多紅酒大多適宜長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才能成熟。
自從古代英勇無畏的水手把葡萄樹枝從尼羅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島帶到希臘、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再由此傳入法國之後,葡萄的種植和釀酒技術在這塊六邊形的國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發揚光大。葡萄酒文化不僅表現了法蘭西民族對精緻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國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

㈢ 為什麼這個世界的法國化程度不如它應有的程度呢

負責。我的回答可能會讓法國人和親法人士失望:我認為世界上有法國人就夠了!大多數國家都不會夢想擁有像法國這樣豐富而有影響力的文化,以及歷史的連續性。誠然,法語早已被英語所超越,而且將永遠面臨更大的挑戰。盡管如此,法國仍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地方。我甚至不確定法國人自己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認為太多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我不認為法國的真正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它的殖民歷史,盡管這是一個優點。我覺得這是一種更沉重的負擔,會不斷地指責法國人應該做的所有壞事。我開始理解德國人一定是什麼感覺了,有時候我寧願做芬蘭人也不願做法國人!過去的一個主要後果是成為復仇移民的首要目標,這改變了這個國家的身份和每個人都熟悉的平衡。法國帝國主義把它的人民投入了可怕的戰爭,我自己的家人也深受其影響,我永遠不會太支持法國人對權力和榮譽的惡習,它已經讓我們付出了太多的代價。

為什麼世界應該比現在更法國?就面積而言,法國的多樣性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你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一切。並不是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能這么說。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但肯定有很多東西需要保存和傳播。

㈣ 法國紅酒的歷史

法國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隨著法國的歷史與文明成長和發展起來的。葡萄酒文化已專滲透進法國屬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藝術及生活的各個層面,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世界政治、經濟與文化大國,法國葡萄酒文化也影響著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情趣。

法國的葡萄酒歷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臘人來到了法國馬賽地區,並帶來了葡萄樹和葡萄栽培技術。公元前51年,凱撒征服了高盧地區,正式地葡萄樹栽培便在此展開。隨著葡萄種植區域不斷向北擴展,公元3世紀,Bordeaux和Burgundy開始為供不應求的葡萄酒市場釀制葡萄酒。公元6世紀,隨著教會的興起,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加之富豪對高品質葡萄酒的需求,加快了法國葡萄酒業發展的腳步。中世紀時,葡萄酒已發展成為法國主要的出口貨物。

㈤ 法國最迷人的小鎮有哪些呢

這里是我親手挑選的法國最迷人的城鎮。

標準是每個「部門」(或縣)選擇一個城鎮,然而少數有許多美麗的村莊,如埃夫龍,多爾多涅,瓦爾和沃克魯茲,而其他「部門」缺乏有趣的或歷史地標。

皮亞納/ sud的屍體

科西嘉島被稱為「美麗之島」。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壯麗粉色花崗岩「calanche」或岩石入口,皮亞納從田園般的環境俯瞰波爾圖的高爾夫球場。當你從狹窄的街道漫步到桉樹的香味籠罩的陰涼廣場時,你會發現義大利風格的聖瑪麗教堂俯瞰著排列成圓形劇場的白色房屋。

吉隆德河畔塔爾蒙特/夏朗特海事公司

塔爾蒙特坐落在岩石山頂上,俯瞰吉倫德河口;它仍然保留著它最初的布局——由阿基坦公爵愛德華一世於1284年建造的「巴斯德」。宏偉的聖拉迪貢德教堂聳立在村莊上方,它是普瓦圖-夏朗特斯地區的象徵,至今仍受到城牆的保護。村子裡,白色的房屋和藍色的百葉窗從蜀冬之間隱約可見。

Vouvant /買受人

Mere河環繞著Vouvant,它坐落在一堵保存完好的堅固城牆後面。這個村莊的起源與仙女Melusine的傳說有關,據說她在一夜之間給了這個村莊一座城堡。那座被稱為「梅爾露辛塔」的城堡是那座建築僅存的部分,它守護著那些粉刷過的房屋。宏偉的十一分錢羅馬教堂是不容錯過的。

