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樓蘭的沙漠之眼
提起樓蘭古城,人們都會想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因為他在1901年首次對外宣布樓蘭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沙漠中考察,他僱傭的驢工兼向導,維吾爾族農民艾爾迪克因丟失工具,在尋找的途中,偶然在羅布泊西北岸發現一片古代遺址,斯文·赫定聽說後,馬上隨艾爾迪克來到了遺跡處,發現這片古代遺跡地面上,散布著美麗的木雕、織物、錢幣。
因缺乏飲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經過一年的准備,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專程來到這片遺跡,進行了一個星期的發掘工作。經過整理分析,赫定根據出土文書中有樓蘭字樣,遂將此遺跡定為樓蘭,這一重要發現震驚了世界,為斯文·赫定贏得了極大的榮譽。
隨後英國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著赫定的路線圖找到樓蘭遺址的,他們的發掘工作更徹底和細致,但同時也是破壞和掠奪性的。這些工作成了以後樓蘭探險的重要地理依據。
盡管從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難以辨認樓蘭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學家從大量資料和考察中發現,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廢棄了1500年的樓蘭城曾經輝煌一時。據專家分析,樓蘭遺跡已經有了1800年的歷史,經歷了風沙洗劫後,僅存殘缺的胡楊木架和少量的蘆葦牆。從房子的大小和建築材料看,當時普通百姓的住房條件比較簡陋,但遺跡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細的木製品和古錢幣又提醒人們,樓蘭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專家認為,樓蘭城中已有了貧富分化,這些木製品同時又為我們展示了當時木工精湛的手藝和樓蘭經濟的繁榮。專家發現,像這樣的民宅,留存下來的還有幾十間,並集中在城西組成了居住區,而在城東又分別有行政和軍事區,城市功能齊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規劃和發展意識顯而易見。
詳細的描訴,請訪問:
http://www.zbsf.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49
㈡ 鼎盛一時的樓蘭王國,為何會變成沙漠戈壁
被譽為能和瑪雅文明比肩的樓蘭古國,其消失之謎一直是眾說紛紜。樓蘭國在漢朝伴隨絲綢之路的發展達到鼎盛,之後離奇消失,也只有《漢書•西域傳》上有關於樓蘭的少量記載。它的消失原因也是史學界的熱門研究課題。到目前為止,有猜測是樓蘭國內出現鼠疫,造成居民大量死亡;還有說法是遭受強敵進攻,城破國亡毀;還有生物入侵、外族入侵、絲綢之路改道,商業發展停滯。不過接受度最高的說法是:生態環境惡化,不適宜生存,樓蘭居民最終選擇,離開故土,大規模搬遷。
在樓蘭古國消失3000後,其遺址存在處--羅布泊也早已失去往日生機,成為沙漠戈壁。 水源是一個文明生存發展的根本,我們也該以史為鑒,植樹種樹,保護環境,不要像樓蘭國一樣,危機已至才幡然醒悟。