Locronan / Finistere

洛克羅南得名於聖·羅南(Saint Ronan),他是一位隱士,在公元16世紀建立了這座小鎮。多虧了帆布行業,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是它最大的客戶,洛克羅南在16世紀達到了頂峰。這個花崗岩村莊保存完好,仍然保留著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房屋和一座價值15美分的宏偉教堂。

㈥ 法國紅酒的歷史

葡萄酒的起源據考證應為波斯,那時的埃及人、希臘人和羅馬人都喜歡濃且酒精度較高的葡萄酒,而且通常添加了很多香料,然後再加水去稀釋,聖經中至少521次提及­葡萄酒,希臘的葡萄酒神是Dionyaos,而羅馬的酒神則為Bacchus。
隨著羅馬領土的擴大,葡萄樹的栽種也擴展開來,腓尼基人創立現在的馬賽時,將葡萄酒的釀造技術傳給當地居民,不過真正有系統地將葡萄樹的栽種,在高廬做全面性推­廣的,卻是羅馬人。
公元一世紀時葡萄樹已遍布整個羅訥河谷(Rhone Valley);二世紀時葡萄樹就在波爾多和勃根地出現;三世紀時已抵達羅亞河谷(Loire Valley);最後在四世紀時出現在香檳區和摩澤爾河谷(Moselle Valley)。
原本非常喜愛大麥啤酒和蜂蜜酒的高廬人,很快就愛上了葡萄酒,並且成為傑出的葡萄果農,他們所生產的葡萄酒大受羅馬人的歡迎,逼得當時的羅馬皇帝杜密遜為了保護­羅馬的葡萄果農,下令拔除高廬一半的葡萄樹。後來的羅馬皇帝普若巴斯全面授權高廬人栽種葡萄樹,才重新建立起法國葡萄種植的傳統。
四世紀初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公開承認基督教,在彌撒典禮中需要用到葡萄酒,這更助長了葡萄樹的種植。
法國葡萄酒真正成為葡萄酒的代名詞,始於十二世紀,因為這個時候法國葡萄酒才開始外銷,主要是銷售到英國和德國一帶的國家。十三、四世紀因著人口暴增及商業的發­達,使得葡萄酒的消費增加,更助長的葡萄酒的發展,到了十八世紀,原本掌握在僧侶及貴族手上的葡萄酒產業,則因葡萄酒的商業行為而完全轉入了葡萄果農和商人的手­中。

到了十九世紀,鐵路的發達協助了法國南部葡萄酒的營銷,使得北部產區逐漸沒落,一直到現在,法國葡萄酒的生產釀造還是大多集中在法國南部。
1935年國葡萄酒才出現法例管制,上好葡萄酒由法定產區(AOC)法例管制;1949年出現優良地區餐酒(AO VDQS)的管製法令;1979年出現地區餐酒(Vins de Pays)和日常餐酒(Vins de Table)的管製法令,至此,法國葡萄酒的分級才臻完整,也正因為法國葡萄酒有完整且嚴格的管制措施,因此法國葡萄酒才能得到全世界的贊譽與認同。

沒有人能夠否認葡萄的栽培歷史幾乎和人類歷史一樣悠久.《聖經》中記載,諾亞乘方舟經歷了大洪水之後建立了最早的葡萄園.而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也提到葡萄和葡萄酒.
公元一世紀,古羅馬軍隊征服高盧,法國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公元二世紀時擴展到波爾多地區.從此法國葡萄酒開始了二十個世紀的輝煌.
"如果法國沒有了葡萄酒,古巴有了雪茄,中國沒有了絲綢和瓷器,這些國度的人還能有幾分驕傲 "來自台灣的著名葡萄酒鑒賞家林裕森說.對他來說,葡萄酒不僅承載著法國的文化,葡萄酒瓶更承載著一種哲學.
葡萄酒的品嘗哲學沒有品酒者會否認法國葡萄酒是法國優雅文化的表現.雖然歲月更迭,葡萄的種植和葡萄酒的釀造也從原始走向現代,但是凝聚著法蘭西歷史的葡萄酒一直散發著優雅的光芒.林裕森曾學習法國哲學,後又在普羅旺斯一個葡萄酒大學學習葡萄酒知識.巴斯德說"在一瓶葡萄酒中蘊含著比世界上所有書本更多的哲學".林裕森一直信奉著這一名言."除了酒杯的材料和質地影響品酒人的情趣外,最重要的是葡萄酒的葡萄來源,還有釀造和珍藏."在林裕森兩本葡萄酒著作《酒瓶里的風景———布根地葡萄酒》和《城堡里的珍釀———波爾多葡萄酒》中,他試圖教會品酒者什麼是真正的好酒.在《酒瓶里的風景》一書中,他幾乎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以布根地葡萄酒為例探討到底有多少因素影響了我們喝到的每一瓶葡萄酒的風味.林裕森說,對於每一個酒庄產出的葡萄酒,品出來的味道都不一樣.有的可以比作豐腴的女人,有的可以比作淳樸的小夥子,有的感覺是懷春的少女,有的讓你覺得是情人的眼淚.
在森裕森看來,如果在沒有欣賞到酒的色澤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棄了對品酒最基本的享受.
此外,品酒也是有步驟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須停止說話.品嘗前,向上舉起酒杯,用眼觀賞美酒飽滿,清澈,亮麗的色澤,輕輕晃動酒杯,讓酒香散溢開來,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後開始品嘗.酒杯應該是杯口小,容量大的高腳玻璃杯.斟酒時,一般倒一半或最多三分之二,以便酒的香味集中在酒杯的上部.
享用不同的菜餚須選配不同的酒,為此他開始研究歐陸食材,試圖找出每種酒與每種食物的最佳組合.酒瓶中的網路全書在法國多年的生活讓林裕森認識到,葡萄酒之於法國就像血液之於人.
法國著名化學家古多華曾經說"葡萄酒反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許多東西,它向我們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肉體和生命.它是涉及生與死,性,美學,社會和政治的網路全書."林裕森說葡萄酒從它面世伊始就蒙上了濃濃的宗教氣息.對於耶穌的信徒來說,葡萄酒具有崇高的精神內涵,他們認為葡萄酒是上帝之子的鮮血.在歐洲,很多儀式都需要葡萄酒,葡萄酒受到了教士們的普遍青睞.
在社會變動中,葡萄酒也扮演重要角色.在疫病流行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喝葡萄酒能避邪.在文藝復興時期,葡萄酒帶給詩人們無限的創造力.這一時期的文藝作品中,帝王和王子常以善飲的形象出現.
莫里哀曾把葡萄酒比作自己的愛人,溫柔,美麗,動人,又充滿嫉妒和虛榮.幾乎所有的西方文人都曾用不同的文字表現過葡萄酒的美,葡萄酒回饋給他們的則是無窮的靈感來源.
從普羅旺斯開始葡萄的產區對於葡萄酒的好壞有著最重要的影響.雖然波爾多等產地聞名遐爾,但是林裕森更喜歡普羅旺斯.他這樣描繪普羅旺斯:耀眼的眼光,明亮的生活色彩,盛產的水果.在普羅旺斯他找到了不一樣的精神,那就是享受生活,並思考生活……
品嘗葡萄酒要從品嘗普羅旺斯開始.即便在普羅旺斯,每一處的葡萄園也有著完全不同的面貌,而釀成的酒的風味也同樣受到這兩股力量的影響.
林裕森最關心的主題是一瓶葡萄酒如何透過它的顏色,香氣和口感傳遞葡萄酒原產土地的特色.對他而言,一瓶葡萄酒不僅是是否精細,優雅,均衡或多變,更重要的是,透過視覺,嗅覺和味覺是否可以從這瓶酒中讀出有趣的意境.那些為了市場需求而依照行銷理念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對他來說,有歷史和文化,缺乏靈魂和迷人的特質.
在法國的幾年裡,林裕森幾乎跑遍了整個法國的葡萄庄園.對於普羅旺斯,他一直心懷感激.在他眼裡有兩個普羅旺斯,一個像夏日的粉紅酒;一個像冬日的粗獷紅酒,溫熱圓熟與強烈粗獷混合的感覺讓他迷戀.他認為酒瓶中裝的是一個意象,這個象是關於葡萄酒的,也是關於人生的.

在法國近百年葡萄酒歷史中,天然、無污染、純手工的理念一直被葡萄酒釀造者所遵循著,其中,「純手工」所要傳達的更多表現為一種態度:法國葡萄酒在酒農的眼中如同是自己的孩子,從葡萄生長到採摘,從釀造到出售的整個過程,無時無刻不被酒農所精心呵護著,這點點滴滴間的差異,正體現了法國人對於葡萄酒的熱衷和迷戀,也成就了被世人奉為經典的法國葡萄酒,成就了那獨一無二的口感與品質。
何謂「手工葡萄酒」呢?許多人以為在釀造和陳釀的過程中道道工序都要手工來完成才可以稱得上是手工葡萄酒,其實不然,這在工業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也並不現實。手工葡萄酒的定義並不是不用機械,運輸車,傳送帶,裝瓶機等都要用到。而是法國手工葡萄酒所強調的正是那些從葡萄種植,釀造到灌瓶過程中,被工業化設備所取代的重要細節。手工流程突出的是手工化種植與維護和人工採摘:手工種植葡萄,手工採摘葡萄,手工分檢好粒,傳統木製器械破碎葡萄,與工業葡萄酒機械化相比,大大排除了不好的葡萄粒,葡萄梗和殘余葉子。在法國勃艮第地區,還有超過90%的酒農是採用人工收獲葡萄的方式。成本上肯定比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的成本高很多,但質量上顯而易見,手工流程保證了每一粒葡萄的品質和新鮮度,使酒質更出色。
傳統工藝還突出表現在發酵,釀造和陳釀過程中傳統手工工藝的細膩。更加避免了工業葡萄酒在這些機械化環節中造成的過度氧化作用,使酒質發酸。
總而言之,工業化生產的葡萄酒是工藝流程的產物,是被大量復制的標准化產品。而手工釀出來的酒,是一個手工藝人勞動的結晶,凝結了釀酒者的心血,也凸現了法國手工葡萄酒的檔次和品質。
鎏法世家手工葡萄酒均為法國獨立釀酒者聯合會提供,法國獨立釀酒者聯合會是法國最知名的葡萄酒專業權威機構. 在國內外葡萄酒業享有崇高的地位, 其特色在國際上廣為人知. 所有加盟酒庄,庄園和城堡必須是小規模獨立生產者, 在這一領域, 只有釀酒世家和經驗豐富的釀酒者才具備. 受到法定產區劃分和聯合會公約的限制, 每個釀酒者只能經營自己土地上的葡萄. 從種植, 採收, 釀酒, 裝瓶到品嘗, 必須由本庄園獨立完成, 所以控制嚴格, 產量有限, 葡萄酒品質超群. 因其有特色的傳統釀酒工藝, 法國獨立釀酒者在各種葡萄酒刊物指南和品酒競賽中屢獲大獎, 每款酒視為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鎏法世家精選手工葡萄酒有百分之三十為法國綠色葡萄酒,法國綠色食品認證組織是歐洲綠色食品認證組織的分支機構. 對於法國綠色葡萄種植園有著嚴格的認定和監控作用. 從大氣、土壤、用水、採摘、釀造、灌裝到儲藏, 有機農產品配料到人工生產設備的使用過程中, 任何因素構成間接影響與直接危害的均不能頒發綠色種植園證書. 在法國, 對綠色食品的認識遠遠大於其它國家, 每個人懂得健康食品的重要性, 酒也不例外. 在獨立釀酒者心裡, 好酒的品質來源於陽光和土地, 所有種植環節應符合大自然規律, 遵循植物生態理論, 所有工藝環節全部由人工完成, 這就是獨立釀酒者與酒商的根本區別.
聯合會提供的酒全部經過鎏法世家在法國的地區品酒師品嘗,品酒師到每個酒庄了解酒庄規模,歷史文化,葡萄園管理,釀造方式,酒窖管理等,精選出三分之一的葡萄酒提供給中國市場,完全保障了葡萄酒質量。從法國獨立釀酒者聯合會到法國綠色食品認證,再加上法國地區品酒師的精挑細選,嚴格通過層層篩選,鎏法世家誓在為您提供最優秀的葡萄酒服務,為您帶來象徵著品味和時尚的法國手工葡萄酒。

㈦ 法國的哪個地方有最好的食物呢

沙拉,我在法國最喜歡吃的地方

sarat - la - canedat,或簡稱Sarlat,是法國西南部新阿基坦多爾多涅省的一個公社。它的地區在法國被稱為黑佩里戈爾。

Sarlat是一個中世紀的城鎮,圍繞著一個起源於卡洛林的大本篤會修道院發展起來。中世紀的Sarlat大教堂是獻給聖薩塞爾多斯的。

土特產:

鵝肝醬

松露

油封& Magret

沙拉醬(用鵝油、歐芹和大蒜烹制的土豆)

草莓

核桃

米拉(南瓜蛋糕)

Mique(湯里做的麵包)

栗子

牛肝菌屬

Tourain(當地的一種湯)

松露炒雞蛋

㈧ 深圳景點有哪些

有世界之窗、歡樂谷、深圳紅樹林、東部華僑城、大鵬所城等。

1、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是一座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的大型文化旅遊景區,是深圳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

深圳世界之窗文化旅遊景區,佔地48萬平方米。世界廣場、世界雕塑園、巴黎之春購物街和侏羅紀天地共同構成的人造主題公園。

深圳世界之窗其中包括世界著名景觀埃及金字塔、阿蒙神廟、柬埔寨吳哥窟、美國大峽谷、巴黎雄獅凱旋門、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印度泰姬陵、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義大利比薩斜塔等等。

這些景點分別以1:1、1:5、1:15等不同比例仿建精緻絕倫惟妙惟肖。有些景點氣勢非常壯觀。

4、東部華僑城

東部華僑城位於中國深圳大梅沙,佔地近9平方公里。

東部華僑城集兩個主題公園、三座旅遊小鎮、四家度假酒店、兩座36洞山地球場、大華興寺和天麓地產等項目於一體。

主要包括:大俠谷生態樂園、茶溪谷度假公園、茵特拉根小鎮、海菲德小鎮、茶翁古鎮、大華興寺、茵特拉根酒店、東部華僑城瀑布酒店、東部華僑城房車酒店、大華興寺菩提賓舍、火車營地、咖酷旅館、雲海谷高爾夫會員球場和公眾球場、天麓地產等,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5、大鵬所城

大鵬所城,全稱為「大鵬守御千戶所城」,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鵬城社區,是明清兩代中國海防的軍事要塞, 有「沿海所城,大鵬為最」之稱,是鴉片戰爭肇始地,深圳又別稱「鵬城」,即源於此。

大鵬所城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即海防衛所,已有610年歷史,所城平面呈近梯形布局,佔地約10萬平方米,城牆高6米、長1200米,上設雉堞654個,並辟有馬道。

全城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北門於明萬曆年間被堵塞),每個城門上建有一座敵樓,兩邊各設兩個警鋪。城外東、西、南三面,環繞著一條長1200米、寬5米、深3米的護城濠。

自明初建城以來,大鵬所城一直擔負著深港地區的海防安全,多次抵禦和抗擊了葡萄牙、倭寇和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入侵,是明清時期反抗外侮、捍衛主權的主要海防堡壘之一。

㈨ 葡萄酒的由來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起源於古埃及,或古希臘,抑或希臘克里特島(Crete)。而據現有的葡萄酒檔案資料來研究分析,確切地說,應是一萬年前我們共同的祖先釀造了葡萄酒,從而隨著葡萄酒文化流傳到今天。
據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是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從小亞細亞(AsiaMinon)和埃及,在到達希臘及其諸海島之前,先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經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北非的利比亞和義大利,從海上到達法國瀕臨地中海東南的瓦爾省(Var)境內靠海的普羅旺斯地區和西班牙沿海地區;與此同時,通過陸路,由歐洲的多瑙河河谷進入中歐諸國。
在上述最早的發源地,在生活和勞動中,偶然發現了在大自然中早已生長著的野生葡萄,從而釀造出最原始的飲料,日後稱之為葡萄酒。人類隨著火的發現和應用,而進入捕魚、狩獵、家畜飼養和農業的時代。在此漫長的歲月中,穀物種子和葡萄苗木或葡萄蔓藤一起流傳於世,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考古學家考證,人類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葡萄酒釀造。通常認為,葡萄酒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的古波斯,那時有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
在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已成為部落的群居區。這是由於當時這些地區,氣候溫和與土地肥沃,所以遠離該地區的原始部族人,紛紛遷移至此定居。在綠樹成蔭的山丘地帶種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區的廣闊田野,從事農業生產。從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日漸向遠方流傳。
在希臘,在考古發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發現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紀的浮雕;希神阿波羅(Apollon)和勝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獻葡萄的景觀;古希臘人喜歡葡萄酒。荷馬史詩中多次提到葡萄酒。古希臘的葡萄酒神是迪奧尼索斯(Dionysos).
在古埃及,特別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陪葬物品;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時期的納黑特(Nakht)古墓中,發掘出一幅壁畫(fresco),上有一站著面略向左側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裝的貴夫人,從其左腳跟起,經頭部向右腳跟,用一串葡萄蔓藤葉飾物圍著,而在其兩側,左為一狼頭人身,而右則為一美麗年輕的仕女,他們各擎一長圓形酒杯似向女主人從頭上澆葡萄酒之狀。
古羅馬帝國的軍隊征服歐洲大陸的同時也推廣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公元1世紀時,征服高盧 (今法國),法國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2世紀時到達波爾多地區。古羅馬人喜歡葡萄酒,有歷史學家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歸咎於古羅馬人飲酒過度而人種退化。古羅馬的酒神是巴克斯(Bacchus)。
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例如,法國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釀造就歸功於修道士們的精心栽培及從羅馬遷居於阿維農的教皇們的喜好。
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播世界。西方葡萄酒的在17世紀傳入中國也是傳教士所為。
1864年,葡萄蚜蟲災害曾席捲法國,法國的大部分葡萄園被毀,幸虧人們發明了把法國葡萄枝嫁接在抗蟲害的美國葡萄根上,才使法國葡萄種植絕處逢生。

據史料記載:
約離現今,耶穌基督誕生4000年時,由於海陸交通,縮短了時空距離,酒文化通過文人筆下的文章或詩歌流傳開來。此時的埃及,雖然它的農業。手工業和航海已很發達,但其進步的曙光才剛剛露頭……。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傳埃及神話中的地獄神的奧西里斯(Osiris)被公認為葡萄樹(Vi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
至於對法國而言,從歷史的長河中,這與鄰國的義大利,日後成為世界四大陸上,栽種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最發達的國家,並從中得益非淺。當然,法國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適宜葡萄的生長。從8月開始的三個月中,從南向北,整個法國處於喜悅的葡萄收獲期。在此期間,法國的葡萄產區,沉湎於品嘗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歡樂之中。
據法國兩位名畫家的作品中顯示出:
公元1574年到1665年,法國畫家尼古拉•普森(Nicolas Poussin)畫的一幅畫:秋天,一群從巴勒斯坦來的打工者,正在法國葡萄園中採摘串串成熟的葡萄放入附近的籮筐中;
公元1789年至1863年,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斯(Eugere Delocrcix)所作的一大型壁畫:希神巴克科斯(Bacchus)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喂一頭大獅子。
此外,法國學者在墓葬中發現公元前一世紀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販正在出售葡萄酒給一位消費者的場景。

綜觀上述史話,葡萄酒為全人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飲料,也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於葡萄酒的起源說,已並不重要,讓它留待史學家們繼續去挖掘和研討的學術問題;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飲葡萄酒,尤其是名貴的葡萄酒,這是一種美好的享受,並為人類創造了一份不小的財富。

葡萄酒的歷史
[編輯本段]
考古學家證明,葡萄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起源不太明確的葡萄的釀造技術從沒有停止過改進,而實際上這又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
多少世紀以來,葡萄酒曾是一種保存時間很短的手工作坊產品。今天的大型商業化的葡萄酒產品應歸功於一些發明創造,如高質量的玻璃和密封的軟木瓶塞,以及19世紀法國葯物學家巴思特有關發酵的微結構的發現。
葡萄酒的演進、發展和西方文明的發展緊密相銜。葡萄酒大約是在古代的肥沃新月(今伊拉克一帶的兩河流域)地區,從尼羅河到波斯灣一帶河谷的遼闊農作區域某處發現的。這個地區出現的早期文明(西元前四千至三千年)歸功於肥沃的土壤所致,也是釀酒用的葡萄最初開始茂盛生長的地區。隨著城幫的興盛取代原始的農業部落,懷有領土野心的古代航海民族――從最早的腓尼基(今敘利亞)人一直到後來的希臘、羅馬人等――也廣泛地將葡萄樹種與釀酒的知識散布到地中海,乃至整個歐洲大陸。
當羅馬帝國於在西元五世紀滅亡以後,分裂出來的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里的基督教修道院詳細記載了關於葡萄的收成和釀酒的過程。這些巨細靡遺的記錄有助於培植出在特定農作區最適合栽種的葡萄品種。西元768年至814年統治西羅馬帝國的查理曼大帝,其權勢也影響了此後的葡萄酒發展。這位偉大的皇帝預見了法國南部到德國北邊葡萄園遍布的遠景,著名布根地(Burgundy)產區的「可登-查理曼」頂級葡萄園(grandcru Corton-Charlemagne)也曾經一度是他的產業。
大英帝國在伊莉莎白一世女皇的統治下,成為擁有一支壯大的遠洋商船船隊的海上強權。她的海上貿易將葡萄酒從許多個歐洲產酒國家帶到英國,英國對烈酒的需求,亦促成了雪莉酒、波特酒和馬德拉白酒類的發展。
在美國獨立戰爭的同時,法國被公認是最偉大的葡萄酒盛產國家。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曾熱心地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論及葡萄酒等級,並且也鼓吹將歐陸的葡萄品種移植到新大陸來。這些早期在美國殖民地栽種、採收葡萄的嘗試大部分都失敗了,而且在本土美國的樹種和歐洲的樹種交流、移植的過程中,無心地將一種危害葡萄樹至深的害蟲給帶到歐洲來,其結果便是十九世紀末的葡萄根瘤蚜病,使絕大多數的歐洲葡萄園給毀於一旦了。不過,若要說在這一場災變中有什麼值得慶幸的事,那便是葡萄園的慘遭蹂躪啟發了新的農業技術,以及歐洲釀制葡萄酒版圖的重新分配了。
自20世紀開始,農耕技術上的利多發展使得各地釀制葡萄酒的業者,都可以保護作物免於遭到像黴菌、動物蟲害等常見的侵害。葡萄的培育和釀制過程逐漸變得科學化。同時本世紀也廣泛立法來鼓勵製造信用好、品質佳的葡萄酒。今天,葡萄酒在全世界氣候溫和的地區都有生產,並且有數量可觀的不同葡萄酒類可供消費者選擇。 從早期的農業社會一直到現在,葡萄酒釀造的進展歷程可說是一篇令人著迷不已的傳奇史;也披露出葡萄酒在西方文化中的根本意義。

㈩ 法國紅酒的歷史文化

·考古學家考證,人類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葡萄酒釀造。
·通常認為,葡萄酒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的古波斯,那時有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
·古希臘人喜歡葡萄酒。荷馬史詩中多次提到葡萄酒。古希臘的葡萄酒神是迪奧尼索斯 ( Dionysos). ·古羅馬人喜歡葡萄酒,有歷史學家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歸咎於古羅馬人飲酒過度而人種退化。古羅馬的酒神是巴克斯(Bacchus)。
·古羅馬帝國的軍隊征服歐洲大陸的同時也推廣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公元1世紀時,征服高盧 (今法國),法國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2世紀時到達波爾多地區。
·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說 「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例如,法國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釀造就歸功於修道士們的精心栽培及從羅馬遷居於阿維農的教皇們的喜好。
·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播世界。西方葡萄酒的在17世紀傳入中國也是傳教士所為。
·1864年,葡萄蚜蟲災害曾席捲法國,法國的大部分葡萄園被毀,幸虧人們發明了把法國葡萄枝嫁接在抗蟲害的美國葡萄根上,才使法國葡萄種植絕處逢生。

閱讀全文

與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